(完整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

合集下载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一、排列组合1.1 排列排列是指从一组元素中选取一部分进行操作,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排列中,每个元素只能使用一次。

例如,从1、2、3这三个元素中选出两个进行排列,可以得到以下6个排列: 12、13、21、23、31、32。

排列的数目可以用符号P表示,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r 个进行排列。

排列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P(n, r) = n! / (n - r)!其中,!表示阶乘,例如4! = 4 × 3 × 2 × 1 = 24。

1.2 组合组合是指从一组元素中选取一部分进行操作,不考虑元素的顺序。

与排列不同,组合中的元素只有选择与不选择两种情况。

例如,从1、2、3这三个元素中选出两个进行组合,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组合: 12、13、23。

组合的数目可以用符号C表示,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r 个进行组合。

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C(n, r) = n! / (r! × (n - r)!)二、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代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用于展开任意幂的二项式。

二项式定理公式如下所示: (a + b)^n = C(n, 0) × a^n × b^0 + C(n, 1) × a^(n-1) × b^1 + C(n, 2) × a^(n-2) × b^2 + … + C(n, n) × a^0 × b^n其中,C(n, r)表示组合数,表示从n个元素中选取r个进行组合。

a和b表示两个变量,n表示幂。

在二项式定理中,展开后的式子包含了各个组合数和变量的乘积,这些乘积的和即为二项式定理的展开结果。

二项式定理在代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计算各种复杂的代数表达式的展开结果。

二项式定理也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常见的内容,通过学习二项式定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学中的概念。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高中数学备课教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备课教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复杂而又神奇的学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各个学科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准确教授各个数学概念和原理。

本教案将重点涵盖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的重要概念和应用。

二、排列组合1. 排列的概念排列是指从给定的元素中取出若干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具体来说,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按照顺序进行排列的个数表示为P(n,r)。

2. 组合的概念组合是指从给定的元素中取出若干个元素,不考虑其顺序的进行组合。

具体来说,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进行组合的个数表示为C(n,r)。

3. 排列与组合的计算公式排列和组合的计算公式是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工具。

- 排列的计算公式:P(n,r) = n! / (n-r)!- 组合的计算公式:C(n,r) = n! / (r! * (n-r)!)三、二项式定理1. 二项式的概念二项式是指具有以下形式的多项式:(a + b)^n,其中a和b是实数或变量,n是非负整数。

2. 二项式定理的表达式二项式定理是指将二项式的幂展开的公式。

根据二项式定理,可以得出以下表达式:(a + b)^n = C(n,0) * a^n * b^0 + C(n,1) * a^(n-1) * b^1 + ... + C(n,r) * a^(n-r) * b^r + ... + C(n,n) * a^0 * b^n四、应用举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的应用,我们针对具体的例子进行练习。

例1:某班有10名学生,要从中选出5名代表参加学校的比赛,问有多少种选择方法?解析:根据组合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C(10,5),即从10名学生中选出5名学生的组合数。

根据计算公式可得,C(10,5) = 10! / (5! * (10-5)!) = 252,因此选择方法的种数为252种。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PPT教学课件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PPT教学课件

我的家乡在 长江边上,那里 有成片的橘园。
家乡的红橘, 真让人喜爱呀!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习
例4、9名同学站成一排,规定A、B间恰好有4 名学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例5、街道上有编号为1,2,3,……,10的 十盏灯,为了节约用电又不影响照明,可以 把其中三盏灯熄掉,但不能是同时相邻的两 盏或三盏灯,也不能是两端的灯,则满足条 件的熄灯方法有多少种?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习
剥掉皮,就是鲜嫩的、 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 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 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 到舒畅极了。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 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 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 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 皮上还有一个个的小窝窝呢。剥掉皮, 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瓤,掰一瓣放 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 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2)在(1)题中若4名女同学必须排在一起, 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3)在(1)题中若3名男同学必须必须不相 邻,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习
例2、7位同学排成一排,要求A、B、C三人 从左到右顺序一定,共有多少种不同排法?
例3、7个高矮不同的人站成一排,要求最高 的站中间,向两边越来越矮的不同站法有多 少种?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习
一、主要知识点
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
2、排列与组合 (1)排列数公式
Anm n(n 1)(n 2)(n m 1) (m n)
Anm
(n
n! m)!
Hale Waihona Puke Ann n! n(n 1)(n 2)2 1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习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精品教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精品教案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精品教案一、教学设计思想目前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是初中乘法公式的推广,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具体运用,是学习概率的重要基础.这部分知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和思维训练价值.教材中的二项式定理主要包括:定理本身,通项公式,杨辉三角,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核心.一是从名人、问题引入课题。

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这里体现了新课程的数学应用意识的理念.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化归意识与方法迁移的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和严谨。

二是从特殊到一般。

观察发现二项式定理的基本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问题引导,师生互动.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三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在教学中,努力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发挥他们的自主作用;尽量创造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尽量引导学生的发展和创造意识,以使他们能在再创造的氛围中学习.四是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探究恰当结合。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确定二项展开式中,每一项的二项式系数,对于普通班的学生,真正能独立归纳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此时的引导启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学生通过对=1,2,3,4,…时二项展开式的观察,归纳、猜想到为任意正整数时的二项式定理内容,并真正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意义。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深化的过程,学习体会应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提高数学修养.本节课对二项式定理特点及规律的总结和归纳,有利于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识记,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公式的对称美、和谐美.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为普通班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学生理解组合及组合数的概念,掌握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归纳猜想能力,能顺利完成课时计划内容.学生有过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的尝试.三、教学诊断分析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了解的内容是二项展开式的项数、指数和系数的规律,即项数:项;指数:字母,的指数和为,字母的指数由递减至0,同时,字母的指数由0递增至;二项式系数:下标为,上标由递增至;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是:通项指的是第r+1项;通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与该项的系数是不同的概念。

(完整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

(完整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新课

20.1.1 排列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排列、排列数的定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2. 能用“树形图”写出一个排列问题的所有的排列,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排列的定义我们看下面的问题(1)从红球、黄球、白球三个小球中任取两个,分别放入甲、乙盒子里(2)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做正副班长;(3)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干部;上述问题中哪个是排列问题?为什么?概念形成1、元素:我们把问题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说明:(1)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①取出元素,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与位置有关)(2)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①元素完全相同,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合作探究二排列数的定义及公式3、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nA表示议一议:“排列”和“排列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排列数公式推导探究: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2n A 是多少?3n A 呢?mA n 呢? )1()2)(1(+-⋯--=m n n n n A m n (,,m n N m n *∈≤) 说明:公式特征:(1)第一个因数是n ,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 因数是1n m -+,共有m 个因数;(2),,m n N m n *∈≤ 即学即练:1.计算 (1)410A ;(2)25A ;(3)3355A A ÷2.已知101095m A =⨯⨯⨯,那么m =3.,k N +∈且40,k ≤则(50)(51)(52)(79)k k k k ----用排列数符号表示为( )A .5079k k A --B .2979k A -C .3079k A -D .3050k A - 答案:1、5040、20、20;2、6;3、C典型例题例1. 计算从c b a ,,这三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

(完整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完整版)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8、九张卡片分别写着数字0,1,2,…,8,从中取出三张排成一排组成一个三位数,如果6可以当作9使用,问可以组成多少个三位数? 【参考答案】可以分为两类情况:① 若取出6,则有()211182772P C C C +种方法; ②若不取6,则有1277C P 种方法.根据分类计数原理,一共有()211182772P C C C ++1277C P =602种方法. 9、从6台原装计算机和5台组装计算机中任意选取5台,其中至少有原装与组装计算机各两台,则不同的取法有 种.【参考答案】由分析,完成第一类办法还可以分成两步:第一步在原装计算机中任意选取2台,有26C 种方法;第二步是在组装计算机任意选取3台,有35C 种方法,据乘法原理共有3526C C ⋅种方法.同理,完成第二类办法中有2536C C ⋅种方法.据加法原理完成全部的选取过程共有+⋅3526C C 3502536=⋅C C 种方法. 经典例题:例1.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取法共有( )A .150种B. 147种C. 144种D. 141种【答案】取出的四个点不共面的情况要比取出的四个点共面的情况复杂,可采用间接法,先不加限制任取四点,再减去四面共点的取法.在10个点中任取4点,有410C 种取法,取出的4点共面有三类 第一类:共四面体的某一个面,有446C 种取法;第二类:过四面体的一条棱上的三点及对棱的中点,如图中的平面ABE ,有6种取法; 第三类:过四面体的四条棱的中点,面与另外两条棱平行,如图中的平面EFGM ,共有3个. 故取4个不共面的点的不同取法共有410C -(446C +6+3)=141,因此选D例2. 一天要排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体育、班会六节课(上午四节,下午二节),要求上午第一节不排体育,。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排列与组合一、两个根本计数原理:〔排列与组合的根底〕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方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方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步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二、排列与组合〔1〕排列定义:一般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

排列数公式:我们把正整数由1到的连乘积,叫做的阶乘,用表示,即,并规定。

全排列数公式可写成.〔主要用于化简、证明等〕(二)组合定义:一般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数用符号表示组合数公式:变式: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三、二项式定理1、二项式定理: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01100)(+++++=+-- .展开式具有以下特点:① 项数:共有1+n 项;② 系数:依次为组合数;,,,,,,210n n r n n n n C C C C C③ 每一项的次数是一样的,即为n 次,展开式依a 的降幕排列,b 的升幕排列展开.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n b a )+(展开式中的第1+r 项为:),0(1Z r n r b a C T r r n r n r ∈≤≤=-+.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①在二项展开式中与首未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②二项展开式的中间项二项式系数最大.I. 当n 是偶数时,中间项是第12+n 项,它的二项式系数2n n C 最大; II. 当n是奇数时,中间项为两项,即第21+n 项和第121++n 项,它们的二项式系数2121+-=n nn n C C 最大.③系数和: 1314201022-=++=+++=+++n n n n n n n n nn n C C C C C C C C。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排列与组合3.1.1第2课时基本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3章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3.1排列与组合3.1.1第2课时基本

第2课时基本计数原理的应用学习任务核心素养1.熟练应用两个计数原理.(重点)2.能运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难点)1.借助两个计数原理解题,提升数学运算的素养.2.通过合理分类或分步解决问题,提升逻辑推理的素养.类型1组数问题【例1】(对接教材P6例2)用0,1,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1)银行存折的四位密码?(2)四位整数?(3)比2 000大的四位偶数?[思路点拨](1)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求解(1)问;(2)0不能作首位,优先排首位,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求解;(3)可以按末位是0,2,4分三类,也可以按千位是2,3,4,5分四类解决,也可以用间接法求解.[解](1)分步解决.第一步:选取左边第一个位置上的数字,有6种选取方法;第二步:选取左边第二个位置上的数字,有5种选取方法;第三步:选取左边第三个位置上的数字,有4种选取方法;第四步:选取左边第四个位置上的数字,有3种选取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可组成不同的四位密码共有6×5×4×3=360(个).(2)分步解决.第一步:万位数字有5种选取方法;第二步:百位数字有5种选取方法;第三步:十位数字有4种选取方法;第四步:个位数字有3种选取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知,可组成四位整数有5×5×4×3=300(个).(3)法一:按末位是0,2,4分为三类:第一类:末位是0的有4×4×3=48个;第二类:末位是2的有3×4×3=36个;第三类:末位是4的有3×4×3=36个.则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有N=48+36+36=120(个).法二:按千位是2,3,4,5分四类:第一类:千位是2的有2×4×3=24(个);第二类:千位是3的有3×4×3=36(个);第三类:千位是4的有2×4×3=24(个);第四类:千位是5的有3×4×3=36(个).则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有N=24+36+24+36=120(个).法三:用0,1,2,3,4,5可以组成的无重复数字的四位偶数分两类:第一类:末位是0的有5×4×3=60(个);第二类:末位是2或4的有2×4×4×3=96(个).共有60+96=156(个).其中比2 000小的有:千位是1的共有3×4×3=36(个),所以符合条件的四位偶数共有156-36=120(个).1.对于组数问题,一般按特殊位置(一般是末位和首位)由谁占领分类,分类中再按特殊位置(或者特殊元素)优先的方法分步完成;如果正面分类较多,可采用间接法从反面求解.2.解决组数问题,应特别注意其限制条件,有些条件是隐藏的,要善于挖掘.排数时,要注意特殊元素、特殊位置优先的原则.[跟进训练]1.四X卡片上分别标有数字“2”“0”“1”“1”,则由这四X卡片可组成不同的四位数的个数为()A.6B.9C.12D.24B[法一:(列举法)根据0的位置分类:第一类:0在个位有:2 110,1 210,1 120,共3个.第二类:0在十位有:2 101,1 201,1 102,共3个.第三类:0在百位有:2 011,1 021,1 012,共3个.故共有3+3+3=9个不同的四位数,故选B.法二:(树形图法)如图,可知这样的数共有9个,故选B.]类型2抽取(分配)问题【例2】(1)高三年级的三个班到甲、乙、丙、丁四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其中工厂甲必须有班级去,每班去何工厂可自由选择,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A.16种B.18种C.37种D.48种(2)甲、乙、丙、丁四人各写一X贺卡,放在一起,再各取一X不是自己的贺卡,则不同取法的种数有________种.[思路点拨](1)由于去甲工厂的班级分配情况较多,而其对立面较少,可考虑间接法求解.(2)先让一人去抽,再让被抽到贺卡所写人去抽.(1)C(2)9[(1)高三年级的三个班到甲、乙、丙、丁四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有43种不同的分配方案,若三个班都不去工厂甲则有33种不同的分配方案.则满足条件的不同的分配方案有43-33=37(种).故选C.(2)不妨由甲先来取,共3种取法,而甲取到谁的将由谁在甲取后第二个来取,共3种取法,余下来的人,都只有1种选择,所以不同取法共有3×3×1×1=9(种).]求解抽取(分配)问题的方法1.当涉及对象数目不大时,一般选用列举法、树状图法、框图法或者图表法.2.当涉及对象数目很大时,一般有两种方法:①直接法:直接使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②间接法:去掉限制条件,计算所有的抽取方法数,然后减去所有不符合条件的抽取方法数即可.[跟进训练]2.3个不同的小球放入5个不同的盒子,每个盒子至多放一个小球,共有多少种方法?[解]法一:(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三步来完成:第一步:放第一个小球有5种选择;第二步:放第二个小球有4种选择;第三步:放第三个小球有3种选择.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方法数N=5×4×3=60(种).法二:(以盒子为研究对象)盒子标上序号1,2,3,4,5,分成以下10类:第一类:空盒子标号为(1,2):选法有3×2×1=6(种);第二类:空盒子标号为(1,3):选法有3×2×1=6(种);第三类:空盒子标号为(1,4):选法有3×2×1=6(种);分类还有以下几种情况:空盒子标号分别为(1,5),(2,3),(2,4),(2,5),(3,4),(3,5),(4,5),共10类,每一类都有6种方法.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方法数N=6+6+…+6=60(种).类型3涂色(种植)问题1.用3种不同颜色填涂图中A,B,C,D四个区域,且使相邻区域不同色,若按从左到右依次涂色,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案?A B C D[提示]涂A区有3种涂法,B,C,D区域各有2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将A,B,C,D四个区域涂色共有3×2×2×2=24(种)不同方案.2.在上述问题中,若恰好用3种不同颜色涂A,B,C,D四个区域,那么哪些区域必同色?把四个区域涂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案?[提示]恰用3种不同颜色涂四个区域,则A,C区域,或A,D区域,或B,D区域必同色.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恰用3种不同颜色涂四个区域共3×2×1+3×2×1+3×2×1=18(种)不同的方案.3.在上述问题中,若恰好用2种不同颜色涂完四个区域,则哪些区域必同色?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案?[提示]若恰好用2种不同颜色涂四个区域,则A,C区域必同色,且B,D区域必同色.先从3种不同颜色中任取两种颜色,共3种不同的取法,然后用所取的2种颜色涂四个区域共2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恰好用2种不同颜色涂四个区域共有3×2=6(种)不同的涂色方案.【例3】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涂在如图所示“田”字形的4个小方格内,每格涂一种颜色,相邻两格涂不同的颜色,如果颜色可以反复使用,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涂色方法?1234[思路点拨]注意小方格中第2个和第3个所涂颜色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应分两类:所涂颜色相同和不同,分别求解.[解]第1个小方格可以从5种颜色中任取一种颜色涂上,有5种不同的涂法.①当第2个、第3个小方格涂不同颜色时,有4×3=12(种)不同的涂法,第4个小方格有3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知有5×12×3=180(种)不同的涂法.②当第2个、第3个小方格涂相同颜色时,有4种涂法,由于相邻两格不同色,因此,第4个小方格也有4种不同的涂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知有5×4×4=80(种)不同的涂法.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80+80=260(种)不同的涂法.(变条件)本例中的区域改为如图所示,其他条件均不变,则不同的涂法共有多少种?①②④③[解]第一类:①④不同色,则①②③④所涂的颜色各不相同,我们可将这件事情分成4步来完成.第1步涂①,从5种颜色中任选一种,有5种涂法;第2步涂②,从余下的4种颜色中任选一种,有4种涂法;第3步涂③与第4步涂④时,分别有3种涂法和2种涂法.于是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涂法为5×4×3×2=120(种).第二类:①④同色,则①②③不同色,我们可将涂色工作分成3步来完成.第1步涂①④,有5种涂法;第2步涂②,有4种涂法;第3步涂③,有3种涂法.于是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不同的涂法有5×4×3=60(种).综上可知,所求的涂色方法共有120+60=180(种).求解涂色(种植)问题一般是直接利用两个计数原理求解,常用方法有:(1)按区域的不同以区域为主分步计数,用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2)以颜色(种植作物)为主分类讨论,适用于“区域、点、线段”问题,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析;(3)对于涂色问题将空间问题平面化,转化为平面区域涂色问题.[跟进训练]3.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种颜色,共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多少种?[解](1)当使用4种颜色时,先着色第1区域,有4种方法,剩下3种颜色涂其他4个区域,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共有4×3×2×2×1=48(种).(2)当仅使用3种颜色时,从4种颜色中选取3种,有4种方法,先着色第1区域,有3种方法,剩下2种颜色涂4个区域,只能是一种颜色涂第2,4区域,另一种颜色涂第3,5区域,有2种着色方法,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有4×3×2=24(种).综上,共有48+24=72种不同的着色方法.1.某年级要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选派3人参加某次社区服务,如果要求至少有1名女生,那么不同的选派方案有()A.6种B.7种C.8种D.9种D[可按女生人数分类:若选派一名女生,有2×3=6种;若选派2名女生,则有3种.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共有9种不同的选派方法.]2.从0,1,2,3,4,5这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相加,其和为偶数的不同取法的种数为()A.30B.20C.10D.6D[从0,1,2,3,4,5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不同的数字相加,和为偶数可分为两类,①取出的两数都是偶数,共有3种取法;②取出的两数都是奇数,共有3种取法.故由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得,共有N=3+3=6种取法.]3.如图,用4种不同的颜色涂入图中的矩形A,B,C,D中,要求相邻的矩形涂色不同,则不同的涂法有________种.108[A有4种涂法,B有3种涂法,C有3种涂法,D有3种涂法,共有4×3×3×3=108(种)涂法.]4.5名班委进行分工,其中A不适合当班长,B只适合当学习委员,则不同的分工方案种数为________.18[根据题意,B只适合当学习委员,有1种情况,A不适合当班长,也不能当学习委员,有3种安排方法,剩余的3人担任剩余的工作,有3×2×1=6种情况,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3×6=18种分工方案.]5.小X正在玩一款种菜的游戏,他计划从仓库里的玉米、土豆、茄子、辣椒、胡萝卜这5种种子中选出4种分别种植在四块不同的空地上(一块空地只能种植一种作物),若小X已决定在第一块空地上种茄子或辣椒,则不同的种植方案共有________种.48[当第一块地种茄子时,有4×3×2=24种不同的种法;当第一块地种辣椒时,有4×3×2=24种不同的种法,故共有48种不同的种植方案.]回顾本节内容,自我完成以下问题:1.解决较为复杂的计数问题时,如何做到合理分类、准确分步?[提示](1)处理计数问题,应扣紧两个原理,根据具体问题首先弄清楚是“分类”还是“分步”,要搞清楚“分类”或者“分步”的具体标准.(2)分类时要满足两个条件:①类与类之间要互斥(保证不重复);②总数要完备(保证不遗漏),也就是要确定一个合理的分类标准.(3)分步时应按事件发生的连贯过程进行分析,必须做到步与步之间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确保连续性.2.如何处理有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的计数问题?[提示]解含有特殊元素、特殊位置的计数问题,一般应先安排特殊元素,优先确定特殊位置,再考虑其他元素与其他位置,体现出解题过程中的主次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 排列的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排列、排列数的定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2. 能用“树形图”写出一个排列问题的所有的排列,并能运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排列的定义、排列数公式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推导【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一:排列的定义我们看下面的问题(1)从红球、黄球、白球三个小球中任取两个,分别放入甲、乙盒子里(2)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做正副班长;(3)从10名学生中选2名学生干部;上述问题中哪个是排列问题?为什么?概念形成1、元素:我们把问题中被取的对象叫做元素2、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说明:(1)排列的定义包括两个方面:①取出元素,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与位置有关)(2)两个排列相同的条件:①元素完全相同,②元素的排列顺序也相同合作探究二排列数的定义及公式3、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 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nA表示议一议:“排列”和“排列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4、排列数公式推导探究: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排列数2n A 是多少?3n A 呢?mA n 呢? )1()2)(1(+-⋯--=m n n n n A m n (,,m n N m n *∈≤) 说明:公式特征:(1)第一个因数是n ,后面每一个因数比它前面一个少1,最后一个 因数是1n m -+,共有m 个因数;(2),,m n N m n *∈≤ 即学即练:1.计算 (1)410A ;(2)25A ;(3)3355A A ÷2.已知101095m A =⨯⨯⨯,那么m =3.,k N +∈且40,k ≤则(50)(51)(52)(79)k k k k ----用排列数符号表示为( )A .5079k k A --B .2979k A -C .3079k A -D .3050k A - 答案:1、5040、20、20;2、6;3、C典型例题例1. 计算从c b a ,,这三个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

解析:(1)利用好树状图,确保不重不漏;(2)注意最后列举。

解:略点评:在写出所要求的排列时,可采用树状图或框图一一列出,一定保证不重不漏。

变式训练:由数字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并写出所有的排列。

5 、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做n 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

此时在排列数公式中,m =n全排列数:(1)(2)21!n n A n n n n =--⋅=(叫做n 的阶乘).即学即练:口答(用阶乘表示):(1)334A (2)44A (3))!1(-⋅n n想一想:由前面联系中( 2 ) ( 3 )的结果我们看到,25A 和3355A A ÷有怎样的关系?那么,这个结果有没有一般性呢?排列数公式的另一种形式:)!(!m n n A m n -= 另外,我们规定 0! =1 .想一想:排列数公式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应用中应该怎样选择?例2.求证:m n m n m n A mA A 11+-=+.解析:计算时,既要考虑排列数公式,又要考虑各排列数之间的关系;先化简,以减少运算量。

解:左边=右边)!)!!)((!)!(!==+-+=+-⋅++=+-⋅+-+m1n A 1()!1(1(n!m n 1m -n )!1m n n m m n n m n n m n 点评:(1)熟记两个公式;(2)掌握两个公式的用途;(3)注意公式的逆用。

思考:你能用计数原理直接解释例2中的等式吗?(提示:可就所取的m 个元素分类,分含某个元素a 和不含元素a 两类)变式训练:已知89557=-nn n A A A ,求n 的值。

(n =15) 归纳总结:1、顺序是排列的特征;2、两个排列数公式的用途:乘积形式多用于计算,阶乘形式多用于化简或证明。

【当堂检测】1.若!3!n x =,则x = ( ) ()A 3n A ()B 3n n A -()C 3n A ()D 33n A -2.若532m m A A =,则m 的值为 ( )()A 5()B 3()C 6()D 73. 已知256n A =,那么n =;4.一个火车站有8股岔道,停放4列不同的火车,有多少种不同的停放方法(假定每股岔道只能停放1列火车)?答案:1、B ;2、A ;3、8;4、1680。

【课外作业】见《同步练习》20.1.2 排列应用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排列的意义,并能用排列数公式进行运算;2.能用所学的排列知识和具体方法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总结数学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排列应用题常用的方法:直接法(包括特殊元素处理法、特殊位置处理法、捆绑法、插空法),间接法教学难点:排列数公式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情境设计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出三个组成一个三位数,则这样的三位数的个数是多少?新知教学排列数公式的应用:例1、(1)某足球联赛共有12支队伍参加,每队都要与其他队在主、客场分别比赛一场,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解:略变式训练:(1)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发一封电子邮件,则他们共发了多少封电子邮件?(2) 放假了,某宿舍的四名同学相约互通一次电话,共打了多少次电话?例2、(1)从5本不同的书中选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2)从5种不同的书中买3本送给3名同学,每人各1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送法?解:见书本16页例3例3、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解:见书本19页例4点评:解答元素“在”与“不在”某一位置问题的思路是:优先安置受限制的元素,然后再考虑一般对象的安置问题’,常用方法如下:1)从特殊元素出发,事件分类完成,用分类计数原理.2)从特殊位置出发,事件分步完成,用分步计数原理.3)从“对立事件”出发,用减法.4)若要求某n 个元素相邻,可采用“捆绑法”,所谓“捆绑法”就是首先将要求排在相邻位置上的元素看成一个整体同其它元素一同排列,然后再考虑这个整体内部元素的排列。

5)若要求某n 个元素间隔,常采用“插空法”。

所谓插空法就是首先安排一般元素,然后再将受限制元素插人到允许的位置上.变式训练:有四位司机、四个售票员组成四个小组,每组有一位司机和一位售票员,则不同的分组方案共有( )(A )88A 种 (B )48A 种 (C )44A ·44A 种 (D )44A 种答案:D例4、三个女生和五个男生排成一排.(1)如果女生必须全排在一起,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2)如果女生必须全分开,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3)如果两端都不能排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4)如果两端不能都排女生,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5)如果三个女生站在前排,五个男生站在后排,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答案:(1) 4320;(2) 14400;(3) 14400;(4) 36000;(5) 720点评:1)若要求某n 个元素相邻,可采用“捆绑法”,所谓“捆绑法”就是首先将要求排在相邻位置上的元素看成一个整体同其它元素一同排列,然后再考虑这个整体内部元素的排列。

2)若要求某n 个元素间隔,常采用“插空法”。

所谓插空法就是首先安排一般元素,然后再将受限制元素插人到允许的位置上.变式训练:1、6个人站一排,甲不在排头,共有种不同排法.2.6个人站一排,甲不在排头,乙不在排尾,共有种不同排法.答案:1.600 2.504归纳总结:1、解有关排列的应用题时,先将问题归结为排列问题,然后确定原有元素和取出元素的个数,即n、m的值.2、解决相邻问题通常用捆绑的办法;不相邻问题通常用插入的办法.3、解有条件限制的排列问题思路:①正确选择原理;②处理好特殊元素和特殊位置,先让特殊元素占位,或特殊位置选元素;③再考虑其余元素或其余位置;④数字的排列问题,0不能排在首位4、判断是否是排列问题关键在于取出的元素是否与顺序有关,若与顺序有关则是排列,否则不是.5、由于解排列应用题往往难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所以一般应考虑用一种方法计算结果,用另一种方法检查核对,辨别正误.【当堂检测】1.用1,2,3,4,5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有()(A)24个(B)30个(C)40个(D)60个2.甲、乙、丙、丁四种不同的种子,在三块不同土地上试种,其中种子甲必须试种,那么不同的试种方法共有()(A)12种(B)18种(C)24种(D)96种3.某天上午要排语文、数学、体育、计算机四节课,其中体育不排在第一节,那么这天上午课程表的不同排法共有()(A)6种(B)9种(C)18种(D)24种4.五男二女排成一排,若男生甲必须排在排头或排尾,二女必须排在一起,不同的排法共有种.答案:1、A;2、B;3、C;4、480。

【课外作业】见《对口单招》20.2.1组合【教学目标】:(1)理解组合的定义,掌握组合数的计算公式(2)正确认识组合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3)会利用组合数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组合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组合定义及与排列的区别,会计算组合数【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问题一: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活动,其中1名同学参加上午的活动,1名同学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问题二:从甲、乙、丙3名同学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一项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合作探究:探究1:组合的定义?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探究2: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 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而组合则与元素的顺序无关.共同点: 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个元素”问题三: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1)设集合A={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2)某铁路线上有5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组合是选择的结果,排列是选择后再排序的结果.探究3:写出从a,b,c,d 四个元素中任取三个元素的所有组合abc , abd , acd ,bcd每一个组合又能对应几个排列?交流展示精讲精练例1判断下列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1)a 、b 、c 、d 四支足球队之间进行单循环比赛,共需要多少场比赛?(2)a 、b 、c 、d 四支足球队争夺冠亚军,有多少场不同的比赛?变式训练1 已知ABCDE 五个元素,写出取出3个元素的所有组合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97999699C C +(2)n n n nC C 321383+-+变式训练2 (1)解方程247353---=x x x A C(2)已知m 8765C ,10711求m m m C C C =+ 课堂测评: 1、判断下列语句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1)某人射击8次,命中4枪,且命中的4枪均为2枪连中,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2)某人射击8次,命中4枪,且命中的4枪均为3枪连中,不同的结果有多少种?2、计算=++293828C C C ( )A120 B240 C60 D4803、已知2n C =10,则n=( )A10 B5 C3 D24、如果436m m C A =,则m=( )A6 B7 C8 D9【板书设计】: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