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六单元

合集下载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包括了一些总结性的内容,如词汇、语法、表达方式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文园地内容:
1. 词汇总结:在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通常会总结本单元学习的重点词汇,包括生词、形近字、多音字等,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 语法知识:这部分内容会涉及本单元学习的语法点,如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

3. 表达方式:语文园地中也会介绍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句子变换、段落构成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文化知识: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语文园地中可能还会涉及一些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练习题: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语文园地中通常会包含一些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阅读理解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上是语文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可能包含的一些内容。

具体内容安排可能因教材版本和年级而有所不同,请以教材为准。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完整word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

练习题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箭问仁\答案原君\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填空题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的。

2、孔子是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其思想的核心是, 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

二、单项选择题1、《樊迟、仲弓问仁》一文中,孔子认为真正有智慧的人是( A、善于识别人的人 B、能够广交朋友的人C、默默无闻的人D、敢于行动的人2、下列不属于儒家所提倡的美德的集中表现的是() A、恭 B、敬 C、怨 D、忠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正确的是()A、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B、《论语》中所表述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C、《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D、《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E、善于论辩是《论语》的一大特色2、下列行为中属于实践“仁”的具体表现的有()A、出门如见大宾B、使民如承大祭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在邦无怨,在家无怨E、居处恭,执事敬重,与人忠3、下列代表儒家思想的著作是()A、《论语》 B、《左传》 C、《庄子》D、《孟子》 E、《韩非子》四、解释带点的字词1、使.民如承大祭祀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3、雍虽不敏.,请事.斯语4、举直错.........诸枉5、不仁者远.矣6、居处恭,执事敬五、简答题1、本文在文体上有什么样的特点?2、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3、如何才能够实现“仁”呢原君一、填空题1、《原君》是一篇严谨的议论文。

2、《原君》一文从“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引出“”的为君之道,奠定了全篇论证的基础。

3、《》是《明夷待访录》一书的首篇。

4、后人将、、并称为“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题1、《原君》中,对自己夺取的产业沾沾自喜的人是() 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2、《原君》中发出“若何为生我家!”的痛苦悲叹的人是()A、明太祖 B、汉高帝 C、崇祯帝 D、商纣王3、《原君》模仿韩愈《原道》、《原毁》等立题,是从探究人均的(入手的。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六单元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六单元

大学语文第十一版课后习题答案第六单元五代史伶官传序(宋·欧阳修)070[思考与练习]一、本文意在以史为鉴,你认为为政者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成败中可以获得何种历史借鉴,应当记取哪些历史教训?作者从后唐庄宗李存勖艰苦创业、统一中原,又骄纵享乐、身死国灭的典型事例中,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提炼出这样一个重要史学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思是一个国家政权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素,而不是天命。

这些结论和观点就是为政者应当记取的历史教训。

二、这是欧阳修散文中历代最广为传诵的议论名篇,试就本篇的议论特色与论证方法略作阐析。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议论特色: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如文章开篇突兀而起地提出论点,马上落到立论根据上,再落入“晋上三矢”的叙事,又语势猛然一升,发出对庄宗之“盛”赞叹,而后语势陡然一降,发出对庄宗之“衰”的悲叹,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叙事生动晓畅,论证层层深入,感情深沉浓烈,,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

三、前人认为欧文擅于运骈入散或以散破骈,请你在本文中找出用骈入散、用散破骈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用骈入散的语句:“虽曰天命,岂非人事”,“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都是骈句,用在叙事议论的散句中。

用散破骈的语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誓天断发,泣下沾襟”是骈句,“何其衰也”是感叹句,连同后面的疑问句都是散句。

又如:“《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大学语文ppt第六单元 杜甫诗歌

大学语文ppt第六单元 杜甫诗歌

二、杜甫诗作名句欣赏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春日忆李白》 3、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四、杜甫诗歌赏析 1、《哀江头》
2、《月夜》
3、《月夜忆舍弟》
4、《宿府》
1、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简介 1)忧念时局,关心社稷,突出表现杜甫的爱国思想。 2)描绘山水,题画咏物,托物言志。 3)咏物讽谕,针砭时事,揭露现实,具有深刻的社会警 策意义 4)抒写爱子情切,伉俪情笃,兄弟情浓 ,友朋情深。
全诗以‚哀‛为题,也以‚哀‛为核心,笼罩全篇。 篇首第一句就创造出强烈的哀氛,接着,写春日潜行曲江是哀; 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 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更是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 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 矣。最后,不辨南北,也暗示着:那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全诗的 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 恸,是李唐从盛世走向衰微的挽歌。 诗的结构跌宕波折。诗人的视角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 的不断转换,给人造成一种纡曲有致,波澜起伏的感觉,读之令 人感到凄切哀悯,肝肠寸断。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臵在 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 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 江头》等诗。后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因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 诗的形式真实生动地记录了他在此段时间的见 闻,成为不朽作品‚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

沈园二首

沈园二首

【经典原意】 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
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不再飞扬。我已是古
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会稽山凭吊,泪落潸然。
诗体解读
承接着第一首“惊鸿照影”的幻觉,第二首追问着鸿影今何在
?“香消玉殒”是古代比喻美女死亡的雅词,唐婉离开人世己经四
十余年了,寻梦、或寻找幻觉之举己成了生者与死者的精神对话。
在生死对话中,诗人产生天荒地老、人也苍老的感觉,就连那些曾
经点缀满城春色的沈园杨柳.也苍老得不再逢春开花飞絮了。美人 早已“玉骨久成泉下土”,未亡者这把老骨头,年过古稀,也即将 化作会稽山(在今绍兴)的泥土,但是割不断的—线情思,使他神 差鬼使地来到沈园寻找遗踪,泫然落泪。
诗体解读
这是两首悼亡诗,属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四十多年 前一场爱情悲剧的慘痛回忆,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凄苦和 对唐婉的哀思,抒发了自己坚贞不渝的感情和对唐婉刻
背景简介
陆游一生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他二十岁时,娶了表妹唐琬为妻。婚后, 伉俪相得,感情很好。本想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晁氏不喜欢唐琬,强迫陆游 休妻。碍于母命,陆游只得忍痛和唐琬分手。这时,他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
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但二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三
十一岁时,陆游到浙江绍兴的沈园闲游,与唐琬不期而遇,唐琬派人送来酒肴 以通殷勤,陆游感其深情,在沈园的一垣墙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以表 情愫。不久,唐琬怏怏而卒。而陆游对此绵绵长恨,也终身难以忘怀。晚年, 他两次重游沈园,面对故人遗迹,回首当年情事,心中不胜伤感,《沈园二首 》就是他在七十五岁时重临故地而写下的 。
大学语文
徐中玉 齐森华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六单元·礼赞爱情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编号: G050012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英文名称: College Chinese 课程性质: 通识课总学时: 54 学分: 3适用对象:非中文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中学语文二、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大学语文》是我校为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通识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而设置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人文性、文学艺术性、工具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能力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和实际写作能力,以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和毕业后就业、参加工作的需要。

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在教学中把审美训练及人文素质教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既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学的生命力,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既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优美,又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高尚情操的感染和启迪。

通过系统地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实用类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要领,使其实际写作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供必要的知识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激发创造精神,建构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积累中国语文的有关知识,继续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文根底,从而学好其它专业课程。

1、通过课堂学习,熟悉及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通过具体作家名篇名段的学习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独立阅读分析现代文,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

3、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使学生规范地使用字、词、句,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

4、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篇目、名句名段。

5、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实用文体知识,掌握常用文体的文本写作要领。

智慧树知到答案 大学语文(宜宾学院)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答案 大学语文(宜宾学院)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诗歌的年代大致是()选项:A:西周初至春秋中叶B:东周初至战国初年C:西周初至春秋晚年D:东周初至春秋末年答案: 【西周初至春秋中叶】2、单选题:汉代传《诗》的有齐、鲁、韩、毛四家,今日通行的是()选项:A:韩诗B:毛诗C:齐诗D:鲁诗答案: 【毛诗】3、多选题:《黍离》在章法结构上采用的是()选项:A:句式整齐,语言华美B:四言为主C:重章叠句,一唱三叹D:比兴手法答案: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一唱三叹】4、判断题:《诗经・小雅・何草不黄》是《诗经》征役诗中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5、单选题:下列表达深切亡国之痛的篇目是()选项:A:《君子于役》B:《何草不黄》C:《黍离》D:《无衣》答案: 【《黍离》】第二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出自()选项:A:《易经》B:《诗经》C:《礼记》D:《尚书》答案: 【《礼记》】2、单选题:大学八目中,起中枢地位的是()选项:A:格物B:正心C:修身D:诚意答案: 【修身】3、单选题:君子“慎独”强调的是大学八目中的()选项:A:诚意B:正心C:致知D:修身答案: 【诚意】4、多选题:对“大学”的理解,正确的是()选项:A:社会应对礼节等知识的学习B:大人之学C:穷理治世的大学问D:博大精深的学问答案: 【大人之学;穷理治世的大学问;博大精深的学问】5、判断题:古人修读四书的先后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选项:A:错B:对答案: 【错】第三章单元测试1、单选题:孟子是孔子之后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他生活时代是()选项:A:战国初期B:春秋中后期C:春秋后期D:战国中后期答案: 【战国中后期】2、单选题:孟子对人性的评价,正确的是()选项:A:人性有善有恶B:人性善恶想混C:人性本善D:人性本恶答案: 【人性本善】3、多选题:孟子对“气”的理解,包括以下哪些内容()选项:A:“气”受“志”的控制B:.人呼吸的气体C:气有善恶D:人禀受天之元气而形成的“体气”答案: 【“气”受“志”的控制;人禀受天之元气而形成的“体气”】4、多选题:孟子“浩然之气”的影响包括()选项:A:让后人倾向于暴力B:影响《孟子》文章的气势C:影响孟子的言行举止D:影响后世仁人志士的节气答案: 【影响《孟子》文章的气势;影响孟子的言行举止;影响后世仁人志士的节气】5、判断题:孟子人性善的观点是从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推导出来的。

大学语文第六单元、沈园二首

大学语文第六单元、沈园二首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 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只有香如故。
• (三)陆游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人:
一生著作丰富,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 •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 第一期:从少年到中年(16—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 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 第二期:入蜀以后,到他罢官东归(46—64岁),前后近20年, 存诗约2500首。这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 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 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入王炎、范成大幕府,提
举江南路茶盐公事,权知严州。
• 光宗时,官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 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 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 第三期: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亦有20年, 现存诗约6500首。其中依然有大量诗篇表达其收复国土的强烈愿 望。还有一些作品则表现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 苍凉的人生感慨。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耍小聪明,表面答应把唐婉送 归娘家,背后却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 这更加激怒了陆母,严令二人断绝往来, 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 妻。而唐婉,也由家人做主嫁给了同郡 士人赵士程,生下一子一女。赵家系皇 族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本人亦宽厚 重情,开明通达,对唐婉表现出同情与 谅解。陆、唐之间从此被切断联系,音 讯隔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
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
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 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 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 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
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
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 巨著《齐民要术》。
阴天采,夜间焙,则制造不当;凭口嚼辨味, 鼻闻辨香,则鉴别不当;用沾染了膻气的锅与 腥气的盆,则器具不当;用有油烟的柴和烤过 肉的炭,则燃料不当;用流动很急或停滞不流 的水,则用水不当;烤得外熟内生,则炙烤不 当;捣得大细,成了绿色的粉末,则捣碎不当; 操作不熟练,搅动太急,则烧煮不当;夏天才 喝,而冬天不喝,则饮用不当。
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 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 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 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 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 有《陆羽自传》。
参考译文:
禽鸟有翅而飞,兽类毛丰而跑,人开口能 言,这三者都生在天地间,依靠喝水、吃 东西来维持生命,可见喝饮的作用重大, 意义深远。为了解渴,则要喝水;为了兴 奋而消愁解闷,则要喝酒;为了提神而解 除瞌睡,则要喝茶。
我写这本书的原意,是给家里(从事农业) 的少年人看的,不敢让有见识的人看到, 所以我记录时叮咛自己要交待周到,指导 恳切教诲,对每件事都直接了当地陈述说 明,不推崇浮夸的言辞。请读者不要见笑。
这是本书作者贾思勰的自序。序文旁证博 引,充分论述了农业生产成果重要性,表 明了编写《齐民要术》的目的、意义等。 这里选录的是序的最后一节,论述了本书 的取材标准和写作范围以及阅读对象。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 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一名 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 又号“茶山御史”。一生嗜茶,精于茶道, 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 名于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 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 圣”,祀为“茶神”。
《茶经》·六之饮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 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 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 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 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 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它不仅是一部 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 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 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类重要著作,推动 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课文简析
《齐民要术》记录的“饼”,种类多、制 法细、资料全、实用性强。因此,研读 《齐民要术》中“饼法”篇,对于系统地 了解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的饼的种类、制 法、食风食俗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 实用意义。《齐民要术》既是魏晋南北朝 及其以前饼食文化的集大成者,又对后世 饼食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了推动作用。
属于珍贵鲜美馨香的茶,(一炉)只有三 碗。其次是五碗。假若喝茶的客人达到五 人,就舀出三碗传着喝;达到七人,就舀 出五碗传着喝;假若是六人,不必管碗数 (意谓照五人那样舀三碗),只不过缺少 一人的罢了,那就用"隽永"来补充。
参考文后注释阅读课文,理解疑难词语。
第一篇参考译文:
现在我从古今书籍中采集了大量材料,又收 集了许多民间歌谣;询问有经验的老农,再 在实践中验证;记录从农耕技术开始,到醋 酱的制作结束。凡是与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 东西,没有不完整记录的,命名为《齐民要 术》。共九十二篇,分为十卷,每卷的前面 都有目录。文章虽然烦琐,但阅读还是很方 便的。
还有些“五谷”、“果蓏”这些不是中国种植 的东西,也把名目留了下来;它们的种植方法, 却是没有听说过。丢掉生产的根本大计,却追 逐琐屑的利钱,这是贤明睿智的人所不肯做的; 由一天的暴利富足来补终年的贫困,正是挨饿 受冻的起源,因此经营商业之事,就空缺着不 去记载。花儿草儿看上去美观,但只是在春天 开花,秋天没有可利用的果实,正像是相当于 是空洞虚假的东西,没有留存的价值。
农耕记忆
《齐民要术》两篇
《齐民要术》简介:
《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 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11万字; 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 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 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 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 取得的显著成效。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牛角,钻四五个 孔,仅能让韭叶通过。取两段新织的细绸,每段一尺 半见方,按牛角大小,剪去丝绸的中心部分,再将牛 角缝在绸上。(用钻子在牛角上钻孔,密密地缝好, 不要让粉漏出。用后洗净,藏好,可用二十年。)用 丝绸裹好和好的粉,捏住四角,放在开水上面,将粉 捏出,煮熟,用肉汤浇。如果放在酪中或芝麻捣烂煮 成的饮浆中饮用,就像玉色一样,吃起来,细腻黏软, 与好麦面没有区别。(又名“搦饼”。准备放在酪中 吃的,直接用开水烫粉,不要用肉汤浇。)
啊!上天孕育万物,都有它最精妙之处,人们 擅长的,只是那些浅显易做的。住的是房屋, 房屋构造精致极了;所穿的是衣服,衣服做的 精美极了;饱肚子的是饮食,食物和酒都精美 极了。(而饮茶呢?却不擅长。)概言之,茶 的制作有九个难以掌握的环节:一是加工,二 是鉴别,三是器具,四是火力,五是水质,六 是炙烤,七是碾末,八是烤煮,九是品饮。
茶作为饮料,开始于神农氏,由周公旦作了 文字记载而为大家所知道。春秋时齐国的晏 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时吴国的 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 思等人都爱喝茶。后来流传一天天广泛,逐 渐成为风气,到了我唐朝,达于极盛。在西 安、洛阳两个都城和江陵、重庆等地,竟是 家家户户饮茶。
茶的种类,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 因此才有砍茶、熬茶、烘茶、捣茶四种方式。 把茶放到瓶缶中,再用开水冲灌,用这种方法 泡出来的茶叫做“痷茶”。也有人用葱、姜、 枣、桔皮、茱萸、薄荷等,与茶一起反复熬煮, 或通过茶汤沸扬而使茶汁滑腻,或通过熬煮而 去掉浮沫,这样的茶无异于倒在沟渠里的废水, 但这种习俗却至今流行不止!
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 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 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 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 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 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 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 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 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 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 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 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 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 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 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 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 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 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 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 面的生产知识。
饼法(节选)
参考译文:
作粉饼的方法:将煮好的肉饼汁,趁汤沸 时和精粉。(如果用粗粉,饼脆却不好吃, 不用热水和面,则面生不能吃。)和成像 作环饼的面一样,先和硬些,用手用力搓, 使面变得极为熟软。然后再用肉汤浇,使 它特别稀,以致可以拿出。割一片像匙面 大小的牛角,钻六七个小孔,仅能容粗麻 线通过就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