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会使细菌产生耐药

合集下载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介绍

第5章细菌的耐药性介绍

2
3 4 5 6 7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甙类 四环素类 氯霉素类 化学合成 多肽类
8
9 10 其他
抗结核药物
抗真菌药物 抗肿瘤抗生素 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灰黄霉素两性霉素B、克念菌素、制霉菌素、 曲古霉素等 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环孢霉素
(二)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概 念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1.抗菌药物 (antibacterial agents) 抗菌药物指具有杀菌和抑菌 活性、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 学合成的药物。 2.抗生素 (antibiotics) 指对特异微生物有杀灭和抑制作用的微 生物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就能发挥其生物活性,有 天然和人工半合成两类。
• 耐药质粒具有自我复制、传递和遗传交换能力。
可稳定传递给后代,能在不同细菌间转移。一
种质粒可带数种耐药性基因群,通过细菌间接
合、转导和转化作用而将耐药质粒转移到细菌
群中。
耐药R质粒的转移
• 质粒能编码多种酶,对多数抗生素进行生化修饰 而使之钝化。 • 质粒传播耐药性受宿主范围限制,尚未发现可在 G+和G-菌中都能复制的质粒。
旦失去细胞壁的保护作用,在相对低渗环境中会变形、裂解
而死亡。
2. 损伤细胞膜的功能
有两种作用机制: ① 多粘菌素类是两极性抗生素分子,其亲水端与细胞膜的蛋白 质部分结合,亲脂端与细胞膜内磷脂相结合,导致细菌胞膜裂开, 胞内成分外漏,细菌死亡。
② 两性霉素和制霉菌素能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类结合,酮康
常用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抗生素 青霉素 喹诺酮类 利福平 大环内脂类 克林霉素类 链霉素核糖体 靶位 PBPs DNA旋转酶 RNA聚合酶β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50S亚基 核糖体30S亚基S12

微生物的抗性

微生物的抗性

微生物的抗性微生物是一类微小而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物体,它们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分解有机物质、提供食物资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科技和医学的进步,我们逐渐认识到微生物的抗性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威胁。

一、抗生素抗性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领域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和滥用,细菌开始出现对抗生素的抗性。

这种抗性是细菌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传递等方式逐渐产生的。

抗生素抗性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当患者在感染细菌疾病时,原本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但由于抗生素抗性的产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这使得医生在抗生素选择和治疗方案上面临巨大挑战。

另外,抗生素抗性的传播也可能通过不当的使用抗生素、医疗设备和环境中的细菌等途径,加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二、耐药细菌的出现耐药细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某些细菌逐渐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这种耐药性可能是由于细菌自身免疫机制的加强,或者是通过基因突变等方式逐渐形成的。

耐药细菌的出现使得医学界对于一些以往可治愈的细菌感染病症变得束手无策。

耐药细菌不仅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困扰,也增加了患者治愈病症的难度。

此外,耐药细菌的传播也可能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引发疾病爆发,造成更多的感染和死亡。

三、环境中的微生物抗性除了抗生素抗性和耐药细菌,微生物还可以在环境中产生其他类型的抗性。

例如,对消毒剂的抗性是一种常见的环境中微生物抗性现象。

由于过度使用消毒剂,某些微生物逐渐产生了对消毒剂的抗性。

环境中微生物抗性的出现给生活和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特别是在医疗机构和食品加工领域,如果环境中存在抗性微生物,可能会导致疾病传播和食品安全问题。

四、减轻微生物抗性的方法为了减轻微生物抗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细菌耐药的原因

细菌耐药的原因

细菌耐药的原因
细菌耐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基因突变:在细菌的繁殖过程中,基因会发生突变,导致某些基因的表达增强或减弱,从而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例如,抗生素作用靶点基因的突变,可以使抗生素失去作用;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的基因表达增强,可以使抗生素被破坏或失活。

2. 基因水平转移:细菌可以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从其他细菌获得抗药性基因,这些基因可以在细菌体内表达,使细菌获得抗药性。

3.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这是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因素。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抗生素使用不当或剂量不足,会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此外,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自然选择:在自然界中,细菌会面临各种不同的环境压力,包括抗生素的筛选压力。

在抗生素存在的情况下,敏感菌会被杀死,而耐药菌则会存活下来并繁殖,从而成为主要的菌群。

5. 生物防御机制:细菌可以通过一些生物防御机制来对抗抗生素的作用,例如产生抗菌药物泵出蛋白,将进入菌体的抗生素排出体外,从而降低抗生素的作用效果。

为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开展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等。

同时,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

1。

医院感染的消毒剂与药物应用

医院感染的消毒剂与药物应用

03
注意消毒剂的稳定性, 避免使用失效的消毒剂 。
04
注意消毒剂的腐蚀性和 刺激性,避免对人体和 物品造成损害。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评价
01
02
03
04
通过实验室检测评价消毒剂的 杀菌效果。
通过实际应用评价消毒剂的消 毒效果。
注意观察消毒后物品和环境的 卫生质量。
注意评估消毒剂的安全性和环 保性。
消毒剂的安全使用
完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执 行。
强化监督检查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防 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分享经验与成果
01
积极参与国际医院感染防控的合作项目,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
果,共同提高全球医院感染防控水平。
医院感染事件可能导致患 者和家属对医院失去信任 ,影响医患关系。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建立健全的预防控制体系
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防控政策,建立监测、 报告和反馈机制。
规范操作流程
制定并执行手卫生、清洁消毒、隔离等操作 规程,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提高医护人员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 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预防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 药性,使药物失去疗效。
预防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 物的监管、开展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 等措施,预防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不良反应
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 不良反应。
引进先进技术

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交叉与共耐药研究

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交叉与共耐药研究

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交叉与共耐药研究赵凝秋 刘聪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102)摘要:目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日渐严峻。

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食品等方面的非系统药用抗菌化合物(消毒剂、防腐剂和杀虫剂等),在提供消毒保健的同时却可促使细菌产生对各类抗菌化合物的交叉或共耐药。

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抗菌药物与消毒剂、抗菌肽和重金属类化合物的交叉及共耐药,并探讨了活性氧簇(ROS)与细菌交叉或共耐药间潜在的联系,以期增进我们对细菌如何产生对抗菌药物与非药物抗菌化合物的广泛、交叉及共耐药的理解,为制定更好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细菌;抗菌化合物;抗菌药物;交叉耐药;共耐药中图分类号:R978,Q939.1 文献标志码:ACross-and co-resistance to antibacterial compoundsZhao Ning-qiu, Liu Cong, Xue Yun-xin, Wang Dai and Zhao Xi-li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Vaccinolog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2)Abstract The trend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acterial drug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Non-drug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e.g., disinfectants, preservatives, and insecticides) used in health care, agricultural, food, and other fields not only can help achieve disinfection , preservation, and hygiene, but they can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resistance and/or co-resistance to various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In the present review, we focus on the bacterial cross-resistance and co-resistance to antibacterial drugs, disinfectants,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heavy metal compounds, as well as on the potential conne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ith bacterial cross-resistance or co-resistance. Such information will help better understand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diverse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and develop new anti-in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Key words Bacteria;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Antibacterial drugs; Cross-resistance; Co-resistance收稿日期:2020-02-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No. 81971905);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No. JT180009);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补助资金项目(NO.FJHJF-L-2019-4);“十三五”厦门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No. 16PZY002SF18);分子疫苗学与分子诊断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项目(No. SKLVD2018KF005)作者简介:赵凝秋,女,生于1994年,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细菌对消毒剂耐受及耐药机制研究,E-mail:****************通讯作者,E-mail:**************.cn文章编号:1001-8689(2021)01-0011-09抗菌药物等抗菌化合物的过度使用乃至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泛滥不仅影响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还会波及医疗卫生、畜牧兽医、食品与农业等很多领域,使其成为人类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作为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细菌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万人死于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感染病原体。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细菌的耐药性,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一、细菌耐药性的原因1.抗生素滥用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为细菌的耐药性埋下了伏笔。

当细菌遭遇抗生素时,它们会进化成抵抗药物的新菌株。

如果人们滥用或误用抗生素,就会加速细菌的进化。

常见的滥用行为包括:未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自行停药、买药吃药、过度用药等。

2.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例如:没有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或者将部分家庭用品作为个人物品单独使用,容易让致病细菌相互感染、交叉反复,从而招致细菌耐药性。

3.过度消毒在医院门诊、住院期间,患者会接触到一大批洗手液和酒精溶剂,这些化学消毒剂在杀灭病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有助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良好细菌群落。

因此,建议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医用化学消毒剂。

二、预防细菌耐药性的方法1.管好用药保持良好的注射、口服、吸氧等医疗操作程序。

自觉克服用药过度、无病不用药等不良习惯,由医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按处方量量取用;不擅自停药、减量或增加用药次数等。

当感染需要用药时,先进行细菌培养,并查找能对其产生作用的药物。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如下预防措施。

2.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家庭和个人都应常常保持洗手的良好习惯,在就医、工作、教育领域倡导全社会合理、规范用药。

避免使用过度消毒杀菌剂,保持对有益菌群的尊重和保护,有助于人体健康。

3.增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科普教育、规范用药、消毒措施和医院环境整治等,也是有效预防细菌耐药的重要途径。

细菌耐药性一旦形成,就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对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关注,并在家庭和社区中积极参与预防控制工作。

次氯酸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次氯酸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

次氯酸盐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研究细菌耐药性是迄今为止医疗界和科学界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中,细菌不断产生或获得耐药基因,使得传统的治疗方法逐渐失去效果。

次氯酸盐作为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和抗菌剂,在细菌耐药性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次氯酸盐与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成果。

次氯酸盐,化学式为NaClO,在水中能够分解成次氯酸和氯离子。

次氯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破坏细菌细胞膜和核酸,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和较低的成本,次氯酸盐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医疗设施和日常生活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发现一些细菌开始展示对次氯酸盐的耐药性。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或其他抗菌剂的特殊适应能力。

耐药性的产生是细菌在应对外界药物压力中的生存策略。

细菌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横向基因转移等途径获得耐药基因,从而产生对抗现有抗生素的耐药性。

耐药基因可以编码一系列的抗药蛋白,如药物降解酶、转运蛋白和修饰酶等,将抗生素的作用降低或消除。

研究表明,次氯酸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细菌产生耐药性。

一方面,次氯酸盐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但并不完全杀灭所有的细菌。

生存下来的细菌可能具有耐药基因,这些基因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或横向基因转移而获得。

在次氯酸盐的作用下,这些耐药基因得以传递和扩散,进而加剧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次氯酸盐的低浓度使用可能不足以完全杀灭细菌,从而导致存活下来的细菌更容易发展出耐药性。

实验研究也支持了此观点。

一项针对大肠杆菌的实验发现,经过反复低浓度次氯酸盐处理的细菌逐渐产生了耐药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耐药菌株中存在多个与抗生素耐药相关的基因,包括药物降解酶和膜泵。

这些基因的过度表达可以降低次氯酸盐的杀菌效果,从而使耐药菌株能够更好地适应次氯酸盐环境。

尽管次氯酸盐可能促进了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但其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和抗菌剂。

在现实生活中,次氯酸盐的使用仍然具有很高的效果。

环境消杀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消杀考试题及答案

环境消杀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满分20分)1. 环境消杀中常用的消毒剂是以下哪种?A. 酒精B. 漂白粉C. 洗衣粉D. 洗涤剂答案:A2. 环境消杀时,以下哪个场所不是重点消杀区域?A. 医院B. 学校C. 公园D. 食品加工厂答案:C3. 环境消杀过程中,以下哪种个人防护措施是错误的?A. 佩戴口罩B. 佩戴手套C. 直接用手接触消毒剂D. 穿戴防护服答案:C4. 环境消杀中,以下哪种消毒方法不适合用于空气消毒?A. 喷洒消毒液B. 使用紫外线灯C. 熏蒸消毒D. 擦拭消毒答案:D5. 环境消杀时,以下哪种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最大?A. 75%酒精B. 84消毒液C. 过氧乙酸D. 氯己定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5题,满分15分)6. 环境消杀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病毒传播?A. 定期通风B. 保持环境卫生C. 避免人群聚集D. 使用空气净化器答案:ABC7. 环境消杀时,以下哪些物品需要重点消毒?A. 门把手B. 电梯按钮C. 公共座椅D. 个人手机答案:ABCD8. 环境消杀中,以下哪些行为是正确的?A.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消毒剂B. 避免消毒剂与皮肤直接接触C. 消毒后及时通风D. 随意丢弃使用过的消毒剂包装答案:ABC9. 环境消杀时,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消毒效果?A. 消毒剂的浓度B. 消毒剂的接触时间C. 环境温度D. 环境湿度答案:ABCD10. 环境消杀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A. 佩戴防护眼镜B. 佩戴防护口罩C. 穿戴一次性手套D. 操作后及时洗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题,满分5分)11. 环境消杀时,可以使用84消毒液直接对食品进行消毒。

(错误)12. 环境消杀后,不需要对消毒区域进行通风。

(错误)13. 环境消杀时,应避免使用易燃易爆的消毒剂。

(正确)14. 环境消杀中,消毒剂的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错误)15. 环境消杀时,应定期更换消毒剂以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剂会使细菌产生耐药
10月出版的《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用来杀灭环境中的化学药品会让细菌变得更强壮。

低浓度的这些化学药品,也称抗微生物剂,会让金黄色葡萄球菌把这些毒性化学物质从它们体内有效清除掉,这样它们有可能会对一些抗生素产生耐药。

抗微生物剂被用在消毒剂和防腐剂中以杀死微生物。

通常用来清洗医院和家庭的环境、消毒医疗设备以及手术前的皮肤消毒。

抗微生物剂在一定强度下可杀死细菌和其它的微生物。

但是,如果使用的量不够,细菌将会继续生存并对治疗产生耐受。

“像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制作将多种毒性化学物质泵出细菌体外的蛋白,干扰抗生素对它们的治疗效果。

”美国退役军人事物医疗中心的格伦.卡特兹说。

“这些能排出毒性化学物质的蛋白泵也可将抗生素从细菌里移出去,使得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

我们对抗微生物剂能否也会使细菌在这些蛋白泵作用下而不会被杀死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员将从患者中提取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到几种低浓度抗微生物剂和染料中,这些抗微生物剂是医院经常用到的。

他们发现,变异让这些细菌产生了较正常更多的蛋白泵。

“我们发现,暴露在各种低浓度的抗微生物制剂和染料中造成了细菌耐受变异体的出现。

”卡特兹说。

“细菌中蛋白泵的数量增加了。

由于这
些蛋白泵也能清除细菌里的抗生素,有大量蛋白泵的致病菌对患者就会造成威胁,因为它们对抗生素的耐受力更强。


假如细菌重复不断地暴露于抗微生物剂中,它们就会对消毒剂和抗生素产生耐受。

这些细菌多是产生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细菌。

“科学家正在尝试研制蛋白泵抑制剂。

有效的抑制剂将会降低细菌产生耐受的可能性。

”卡特兹说。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一些被评估的抑制剂对各种病原体没有效果,因此它们在预防耐受方面不理想。


“合理使用抗生素,并且使用不被蛋白泵识别的抗微生物剂将会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卡特兹说。

“换句话说,蛋白泵抑制剂结合抗生素或消毒剂将会减少这些菌株的出现和它们对临床产生的不良影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