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优化管理
乳腺癌化疗标准

乳腺癌化疗标准
乳腺癌化疗的标准方案通常基于肿瘤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年龄
和健康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定制。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乳腺癌化疗的
标准方案:
1. 辅助化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后通常会进行辅助化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如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紫杉类(如紫杉醇、多西他赛)、环磷酰胺等。
2. 新辅助化疗: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通常与辅
助化疗类似,但可能会根据肿瘤的反应进行调整。
3. 转移性乳腺癌化疗:对于已经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化疗方案通常包括蒽环类、紫杉类、环磷酰
胺、卡培他滨、长春瑞滨等药物的组合。
化疗方案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定制,并且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毒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化疗只是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通常需要结合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等其他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分析乳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危害深远。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化疗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化疗的过程中,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使用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患者的病情恶化的风险。
本文将就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和临床指导。
一、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简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微管结合,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导致细胞周期的阻滞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果。
紫杉醇广泛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并且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蒽环类药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广泛运用于化疗中。
其主要通过与DNA发生交联,干扰DNA合成及功能,从而导致癌细胞的凋亡。
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的作用机制紫杉醇与蒽环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实现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紫杉醇主要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造成细胞周期的阻滞,使得肿瘤细胞处于易感期。
而蒽环类药物则通过与DNA发生交联,引起DNA的损伤,从而引起细胞的凋亡。
所以,这两种药物在作用机制上具有互补性,能够更好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紫杉醇还能够通过减少微管动态稳定性,从而改变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性;而蒽环类药物则能够通过干扰细胞的DNA合成和修复能力,使得肿瘤细胞的抵抗性降低。
联合使用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在多种层面上增强了抗肿瘤的效果。
三、乳腺癌患者中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的应用分析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和临床应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与单一化疗药物相比,紫杉醇及蒽环类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并且能够减少癌症复发的风险。
联合使用还能够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治疗方案

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治疗方案引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蒽环类药物作为一类常用的抗癌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蒽环类药物的治疗方案及其相关注意事项。
1. 乳腺癌概述乳腺癌是一种来源于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女性乳房,也有少数男性乳腺癌的报道。
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早期的乳腺癌常无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乳腺自检、乳腺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是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2. 蒽环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蒽环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癌药物,常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化疗。
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与DNA结合,抑制DNA合成,从而阻断癌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
3. 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乳腺癌蒽环类药物治疗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乳腺癌化疗方案的一部分:蒽环类药物常作为乳腺癌化疗方案的组成部分,用于辅助手术前或术后的化疗,以减小肿瘤体积和控制癌细胞扩散。
•乳腺癌复发或转移:对于乳腺癌的复发或转移病人,蒽环类药物可以起到控制病情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乳腺癌晚期治疗: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常作为维持治疗或者姑息治疗的一种方法。
4. 常用的蒽环类药物目前常用于乳腺癌治疗的蒽环类药物主要包括阿霉素、多柔比星和表阿霉素。
以下是这些药物的主要特点和注意事项:阿霉素•特点:阿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具有抗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肿瘤的疗效。
•注意事项:阿霉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临床上一般采用静脉输注给药。
多柔比星•特点:多柔比星是一种抗乳腺癌药物,对乳腺癌的疗效较好。
•注意事项:多柔比星可以通过口服给药或者静脉输注给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给药途径和剂量。
表阿霉素•特点:表阿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乳腺癌已成为女性高发癌症之一,其中三阴乳腺癌更为复杂和难治。
多数三阴乳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晚期,且易复发、易转移,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和困扰。
针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策略不断更新和改进,其中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应用广泛,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含蒽环类方案指的是将蒽环类化学药物纳入化疗方案中,目前常用的蒽环类药物有阿霉素(ADM)和表阿霉素(EADM)。
蒽环类药物通过抑制DNA复制和修复过程中的酶活性,影响癌细胞的DNA复制和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繁殖。
目前,临床研究已证明蒽环类方案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和生存优势。
对三阴乳腺癌来说,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阴乳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乳腺癌亚型,具有高度浸润和易转移的特点,而蒽环类药物是一种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对多种乳腺癌亚型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因此蒽环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三阴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比较有限,化疗是目前三阴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蒽环类药物为化疗方案的核心,对三阴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蒽环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特别是对心脏和白细胞造血系统的损伤较为明显。
蒽环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毒副作用。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而言,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缩小、消灭或者控制,减轻手术难度。
新辅助化疗可以将原发肿瘤从不可切除转为可切除,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减少局部复发风险。
新辅助化疗可以评估疗效,有助于指导后续治疗。
新辅助化疗可以通过早期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新辅助化疗可以提供预后判断,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新辅助化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筛选出对蒽环类方案敏感的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乳腺癌手术之前,通过给予化疗药物来缩小肿瘤的大小,从而使手
术更容易进行。
含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ADM)、依托泊苷(EPI)等,是目前乳腺癌化
疗的一线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
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中使用含蒽环类方案能够有
效降低三阴乳腺癌的肿瘤负荷,缩小乳腺肿瘤的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能够在手术前控制三阴乳腺癌的发展。
三阴乳腺癌的治疗相
对困难,易发生复发和转移。
新辅助化疗能够通过缩小肿瘤的大小,降低乳腺癌的术前分期,减轻手术切除的难度,降低手术风险。
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还能够评估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三阴乳腺癌对蒽环类方案
敏感,通过新辅助化疗的反应可以预测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如果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出
现肿瘤缩小或消失,表明该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有望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而对于化疗
药物不敏感的患者,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新辅助化疗能够控制肿瘤的
发展,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并评估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在使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时要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
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的价值和应用范围。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其中三阴乳腺癌是最为恶性的亚型之一。
含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一种经典的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治疗中。
本文旨在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接受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一、含蒽环类方案的介绍含蒽环类药物是指一类含有苯并[a]蒽醌类结构的化合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嵌入DNA分子双链中,干扰DNA复制和转录,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化。
常用的含蒽环类药物包括阿霉素(ADM)、表柔比星(EPI)和长春新碱(CTX)等。
含蒽环类方案是乳腺癌治疗中的一种经典化疗方案。
在新辅助化疗中,含蒽环类方案通常与顺铂(DDP)等其它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可显著减小肿瘤体积,增加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提高肿瘤切除的手术切缘阴性率,并明显改善预后。
二、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三阴乳腺癌是指ER(雌性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和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亚型。
其临床表现具有较高的恶性和侵袭性,易产生远处转移,且预后相对较差。
临床研究表明,三阴乳腺癌对激素受体、靶向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的反应较差,因此需要更加强有力的治疗手段。
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在三阴乳腺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含蒽环类药物可针对三阴乳腺癌的受体阴性状态,通过DNA干扰等方式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分化,达到化疗的效果。
四、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及对策含蒽环类药物虽然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皮肤反应等。
此外,含蒽环类药物还有可能引起心脏毒性和肺纤维化等重要不良反应。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如对于骨髓抑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调整剂量;对于恶心呕吐可应用抗呕吐药物;对于心脏毒性可实时监测心电图等生化指标;对于肺纤维化可定期进行肺功能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五、结论。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

三阴乳腺癌对含蒽环类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三阴乳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乳腺癌,其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复发和转移。
目前,三阴乳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在新辅助化疗中,含蒽环类方案是一种常用的化疗方案,那么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来说,含蒽环类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是什么呢?含蒽环类药物是一种通过干扰DNA合成和修复过程来杀伤恶性细胞的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
在三阴乳腺癌的治疗中,含蒽环类方案能够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含蒽环类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的具体价值。
含蒽环类方案能够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
对于三阴乳腺癌患者来说,肿瘤体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难度和治疗效果。
通过使用含蒽环类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降低手术的难度,减少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而且,较小的肿瘤体积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含蒽环类方案能够减少淋巴结的转移。
三阴乳腺癌的特点之一就是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导致乳腺癌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
通过新辅助化疗中使用含蒽环类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淋巴结的转移,降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含蒽环类方案还可以改善三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三阴乳腺癌的生存率相对较低,而含蒽环类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可以有效地杀伤癌细胞,改善患者的预后。
研究表明,使用含蒽环类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其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治愈的可能性也较大。
含蒽环类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含蒽环类方案在新辅助化疗中还可以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三阴乳腺癌患者常常因为肿瘤过大或者淋巴结有转移而不适合手术治疗,而通过使用含蒽环类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有效地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增加患者的手术机会,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优化及副作用管理

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优化及副作用管理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在临床中常采用化学治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化疗药物在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因此,化疗方案的优化以及副作用的管理成为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乳腺癌的化疗方案优化以及副作用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化疗方案的优化化疗方案的选择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多柔比星、注射用紫杉醇等。
为了提高化疗的疗效,临床医生常常会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即多种化疗药物的组合使用。
根据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医生可以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针对患者的基因型以及乳腺癌的分子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
通过优化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二、副作用管理尽管化疗药物对于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非常有效,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这些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副作用的合理管理非常重要。
1. 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常见的药物预防方法包括:5-羟色胺拮抗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和类固醇类药物的使用。
此外,患者在化疗前后注意饮食的选择和进食方式,如多食少食、细嚼慢咽等,也可以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2. 脱发脱发是让患者最为困扰的副作用之一。
预防脱发的方法包括:使用低渗度化疗药物、头皮冷却、使用呋喃类等。
此外,注意保持头皮的清洁和营养,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洗发水和润发产品,也有助于减少脱发的发生。
3. 免疫系统抑制化疗药物会对患者的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注意加强自身免疫力的提高,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合理休息等。
同时,避免与有感染风险的人接触,保持个人卫生,也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4. 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是化疗副作用中较为常见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杉醇 多西他赛 (iv & 口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吉西他滨 5-Fu 多柔比星脂质体 培美曲塞 VP-16
MINIMAL 轻微致吐风险
<10%
西妥昔单抗 赫赛汀(曲妥珠单抗) 贝伐单抗 吉非替尼 索拉非尼
PRN推荐(口服抗肿瘤药)
希罗达(卡培他滨)
恶心,呕吐的管理----预防为主
高致吐(5级)化疗——预防呕吐 化疗开始前 阿瑞吡坦 125mg d1 80mg d2-3 地塞米松 10mg d1 5mg d2-3 5-HT3受体拮抗剂: 帕洛诺司琼 0.25mg iv d1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 40mg d1-3 +/-劳拉西泮
诊断 手术
辅助化疗
4×EC
12×T/w
辅助放疗
定期复查,随访
病例介绍----辅助化疗
给药时间 2015年1月至2015年2月
给药方案 表柔比星 90mg/m2,150mg d1 环磷酰胺 600mg/m2,1000mg d1 , Q21d
2 cycles
蒽环类药物是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石
Breast Cancer . 2014 Oct 8;8:125-33
以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 而在接下来的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呕吐
China Antiemetic Guideline(2014). Chinese Clin Oncol 2014;19(3):261–273. Rao KV, Faso A. Am Health Drug Benefits. 2012 Jul;5(4):232-40.
早期乳腺癌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优化管理 ----病例分享
严颖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内科
2015-4-15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张××,女性,50岁,绝经后
疾病诊断信息 主诉:左乳癌改良根治术后3周
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史, 否认糖尿病史 多发性皮肌炎,曾行免疫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炎
病例介绍
死亡
1–2次(间隔5 3–5次(间隔5 6次或更多
生命;需要
分钟)
分钟)
(间隔5分
紧急干预表
钟);管饲、 示
TPN或需要住
院治疗
Bayo J, et al. Clin Transl Oncol. 2012; 14(6): 413-22.
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优化管理
恶心呕吐
粒细胞减少
心脏毒性
蒽环类 药物
1.0
5.2
57.8
0.1
4.1
59.9
0.4
脱发
8.0
粒细胞减少
5.0 7.0
乏力
3.0
4.0
8.0Biblioteka 6.022.0* 13.0* 16.0*
1 0 12 6
1.0 1.0 <1.0
1.0 1.0 NS 0
*粒细胞缺乏性发热
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优化管理
恶心呕吐
粒细胞减少
心脏毒性
蒽环类 药物
CINV(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高危因素
2015年1月5日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3级,1.6cm,脉管癌栓(+),腋窝淋巴结
转移4/31。 免疫组化 :ER (—),PR (—),HER-2 (1+),Ki-67(+90%) pT1N2M0(IIIa期)
病例介绍
病例特点: (1)淋巴结转移(4个) (2)三阴性 (3)高度复发转移风险
蒽环类药物是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石
14个辅助化疗方案中,12个为蒽环类为基础(86%) 均为循证医学1级证据
标准的剂量是疗效的保证
多柔比星 50-60mg/m2 表柔比星 90-100mg/m2 吡柔比星 40-50mg/m2
蒽环类药物为基础化疗-----不良反应
MA 5 BCIRG 005 NSABP B-30
MODERATE 中度致吐风险
30-90%
LOW 轻度致吐风险
10-30%
蒽环类+环磷酰胺(AC/EC) 环磷酰胺 > 1500 mg/m2 顺铂 ≥ 50 mg/m2 卡莫司汀>250 mg/m2 氮烯咪胺
氮芥
蒽环类 环磷酰胺≤1500 mg/m2 异环磷酰胺 顺铂 < 50 mg/m2 卡铂 奥沙利铂 > 75 mg/m2 伊立替康
CLGBT 9741
CEF CMF
TAC 4AC→4T
4AC→4T AT TAC
4A →4T →4C 3 w 4A →4T →4C 2 w(F) 4AC→4T 3w 4AC→4T 2w(F)
最常见
呕吐 粒细胞减 心脏毒性 (3-4级) 少 (3-4级)
(3-4级)
恶心 呕吐
NS
8.5*
0
NS
1.1*
高风险
患者因素
治疗因素
• 女性患者 • 既往妊娠期呕吐者 • 年龄(<50~55岁) • 酒精摄入量低
• 致吐药物的使用 • 治疗周期和用药剂量 • 放疗或胃肠道手术治疗后
1. Rao KV .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Optimizing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2012. 2. Griffin AM, et al. Ann Oncol. 1996 Feb;7(2):189-95.
CINV发生机制
中枢
外周
CINV预防为主----药物
三种核心药物
5-HT3受体 NK-1受体(P物质)
炎症因子
急性 急性、延迟性 急性、延迟性
5-HT3受体拮抗剂 阿瑞吡坦
糖皮质激素
恶心,呕吐的管理
化疗诱导的恶心和呕吐(CINV) NCCN指南致吐风险分级
HIGH 高度致吐风险
>90%
恶心呕吐的CTC-AE分级
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标准第4.0版,对恶心呕吐进行分级
分级
恶心
呕吐
0
1
2
3
4
无
饮食习惯未改 饮食减少,但 摄入热量或液
变,丧失食欲 无显著体重下 体不足、管饲、
降、脱水或营 TPN或需要住
养不良
院治疗
——
5
——
无
24小时内发作 24小时内发作 24小时内发作 后果可危及
CINV的主要类型
类型
预期性
临床特征
患者在前一次化疗时经历了难以控制的CINV之后,在下一 次化疗开始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
急性 一般发生在给药数分钟至数小时,但可在24小时内缓解
延迟性 爆发性 难治性
在化疗24小时之后发生,可持续长达120小时
即使进行了预防处理但仍出现的呕吐,并需要进行“解救 性治疗”
粒细胞减少的管理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粒细胞<0.5×109/L持续2日 发热 >38.5℃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