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统计年鉴2016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各市按主要行业分固定资产投资(2015年)续表1

合集下载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2-23 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9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12-23  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019
Maintenance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Electric Power and Heat Power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Gas Production and Supply of Water
Number of Enterprises
(unit)
Articles Petroleum Refining, Coking and Nuclear Fuel Processing Manufacture of Raw Chemical Materials and Chemical Products Manufacture of Medicines Manufacture of Chemical Fibers Rubber and Plastic Products Nonmetal Mineral Products Smelting and Pressing of Ferrous Metals Smelting and Pressing of Nonferrous Metals Metal Products Manufacture of General-purpose Machinery Manufacture of Special-purpose Machinery Manufacture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 of Railway ,Ship,Aeronautics and Other
12-23 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19年)
单位:亿元
企业单位数 工业总产值
Item
全省 按轻重工业分
轻工业 重工业 按企业规模分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按行业分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辅助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服饰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 家具制造业 造纸和纸制品业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情况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发展情况,指出经济发展中积极变化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各地市GDP 分析2016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形势,广东主动作为,精准施策,确保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7061.17亿元,增长7.3%。

各地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一、广东各地市经济发展主要情况(一)各地市经济总量差距较大。

从经济总量看,5000亿元以上的地级市有3个,其中广州、深圳两市在1万亿元以上。

前三季度,广州、深圳两市GDP分别达1.40万亿和1.38万亿元;佛山、东莞的GDP总量分别为6137.9亿元和4916.0亿元;惠州、中山等9市总量则在1400-2500亿之间;清远、阳江等8个市总量在1000亿以下。

地市间经济总量差距较大,经济总量最小的云浮市(564. 15亿元)只有经济总量最大广州市的4.0%(见图1)。

从增速看,21个地市的GDP增速在5.1%—8.7%之间,增幅差为3.6个百分点,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

其中:增速最高的是深圳,增长8.7%;其次是珠海和汕头,均为8.5%;增速排在后三位的是肇庆、汕尾和韶关,分别增长5.1%、5.7%和6.0%。

21个地市中,11个市增速比上半年同期提高,增幅最多的是珠海和汕尾,均提高0.7个百分点;湛江、揭阳和云浮3市增幅与上半年同期持平,有7个市增幅比上半年同期有所回落,回落幅度较大的是阳江和肇庆市,均回落0.4个百分点。

图1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各地市GDP及增速(二)珠三角发展领先,粤东西北相对放缓。

分区域看,前三季度珠三角地区GDP增长8.1%,粤东西北地区增长7.2%;其中:东翼增长7.1%,西翼增长7.3%,山区GDP增长7.3%,同比增幅分别回落1.1个、0.9个、0.3个百分点。

2016年广东省芦苞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广东省芦苞镇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广东省芦苞镇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月20日在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芦苞镇镇长邓伯怡各位代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第一部分2015年工作回顾2015年,面对新常态下的发展形势,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镇人民上下一心,锐意进取,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创新中促跨越,全镇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预计全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亿元,增长8.7%;农业总产值10.59亿元,增长2%;税收入库3.14亿元,下降2.9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302万元,增长12.7%;招商引资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15.5亿元,为全面建设美丽滨水特色城镇夯实基础。

一、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产业发展与竞争优势同步提升园区承载力不断攀升。

加强园区市政道路建设,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嘉和南路南延线、创源路东延线建设,启动实施宝华南侧道路建设工程。

投入300多万元,实施普洛斯芦苞物流园桥梁工程,园区招商环境日趋完善。

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展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工作,通过项目嫁接,成功盘活低效用地361亩,实现零土地规模、零土地指标招商。

科学合理开展土规调整,完善500多亩用地手续,引入一批优质项目,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优质传统工业两大主导产业,通过二次招商、项目嫁接等方式,引入皇派门窗、甬大电梯、汝达豪陶瓷机械等优质项目11个,合同引资额15.5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达11亿元,占比72%。

推动浪鲸卫浴等工业企业投入近6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5个,预计可新增税收近4000万元。

迪生钢构、晟美包装等一批工业企业茁壮成长,有效改善了我镇传统支柱产业结构。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初见成效,奥特莱斯项目完成股权重组,迎来全新发展,即将复工建设。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16-04-22 文章点击率3887次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走在前列”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努力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克难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5年东莞生产总值(GDP)6275.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50亿元,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2.98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3351.59亿元,增长10.0%。

三大产业比例为0.3:46.3:53.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616元,增长8.4%。

在现代产业中,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1299.13亿元,增长8.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005.02亿元,增长12.7%。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3%,批发和零售业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金融业增长8.5%,房地产业增长18.1%,其他服务业增长11.6%。

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总数71.33万户,同比增长13.3%。

其中企业工商登记25.64万户,增长22.7%;个体户登记45.61万户,增长8.7%。

私营企业登记户数增长较快,增长25.3%。

从新登记注册情况看,2015年,全市工商新登记12.30万户,增长7.7%;新登记企业54921家,增长20.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4%。

其中食品类上涨3.8%,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5%,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1.0%。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2016全国各地方省市区指标:各地区全社会按主要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2016全国各地方省市区指标:各地区全社会按主要行业分的固定资产投资

24.49 150.83 102.16
72.73 57.10 41.07 99.39
3486.71 9935.79 9679.61 6046.40 5643.14 2428.27 8774.91
116.16 1131.53
571.98 429.13 269.37 330.08 898.84
1176.96 793.46
21.63 11.76 163.52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17917.89 12705.29 10182.95
510.29 632.45 1076.72
382.83 532.66 459.17
6568.31 5819.98 2819.21
520.56 463.21 344.13
22.84 203.77 257.77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6352.70 46246.87 27323.32 24385.97 21301.38 17388.13 48312.44
3.95 365.21 393.00 899.71 638.90 515.22 1451.04
0.24 103.18
59.31 324.11 278.10 245.50 649.03
19.68 53.19 88.21 113.21 39.00
1.91
8161.91 6142.62 4180.35 10479.35 2905.63 1952.95
441.43 650.37 523.78 315.51 350.31
16.47
253.44
1436.52
255.25
82.43
21.59
40.93 83.52 221.75 79.57 101.33

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深圳市龙华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龙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一区四城发展战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6年龙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6.67亿元,增长8.0%。

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038.43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817.9亿元,增长14%。

三次产业比重为0.02:55.93:44.05;2016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为12.1万元。

人民币存款余额1548.94亿元,增长21.6%,贷款余额1032.86亿元,增长35.7%。

二、工业2016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3571.09亿元,同比下降4.5%;实现工业增加值970.81亿元,增长3.4%。

从企业注册类型来看,内资企业完成产值1086.1亿元,增长 3.8%;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完成产值2460.02亿元,下降13.0%。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67%;出口交货值2133.41亿元,同比下降13.8%。

主要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61家,实现产值2450.88亿元,下降9.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50家,实现产值202.46亿元,下降2.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家,实现产值117.68亿元,下降14.6%;通用设备制造业54家,实现产值102.63亿元,增长3.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62家,实现产值88.47亿元,增长0.04%。

2016年,龙华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43.98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6.8%,同比上升10.2个百分点。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2016年,龙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4.82亿元,增长20.3%。

从行业来看,工业完成投资106.24亿元,同比增长24.5%;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57.89亿元,增长18.1%;运输、邮电、仓储完成投资53.44亿元,同比增长452.4%;批零、住餐完成投资7.01亿元,增长125.6%;教育、文娱、卫生完成投资11.14亿元,增长121.1%。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2016年3月10日)2015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和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一、综合2015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8.0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86.21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86.11亿元,增长9.5%。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31.97:66.7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29.0%、和70.6%。

—1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0.5%,服务项目价格上升4.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2%,其中,能源类下降9.4%,高技术类下降0.2%;轻工业下降0.2%,重工业下降4.7%;生产资料下降5.4%,生活资料下降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6.3%,其中,燃料、动力类下降10.9%,黑色金属材料类下降10.3%,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下降6.8%,化工原料类下降6.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

—2 —表12015年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4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56万人。

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5.11万人,比上年增加0.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0%,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

全年帮助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3 —人员就业率达71.86%。

年末,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944家(包括人才中介机构、职业介绍机构),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5.5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6.22万人。

关于公布2016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的通知

关于公布2016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的通知

2016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2326元发布日期:2017-06-08 来源:人口处阅读数:2372016年,广东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72326元,与2015年的65788元相比,增加6538元,同比名义增长9.9%。

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2848元(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71元),同比名义增长9.9%。

扣除物价因素,2016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7.3%。

(见图1)图1 2005-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及名义增速分区域看,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是珠三角、山区、西翼、东翼,分别为76288元、59630元、54789元和52576元;同比名义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区10.6%、珠三角10.2%、西翼8.6%和东翼8.0%。

最高和最低区域的平均工资之比1.45,比上年扩大0.03(见表1)。

表1 2016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分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单位:元,%地区2015年2016年名义增长率合计65788723269.9珠三角692017628810.2东翼48691525768.0西翼50450547898.6山区539025963010.6分行业门类看,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5859元,金融业135412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11233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8倍、1.87倍和1.54倍。

年平均工资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农、林、牧、渔业36431元,住宿和餐饮业46149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49297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50%、64%和68%。

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3.73,与2015年的4.37相比差距有较大缩小。

从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来看,增速最高的三个行业依次为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农、林、牧、渔业,分别增长17.1%、16.5%和1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