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一、世界前十大石油储量国家最新排名

据科威特《火炬报》2009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个国家最新排名,有关统计数字如下:

1、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储量:2667亿桶

每日总产:1070万桶

原油日产量:926万桶

日消费:229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49万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储备:1785.9亿桶

每日总产:335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22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245万桶

3 、伊朗

已探明储量:1384亿桶

每日总产:417万桶

原油日产量:405万桶

日消费:180万桶

没有出口到美国(2007年)

4 、伊拉克

已探明储量:1150亿桶

每日总产:239万桶

原油日产量238万桶

日消费:63.8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48.4万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储量:1040亿桶

每日总产:274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量32.5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8.1万桶

6、阿联酋

已探明储量:978亿桶

日总产量:305万桶

原油日生产:268万桶

日消费:46.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万桶

7 、委内瑞拉

已探明储量:870.3亿桶

总日产量:264万桶

日原油生产: 392万桶

日消费:7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36万桶

8 、俄罗斯

已探明储量:600亿桶

总日产量:979万桶

原油日产量936万桶

日消费:290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41.4万桶

9、利比亚

已探明储备:415亿桶

总日产量:188万桶

原油日生产:174万桶

日消费:27.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7万桶

10 、尼日利亚

已探明储量:362亿桶

总日产量:216.8万桶

原油日产量:216.5万桶

日消费:28.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3万桶

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披露的数据显示,2 010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口额最大的是原油,进口金额高达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6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15.1%,对外依存度达55.14%,同比扩大4.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8.6%,对外依存度为54.26%,同比扩大5.7个百分点。

三、中国主要石油进口通道

思考题:

1、试述中国经济发展的石油保障策略。

2、石油资源如何“开源”与“节流”?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目前世界各大洲(区域)石油分布现状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埋藏在海底。今后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仅中东地区就占68%的可采储量,其余依次为美洲、非洲、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分别占14%、7%、4.8%和 4.27%。 2000年全球石油消费为34.6亿吨,消费主要在发达国家,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中北美占30.2%(仅美国就占22%),欧洲占23%,亚大地区(不包括中国)占22%,而非洲仅占3.3%,南美占6.3%,中东为6%。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世界各国、各地区石油分布如下: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南美地区的常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254.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2%.截至1999年底,南美地区共有剩余石油探明储量121亿吨,占世界总量的8.7%;1999年石油产量达3亿吨,占世界总量的9.5%.其中以委内瑞拉石油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巴西。 俄罗斯-中亚地区俄罗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相当丰富。2000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达75亿吨,占世界的5.3%.2000年该地区石油总产量达到 3.88 亿吨,占世界的10.8%.俄罗斯剩余探明储量67亿吨,占世界的近5%.生产石油3.2亿吨,约占世界的10%,在世界产油国中列第二位。出口原油 1.2亿吨。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 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一、石油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1 石油行业相关概念 1、石油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2、油气地质储量及其分级 油气地质储量就是油气在地下油藏或油田中的蕴藏量,油以重量(吨)为计量单位,气以体积(立方米)为计量单位。地质储量按控制程度及精确性由低到高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三级。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 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 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 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 平方公里。1995 年年产原油192 万吨。油(气)按按最终可采储量值可分成4 种:特大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大于7亿吨(50 亿桶)的油田。天然气可按1137 米3 气=1 吨原油折算。大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0.7-7 亿吨(5-50 亿桶)的油(气)田。中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710-7100万吨(0.5-5 亿桶)的油(气)田。小型油(气)田:石油最终可采储量小于710 万吨(5000万桶)的油(气)田。2.2 天然气行业相关概念 1、天然气 地下采出的可燃气体称做天然气。它是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的混合物。天然气按成因一般分为三类:与石油共生的叫油型气(石油伴生气);与煤共生的叫煤成气(煤型气);有机质被细菌分解发酵生成的叫沼气。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区别 天然气是指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是低分子烷烃的混合物,可分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世界石油资源的空间分布及中国石油的进口通道 一、世界前十大石油储量国家最新排名 据科威特《火炬报》2009年11月3日报道,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近日公布了世界上石油储量前十个国家最新排名,有关统计数字如下: 1、沙特阿拉伯 已探明储量:2667亿桶 每日总产:1070万桶 原油日产量:926万桶 日消费:229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49万桶 2、加拿大 已探明储备:1785.9亿桶 每日总产:335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22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245万桶 3 、伊朗 已探明储量:1384亿桶 每日总产:417万桶 原油日产量:405万桶 日消费:180万桶 没有出口到美国(2007年) 4 、伊拉克 已探明储量:1150亿桶 每日总产:239万桶 原油日产量238万桶

日消费:63.8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48.4万桶 5、科威特 已探明储量:1040亿桶 每日总产:274万桶 原油日产量:259万桶 日消费量32.5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 18.1万桶 6、阿联酋 已探明储量:978亿桶 日总产量:305万桶 原油日生产:268万桶 日消费:46.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万桶 7 、委内瑞拉 已探明储量:870.3亿桶 总日产量:264万桶 日原油生产: 392万桶 日消费:7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年):136万桶 8 、俄罗斯 已探明储量:600亿桶 总日产量:979万桶 原油日产量936万桶 日消费:290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41.4万桶 9、利比亚 已探明储备:415亿桶 总日产量:188万桶 原油日生产:174万桶 日消费:27.3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7万桶 10 、尼日利亚 已探明储量:362亿桶 总日产量:216.8万桶 原油日产量:216.5万桶 日消费:28.6万桶 出口到美国(2007):113万桶 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披露的数据显示,2 010年上半年中国石化行业进口额最大的是原油,进口金额高达667.5亿美元,同比增长114%。 这意味着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扩大。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1至6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2.2亿吨,同比增长15.1%,对外依存度达55.14%,同比扩大4.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表观消费量为2.15亿吨,同比增长18.6%,对外依存度为54.26%,同比扩大5.7个百分点。 三、中国主要石油进口通道

世界和中国石油分布及消费

1 世界石油分布及消费 1.1世界石油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现在产油国家和地区已有150多个,发现油气田四万多个。中东的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联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产地和输出地区。世界最大的油田是沙特的加沃尔油田,可采油量达104亿吨。[1] 1.1.1世界石油储量及产量[2] 根据国土资源情报的信息快报,2005年世界已探明石油总储量约为1770.79亿吨,2004年实际总产量约为35.62亿吨。各地区的大致情况为: 1.1.1.1各地区(2005年)的储量情况 亚太地区总储量约为49.23亿吨,中国居该地区第一位,储量25.00亿吨,印度居第二位,储量8.01亿吨;中东地区总储量为1018.47亿吨,其中阿联酋为133.99亿吨,伊朗181.47亿吨,伊拉克157.55亿吨,科威特139.06亿吨,沙特362.10亿吨,分别位居第五、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一位;非洲总储量为140.54亿吨,前三位分别是阿尔及利亚15.55亿吨,利比亚53.60亿吨,尼日利亚49.15亿吨;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总储量约为108.74亿吨,其中俄罗斯、哈沙克斯坦、阿塞拜疆为前三位,储量分别为82.20亿吨、12.33亿吨、9.59亿吨; 西半球(即北美和南美)总储量为433.48亿吨,前三是加拿大244.95亿吨,委内瑞拉109.23亿吨,美国29.28亿吨;西欧总储量较少,约为20.33亿吨,挪威和英国分别以10.56亿吨和5.52亿吨位居第一、第二。 综上可知,世界石油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俄罗斯和南美洲,其中中东地区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57%左右。2005年石油储量位居全球前十的国家为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委内瑞拉、俄罗斯、利比亚、尼日利亚。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及现状分析 课程:国际石油经济 1. 海外油气开发现状和展望 (1)综述 隨着中国经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对国外石油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中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截至2009年,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预计还将不断增长,而预测国内石油生产量自2020年起将开始下降。 截至2010年3月初,非洲出口中国的石油数量仅占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13%,远远低于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非洲出口欧洲和美国的石油数量都占到了非洲石油出口总量的30%以上。中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仅占世界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总投资的1/16,也同样远远低于欧洲和美国在非洲石油领域的投资。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积极参与海外并购。、其中,中石油是最大的海外投资者,截至2010年2月,在全球27个国家拥有油气资产,并在49个国家提供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重点市场包括非洲、中亚、拉美和中东。中石油正在从事的90多个海外项目中,有65项涉及油气生产和开发。2008年,中石油海外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为61.2万桶/天和 450百万立万英尺/天。除了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以外,中石油还投资建设进口油气管线,并希望通过海外并购成为国际化公司。中国开发银行2009年与中石油签定了一项长期贷款协议,将在5年中向中石油贷款300亿美元以支持中石油的国际化战略。 表1.中国油气公司近两年完成的海外并购

在中东市场,中石油主要投资伊朗和伊拉克。除了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积极投资海外业务以外,中化集团、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投资公司也开始收购海外资产。此外,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国公司也开始参与海外油气投资,包括陕西延长石油、振华石油和中国航油等。 表2.中国公司近期签署的几项投资协议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石油已在中亚、非洲、南美、亚太和中东建成5个规模油气合作区。中石油计划按照5年一个周期,每年选择一个海外油气合作区或其中的一个国家,编发可持续发展报告,反映中石油在境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中石油于2010年5月下旬表示,将投资4000亿元布局海外,以在未来达到年产2亿吨的海外油气规模,届时中石油一半的产量将来自海外,这相当于大庆油田5倍的产量。 中石油在2009年用于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和中亚的炼油厂和石油储备花去了近70亿美元。这一扩展可与埃克森美孚公司相对应,埃克森美孚公司于2009年12月收购美国天然气生产商XTO 能源公司支付约300亿美元。 中石油表示,每5年、10年,将偶尔有300亿美元的交易,但中石油每年至少有60亿美元交易,这对任何大的石油公司都有重要意义。在过去5年内,中石油年投资20亿~30亿美元,已计划的投资显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2)中国石化集团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海外实施项目分布在中东、俄罗斯、中亚、非洲、亚太和拉美的16个主要产油国和地区,在一些国家,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海外油气储量从无到有,实现大幅度增长。目前海外油气勘探开发战略布局基本形成,项目结构趋于合理。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近年来海外油气产量也在快速增长中。截至2009年公司已经在海外18个国家拥有47个项目。从2004到2008年间,公司海外权益油产量从20.5万吨跃升至901万吨。2009年,公司海外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 2. 开拓石油进口渠道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中国油气资源概述》 课程考查作业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年月日 中国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油气资源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把节约和合理使用油气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证油气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因 《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随后,许多专家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义和阐释。有人将可持续发展总结为3个特征: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使经济发展必须有利于资源的永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石油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用油比较严重的国家。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预测显示,我国自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的10年间,石油净进口量已达9741万吨,对进口油的依存度超过三分之一。到2020年,我国对进口油的依存

度将达到60%左右。显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产生重大影响。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但油耗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2年,我国汽车发动机每百公里油耗的设计值比发达国家要高10%至15%,而平均单车年耗油的实际值是2.28吨,比美国高10%到20%,比日本高1倍。 我国油田开采的损失率也较大,石油加工过程中的浪费严重。据测算,我国石油资源的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2亿多吨的可采储量。 "由此看来,我国油气节约潜力十分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飞说,"在今后国内油气产量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对海外资源的依存度又需要控制在一定限度的情况下,必须把节约放到优先的地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努力挖潜节约的同时,还必须合理使用油气资源。当前,我国油气资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2002年我国农业柴油用量为2570万吨,占全部柴油消费量的33%,其中相对固定的动力设备用油约占农用柴油的20%,用量约500万吨。若其中的一半能用电力替代,便有望节约农业用柴油250万吨左右。 专家建议,应尽快制定石油法和切实可行的节油政策,将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加工和销售纳入法制化轨道。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和必要的立法来促进节油、代油措施的落实,把鼓励节约用油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节约石油资源的石油消费模式。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汽车产业政策,鼓励和促进汽车厂家生产高燃效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油型汽车,鼓励车用替代燃料的使用。要大力提高公众的资源节约意识,形成像节约粮食和水一样节约油气资源的社会氛围。 油气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和实施立足国内、开拓海外、节约优先、鼓励替代、保障安全、保护环境这一符合我国国情的油气资源战略,坚持走节约和合理使用的道路,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概况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 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 ~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占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

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中国,60亿吨; 界第十大产油国。 4、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5、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

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七位。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6、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 严重滑坡10%左右。 二、世界石油产量和需求 (一)世界石油产量 1、2008年世界石油产量 2008年全球石油产量达36.48亿吨,同比增长1.1%。2008年上半年由于全球需求上扬,尤其是亚洲、拉美和中东地区需求增长强劲,刺激了欧佩克的石油生产,全年产出石油16.07亿吨,同比增长3.8%。中东石油产量增长5.4%,其中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产量增长迅速,分别增长13.2%、8.5%和7.4%。东欧及前苏联地区石油产量增长2.5%,但俄罗斯却由于外资缩水和出口税高昂,石油产量10年来出现首次下降。2008年俄罗斯石油生产量和出口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

石油资源调查报告

中国能源资源现状调查 ----石油资源现状调查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战略物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十分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加强。因此,如何有效使用石油资源满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石油能源;现状分析 1 前言 当机器的轰鸣声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响起的时候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了石油,1907年在延长县打下了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一井,1939年甘肃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开端。然而就在民族石油工业的萌芽阶段,美孚、亚细亚、德士古三大石油公司迅速进入中国。洋油以空前的规模在中国各地倾销,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民族石油工业又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1949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却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破败摊子。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只有12万吨,基本靠国外提供,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石油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全国需要原油1000多万吨,缺口一半以上,连街上的公共汽车都因缺油而背上了煤气包甚至木炭,各种物资更是极端匮乏。中国被世界戴上了“贫油国”的帽子,就好像以前被戴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一样沉重。1959年9月26日16时许,在松嫩平原上的一个叫大同的小镇附近,从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来的黑色金子改写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甚至改变了新中国的命运:东北平原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中国从此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后来为了庆祝这份礼物,将大同改为大庆。 我国在世界石油储量上排世界第九位,但是仅占世界总量的2.3%,人均2.5 吨,仅占世界人均的11%。我们有占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然而资源占有是如此的少。在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匀,在我们中国一样分布不均匀,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包括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前两个主体是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后一个包括河南和苏北等盆地,这里的累积探明石油储量占全国的近3/4;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松辽和渤海湾盆地,共占全国储量的70.53%,居全国之首。目前,长江以南探明的小油田,占全国储量不到0.1%,这些特点决定了北油南运、东油西送的总格局。显然,最缺油的是西南部的西藏、云南、贵州等省区。东部以外的石油资源储量主要是在新疆和我国海域,占全国储量的16.65%。目前新疆的储量又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分别占全国储量的8.28%、6.28%和1.55%。目前海上石油的勘探成果也与大陆的相似,即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和珠江口盆地,浙江省以东海域的东海陆架盆地中部的西湖凹陷也相继发现了平湖等8个油气田,但渤海湾盆地的探明储量成倍增长,石油储量主要在北部。 然而就在我国石油资源在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的石油资源使用效率并不像想的那样的高。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是我国工业体系普遍存在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工业迅速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供应日趋紧张。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自此我国的石油消费量超过了自身的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世界石油分布情况 巴西深海油田 2007年年底以来,巴西在被称为“盐上层”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系列大油田。所谓的“盐上层”地区,延伸数百公里,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深海石油储备区域。2008年4月,巴西又在大西洋巴西海域发现了一个巨大油田,国际地质学家预计该油田的最大埋藏量为330亿桶,可能成为历史上发现的第三大油田。 马拉开波湖 马拉开波湖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湖泊, 总面积1.4344万平方公里。马拉开波湖也是世界上产量最高、开采历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开采历史已有90多年,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诞生在这里。在马拉开波湖东南部500多公里,是全球有名的奥里诺科重油带,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委内瑞拉政府和石油专家估计该地区蕴藏着2350亿桶重油。 墨西哥湾 在美国东南角近海地区,墨西哥湾上钻井平台星罗棋布,717个海上平台每天生产130万桶原油、2亿立方米天然气,占全美国原油产量26%、天然气产量11%。墨西哥湾也是墨西哥石油工业的集中地。2006年,墨西哥在墨西哥湾西部尤卡坦地区坎佩切湾的坎塔雷尔巨型油田每天生产原油370万桶,占墨西哥原油总产量80%。 巴拿马运河 巴拿马共和国拥有和管理的水闸型运河,经过狭窄的巴拿马地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由于巴拿马航道的影响,只能通过载重6万吨至8万吨的油轮,因此,能够顺利通过巴拿马运河的油轮被称为巴拿马型

油轮。巴拿马型油轮既不是大型原油轮也不是小型成品油轮,在国际石油贸易中占据的份额虽然不大但地位却举足轻重,已成为国际海运中一种标准的油轮类型。 加拿大油砂 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占全球石油资源70%的非常规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成为世界性的话题。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有95%集中在加拿大。其已探明的油砂和重油资源多达4000亿立方米(合2.5万亿桶原油),相当于整个中东地区的石油蕴藏量。目前,加拿大在阿尔伯塔省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 松辽盆地 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非海相沉积盆地。位于此的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及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大庆也即将迎来油田50岁华诞。50年间,大庆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至15个百分点,1976年到2002年实现持续27年原油年产量5000万吨以上。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之间,东连南海,西接安达曼海,是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海上桥梁,也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海上枢纽。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经过这一航道的5万多艘船只,运载着占世界运油量一半的原油,即占世界贸易量三成的产品,而且这些

我国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我国石油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一.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石油作为一种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物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成为了世界石油进口大国,石油供需矛盾日益严峻。 二.关键词:石油的勘探与开发;石油资源 三.目录 1.石油的勘探 2.国际石油资源现状 3.国内石油资源现状 4.国外石油储备制度 5.我国石油储备制度 四.正文 1.石油的勘探 所谓石油勘探,就是为了寻找和查明油气资源,而利用各种勘探手段了解地下的地质状况,认识生油、储油、油气运移、聚集、保存等条件,综合评价含油气远景,确定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找到储油气的圈闭,并探明油气田面积,搞清油气层情况和产出能力的过程,为国家增加原油储备及相关油气产品。钻井就是人们从地表向下挖掘一个筒形的通道,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汲取地下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钻井大体经过了挖掘井技术、顿钻井技术和旋转钻井技术三个发展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中华民族都是处在该项技术的最前列。公元前1500年前后,我国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井”字,春秋战国时期的井深已达50余米,到唐朝时已超过140米。这个时期属于人工挖掘井阶段,井的直径大约为1.5米,人可以从井筒下到井底。 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历经两千年的发展。到北宋的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我国古代钻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出现顿钻井技术。钻井井筒直径有碗口大小,井深可达130米左右,古称卓筒井。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研究了我国古代钻井技术后极为赞叹,在他所著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文明史》一书中写到“今天用于开采石油与天然气的深井就是从中国人的这些技术中发展起来的”,并指出“这种技术大约在12世纪以前传到西方各国”。1835年(道光6年),我国打成世界第一口超千米的“卓筒井”,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寨,深度达1001.42米。19世纪末期出现的旋转钻井技术,实际上是在我国顿钻井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石油天然气井,我国古代称“火井”。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公元61年):“祠天封苑火井于鸿门。”即在今陕北神木县附近的鸿门火井处建立祠庙。唐朝著名诗人李贺曾有“火井温泉在何处?”的诗句。据《蜀中广记》一书记载,明正德末年(公元1521年),在我国四川省的嘉州,在钻盐井或天然气井的过程中,由于钻出了石油后即改为油井。明清时期,我国四川钻凿油气井的技术就很普遍了,井深都在1000米左右。【1】

中国石油进口发展历史

中国进口石油,一直是让欧美国家敏感和非议的话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这30年发展史中,有两件与石油有关的大事都发生在1993年。那一年,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签了进口沙特石油的协议,此举标志着中国从一个石油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也是在那一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在秘鲁油田拉开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帷幕。15年来,西方的非议无法掩盖中国进口石油战略的成功。连美国的能源安全专家都承认,中国进口石油的过程是平静的,没有为了能源去攻打过哪个国家,也没有和世界发生根本性的冲突。中国1993年才买沙特石油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有多快,从城市里加油站的数量逐年增多就可以找到答案。刘金龙先生是北京朝阳区某单位的一位老司机。据他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的加油站很少,司机只熟悉单位附近或本区里的加油站,去了远处就只能满世界找加油站。那时加油站的标志一般只写着“加油站”三个字,远不如现在“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那么显眼。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街面上的车开始增多,不光是公车越来越气派,“面的”、“红夏利”等出租车满街跑,私家车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刘先生说:“那时候加油站就已经多了起来。”中国是怎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的?记者采访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2003年11月更名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前总经理郑敦训先生时,他拿出了自己写的一本书,里面记载着详细的数字资料。1992年,中国共进口原油和成品油1940万吨,花了31亿美元,同时又出口了原油和成品油2690万吨,创汇35.8亿美元。无论从数量和收入来看,中国1992年时还是石油净出口国。但到了1993年,中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量与出口的量两相一抵,结果是净进口石油998万吨,净支出22.7亿美元。郑先生说:“正是从1993年起,中国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今年71岁的郑敦训是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到石油净进口国的历史当事人之一。郑敦训记得,中国出口的第一船石油是1973年时卖到日本的,“是100万吨大庆原油”。中国还向美国等地出口石油,最多的时候,一年出口石油曾达到3000万吨左右。1985年,郑敦训就任中化总经理,他回忆说,上任初期的那几年,中国国内对石油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国内的石油产量有很多年都维持在1.5亿吨的水平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得非常快,石油需求迅速增大,表现在石油贸易上就是既有出口,也有日益增多的进口。开始时,中国主要从印尼和马来西亚进口石油。这里面有个技术因素,中国的原油含硫量比较低,是低硫油,因此,中国炼油企业当时的设备、技术都是针对低硫油的,高硫油炼不了。郑敦训说,东南亚的原油就是低硫油,但中东,包括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出的是高硫油,所以一段时间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世界石油资源成因、分布特点与十大油田 秦为胜 石油是黑色的金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乙烯的年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石油是发热量最高的矿物能源,又是制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染料、医药、农药、炸药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武器装备等都需要石油及其产品提供燃料油、润滑油和原料。 自石油行业开始规模发展以来,石油的有机成因论和无机成因论的争执就从来没有中断过。纵观石油生成理论的发展史来看,一开始是无机成因论作为主导,最早提出无机成因论的科学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而且在无机成因论的研究来看,也一直是俄国人走在前面。无机成因理论认为,石油与天然气的生成与生物遗体没有关系,是由幔源沿着断裂向上运移到合适的储层聚集而成。但是随着石油勘探的逐渐进步,发现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都分布在富含生物化石和有机物的沉积坳陷环境中。生物标志物等问题无机成因论无法解释。因此“有机成因论”始终占据绝对优势,有机成油论成为了石油业的指导理论,而无机成油论仅有少数学者依旧赞同。 近代石油工业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相继发端于欧洲和美国,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前,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美国、委内瑞拉和苏联,1950年总储量只有104亿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迎来了能源消费的“廉价石油能源时代”,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勘查活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因而迅速增长,到1970年即达720亿吨。其中波斯湾地区的储量竟占全世界的60%,同时在苏联的西西伯利亚、中国的松辽平原、美国的阿拉斯加及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也找到了一批大油田,世界石油地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世界海底石油探明储量大增,七十年代末已达250亿吨。1982年初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达到939亿吨。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上相对集中在中东波斯湾、中亚里海沿岸,非洲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美洲墨西哥与加勒比海沿岸、俄罗斯、北海等地。首先,全世界共有600多个沉积盆地,已发现油、气田的只占四分之一,其中37个盆地就集中了全世界较可靠的石油远景储量(1,500亿吨)的95%,仅中东阿拉伯—波斯湾盆地即达710亿吨之多;其它还有6个石油储量在40~60亿吨的大盆地,它们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57亿吨),苏联的伏尔加—乌拉尔(54亿吨)、西西伯利亚(50亿吨),墨西哥的雷费马—坎佩切(50亿吨),美国的佩米安(42亿吨),利比亚的锡尔特(42亿吨)。其次,以全世界已发现的约三万个

中国石油能源分析

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一)简要回顾与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探索成长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主要是1965年结束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原油产量迅猛增长,1978年突破1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稳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1亿吨原油产量。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当于前30年的1.6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9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大庆油田连续27年原油产量超过5000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存在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三、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重点 (一)总体思路 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围绕国家提出的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继续贯彻“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厉行节约、建立储备”的方针,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大踏步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立足国内——以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主,在保持合理储量接替和储采结构的条件下,努力增加石油生产,保障国内石油的基本需求。到2020年,力争国内石油保障程度达到50%左右。

中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

中国石油进口量近2亿吨进口步伐呈现超速度2亿吨"兵临城下" 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在此背景下,我国石油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亿吨远远不是尽头。 三年破亿 1993年开始,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几年内,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而且逐年加大,2019年递增量达到2019万吨。近几年,原油进口增幅更为明显。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达1.227亿吨,同比增长34.8%,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1.452亿吨,比上一年增长14.2%;2019年,中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较上年增长12.4%。与此同时,中国还在大幅缩减原油的出口量。2019年,中国出口原油389万吨,较上年下降38.7%。"2019年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后,多数机构预测到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会再增加1亿吨,但2019年我国的石油进口量就几乎突破两亿吨了。现在看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又增加1亿吨只须用3年的时间,比专家预计的年限提前了3年。很明显,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正以加速度前进。"专家表示。据统计,中国2019年原油产量仅增长了1.6%,达到1.8665亿吨。专家表示,2019年原油产量增长率低于此前机构预期的2%,反映了东部油田维持稳产的困难程度。在国内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开发更多的海外石油资源、加大石油进口是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因此,业内普遍认为,石油进口还会加速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很快突破50%,已基本成为定局。 远非终点 以亚洲地区为中心的世界能源消费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亚洲地区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持续偏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甚至预测到2030年的时候,该地区进口石油的比重将会超过八成。这其中,中国无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的进口量是偏高的。之前我们预测202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0%,石油进口量会高达2亿吨,这还是保守预测,国际预测的数字比我们更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表示。目

中国石油产业链研究

附件2 石油产业链研究 石油产业链包括:石油开采业、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石油流通业。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大了石油、天然气上游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实行油气并举,稳定增加原油产量,提高天然气产量,扩建和新建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战略导向。石油行业集中度相对于其他行业较大,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陕西延长集团等四大骨干企业占有主要市场,抗风险能力较强。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使石油及天然气开采业成为最大受益者,但对炼油业存在一定不利影响,由于原油成本占石油加工业成本的50%左右,近期国际原油价格高位,直接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盈利水平下降。而石油炼制、成品油加工业由于价格传导能力较强,短期内高油价不会对这类企业带来实质性不利影响。石油行业作为大宗基础性、原材料产品,在它链条的绝大部分节点上,银行都可以开展贸易融资业务。 一、石油产业链认识 1、石油产业链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来讲它包括四个方面:一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二它是涉及的行业广泛、产业链长;三它的价格波动将通过产业链进一步传导、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四是石油产业链各个环节对价格因素的传导和转嫁能力不同,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石油产业链按照产-供-销,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多个链条。最上游是原油开采业及其原油进口;其次是原油的中间商或原油进口商(代理商);中游一般是原油加工企业,即炼油企业;再下个环节是成品油中间商;最后是原油加工产品的需求行业:化学行业、橡胶行业、塑料行业、运输业等行业。这是石油产业大的产业链。 油田(国内或国外)—原油中间商(国内或进口商)—炼厂—石油产品中间商—石油产品用户(成品油产品用户或化工产品用户)。在这个石油大链条上,上游和一个或多个下游都可形成一个石油产业链条。例如,国外原油商和我国进口商形成一个小链条,再往下延伸,可以到炼厂,也可以进一步到成品油销售公司或者是化工企业,从而形成不同的石油产业链条。 现阶段各节点在石油产业链中的地位。石油开采业及原油进口,处于产业链的

中国石油的进口现状及应对策略

中国石油进口现状及应对策略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1201 学号:12085127 学生姓名:黄俊 指导教师: 日期:2015.08.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在目前各大油田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原油供给量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中国原油的进口量日益增长。进口量的增长使得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本文通过对中国石油进口现状的分析来了解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并利用数学方法对未来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行预测,从而发现中国石油进口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应对中国原油进出口的现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石油供需现状;对外依存度;领域;能源安全

前言 (1) 一.原油对外依存度 (1) 二.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的原因 (2) (一).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加 (2) 1.经济的发展 (2) 2.炼厂产能的提升 (2) 3.石油战略储备的发展 (2) 4.汽车行业的发展 (2) (二).石油的国内供给增长乏力 (3) 三.对外依存度高的弊端 (3)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3) (二).对中国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3) 四.应对策略 (4) (一).加强页岩气开发 (4) (二).注重煤层气开发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4)

前言 本文通过对石油进口现状的了解,对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的趋势进行简单的预测;同时应对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的现状找寻其中的缘由,最后应对中国石油进口的现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面对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的现状,不少相关领域的学者已提出不少应对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的策略:一方面提升原油开发的新技术,以此增加原油的开采量,另一方面开发一些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而本文主要致力于石油开发的一些新领域的研究:页岩气和煤层气,通过这两个领域的发展以此来达到降低石油对外的依存度,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稳定发展以及保护中国能源的安全。 一.原油对外依存度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石油的消费量也逐年攀升,在这些石油总消费量中有多少是中国自产的呢?又有多少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呢? 2000-2012年原油进口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表1 2000-2012年原油进口量及消费量统计表 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进口量7027 6026 6941 9102 12272 12682 14517 16316 消费量21232 21343 22544 24922 28749 30086 32245 34032 依存度33.10% 28.23% 30.79% 36.52% 42.69% 42.15% 45.02% 47.94% 年份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进口量17888 20365 23768 25378 27103 消费量35498 38729 42875 43966 46679 依存度50.39% 52.58% 55.44% 57.72% 58.0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