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考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四)

(必修四)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加点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假字
(1)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2)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 (“案”通“按”) (3)召有司案图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 (5)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衿”通“襟”,“决” (6)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 不 (“不”通“否”) 通“诀”) (7)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 (8)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 (9)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 (1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保 (11)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 (12)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 (13)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
新课标
三、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
(7) 观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启窗而观 公车特征拜郎中 咸怪其无征 挟天子以征四方 岁征民间 (观摩学习) (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景色,景致) (看) (征召) (应验) (征伐) (征收)
(8) 征
(9) 制
(制作,构造) 其牙机七制 (制服,控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统率,指挥) 赵奢之伦制其兵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规模) (统治) 履至尊而制六合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8)宜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公开扬言 (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今义:指卑鄙下贱 古义:指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10)稍迁至移中厩监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 (1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今义:虚假 古义:临时充任 (12)汉亦留之以相当 新课标 今义:副词,表程度 古义:相抵押 (13)我丈人行也 今义:岳父 古义:老人,长辈 (14)厚赂单于 今义:指贿赂 古义:赠送礼物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考复习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高考对古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考查主要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诗歌内容主旨”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 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
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
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作者的 创作意图。它的主要考查方式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1.(2010·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 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 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 ② 栖鹓鸾 ③ 。且复归去来,剑
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 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 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第二部分 赏
专题十一
古代诗歌鉴
语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
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讲座

抓住关键词语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悲痛而急切盼归 迁谪失意诗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天涯漂泊思故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羁旅行役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问题1 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问题1:以题材划分,这两首诗分别属于哪一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问题2 请根据你发现的关键词语,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 问题2:请根据你发现的关键词语,确定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并说说你 的分析依据。 的分析依据。 问题3 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试分析两诗在意象选择上的差异。 问题3:根据诗歌的感情基调,试分析两诗在意象选择上的差异。
因题测诗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引导1: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引导1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你关注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是什么意思? 寒食”是什么意思? “寄”是什么意思?“寒食”是什么意思? 引导2: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 引导2 根据这个诗题,试推测诗歌的内容及其感情基调。 引导3: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引导3 试结合诗题对本诗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表达情感的特点进行赏析 诗眼→感情基调→ 诗眼→感情基调→抒情方式
3.关注表情、 3.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关注表情 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 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 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 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如李煜的《浪 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着一“ 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着一“寒” 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 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 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古诗词最讲究的是炼字,“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 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 皆因诗文炼出了情、 见色”是炼字的最高境界,而“奇、险、新、色”皆因诗文炼出了情、 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 炼出了意,字淡而味浓、文浅而情深。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的“懒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 表慵懒哀怨, 表心绪不宁, 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懒”表慵懒哀怨,“弄”表心绪不宁, 表迟缓惆怅。 “迟”表迟缓惆怅。 4.关注意象 4.关注意象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 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 已约定俗成。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 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当然 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 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 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 》)中 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 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考复习之辨析并修改病句

二.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之间关系,实质上就是词语的搭 配关系,句子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主要是 逻辑事理和语言习惯的问题。 1、句子的主要成分搭配不当 (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 4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 自的岗位上. 分析:找出主干后,我们发现“消防车放弃 休假、坚守岗位”搭配不当。
多层定语排列顺序:
(1)表示所属的名词、代词或短语(谁的) (2)指示性的代词或短语(哪一个?) (3)表示数量的词或短语(多少?) (4)动词、动词性短语(怎么样的?) (5)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什么样?) (6)表示性质的名词(什么?)
注意两点:
1.表示数量的词或短语位置比较灵活,如: 例:一次愉快的旅行|愉快的一次旅行。在 表达上不产生误会,但习惯上仍是表数量 在前为好。 2.表示同一性状的句子成分,一般先短语后 词;如果两个都是词,往往先双音词,后 单音词。例如:篮球女教练。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 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 ※美国有15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 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
3.虚词的位置 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 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安排在最恰 当的位置上。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 工作,眼前就锄不好 “不”应移到“趁现在”之前。
(2)最近报刊上发表了1929年至1934年 新发现的鲁迅佚文两则。 “四个”是表示数量,应 放在表示所属的“医学院” (3)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 之后,定语位置不当 的交谈。
2、多项递加式状语位置不当:
多项递加式状语次序比较灵活 大概顺序是: (1)表示目的或原因的词或短语 (2)表示时间或处所的词 (3)表示语气或对象的词 (4)表示情态或程度的词
【2015轻松高考】名师辅导讲座之古诗鉴赏——鉴赏语言

1、鉴赏思路
1、鉴赏思路
(1)炼动词
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 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 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 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 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
【答案】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 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
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
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
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注意】锤炼形容词,特别注意三种 类型: (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即叠音词 的运用。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 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 力。 (3)表颜色的形容词。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使用——炼字
古诗词语言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1、语言使用——炼字
2、语言特色——风格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即用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 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其目 的在于炼意。
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5)对诗词某句中的某字,你认为写 得好不好?为什么?
(6)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7)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 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8)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 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3、解答思路
3、解答思路
(1)遵循“语言──意象──意境── 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
①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 句中的意思; ②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 形象;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高考备考

1.妥善地处理了“稳”与“变”的关系。 2.妥善地处理了“难”与“易”相互兼容的关 系。 3.妥善地处理了“正”和“奇”的关系。 “正”是指考纲、课标的内容,“奇”是 指出人意料的考点和考法。有“正”无“奇”, 容易被投机钻营者猜中,助长猜题的不良习气; 有“奇”无“正”,则试题流于“偏、难、怪、 刁”,不易考出学生的水平。突出表现是论述 类阅读、名句默写、作文。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 望。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 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 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 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
对应文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 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 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 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 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
如果没有文学常识,只套应试方法就会 误选。
3.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 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 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 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 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3.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 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 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对应文句: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 的“徒歌”,例如《左传· 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 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 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 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 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 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 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高中语文教育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教育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诗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9dde4c196529647d2628526c.png)
[高中语文教育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诗鉴赏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育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诗鉴赏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高中,语文教育,资料,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古诗,鉴,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高考高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译诗]春日即事小雨抽出细细丝线,仿佛要编织出一张网拢住暮春,满院落花一片狼藉,无可奈何间又接近了一日黄昏。
罢官之后赋闲在家,门可罗雀再无扬尘的车马光临,宿鸟归巢啼声在耳,在这鸟鸣声中我独自掩上院门。
⑴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评分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译诗]初夏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浓绿深处,新蝉歇鸣。
南风吹起,碧纱窗下升起袅袅香烟,棋落有声,惊醒睡梦中的人。
*细雨停了,荷叶被风儿翻转,石榴花如火一般盛开。
醒来的少女端着玲珑的小盆,她用纤细的巧手,拨弄一池清水,水溅荷叶,如珍珠碎玉般圆润、晶莹。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
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棋声惊昼眠。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榴花开欲燃。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境界开阔”的分析有误,本词写了初夏幽居时轻松、微妙的心情,在抒发情怀方面比较细腻、婉约。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
【2015轻松高考】语文名师辅导讲座之文言文断句技巧

有法可依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面句子如何断句: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 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青菜一碟,足矣。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处处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处处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处处酸。
如果是议论性的文段,主要弄清:①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即作者对人、事的看法怎样?②支撑 观点的理由有哪些?正面、反面各有哪些?③运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哪些句子是事例?哪些句子是引 证?哪些句子是喻证? 如果是说明性的文段,主要弄清:①作者说 明的对象是什么?是事物还是事理?②作者从几个 方面来说明对象?对象有哪.些特征?③说明的顺 序是什么?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在弄清文段各句或各层的大意的基础上,再 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以及文段的行文思路,就比 较容易确定断句的位置。
其次,我们还要确定断句文段的表达 方式。因为高考文言文主要是传记类材料 。但要求进行断句的文段却不一定只有记 叙性文字,这就要根据所给材料的表达方 式来确定内容的侧重点。 如果是记叙性的文段.主要弄清:① 这件事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②文中 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主人公 是谁?③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有什么变化 ?
古书一般没有句读,古人有不同的解读, 就有不同的句读停顿,所以古人很重视句 读的训练。而我们不是古人,没有这样的 语言环境,怎样处理这些句读的停顿呢?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也。”
----韩愈《师说》
高考断句回顾: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2011广东高考卷) 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 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 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 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 惟、盍、斯、凡、窃、请、敬、敢、谨、苟、若、即等 等;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者、也、矣、乎、哉、与 (欤)、焉、耶(邪)、耳、而已等等; 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 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嗟夫、 呜呼、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 纵使、然而、然则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中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 相同,意谓“访问”“探望”。诗题的显性的信息 就是探访著名香积寺院。诗中描写的重点就是在深 山密林中的所见所闻,最后流露出的“安禅制毒龙” 的佛学情感也是由探访而来的。 《约客》,题目交待了事件背景,让我们能够在 约客未到的特定情景中去感悟诗人的失落和孤寂。 《月夜忆舍弟》,题目既交待了时间(月夜), 又表明了情感(忆),再加上特殊的人物关系(舍 弟),让我们在未读诗句时,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 感主旨——思念。
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 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 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 (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 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 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 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 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 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 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 隐居生活),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 兰 梅花 纯净洁白 花 象征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 竹 高雅 牡 桃花 形容美女的容颜 丹 高洁、坚强、坚贞或富 绿 松柏 有生命力 叶 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 禾 黄叶 人迟暮 黍 黄 ①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粱 草 花 ②表现荒凉、偏僻 开 ③象征地位、身份的卑 花 微 落
象征高洁、美好 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 有气节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三、从意象切入 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简单 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 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 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 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断肠人在天涯”等就是意象。
考情分析——诗歌鉴赏中失分严重的原因
1、答题不规范,不会使用鉴赏术语。 2、漏掉某些答题要点,不能拿满分。 3、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方法指导——诗歌鉴赏的五步程式
1、先读全诗分类别(知题材,定主旨) 2、后半部分找中心(后半部分多为主旨所在) 3、前半部分寻意象(前半部分多为写景 ) 4、详读全诗五必看 1)必看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2)必看作者(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3)必看注释(有时答案便在其中) 4)必看名句(中心、诗眼常常在此) 5)必看题干(看清要求和指向性) 5、回头审视析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 辞手法、描写手法等)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一、从题目切入 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 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从题目切入,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题中的“闻笛”不可忽视。全篇四句,前三句 全写笛声,这笛声把读者引到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 其中“暗飞声”、“满洛城”写出了笛声的韵味, “闻折柳”则写出了笛声的内涵,末句“故园情” 写出了“闻笛”的感受。抓住题中“闻笛”,笛声 “折柳”的内涵也便迎刃而解了。
方法指导——把握诗歌鉴赏的八个切入点
二、从注释切入 命题者在试题中作注释,或注释词语,降低 难度。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 江城子
五代· 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 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 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高考复习之
古诗词鉴赏专题
考纲点击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为何写?
即是从年来高考诗歌命题的特点
1、诗的体裁为五、七言格律诗,词、曲则为小令 (其他可考性不大); 2、多为名家名篇,名篇中往往有名句(太偏、太 怪者可考性不大); 3、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 且离不开景、情、境; 4、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 情、别离情等; 5、艺术技巧均为常见技巧,大都是其他文学作品 所共有的而学生在学习中又接触过的技巧。
表现富贵、美好 表现希望、活力 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 感叹)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或惜春 之情,感伤
“意” 即主观情感, “象”即客观物象(如山 川草木等)。意象是诗歌写作的焦点,是诗歌艺术的 精灵。有意象就有诗味,无意象就无诗味。因此诗歌 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也忌有象无意。如: “天才与勤奋作伴 成功与刻苦相连 不要期待幸运 也不要坐等明天 听天由命,是懒惰者的信条 把握人生,是勤奋者的箴言。” 这样的诗,只是一般哲理的直白,缺乏比喻象征,忽 视形象,不讲意象,因而就像“骄傲使人落后,虚心 使人进步”一类的小格言一样,作为格言尚可,作为 诗实在不行。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 “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 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 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 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 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 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 要重蹈覆辙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