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初中化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的比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②CO2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③CO2能跟澄清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④CO2能跟炽热的碳反应,生成CO。
⑤CO2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3、O2和CO2制取的比较:
(1)O2的制取
①反应原理:
/
MnO2
//2H2O22H2O+O2(固液常温型)
/
///
MnO2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既注重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等;有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养成终生学习的思想。
②装置:固液常温型。
③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④检验方法: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1
⑤验满方法: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CO2已满。
教学目标
1、了解O2和CO2物理性质
2、理解O2和CO2化学性质
3、理解O2和CO2制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O2和CO2物理性质O2和CO2制取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人文主义思想;既注重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等;有助于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养成终生学习的思想。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对比氧解离曲线

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对比氧解离曲线一、介绍在生物学和生理学中,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和氧解离曲线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分别描述了二氧化碳和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和释放过程。
通过比较这两个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呼吸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及在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复杂机制。
二、二氧化碳解离曲线1. 解离曲线表示二氧化碳解离曲线描述了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溶解和释放过程。
它通常以血气分压(PaCO2)和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HCO3-)为横纵坐标,展示了在不同血气分压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和释放变化情况。
2. 影响因素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值、红细胞数量和氧合程度。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导致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右移,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溶解和释放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3. 生理意义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对于了解人体内的呼吸生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发现呼吸系统的问题,并指导呼吸支持和治疗策略的制定。
三、氧解离曲线1. 解离曲线表示氧解离曲线描述了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和释放过程。
它通常以血气分压(PaO2)和血红蛋白饱和度为横纵坐标,展示了在不同血气分压下氧气的溶解和释放变化情况。
2. 影响因素氧解离曲线的形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PH值、二氧化碳含量和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
血红蛋白饱和度的降低会导致氧解离曲线右移,表示血液中氧气的释放变得更加容易。
3. 生理意义氧解离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氧气在血液中的传输和释放机制。
它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对体育科学、高原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二氧化碳解离曲线与氧解离曲线的比较1. 相关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和氧解离曲线都描述了血液中气体的溶解和释放过程,它们是呼吸生理和生物化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2. 差异性二氧化碳解离曲线和氧解离曲线在横纵坐标的选择、影响因素和生理意义上都存在一些差异。
氧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二章总复习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一氧化碳的性质一、基础知识点1.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1 g·cm-32. 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磷和氧气反应现象: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铁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碳和氧气反应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化学方程式:;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硫和氧气反应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膜,化学方程式:;铜在空气中加热现象:固体由紫红色色变为黑色。
化学方程式:;氢气和氧气反应现象:产生淡蓝色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化学方程式:;进行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①夹木炭的坩埚钳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如果很早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瓶中的氧气被热的气体赶出来,木炭燃烧会不旺。
②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对空气造成污染,实验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③。
细铁丝绕成螺旋状;铁丝一段系一根火柴;集气瓶内预先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砂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甲烷,是化石燃料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写出其完全..的化学方程..燃烧式。
4.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__的气体,许多物质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比较剧烈;而在另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新陈代谢、金属器皿的锈蚀、食物的腐烂、有机肥的腐熟等理解缓慢氧化要注意:缓慢氧化是指进行很缓慢的氧化反应,也要放出热量。
如果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可以引起自发燃烧,也就是自燃。
缓慢氧化也可以向剧烈氧化反应转化。
5.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动植物的呼吸,含碳物质的燃烧产生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有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升高,会造成温室效应。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表格)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相互比较一览表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比空
气的密度(1.293克/升)略大)
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是
升,比空气的密度(1.293克/升)略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瓶气体是氧气。
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瓶气体已收集满了。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证明该瓶气体已收集满了。
氧气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常况下无色无味气态密度比

常况下:无色、无味、气 常况下:无色、无味、气
态;密度比空气大,不易 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
溶于水。
于水。固体易升华。
1.能与某些非金属单质反应;1.不可燃不助燃;
碳、硫、磷、氢气 2.能与某些金属单质反应;
铁、镁、铜、铝 3.能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一氧化碳、甲烷、乙醇
2.能与水反应;
3.能与碱反应; (氢氧化பைடு நூலகம்、氢氧化钙)
向上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向下排空气法 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问题6: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化的?
氧气 二氧化碳 平衡呼吸打作用破、就含碳会燃料造燃烧成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含量光升合作高用,从而导致温室效 应。
低碳——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问题7:含碳燃料燃烧不充分还会产生 CO ,
【实验现象】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方法归纳二:
探究混合物中某物质含量方法之一。
耗尽混合物中该物质,利用差量得到该物质含量。
问题5: 如何通过实验室制法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和
二氧化碳,用于实验探究?
2KMnO4
K2MnO4 +MnO2 +O2↑
我们周围的空气
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问题1:有两瓶无色气体,分别是氧气 和二氧化碳,请通过实验鉴别之。
方案一 方案三
方案二 方案四
方案一:
分别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另一瓶是二氧化碳。
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二氧化碳没有。
方案二:
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 碳,另一瓶是氧气。
氧气和二氧化碳、溶液

氧气和二氧化碳、溶液一、重点知识:1. 空气成分(以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2. 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燃烧的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有充足的氧气和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缓慢氧化是一种不易觉察、不剧烈的氧化反应。
消除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能使燃烧停止。
从本质上看,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燃都属于氧化反应。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而引起的,属化学变化,但有的爆炸属物理变化、如气球的爆炸、自行车车胎因充气过多而爆炸。
4.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整个过程在细胞内进行。
呼吸作用是一种缓慢氧化。
人体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
呼吸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不仅人和动物有呼吸,植物也进行呼吸。
5.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低温下为淡蓝色液体或固体。
6.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压强愈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愈大。
a .与水不反应的物质,溶解的即为溶质(NaCl ); 物质氧 气 二 氧 化 碳 化 学性 质氧化性 点燃 C+O 2=CO 2 点燃 点燃 S+O 2=SO 2 3Fe+2O 2 =Fe 3O 4 不助燃,也不燃烧 CO 2+H 2O =H 2CO 3 CO 2+Ca(OH)2=CaCO 3 ↓+H 2O 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 (物理变化) 煅烧 CaCO 3=CaO+CO 2↑ 实验室制法 2H 2O 2======2H 2O +O 2↑△2KClO 3=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收集方式排水法向上排空法 向上排空法 验满 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是否复燃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要伸入到集气瓶里。
为什么人吸进氧气,呼出时变成了二氧化碳

为什么人吸进氧气,呼出时变成了二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人吸进氧气,呼出时却变成了二氧化碳。
那么,为什么人吸进氧气,呼出时变成了二氧化碳?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吧!为什么人吸进氧气,呼出时变成了二氧化碳人体中有一个专门负责气体交换的器官,它就是肺脏。
当氧气被鼻孔吸入,便进入到气管。
气管笔直向下,然后分为左右两根支气管,分别埋藏在左右两肺之中。
支气管会不断地细分,产生无数极细微的分支,每一根细支气管末端都连接着几个肺泡。
肺脏就是由重重叠叠的细支气管和肺泡组成的。
肺泡表面布满了毛细血管。
吸进的新鲜氧气就在这儿扩散到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流动到达人体的四面八方。
与此同时,人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也来到这儿的毛细血管中,通过气体交换进入到肺泡内部,再从支气管汇集到气管处,最后随呼气排出体外。
吸入的新鲜氧气就是通过这样一连串过程,才变成二氧化碳废气的。
为什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子本身性质及结构决定。
不对啊,Mg(镁)就可以再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什么和碳会发生反应生成一。
C+CO2=2CO 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要在1000度以上,C过量,缺氧环境而二氧化碳有两个氧原子,自然要借个咯。
炼钢时会发生这个反应。
拜托,炭是有机物 CO2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支持燃烧的,hexun1如镁和CO2可以燃烧生成C和氧化镁,至于和C反应可能涉及到结构的问题我的机电,在大学学化学专业。
二氧化碳和碳反应并不是燃烧反应,燃烧反应会剧烈放热,而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为什么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但是可以助燃,和氧气是一个性质。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放到二氧化碳中就熄灭,但是有的物质比较特别,生意经不但能在氧气中燃烧,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比如镁,过氧化纳等,所以有是实验室中钠、镁等着火时是不可以用二氧化碳来灭火的,而是用沙子。
二氧化碳与氧的性质

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②熔点:-218.4℃沸点:-182.9℃③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⑤贮存:天蓝色钢瓶2.化学性质:(1)、氧气跟金属反应: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2CO2+2H2O2C2H2+5O2→4CO2+2H2O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g/mL,熔点-56.6℃(226.89千帕——5.2大气压),沸点-78.5℃(升华)。
临界温度31.1℃。
常温下7092.75千帕(70大气压)液化成无色液体。
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
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20℃时每100体积水可溶88体积二氧化碳,一部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化学性质稳定,没有可燃性,一般不支持燃烧,但活泼金属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点燃的镁条可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可跟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碳酸盐。
跟氨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铵。
无毒、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也会使人因缺氧而发生窒息。
绿色植物能将二氧化碳跟水在光合作用下合成有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杜凡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气体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两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教具准备: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收集的仪器装置两套;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各一瓶;石块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引入(略)板书:
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比较
二、复习
1.(生)完成填表内容。
2.交流(以学生谈话为主)
(1)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比较。
板书:一、性质比较
生①交流两种气体的物理性质(略)
生②交流两种气体的化学性质(略)板书:(略)
(2)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②实验装置
③实验步骤
④收集方法
⑤检验方法
⑥实验的注意示项
(3)练习与实践
①学生动手操作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
②检验区别物质
A: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B:水和酸 C:石灰石和石块
(4)归纳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用途
①生交流
②探讨:请举例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的地方需要运用氧气,而有的地方却要将物质与氧气隔绝,请举例。
三、总结(略)
1
2 一、 填表
区别下列几组物质(用最简便的方法):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2、水和酸
3、石灰石和石块
三、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