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音乐《对花》教案1.doc

合集下载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学习曲目。

歌曲以对仗工整、对答如流的问答形式,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明快,富有浓厚的民间风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加深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谱,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熟悉简谱,并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曲谱,能够独立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学习《对花》,使学生了解并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花》曲谱的识谱和演唱。

2.教学难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以及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运用示范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3.采用分组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对花》的曲谱和简谱教材。

2.准备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对花》的曲谱,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在示范过程中,注意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使学生对歌曲有更深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教师分别指导各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在练习过程中,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相互观摩、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对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对花》公开课教学设计1

《对花》
教学目标:
1、感受《对花》的风格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用对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与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及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运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视频《刘海砍樵》)
这首歌曲是湖南花鼓戏,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

对唱:是两个或两组演唱者的对答式演唱,形式活泼,根据人声的不同还可分为:女生对唱、男生对唱、男女对唱等。

(二)、学唱新歌
1、欣赏《对花》,了解“对唱”的形式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常见的节奏型和装饰音?
2、学唱《对花》
(1)熟悉歌词,跟唱全曲;
(2)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
(3)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4)变换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三)、拓展延伸
欣赏黄梅戏《对花》,并与河北民歌《对花》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不同地区音乐的风格特点,感知中国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

《对花》教案-_1

《对花》教案-_1

《对花》教案-《对花》教案浙江桐乡市濮院镇中心小学王晓娟一、课题:浙江省小学义务教育音乐五年级一册第六课《对花》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歌曲《对花》,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滑音的实际唱法,并能在歌曲中运用。

情感目标: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感受歌曲所表现的热闹场面,并通过对班内优秀同学的表彰,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培养自信心及主人翁意识。

三、教学重点:《对花》歌谱的教学及对歌曲情感的体会。

教学难点:滑音与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

(其中倚音不作新授要求。

)五、课前准备:录音带,录象带,大红花若干,大歌片,红绸带每生两条。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师生问好。

随《军队与老百姓》的音乐进入教室,坐定后随音乐拍手。

二、基础练习。

1、练练:4/40×0×0×××|0×0×0×××| 跺脚×××|×××|拍手0×0×0×××|0×0×0××|| 跺脚×××|×××||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解放军,去打击敌人,好吗?(生:好!)我们今天的任务有3个,首先要求我们按指定的步伐行军,因为敌人非常狡猾,而这种步伐能混乱他们的视听,第二步就要与我方的地下党员接暗号,取任务,然后就看谁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我们就为他戴上大红花!好吗?(生:好!)师:你看,这个就是上级给我们的行军步伐,哪位优秀的解放军能完成?)、出示拍手的节奏,请一位学生念念。

2)、学生齐念节奏两遍,第1遍休止符的地方可先用“嗯”代替,第2遍时请生把“嗯”念在心里。

3)、用手打节奏,休止符时手往外。

4)、出示跺脚节奏,请生分组配合再由生独立完成。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对花》名师教案

人音版小学五年级音乐下册《对花》名师教案

《对花》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乐曲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对花》。

2、掌握“对唱”“表演唱”的演唱形式,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3、能够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乐,感受与体验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范围中和认识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是课堂上的纪律不好,学生的稳定性不强,所以在课上要严管课堂纪律。

教学重点: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乐,感受与体验乐曲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教学难点:听辨不同情绪的乐段,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准备:课件、钢琴教学反思:《对花》这首管弦乐曲选用的是两首河北民歌作为主题音乐----《对花》与《放风筝》。

这课我从欣赏河北民歌《对花》引入,体验对唱。

在了解把握音乐的同时,始终把审美放在核心位置,根据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表现,来把握音乐整体形象。

歌曲教学环节,教师从对唱入手,教师以演唱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解决“前倚音和上滑音”的教学。

在演唱实践活动中学生了解“对唱”“表演唱”这两种声乐演唱形式并积极大胆的表演,教师大力提倡个性化的表演。

在歌曲《对花》的学习时结合使学生充分体会河北民歌的特色,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完成歌曲的学习。

让后再聆听优美的钢琴曲《花之歌》,体验不同的音乐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我面向全体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我始终坚持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评价中体现爱护和尊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采取客观、公正、鼓励为主的方式开展师生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进行生生互评,使教学在评价中提高和升华。

教学过程:一、导入:1、观看河北民歌《对花》的演唱视频。

设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设计意图:初步感受对歌的表现形式)2、介绍“对花”的演唱形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对花的多种表现形式)3、介绍长笛、双簧管两件乐曲。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对花 |人音版(2012)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对花 |人音版(2012)
师:河北的民间舞蹈非常生活化,主要形式就是秧歌。他的特点是场面热闹,表演很随意,诙谐幽默,表现了河北人憨直爽朗的一面。
新课
二、 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
师:接下来我们来欣赏黄梅戏《打猪草》片段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2,生欣赏) 师:他们的表演有什么特点?
生:他们表演的很美,他们在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创编歌词活动
教具及多媒体应用
课件ppt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预习
一、 导入(看河北秧歌片段,初步了解河北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河北的民间音乐,去体验感受他们的艺术魅力。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1,生欣赏) 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生:很热闹、很幽默、动作很随意……
师:你们说的很好,那么,你们能给这种边做动作边演唱的形式下个结论吗? 生:表演唱.
师:很好(多媒体出示课件3,生齐读)
三、 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一问一答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河北的民间舞蹈秧歌,还学习了声乐演唱形式表演唱,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河北民歌《对花》(师播放《对花》课件,生初听) 师:他们的演唱有什么特点? 生:有人问,有人答...... 师:总结“一问一答式”。
生:欣赏东北二人台、山西、山东、黄梅戏《对花》 师:你们觉得这些《对花》都有什么特点? 生:...... 师:简单总结




教学反思
课 题
对花
课时1
第(1)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色与情绪。 2、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并即兴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对花-人音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6课对花-人音版
举例:河北民歌的调式、节奏、演唱技巧等。
(3)音乐基础知识: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
举例:音高的识别、节奏的拍打、音色的区分等。
(4)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举例:声部之间的配合、音量的控制、情感的传达等。
2.教学难点
(1)歌曲《对花》的旋律记忆: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旋律的记忆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有效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河北民歌《对花》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回顾日常生活中的音乐体验,有效地引起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歌曲旋律和歌词的记忆存在一定难度,这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合唱练习使得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对花》这首歌曲的内涵。看到他们热情投入,我深感欣慰。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声部配合上还存在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4)合唱中的声部配合:对于初次尝试合唱的学生来说,如何协调声部之间的配合是一个难点。
方法:分声部练习,逐步融合,注意音量和音色的调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对花》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河北民歌?”(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河北民歌《对花》的奥秘。
方法:分句教唱、手势辅助、节奏击打等。
(2)河北民歌风格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河北民歌的风格特点不够熟悉,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对花》.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对花》.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对花》教学目标:一、能够熟练地演唱河北民歌《对花》,并会熟练地运用“对唱”这一演唱形式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二、通过南、北方小调的对比,感受民歌的音乐魅力,加深学生对北方民歌的认识。

教学重点:北方音乐的特点,及与南方小调间的差异对比。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唱好倚音和下滑音。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茉莉花》。

2、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演唱方式?(对唱)3、在我国的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对唱歌曲,你们想听听吗?二、新歌教学1、播放歌曲《对花》的范唱录音。

请学生在听完后说说歌里唱了什么?歌曲有什么特点?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学的对唱歌曲,河北民歌《对花》,。

3、复听歌曲。

学生可跟随音乐一起轻声哼唱。

4、学唱歌谱:(1)跟随琴,学生唱歌谱。

(2)通过比较法,教师用加倚音和下滑音,不加两种不同的方式演唱,让学生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小结:加上下滑音、倚音后使旋律一问一答的形式更加活泼、生动、有趣。

5、唱歌词第一段,教师对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错。

在学生唱好的基础上,进行男、女生对唱。

6、歌曲中只出现了一年中的前三个月,请你们在课后按照书上的写作格式,为它再创编其他月份的歌词,在下节课,我们来唱一唱,比比谁写得最棒!三、拓展1、欣赏《对鲜花花》。

感受歌曲和对花有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四、小结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因此民歌资源十分丰富。

同学们课后可以进一步去收集、欣赏南、北小调,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课堂中一起来分享。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

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6课《对花》教案一. 教材分析《对花》是一首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的简谱歌曲,这首歌曲以对唱的形式,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简洁,歌词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简谱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简谱的讲解和练习。

此外,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景象有较强的感知和表现欲望,有利于学习这首歌曲。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对花》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对唱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表演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简谱的识别和运用。

2.重点:歌曲《对花》的旋律和歌词。

3.难点:对唱形式的配合和表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简谱知识,分析歌曲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对唱法: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提高合作表演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春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简谱教材、歌曲音频、视频等。

2.教学器材:钢琴、音响、话筒等。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对花》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对花》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随后,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哼唱。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用手拍打桌面或脚踩地面,感受节奏韵律。

接着,教师教授简谱知识,让学生认识简谱,并尝试用简谱唱出歌曲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对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料
《对花》
教学目标:
1、感受《对花》的风格特点,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够用对唱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对花》。

3、通过欣赏黄梅戏《对花》与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及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富有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歌曲《对花》。

教学难点:
运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播放视频《刘海砍樵》)
这首歌曲是湖南花鼓戏,一首男女对唱的歌曲。

对唱:是两个或两组演唱者的对答式演唱,形式活泼,根据人声的不同还可分为:女生对唱、男生对唱、男女对唱等。

(二)、学唱新歌
1、欣赏《对花》,了解“对唱”的形式
提出问题: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歌曲中有哪些常见的节奏型和装饰音?
2、学唱《对花》
(1)熟悉歌词,跟唱全曲;
(2)轻唱歌曲,提出有困难的乐句,教师指导;
(3)完整演唱,唱出歌曲活泼、欢快的气氛;
(4)变换不同的形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

(三)、拓展延伸
欣赏黄梅戏《对花》,并与河北民歌《对花》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体会不同地区音乐的风格特点,感知中国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