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雨是最寻常的》阅读理解及答

导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6题。雨是最寻常的(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高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

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嚓”,写得准确,精彩。【答案】:A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即可)【答案】:密密地斜织着。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待着点什么;柳枝横着飞;尘土四下里走。举一例即可。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绿、青、黄;箭头、瀑布。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能否换成“撕”,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能。用“撕”略嫌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或勇“掀”生动有力,形象传神。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甲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衬托祥子拉车的痛苦。6.请写出甲、乙两段文字的

作者。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答案】:朱自清;老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2017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化学试卷 第1页(共10页) 化学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2017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 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8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共2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 A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自带水杯出行 D .对垃圾进行分类 2.“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 ) A .红磷 B .木炭 C .铁丝 D .酒精 4.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后会导致贫血的是 ( ) A .铁 B .钙 C .碘 D .锌 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颜色 B .密度 C .可燃性 D .沸点 6.下列物质通常不会损害人体健康的是 ( ) A .一氧化碳 B .黄曲霉素 C .水 D .甲醛 7.铬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序数是24 B .属于非金属元素 C .一个铬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 g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 .氧气 B .糖水 C .食醋 D .大理石 9.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 ) A .闻气味 B .观察颜色 C .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0.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 ) A .2H B .22H C .2H D .222H O 11. ) A .花生 B .苹果 C .西瓜 D .沙枣 12.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4Si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 2H +SiCl Si+4HCl 高温 ,该反应属于 (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氧气可用作燃料 B .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铜丝可用作导线 14.如图为尿素[22CO(NH )]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5.用“W ”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a 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 .a 处的反应为23 2CO+Fe O 2Fe+CO C .b 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2CO 生成 D .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依据实验和溶解度曲线回答16~19题。 25C 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l 固体,充分溶解。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 _ __ 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在 --------------------此-------------------- 卷 --------------------上--------------------答 --------------------题 -------------------- 无-------------------- 效--- -------------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5分)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 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体),其中“武”字第笔的“(斜勾)”体现了“险而劲”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10分)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朝花夕拾》展品图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和善良。 C.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填写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辅导:《访兰》阅读理解及答案,感谢您的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第1—7题。访兰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闯到了。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我说:“这里的好。”“怎么个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却远比家里的清爽。“是味儿好像不同吗?”“是的。”“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但它确

实叶更嫩,花是繁大了呀。”“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选文有改动)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昧”,你是如何理解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A.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2017年北京市英语中考试题及解析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英语试题 听力理解(共30分) (2017·北京)一、听对话,从下面各小题所给的A、B、C三幅图片中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共5分,每小题1分) (2017·北京)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共15分,每小题1.5分)

请听第一段对话,完成第6至第7小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rink? A. Tea B. Milk C. Juice 7.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 A. $7 B. $ 8 C. $ 9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8至第9小题。 8.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A. In the park. B. On the hill. C. At the seaside. 9. Who will join the speakers for the picnic? A. The boy’s dad. B. The boy’s grandpa. C. The boy’s grandma.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0至第11小题。 10. How did the boy go to the wild animal park? A. By train. B. By car. C. By bus. 11. What did the boy do in the wild animal park? A. He drew a picture. B. He fed an elephant. C. He saw a bird show.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2至第13小题。 12.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B. Some benefits of reading. C. The man’s reading habits. 13.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reading? A. He believes it is enjoyable. B. He finds it a little difficult. C. He thinks it takes too much time.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4至第15小题。 14.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speaker? A. She lives near her school. B. She likes traveling abroad. C. She wants to improve her English. 15. Why does the speaker send this message? A. To describe her trip in London. B. To tell the way to her house. C. To introduce her hometown. (2017·北京)三、听对话,记录关键信息。本段对话你将听两遍。(共10分,每小题2分)请根据所听到的对话内容和提示词语,将所缺的关键信息天天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知识运用(共25分) 四、单项填空(共10分,每小题1分)

北京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体(字 体),其中“武”字第笔的“ (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 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 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 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 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 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 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1分)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答: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然我沉醉其 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 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 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 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 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 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制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变老故事,《②》乃历史剧先锋 答: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附解析

2019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一段介绍“丝绸之路”的文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 题。(共3分) 公元前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率300多人的使团,带着牛羊、丝绸等物品出使西域。此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漆器等货物,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①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载.入史册的“丝绸之路”。后来,汉朝又开辟多条海上航线,逐渐形成了“海上丝绸之路”。二者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了人类交融互鉴、共同发展的历史篇章。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为②续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开创灿烂未来而贡献的卓越智慧。 (1)依次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载(zǎi)载(zài) B.载(zài)载(zài) C.载(zài)载(zǎi) D.载(zǎi)载(zǎi) (2)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勾②沿 B.①勾②延 C.①沟②沿 D.①沟②延 2.同学们参观“文化记忆——中国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看到一件蜀锦展品,它来自四川成都。成都又名“锦官城”,我国朝诗人杜甫就有“花重锦官城”的诗句。(1分)

2017年中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试题汇编

2017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记叙文阅读 【2017·北京卷】 (二)阅读《沙枣》完成18-20题(共11分) 沙枣 梁衡 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学习直到6月9

日才结束。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 干枝有刺, 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 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这个大队紧靠乌兰布和大沙漠,为了防止风沙的侵蚀,大队专门成立了一个林业队,造林围沙。十几年来,他们沿着沙漠的边缘造起了一条20多里长的沙枣林带,沙枣林带的后面又是柳、杨、榆等其他树的林带,再后才是果木和农田。我去时已是秋后,阴历十月了。沙枣已经开始落叶,只有那些没有被风刮落的果实还稀疏地缀在树上,有的鲜红鲜红,有的没有变过来,还是原来的青绿,形状也有滚圆的和椭圆的两种。我们摘着吃了一些,面而涩,倒也有它自己的味道,小孩子们是不会放过它的。当地人把它打下来当饲料喂猪。在这里,我才第一次感觉到了它的实用价值。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小说阅读 潘德高老师整理提供 1.(2017·福建省福州市)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20分) 点燃一个冬天 游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走.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煤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甩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士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蒌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甩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踏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家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唉唉地应看,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采烤烤,剐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浙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卦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旱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姜。背姜里是满满的一背蒌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末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抽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哔哔啵啵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呗。”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2017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7 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英语试卷 听力理解(共30 分) 一、听对话,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 三幅图片中选择与对话内容相符的图片。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共5 分,每小题1 分)

二、听对话或独白,根据对话或独白的内容,从下面各题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择最佳选项。每段对话或独白你将听两遍。(共15 分,每小题1.5 分)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6 至第7 小题。 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rink? A. Tea. B. Milk. C. Juice. 7.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pay? A. $7. B. $8. C. $9.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8 至第9 小题。 8. Where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have a picnic? A. In the park. B. On the hill. C. At the seaside. 9. Who will join the speakers for the picnic? A. The bo y’s dad. B. The b oy’s grandpa. C. The boy’s grandma.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0 至第11 小题。 10. How did the boy go to the wild animal park? A. By train. B. By car. C. By bus. 11. What did the boy do in the wild animal park? A. He drew a picture. B. He fed an elephant. C. He saw a bird show. 请听一段对话,完成第12 至第13 小题。 12.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0年北京中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 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 B. C. D. 2. 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

产生了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 “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íng。 B. “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bó。 C. 【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3. 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各题。 第一单元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② ,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1)

2017年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人生的标点符号 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我茫然了。 “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回答问题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 答:。 2.文中加点的“这”,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 3.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回答。 答:。 4.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答:。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写出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答:。 6.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答:。 2·父亲的节日(金鑫)

①那一天,参加一个集体宴会。一个长得很帅气的小男孩,转到我面前,扬着手中的一束花花草草,很兴奋的样子。这个调皮的小家伙,在一排花篮上抽抽取取,制作了一束鲜花。我逗他,给我吧。他立刻紧张起来,将花别到身后,一口回绝,不行,这是给我爸爸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呢,我问。他扬起小脸,明天是父亲节呀。 ②哦,是父亲节。我当着众人的面夸奖他,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料,他又扬起了小脸,很认真地问我,你给你爸爸准备礼物了吗?这一问。竟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还不曾想到过给我的父亲准备礼物。 ③孩子看出我的窘相,抽出一枝康乃馨,放在我的手里,喏,你把这花带给你的爸爸吧,他一定会高兴的。我接过花,看着他那张天真的笑脸,觉得这孩子是个有心人。 ④第二天早晨,是星期天,父亲来看我们了。父亲来,事先没有告诉我。他敲门的时候,我们还在梦乡中。看到父亲,我突然想起昨晚小男孩给我的花儿。那一枝花儿,我压根没有考虑带回来,顺手放在了饭桌上。我猜想,父亲知道今天是父亲节吗? ⑤敲门声也唤醒了女儿,她揉揉眼睛,跳下床,来到我的跟前,爸爸,把眼睛闭上。我以为她要跟我撒娇,或者做捉迷藏的游戏,便佯装闭眼。她从枕头旁边拿出一个手工做的桃子,放到我的手上。待我睁开眼,她在房间里欢呼雀跃,父亲节快乐,请爸爸吃桃子! ⑥父亲看着女儿,女儿看着我,我看着父亲,场面有些尴尬。父亲嘀咕了一句,父亲节?随即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一个劲地夸着女儿,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将她引到了阳台上玩。父亲的举动,很明显是帮我解围。这一天,毕竟是父亲节,可我连一件礼物都没有准备。想到这,我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⑦过了一会儿,父亲又跑过来,在裤兜里摸了半天,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来,摆在桌上。听你母亲说,你们买房子缺钱,我们想办法凑了点,你收好了。我坚持不要,父亲显得有点不高兴,咱们父子之间谁跟谁呀。等你们日子过好后,再孝敬我们也是一样的嘛。见我接下钱,父亲又开了口,老家的杉木已成材,还有一些槐树楝树,都伐倒了,放在河里浸泡,等秋凉时,就能动手打几件家具了,我们帮不上大忙,能帮多少算多少。 ⑧没说几句话,父亲就要走了。留他吃饭,他说,家里正忙着插秧,你母亲叫我早去早回。母亲前几天刚从我这儿返乡,一定是她与父亲商量好了的。父亲说走就要走,临行前,他到我的书房里,试探着问,能不能把你写的书送几本给我,带回去给庄上的人翻翻。 ⑨拿书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书橱上有两张票,便递到父亲手里。父亲很开心,是戏票吗?等秧插完了,陪你母亲来,她喜欢看戏哩。 ⑩父亲拿着书,又带着戏票,欢欢喜喜地走了。我的手里,捏着父亲送来的厚厚一叠钱,沉默了好一阵子。 8.本文围绕“父亲的节日”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至少写3 伟(3 分) 答: 9.第②段与第⑥段中分别写“我”、“父亲”夸孩子“懂事”的用意是什么?( 3 分 答: 10.⑨段划线句“父亲很开心”中“父亲”开心的原因是什么?(3分)

【语文】2017年北京市语文中考真题(解析版)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 一、基础?运用 1. 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题目。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_____) A.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如深山至人,硬瘦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答案】 (1)楷体 (2)7 (3) C 【解析】本题考查书法的赏析。(1)要熟悉常见的字体特征,掌握正确的书写顺序。(2)C 项正确,“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是明陈继儒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此碑书法的评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充分体现了其书法特点。 2. 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途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 提示语:《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

2017年北京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 学 试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如图所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A.线段P A 的长度 B. A 线段PB 的长度 C.线段PC 的长度 D.线段PD 的长度 2.若代数式 4 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0 B. x =4 C. 0x ≠ D. 4x ≠ 3.右图是某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A.三棱柱 B.圆锥 C.四棱柱 D.圆柱 4. 实数a,b,c,d 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A.4a >- B. 0ab > C. a d > D. 0a c +> 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 对称图形的是 6.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该正方形的边数是 A.6 B. 12 C. 16 D.18

7.如果2 210a a +-=,那么代数式242a a a a ? ?-? ?-? ?的值是 A.-3 B. -1 C. 1 D.3 8.下面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地区的贸易情况.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 的是 A.与2015年相比,2016年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有所增长 B.2016—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增长 C. 2016—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的平均值超过4 200亿美元 D.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比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的3倍还多 9.小苏和小林在右图的跑道上进行4×50米折返跑.在整个过程中, 跑步者距起跑线的距离y (单位:m )与跑步时间t (单位:s )的 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人起跑线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 B.小苏跑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林跑全程的平均速度 C.小苏前15s 跑过的路程大于小林15s 跑过的路程 D.小林在跑最后100m 的过程中,与小苏相遇2次

2017 北京西城初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7年九年级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2017.5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1.学校开展“坐地铁,游故居”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前,活动组织者从网上找了一段介绍材料,发给大家阅读。 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上的许多风云人物在北京城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留下了可供后人瞻仰的故居。在故居中,你可以触摸历史,感受情怀。一代国母宋庆龄、思想巨匠鲁迅、革命先驱李大钊、文学大师茅盾……他们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心中传承。 北京的名人故居,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两个城区。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地铁站附近,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这座四合院虽然简朴,来参观的人却是络绎不绝。展览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鲁迅的一生,有先生生前的衣物、文房四宝等文物3万余件。老舍故居位于灯市口地铁站西侧,也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砖砌影bì( ),中心贴个大红?福?字做装饰。后面是?丹柿小院?。每逢深秋时节,院中柿树缀满红柿,令人(身临其境赏心悦目)。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就是在这里完成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积水潭地铁站以东。门前碧波微漾,堤.岸杨柳轻扬,院内绿树浓荫,廊前湖水环绕。这真是一处雍容典雅、幽静别致的庭园。(1)对文中画线字笔顺和加点字注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波”字的第四笔是撇堤.(dī) B.“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堤.(tí) C.“波”字的第四笔是撇堤.(tí) D.“波”字的第四笔是横钩堤(dī) (2)对文中括号内所填汉字和横线处所选词语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壁身临其境 B. 璧身临其境 C.壁赏心悦目 D.璧赏心悦目 2.右面是郭沫若故居里的一幅对联。请你用正楷字将上 联抄写完整。(2分) 上联:下联:

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7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粗拙(zhuō)偏袒(tǎn)侥幸(jiǎo)茅塞顿开(sè) B.雷霆(tíng)挣扎(zhèng)禁锢(jìn)百废待兴(xīng) C.步履(lǔ)迸溅(bèng)疮痍(cāng)潜滋暗长(qián) D.喷薄(bó)哺育(pǔ)璀璨(càn)咬文嚼字(ju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妍丽庸碌好意难确持之以恒 B.欣尉倾诉酣然入梦杂乱无章 C.筹划精炼饶有兴味仗势欺人 D.诸候企盼登峰造及绝处逢生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2),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3)问君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 (4)。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礼记?虽有嘉肴》) (6)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7)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毛泽东《沁园春?雪》) (9),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秋天》) (10)寻梦?撑一支长蒿,……(徐志摩《再别康桥》)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②这样的人,,识分寸,,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③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④如果不讲规矩,有损人品,有亏德行,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1)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②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 知进退 B.有操守 (2)请提取第③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第④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完整版)2017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数 学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1.如图所示,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是( ) A .线段PA 的长度 B . 线段PB 的长度 C .线段PC 的长度 D .线段PD 的长度 2.若代数式 4 x x -有意义,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A .0x = B .4x = C .0x ≠ D .4x ≠ 3. 右图是某个几何题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 ) A . 三棱柱 B . 圆锥 C .四棱柱 D . 圆柱 4. 实数,,,a b c d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 A .4a >- B .0bd > C. a b > D .0b c +> 5.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D . 6.若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 6 B . 12 C. 16 D .18 7. 如果2 210a a +-=,那么代数式242a a a a ? ?- ?-?? g 的值是( ) A . -3 B . -1 C. 1 D .3 8.下面的统计图反映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地区的贸易情况. 2011-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和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统计图

(以上数据摘自《“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 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与2015年相比,2016年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有所增长 B.2011-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逐年增长 C. 2011-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的平均值超过4200亿美元 D.2016年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额比我国与东欧地区的贸易额的3倍还多 9.小苏和小林在右图所示的跑道上进行4×50米折返跑.在整个过程中,跑步者距起跑线的距离y(单位:m)与跑步时间t(单位:s)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北京市2017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欧阳询的字点画工妙,骨硬肉丰。古人评价其字的笔画“?(斜钩)”具有“险而劲”的特点。请你欣赏下面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完成(1)(2)题。(共5分) (1)欧阳询的这幅字帖属于_______体(字体),其中“武”字第_______笔的“?(斜钩)”体现了“劲而险”的特点。(2分) (2)下面是古人评价书法的四句话。根据这幅字帖的特点,判断其中属于评价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书法作品的一项是(3分) ( ) 《九成宫醴泉铭》选帖 A .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 B .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 C .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 D .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名人故居是北京的历史文化名片。参观这些故居,是了解历史、感悟文化、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共10分) (1)下面是名人故居分布图。请你根据提示语,判断图中【甲】处是哪一位名人的故居。(1分) 提示语: 《骆驼祥子》描写社会各色人物,展现北平生活画卷。 名人故居分布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到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下面是他们分别在参观记录本上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规矩,说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令我肃然起敬。 D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3)下面是参观郭沫若故居后,一位同学写的参观记录和他未完成的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他的参观记录,在对联横线处写出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2分) 【参观记录】 时间:2017年4月13日 地点: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女神》是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于1921年8月。《女神》开一代新诗风,是中国现代自由诗的代表作。 他还是一位史学大家,潜心研究甲骨文。 他创作的《屈原》是历史剧的先锋之作。 【对联】 上联:诗坛领袖,①_______新诗风,《女神》为自由诗典范 下联:话剧大家,改编老故事,②《_______》乃历史剧先锋 (4)校学生会准备举办介绍名人故居的专题展览,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前 言。从上下文看,前两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三句中有一个句子中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分别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①盛春时节,漫步京城,吸引你的是争艳的百花,还是静穆的名人故居。②轻嗅一阵阵袭人的花香只会令你享受身心的愉悦,而徜徉于一座座名人故居,却会让你经受精神的洗礼。③ 走近为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李大钊,我们敬佩他的革命志向;走 ------------- 在--------------------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