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教学
人体解剖学教案详细完整版

人体解剖学教案详细完整版标题:人体解剖学教案详细完整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剖学的实践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生或大学生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
教案目标:1. 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 掌握人体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解剖学相关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探索和实验的能力。
5. 增强学生对于个人健康和生活方式的意识。
教学内容和活动:第一课时:人体解剖学导论活动:1.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人体解剖学的认识和疑惑。
2.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参观实验室等方式,了解解剖学的基本设备和方法。
第二课时:骨骼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和比较真实人体骨骼模型或X光片,认识人体骨骼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功能。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和归纳骨骼系统的常见疾病和骨折类型,并展示给全班。
3. 学生通过解剖实验模型,实践识别和命名人体骨骼结构。
第三课时:肌肉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和比较真实人体肌肉模型或解剖实验图,了解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进行肌肉对比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肌肉的收缩和松弛。
3.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项与肌肉系统相关的实验或示范。
第四课时:消化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并分析真实的消化系统模型或解剖图,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进行消化试验,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消化器官的作用。
3.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消化系统模型并解释其工作过程。
第五课时:循环系统活动:1. 学生观察并探索真实的心脏模型或解剖图,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合作进行心脏连通性实验,观察不同步骤中心脏的血液流动。
3.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展示一个与循环系统有关的实验或项目。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1.1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1.2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1.3 适用对象:医学院校学生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绪论1.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第二部分:运动系统1. 骨骼系统2. 肌肉系统第三部分:神经系统1. 脑2. 脊髓3. 神经系统周围部分第四部分: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2. 激素的作用第五部分:血液循环系统1. 心脏2. 血管3. 血液第六部分:呼吸系统1. 呼吸道2. 肺第七部分:消化系统1. 口腔2. 食管3. 胃4. 小肠5. 大肠6. 肝、胆、胰第八部分:泌尿系统1. 肾2. 输尿管3. 膀胱4. 尿道第九部分:生殖系统1. 男性生殖系统2. 女性生殖系统第十部分:感官系统1. 视觉器官2. 听觉器官3. 嗅觉器官第十一部分: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 神经系统调节2. 内分泌系统调节第十二部分:局部解剖与器官移植1. 局部解剖2. 器官移植第十三部分:衰老与死亡1. 衰老2. 死亡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难点: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节机制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
3.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4.2 考试成绩: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5.2 辅助教材:如解剖图谱、生理实验指导等。
5.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5.4 实验室资源: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其中理论课48课时,实验课16课时。
人体解剖学教案设计

人体解剖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人体的基本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器官等,并掌握相关的解剖术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解剖知识,进行人体结构的描述和标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兴趣,增强对人体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意义2.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人体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音频-视觉辅助材料,展示一幅人体解剖图,并引出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4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白板,介绍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讲解常见骨骼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如头骨、胸骨、肋骨等。
同时,教师与学生互动,帮助学生理解解剖术语,如骨骼的前、后、上、下、内、外等。
接着,教师介绍人体肌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讲解常见肌肉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如臀大肌、胸大肌、腹直肌等。
教师还可以展示肌肉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肌肉的结构。
最后,教师介绍人体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重点讲解常见器官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如心脏、肺、胃等。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模拟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操作练习(30分钟)学生围绕所学解剖知识,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互相标注解剖结构,或者设计一些解剖图的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相关的解剖术语。
4.总结提升(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重点回顾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术语。
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音频-视觉辅助材料2.幻灯片或白板3.实物模型或模拟图4.解剖图和解剖术语的练习题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操作练习环节的表现,评价其对解剖结构和术语的理解。
2.学生自评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如查看填写的解剖图和答题纸,并发现自己的错误。
人体解剖学教案

教案人体解剖学导论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2.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方位术语。
3.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人体结构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体解剖学概述1.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1.2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1.3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学科1.4人体解剖学的意义2.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2.1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2.2人体解剖学结构术语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3.1观察与描述3.2模型与标本3.3图谱与教材3.4互联网资源4.人体解剖学实践操作4.1解剖器械的使用4.2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4.3解剖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人体解剖学有多少了解?1.2引入: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科学,对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讲授新课2.1人体解剖学概述2.1.1人体解剖学的定义2.1.2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2.1.3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学科2.1.4人体解剖学的意义2.2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2.2.1人体解剖学方位术语2.2.2人体解剖学结构术语2.3人体解剖学学习方法2.3.1观察与描述2.3.2模型与标本2.3.3图谱与教材2.3.4互联网资源2.4人体解剖学实践操作2.4.1解剖器械的使用2.4.2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2.4.3解剖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3.课堂练习3.1学生分组,观察人体解剖模型或标本,描述其结构。
3.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人体解剖图谱。
3.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体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课堂小结4.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4.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5.布置作业5.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次课的提问。
5.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课堂练习表现:评估学生在观察、描述和分析人体结构方面的能力。
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体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本报告将详细记录我在人体解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二、实践目的1.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
2.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践态度和良好的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直观认识,提高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
三、实践内容1. 解剖学实验室参观:参观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基本设备。
2. 基础解剖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人体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器官系统的解剖实践。
3. 系统解剖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解剖实践。
4. 临床解剖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和分析临床病例,提高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
四、实践过程1. 实验室参观:在实验室参观过程中,我了解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基本设备,如解剖台、显微镜、解剖器械等。
2. 基础解剖实践:在基础解剖实践过程中,我跟随教师进行了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器官系统的解剖。
通过实践,我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系统解剖实践:在系统解剖实践过程中,我跟随教师进行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器官系统的解剖。
通过实践,我对这些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 临床解剖实践:在临床解剖实践过程中,我观察和分析了几例临床病例,如骨折、肿瘤等。
通过实践,我提高了对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五、实践体会1. 严谨的实践态度: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严谨的实践态度的重要性。
只有严谨地对待每一个实验步骤,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团队合作精神使我更加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4年制护理、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检验、公卫和药学专业使用)一、说明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学好解剖学,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如生理、病理学等)和临床医学课程(如外科、内科学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绪论【掌握】解剖常用术语【熟悉】人体器官、系统的概念【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的变异和畸形第一篇运动学第一章骨学【掌握】1.骨的形态和构造2.全身各部骨的组成、形态及主要特征3.全身各部重要骨性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熟悉】1.颅骨的组成与分部2.颅整体观的主要形态结构3.新生儿颅的特征【了解】1.骨的理、化特性2.骨的发生及可塑性3.骨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第二章骨连结【掌握】1.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装置2.躯干骨连结的主要结构3.肩、肘、桡腕、髋、膝、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4.骨盆的组成、分部【熟悉】1.骨连结的分类2.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特点和功能【了解】1.全身其他各部骨连结的名称、性质和特点第三章肌学【掌握】1.全身肌的分群、分层、名称及主要功能2.膈的位置、形态、结构及作用3.腹壁局部结构(腹白线、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腹壁层次)4.全身常用肌(腱)性标志【熟悉】1.肌的分类、结构、起止及辅助结构2.主要肌的起止及作用(咬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胸大肌、髂腰肌、臀大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3.四肢局部结构(腋窝、肘窝、腕管、股三角、股管、收肌管、踋窝等)4.颈部分区及颅顶层次【了解】1.颈部、背部、四肢的筋膜配布2.四肢肌的滑液囊及肌腱鞘3.四肢肌作用概述第二篇内脏学第一章总论【掌握】胸腹部标志线及分区【熟悉】内脏概念【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第二章消化系统【掌握】1.消化系的组成,上、下消化道的概念2.消化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熟悉】消化系各器官的毗邻关系及体表投影【了解】消化系各器官的构造概况第三章呼吸系统【掌握】1.呼吸系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概念2.呼吸系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3.胸膜、胸膜腔的概念,胸膜分部及其下界体表投影4.纵隔的概念【熟悉】1.鼻腔的分部、结构,鼻旁窦的位置,开口部位及临床意义2.喉的组成,喉软骨的名称、特征3.喉腔的分部和结构特点4.纵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1.呼吸系各器官的结构特点2.喉肌的名称及主要作用3.纵隔的内容第四章泌尿系统【掌握】1.泌尿系的组成、各器官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特征2.肾的大体构造、肾的被膜3.输尿管的分部及狭窄部位4.膀胱的分部,膀胱壁的构造及其与腹膜的关系【熟悉】1.肾的位置及其固定因素2.输尿管的行程3.女性尿道的形态特征【了解】1.肾的毗邻、肾段的概念2.膀胱的毗邻第五章生殖系统【掌握】1.男、女生殖器的组成,各器官属性、位置、形态和主要特征2.精索的概念,男性尿道的分部,弯曲和狭窄部位3.输卵管的分部,子宫分部及其固定韧带的名称和作用4.会阴的概念,广义会阴的境界和分区【熟悉】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构造概况2.会阴的主要结构【了解】1.男、女性各生殖器官的年龄变化2.睾丸下降及阴囊层次3.男、女性生殖细胞的体外运行途径第六章腹膜【掌握】1.腹膜与腹膜腔的概念2.腹膜与脏器的关系3.腹膜形成的陷凹【熟悉】1.腹膜形成的各种结构(网膜、系膜和韧带)2.腹膜形成的皱襞和隐窝【了解】1.腹膜的性状和功能2.腹膜腔的分区第三篇内分泌系统【掌握】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熟悉】内分泌系统各器官的形态和分部【了解】内分泌的概念,各内分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四篇脉管系统第一章心血管系【掌握】1.心血管系的组成,大、小循环的径路2.心的位置、外形、心腔和心包3.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分部及各部分支4.全身各部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分布(侧重腹部动脉)5.上、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集范围(侧重全身浅静脉及肝门静脉系)【熟悉】1.心壁的构造,心传导系,心的血管,心的体表投影2.全身各主要脏器的血管配布3.全射动脉触搏点及主要动脉的体表投影【了解】1.血管的吻合、侧副支、侧副循环及变异情况2.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的结构概况第二章淋巴系【掌握】1.淋巴系的组成、淋巴循环的径路2.淋巴干的名称及其收集淋巴的部位3.淋巴导管的名称、合成、起止、行程及收纳范围4.脾的位置和形态【熟悉】1.淋巴结的形态,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名称、位置2.胸腺的位置和形态【了解】1.全身各部淋巴结群的流注关系及临床意义2.淋巴结、脾、胸腺的构造概况及生理意义第五篇感觉器官【掌握】感觉器、感受器的概念【了解】感受器的分类和作用第一章视器【掌握】1.眼球壁的层次,分部及形态结构2.眼球内容物和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3.房水循环的途径【熟悉】1.眼副器组成、名称、位置和结构特征2.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外界光线至视细胞的传导径路【了解】1.视器诸结构的主要生理作用2.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章前庭蜗器【掌握】 1.耳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位置、结构、特征2.位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和结构【熟悉】1.鼓膜的位置、形态和分布2.中耳鼓室的位置、结构特征3.小儿咽鼓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4.声波的传导途径【了解】耳廓的形态结构第六篇神经系统第一章总论【掌握】神经系统的区分和常用术语【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周围神经系统【掌握】1.脊神经的组成、分支和分布规律2.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组成、位置和主要分支3.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胸神经前支、股神经、坐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支分布及损伤后主要表现4.脑神经的名称、序号、性质和经颅部位5.Ⅲ、Ⅴ、Ⅶ、Ⅸ、Ⅹ诸脑神经的分支分布概况6.自主神经的概念、区分和特点7.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位置8.主要的交感神经节和付交感神经节的名称、位置【熟悉】1.腋神经、肌皮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闭孔神经、阴部神经的主要行程,分布范围和临床联系2.脑神经的相关神经核、连脑部位、损伤后主要表现3.Ⅰ、Ⅱ、Ⅳ、Ⅷ、Ⅺ、Ⅻ诸脑神经的分布概况4.交感干的组成、位置、内脏大、小神经的组成和性质5.主要自主神经丛的组成,位置及分布范围【了解】内脏神经的中枢部、内脏感觉的特点。
人体解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2)使学生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人体解剖学实验技能:解剖刀、解剖剪、解剖针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 人体解剖学实验: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解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演示法:通过解剖模型、图谱等方式,直观展示人体各系统的结构。
3. 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解剖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2. 讲授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讲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演示法教学:展示解剖模型、图谱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人体结构。
4. 实验法教学:(1)讲解解剖工具的使用方法,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进行解剖实验,观察人体各系统的结构。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解剖学知识。
5. 讨论法教学:组织学生围绕解剖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解答学生疑问,总结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解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成果。
3. 讨论发言:关注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如观点清晰、论据充分等。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

目录
• 实验概述 • 实验准备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总结与反思
0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 概念、术语和结构。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 践操作技能。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论等。
实验评估与反馈
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 验报告进行评估,并及时给予
反馈和建议。
02
实验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01
02
03
人体标本
用于展示人体各部位的结 构和形态,是人体解剖学 实验的重要教具。
解剖器械
包括手术刀、止血钳、镊 子等,用于分离和观察人 体组织。
投影设备
用于展示解剖图谱、教学 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 教学质律性。
比较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比 较,分析实验干预措施的效果。
因果分析
探究实验结果与实验因素之间的 因果关系,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
实验结果解读与讨论
结果解读
根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解读 ,明确实验目的和结论。
结果讨论
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探讨可能 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为后续研究提 供参考。
05
实验总结与反思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达成情况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 人体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结构,掌 握相关操作技能,达到了实验的预期 目标。
实验结果清晰、准确,学生们通过实 验结果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体解剖学知 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课
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
1.动脉间吻合 2.静脉间吻合 3.动静脉吻合 4.侧支吻合 侧支循环
新授知识
单元课
思考题:为什么心脏瓣膜的病变会引 起呼吸系统的症状? 归纳总结:
人体解剖学说课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单元课
〈 脉管系统概述〉选自《人体解剖学》第八章第 一节。脉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从学生知识结构来看,脉管系统是建立在运动系统 及内脏学四大系统基础上的一个部分 。大部分学生 对这些内容都不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多是合上书本就 忘记,关键是教师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引 导学生分析、推理、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体解剖学》说课
基础部解剖教研组
彭俊
——说 课 环 节——
培养目标
课程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教学资源
一.培养目标
说培养目标
我校是培养具有现代护理理论、 临床护理技能、良好的人际交接和沟 通能力、社区卫生保健知识的、技能 型高素质护理人才。
二.课程分析
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
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 学、胚胎学 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非常
新授知识
单元课
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分支→器官内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各级静脉属支 右心房← 冠状静脉窦
新授知识
单元课
新授知识
①以图表结合图片的形式,详细而准确的讲授 血液循环的途径;
②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嘴、多动脑,更 多地让学生去总结、去归纳,摒弃教师教学生 看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
优点:
存在不足:
知识面窄,自控能力 稍差,对理论知识兴 趣不大。需针对学生 实际情况,利用现有 资源调动学生主观能 动。
学生精力充沛, 乐于接受新鲜事 物,有较强求知 欲和好奇心
三.学情分析
2.学习方法
1
要求学生注 重理论联系 实际、形态 与功能相结 合的学习观 点。
2
利用标本、模 型、以及多媒 体课件,激发 形象思维,以 理解记忆所学 知识
视频
五.教学评价
多元化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笔试)
比例
70%
10% 20%
技能考核 课堂提问、检测、案例讨论(平时)
合计
100%
五.教学评价
改进措施 加强辅导,改革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实
践操作及加强网络平台的运用等。
六.教学资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体解剖学 第二版 主编:盖一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⑤运动系统(肌内注射) ⑥皮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
二.课程分析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5.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掌握正常人 体形态结构 及其毗邻关 的理论识。
能确定主要器官 1.培养实事求是的 在人体的部位。 科学态度。 2.运用理论联系实 运用人体解剖 际学习方法,具有 知识和技术, 较强的动手能力。 对常见疾病、 3.树立学生学好人 体解剖学的信心, 正常、异常等 培养学生良好的医 作出正确的分 德医风。 析。
四.教学设计 3.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利用文字、图片、 标本、模型讲授理论知识 利用多媒体、视频、网络资 源平台辅助化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设问,让学 生积极思考、回答 实验教学:教师示教 分组协 作 效果评价 归纳总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教学设计 4.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PPT
难点重点
动画
利用PPT、动画、视频的 直观形象
心血管系统
心脏
动脉(A)
毛细血管 (CAP)
静脉(V)
新授知识
单元课
新授知识
动脉
动脉血
离心之血管
含O₂丰富,含 CO₂少的血 液
单元课
血液循环
心
静脉 毛细血管 动脉
单元课
体循环(大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分支→器官内毛细血管 上、下腔静脉←各级静脉属支 右心房← 冠状静脉窦
肺循环(小循环) 右心室 ↓ 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 ↓ 肺泡毛细血管 ↓ 肺静脉及其各级属支 ↓ 左心房
3 理解→记忆→应用 不强调死记硬背, 注重理解、运用, 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3.预计效果
运用讲授、启发、问题探究等多种教学 方法,利用多媒体、动画、图片、标本、模型 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学到什么”、“学 得怎样”为课堂评价指标。力争达到护理专业 培养目标,使学生适应临床工作需要,顺利通 过护士资格考试。
单元课
教学流程:
导入
讲授
研究讨论
小结归纳
单元课
导入新课:观看相关视频
单元课
导入新课
O₂ 和CO₂ 的运 输
呼吸 系统
消化 系统
营养物质的吸 收与转运
代谢产物的排出 及内环境的维持
泌尿 系统
脉管 系统
运动 系统
生殖 系统
性激素的分泌
能量的提供
内分泌 各类激素的分泌 系统
单元课
脉管系统
淋巴系统 (另有章节论述)
单元课
重点: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及血液循环的 概念。 难点:了解血管吻合及侧支循环的概念。 通过学习血液循环,能运用所学知识推 理肺心病、风心病等疾病的临床表现。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人体的理解能建立在 一个整体之上.而不是片面的、独立的看待 人体的某个器官。
单元课
1.讲授教学法 结合教材,利用板书、模型、图片等进行 逐步的讲授→使学生对脉管系统形成初步的、 大体的认识。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 结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 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本教材的编写在立 足基础,明确重点,保 留必要的原则下,对教 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 优化整合,删除了专业 不需要的知识,做到了 删而有度、精而实用。
六.教学资源 说师资情况
副教授:7人 讲师:2人 实验员:1人
六.教学资源
教学条件:
1、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式。
2、有大体解剖实验室6间,组织学实验室3间。 3、解剖教学标本1000余件。 4、校级解剖精品课程网站。
二.课程分析
3.课程内容
绪论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细胞和基本组织 运动系统 内脏学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人体解剖学
脉管系统
感觉器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胚胎学
二.课程分析
4.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①消化系统(洗胃、插胃管) ②泌尿系统(导尿)
①基本组织; ②各器官的微 ③生殖系统(女性尿道与阴道口 细结构; 位置关系) ③神经系统。 ④脉管系统(动静脉穿刺术、心 内注射术、胸外按压术)
四.教学设计 1.内容选择 ★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强化基本知识,基本 技能
★
★ ★
教学内容适时调整
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后续课程的连接
四.教学设计
2.课程安排
理论:70学时
专业:普通大专护理专业 总共:108学时 课程属性:考试课 实验:36学时 机动:2学时
检测次数:三次(单元检测2次 结业考试1次) 技能检测:一次(标本考试)
重要的基础学科
1.课程性质
二.课程分析
2.课程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人 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相互 关系的知识 ,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 和临床医学奠定基础。
二.课程分析 3.课程的地位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医 学中1/3以上的名词、术语都来源于人体解剖 学。是学习西医和中医的必修课。是基层医院 和社区医疗机构的职业岗位、执业能力和人才 培养要求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