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生产线平衡
流水生产线平衡

流水线平衡一、流水线的概念及其特征流水生产,又称为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成。
基本特征1、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其生产过程连续重复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品的等候时间和设备的加工间歇时间。
2、工作中心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在流水线上,各个工作中心是按照产品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
在制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每个工作中心只固定完成一种或少数几种作业。
3、按照规定的节拍进行生产。
4、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即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同。
5、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二、节拍所谓节拍,就是流水线上相继出产两件相同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节拍是一种期量标准,是装配线组织和设计的重要数据,它决定了装配线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的速度和效率。
确定节拍的依据是计划期的产量和有效工作时间。
三、保持流水线各工序之间平衡的条件(S、T、R关系)设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数分别为s1,s2,……,s m;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t2,……t m;流水线节拍为r。
为使流水线各工序之间保持平衡,必须是:t1 s1=t2s2=…=t m sm=r四、流水线的优越性及缺陷优越性:在流水生产条件下,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等性、比例性、节奏性都很高,故流水线具有提高工作中心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稳定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等。
缺陷:由于设备高度专用化,对产品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一旦流水线上某台设备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整条线停工,系统的可靠性较差;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长时间重复简单而单调的操作,容易感到乏味、疲劳、对工作缺乏满足感。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越性和克服某缺陷,将是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五、流水线的分类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可以分为:1、固定流水线。
装配线平衡计算

3
9
7.8
20
20
71
7
装配线效率=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和/(实际工作站总数*时间周期)
K= t /C 式中: K—最少工作站数; t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量。 组织工作站需满足的条件:
保证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 每个工作站的作业时间不能大于节拍。 每个工作站的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和接近节拍。 应使工作站的数目最少。
工序同期化的措施有:
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改装设备、改变设备型号同
按萨尔凡森提出在规定的装配线速度下使总的空闲时在规定的装配线速度下使总的空闲时间最少或使做一额定工作量的操作人数最少以使平衡延迟间最少或使做一额定工作量的操作人数最少以使平衡延迟最少最少的原则进行装配线平衡调整
1.流水线生产平衡
(1)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生产线的平衡:要根据产品设定工作站数目,再将各工作
作业
紧前工序 说明
1
-
吊运
2
25
1
3
20
2
4
30
2
放入
5
25
3.4
安装
6
25
5
安装
7
12
6
8
14
6
栓螺母
பைடு நூலகம்
9
20
7.8
安装
作业时间(s) 50
装入 放入前
拧紧螺 拧紧螺
箱体定位 齿轮 浮动膜片 后膜片 后盖
前盖 栓螺母
连接盘
表 某部件装配顺序
解
1) 画出其先后次序图和先后次序矩阵表。 依照装配程序表的要求可以画出先后次序图。图中圆圈为作业, 箭头为操作顺序。
(2)生产周期的确定
流水作业安排技巧及均衡生产

一、流水作业安排方法流水线作业是车间生产最普遍的方式,安排好流水线作业,保证生产顺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这里我总结一下几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1、做好产前策划。
未上线前要做好产前策划,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了解货期。
试着把整个手袋生产工序中的重点、难点了解清楚,做好产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有备而战2、安排计划。
2.1、当正式上线生产后,就要计划当天成品产量。
2.2、对半成品要按比成品超10%的产量计划。
2.3、安排工序时,一定要考虑好工序的难度,一天能车多少,需要几个车才能满足下一道工序要求。
2.4、让半成品与成品同步生产。
半成品不能积压,当半成品工序比较简单,高车工序多时很容易造成半成品积压,这样就要动脑筋,用平车工来减轻高车的压力,使半成品和成品同步生产,这样也可以减少成品袋的返工率,因为半成品积压太多,最后一起突击出成品,出质量问题的机率就会增加,而且车成成品后质量问题难以解决。
如果半成品与成品同步生产,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随时跟进改善,这样就不会造成太多返工袋。
3、成品袋车出后(杂工)工序的安排。
其实成品袋车出来了并不代表完成了任务,因为成品袋车出来后,要经QC检查OK才算完成。
所以当天成品车出来后不要积压,要及时送QC检查。
4、对返工袋的处理。
组长要经常与QC沟通,对每道工序查出的质量问题要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决不能让一个问题一直持续下去。
否则,流水线就乱了套,无法畅通。
5、尾数跟进。
当袋子的半成品和成品一下线就要把所有相关裁片收集起来,完成一款清一款,不能拖拉。
否则很容易影响货期及下一款的生产计划。
总的来讲,保证流水线畅通无阻,最关键的要保证每道工序不能积压,从上线到包装,无论哪道工序都要像接力赛一样,一个紧跟一个完成。
二、如何均衡生产?“生产线平衡”与“木桶定率”非常相似:生产线的最大产能不是取决于作业速度最快的工序,而恰恰取决于作业速度最慢的工位,最快与最慢的差距越大,产能损失就越大。
从中很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即他们都谈到任何一个组织都可能面临的问题: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良莠不齐,而决定整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最差的部分。
流水生产线平衡方法培训

流水生产线平衡方法培训1. 引言在现代制造业中,流水线生产方式被广泛应用,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因此备受关注。
然而,流水线生产中的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帮助企业提高流水生产线的平衡能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平衡方法,并提供相应的培训。
2. 流水线平衡的重要性流水线平衡是指在给定的生产目标下,合理安排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每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尽量均衡。
流水线平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因此,掌握流水线平衡方法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常用的流水线平衡方法3.1 工作站平衡法工作站平衡法是最常用的流水线平衡方法之一。
它通过合理安排每个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相对均衡。
具体的方法包括:•列出每个工作站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计算出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荷;•根据工作负荷,调整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工作负载相对均衡。
3.2 Takt时间法Takt时间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工作时间来确定一个产品生产周期的时间。
Takt 时间法通过将Takt时间分配给每个工作站,使得各工作站的节拍与Takt时间相匹配,从而实现流水线平衡。
具体的方法包括:•计算出整个流水线的Takt时间;•将Takt时间平均分配到每个工作站上;•根据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的节拍与Takt时间相匹配。
3.3 同步生产法同步生产法是指通过控制和优化各个工作站的工作步骤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过程同步进行,从而实现流水线平衡。
具体的方法包括:•分析各个工作站的工作步骤和工作时间;•通过调整工作步骤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过程同步进行;•根据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使得各个工作站的工作负载相对均衡。
4. 流水线平衡方法的培训为了帮助企业提高流水生产线的平衡能力,我们提供以下培训内容:4.1 培训目标•了解流水线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常用的流水线平衡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流水线平衡方法。
生产线平衡Line_Balance

[解]
年生产天数
T效 = 254×8×2×60×95% = 231648 分钟 Q = (20000+2000) / (1-2%) = 22449 件 r = T效 / Q = 231648 / 22449 = 11(分/件)
© USI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7
二﹑生产线平衡的常见概念
19
三﹑生产线平衡的分析改善
1、5M方法的改善:
(5M:人员,机器设备,物料,作业方法,环境)
减少耗时最长工序作业时间的方法有: 人员(Man):调换作业者;增加作业者;多能工训练; 新手避免工作负荷过重,利用作业员熟练程度的 差异性,平衡作业流程. 机器设备(Machine):利用或改良工具、机器;人机 比合理配置;人机同步作业;提高自动半自动化水平; 人机工程分析,提高机械效率.
9
二﹑生产线平衡的常见概念
USI SMT线平衡计算公式:
© USI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10
二﹑生产线平衡的常见概念
USI SZ的生产线平衡率指标: SMT>92%; ASM&TEST&PACKYING>88%
对于生产线平衡率指标各个部门相应的职责如下: ME:调试印刷机和IR炉. IE:对平衡率未达标机种提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改善. PD:配合IE对平衡率数据进行管控,现场发现问题,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改善. EQ:调试贴片机速度.
© USI proprietary and confidential
5
二﹑生产线平衡的常见概念
1.节拍.
指生产线上连续出产两件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它 决定了生产线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和效率.它反映的 是客户的需求。 如何确定节拍?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答案

2020/3/2
14
三、流水生产线平衡的设计方法
3、 单品种流水线平衡方法 ● 案例:生产线平衡分析案例
2020/3/2
15
三、流水生产线平衡的设计方法
3、 单品种流水线平衡方法
● 案例:生产线平衡分析案例
由表一可知A、B、C、D四个工序每小时产量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整体生产线的产量受限于C工序,每小时只能产出209.09个,其 他的工序的产出高于209.09个,只会堆积在生产线上而造成半成 品库存积压,而D工序更将因为C工序的产量,而形成时间的等 候。
若对C工序进行动作分析研究,将部分工作分配给闲置的B、D两工序, 则将有助于一产平衡率由64.17%提高至96.25%。产能比30分钟生产一 个成品,提高到20分钟生产一个成品,产能提高50% .
2020/3/2
24
三、流水生产线平衡的设计方法
③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
若评估上述两方案,对瓶颈工序C进行动作分析的生产线平 衡改善方案较增加作业资源的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案的效果为 佳(无须增加一个工位)
2、 流水线平衡设计的准备工作
● 进行产品和零件的分类 ● 改进产品和零件的结构,使之适合流水生产 ● 审查和修改工艺规程 ● 收集整理设计工作所需要的资料
2020/3/2
11
三、流水生产线平衡的设计方法
3、 单品种流水线平衡方法 ① 确定流水生产的节拍 当流水线的运输批量等于1的情况下,节拍按下式计算:
IE工业工程
-----生产线平衡
课 程 内容
生产线平衡 一、生产线平衡的概述 二、流水生产线概述 三、生产线平衡的设计 四、生产线平衡的方法及改善原则 5、案例分析
2020/3/2
2
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

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概述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是制造业中常见的一种作业方式,通过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任务,实现流程的优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本文将介绍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的基本概念、目标和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建议。
概念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是指将产品的加工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并合理分配给各个操作员,以达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在流水线平衡作业中,每个操作员负责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从而形成生产流程的连续性。
通过流水线平衡作业,可以有效减少工序的等待时间和能力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目标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平衡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具体目标包括:1.平衡生产线中的工作任务,避免某个操作员工作过度或过轻。
2.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停顿,提高生产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减少错误和不良品。
4.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
步骤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工作任务:首先,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作任务。
这些工作任务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工序进行划分,或者根据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行划分。
2.评估工作任务时间:为了平衡生产线中的工作任务,需要对每个工作任务的工作时间进行评估和估算。
这可以通过过去的经验数据或者实际测算来完成。
3.分配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各个操作员,并确保每个操作员负责的工作任务总时间相对平衡。
在分配工作任务时,需要考虑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
4.监控和调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控各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并及时调整工作任务的分配和安排。
这可以通过定期会议或跟进来完成。
实用操作建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操作建议,可以帮助您实施运营管理流水线平衡作业:1.定期评估工作任务时间:定期对每个工作任务的工作时间进行评估和估算,以确保工作任务的分配相对平衡。
2.培训和提升操作员技能:通过培训和提升操作员的技能水平,可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和生产效率。
【案例】某机械加工厂的生产线平衡改善

【案例】某机械加工厂的生产线平衡改善某机械加工厂有一条流水传送带生产线,存在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作业人员经常有闲聊等待的现象。
该厂某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铣—钻—磨—组装。
该车间实行5天8小时工作制,每周的产量为3200件。
该加工厂生产线平衡改善如下:▪作业员都是熟练员工;▪每位员工都可以做2-3道工序的作业;▪操作人员都掌握铣、钻、磨三道工序;▪目前生产线共有12位员工;▪铣、钻、磨各有2台;▪每道加工工序的标准工时如下:▪生产节拍=(8*60*60)/(3200/5)=45 秒/ 件;▪稼动损失率分析稼动损失率=(节拍时间-瓶颈时间)/节拍时间*100% =(45-40)/45*100% =11%▪平衡效率分析平衡效率=各工序标准工时总和/(瓶颈时间*人员总数)*100%=[(23+23+15+15+40+40+40+35+35+40+30+30)/(40*12)]*100%=76.3%▪生产效率分析生产效率=(合格品数量*该产品标准工时)/出勤时间= [3200*366/(12*8*3600*5)]*100%=67.8%▪由平衡率分析图及稼动损失率、平衡效率可知,要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可以先消除稼动损失率,然后利用ECRS法则改善平衡效率。
消除稼动损失率的核心手段是提高生产量,使生产节拍时间与瓶颈时间相同或接近,即每周产量由3200件提高至3600件。
提高后的生产节拍=实际出勤时间/实际生产数量=8*60*60/(3600/5)=40秒/件,这样可以直接减少人员等待时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后的生产效率为:生产效率=(3600*366) / (12*8*3600*5 )*100%=76.3%▼▼由于铣、钻的标准时间为23+23+15+15=76秒<2个生产节拍,因为作业员熟知操作铣、钻、磨工序,所以可以减少一台钻,由4人变为2人操作。
(改善后的分析图如上所示)改善后的平衡效率=(各工序标准时间总和/瓶颈时间*人员总数)*100%=366/(40*10)*100%=91.5%改善后的生产效率=3600*366/ (10*8*3600*5 )*100%=91.5%改善前后的生产线布局如下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生产节拍 >瓶颈时间,首先要想尽办法使生产节拍时间与瓶颈时间相同或接近,否则就会造成人员的稼动损失,使生产节拍时间无限趋向瓶颈时间的主要思想有:o提高生产量;o缩短正常上班时间,把腾出的时间用来培训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水线平衡一、流水线的概念及其特征流水生产,又称为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中心,并按照一定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作业的连续重复生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成。
基本特征1、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零件),其生产过程连续重复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制品的等候时间和设备的加工间歇时间。
2、工作中心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在流水线上,各个工作中心是按照产品工艺过程的顺序排列的。
在制品按单向运输路线移动,每个工作中心只固定完成一种或少数几种作业。
3、按照规定的节拍进行生产。
4、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是平衡的、成比例的,即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设备)数同各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相同。
5、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二、节拍所谓节拍,就是流水线上相继出产两件相同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节拍是一种期量标准,是装配线组织和设计的重要数据,它决定了装配线的生产能力,以及生产的速度和效率。
确定节拍的依据是计划期的产量和有效工作时间。
三、保持流水线各工序之间平衡的条件(S、T、R关系)设流水线上各道工序的工作中心数分别为s1,s2,……,s m;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t2,……t m;流水线节拍为r。
为使流水线各工序之间保持平衡,必须是:t1 s1=t2s2=…=t m sm=r四、流水线的优越性及缺陷优越性:在流水生产条件下,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平等性、比例性、节奏性都很高,故流水线具有提高工作中心专业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稳定产品质量,以及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等。
缺陷:由于设备高度专用化,对产品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一旦流水线上某台设备发生故障,就可能导致整条线停工,系统的可靠性较差;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长时间重复简单而单调的操作,容易感到乏味、疲劳、对工作缺乏满足感。
所以如何充分发挥流水线的优越性和克服某缺陷,将是现代生产与作业管理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五、流水线的分类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可以分为:1、固定流水线。
是指生产对象固定,工人携带工具沿着顺序排列的生产对象移动,经过循环过错成一批产品的加工或装配。
例如机床等重型机器的装配,船舶的装配等。
2、移动流水线。
是指生产对象移动,工人、设备和工具位置固定,生产对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作中心的加工或装配后,成为成品或半成品,如汽车、电视机等的装配线。
•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可以分为:1、单一对象流水线。
是指只生产一种产品(或零件),品种是固定不变的,又称为不变流水线。
这种流水线适用于大量生产类型。
2、多对象流水线。
是指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或零件),又可进一步分为:(1)可变流水线,是固定成批轮番地生产几种产品,这些产品虽然品种不同,但在结构上、工艺上最近似的,在变换生产对象时,一般要相应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
可变流水线比不变流水线的产品结构适应面广,但生产效率比之要低。
(2)混合流水线(又称混流生产),不是成批地轮番生产,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同时生产几中产品,由于产品的结构、工艺特征相似,故在变换品种时,基本耻不需要重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
混合流水线是近几十年来为了适应多品种生产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其基础是成组技术,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生产的同步化和合理地确定不同产品的投入顺序。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准时制生产方式(JIT)就是一种混合流水线生产方式。
•按生产过程的连续程度可以分为:1、连续流水线。
指生产对象从投入到生产连续地从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不断地进行加工,中间没有停放等待时间。
生产过程是完全连续的。
它一般适用于大量生产,是一种完善的流水线形式。
2、间断流水线。
指由于各道工序的劳动量不等或不成倍比关系,生产能力不平衡。
生产对象在各工序之间会出现停放等待。
生产过程是不完全连续的。
•按流水线节拍的方法可以分为:1、强制节拍流水线:是采用机械化运输装置等专门装置来强帛实现规定的节拍,工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有延误或违反技术规程,就会影响下道工序的生产。
2、自由节拍流水线:是由操作者自行保持节拍,要求各工序必须按节拍进行生产,但每件制品的加工时间,则由工人自己掌握,一般在各工作中心之间都设有安全在制品以调节生产的节奏。
•按产品运输方式可以分为:1、无专用运输设备流水线。
是由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直接用手,或是由辅助工人利用普通的运输器具将制品传送给下道工序。
2、有专用运输设备流水线。
是采用专门的运输设备,如重力滑道、悬挂输送装置或是采用传送带。
传送带又可分为:(1)分配式传送带。
是将需要加工的制品送到设在传送带一侧或两侧的各个工作中心上,工人从传送带上取下制品,在工作中心上进行加工,加工完毕后又把制品放到传送带上,由传送带将制品送到下一个工作中心去继续加工。
(2)工作式传送带。
这种传送带并不把制品从传送带上取下来,而是工人按规定的地段站在传送带的旁边,当制品运来时,工人应在传送带上进行加工。
这样的传送带即是运输装置,又连接很多个工作中心。
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还可以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化流水线。
自动化流水线由自动机床和自动化输送装置组成,工件在一道工序加工完成后,自动地由一机床送到另一机床,这时流水线上的工人起监督和管理作用。
流水线的分类如图 2-12 所示。
图2-12 流水线的分类六、装配线的平衡问题装配线平衡问题,又称为工序同期化,就是对于特定的产品,给定流水线节拍,求出使装配线所需的工作中心数量或工人数量最少的配置方案。
装配线平衡的问题还可以表述为:对于特定的产品,给定工作中心数量,求出使流水线节拍最小化的配置方案。
这两种表述方式都是要使各工作中心的单件作业时间尽可能等于节拍或节拍的倍数,从而使每个工作中心或工人的作业空闲时间最少。
在实际应用中,究竟选择哪一种表述方式,取决于事先给定的条件是节拍还是工作中心或工人数量。
七、装配线平衡的基本方法是将整个作业任务细分为许多小工序(或称作业元素),然后以适当的方式,将相邻的小工序合并成大工序,并使这些大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接近于节拍或节拍的倍数。
作业任务分工的详细程度,取决于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特性,一般来说,作业任务分解得细一些,在进行装配线平衡时,工序合并与分派的灵活性更大一些。
八、装配线平衡常用符号及其定义。
N:沿装配线的工作中心数量。
在手工方式为主的装配流水线上,通常工作中心是一个工人所占据的空单。
有些情况下,一个工作中心可以分派多于1 个的工人,或者一个工人可操纵多于一个的工作中心。
我们这里假定一个工作中心一个工人,除非特别说明。
C:节拍,它是任何工作中心的最大允许作业时间,也是装配线上相继的完工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
t i:第 i 项作业元素的作业时间,每项作业元素只分派给一个工作中心。
∑t i:产品装配的总作业时间。
九、装配线平衡步骤1、确定装配线的节拍。
2、计算装配线上需要的最少工作中心数N min。
3、组织工作中心。
按装配线平衡要求,将各小工序分配到工作中心。
常用的工序分派方法有启发式方法和分枝定界法,前者适于手工计算,但通常只能求得一个满意解;后者的计算量比较大,必须借助计算机,但可以得到最优解。
4、计算装配线的负荷系数 。
流水线的负荷系数越大,表明流水线的生产效率越高。
一般机械化流水线的负荷系数不应低于0.75 ,以手工为主的装配流水线的负荷系数应在 0.85 ~ 0.9 以上。
十、装配线平衡设计相关计算公式节拍C =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计划期的产品产量计划期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指制度规定时间减去必要的停歇时间,如维护设备、更换工具、工人休息等时间。
计划期的产量包括计划出产量和预计不合格的量。
最少工作中心数 N min = tic式中,符号[ ] :大于或等于∑ti/ C 的最小整数;N min:装配线实现完全平衡的理想最少工作中心数。
装配线负荷系数♑=tiNC式中,ti——第i工作中心的(总)作业时间♑:装配线负荷系数(平衡率);C:装配线节拍;N:装配线平衡后实际采用的工作中心数。
装配线平衡损失率,即平衡损失系数(Bal-ance Delay),记作BD ,其计算公式如下:BD =1- ♑例如,某产品装配线计划日产量为150 件,采用现金班制生产,每班规定有21 分钟停歇时间,计划不合格品率为 2%,节拍应为:C =8 2 60-(21 2)150 (1+2%)=6(分)十一、装配线平衡要求向每一个工作中心分配小工序时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保护各工序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
(2)每个工作中心分配到的小工序作业时间之和,不能大于节拍。
(3)各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应尽量相等或接近节拍。
(4)应使工作中心数目尽量少。
十二、单一对象装配线的特点单一对象装配线,由于品种单一不变,故生产效率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严重缺陷。
其中两种主要的缺陷是:(1)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市场向多品种小批量演变的大趋势;(2)由于品种单一和分工过细,使工人操作高度专业化、简单化、呆板化,由此造成工人容易疲劳,工作兴趣减退,人员流动率高和操作差错率上升等社会心理后果。
对于前一个缺陷,解决的办法是采用混合流水线,实行混流生产。
十三、针对单一对象装配线的不良社会心理后果的改进措施1、采用几条平行配置的装配线,生产同一产品,这样使每一条装配线的节拍延长,工作中心减少,从而使每个操作工人的工作多样化。
2、采用小组和工作队的方式在装配线上工作,增加工人们在工作中的社会交往。
3、采用自由节拍装配线,在工作中心之间适当增加缓冲在制品,以消除强制节拍给工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单行配置平等配置图2-18 流水线平行配置示意图第1 种改进措施对资本密集型装配线是不现实的,因为这要增加大量投资;但对人力密集型的装配线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选择。
十四、平行配置装配线的优点(1)提高了生产系统的可靠性。
如果某个工作中心出了故障,只会局部受到影响。
(2)丰富了职务内容。
消除了单行配置带来的工人乏味和疲劳。
(3)提高了生产能力的柔性。
可以通过增加平行的流水作业组的方式,扩大生产能力,而当市场需求减少时,可以通过暂停某个流水作业组的方式缩减生产能力。
而不必像单行配置流水线那样,使整条流水线开工不足。
(4)容易开发新产品。
例如在一个作业组中,可从组装新产品,而其他作业组仍维持原有产品的生产。
(5)对生产结果的责任更明确,而且还可以引入竞赛机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
十五、平衡的目的“省人化”而非“省力化”所谓“省人化”,是意味着要节省人员,用尽量少的人来生产更多的产品。
十六、如何用少量的人员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首先要考虑改进作业,其次再考虑改进设备。
不要把作业改进和设备改进混同起来。
如果,最初就从设备改进入手,那么,成本不能降低而只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