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极性判断方法.docx
例析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分子极性巧判断有关“分子的极性”的判断,大多数同学们感觉到内容较为抽象,比较难理解,在判断时也常常出现错误。
对于共价型分子如何判断分子的极性,作者提出一些方法,供参考。
1、单原子分子:单原子分子一般指由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构成的分子,都为非极性分子,如He、Ne、Ar等。
2、双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可以从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方面去考虑。
(1)单质:由于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故形成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2)化合物:对于化合物的极性,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去分析。
①从分子中的化学键的种类去判断如果分子中的化学键全部为非极性键,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若分子是以以极性键结合而形成的分子,那么既可能是极性分子,又可能是非极性分子,这时就必须看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均匀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如AB2型的直线形分子CO2,AB3型的平面正三角锥形分子BF3,AB4型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CH4等;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的多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如V型的H2O,三角锥型的NH3,不规则四面体分子CH3Cl等。
②从分子中中心原子所形成共价键的数目去判断凡是多原子的共价分子中中心原子最外层电子全部成键,且连接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在中学阶段该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否则为非极性分子。
③从分子中中心元素的化合价去判断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
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④从分子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去判断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中(如HCl易溶于水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分子溶剂中(如碘易溶于苯中,白磷易溶于CS2中)。
【典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解析】Br—Br为非极性键;CH4、CCl4、CO2虽然由极性键形成,但它们为对称结构,C的化合价的数值与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为非极性分子;NH3、H2O由极性键形成,H2O 空间构型为“V”型,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结构不对称,N、O的化合价的数值与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故为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选B。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CO
:
分子对称 伸缩振动 则是 红外非活性 的
:
,
判定分 子的 正 负电荷 中心是个 比 较 困 难的 任务 所 以 对于一个给定 分子 我 们经常从对 称的角度来 考虑
以 判定 它 是否具 有非零 电偶极 矩 一 个分子 若具有两个或 两 个 以上 不重 合的转 动对称轴 或者有一个对 称 中
`
.
本文中 用 最 荃本 的分子对 称 思 想 建 立 一 套方 法 以 , f J 定 简单分 子 的 极 性 这种 方 法 不 仅 适 合于 普 通 化 学
, 、 .
,
课 程 的讲授 而 且 也 可 以 培 养物 理 化 学 高 等 无 机 化 学 中对称 性 的概 念
一 简单分 子
: 、
我 们首 先考 虑 简单 分子 的构 型 一 个 中 心 原 子 的周 围是 一 组 构造 实 体 ( 如原 子 小分子或
安 徽 教育学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19 95
年第
z
期 (总 第
6 2
期
)
极 性 分 子 与 非 极 性 分子 的判 定
范跃红
摘要
本 文 对 化 学获 学 中 判 断 分 于 桩 性 问 题 给 出 了一 些 简单 的现 .l M 供 教 学参考
. 。 , .
在化 学课程 的讲授中 我们经常会 遇 到 分子 的极性 问 题 荷重 心 相重 合 分子 的电偶极 矩 为零 化与 否 也决定 了分 子的光谱 活性 例如
、 ,
子具 有 对 称 构 型 并 且 是 非 极 性 的 如 果 其 中 任 何 一 个 亚 结 构 具有 不对称构造 那 么整 个 分 子 不 具 有 对称性 呈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化学键中电子的分布是否均匀。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会围绕原子核运动,形成化学键。
化学键的极性直接影响到分子的性质与反应行为。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的极性以及测量分子极性的方法。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和共价键中电子云的重叠程度。
电负性是原子争夺共享电子对的能力,在元素周期表上电负性逐渐增加。
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存在差异时,会形成偏极性共价键。
在这种共价键中,电子云会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偏移。
电负性差异越大,化学键的极性越强。
当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等时,会形成非极性共价键。
在这种共价键中,电子云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
二、分子极性的测量方法1. 电负性差异法通过比较化合物中各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可以得出分子的极性。
一般情况下,当化合物中存在带正电荷(电子亲和性较低)的原子和带负电荷(电子亲和性较高)的原子时,化合物就是极性的。
2. 矢量法根据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几何结构,可以使用矢量法来描述分子的极性。
矢量法将化学键的极性视为一个矢量箭头,箭头的方向指向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将分子中所有化学键的矢量箭头相加,如果结果不为零,则分子是极性的。
3. 偏振光法利用偏振光法可以测量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可以旋转偏振光的方向,而非极性分子不会对偏振光产生影响。
通过测量分子样品对偏振光的影响,可以间接测量分子的极性。
4. 溶解度法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较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溶解度的变化,来判断分子的极性性质。
5. 表面张力法极性分子在表面张力中的贡献较大,可以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来间接测量分子极性。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是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通过电负性差异法、矢量法、偏振光法、溶解度法以及表面张力法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分子的极性。
这些测量方法为我们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也为化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子极性判断

分子概述如果分子的构型不对称,则分子为极性分子。
如:氨气分子,HCl分子等。
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方法:非极性分子的判据:中心原子化合价法和受力分析法1、中心原子化合价法:组成为ABn型化合物,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等于族的序数,则该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如:CH4,CCl4,SO3,PCl52、受力分析法:若已知键角(或空间结构),可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0者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2H4,BF33、非极性分子:同种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
不是非极性分子的就是极性分子了!高中阶段知道以下的就够了:极性分子:HX,CO,NO,H2O,H2S,NO2,SO2,SCl2,NH3,H2O2,CH3Cl,CH2Cl2,CHCl3,CH3CH2OH 非极性分子:Cl2,H2,O2,N2,CO2,CS2,BF3,P4,C2H2,SO3,CH4,CCl4,SiF4,C2H4,C6H6,PCl5,汽油简单判断方法对于AnBm型 n=1 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有机极性判断弱极矩μ有机化合作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苯、酒精等有机溶剂。
原因何在?中学课本、大学课本均对此进行了解释。
尽管措词不同,但中心内容不外乎是:有机化合物一般是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它们难溶于极性较强的水,易溶于非极性的汽油或弱极性的酒精等有机溶剂。
汽油的极性在课本中均未做详细说明,故而在教学中常常做如下解释:所有的烷烃,由于其中的O键的极性极小,以及结构是对称的,所以其分子的偶极矩为零,它是一非极性分子。
烷烃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碳氢化合物、四氯化碳等。
以烷烃为主要成分的汽油也就不具有极性了。
确切而言,上述说法是不够严格的。
我们知道,分子的极性(永久烷极)是由其中正、负电荷的“重心”是否重合所引起的。
根据其分子在空间是否绝对对称来判定极性,化学键极性的向量和——弱极矩μ则是其极性大小的客观标度.分析1常见烷烃中,CH4、C2H6分子无极性,C3H8是折线型分子,键的极性不能相互完全抵消,其μ≠为0.084D。
极性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

极性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判断口诀如下:
1、双原子的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例如氢气,氧气。
2、双原子的化合物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一氧化碳等。
3、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具体要看其空间构型是否对称,对称的就是非极性分子,不对称的就是极性分子。
4、对于AnBm类的分子,n=1,m>1。
若A化合价等于主族数则为非极性。
5、若已知分子之间的键角,可对分子进行受力分析,合力为零的就是非极性分子。
如:CO2,C2H4等等。
扩展资料: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3)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1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2举例说明:。
分子极性的判断

一、分子极性的判断规律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方面共同决定。
1.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异核双原子分子都是极性分子,如HCl。
2.以非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同核双原子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Cl2。
还有某些同核多原子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如P4。
3.以极性键结合而成的多原子分子,既有极性分子,又有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空间构型均匀对称的是非极性分子,如:AB2型的直线型分子CO2;AB3型的平面正三角形分子BF3;AB4型的正四面体结构分子CH4等。
分子的空间构型不对称或中心原子具有孤对电子或配位原子不完全相同的多原子分子为极性分子,如V型的H2O、三角锥型的NH3、不规则四面体分子CH3Cl等。
4.判断ABn型分子极性有一经验规律: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为非极性分子;若不等,则为极性分子。
如BF3、CO2等为非极性分子,NH3、H2O、SO2等为极性分子。
二、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极性键与极性分子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即极性键是形成极性分子的必要条件,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即极性分子内不仅含极性键,而且分子结构不对称。
若分子中的键全部是非极性的,这样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常见类型有以下几种:1.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CO2、CS2、CH4等。
2.含有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2、Cl2、N2、O2等。
3.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极性分子,如H—O—O—H等。
4.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如H—C≡C—H等。
一般从溶解性从结构可以第一次判断,有暴露的羟基,暴露的羧基,暴露的氨基的物质极性可能很大然后溶解性实验,溶剂的极性一般与物质极性一致点板,看点的扩散,如果点很凝聚,那么该物质极性可能比溶剂高,随溶剂扩散那么极性可能低一些最后用展开剂试楼主将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这两本书学好就可以啦,基本原理和理论都在厘面(1)分子母核相同的成分,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亲脂性弱。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共价键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化学键,是由两个元素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电子对会以一对一对地共享,以使得每个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最外层电子结构。
并非所有的共价键都是非极性的,有些共价键是极性的,这种极性主要取决于各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
分子的整体极性也可以通过共价键的极性来判断。
本文将围绕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共价键的极性是由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引起的。
在共价键中,当两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它们的电负性差异将会导致电子对的偏向性。
电负性是原子对外基本吸引电子的能力的度量,通常来说,原子的电负性越大,对外吸引电子的能力就越强。
而且,通过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可以知道,元素在周期表上越往右上方,电负性越大。
当两个不同元素的原子结合形成共价键时,电子对会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这种偏向性导致了共价键的极性。
举例来说,氢氟分子的共价键是极性的,因为氢原子的电负性较小,而氟原子的电负性较大,因此在共价键中电子对会偏向氟原子。
而且,这个偏向性也可以用向化学键箭头的形式来表示,箭头指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为了更好地判断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我们可以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即通过化学元素的电负性差异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两个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大于0.5时,这个共价键就可以被认为是极性的。
而当电负性差异小于0.5时,共价键就被认为是非极性的。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共价键的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共价键虽然电负性差异较小,但由于分子结构的影响,会导致分子整体呈现极性。
判断分子的极性还需要考虑到分子整体结构的影响。
分子整体极性的判断主要受到分子几何结构的影响。
当分子的几何结构对称时,分子通常是非极性的,因为各个共价键的偏向性可以互相抵消。
二氧化碳分子的几何结构是线性的,氧原子对碳原子的偏向性会互相抵消,因此整个分子是非极性的。
而当分子的几何结构不对称时,分子通常是极性的,因为各个共价键的偏向性无法互相抵消。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

浅谈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判断1. 引言1.1 介绍共价键的定义共价键是指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而形成的化学键。
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中的电子云重叠在一起,共同占据一个轨道。
共价键的形成通常发生在非金属元素之间,因为金属元素倾向于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的形成依赖于原子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的电负性和空间构型。
电负性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越大,共价键就越有可能是极性的。
原子之间的空间构型也会影响共价键的性质,例如双键和三键会使共价键更加稳定。
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中的电子云不均匀地分布在一起,导致一个原子部分带有正电荷,另一个带有负电荷。
非极性共价键则是指电子云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没有明显的电荷差异。
极性共价键通常发生在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下,而非极性共价键则发生在电负性相近的原子之间。
通过了解共价键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极性和化学性质。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介绍如何判断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以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2 介绍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共价键是化学键的一种,是通过共用电子而形成的键。
在共价键中,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对来形成化学键。
根据电负性差异的大小,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是指在共价键中,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导致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一种极性化合物。
极性共价键具有以下特点:电子密度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极性共价键中原子有部分带电荷;极性共价键中原子呈部分正负极性。
判断极性共价键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看元素的电负性差异,电负性差异大于0.5的共价键可以被认为是极性共价键。
2. 正文2.1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和判断方法极性共价键是在共价键形成时,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导致电子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化学键。
极性共价键的特点主要包括:1. 电负性差异:极性共价键形成的两个原子之间存在电负性的差异,通常是由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导致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价键的极性判断
化学键有无极性,是相对于共价键而言的。
从本质上讲,共价键有无极性取决于共用电子对是
否发生偏移,有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无电子对偏移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
从形式上讲,一般来说,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即为非极性键,由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
成的共价键即为极性键。
在学习共价键的极性判断时,一定要走出这样一种误区“由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
定为非极性键”。
对于化合物来说,象H3C-CH3中的“C- C”键、 CH2=CH2中的“ C=C”键、 Na2O2中的“O- O”
键等具有结构对称的分子中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的确是非极性键。
但象 CH3CH2OH、
CH3COOH等结构不对称的分子中的“C - C”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对于单质来说,象在H2、O2、N2、P4、C60、金刚石、石墨等共价单质中的共价键的确是非
极性键。
但在 O3分子中的“O - O”键却不是非极性键,而是极性键。
这是因为O3分子结构呈“V”型(或角型),键长为(该键长正好位于氧原子单键键长148 pm 与双键键长 112 pm 之间),与 SO2结构相似,可模仿 SO2把 O3称作“二氧化氧”,所以 O3分子中的“O - O”键是
极性键,其分子是极性分子。
二、分子的极性判断
分子是否存在极性,不能简单的只看分子中的共价键是否有极性,而要看整个分子中的电荷分布
是否均匀、对称。
根据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的多少,可将分子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和多原子分子,
各类分子极性判断依据是:
1、单原子分子: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无极性分子或非极性分子之说,如He、Ne等稀有气体分子。
2、双原子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的极性是一致的。
若含极性键
就是极性分子,如HF、 HI 等;若含非极性键就是非极性分子,如I2 、 O2、 N2等。
3、多原子分子:
⑴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单质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如P4等。
⑵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化合物分子,其分子的极性判断比较复杂,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
能是非极性分子,这主要由分子中各键在空间的排列位置来决定。
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均匀,
排列位置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如CO2、 BF3、CH4等;若分子中的电荷分布不均匀,排列
位置不对称,则为极性分子,如H2O、 NH3、 PCl3等。
三、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空间不对称
极性键
空间不对称
极性分子
非极性键
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非极性分子
类型实例键的极性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
X2 I2、O2、N2非极性键非极性分子直线型XY HF 、 HI极性键极性分子直线型
XY2 CO2、 CS2 极性键非极性分子SO2极性键极性分子角型H2O、H2S极性键极性分子
直线型角型
XY3 BF3 极性键非极性分子平面正三角型
NH3、PCl3极性键极性分子三角锥型
XY4 CH4、 CCl4极性键非极性分子正四面体型
XYZ3 CH3Cl、CH2Cl2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正四面体型
四、由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的极性判断技巧
1、位置对称法
分子有无极性主要看分子中正、负电荷的分布是否对称,而电荷分布情况又跟分子的形状有
密切的关系,因此可根据分子的形状先分析分子的对称性。
若分子高度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
具体的做法可将分子中同种元素的原子看成集中于一点,有几种元素就可以找几个点,然后再比较这几个点是否重合,若能重合,就说明该分子是高度对称的,
这样的分子没有极性,是非极性分子,反之为极性分子。
因此只要清楚分子的形状(常见分
子的形状见上表),就能判断分子是否有极性。
2、价、位关系法
所谓“价、位关系”是指元素的化合价和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主族序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 ABn 型的分子来说,若 A 的化合价的绝对值和 A 在周期表中的主族序数相等,则该分子
是非极性分子,若不相等,则是极性分子。
例如,NH3分子中, N 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绝
对值为 3,它在第ⅴA 族,价与位不等( 3≠5),故 NH3为极性分子。
而 CH4、 SO3、 PCl5等分子中的中心元素 C、S、 P 都符合价、位相等关系,都是非极性分子。
3、孤对电子数法
对于 ABn 型的分子来说,若中心原子 A 的最外层有孤对电子,分子有极性,反之,无极性。
如, NH3分子中 N 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所以, NH3分子是极性分子,而 CO2分子中 C 原子上无孤对电子,所以, CO2分子是非极性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