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造影及胆道解剖
T管与T管造影PPT课件

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下端通畅,无结石、
狭窄等
.
18
T管拔管前后注意事项
闭管期间患者无不适症状
造影后必须继续引流2-3天,以减轻 造影剂反应和继发感染
拔后窦道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 天窦道自行愈合
拔后一周内注意有无胆汁外漏,患者 有无黄疸,腹痛及腹膜炎等发生
.
19
Page 20
谢谢
.
8
一、适应症
凡带有T形管引流的病人,术后1 周以上
.
9
二、禁忌症
1、严重的胆系感染和出血者 2、碘过敏者 3、心、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
10
三、基本操作
准备物品: 造影剂(碘佛醇) 生理盐水 20ml或50ml注射器 消毒物品
.
11
操作步骤
至X线胃肠检查室 病人仰卧、平卧或略头低位 生理盐水1:1稀释造影剂 夹闭T管远端,缓慢注入造影剂 根据胆管显影需要,变换体位 造影需在透视下进行,注意观察胆管的
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 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 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 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 粘连狭窄等
经T管取石或造影等
.
7
T管造影
经T形管造影是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患者 的常规检查方法
该检查可以了解术后胆道内有无残留结 石、胆道狭窄及Oddi括约肌的畅通情况
.
21
充盈情况,造影剂是否进入十二指肠
.
12
注意事项
注入造影剂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不能过 大
应尽量排空引流管内气体,可误诊为结 石
造影后应开放引流,以14
.
15
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残存结石
胆系疾病影像诊断

2
胆系异常影像表现
胆系异常影像表现
胆道狭窄或显影中断,病变部位以上胆管扩张,呈由粗变细的移行改变多为炎性病变所致;胆道病变范围较广,病变区胆管呈粗细相间的节段性分布,常见于原发性胆管炎;结石所致梗阻可见梗阻端呈倒杯口状表现;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扩张的胆管于梗阻处呈突然截断或呈锥形狭窄多为恶性梗阻征象。壶腹部占位梗阻可引起胰胆管同时扩张,呈现“双管征” 胆囊壁增厚可为均匀增厚,或不均匀、结节状/肿块样增厚伴明显强化,见于炎性或肿瘤性病变。胆总管肿瘤可见管壁增厚及局部软组织肿块
可分两型:I型—肝内胆管囊状扩张,多伴胆管炎及结石,无肝硬化或门脉高压;II型—以肝内末端小胆管扩张为主,不伴胆管炎或结石,伴有肝硬化或门脉高压
在排除了梗阻性胆管扩张后,影像学上表现有肝内胆管囊性扩张且囊性病灶与正常或轻度扩张的胆道相通则应诊断本病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
肝内胆管多发囊肿(Ⅴ型)--中心点征
胆囊炎
(一)急性胆囊炎 CT表现 胆囊增大,前后径>5cm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3mm ,壁内可见低密度带;增强扫描壁呈分层状强化,内层强化明显且时间较长,外层为无强化的组织水肿层 胆囊床积液,周围脂肪密度增高 胆囊结石 胆囊坏死、穿孔—囊壁连续性中断,胆囊窝见含有液平面的脓肿 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内、囊壁内积气 MRI表现 胆囊增大,壁增厚,胆囊窝积液及胆囊周围水肿带,呈T1WI低、 T2WI高信号
胆系影像检查方法
胆系影像检查方法
CT
胆系影像检查方法
(八)MRI
MRCP(胰胆管水成像)原理:在重T2加权像上,静态或缓慢流动的胆汁和胰液呈高信号,实质脏器和快速流动的血液呈低信号或无信号,所以胆管树和胰管可以清晰显示
T管与T管造影PPT医学课件

一、适应症
凡带有T形管引流的病人,术后1 周以上
9
二、禁忌症
1、严重的胆系感染和出血者 2、碘过敏者 3、心、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10
三、基本操作
准备物品: 造影剂(碘佛醇) 生理盐水 20ml或50ml注射器 消毒物品
11
操作步骤
至X线胃肠检查室 病人仰卧、平卧或略头低位 生理盐水1:1稀释造影剂 夹闭T管远端,缓慢注入造影剂 根据胆管显影需要,变换体位 造影需在透视下进行,注意观察胆管的
型号为20-40号,常 用22号,全长40厘 米。
有双臂伸出,形似 “T”字。
4
T管的应用
主要用于胆总管切 开探查或切开取石 术后
在胆总管切开处放 置T型引流管。
断臂通向肝管、十 二指肠,长臂从腹 壁戳口穿出体外
5
“ T”管及置入方法
6
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 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 内压增高,胆汁外漏而引 起胆汁性腹膜炎
充盈情况,造影剂是否进入十二指肠
12
注意事项
注入造影剂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不能过 大
应尽量排空引流管内气体,可误诊为结 石
造影后应开放引流,以引流造影剂
13
14
15
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残存结石
16
17
T型管拔管指征
术后14天,目前主张1个月以上 黄疸症状减轻 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
谢谢
21
T管与T管造影1Fra bibliotekT管的历史
外科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血泪史 早期外科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均较高 胆道外科手术常发生胆瘘、感染
2
外科医生Hans Kehr(1862~1916) 于1912年发明了T 管
胆道解剖

胆道解剖与生理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道和肝外胆道两部分,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其终末端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肝内胆道:包括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肝外胆道: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图46-1)。
1、肝内胆道解剖肝内胆管起自肝内的毛细胆管,继而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和肝内左、右肝管。
肝内胆道肝内左、右肝管肝内胆管的行径与肝内门静脉和肝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走行大体一致,三者均为一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所包绕(图)。
肝脏Glisson鞘肝内胆管、肝内门静脉、肝动脉三者结缔组织鞘——Glisson鞘肝内胆管可按肝的分叶、分段来命名,左、右肝管为一级支,左内叶、左外叶、右前叶、右后叶胆管为二级支,各肝段胆管为三级支。
2、肝外胆道解剖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总管由左、右肝胆管在肝门横沟的深处汇合而成。
右肝管位于肝门横沟的右侧,位置较深,深入肝的后上方,较为粗短,长约2~3cm,由右前叶和右后叶胆管汇合而成,并接受来自尾状叶右段及尾叶突的小胆管,其与肝总管之间的夹角约为150o。
左肝管位于肝门横沟左侧,多由左外叶胆管和左内叶胆管汇合而成,还接受来自尾状叶左段小胆管的胆汁,左肝管较为细长,部位较浅,长约2.5~4cm,其与肝总管之间形成约90o的夹角。
肝管的变异较多,有时还可见到副肝管,尤其是右侧副肝管较为多见,由肝门右侧出肝,可汇入肝管、胆囊管或胆总管。
肝外胆道图(总示意图)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在肝门部,肝管、门静脉和肝动脉三者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一般前方是左、右肝管,中间是肝左、右动脉,后方是门静脉左、右分支;肝固有动脉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其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分为肝左、右支的分叉点略高,而左、右肝管汇合点的位置最高。
肝总管全长约2~4cm,直径约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上图)。
T管与T管造影

精选课件
6
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 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 内压增高,胆汁外漏而引 起胆汁性腹膜炎
T管引流的目的
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 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 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 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 粘连狭窄等
经T管取石或造影等
精选课件
7
T管造影
经T形管造影是胆道手术后T管引流患者 的常规检查方法
T管引流为一种闭合 式被动引流,为乳 胶制品。
型号为20-40号,常 用22号,全长40厘 米。
有双臂伸出,形似 “T”字。
精选课件
4
T管的应用
主要用于胆总管切 开探查或切开取石 术后
在胆总管切开处放 置T型引流管。
断臂通向肝管、十 二指肠,长臂从腹 壁戳口穿出体外
精选课件
5
“ T”管及置入方法
该检查可以了解术后胆道内有无残留结 石、胆道狭窄及Oddi括约肌的畅通情况
精选课件
8
一、适应症
凡带有T形管引流的病人,术后1 周以上
精选课件
9
二、禁忌症
1、严重的胆系感染和出血者 2、碘过敏者 3、心、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精选课件
10
三、基本操作
准备物品: 造影剂(碘佛醇) 生理盐水 20ml或50ml注射器 消毒物品
造影后应开放引流,以引流造影剂
精选课件
13
精选课件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精选课件
15
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残存结石
精选课件
16
精选课件
17
T型管拔管指征
术后14天,目前主张1个月以上
T管与T管造影

新型成像技术 如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OCT) 和超声内镜等 将逐渐应用于T 管造影,提供 更精准的影像
信息。
T管造影将与基 因检测和分子 诊断等新技术 结合,实现个 体化精准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 的进步,T管造 影将更加注重 患者的舒适度 和安全性,减 少并发症和不
良反应。
THANK YOU
治疗效果好:对 于需要手术治疗 的患者,T管造 影可以作为术前 评估和术后随访 的重要手段,有 助于提高治疗效 果。
T管造影的缺点
操作复杂,需要专业医生操作 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费用较高,可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需要使用造影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T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适用范围
诊断价值:T管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病变,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治疗方案选择:通过T管造影,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病变情况,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术效果评估:术后进行T管造影,有助于评估手术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适用范围:T管造影适用于胆道结石、胆道炎症、胆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注意观察病变部位的形态、大小、 边缘、密度等特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合临床病史和症状,综合分析结 果
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T管造影的优缺点 及临床应用价值
T管造影的优点
诊断准确:能够 清晰地显示胆道 系统结构,提高 诊断准确性。
安全性高:操作 简便,并发症少, 安全性高。
适用范围广:适 用于各种胆道疾 病,如结石、炎 症等。
造影前需要禁 食禁水4-6小 时,以免影响 造影效果。
造影前需要进 行碘过敏试验, 确保患者对造 影剂无过敏反
应。
造影过程中需 要保持患者安 静,避免剧烈 运动,以免影 响造影效果。
T管造影须知

T形管造影
一、适应症
1.凡带有T形管引流的病人,1-2周内均可进行。
2.无严重胆系感染,出血或胆汁清亮不浑浊者。
二、禁忌症
1.严重的胆系感染和出血者,造影可引起炎症扩散或引起再
次大出血。
2.碘过敏者。
3.心、肺功能严重损害者。
三、术前准备
1.造影前的准备:由临床诊治医生开好造影剂,准备好消毒包,注射器等,造影前半小时请护士做好碘过敏试验,由诊治医生来放射科机房配合造影
附:
1.抽出管内胆汁或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2.对比剂30%复方泛影葡胺20ml。
胆管扩张、胆囊未切除、
Oddi括约肌松弛或T形管一端插入十二指肠者,可适当添加剂量,一般最多不超过60ml。
t管造影操作流程

t管造影操作流程T管造影操作流程。
T管造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入造影剂来观察患者的胆道情况,对胆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T管造影的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
在进行T管造影前,患者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等情况。
同时,患者需要进行血液检查,确保身体状况适合进行T管造影。
在检查当天,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以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2. 术前准备。
医护人员在进行T管造影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品,包括造影剂、消毒液、导管等。
同时,需要对检查设备进行检查和准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交流,告知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3. 检查操作。
在患者准备就绪后,医护人员开始进行T管造影的检查操作。
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通常是在患者的腹部进行局部麻醉。
然后医生会在患者的皮肤上做一个小切口,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胆总管或胆囊内。
接着医生会缓慢注入造影剂,同时通过X光设备观察造影剂在胆道内的流动情况,以获取清晰的影像。
4. 检查结束。
T管造影的检查通常在30分钟内完成,一旦检查结束,医护人员会拔除导管,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和护理。
在患者恢复正常后,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
总结。
T管造影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胆道情况,对胆道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T管造影时,患者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保证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本文对T管造影的操作流程有所帮助,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检查方法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17
精品文档
18
扩张的胆总管
精品文档
19
精品文档
20
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残存结石
张。肝内胆管诊断依范围可分为3级:仅肝门
附近胆管扩张者为轻度扩张;既有肝门又有外
围胆管扩张者为中度扩张;肝门及外围均明显
扩张者为重度扩张。依肝内胆管扩张的程度
分为:直径4-5mm为轻度,6~8mm为中度
,9mm以上为重度。精品文档
11
T管造影
❖术后经引流管胆管造影(T形管造影
)是胆道手术后,放置T形引流管病
肝内胆管: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肝总管
精品文档
3
肝内微观
胆道系统
❖ 胆汁排泌渠道: 肝细胞分泌进入胆 小管然后再进入小 叶内胆小管随后逐 步汇合成较大的各 级胆管(1、2级胆 管),胆管和肝动 脉及门静脉伴行出 肝脏,进入胆囊进 行浓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9
胆囊三角 (Calot三角)
是由胆囊管、 肝总管、肝下缘 所构成的三角区
精品文档
10
❖ 正常肝内胆管与门静脉伴行,图上只能显示
它的1~2级分支,其直径在2mm左右,约为
门静脉的1/3。当直径大于4mm时,可以诊断
肝内胆管扩张。
❖ 肝内胆管、肝外胆管扩张的诊断标准:肝外胆
管直径>10mm时为扩张,6~10mm为可疑扩
精品文档
1
胆道系统的胚胎学
❖ 胆道系统的起始于胚胎3cm 长时由前肠腹侧的膨囊构成 ;
❖ 头侧演变成肝,尾芽演变成 腹侧胰腺,中间部分发展成 为胆囊;
❖ 中空的肝膨囊逐渐发展成为 一个实质性的细胞团块,其 中原始肝细胞相互再通形成 毛细胆管,最终逐步形成肝 内网状的肝内胆道系统。
精品文档
2
胆道系统构成:
二、禁忌症
1、严重的胆系感染和出血者,造影 可引起炎症扩散或引起再次大出血。
2、碘过敏者。 3、心、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4、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5、有胰腺炎病史者。
精品文档
16
三、造影技术
1、术前准备 不需特殊准备,只需抽出管内胆汁或用温生理盐水进 行冲洗。
2、对比剂 30%复方泛影葡胺20ml。胆道扩张、胆囊未切除、Oddi 括约肌松弛或T形管一端插入十二指肠者,可适当添加剂量,一般最多 不超过60ml。
人的常规检查方法。该检查可以了
解术后胆道内有无残留结石、蛔虫
、胆道狭窄及Oddi括约肌的畅通情
况,从而决定是否终止引流或再次
手术的医疗方案。
精品文档
12
精品文档
13
精品文档
14
一、适应症
1、凡带有T形管引流的病人,1~2周内 均可进行。
2、无严重胆系感染,出血或胆汁清亮 不混浊者。
精品文档
15
3、操作步骤 病人仰卧,取头低位,约30°。严格消毒下,经引流 管先抽出胆汁10ml与对比剂混合,使之稀释,并将胆管内空气和胆汁抽 出,保持一定的负压,有利于胆管各支的充盈。然后,缓慢注入对比剂 先左侧卧位注入10ml,使左侧肝管分支充盈,而后转至仰卧位,再注入 余下的10ml并即刻摄片。造影需在透视下进行,注意观察胆管的充盈情 况,及对比剂是否进入十二指肠。冲洗胆管和注射对比剂时要防止带入 气体,以免误认气泡为阴性结石。
精品文档
21
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残存结石
精品文档
22
胆总管残余结石
精品文档
23
4
应 用 解 剖
精品文档
5
肝内胆道系统
毛细胆管→ 小叶间胆管→ 肝段、肝叶胆管
Glisson鞘
精品文档
6
肝外胆道系统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管
精品文档
7
胆总管分段 :
①十二指肠上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
③胰腺段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精品文档
8
十二指肠壁内段
乏特(Vater)壶腹 Oddi括约肌 十二指肠大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