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8.2-城市化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8.2-城市化ppt复习课件(含答案)

考点二ꢀ城市化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一、城市化的进程ꢀ集聚和城市ꢀ不断扩大、ꢀ1.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动力必备知识预案自诊ꢀ,它3.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形曲线。

ꢀ(2)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必备知识预案自诊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的压力。

ꢀ2.不合理城市化的表现3.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城市化进程及其时空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典题示例(2017江苏卷,21~22)(双选)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1)该城市0~6 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2)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A.工业化初期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思路分析关键能力学案突破考向一考向二微专题命题立意ꢀ本题以企业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为依托,考查城市内产业要素流动和城市化阶段之间的关系,需要综合图示曲线和图例信息进行计算,读图能力要求较高;利用所获信息判断城市化阶段,体现综合思维素养的具体运用。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地理 8_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2020年高考课标版高考地理 8_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近5年课标卷对本专题共考查了7次,考点分布较均匀,分值4—12分。

试题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对获取、解读图文信息能力有较高要求。

备考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强化对获取、解读图文信息能力的培养。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城市空间结构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市尝试了一种新的共享经济形式,即“共享停车”,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激活闲置车位,如白天居民区闲置车位较多,可临时租给到附近办理业务需要停车的车主,到了夜晚,居民们可以租用附近一些单位的闲置车位停车。

下图为某城市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届河北唐山摸底测试,3)据图推断,图示功能区最可能为( )A.住宅区B.仓储区C.工业区D.金融区答案A2.(2019届河北唐山摸底测试,4)城市管理机构在规划夜晚共享停车服务区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A.绿地与水源B.地形与路况C.空间与距离D.噪声与照明答案C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3.(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调研一,15)图例①②③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A.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D.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答案B4.(2019 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调研一,16) 对②功能区布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地租水平B.交通运输C.人口数量D.生态环境答案D5.(2019届黑龙江哈尔滨三中调研一,17)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则该城市的主导风向为( )A.偏东风B.偏南风C.偏西风D.偏北风答案D考点二城市等级体系巴伦西亚位于地中海沿岸巴伦西亚湾,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一直有着“地中海明珠”的美誉。

公元前138年,罗马人在古希腊人于图里亚河畔建立的一座小村落基础上建立了一座城市,命名为巴伦西亚并沿用至今。

目前,巴伦西亚市仍是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商埠、经济、文化中心和西班牙四大工业区之一。

2020版高考(山东专用)地理一轮课件:专题8 城市与城市化

2020版高考(山东专用)地理一轮课件:专题8 城市与城市化
答案 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清晰明 确,这限制了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
信息解读 本题题眼是“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城市职能不 同,即通过分工限制了服务种类。
2.(2016课标Ⅰ,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答案 B 由于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所以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 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B项正确。分工明确对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升级影响很小, 故A、C、D项错误。 信息解读 空间规划具体体现在各城市分工不同,即各个城市主要发展自己有优势的产业,利 于同类产业集中在一个城市。
考点三 城市化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 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 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技巧点拨 审题时注意迁移与扩散的区别,迁移是研发中心从某一位置迁移到另一位置,必然 会导致迁出地数量的减少,迁入地数量的增多;扩散是研发中心的分布范围扩大,数量增多。
2.(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2016年,影响外资研发中心在上海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 ①地价 ②劳动力 ③集聚 ④市场规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特点,然后根据用 地变化特点推知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注意三者之间的 关联性。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8章 城市与城市化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8章 城市与城市化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图181
返回目录
第18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基 础
A④__住__宅__区__: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自 出现⑤__中__高__级__住宅区和⑥___低__级___住宅区的分化。
主 梳
B⑦__商__业__区__:多位于⑧___市__中_心____、交通干线的两
便捷的市中心、 并背向发展。距离母城
交通干线两侧或 较远的交通干线上出现
街道路口
卫星城
不断向市区 外缘移动,趋 向于沿主要交 通干线分布
点 互 动
中心商务区 (CBD):城市经 济活动最繁忙,
中高 级
位于城市的
外缘;与高地、
专业化程
文化区相联系 度高,竞争协
探 究
功能区 人口数量昼夜差 特点 别很大,建筑物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182
返回目录
第18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3.主要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和特征
功能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占地面积大,是

形态
占地面积小, 城市中最为广泛的 呈点状或条状 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成片

成片分布

市中心、交通
多分布在城

位置 干线两侧、街角 靠近市中心处 市边缘,距市

返回目录
第18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因素
影响
举例
社会 因素
种族、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如 欧美一些城市
探 究
路口
中心较远
工业生产占
区位选择 的原因

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8章 第2讲 城市化

2020高考地理精准大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8章 第2讲 城市化

第2讲城市化(对应学生用书第142页)一、城市化概述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A: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第一产业比重较大B: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郊区城市化现象明显,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C(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特别提醒]逆城市化也是一种城市化现象,它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环境问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四、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2.对城市的影响(1)表现:城市建筑、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

(2)实例分析——以城市建筑为例。

①建筑布局: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欧洲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②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亭、阁,民居有四合院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 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点拨]__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影响(1)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的空间格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章城市与环境第2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件湘教版必修2
答案 B
答案
解析 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主干路 上车流量大,建设绿波带,有利于提高车辆通行速度,提高通行效率,B 项 正确;高速公路上没有红绿灯,A 项错误;老城区中心的主干道路交通状况 复杂,是混合交通,不利于建设“绿波带”,C 项错误;小城市郊区的车流 量小,环形道路交通拥堵少,不适宜建设“绿波带”,D 项错误。
解析
(2)图中规划可( ) A.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B.解决城市淡水短缺 C.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D.保持生物多样性不变
答案 C
答案
解析 图中规划可缓解城市淡水紧张,不能解决淡水短缺;绿地增多, 不能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绿地面积增加,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生 物多样性可能增加。
解析
考向 2 城市住房问题及对策 (2018·江西金太阳大联考)“握手楼”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两栋楼房 间隔距离过小。在我国很多城市,“握手楼”逐渐增多。这些“握手楼”大 多位于“城中村”,这里的楼房一幢贴着一幢,且疯狂向上生长,楼与楼之 间的距离极小。下图示意某“握手楼”。据此完成(1)~(3)题。
市的影响。 体,考查地域文化对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影响。
基础全面梳理
一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1.含义
指人口和 □01 产业活动 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
程。
2.三个标志
(1) □0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 □03 用地规模 不断扩大。
[思维探究]
[答案] (1)D (2)C
答案
考向 1 城市化与水循环 (2018·广西二模)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 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 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读“海绵城市”规划图, 完成(1)~(2)题。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八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命题角度1
-6-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第3题,考查城市化。2016年升级的城市包括从Ⅱ型升到Ⅰ型的苏 州、杭州和宁波;从Ⅲ型升到Ⅱ型的扬州和嘉兴;从Ⅳ型升到Ⅲ型 的舟山。其中苏州、杭州、嘉兴、宁波空间位置上距离上海较近, 受上海的产业转移和辐射带动明显,A项正确。随着交通的快速发 展,城市的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B、D两项 错误;上海是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商业中心、工业中心,城市性 质和其他城市有很大区别,C项错误。
命题角度1
-10-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2017全国Ⅰ·2)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
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
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
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命题角度1
-11-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可知,街道两侧景观同为绿化隔离带,用地类型相同, 可排除A选项;居民爱好不会在街道两侧有明显差异,可排除B选项; 材料显示“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排除C 选项;街道两侧可能分属不同的行政区管辖范围(城区往往以街道 作为行政区分界线),因为对绿化带的管理维护的效果不同使得绿 化隔离带景观产生了差异,因此D选项最符合题意。
命题角度1
-3-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城市区位、城市体系与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2.2.2城市化课件新人教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2章城市与城市化2.2.2城市化课件新人教

2.地区差异 (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C (填字母)阶段。 (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处于城市化的 阶段。
提示 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 或 B (填字母)
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未必快;同样城市化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未必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自然地 理环境各要素
发达 国家
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 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 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 程。
发达国家 城市起步 早(自工业革命 开始)
发展中国家 晚(自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 束后开始) 较低, 许多国
(3)根据产业构成判断。 所处阶段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产业构成 以第一产业为主 以第二产业为主 以第三产业为主
[2015· 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 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 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 (1)~(2)题。
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 家城市人口 重在 70%以上 比重不足 40%
发达国家 城市化速度放 发展趋势 出现逆城市化 现象 农业现代化使 合理性 大批农业劳动 力向城市移动, 相对合理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速度 家; 少数大城 市迅速膨胀 城市化速度 与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 应, 出现许多 社会问题
慢,甚至停滞; 超过发达国
第2部分 人文地理——重在运用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
考纲展示 1. 城市化的过程和 特点;城市化对地 理环境的影响。 2. 地域文化对城市 的影响。
考情报告 1.以区域图或模式图为背景,考查 城市化问题,考查频度高,考查形 式主要为选择题。 2.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 实际问题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 信息提取及整合能力, 考查频度较 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一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
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天津文综,8,4分)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 )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 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 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 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 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 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 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 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思路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出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特点,然后根据用 地变化特点推知可能产生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注意三者之间的 关联性.
答案 D 绿化隔离带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分离车道”,则“用地类型”应相同,故 可排除A项;同时景观整齐美观应是规划的共同要求,也是居民的共同爱好,故可排除B、C两 项;则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为管理差异所致,结合选项,可能是道路两侧属于不同行政区, 而管理差异所致.故D项正确.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 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 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 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5课标Ⅰ,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 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
审题技巧 准确理解雨水花园的概念和各组成部分的功能是解答该题的前提,而把握题目设 问中的“主要目的”是解题的关键.树皮覆盖层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雨水渗透速度,但这对 于主要用于收集雨水的雨水花园来说,显然不是主要目的.另外在该题中,有些题肢不易判断, 可从整个题组角度来分析,如此题可依据下一题设问,从侧面判断C项不是主要目的.
4.(2016课标Ⅰ,4,4分)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答案 A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由此可知该地区的城市职能明确,这 限制了各核心城市服务种类的随意变动,故A项正确.
审题方法 本题关键信息是“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城市职 能不同,即通过分工限制了服务种类.
考点二 城市化
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 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 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1.(2015课标Ⅱ,1,4分)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
4.(2015课标Ⅰ,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 因此对下渗雨水的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
知识拓展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的颗粒物质比较大,雨水通过快,不能起到净化作用.
图Ⅰ
图Ⅱ 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
答案 (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 解析 从文字材料“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可知,鲁尔区城市具有数量众多、单 个城市人口规模较小的特征.由图中城市建成区的分布与所占区域面积比例可知,鲁尔区城 市建成区集中连片且面积广大,因此区域内城市间距离近,城市密集分布.
高考地理 (课标Ⅱ专用)
专题八 城市与城市化
五年高考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考点一 城市地域结构与城市等级体系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 级.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7课标Ⅲ,4,4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2019天津文综,9,4分)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 是( ) A.工业污染扩散 加强河流水质监测 B.就业岗位减少 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C.居住区较偏远 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 D.交通压力增大 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答案 B D 本题组以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为背景材料,考查 了城市功能区的相关知识;从2004年与201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图中获取和解读有用信息;通过 分析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对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思考,彰显了人地协调观.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2016年 与2004年相比,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工业功能增强,A项错 误;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增大,说明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项正确;乙 河以东的地区,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南、北两端,C项错误;乙河以东的地区,新增住宅主要 集中在东部地区,D项错误.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沿河地区工业用地比重没有明显增加,不一 定会加大河水污染,A项错误;职住分离明显,工业用地范围扩大,会增加交通压力,为了便于职 工上下班,应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项正确;工业用地面积增大,表明工业发展较快,就业岗 位可能增多,B项错误;居住区集中分布在甲河和乙河沿岸的城市中部地区,C项错误.
相关,基塘改为建设用地导致地表粗糙程度变大,风速减小,C项错误;水域面积和植被减少引起的大
气湿度降低、空中云量减少等一系列变化将导致局部气温变率增大,故D项正确.
审题技巧 “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说明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 进一步分析可知,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气温变率增大,地面 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取决于外部配套的公共服务设 施.在四个选项中,站点的用地面积和信息化水平都属于内部公共服务设施,A项和C项可以 排除.地铁站点外部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和数量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周边的人流量,与周边 的环境质量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B项正确.
规律总结 地铁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与人流量 大小关系密切.人流量大的地方,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反之则低.
5.(2016课标Ⅰ,5,4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答案 B 由于各核心城市分工明确,所以该地区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该地区同类产 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故B项正确.分工明确对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品升级影响很小, 故A、C、D项错误.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 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 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 之欲出.据此完成下题.
2.(2017课标Ⅰ,2,4分)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2017课标Ⅲ,6,4分)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 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读图可知,该城市空间被一条大河分隔成两个相对独立 的区域,城市空间形态不是沿河流和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 大,为一个核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 故该城市空间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知识拓展 城市多核心模式的形成过程:随着城市的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市中心由于地 价高、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区域也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 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5.(2015课标Ⅰ,3,4分)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 )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 C 从材料可知“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 所用水等”,因此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C项正确.
名师点拨 本题组以“雨水花园”为切入点,考查了人类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改造,以及对水资 源的利用,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特点.
审题方法 “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设置不可侵占的 绿地”“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这些信息表明该地城乡用地结构得到很好的规 划与限定,利于城市环境的改善与保持.
7.[2019课标Ⅲ,36(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 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 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 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 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Ⅰ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 市的位置,图Ⅱ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