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依赖视角的微博情感表达研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为例
杭州保姆纵火案

杭州保姆纵火案在2020年的一个夏日清晨,杭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城的保姆纵火案。
据报道,一名保姆在家中纵火,致使家中多人遇难。
这起案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发了社会对家政行业管理与安全的关注。
这起保姆纵火案发生在杭州市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内,让整个社会都为之震惊。
据了解,纵火的保姆在完成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后,突然情绪失控,纵火焚烧了家中物品,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案发后,当地政府和警方立即展开调查,希望能查清事实真相,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待。
关于这起保姆纵火案,有很多传言和猜测。
一些人认为,这名保姆可能是受到了雇主的不公正对待,才会做出这样极端的行为。
而也有人认为,这名保姆可能是心理问题导致了失控,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反映了家政行业管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作为一个专业的保姆,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首先,保姆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稳定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其次,保姆应该了解家务技能,能够胜任各种家务工作,并能够与雇主和家人和睦相处。
最重要的是,保姆应该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避免发生任何不必要的伤害和事故。
对于家政行业而言,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雇主在选择保姆时,应该慎重考虑保姆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要注重价格和服务内容,也要注重保姆的背景和经历。
另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家政行业的监管和培训,确保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
总的来说,这起杭州保姆纵火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雇佣保姆时要慎之又慎,不能只看价格和服务,更要注重保姆的素质和安全。
同时,也要加强对家政行业的管理和监督,为雇主和保姆创造一个安全和和谐的工作环境。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次发生,让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到放心的家政服务。
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看公共言论表达

au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看公共言论表达阎佳摘要社会公共事件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广范热议,但是众多时声音当中不乏激进、恶俗、非理性餉表达.文章在分析“杭州保姆纵火案”飽相关的媒体及网络报道,社会言论中,发现存在不少情绪化飭言论表达,这对于舆论的走向并没有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反而会阻碍理性自由餉舆论表达.因此,文章指出要想构建理性和谐的网络社会必须实现理性的言论表达.关键词社会公共事件;非理性言论;舆论引导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9)246-0043-02当一个事件成为舆论的热点时,它就可以被称为公共事件皿。
公共事件可能是个人性的即公民事件,也有可能是群体性的即群体性事件。
杭州保姆纵火案在2017年引发全民热议,成为了舆论中心。
1事件回顾北京时间2017年6月22日凌晨5点左右,在浙江杭州蓝潜江小区2幢1单元1802室发生纵火案也。
火灾造成的原因是保姆莫焕晶赌博欠下债务,因资不抵债,想自导自演一场扑灭火灾的戏码,借此向女主人借钱,没想到火势无法控制,该事件造成了4人死亡,包括一位母亲和三个未成年孩子。
这件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大众对事件中死去的4人以及受害者家林生斌表达同情,但是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诸如“一个孩子一千万”“保姆莫焕晶是小三儿”等诸多揣测,以及“仇富”等的情绪化言论。
人们毫无忌惮的在网络世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尽情的宣泄自己的情感,出现了很多情绪化和煽动性的言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理性的言论呢?应该如何治理这些情绪化色彩浓烈的言论表达呢?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2网络舆论场中的非理性表达2.1阴谋论在发生重大的社会事件时,总有一些人以一种阴谋论的角度去看待事件,认定事件背后一定有一些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
在这场事件中保姆和男主人之间的身份,给了很多人编造剧情的空间,不明真相的大众往往靠臆测去相信及传播社会事件网上充斥着“林生斌出轨莫焕晶是真的吗”“小三联合保姆谋杀正妻”等言论。
试析微博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作用_以新民微博对上海火灾事件的报道为例

NEWS WORLD2011年第1期传媒e 时代近年来,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时期,突发性事件频频爆发。
从2008年3.14打砸抢事件、5.12汶川地震到今年11.15上海大火事件,我国媒体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有着不断地创新与突破。
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部门公开透明的发布信息,保障公民的知晓权;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播客、博客、微博、手机等新媒体的涌现,都表明我国传媒业正逐渐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新民微博的诞生微博,又叫微博客,其实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一种可以及时发布信息的类似于博客的系统。
①目前,微博每条消息的字数容量只有140个字符,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和互联网,甚至QQ 、M SN 等即时聊天工具随时随地更新。
2006年,世界上第一个微博网站“Twitter ”创立。
2007年,“Twit-ter ”风靡全球,类似的微博网站开始在全世界涌现。
在中国,就有饭否、叽歪、腾讯滔滔等等,2009年,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开通新浪微博内测版,随着门户网站的强力加入,国内微博市场开始活跃。
随着传媒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传统媒体开始展开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平台纷纷建立自己的微博通道。
2010年9月9日,新民网新版及“上海滩”微博平台测试版同时上线。
新民网的独家报道、突发报道、新民网论(评)、做客新民网等富有特色的新闻栏目将通过“上海滩”微博平台,以全新面貌服务网友。
同时,网友可通过在“上海滩”开微博的方式,与开通“上海滩”微博的政府部门展开线上交流,第一时间获取资讯,发出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网友也可通过自己的微博,记录身边事,向媒体爆料,与亲友沟通,与“偶像”交流。
②二、微博对“11·15”火灾事件的报道所起的作用突发性事件,是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给社会或人民群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由于突发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新闻媒体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往往比较被动。
社会热点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态势——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

嚣 ≮S 瓣豪s蠢是醴0秘
州保 姆 纵 火 案 ”为 例
口 刘 汇
【摘 要 】目前 ,我 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 时期 ,社 会矛盾 日益复 杂且深刻 ,舆论环境也 日益复 杂 。 由 于社 交媒 体和 自媒 体 的活 跃 , 由 网络 主 导 的 民 间舆论 场 在舆 论 形 成和 传播 过 程 中扮 演 着 重要 角 色,极大地影响着舆论导向,并改变着媒介环境。本文通过分析2017年6月22日发 生的 “杭州保姆纵 火 案 ”在 网络上 引起 的 广泛 关 注和 讨论 以及之 后 的舆 情 发 展 。 了解在 这 一 社会 关注 的热 点 事件 中 ,网 民 个体和媒介种群 (传统的权威媒体、 自媒体 )在该事件的舆论传播过程 中的不 同的关注点,以及 三者 合 力影响着舆论发展 态势。最终 ,对 于社会热点事件传播过程 中形成的 网络舆论 态势产生一个总体 的 认知 ,了解其带来的社会效应,从而对整个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机制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火案 ”爆 发 ,且 在 整个 舆 论 场 引发 热 有不 少 人 在关 注 事件 的动 态 和最 终 的 如 对 重 大事 件 的报 道 ,报纸 、广 播 、
议 ,这 是 一 起典 型 的社 会 事 件 。舆 情 问责 。而从该事件整个舆论形成和发 电视等传统媒体是主要的信息来 源。
持 续 时 间 长 ,公 众 注意 力 长期 集 中 , 展的态势来看 ,三者合力不可缺失。 另 一 方 是 民 间 舆 论 场 。 依 靠 网 民 自
的不 断演 化和 更 替 。
态 。直 至现 在 , “杭 州保 姆 纵 火 案 ” 各 级 党委 、政 府通 过 权威 发 布 和 解 读
2017年 6月 22日 , “杭 州 保 姆 纵 似乎 已经退 出了人们 的视野 ,但依然 等 方 式 , 自上 而下 主 动 释放 信 息 ,例
真相未明,舆情不止,“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大V之战

真相未明,舆情不止“杭州保姆纵火案”的大V之战互联网热点更迭快,按照一般规律,舆情事件若能持续延烧两周,体量就已相当可观。
然而,6月22日引爆舆论场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自案发至今,舆情已延续1个多月,几乎每天都占据自媒体热搜主要位置。
不仅如此,事件舆情在发展当中,质疑焦点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折再集中现象,虽然热度不可避免地受到时间推移的影响,但本次舆情的超常规发展,仍然非常值得关注。
一、现代版“农夫与蛇”的超长结尾1.事件未完,舆情未止6月22日,杭州保姆纵火案发,23至24日,受害人家属林生斌的家庭生活细节、作案保姆的嗜赌欠债背景曝光,由此,夹杂着对消防部门和物业部门的救援行动的质疑,以及对保姆家政行业深入反思的舆情呈井喷之势。
6月25日,林生斌注册微博账号@老婆孩子在天堂,连续发文质疑绿城物业的工作疏漏,但至6月29日绿城集团官微@绿城中国发表“致哀?回答”的正式声明前,舆论尚高度集中于保姆莫焕晶的抓捕(6月27日)和中国家政行业之上。
由于纵火嫌疑人莫焕晶已于27日被正式批捕,绿城集团官微的声明在当天虽引发了大量关注,但作为舆论场质疑链上的最后一环,“杭州保姆纵火案”仍然走到了一个相对收束的阶段。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一方面,绿城官微6月29日的声明并没有得到舆论场的认可,而另一方面,林生斌本人也不满绿城回应,频频拿起微博武器,要求彻查案件围绕火情的相关真相。
2.自媒体接力的第二阶段据荆楚网络大数据舆情系统监测,6月21日至7月21日,“杭州 保姆 纵火”的组合关键词监测结果显示,该案明显分成了前后两个阶段。
以绿城官方做出首次正式回应,舆论场关注焦点转向集中至物业过失的6月29日为节点,可以看出,前8天,舆情走势依照一般规律,呈现双峰值形态,关注焦点分别是救援情况(6月22日案发当日)和嫌疑人抓捕情况(6月27日莫焕晶被正式逮捕),其间对消防、物业乃至家政的泛化质疑都处在舆情高位。
6月29 日后,舆论场关注焦点则不再是莫焕晶,转而集中在了绿城物业上。
浅析网络传播中的民粹主义现象——以“杭州飙车案”为例

传媒学界和业界在尝试着揭示媒介 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但什么是民粹主 义,我们仍对它的概念很模糊,这是由于 当时社会运动或社会事件具体的历史环 境所决定的。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学术见 解对民粹主义做一个明确的界定:民粹主 义又称为平民主义,它既是一种社会思
潮,又是一种社会运动和政治策略。民粹 主义的思想是极端化的平民主义,他们反 对社会精英,否认英雄对历史的作用。为 何民粹主义总是以“人民”的利益为诉求 点,并且时刻宣称所有的社会运动和社会 改革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民粹主义者 认为,社会分为两个层级,即平民阶层和 精英阶层,精英阶层在社会的上层,压迫 剥削处于下层的平民阶层,所以民粹主义 者是反对社会不公的主流。
(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2012 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161
NEWS WORLD 传 媒 e 时 代
民阶层为先锋,或至少会打着“人民”的 旗号行事。综合其本质,美国民权和平权 运动时期的民粹主义则是突出了以往民 粹主义的隐蔽性。虽然美国民权和平权运 动只是民粹主义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 典型时期,但是,纵观民粹主义的发展历 程不难发现民粹主义并不具有一个核心 的、紧密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跨时空逐 渐演变的过程。而学界对此种现象褒贬不 一,而基于一种贬义的思考,要让人们在 对此思潮认识时保持警惕的态度。我们要 对民粹主义的多变性从它的历史背景出 发去研讨其本质,这就不失片面性和发展 性。并且我们只有把这种概念置于事件环 境和社会背景下去分析它的特征才不失 为一种可靠的途径。
危机事件中社交媒体传播动力分析——以微博热议“保姆纵火案”为例

西 华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2019年 7月
Vol.38,No.4
JournalofXihua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Sciences)
Hale Waihona Puke Jul.2019·新闻传播·图书情报·
后真相时代价值判断的偏转: 危机事件中社交媒体传播动力分析
mism
社交媒体的迅速普及使得社会转型期中原本复杂多样的矛盾以危机事件为载体,实时呈现在公众面前。 微博作为我国最大的舆论集散地,成为诸多危机事件发酵、爆发的主战场。而社交媒体普遍缺少专业媒体的 职业把关人,这就使得信息传播进入了后真相时代:受众乐于关注和参与,但缺乏对新信息真伪的基本判断; 不同利益相关方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事实、谣言和评论等方式左右舆论,导致受众跟着利益相关方事先精 心设计的信息指挥棒深陷“信息—价值”循环泥沼而不可自拔。
关键词:社交媒体;危机传播;价值判断;群体极化;后真相时代;传播动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9)04-0068-08 doi:10.19642/j.issn.1672-8505.2019.04.009
TheDeflectionofValueJudgementPosttruthAge: AnAnalysisoftheDynamicsofSocialMediainCrisisEvents
后真相时代受众应该如何认识危机事件的传播特征?危机事件的传播动力究竟是什么?学界就这些问 题已经开展了诸多系统性的宏观研究,但从微观角度出发的精确性分析仍然不足。基于此,本文以 2017年 在微博上热议的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提出“信息—价值”传播动力模式,从微观层面具体阐述社交媒体 危机事件的传播动力及其发挥效用的原因。
社交媒体中危机传播的情绪引导分析——以6·13十堰燃气爆炸事件为例

研究论文50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一、引言媒介素养是指媒介受众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以及使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1]。
实证研究证明,对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
在社交媒体中,由于网民媒介素养较低,缺乏理性解读信息的能力,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容易情绪化。
网民易采用边缘路径处理危机信息,致使以“情绪压倒事实”为特征的“后真相”逐渐成为舆情走向的主导性因素[2]。
文章选取6·13十堰燃气爆炸事件作为案例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本次事故属于安全生产事故,且伤亡人数较多,在网络空间中有较大的影响力。
爆炸类安全事故在此前产生较大影响的有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和3·21响水化工企业爆炸事故,6·13十堰燃气爆炸事故的危机历史令人印象深刻,便于研究危机历史与网民情绪之间的关系。
其次,本案例贴近生活,燃气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所以更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
最后,官方发布的关于本次危机的信息在各大主流媒体的微博账号上均有转发。
危机期间,各信息渠道的议程重合度较高,便于抓取大量数据研究网民情绪的变化。
文章以人民日报微博端的网友评论为主要分析数据。
二、危机信息处理:情感—认知的双因素模型(一)提出背景该理论模型由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黄懿慧以及香港浸会大学通信学院的陆远航共同提出。
两位学者发现,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和整合危机图式(ICM)有着相似的理论视角,这导致了相同的理论局限性。
他们认为,SCCT 和ICM 狭义地定义了认知-情感方法,只关注公众的危机情绪是如何通过认知过程形成的。
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公众理性地评估危机类型、危机责任、组织参与和应对资源。
SCCT 和ICM 的研究都将受传者置于一种理性的状态,认为网民在理性解读信息后才会产生情绪,这种观点削弱了充分说明情感和认知之间的互动的可能性[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10), 1693-1701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8.710253Research on Microblog EmotionalExpression Based on Media SystemDependence Perspective—Taking “Hangzhou Nanny Arson” as an ExampleBing Wu, Yufang Wang, Jianyu Cai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Received: Oct. 8th, 2018; accepted: Oct. 22nd, 2018; published: Oct. 29th, 2018AbstractThe virtual community created by Microblog is intertwined with real life. Despite a large amount of literature on Microblog research existing,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Microblog emotions through me-dia system dependence (MSD) theory. However, the target audience will form a two-way dependen-cy relationship with Microblog. Therefore, based on the media system dependence theory, this paper takes the high-profile online public opinion event “Hangzhou Nanny Arso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mments from four aspects: gender, age, length of writing and event progr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Microblog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ender, age, length of writing and event progress; 2) The main three types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are attention, sadness and hope; 3) In terms of gender, women are relatively more emotional; 4) In terms of age, especially those who were born after 90s, they have stronger emotional expression; 5) In the stage of event progress, emotional expression is grow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v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edia dependence theory to explore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social media and to manage online public opinion.KeywordsMicroblog, Emotional Expression, Media System Dependency Theory, Emotional Analysis媒介依赖视角的微博情感表达研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为例吴冰,王毓芳,蔡建宇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吴冰 等收稿日期:2018年10月8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22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29日摘要微博营造的虚拟社区和真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尽管有大量有关微博研究的文献,但通过媒介依赖(MSD)理论,研究微博情感表达的研究很少,而目标受众会与微博传播形成双向作用的依存关系。
因此,本文根据媒介依赖理论,以2017年关注度很高的网络舆情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为例,从性别、年龄、发文长度和事件进展四方面对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探索用户情感表达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1) 微博中的情感表达与性别、年龄、发文长度和事件进展显著相关;2) 微博用户主要的三类情感表达,分别为:关注、悲伤和希冀;3) 在性别方面,女性相对更加感性;4) 在年龄方面,尤其是90后的微博用户有更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5) 在事件进展阶段方面,在事件进展的后期,情感表达更加趋于理性。
研究结果对于应用媒介依赖理论探索社交媒体中情感表达特征,进行网络舆情管理有着启示意义。
关键词微博,情感表达,媒介依赖理论,情感分析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国内主要的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知乎、豆瓣、天涯论坛等,其营造的虚拟社区和真实生活交织在一起,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中,微博2017年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2017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7900万人,达到3.92亿人,2017年12月的平均日活跃用户较上年同期增长3300万人,达到1.72亿。
微博是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具体而言,也即人们用来创作、分享、交流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虚拟社区和网络平台。
微博内容能以多种形式来呈现,作为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微博具有以下的特征:1) 微博是专供人们创作、分享和发现中文内容的领先社交媒体;2) 微博为个人和组织实时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与世界保持联系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方式;3) 任何用户都可以创作和发布微博,并附加多媒体或长篇内容;4) 用户在微博上的关系可能是不对称的,每个用户都可以关注其他任何用户,对任何一条微博发表评论并转发;5) 微博简单、不对称和碎片化的特点使原创微博能演化为实时的病毒式传播对话流。
研究表明,微博用户通过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推动社交互动,塑造个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模式。
由此,人们通过微博满足自身对于信息的需求,从而对微博产生依赖。
尽管有大量研究微博的文献[1] [2] [3],但通过媒介依赖(MSD)理论研究微博情绪表达的研究很少,而目标受众会与微博形成双向作用的依存关系,应用该理论有助于理解用户对微博的依赖性以获取有效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模糊性。
因此,本文根据媒介依赖理论[4],以2017年关注度很高的网络舆情事件“杭州保姆纵火案”事件为例,对微博文本进行情感分析,通过计算情感极性强度,识别和判断情感类型,从性别、年龄、发文长度和事件进展四吴冰等方面入手,探索用户情感表达的特征,为微博的舆情管理提供建议。
2. 研究综述2.1. 媒介依赖理论媒介依赖理论的主要假设和观点用于阐述媒介效果的依赖模式,试图解释媒介为何具有影响力,1984年媒介依赖理论进一步拓展,详细阐述了个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取决于媒介向受众所提供的信息资源[4]。
该理论结合了心理分析与社会系统理论,并且第一次将受众作为传播交流过程中的积极部分。
在媒介依赖理论中,受众、媒介和社会三方关系是关键因素,其中,社会被视为一个有机结构,社会中存在着相互关联的个人、团体、组织和其它社会体系,这种相互关联表现为依赖关系,受众不仅受到媒介所提供信息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从社会环境接受来的信息的影响[5]。
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开始使用媒介依赖理论研究受众对社效媒体的依赖度[6] [7]。
例如,研究发现在信息不确定的状况下,媒介依赖的程度会提高,印证了媒介依赖理论中信息不确定与媒介依赖之间的关系[8];也有研究使用媒介依赖理论分析社交应用成瘾,研究社交媒介依赖度与人际满意度和自尊之间的关系[9] [10]。
2.2. 微博中的情感分析情感分析又常被称为情感倾向性分析[11],主要用于分析预测带有情感倾向的文本所属的情感类别,一般分为:正面情感、负面情感和中性情感。
依据情感研究对象的粒度,情感分析又可分为:词语级、句子级和篇章级情感分析[12]。
目前微博情感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构建新的网络文本情感分析流程和技术框架[13],对互联网用户发表的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并对情感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例如:用户行为分析预测、用户情感传播模式特征、投资者情绪与股市相关性、线上线下情感传播差异和推荐系统构建等[14]。
2.3. 综述小结目前,国内外关于使用媒介依赖理论对社交媒体的实证研究,尚未深入探讨微博中影响情感表达的影响因素,而用户是通过微博表达情感推动社交互动。
因此,本文将以“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例,基于媒介依赖理论,研究微博中用户的情感表达特征。
3. 模型假设与数据获取3.1. 模型假设媒介依赖理论认为,媒介效果的产生不是因为全能的媒介和信息,而是由于媒介在特定的社会中以特定的方式满足了特定受众的需求。
根据社交媒体的依赖理论,媒介效果的产生和形成取决于受众,取决于特定信息与受众的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关键变量的相关程度,因此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决定了媒介的影响力。
受众情感的存在方式是社会性的,而这种社会性的情感需要外化性的表达、宣泄与传递以演化为社会情感或情绪[15]。
因此,本文将影响情感表达的因素划分为微观和宏观因素,其中微观因素为性别、年龄和发文长度,宏观因素为事件进展,提出在性别、年龄、发文长度和事件进展四个维度上情绪特征的研究假设,进而通过实证检验研究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