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小结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例题和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例题和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 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等差数列及其前n 项和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a n =a 1+(n -1)d . 3.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这时,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n -m )d (n ,m ∈N *).(2)若{a n }为等差数列,且k +l =m +n (k ,l ,m ,n ∈N *),则a k +a l =a m +a n . (3)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2n }也是等差数列,公差为2d . (4)若{a n },{b n }是等差数列,则{pa n +qb n }也是等差数列.(5)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6)数列S m ,S 2m -S m ,S 3m -S 2m ,…构成等差数列.(7)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S n n 也是等差数列,其首项与{a n }的首项相同,公差为12d .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或S n =na 1+n (n -1)2d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S n =d2n 2+⎝⎛⎭⎫a 1-d 2n .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An 2+Bn (A ,B 为常数).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大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 概念方法微思考1.“a ,A ,b 是等差数列”是“A =a +b2”的什么条件?提示 充要条件.2.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S n 是项数n 的二次函数吗?提示 不一定.当公差d =0时,S n =na 1,不是关于n 的二次函数.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是常数,则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是由公差d 决定的.( )(3)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 )(4)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对任意n ∈N *,都有2a n +1=a n +a n +2.(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设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为S n ,若a 6=2且S 5=30,则S 8等于( ) A .31 B .32 C .33 D .343.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3+a 4+a 5+a 6+a 7=450,则a 2+a 8=________.题组三 易错自纠4.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25,从第10项起开始比1大,则这个等差数列的公差d 的取值范围是( ) A .d >875B .d <325C.875<d <325D.875<d ≤3255.(多选)设{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的和,且S 5<S 6,S 6=S 7>S 8,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d <0 B .a 7=0C .S 9>S 5D .S 6与S 7均为S n 的最大值6.若等差数列{a n }满足a 7+a 8+a 9>0,a 7+a 10<0,则当n =____时,{a n }的前n 项和最大.7.一物体从1 960 m 的高空降落,如果第1秒降落4.90 m ,以后每秒比前一秒多降落9.80 m ,那么经过________秒落到地面.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1.(2018·全国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3S 3=S 2+S 4,a 1=2,则a 5等于( ) A .-12 B .-10 C .10 D .122.(2019·全国Ⅰ)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4=0,a 5=5,则( ) A .a n =2n -5 B .a n =3n -10 C .S n =2n 2-8n D .S n =12n 2-2n3.(2019·江苏)已知数列{a n }(n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若a 2a 5+a 8=0,S 9=27,则S 8的值是________.4.(2019·全国Ⅲ)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0,a 2=3a 1,则S 10S 5=________.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 (2020·日照模拟)已知数列{a n },{b n }满足a 1=1,a n +1=1-14a n ,b n =22a n -1,其中n ∈N *.求证: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跟踪训练1 在数列{a n }中,a 1=2,a n 是1与a n a n +1的等差中项.(1)求证:数列⎩⎨⎧⎭⎬⎫1a n -1是等差数列,并求{}a n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1n 2a n 的前n 项和S n .等差数列性质的应用命题点1 等差数列项的性质例2 (2019·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S n 为其前n 项和,2+a 5=a 6+a 3,则S 7等于( ) A .2 B .7 C .14 D .28命题点2 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性质例3 (1)(2020·漳州质检)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5=7,S 10=21,则S 15等于( )A .35B .42C .49D .63(2)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2 018,S 2 0192 019-S 2 0132 013=6,则S 2 020=________.跟踪训练2 (1)已知等差数列{a n }、等差数列{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若S n T n =n +2n +1,则a 6b 8的值是( )A.1316B.1314C.1116D.1115(2)(2019·莆田质检)设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13>0,S 14<0,则S n 取最大值时n 的值为( )A .6B .7C .8D .13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2,a 5=3a 3,则a 3等于( ) A .-2 B .0 C .3 D .62.(2019·晋城模拟)记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6=16,S 5=35,则{a n }的公差为( ) A .3 B .2 C .-2 D .-33.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 011=1,则该数列前2 021项的和S 2 021等于( ) A .2 020 B .2 021 C .4 040 D .4 0424.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1+5a 3=S 8,给出下列结论:①a 10=0;②S 10最小;③S 7=S 12;④S 20=0. 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是( )A .①②B .①③④C .①③D .①②④5.程大位《算法统宗》里有诗云“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弟,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八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等级分明,使孝顺子女的美德外传,则第八个孩子分得斤数为( )A .65B .176C .183D .1846.(2019·宁夏银川一中月考)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a 10a 9<-1,且它的前n 项和S n 有最大值,则使S n >0成立的正整数n 的最大值是( ) A .15 B .16 C .17 D .147.(多选)已知数列{a n }是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S n ,满足a 1+5a 3=S 8,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 .a 10=0 B .S 10最小 C .S 7=S 12 D .S 20=08.(多选)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1,a n +1=S n S n +1,则( ) A .a n =-12n-1B .a n =⎩⎪⎨⎪⎧-1,n =1,1n -1-1n,n ≥2,n ∈N *C .数列⎩⎨⎧⎭⎬⎫1S n 为等差数列D.1S 1+1S 2+…+1S 100=-5 0509.(2019·全国Ⅲ)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3=5,a 7=13,则S 10=________.10.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分别为S n ,T n ,且S n T n =3n -12n +3,则a 10b 10=________.1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n +1-1)(a n -1)=3(a n -a n +1),a 1=2,令b n =1a n -1.(1)证明: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2.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设{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S 2S 3=36. (1)求d 及S n ;(2)求m ,k (m ,k ∈N *)的值,使得a m +a m +1+a m +2+…+a m +k =65.13.(2020·大连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b n =2n a且b 1+b 3=17,b 2+b 4=68,则S 10等于( )A .90B .100C .110D .12014.已知数列{a n }与⎩⎨⎧⎭⎬⎫a 2n n 均为等差数列(n ∈N *),且a 1=2,则a 20=________.15.(202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模拟)已知x 2+y 2=4,在这两个实数x ,y 之间插入三个实数,使这五个数构成等差数列,那么这个等差数列后三项和的最大值为( ) A .210 B.1210 C.10 D.321016.记m =d 1a 1+d 2a 2+…+d n a nn ,若{}d n 是等差数列,则称m 为数列{a n }的“d n 等差均值”;若{}d n 是等比数列,则称m 为数列{a n }的“d n 等比均值”.已知数列{a n }的“2n -1等差均值”为2,数列{b n }的“3n-1等比均值”为3.记c n =2a n+k log 3b n ,数列{}c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S n ≤S 6,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等比数列及其前n 项和1.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a n +1a n=q (n ∈N *,q 为非零常数). (2)等比中项:如果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即G 是a 与b 的等比中项⇒a ,G ,b 成等比数列⇒G 2=ab . 2.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 (1)通项公式:a n =a 1q n -1. (2)前n 项和公式:S n =⎩⎪⎨⎪⎧na 1(q =1),a 1(1-q n )1-q =a 1-a n q 1-q (q ≠1).3.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a n =a m ·q n -m (n ,m ∈N *).(2)若m +n =p +q =2k (m ,n ,p ,q ,k ∈N *),则a m ·a n =a p ·a q =a 2k. (3)若数列{a n },{b n }(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λa n },⎩⎨⎧⎭⎬⎫1a n ,{a 2n },{a n ·b n},⎩⎨⎧⎭⎬⎫a n bn (λ≠0)仍然是等比数列.(4)在等比数列{a n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a n ,a n +k ,a n +2k ,a n +3k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k .4.在等比数列{a n }中,若S n 为其前n 项和,则S n ,S 2n -S n ,S 3n -S 2n 也成等比数列(n 为偶数且q =-1除外). 概念方法微思考1.将一个等比数列的各项取倒数,所得的数列还是一个等比数列吗?若是,这两个等比数列的公比有何关系?提示 仍然是一个等比数列,这两个数列的公比互为倒数.2.任意两个实数都有等比中项吗?提示 不是.只有同号的两个非零实数才有等比中项. 3.“b 2=ac ”是“a ,b ,c ”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提示 必要不充分条件.因为b 2=ac 时不一定有a ,b ,c 成等比数列,比如a =0,b =0,c =1.但a ,b ,c 成等比数列一定有b 2=ac .题组一 思考辨析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满足a n +1=qa n (n ∈N *,q 为常数)的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 ) (2)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数列{ln a n }是等差数列.( ) (3)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a n,则其前n 项和为S n =a (1-a n )1-a.( )(4)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则S 4,S 8-S 4,S 12-S 8成等比数列.( ) 题组二 教材改编2.已知{a n }是等比数列,a 2=2,a 5=14,则公比q =______.3.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a n }满足a 5a 6+a 4a 7=18,若a 1a m =9,则m 的值为( ) A .8 B .9 C .10 D .11题组三 易错自纠4.(多选)已知数列{a n }是等比数列,那么下列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的是( )A.⎩⎨⎧⎭⎬⎫1a n B .log 2a 2nC .{a n +a n +1}D .{a n +a n +1+a n +2}5.若1,a 1,a 2,4成等差数列,1,b 1,b 2,b 3,4成等比数列,则a 1-a 2b 2的值为________.6.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S 2=________.7.一种专门占据内存的计算机病毒开机时占据内存1 MB ,然后每3秒自身复制一次,复制后所占内存是原来的2倍,那么开机________秒,该病毒占据内存8 GB.(1 GB =210 MB)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1.(2020·晋城模拟)设正项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S 2=3,S 4=15,则公比q 等于( )A .5B .4C .3D .22.(2019·全国Ⅲ)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4项和为15,且a 5=3a 3+4a 1,则a 3等于( )A .16B .8C .4D .23.(2019·全国Ⅰ)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1,S 3=34,则S 4=________.4.(2018·全国Ⅲ)等比数列{a n }中,a 1=1,a 5=4a 3. (1)求{a n }的通项公式;(2)记S n 为{a n }的前n 项和,若S m =63,求m .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1 (2019·四川省名校联盟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2S n =-a n +n (n ∈N *).(1)求证:数列⎩⎨⎧⎭⎬⎫a n -12为等比数列;(2)求数列{a n -1}的前n 项和T n .跟踪训练1 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1,S n +1=4a n +2. (1)设b n =a n +1-2a n ,证明: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性质的应用例2 (1)(2019·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模拟)在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a n }中,2a 2 019-a 22 020+2a 2 021=0,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b 2 020=a 2 020,则log 2(b 2 019·b 2 021)的值为( ) A .1 B .2 C .4 D .8(2)(2020·长春质检)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6=30,S 9=70,则S 3=________.跟踪训练2 (1)(2019·安徽省江淮十校月考)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q =-12,该数列前9项的乘积为1,则a 1等于( ) A .8 B .16 C .32 D .64(2)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S 3S 6=89,则a n +1a n -a n -1=________(n ≥2,且n ∈N *).对于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除了我们已经学习的方法以外,根据所给递推公式的特点,还有以下几种构造方式.构造法1 形如a n +1=ca n +d (c ≠0,其中a 1=a )型 (1)若c =1,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 (2)若d =0,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3)若c ≠1且d ≠0,数列{a n }为线性递推数列,其通项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来求.例1 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n +1=3a n +2,则通项a n =________.构造法2 形如 a n +1=pa n +q ·p n +1(p ≠0,1,q ≠0)型a n +1=pa n +q ·p n +1(p ≠0,1,q ≠0)的求解方法是两端同时除以p n +1,即得a n +1pn +1-a n p n =q ,则数列⎩⎨⎧⎭⎬⎫a n p n 为等差数列. 例2 (1)已知正项数列{a n }满足a 1=4,a n +1=2a n +2n +1,则a n 等于( ) A .n ·2n -1 B .(n +1)·2n C .n ·2n +1 D .(n -1)·2n(2)(2019·武汉市二中月考)已知正项数列{a n }中,a 1=2,a n +1=2a n +3×5n ,则数列{a n }的通项a n 等于( ) A .-3×2n -1 B .3×2n -1 C .5n +3×2n -1 D .5n -3×2n -1构造法3 相邻项的差为特殊数列(形如a n +1=pa n +qa n -1,其中a 1=a ,a 2=b 型) 可化为a n +1-x 1a n =x 2(a n -x 1a n -1),其中x 1,x 2是方程x 2-px -q =0的两根. 例3 数列{a n }中,a 1=1,a 2=2,a n +2=23a n +1+13a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构造法4 倒数为特殊数列(形如a n =pa n -1ra n -1+s 型)例4 已知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a n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2020·韶关模拟)若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正数,a 2=3,4a 23=a 1a 7,则a 5等于( ) A.34 B.38 C .12 D .242.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32n -1+r ,则r 的值为( ) A.13 B .-13 C.19 D .-193.(2019·天津市河西区月考)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已知递增的等比数列{a n }中,a 2=6,a 1+1,a 2+2,a 3成等差数列,则该数列的前6项和S 6等于( )A .93B .189 C.18916 D .3785.(2020·永州模拟)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数列{a n a n +1}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B .数列{a n +a n +1}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C .数列{a n -a n +1}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D .数列⎩⎨⎧⎭⎬⎫1a n 是公比为1q 的等比数列6.若正项等比数列{a n }满足a n a n +1=22n (n ∈N *),则a 6-a 5的值是( ) A. 2 B .-162 C .2 D .1627.(多选)在等比数列{a n }中,a 5=4,a 7=16,则a 6可以为( ) A .8 B .12 C .-8 D .-128.(多选)在等比数列{a n }中,公比为q ,其前n 项积为T n ,并且满足a 1>1,a 99·a 100-1>0,a 99-1a 100-1<0,下列选项中,结论正确的是( ) A .0<q <1 B .a 99·a 101-1<0C .T 100的值是T n 中最大的D .使T n >1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 等于1989.已知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1=2 020,a 2+a 4=-2a 3,则S 2 021=________.10.如图所示,正方形上连接着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腰上再连接正方形,…,如此继续下去得到一个树状图形,称为“勾股树”.若某勾股树含有1 023个正方形,且其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2,则其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11.(2018·全国Ⅰ)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na n +1=2(n +1)a n .设b n =a nn .(1)求b 1,b 2,b 3;(2)判断数列{b n }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说明理由; (3)求{a n }的通项公式.12.(2019·淄博模拟)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34,S n =S n -1+a n -1+12(n ∈N *且n ≥2),数列{b n }满足:b 1=-374,且3b n -b n -1=n +1(n ∈N *且n ≥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证:数列{b n -a n }为等比数列.13.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n ,b n ,a n +1成等差数列,b n ,a n +1,b n +1 成等比数列,且a 1=1,a 2=3,则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14.已知在等比数列{a n }中,a n >0,a 22+a 24=900-2a 1a 5,a 5=9a 3,则a 2 020的个位数字是____.15.在数列的每相邻两项之间插入此两项的积,形成新的数列,这样的操作叫做该数列的一次“扩展”.将数列1,2进行“扩展”,第一次得到数列1,2,2;第二次得到数列1,2,2,4,2,….设第n 次“扩展”后得到的数列为1,x 1,x 2,…,x t ,2,并记a n =log 2(1·x 1·x 2·…·x t ·2),其中t =2n -1,n ∈N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16.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数列⎩⎨⎧⎭⎬⎫S n n 是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若b n =2n a ,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使得S n +T n ≥268成立的n 的最小值.。

数列的等差与等比性质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与等比性质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与等比性质知识点总结数列是由一系列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序列,而等差与等比性质是数列中常见的两种规律。

在数学中,掌握数列的等差与等比性质对于解题和推导数学公式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数列的等差与等比性质进行详细总结。

一、等差数列1. 定义:若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保持不变,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3. 性质:a) 任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公差,即an - an-1 = d。

b)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 (a1 + an) * n / 2。

c) 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与公差之和,即an = an-1 + d。

d) 若等差数列的前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即a1 + a2 = a3,则该等差数列为等差数列。

二、等比数列1. 定义:若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保持不变,则称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r,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3. 性质:a) 任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公比,即an / an-1 = r。

b)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 = (a1 * (1 - r^n)) / (1 - r)。

c) 等比数列的任意一项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与公比之积,即an = an-1 * r。

d) 若等比数列的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即a1 * a2 = a3,则该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

三、等差与等比的联系与区别1. 联系:等差与等比数列都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列,且都有其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2. 区别:a) 等差数列的相邻项之差相等,等比数列的相邻项之比相等。

b)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常数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常数r。

c)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小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复习小结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四中高二数学学案(十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编写人:朱强基考纲要求1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归纳1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 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能够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则这个解析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2数列的表示法列举法:如a1,a2,a3,…,a n,…图象法:用孤立的点(n,a n)来表示解析法:即用通项公式来表示递推法:一个数列的各项可由它的前m项的值以及与它相邻的m项之间的关系来表示3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有界数列与无界数列常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4a n与S n的关系S n=a1+a2+a3+…+a n;a n=S1(n=1时),a n=S n-S n-1(n≥2时)。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的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用字母d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其中的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母q表示。

通项等差数列:a n=a1+(n-1)d。

等比数列:a n=a1q n-1。

a n=a m+(n-m)d a n=a m q n-m。

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并且2baA+=。

如果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并且abG±=。

前n项和公式等差数列{a n}前n项的和为2111()(1)()2222nna a n n n d dS na d n a n+-==+=+-。

Ⅰ.设数列{}na是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奇S、偶数项之和为偶S,那么,当项数为偶数2n时,1,+=nnaaSSndSS=-偶奇奇偶;当项数为奇数2n+1时,11,nS nS S aS n++-==奇奇偶偶Ⅱ.在等差数列{na}中,有关S n的最值问题:(1)当1a>0,d<0时,满足⎩⎨⎧≤≥+1mmaa的项数m使得ms取最大值. (2)当1a<0,d>0时,满足⎩⎨⎧≥≤+1mmaa的项数m使得ms取最小值。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知识点梳理第一节:等差数列的公式和相关性质1、等差数列的定义:对于一个数列,如果它的后一项减去前一项的差为一个定值,则称这个数列为等差数列,记:d a a n n =--1(d 为公差)(2≥n ,*n N ∈)注:下面所有涉及n ,*n N ∈省略,你懂的。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1(1)n a a n d =+-,1a 为首项,d 为公差推广公式:()n m a a n m d =+-变形推广:mn a a d mn --= 3、等差中项(1)如果a ,A ,b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2ba A +=或b a A +=2(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4、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 211()22d n a d n =+-2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所以当d ≠0时,S n 是关于n 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1n +时,1n a +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12121121212n n n n a a S n a +++++==+(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的各项和等于项数乘以中间项)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 定义法:若d a a n n =--1或d a a n n =-+1(常数*∈N n )⇔ {}n a 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211-≥+=⇔+n a a a n n n 212+++=⇔n n n a a a(3)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b kn a n +=(其中b k ,是常数)。

(4)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其中A 、B 是常数)。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差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 (n - 1)d$,其中 $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S_n = \frac{n}{2} [2a_1 + (n - 1)d]$,其中 $S_n$ 是前$n$ 项的和。

4. 等差中项:任意两项的算术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差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差数列,那么它们的和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1. 定义:一个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列被称为等比数列。

2. 通项公式:$a_n = a_1 \times q^{n-1}$,其中 $a_1$ 是首项,$q$ 是公比,$n$ 是项数。

3. 求和公式:对于 $q \neq 1$,有 $S_n = \frac{a_1(1 - q^n)}{1 - q}$;对于 $q = 1$,有 $S_n = na_1$。

4. 等比中项:任意两项的几何平均值等于第三项。

5. 等比数列的性质:如果两个数列都是等比数列,那么它们的乘积是一个等比数列。

以上是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可以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知识点总结数列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的集合。

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种常见的数列类型。

本文将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性质、求和公式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均相等的数列。

用通项公式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1. 等差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等差数列可以是正差、零差或负差的数列。

2. 等差数列的性质(1)首项和末项之和等于中间项之和的两倍:a1 + an = 2S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

(2)任意一项与首项之和等于任意一项与末项之和:ai + aj = a1 + an。

(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等于首项与末项之和乘以项数的一半:Sn = (a1 + an) × n / 2。

3. 求等差数列的和求解等差数列的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n 为项数。

4. 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金融投资、房贷分期还款等均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计算。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均相等的数列。

用通项公式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为首项,r为公比。

1. 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等比数列可以是正比、零比或负比的数列。

2. 等比数列的性质(1)相邻两项之商等于任意一项与首项之商等于任意一项与末项之商:ai/aj = a1/ai = ai/an。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等于首项与末项之差除以公比减1:Sn = (a1 - an × r^n) / (1 - r)。

3. 求等比数列的和求解等比数列的和可以利用求和公式Sn = (a1 - an × r^n) / (1 - r),其中r不等于1。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总结


a1 q
qn

cqn
{an}为常数数列⇔q=1; {an}为摆动数列⇔q<0.
{an}递增⇔
a1>0或 q>1
a1<0 {an}递减⇔ 0<q<1
a0<1>q0<点1击进或入aq相1><应10模块
知识梳理
(3).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Sn a1 a2 a3 a4 ....... an2 an1 an ① 错位相 qSn a1q a2q a3q a4q ....... an2q an1q anq qSn a2 a3 a4 a5 ....... an1 an anq ② 减法 ①-② (1- q)Sn a1 anq
则Sm , S2m Sm , S3m S2m ,...... 成等差数列。
(3)中项比性质:等差数列anbn 中,Sn Tn 是其前n项和,
an S 2n1
bn
T2 n 1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知识梳理
3.等差数列的性质
(4)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性质:等差数列an 中,奇数项有n+1项,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上式都成立,因而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知识梳理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常用结论
结论1.等差数列{an}中,首项为a1,公差d an=am+(n-m)d (其中,m,n N*,n m)
结论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n - a1= (n-1)d函数性:
直线的一般形式: y kx b
a3 - a2=d, a4 …-…a3=d, an-1-an-2=d, an -an-1=d. 这(n-1)个式子迭加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知识点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知识点



第 7页(共 13页)
2.等比数列前 n 项和的性质 公比不为﹣1 的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则 Sn,S2n﹣Sn,S3n﹣S2n 仍成等比数列,
其公比为 qn. 8.数列的求和 【知识点的知识】 就是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一般来说要求的数列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等比数列 等等,常用的方法包括: (1)公式法: ①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Sn=na1+ n(n﹣1)d 或 Sn= ②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
③几个常用数列的求和公式:
(2)错位相减法:
适用于求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其中{an}{bn}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

∴=

=1, =
,=

∵数列{ }也为等差数列,

=+,

=1+

解得 d=2.
∴Sn+10=(n+10)2,
=(2n﹣1)2,




由于
为单调递减数列,

≤ =112=121,
故选:D. 2.等差数列的性质 【等差数列】
第 2页(共 13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
∴an=

把 n=1 代入 2n﹣1 可得 1≠2, ∴{an}不是等差数列
考察了对概念的理解,除掉第一项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但如果把首项放进去的话就不是 等差数列,题中 an 的求法是数列当中常用到的方式,大家可以熟记一下. eg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为 a﹣1,2a+1,a+7 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解:∵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分别为 a﹣1,2a+1,a+7, ∴2(2a+1)=a﹣1+a+7, 解得 a=2. ∴a1=2﹣1=1,a2=2×2+1=5,a3=2+7=9, ∴数列 an 是以 1 为首项,4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n=1+(n﹣1)×4=4n﹣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项公式:数列的第 n 项 an与 n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能够用一个解析式来表示, 则这个解析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 项公式。
2 数列的表示法 列举法:如 a1,a2,a3,…,an,… 图象法:用孤立的点 (n,an)来表示 解析法:即用通项公式来表示
递推法:一个数列的各项可由它的前 m 项的值以及与它相邻的 m 项之间的关系来表示
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 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
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 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就
叫做等差数列,其中的常数 叫做等比数列,其中的常数
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用字 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用字
通项 中项
母 d 表示。
母 q 表示。
等差数列: an=a1+(n-1)d。 等比数列: an=a1qn-1。
an 为等差数列 an+1-an=d(d 为常数 ) 2an+1=an+an+2(n N) an=kn+b(k、b 为常数 ) Sn=An2+Bn(A 、B 为
常数)
{a} 为等比数列
an 1 =q(q 为非零常数 ) an+12=anan+2(n N) an=pqn(p、q 为非零常数 ) Sn=mqn-m(m、q 为非 an
n(n 1)
na1
d
d n2
(a1
d )n 。
2
2
2
2
Ⅰ . 设数列 a n 是等差数列,其奇数项之和为
S奇 、偶数项之和为 S偶 ,那么,当项数为偶数
2n 时,
S偶- S奇
nd , S奇 = a n S偶 an 1 ;当项数为奇数 2n+1 时, S奇
S偶
an
1,
S奇 S偶
n1 n
am 0
Ⅱ.在等差数列{ a n }中,有关 Sn 的最值问题: (1)当 a1 >0,d<0时,满足
an=am+(n- m)d
an= amq n-m。
如果 a,A ,b 成等差数列, 如果 a,G,b 成等比数列,
那么 A 叫做 a 与 b 的等差中 那么 G 叫做 a 与 b 的等比中
项,并且 A
前 n 项和公式
ab

2
项,并且 G
ab 。
等差数列 {an} 前 n 项的和为 Sn
(a1 an )n
若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为 Sn,则 Sn=pn2+qn(p、q∈R)法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
b.对于等比数列: an=a1qn-1.可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来理解 . 当 a1>0,q>1 或 a1<0,0<q<1 时,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 当 a1>0,0<q<1 或 a1<0,q>1 时,等比数列 { an} 是递减数列 . 当 q=1 时,是一个常数列 . 当 q<0 时,无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它是一个摆动数列 . 注意数列与集合的区别与联系 数列与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属性的数的全体,只不过数列中的数有次序而且可以重复出现。 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代表数列中的任何一项, 但并不是每一个数列均有通项公式。 反之,当一个数列有通项公式时, 其通项公式并不唯一。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a1 a nq ,(q≠1 时)。 1q
6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常用性质比较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等 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等
于首末两项之和;
于首末两项之积
对于等差数列 {an} ,若 p+q=m +n,则 ap+aq=am+an。
对于等比数列 {an} ,若 p+q=m +n,则 apaq=aman。
的项数 m 使得 sm 取最大值. (2)
am 1 0
当 a1<0,d>0 时,满足
am am 1
0
的项数
0
m
使得 sm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
,注意转化思想的应
用。
Ⅲ. s2n 1 (2n 1)an ,{ sn }是以 a1 为首项 , d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n
n
2
等比数列 {an} 前 n 项的和为 Sn=na1, (q=1 时);Sn= a1(1 q n ) 1q
项数成等差数列的等差数列的项 项数成等差数列的等比数列的项
仍然是等差数列; 和 S2n-1=(2n- 1)an;
仍然是等比数列;

T
2n-1
2n-1=an
m 个等差数列,它们的各对应项 之和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
m 个等比数列,它们的各对应项 之积组成一个新的等比数列;
若对等差数列按连续 m 项进行分 若对等比数列按连续 m 项进行分
3 数列的分类 有穷数列与无穷数列
有界数列与无界数列
常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4an 与 Sn 的关系 Sn=a1+a2+a3+…+an;an=S1(n=1 时),an=Sn-Sn-1(n≥2 时)。 5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概念比较
定义
等差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
等比数列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
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四中高二数学学案(十一)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编写人:朱强基
考纲要求
1 理解数列的有关概念,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 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 n 项和的公式,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归纳
1 数列的有关概念 数列: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
组,则每组中 m 项的和所组成的 组,则每组中 m 项的和所组成的
数列是等差数列。
数列是等比数列。
(1)正数等比数列各项的(同底)对数值,依次组成等差数列 . 即{ }为等比数列且
(i=1,2 …… ,n, ……)

}(
为等差数列 .

) 为等差数列;若定义 =
,则{ }亦
(2)取一个不等于 1 的正数为底数,则以等差数列各项为指数的方幂依次组成等比数列 . 即设 a>0 且 a≠1,则{ }
为等差数列

}为等比数列 .
(3){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 }是非零常数列 .
学法探秘
1 对数列的理解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数列 数列是定义在自然数集或其有限子集上的函数。 数列问题本质上就是函数问题, 所以要学会用函数观点看数列问题。
a.对于等差数列,∵ an=a1+(n-1)d=dn+(a1-d),当 d≠0 时,an 是 n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点( n,an)是位 于直线上的若干个点 .当 d>0 时,函数是增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增数列;同理, d=0 时,函数是常数函数,对应 的数列是常数列; d<0 时,函数是减函数,对应的数列是递减函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