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发展史

合集下载

工业遗产——郑州纺织机械厂(郑纺机)

工业遗产——郑州纺织机械厂(郑纺机)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究——以郑州纺织机械厂为例作者:王晓威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发生转变,工业遗产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特殊产物,是历史的见证,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经济,历史等珍贵价值。

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逐步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

郑州纺织机械厂是我国第一家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厂,是新中国纺机行业长子,见证了郑州工业发展历程,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实践的基础上,对郑纺机的进行保护和再利用进行探索,提出能够延续其历史内涵和使用功能的设想。

关键字:工业遗产;郑州纺织机械厂;保护与利用目录0. 引言.......................................................................................................................................- 2 -1.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 2 -1.1工业遗产内涵.................................................................................................................- 2 -1.2工业遗产的价值.............................................................................................................- 2 -1.3工业遗产再利用.............................................................................................................- 2 -1.4再利用案例.....................................................................................................................- 3 -2. 郑州纺织机械厂...................................................................................................................- 3 -2.1历史背景.........................................................................................................................- 3 -2.2现状 ................................................................................................................................- 4 -2.3保护的意义.....................................................................................................................- 4 -3. 保护与再利用.......................................................................................................................- 5 -3.1区位分析.........................................................................................................................- 5 -3.2保护与再利用.................................................................................................................- 5 -4. 总结.......................................................................................................................................- 6 - 参考文献:...................................................................................................................................- 7 -0.引言在经济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导致用地结构也进行调整。

纺织机械发展史

纺织机械发展史

纺织科技史论文学院:纺织与材料学院专业班级:08级纺织工程9班*名:***时间:2011年5月11日绪论 (1)摘要 (2)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 (3)1 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 (3)1.1 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3)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 (3)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 (6)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6)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 (7)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 (8)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 (8)1.2 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10)1.2.1 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0)1.2.2 中国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1)1.2.2.1 喷气织机 (12)1.2.2.2 喷水织机 (13)1.2.2.3 剑杆引纬织机 (14)1.2.2.4 片梭织机 (15)1.2.2.5 多梭口织机 (16)2 新型纺织机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7)2.1 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是世界织机发展的总体趋势 (17)2.2 机电一体化是织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7)2.3 连续引纬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17)2.4 我国引纬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8)2.4.1 多渠道加快发展无梭织机 (18)2.4.2 多档次全面发展无梭织机 (18)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

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

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纺织机械发展史

纺织机械发展史
低能耗、低噪声、低公害
纺织机械节约能源重点在染整设备上,因为这方面的潜力很大。例如在台时产量为1000公斤的平洗机上,利用排出温度为98℃的废水加热本身所需要的新鲜进水,仅按单班计算年可节约数万元。采用喷射染色机,可以使染浴比从普通染色机的1:20~1:30降低到 1:5~1:15,染色时间可以缩短50%。虽然机器中喷射染液需用大容量的泵而增加电耗,但总的能源还是节约的。转移印花在70年代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它的特点是低散发、节能、少污染。采用溶剂上浆可以减少水量和能耗。 纺织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公害主要有噪声、尘屑、有毒有害气体和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原因有设备因素和工艺因素两个方面。噪声是由空气作为载体的一种机械振动波。纺织厂的绝大部分车间中,特别是织造车间中机械噪声很大。在纺织机械方面能采取的措施有:罩壳内壁衬消音材料、用柔性有齿形的传动带取代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提高运动零部件的精度和动平衡性、在高速零件与机架之间加装消震垫圈等。但某些消声措施也带来消极因素,如加装防音罩后操作维护不便。创造性地改进机械设计是减少噪声的根本措施,例如无梭织机(见机织)的噪声已渐接近环境保护的要求。为减少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微尘外扬,可以改进纺机设计,如提高外罩的密封性,也可以采用空调装置吸取车间含尘空气集中过滤,再将新鲜空气送回车间;或采用二级滤尘设备用于清棉、梳棉、精梳等机器,将排放的含尘空气过滤并将落棉回收,使空气达到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 此外,纺织机械材料组成的改变也是现代纺织机械发展的特点。铸铁原来是纺织机械的主要结构材料,因为它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加工容易,可以铸成复杂形状,相对来说比较耐腐蚀,还具有良好的消震性,但是近年来逐渐被型钢件、焊接件、合金压铸件所取代,在每台机器中所占重量的百分比显著降低。木材原来也是纺织机械的主要结构材料,由于森林砍伐过量,资源日趋短缺,逐渐被工程塑料和轻金属所取代,而复合工程塑料更具有木材所没有的优异性能,如强度高、耐腐蚀、耐水、耐气候、耐磨耗等。优质钢也更多地被用作传动轴、齿轮坯、连杆、凸轮等材料。为了抗染化料的酸性腐蚀和有机物的高温腐蚀,染整机械多采用含钼、含钛的镍铬不锈钢作容器、机房壁、导布辊以及其他与织物和介质接触的零件。化纤机械更广泛采用耐热耐酸高级合金钢制做喷丝板、螺杆挤压机、计量泵以及其他与聚合物接触的零件和高温下在含有有机溶剂的液体中工作的零件。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

摘要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古代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而古代机械发展对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金属冶铸技术水力机械纺织技术农业机械ABSTRACTAbstractChina is one of the earliest cuntries mechanical development .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ot onl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achievements, China'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but also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world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China National Machinery and mechanical history can be divided into ancient and modern machinery during the period. The ancient machiner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played a role.Keywords Metal smelting technology Hydraulic machinery Textile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machinery.目录1引言 (1)引言人类最初制造的工具是石刀、石斧和石锤。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

中国机械发展史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机械发展史可分为传统机械时期和现代机械时期。

(一)传统机械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机械发展的第一个时期,石器的使用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的工具主要用石料和木料制作,同时也有一些骨制工具。

这一阶段后期出现了磨制的石器,使工具的形状趋于合理。

弓箭的出现表明这时的机械技术已有了一定的水平。

第二个阶段相当于新石器时代。

这一阶段对石器的选择、切割、磨制和钻孔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

这时还出现了原始纺织机、制陶转轮等较复杂的机械,反映了这一阶段机械的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第三个阶段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西周时期。

从动力方面看,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使用畜力和风力作为原动力。

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多,还出现了桔槔、辘轳等复合机械工具。

商代青铜工具和器械开始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到西周时期,青铜冶铸技术达到了高潮。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机械技术和制造工艺的诞生。

青铜冶铸工艺在这一阶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逐渐成熟的过程。

商中期已广泛使用分铸法等先进工艺。

这一阶段后期,陶范熔铸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在动力方面由只利用人力发展为人力、畜力等并用。

在材料方面由以石质材料为主发展为以木、铜质材料为主。

在结构方面由简单工具发展为复合工具和较为复杂的机械。

在原理方面从杠杆、尖劈等原理的利用发展为对惯性、摩擦、弹性和重力等原理的利用。

在制造工艺方面经历了由石器制造工艺向铜器和其他机械工艺的转变。

这些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机械技术已经形成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春秋时期开始,我国传统机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开始得到使用,使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缫丝机发展史

中国缫丝机发展史

中国缫丝机发展史蚕丝是中国的瑰宝,丝绸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至今已有5500余年的历史。

蚕丝业是丝绸行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缫丝机是缫制生丝的主要工艺设备,缫丝机的发展变化,不仅与蚕丝生产的发展相辅相成,息息相关,而且对丝绸行业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影响。

从古到今,我国的缫丝机经历了手工抽丝、简易的木制手摇缫丝车和脚踏式缫丝车、铁木结构的座缫车、立缫机和自动缫丝机等阶段。

一、手工缫丝方式阶段我国最早的缫丝方式是手工抽丝,先是用手从鲜茧茧层剥取茧丝头,然后将若干根茧丝合在一起,同时从茧层上拉下来,绕在用竹制丝框上,绕满到一定程度时,将丝框连同绕取的丝条一起晒干,再将丝片从丝框上取下来,用手搓揉丝片,揉松后即保存使用。

但是,因为鲜茧易长蛾和发霉,无法保存和长期提丝,所以后来就将采下的鲜茧先放在太阳下晒干;在抽丝前,将晒干茧放在热水中浸泡至茧层发软,能剥出丝头时再抽丝,当时制成的生丝主要作丝线(当绳子用)和编织鱼网。

手工抽丝大约延续了4000余年,到了隋朝,我国已出现了手摇缫丝车,到了唐朝初期,手摇缫丝车已在民间非常盛行。

为此,我国的蚕丝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在随唐时期,我国以盛产和出口丝绸闻名于世,我国的蚕桑、缫丝和织调生产技术通过多条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欧洲等地区。

手摇缫丝车盛行了约500年,到了宋朝,我国民间已出现了手脚并用的脚踏式缫丝车。

据记载:茧丝脚踏纺车,脚踩踏板,丝车转动,一手执茧,一手扯丝,便可成线。

脚踏缫丝车在我国古代盛行了800余年。

二、座缫车阶段在清朝后期的1861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设了纺丝局,他们从意大利引进了100台丝车(即座缫车),但这个局于1866年倒闭停业。

这种当时先进的缫丝车,我国既未组织推广使用,更未组织制造,引进的100台座缫手工车就地报废。

直到1872年,我国商人陈启源从海外归来,又带回了一些座缫车,在广东南海开设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丝厂,即座缫车缫丝厂。

国内商人看到南海丝厂设备先进,盈利可观,1880的后,座缫车在我国才较普遍地推广使用。

近代机械工程史

近代机械工程史

近代机械工程史在1750~1900年这一近代历史时期内,机械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飞速的发展,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1847年,在英国伯明翰成立了机械工程师学会,机械工程作为工程技术的一个分支得到了正式的承认。

后来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陆续成立了机械工程的行业组织。

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引起世界巨大变革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掀起,后来逐步波及其他各国,前后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工业革命是从出现机器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在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变革是:用生产能力大和产品质量高的大机器,取代了手工工具和简陋机械;用蒸汽机和内燃机等无生命动力,取代了人和牲畜的肌肉动力;用大型的集中的工厂生产系统,取代了分散的手工业作坊。

在这期间,动力机械、生产机械和机械工程理论都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机械工程的发展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干作用。

如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纺织机械的出现和使用,使纺纱和织布的生产技术迅速提高;蒸汽机的出现和推广使用,不仅促进了当时煤产量的迅速增长,并且使炼铁炉鼓风机有了机器动力,而使铁产量成倍增长,煤和铁的生产发展又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蒸汽机用于交通运输,出现了蒸汽机车、铁道、蒸汽轮船等,又促进了煤、铁工业和其他工业的发展;汽轮机、内燃机和各种机床相继出现。

纺织机械18世纪中叶,欧洲纺织机械首先在英国出现。

1764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台将八个纱锭竖排起来,由一个轮子带动的纺纱机。

他用几根棒条或夹子代替人的手指来牵引和握持纱线,使纺纱的生产速度提高八倍。

这台机器仍是用人力转动的,并以他妻子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1771年出现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朗普顿在上述两种纺纱机的基础上制造出一台称为“绥尔”的纺纱机,用它纺出比手工纺的更结实更精细的纱线,而且速度更快;1785年卡特赖特又发明了简单的自动织布机。

随着纺纱和织布的生产速度的提高,需要更多的原料,于是,1793年美国惠特尼发明了轧棉机。

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纺织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的祖先为人类作出过辉煌的贡献。

纺织生产在历史上经历过两次飞跃,第一次是一缫丝、纺纱、织造等手工机器为特点的手工机械化,第二次是以动力机器为特点的大工业化。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完成了第一次飞跃,并且领先势头一直延续到十八世纪。

现在正处于第三次飞跃的前夕,这里展示的是我国纺织史的一个缩影,继往开来,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可以分为原始手工纺织时期和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两个基本阶段。

手工纺织阶段: 从远古到公元前22世纪, 人们利用纺坠纺纱,原始腰机织布,手工机器纺织阶段: 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70年,在手工机器纺织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竹笼机、大花楼机、多锭大纺车等都可代表当时世界纺织生产的最高水平。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

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

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

花机又发展出多综多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

石器时代:
汉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摘要 (2)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 (3)1 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 (3)1.1 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3)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 (3)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 (6)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 (6)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 (7)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 (8)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 (8)1.2 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 (10)1.2.1 中国近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0)1.2.2 中国现代纺织技术及机械的发展 (11)1.2.2.1 喷气织机 (12)1.2.2.2 喷水织机 (13)1.2.2.3 剑杆引纬织机 (14)1.2.2.4 片梭织机 (15)1.2.2.5 多梭口织机 (16)2 新型纺织机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7)2.1 无梭织机代替有梭织机是世界织机发展的总体趋势 (17)2.2 机电一体化是织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7)2.3 连续引纬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广阔 (17)2.4 我国引纬技术设备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18)2.4.1 多渠道加快发展无梭织机 (18)2.4.2 多档次全面发展无梭织机 (18)结束语 (19)参考文献 (20)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较快,占世界纺织贸易的比重逐渐增加。

2001年-2008年的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8.60%,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年均增长率达19.42%。

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负增长。

今年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的逐步推进等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呈现较快的恢复性增长,2010年1-7月,出口额达11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纺织工业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国人力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完整、结构不断调整优势,大规模吸引先进技术、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中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626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3798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8.72%。

分阶段看,“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20.99%;“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年均增长率为14.75%。

从总体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衰退对中国纺织业的影响还未全部消退,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中国纺织业必将迎来另一轮发展的机遇。

摘要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了中国纺织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它的发展方向。

其中主要内容一是以织物生产顺序的方式讲述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及其所用机械的概况。

比如:纺纱技术段落中讲述了两大种主要的纺纱机械,分别为纺车和水力大纺车。

在织造技术方面则讲述了踏板织机。

特别是着重讲述了古代提花织机和古代云锦技术,这两者都是中国古代织造技术中的重大发明,而云锦技术至今还不能被现代机械所代替。

然后讲述了古代织物后整理的相关技术,如煮练、印染等工序。

第二部分讲述了中国近现代纺织技术机械的发展概况。

以年代年代和技术种类为主线,分别讲述了近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

第二部分还展望性的分析了中国纺织机械的发展方式以及发展渠道和方向。

纺织设备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趋势研究1.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史本部分主要讲述中国古代织造技术的成就和各种纺织机械1.1古代纺织技术及机械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但历史悠久,而且成就十分辉煌,不仅对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世界技术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机械方面,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领先于世界。

到了近代由于特别是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由于经济社会等诸多原因,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正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机械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的水平。

这样,中国机械的发展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急剧拉大,到十九世纪中期已经落后西方一百多年。

纺织机械的发展是伴随着机械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中国纺织机械的发展经历了由盛而衰再迅起直追的三个阶段。

1.1.1 中国古代纺纱机械发展概况中国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的发展离不开需要。

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

直至今天,我们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艺术品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

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有嫘祖叫族人养蚕制衣的传说。

说明中国的丝绸纺织技术发展的是很早的。

1926年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一个用某种工具切割开来的蚕茧,它的样于很像半个花生壳。

1958年,在远离西阴村几千里之遥的浙江吴兴钱三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竟发掘到一些丝织品,其中有绢片、丝带、丝线筹。

这说明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已经会制造并使用纺织机械了。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

西周时期具备传统性能的简略机械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朝广泛使用提花儿机、斜织机,唐以后神州纺织机械日趋完善,大大增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各品类型的纺织机1.纺坠纺坠是神州历史上最早用于纺纱的工具,它的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新时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资料,在全神州三十几个省市已掘客的早期居民遗址中,几乎都有纺坠的首要器件纺轮出土。

出土的早期纺轮,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经简略打磨而成,外形纷歧,多呈鼓形、圆形、扁圆形、四边形等状,有的轮面上还绘有纹饰。

纺坠的出现不仅转变了原始公社形态的纺织生产,对于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它作为一种轻便的纺纱工具,一直被继续使用了几千年,纵然在二十世纪,西藏地区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纺纱。

2.纺车古代通用的纺车按结构可分为手摇纺车和脚踏纺车两种。

手摇纺车的图像数据在出土的汉朝文物中屡次发现,说明手摇纺车早在汉朝已非常普及。

脚踏纺车是在手摇纺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早的图像数据是江苏省泗洪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石。

手摇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手,操作时,需一手撼动纺车,一手从事纺纱事情。

而脚踏纺车驱动纺车的力来自于脚,操作时,纺妇可以容或用双手举行纺纱操作,大大提高了事情效率。

纺车自出现以来,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纺纱机具,纵然在近代,一些荒僻的地区仍然把它作为首要的纺纱工具。

3.水力大纺车古代纺车的锭子数目通常为2至3枚,最多为5枚。

宋元之际,跟着社会形态经济的发展,在各种传世纺车机具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有几十个锭子的大纺车。

大纺车与原本的纺车差别,其独特之处是: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及哄骗水力驱动。

这些独特之处使大纺车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最新大概的形状,适应大范围的专业化生产。

以纺麻为例,通用纺车每一天最多纺纱3斤,而大纺车一日夜可纺一百多斤。

纺绩时,需使用足够的麻才气满足其生产能力。

水力大纺车是神州古代将自然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如单就以水力作原动力的纺纱机具而论,神州比西方早了4个多世纪。

4.踏板织机踏板织机是带有脚踏提综启齿装配纺织机的通称。

踏板织机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尚缺少可靠的史料说明。

研究者根据史书所载,战国时期诸侯间馈赠的布帛数量比年龄时高达百倍的现象,及最近几年来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织机的汉画象石等实物史料,猜测踏板织机的出现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到秦汉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泛博地区已普遍使用。

织机采用脚踏板提综启齿是织机发展史上一项重大发明,它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解脱出来,以专门从事投梭和打纬,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以生产平纹织品为例,比之原始织机提高了20至60倍,人人每一钟头可织布0.3至1米。

1.1.2 中国古代织机发展概况古代织造技术的最高成就——提花机提花的工艺方法源于原始腰机挑花,汉代时这种工艺方法已经用于斜织机和水平织机。

提花机通常采用一蹑(脚踏板)控制一综(吊起经线的装置)来织制花纹,为了织出花纹,就要增加综框的数目,两片综框只能织出平纹组织,3——4片综框能织出斜纹组织,5片以上的综框才能织出缎纹组织。

提花机因此,要织复杂的、花形循环较大的花,必须把经纱分成更多的组,多综多蹑的花机逐步形成。

据《西京杂记》载:有巨鹿人陈宝光妻所织散花绫“机用一百二十蹑”,这么多的综蹑织造起来十分烦琐,提花机到了三国时马均“旧绫机丧功费日乃思绫机之变”改六十综蹑为十二综蹑,采用束综提花的方法,即方便了操作又提高了效率。

谁人织出云中锦,薄如蝉翼贵如金!——中国古代云锦技术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仍有一种织机还与数百年前移模一样。

两名织工共同操作,一人提拽纹样花本,一人盘梭妆彩织造,日仅五厘米之锦。

此锦宛若天上云霞,而得“云锦”之名。

云锦之“锦”,为“金”与“帛”两字之组合。

《释名》说:“锦,金也。

作之用工重,其价如金。

故惟尊者服之。

”锦乃华贵之丝帛,在古代为贵人之物。

织云锦织提花机出现于东汉,又称花楼,由1924个机件组成,其中之“挑花结本”,相当于计算机之设计软件。

它用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将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之后再上机织造。

提花机是我国古代织造技术最高成就之代表。

这种远古工艺至今无法用任何机器代替。

西方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被高级人群完美保守的秘密。

”据文献记载,清代南京曾有三万多台云锦织机。

元、明、清三朝,云锦为皇家御用贡品,包括皇帝的龙袍和皇后的凤衣。

如今,“得见花机之巧者,能有几人哉?”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3 中国古代纺织品后整理“练”是一种丝织品,又是一种丝绸加工手段(即脱胶,将生坯加捣练图工成白练)。

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草木灰碱性溶液沸煮、日晒氧化漂白,再用杵捣,加强草木灰水对丝胶的渗透能力,使脱胶均匀彻底,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

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

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从整个图卷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已经有一整套的纺织品后整理的工序和与之配套的工具和机械。

这表明中国古代纺织品的制造和加工已经形成了一个行业的程序和标准。

1.1.4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发展古代经常使用的矿物植物染料其实多不胜数,古人根据差别的染料特征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彩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