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克隆-1
动物克隆的原理

动物克隆的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动物克隆的原理,这可有意思啦!你看啊,动物克隆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术表演。
我们都知道,每个动物都是由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育来的,就像一颗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那克隆呢,就是让这颗“种子”再复制一份。
比如说,有一只特别厉害的羊,它长得漂亮,身体又好,我们就想:哎呀,要是能再有一只一模一样的该多好啊!这时候克隆技术就派上用场啦。
科学家们会先从这只羊身上取一个细胞,这个细胞就包含了这只羊的所有遗传信息,就好像是这只羊的“密码本”。
然后呢,把这个细胞放到一个没有细胞核的卵细胞里,就像是给这个卵细胞换了一个“大脑”。
接着,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让这个新的细胞开始发育。
你想想,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是给一个空房子重新装修,然后让它变成和原来那间一模一样的房子。
那有人可能会问啦,这样克隆出来的动物和原来的真的完全一样吗?嗯,大部分是一样的,但也不是完全一样哦。
就像双胞胎,虽然长得很像,但还是有自己的个性呀。
克隆技术可不是随便就能玩得转的哟!这需要很高超的技术和非常精细的操作呢。
要是不小心弄错了一步,那可就前功尽弃啦。
而且啊,克隆也不是想克隆多少就克隆多少的。
这就好比做蛋糕,材料就那么多,你总不能无限量地做吧。
动物克隆技术可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呢。
比如说,可以用来保护濒危动物呀,让那些快要灭绝的动物能够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这多有意义啊!还可以用来做医学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法。
不过呢,克隆技术也有一些让人担心的地方。
比如说,会不会有人用它来做坏事呀?会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呀?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呢。
总之呢,动物克隆的原理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它既有让人惊叹的神奇之处,也有需要我们谨慎对待的地方。
我们要好好利用这项技术,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带来麻烦。
大家说是不是呀?。
牦牛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分析

牦牛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克隆及蛋白质结构分析段荟芹;王利;李键;熊显荣【摘要】试验采用RT-PCR方法,以麦洼牦牛脾脏cDNA为模板扩增牦牛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扩增得到的麦洼牦牛HIF-1α基因编码区长为2 472 bp,编码823个氨基酸;蛋白质预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质分子质量为92.13 ku,等电点5.09,为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以随机卷曲和α-螺旋为主,有69个磷酸化位点和4个N-糖基化位点;系统进化树显示,麦洼牦牛与牦牛、野牦牛、普通牛亲缘关系最近.本试验成功克隆麦洼牦牛HIF-1α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6(043)006【总页数】7页(P1430-1436)【关键词】麦洼牦牛;低氧诱导因子-1α;克隆;蛋白质分析【作者】段荟芹;王利;李键;熊显荣【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成都 610041;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85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最早是由Maroni等[1]在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时发现,它是真核细胞调节氧稳态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可靶向调控诸多低氧基因的表达。
HIF包括HIF-1、HIF-2和HIF-3,是由1个不稳定的α亚基和1个稳定的β亚基构成。
活性亚基HIF-1α是对氧气敏感的亚基,在细胞低氧信号转导过程中起枢纽作用,属于bHLH-PAS(basic helix-loop-helix-containing Per-ARNT/AhR-Sim domain protein family)蛋白家族[2-3]。
梅花鹿Galectin-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21.3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β-半乳糖凝集素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感中作用机制研究”(ZR2019MC036);菏泽学院培育基金项目“ATP1B1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复制影响研究”(XY18PY01)。
作者简介:张淑萍(1995.11-),女,山东省高密市人,研究方向:动物疫病。
*通信作者。
梅花鹿Galectin-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张淑萍1张厚锋2孔娜2温海燕2周宛蓉2姜莉莉2樊兆斌2*(1,山东省菏泽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274000;2,菏泽学院药学院274715)摘要:本试验拟克隆梅花鹿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基因,并对其编码产物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
根据ncbi 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梅花鹿Galectin-1mRNA 序列,设计合成梅花鹿Galectin-1基因扩增引物。
提取梅花鹿肝脏组织RNA ,反转录为cDNA 为模板,利用RT-PCR 技术扩增梅花Galectin-1基因序列,并对其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梅花鹿Galectin 1基因编码区为408bp ,编码135个氨基酸。
Galectin-1编码蛋白理论分子量为14.69kD ,理论等电点为5.1,不稳定系数为14.87,推测该蛋白为稳定蛋白。
脂肪系数为81.04,总平均亲水指数为-0.145。
Galectin-1编码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存在1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不含O-和N-糖基化修饰位点;含有7个抗原决定簇区域,抗原倾向指数高。
本试验成功克隆了梅花鹿Galectin-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为深入研究Galectin-1编码蛋白的功能提供依据,进一步阐明了其生物功能。
关键词:梅花鹿;Galectin-1基因;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属于S 型凝集素,是一类不依赖钙离子的可溶性凝集素,在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各种生物体内广泛存在。
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动物克隆这神奇的事儿。
你说这克隆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能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动物来。
咱先说说这细胞吧,就好像是动物身体的小零件。
要克隆呀,就得先找到合适的细胞。
这就好比你要盖房子,得先找到好的砖头不是?然后呢,把这个细胞放到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就像给小零件找了个特别的家。
接下来,就有个关键的步骤啦!得把这个细胞和一个卵细胞结合起来。
这就像是把两个不同的拼图块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哦,得非常精细地操作才行。
然后呢,这个新的组合就开始发育啦!就像一颗种子开始发芽、长大。
慢慢地,它就会长成一个和原来的动物几乎一样的新生命。
你说神奇不神奇?
想想看啊,如果我们能把那些珍稀的动物都克隆出来,那不是能保护它们不灭绝了吗?这多好呀!但是,这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哟。
比如说,克隆出来的动物真的能和原来的完全一样吗?它们的性格、行为会不会有差别呢?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呀。
而且啊,克隆也不是随便就能做的。
这需要很高的技术和很严格的条件。
可不是我们在家里就能随便试试的,那可不行!要是弄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不过呢,虽然有这些问题,动物克隆还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希望和可能性。
说不定以后我们能通过克隆技术做出很多对我们人类有益的事情呢。
总之,动物克隆是个既神奇又复杂的事情。
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好处,也要注意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我们要好好地研究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好处,而不是坏处。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及过程》动物克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原始个体的生殖过程。
这项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
本文将介绍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及过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动物克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将一个成熟核移植到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然后通过合适的刺激使其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新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克隆个体将完全或部分地拥有捐赠体细胞的遗传信息。
动物克隆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获取捐赠体细胞:捐赠体细胞可以来自成年个体的体细胞,比如皮肤细胞或肌肉细胞。
这些细胞将成为克隆个体的遗传来源。
2. 准备去核卵细胞: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去除卵细胞中的细胞核,以确保克隆个体将只携带捐赠体细胞的遗传信息。
3. 核移植:将捐赠体细胞的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细胞中。
4. 诱导发育:经过核移植后,为了启动克隆个体的发育,科学家通常需要提供一些刺激,比如电脉冲或化学物质。
这些刺激可以激活细胞的发育能力,使其开始分裂和发育。
5. 移植和孵化:克隆胚胎可以被移植到一只母兽体内,或在试管中孵化出来。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为克隆个体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使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需要注意的是,动物克隆是一项复杂和技术密集型的过程,目前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成功率仍然相对较低,伦理和道德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动物克隆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提高家畜和农作物品质、以及研究人类和动物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相信动物克隆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动物克隆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和困难的技术。
通过核移植和发育诱导等关键步骤,科学家可以实现原始个体的复制和繁殖。
尽管仍面临许多挑战,但动物克隆在生物学和应用领域的潜力仍然令人兴奋。
动物的克隆

2.培育过程
去核卵细胞
体细胞核
3、原理 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细胞核移植 重组细胞
电脉冲刺激 早期胚胎(或重组胚胎)
胚胎移植
母体子宫
妊娠、出生 个体
绵羊“多莉”克隆过程:
A母绵羊
B母绵羊
多
卵细胞
莉
乳腺细胞
羊 的
细胞质
细胞核
培 育
细胞核移植
融合后的卵细胞
卵裂
早期胚胎
胚胎移植
过
程
C母绵羊子宫
妊娠 分娩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细胞系、细胞株
原代培养物
…………
细胞系
原代培养物在首次 传代时就成为细胞系
可连 续培 养的
不能 连续 培养 的
连续 有限 细胞系 细胞系
细胞系、细胞株
细胞株: 通过一定的选择或纯化方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 系中获得的具有特殊性质的细胞,称为细胞株。
细胞株一般具有恒定的染色体组型、同功酶类型、 病毒敏感性和生化特性等。
单克隆 抗体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 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什么是抗体?
由何种细胞产生? 效应B细胞
主要分布在哪里? 血清 起何作用? 特异性免疫作用
什么是单 用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增殖(扩 克隆抗体? 增),也就是通过克隆,形成细胞群,
这样的细胞群就有可能产生出化学性质 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分裂 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叫接触抑制。 13、如此时细胞数量并未达到人们的需求,应该怎样办? 将贴满细胞壁的细胞用胰蛋白酶处理,然后继续增殖。
这样的过程叫做传代培养
动物克隆的技术和原理

动物克隆的技术和原理
动物克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一个动物的基因组,使其与原生态个体相同或相似的过程。
目前,动物克隆技术主要包括体细胞克隆和胚胎克隆两种方法。
体细胞克隆是利用已成熟的体细胞(如皮肤细胞)经过处理,使其转化为“全能细胞”,再将其注入到空心的卵细胞中,使其发育成胚胎,最终通过移植到代孕母体中获得一个新生个体。
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羊的克隆,被称为“多莉”,成功率较低,但是可以利用一个体细胞克隆出多个个体。
胚胎克隆是利用早期胚胎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多个完全相同的胚胎,再将其移植到代孕母体中发育成新生个体。
这种方法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但需要采集和操作早期胚胎,对于某些动物来说难度较大。
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分裂和基因组重组的原理。
每个动物细胞都包含着完整的基因组,通过不同的基因表达和调控,才能发挥出不同的细胞类型和个体特征。
通过对细胞进行特殊处理,可以使其恢复到某种发育状态,从而重新分裂产生新的胚胎或个体。
动物克隆技术在基础研究、药物研发、种质保护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伦理和安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规范。
- 1 -。
克隆动物的原理

克隆动物的原理
克隆动物的原理是通过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
该技术的基本步骤如下:
首先,从欲克隆的动物身体中取出成熟细胞,通常选择来自皮肤或肌肉的细胞。
然后,从另一只动物的卵细胞中去除其细胞核,形成一个空的卵细胞。
这个过程称为去核化。
接下来,将已取出的成熟细胞注射到去核化的卵细胞中,使其取代原来的细胞核。
随后,将充满新细胞核的卵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直至它发育成一个早期胚胎。
最后,将早期胚胎植入一只代孕母动物的子宫中,进行妊娠和胎儿发育,最终诞生出一个克隆动物。
通过这种方式,科学家可以复制一只动物的基因组,使其与原动物基本一致。
然而,由于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成功克隆出健康动物的几率相对较低。
同时,克隆动物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和行为特征,因为基因组的复制并不完全等同于原动物的全部遗传特征被复制。
克隆动物的研究对于科学研究、遗传学研究以及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动物发育和遗传
机制,促进生物医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此外,克隆动物的出现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的讨论,如个体权利、动物福利、基因改造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限增殖、 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阳性孔
如何得到一个细胞的克隆?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诊断和防治各种疾病。
• 研究抗原物质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功能。
• 在单抗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 治疗癌症。
位素的单抗
-----生物导弹
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
抗原 反复注射
从血清中分离
动物
抗体
得到
特点:
产量低、 纯度低、 特异性差。
一个B淋巴细胞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
在体外,如果
克隆
单个B淋巴细胞
细胞群
产 生
化学性质单一、 特异性强的抗体 (单克隆抗体)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科勒 德国
米尔斯坦 英国
一个B淋巴细胞
一个骨髓瘤细胞 细胞杂交
1975年,两位科学家创 造性的工作解决了这一难 题。二人于1984年获得了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电融合技术。
(2)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细胞融合 细胞杂交 (P31)
2、杂交瘤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1)什么是抗体?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一个病原体有多个抗原,可以与多个 抗体特异结合
(2)传统的抗体制备技术: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三节 动物的克隆
动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的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
1885年Roux 用生理盐水培养鸡的神经板,发现它可在盐水中生 活一段时间。
1903年Jlly分别将皮肤及白1907年Harry为探讨神经纤维的真正来源,从蛙胚中分离出一部 分神经管,培养在一滴蛙的淋巴液中,成功地看到了神经纤维的 末端的生长,其中一根神经纤维在25分钟之内长到20微米,另一 根在50分钟内长到25微米,最长的达到了200微米。
比较 项目
原理
结果
用途
植物组 织培养
动物细 胞培养
细胞的全 能性
细胞的增 殖
培育成 植株
培育成 细胞群
快速繁殖等
获得细胞的 产物或细胞
等
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体细胞杂交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流动性
融合前的处理
去除细胞壁
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离心、振动、 物理、化学方法
电刺激)
(同左)
化学(聚乙二醇) 灭活的病毒
用途
获得杂种植株 制备单克隆抗体
资料:
(1)淋巴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 其中D途径能够被氨基喋呤阻断。但是一般 不分裂增殖。 (2)骨髓瘤细胞是特殊选择的代谢缺陷型 细胞,其DNA合成过程只具有D途径,能被 氨基喋呤阻断。 (3)杂交瘤细胞则既可无限增殖,又具备 两条DNA合成途径。
1912年Carrel发现鸡胚浸出液对多种细胞生长有高度促进作用, 他将7天鸡胚心脏的组织块培养在血浆和鸡胚提取液的混合物中, 当细胞生长出晕后再把它分成两份进行培养,鸡胚细胞的培养连 续维持了34年之久。 Carrel使用的培养液,采用的无菌技术, 以及后来设计的培养瓶(卡氏瓶)等都是对组织培养的重要贡献。
1950年Morgan等人经过大量研究设计的“199”培养液至今仍广泛 用于人及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
一、动物细胞培养
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 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液中,让 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 无菌、无毒环境 ② 营养:糖、氨基酸、促生长
受精作用
细胞融合是正常的生命活动
(1)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
Luginbuhl于1873年观察到天花病人的血液中有多核的血细 胞存在。
1958年日本学者冈田(Okada)发现仙台病毒具有触发动物 细胞融合的效应。
1974年华裔加拿大学者高国楠创立了聚乙二醇(PEG)化学 融合法。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成功地融合了小鼠B-淋巴细胞和骨 髓瘤细胞而产生能分泌预定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资料:用HAT培养基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技术中人工诱导小鼠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细胞将以多种形式 出现,如脾细胞-瘤细胞、脾细胞-脾细胞、瘤细胞-瘤细胞、细胞多聚体、未融合的脾 细胞和瘤细胞等,其中只有脾细胞-瘤细胞的融合体是有用的。正常的脾细胞在培养 基中存活仅5-7天,无需特别筛选,细胞多聚体也容易死去,关键问题是要去除未融 合的瘤细胞。选择培养基具有3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ypoxanthine)、氨甲蝶呤 (aminopterin)和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故名HAT培养基。这个培养基通 过抑制瘤细胞的核苷酸合成,达到去除未融合瘤细胞的目的。细胞有两条基本途径合 成嘌呤核苷酸,一条是从磷酸核糖、氨基酸、CO2和NH3等化合物开始,叶酸是重要 的辅酶,而氨甲蝶呤是叶酸的拮抗剂,可阻断瘤细胞通过这一途径合成核苷酸。另一 条途径是利用已存在的碱基,经特异的磷酸核糖转移酶催化合成核苷酸,如次黄嘌呤 经过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转变为嘌呤核苷酸。融合所用的瘤细胞是 选择出来的HGPRT缺陷细胞株,因此不能在HAT培养基中生长,而且不合成或不分 泌免疫球蛋白。只有融合细胞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性能,可在HAT培养基中长期存活 与繁殖并分泌抗体。用于筛选具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或胸苷激酶(TK)活 性缺陷细胞的培养基。是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胸苷(T)和甘氨酸的完全 培养基。在氨基蝶呤(二氢叶酸类似物)存在下,这种酶缺陷的细胞不能通过核苷酸合 成旁路合成次黄嘌呤和胸苷。HPRT和TK缺陷细胞可以在此培养基中生存。是常用的骨 髓杂交瘤细胞选择性培养基。
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 动物血清等。 ③ 温度:一般与动物体温接近, 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 ④ 适宜的pH:多数细胞的最适 pH为7.2-7.4,CO2可以维持培 养液pH。一般为95%+5%的混 合气体。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 出后立即进行的细 胞培养。(P28)
传代培养:将细胞从 一个培养瓶分装到 多个培养瓶中继续 培养。 (P28)
细胞系 细胞株
一、动物细胞培养
3、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① 生产有价值的生物制品。 ② 检测有毒物质的毒性。 ③ 培养细胞用于生理、药理、病理研究为治疗和
预防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二、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细胞融合与细胞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