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31 妥善固定导管 .
导 管置 人 后 进 行 外 部 缝 线 固定 , 防止 牵
污 染 机 会 越 多 。此 外 , 文献 l 报 道 , 管 置 人 2 ~ 4 _ 4 导 4 8 h后 便
拉; 更换 贴膜 时 一手 固定 导 管 柄 部 , 手 顺 毛 发走 行 方 向撕 脱 ; 一 每 班准 确测 量 导管 置人 刻度 并做 记 录 , 如发 现导 管 部分 脱 出 , 严 禁 消毒 后 回送 , 回抽 血液保 证其 在 血管 内做 好记 录 即可 。 32 保持 导管 密 闭性 置 管和 留置 导 管期 间 严 格 遵 守无 菌 操 . 作 原则 , 在进 行输 液 治疗 前 后 均 用 聚维 酮 碘 消 毒 。尽 量 减少 使 用 三通 , 降低 接头 处脱 开或 开启 的频率 , 导管 尾端 宜 连接 肝 素帽
2 与 C R 相关 的危 险 因 素 VC I 2 1 导 管 留置 时 间 、 置 部 位 及 导 管 选 择 . 留 2 1 1 导 管 留置 时 间 .. 研 究 表 明 , 置 时 间 > 6 d患者 的感 留
2 3 其他 .
除 了患 者 的 年 龄 、 自身 免 疫 功 能 、 发 病 、 位 原 远 表 明 , 肠 外 胃
随养 、 流 动 血 力学 监测 、 速 补 液 等 中 的 广 泛 应 用 , 心 静 脉 导 管 相 关 感 快 中
染 ( e ta v n u ah tr e td ifci , VC I 明 显 增 cn r l e o sc t ee_ l e e t n C R ) ra n o 多 。C R 的增 多 , 仅 增 加 了 医 疗 费 用 , 长 了 住 院 时 VC I 不 延
次 打 开 夹 子 或 导 管 打 折 均 可 造 成 血 液 回流 。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防

t sPC 技术是从头静 脉 、 e ,IC) r 贵要静 脉或 肘正 中静 脉插 管到 达 上腔静脉( 深静脉 ) 是需长时 间肠外 营养或肿瘤患者化疗 常采 , 用的静脉输注途径 。但 由于 PC IC置管 的时 间较长 , 导致 置 可 管后 相关感染 的发生 , 导管相 关感 染( a e r e tdi etn ct t — l e fc o , h e ra n i C I是长期置管 的常见 并发 症 , IC置 管并 发症 以机械 性静 R) PC
[ 关键词 ]PC 医院感染 ; IC; 质量控制 ; 相关 因素 [ 中图分类 号]R 1 . ; 4 9 3 [ 6 9 3 R 5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7 —02 2 1 )50 2 -2 6 25 4 (0 0 0 -4 90
由 外 周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 e p eayisr d cn a cte p r h r l ne e e t l a — i l t r h 植 是 静 脉 导 管 感 染 的 主要 原 因 。 此 外 , 管 连 接 部 位 受 污 染 也 导 是 导 致 PC IC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重 要 原 因 。 经 中心 静 脉 导 管 进 行
置 日) 其 中 9例 (4 ) 发生 在第 1周 ,2例 ( 6 ) 生在 , 3% 是 1 4% 发 置管后第 3周末 。另对 2 5例 前 瞻性研 究进行 分析 表 明, 导 管 留置 时间越长 , 导管相关 血流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
2 4 输 注 药 物 .
使用静 脉内营养时高渗溶液是细 菌生长 的 良好 培养基 , 而
毒 血症 。
13 留管 时间 .
导 管 留 置 时 间 也 是 引起 PC IC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另 一 危 险 因 素 。研 究 表 明 , 院 患 者 中 PC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发 生 率 为 住 IC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引起外 周中心静 脉置管导管相关性 感染 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 周
中心静脉置管 2 8例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4 观察导管相关性感 染发生率 , 比较感 染组与无感染组 患者在可能影 响感 染因 素上面 的差异 , 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 显著性变量进行 多因素 L gsc统计学 分析 。结果 oit i 2 8例 患者共 发生导管 相 4
医学 创新
2 1 8月 第 7卷第 2 坦 00年 3
Meia Invt no C i , uut2 1  ̄ o. o 2 —dcln oa o —— hn A g s 0 0 V 17N .3 — i f a .
・
8 ・ 7
・
临 床 研 究
・
外 周 中心 静 脉 置 管 导 管 相关 性 感 染 的 危 险 因素 多 因素分 析
重 、 蛋 白水 平 低 、 P C El评 分 高 、 作 人 员 经 验 不 足 、 白 AA H I 操 本 次 穿 刺 次 数 多 、 静 脉 置 管 、 管 留 置 时 间 长 、 用 化 疗 及 高 股 导 应
11 一 般 资料 .
20 0 2年 9月 ~20 0 9年 1 2月 笔 者 所 在 医 院
导管相关 性 感 染 是 主 要 并 发 症 பைடு நூலகம் 一 , 发 生 率 1 . % ~ 其 64 2 . % 88 , 影响感染 因素是 多方 面的 ] 。本 文通 过 L g t oii sc
素( 化疗 、 高营养 药物) 等方 面的差异 , 并进行统计 学分析 。
14 统 计 学处 理 . E cl . 建 立 数 据 库 , 用 S S 3 0统 xe 8 0 应 P S 1,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及预防中心静脉导管(CVC)常规用于ICU中各种监测、治疗,在ICU的救治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由于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有创操作,导管作为血管内异物与外界相通,且留置时间较长,必然增加人体感染的机会,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也逐年增加。
因此,针对我科今年50例中心静脉导管预防感染的发生做出总结,综述如下。
1 危险因素分析1.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1.1.1置管部位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主要与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率和局部皮肤菌群的密度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与穿刺部位有关,其中以股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高,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发生率最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居中[1]。
1.1.2导管留置时间理论上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越多[2]。
1.2病人因素机体免疫力—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也与患者自身抵抗力密切相关,如果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疾病或病人自身情况差如年老体弱,有严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会使CVCRI明显增加。
1.3 医护人员相关因素1.3.1无菌操作不规范。
医护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护理过程中无菌观念欠缺、操作欠规范,以及对手卫生重视不够,都可使病原菌通过接触传播而致感染。
1.3.2治疗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
1.3.3忽视对导管的护理。
通过导管接口给药不按规范操作,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 预防2.1 无菌技术操作操作前及每次更换敷料前应认真洗手;穿刺成功后,CVC的维持主要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目前认为病人皮肤和医务人员手是污染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对操作者手和病人皮肤广泛严格消毒。
插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局部使用无菌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插管部位用安尔碘严格清洗及消毒,消毒皮肤范围直径不少于20cm,每次消毒二遍,待消毒剂完全晾干后再进行穿刺。
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感染。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

V ol.26 No.S2 November .2020士再进入检查室将配置的消毒液(0.3%过氧化氢稀释液)按照由上到下,由里到外的原则进行全面喷洒,喷药量为100 mL/㎡~300 mL/㎡,注意要将CT 机器用一次性中单覆盖,防止机器潮解,待作用30分钟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CT 机器,分开摆放四台紫外线灯距离扫描床1米,调试60分钟,关闭门窗,使房间密闭4小时后开窗通风。
3小结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是保证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技护组人员对排班满意度的主要因素[5]。
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每个人、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严格到位的防护方法、科学合理的人力安排、细致有效的排班方法,可以为一线技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6],实现“零打仗、零感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1]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感染性肺炎防控与诊疗工作手册[2] 周丽娜,吴昊,宋彩萍,等,中国埃博拉诊疗中心布局流程的设计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5(35).7-9[3] 吴建中,黄顺,王婉雪,等,援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医疗队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17-18[4] 刘丽英,王建荣,吴丹,等,同伴教育在塞拉利昂护士埃博拉出血热防护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2).8-10[5] 刘娟,李春红,醋爱英,分组式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的改进措施与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2014,7[6] 王丽慧,李宁,邹德莉,等,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留观病区护理排班的经验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V ol.32.No.4[收稿日期:2020-11-02]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探讨梁涛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 河北邯郸 056038[摘要]目的 阐述ICU 中心静脉导管使用后的相关性感染疾病发生因素及其护理措施研究。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

PICC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处理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导管沿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尖端达上腔静脉下1/3处或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治疗的重要条件。
但作为一种入侵性操作,可发生多种并发症,穿刺处皮肤感染仍是主要的并发症,诸多学者对感染的原因与处理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1感染源1.1皮肤:置管穿刺破坏了人体皮肤天然屏障,为微生物的入侵提供一个路径;如果置管时皮肤消毒不彻底,微生物移居皮下组织和血液,增加了发生感染的机会。
处理:穿刺前清洗穿刺上肢,严格穿刺点消毒,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20cm。
1.2导管:在能够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小的型号、最少腔的导管。
较细的导管使其周围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且导管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的机会就越大。
1.3护理人员的手:操作前后洗手不规范,洗手时间不足,都可引起相关性感染。
处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戴手套前后需严格手部皮肤清洁。
1.4输入的液体与种类:PICC常用于输注刺激性、高渗性药物,分子颗粒容易粘附在导管壁形成天然的培养基,在药物配制过程中也可带入细小微粒造成感染。
处理:输液完毕或在两次输液之间应冲管,避免药物残留在管壁。
2.感染途径2.1环境:置管环境应清洁、明亮,消毒30分钟。
处理::设立完整的PICC置管及维护室能帮助降低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2.2温湿度:夏季温度高,患者出汗多,穿刺点周围皮肤受汗液污染,贴膜易卷曲松动,出现穿刺点感染,或经皮下入血,引发静脉炎。
有学者研究,室温在10-15℃,10天更换敷贴也未出现局部感染现象;室温超过20℃的条件下,贴膜更换时间不应超过5天;温度超过30℃,贴膜更换时间英限制在3天之内。
处理:应告知患者避免运动,减少汗液的分泌,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应缩短更换贴膜的时间。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

医院感染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预防在医院环境中,中心静脉导管常用于输液、血液透析和监测等治疗过程中。
然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成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预防措施及最佳实践。
一、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无菌操作不当是导致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医护人员在插入导管的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无菌操作措施,细菌就有可能进入导管引起感染。
其次,导管留置时间过长也是导致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时间留置的导管容易产生局部感染,造成细菌滋生。
此外,患者自身因素,如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针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高发性,医疗机构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严格无菌操作:在插入导管前,医护人员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消毒,并佩戴无菌手套和面罩。
插入过程中,应避免与非无菌物品接触,并注意避免导管与患者皮肤摩擦。
2.导管选择与保养: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外周静脉导管或中心静脉置管等,并根据需要及时更换导管。
定期观察导管留置部位的状况,保持干燥清洁,避免产生湿润环境,以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使用抗生素:在插管前或插管后的早期阶段,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但是应遵循抗生素选择的指南,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抗生素。
4.培训与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团队协作,建立科学的护理制度和流程。
三、最佳实践除了基本的预防措施外,一些最佳实践也可以帮助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最佳实践的建议:1.适时拔除导管:当导管不再需要时,应及时拔除,避免不必要的留置时间。
2.穿刺部位消毒:在插管前,应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合理使用盖帽:导管接头应始终保持关闭状态,并定期更换或消毒盖帽,以防止细菌侵入。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最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导管相关性感染 。 据临床资料显示 , CU中, 在I 大约有8 % 0 0 至9%的与血 流内装置 相关的菌血症是 由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所引起的, 关性菌血症 相 的 发生 率 为4 %至4 %, 死 率高 达 l%至2 D 3。 生 感染 的 因 3 病 0 Oo 】发 / 【 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操作人员和导管护理及配药人员是否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 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及患者所患基础性疾病 的类型。 此外 , 还包括置 管人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 , 护理人员 对 导 管 的护 理 情 况 , 管 内导 管 的 情 况 , 管 的部 位 以及 留置 血 置 的时间等 , 既有不可控 因素 , 也有可控 因素 。 临床研究证实 , 导管 留置的时间>7 天的患者 , 发生感染 其 的 几 率便 高于 留置 时 间<7 的 患者 , 管 时 间<1天 的患 者 , 天 置 4 其总的感染率 为1 %; 6 置管时间在 1 ~2 天的患者 , 4 1 其感染率 为2 .‰ 置管时间>2 天的患者, 65 1 其感染率高达4 .%, 4 8 可见导 管 留置 的 时 间 越 长 , 用 的 频 率越 多 , 被 污染 的机 会 也 就越 使 其 大。 此外 , 有文献【 出, 4 l 指 导管在进入患者体内2 -4 h , 4 8 后 便有 纤维蛋白鞘包 绕在其周 围, 微生物便可在其 中繁殖 , 因而置管 的时间越 长, 导管周围细菌的定植率便越高 。 细菌还 可 以通过 污 染 的 导 管 接 头 进 入 血 液 , 有 5 % 的导 管 相 关 感 染 来 自皮 约 0
21 插 管部 位及 感 染 发 生 比例 .
行锁骨 下置 管患者共2 0 , 2 例 发生感染 的为 4 例 ( 0. 5 占2 5 。 颈内静脉置管患者 8 例 , %)行 3 发生感染 的为 1 例 ( 2. 9 占2 9 , %)行股静脉置管患者 5 例 , 5 发生感染的为l N( 0 9 。 7 占3 .%) 2 2 留置 时 间与 发 生 感 染 的 关 系( 1) . 表 表 1 置 管 时 间与 感染 发 生 情 况 ( 次 )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64 ·
临 床 麻 醉 学 杂 志 2012 年 12 月 第 28 卷 第 12 期 J Clin Anesthesiol,December 2012,Vol.28,No.12
·临床研究·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张玥琪 李敏 葛圣金 薛张纲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 年 5~10 月 普 通 外 科 病 房、外科重症监护室和留院观察室接受 中 心 静 脉 导 管 穿 刺 置 管 的 患 者 。 调 查 患 者 一 般 情 况、诊 疗 方
案及诊治过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相关 情 况,行 多 因 素 Logistic回 归 分 析。 结 果 50 例 患 者 中 心 静 脉穿刺置管61例次。普通外科病房和外 科 重 症 监 护 室 未 观 察 到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发 生 ,留 院 观 察 室 有6例次发生导管 相 关 血 流 感 染。 不 同 科 室 (OR=2.678,95%CI 1.154~6.235)、导 管 留 置 时 间 (OR=1.372,95%CI 1.326~5.735)、是否存在他处感染(OR=2.712,95%CI 1.181~6.174)是中 心 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良好的环境、专业性强的医 疗 团 队 对 于 预 防 与 控 制 中 心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具有正面的积极作用。
【Key words】 Central venous;Infections;Risk factor
中心静脉置管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工 作 中,作 为 有 创操作难免出现一 系 列 并 发 症,其 中 导 管 相 关 性 感 染是较突出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通过临床 病例分析,探讨中心 静 脉 导 管 相 关 感 染 的 危 险 因 素 以及临床上预防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某些措施的有 效性及可改进之处。
【关 键 词 】 中 心 静 脉 置 管 ;感 染 ;危 险 因 素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 ZHANG Yue-qi,LI Min,GE Sheng-jin,XUE Zhang-gang.Department of And Infant Hospital,Shanghai 20004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E Sheng-jin,Email:ge.shengjin@zs-hospital.sh.cn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2009 年 5~10 月 接 受 深 静 脉 穿 刺 置 管 的 普 外 科 病 房 、外 科 重 症 监 护 室 (SICU)及 慢 性
作者单位:200040 上 海 市 第 一 妇 婴 保 健 院 麻 醉 科 (张 玥 琪 ); 上 海 复 旦 大 学 附 属 中 山 医 院 麻 醉 科 (李 敏 、葛 圣 金 、薛 张 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