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第4课经济大危机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讨论、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和改良等历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1、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教学难点:1、经济危机涉及到的概念。
2、全面、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导入新课:提问: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召开过那些国际会议?形成了什么体系?有何影响?展示:学习目标,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1、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国家、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根本目的、中心措施、作用、意义?(巡视、参与小组活动)通过看书自学,掌握基本知识点。
通过做题,检测知识点预习情况。
通过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点拨:A危机的影响?1、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剧增。
2、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政局动荡。
B新政根本目的: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展示: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图片、资料通过,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与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中引出结论的方法重点讲解: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造成的产品相对过剩)2、罗斯福新政的前提、创新之处?介绍罗斯福生平以及罗斯福担任总统后在电台上的“炉边谈论”。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以及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
本课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了解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经济大危机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涉及许多经济术语和理论,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经济术语的解释和理论的阐述,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认识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产生的严重后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大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面对经济问题的信心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2.难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的阐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直观地展示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和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经济大危机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经济大危机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大危机的产生原因、过程和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经济大危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讲授法:教师针对经济大危机涉及的经济术语和理论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大危机的本质。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经济大危机》名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为了应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本课在教材的编写中大量使用图片,增强了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规律,即从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的感性认知到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的理性认知。
二、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仍然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在学习中不能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历史,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也不够深入,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内容,学生要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尤其是对股票等金融方面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些图片、动画、影音资料等呈现方式,将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历史,包括“一战”后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及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探究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美国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到:1.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课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教材内容分析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世界整体性发展进程。
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面对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为其他西方国家解决危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二、课程标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这次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政是为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
教师:这首歌最早出现在1932年在纽约舒伯特剧院首演的《有关美国的史料》这一讽刺时政的音乐剧中,并广为流传成为大萧条时期的圣歌。
那么,又是谁临时受命,力挽狂澜拯救了美国,他是怎么拯救的?(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设下悬念,有兴趣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更被许多美国人称为“繁荣年代”。
面对繁荣,资产阶级得意忘形。
被冲昏了头脑的美国总统胡佛踌躇满志地向美国人民许诺:“揭开锅,两只鸡;家家户户小汽车。
”就在人们陶醉于永久繁荣的幻想时,一场恶梦悄然降临。
一、危机暗藏,积重难返——美国往地狱里冲播放:(视频资料)《1929大崩盘》。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经济大危机》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
本节课通过介绍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使学生了解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为后续学习罗斯福新政等历史事件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经济领域的专业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掌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危机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命运的责任感;认识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2.难点: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经济危机事件,引导学生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对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资料:收集与经济危机相关的历史事件、案例等资料。
4.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1929年美国股市的崩溃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经济危机的起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3、理解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启示?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教学难点:经济危机中涉及到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和《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三、教学流程设计(一)出示教学目标(1分钟)(二)出示自学指引(1分钟)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2、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3、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 这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4、罗斯福怎样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实行新政的目的是什么?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除此之外,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是什么?6、“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如何?对你有什么启示?(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8分钟)(四)师生共同探究一、“繁荣”及其崩溃1、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如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强,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2、后来这种状态导致什么结果?一方面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由于生产的相对过剩造成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日益激化。
于是,在“繁荣”的背后孕育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3、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它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展示插图,辅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综合)议一议:(演示危机时的情景,如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长龙,露宿街头的失业者,资本家销毁产品,拔掉田里成熟的棉花等。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经济大危机教案 新人教版

经济大危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1929年一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特点;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竞选总统;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新政措施;新政效果。
2.能力目标:通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危机"的相互交替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历史的能力;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有着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其稳定只能是相对的,暂时的,不稳定则是绝对的,永恒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无法避免的;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生产力危机的根源--一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难点: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罗斯福新政的一些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过哪些会议?有何影响?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建立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暂时缓和。
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在1924—1929年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的相对稳定时期。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
2. 新授一、繁荣及其崩溃20世纪20年代,各资本主义国家努力发展经济,很快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
美国的发展尤为迅速。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0小字)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快的表现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垄断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国民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许多工业部门出现高涨局面,工厂的电气化程度大大增加,一批新的电器开始进入家庭。
这种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呢?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出现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可以将教室布置成类似于经济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高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题型整理
1.简答题:请简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起因和特点。
答案:起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的激化,特别是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特点包括: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力巨大,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量大幅下降。
2.论述题:请论述罗斯福新政对缓解经济大危机的作用。
答案:罗斯福新政通过一系列措施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对缓解经济大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措施包括:实行银行假日,阻止银行恐慌蔓延;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生产,提高就业率;实施《社会保障法》保障民生,减少社会不满;推动公共工程,创造就业机会;保护农民利益,恢复农业生产和市场信心。
3.比较题:请比较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异同。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大萧条时代:1929-1939》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罗斯福与新政》作者: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
-《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解读》作者:泰勒·柯文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经济大危机的历史背景、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大危机的知识点,掌握对经济大危机的理解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经济大危机》教案新人教版
一、经济大危机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繁荣
一时,这一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
2、原因: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劳动人民相对贫困,从而引起“相对过剩”。
)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
矛盾。
(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3、爆发时间及标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股票暴跌,这天被称为
“黑色星期四”。
4、持续时间:1929——1933
5、特点:①涉及范围特别广;②持续时间比较长;③破坏性特别大
6、影响:①经济萧条,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加深。
②资本家销毁商品、维持利润。
②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①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②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
消除
经济危机。
(1)、直接目的:消除经济危机
(2)、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3)、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措施:
①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②整顿银行,恢复政府的信用;
③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
④兴建公共工程,吸纳了大量的失业者。
三、评价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作用、效果):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积极: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2、消极: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新政的影响: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影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五、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启示: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但新政由于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只能遏制当时危机,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六、罗斯福新政所修建的田纳西水利工程有哪些好处?
它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灌溉条件,便利了水路交通,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的岗位,解决了贫民的生活问题等。
七、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借鉴意义,对今天如何解决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有什么借鉴作用?
答:兴建公共工程,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生产,以工代赈,从事公益性劳动,增加就业岗位。
(提高人口素质,加快经济发展;调整农村种植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加大技术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资金扶持从事个体经营等。
)
八、当前,在美国发生的严重金融危机使世界多数国家都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世界经济
发展的什么趋势造成的?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你认为现任总统奥巴马能从罗斯福新政中吸取什么成功经验?
答:经济全球化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加强政府对生
产的控制和调节。
)
九、一位著名历史学家指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为什么?
答:因为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十、评价罗斯福:
罗斯福1933年当选为美国总统,并实行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在二战中领导美国人民战胜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他身残志坚,
政绩显著,其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32049 7D31 紱U34728 87A8 螨29648 73D0 珐23119 5A4F 婏39471 9A2F 騯39024 9870 顰w35090 8912 褒Lo40364 9DAC 鶬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