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计算题汇总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原理复习1(计算题)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要求:(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3)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解:(1)(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3)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4)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解: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甲市场平均价格()375.145.5/==∑∑=x m m X(元/斤) 乙市场平均价格325.143.5==∑∑=f xf X (元/斤)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50.291001345343538251515=⨯+⨯+⨯+⨯==∑∑fxf X (件)986.8)(2=-=∑∑ff X x σ(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267.0366.9===XV σ甲305.05.29986.8===X V σ乙因为0。
统计学试题库计算题部分

统计学试题库计算题部分:知识点四:统计综合指标1、 某局所属企业某年下半年产值资料如下: 试通过计算填写表中空缺:;2、现有某市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通过计算填写表中空缺。
(单位:亿元):要求:(1)计算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2)计算标准差 (3)计算方差(2)比较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年龄更具代表性'、(7、甲、乙两企业工人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比较哪个企业职工工资偏高(2)比较哪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更具代表性?10、甲、乙两钢铁生产企业某月上旬的钢材供货量资料如下:试比较甲、乙两企业该月上旬钢材供货的均衡性【11、某校甲、乙两班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组情况如下:…要求:(1)计算各班学生的平均成绩(2)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强\求平均利润率。
问哪一个公司招员考试的成绩比较整齐(用标准差)!知识点五: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试计算该市“九五”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递增率|(2)预测2004年存款余额将达到多少4、1997—2002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非生产人数资料如下: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这种产品第一季度单位产品成本(2)计算上半年平均计划完成程度,(2)计算四年平均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年的销售额。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2)编制产量总指数、计算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减的产值(3)编制出厂价格总指数,计算由于价格变动而增减的产值(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3)对总销售额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2)三种商品价格及销售量的综合变动指数(3)由于价格提高和销售量的增加各使销售额增加多少[(2)物价总指数(3)由于物价变动所引起的总产值的增加或减少额5、&(2)销售量总指数以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8、[.8、某商店出售三种商品,资料如下:试计算价格总指数Array@~'11、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和出厂价格资料如下: 试计算:(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2)单位成本总指数;(3)对总成本进行两因素分析。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典型计算题一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36==∑∑ffxx (元)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
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110%105%116===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110%,超额完成计划10%.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 计划完成程度%74.94%95%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
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94。
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110%51%161=++=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解:计划完成程度%74.94%51%101=--=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6、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期增长5%,问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多少? 解:103%=105%÷(1+x ) x=1.9%即产值计划规定比上期增加1。
统计学计算题

第三章统计整理例 1、某厂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单位:公斤)162 158 158 163 156 157 160 162 168 160164 152 159 159 168 159 154 157 160 159163 160 158 154 156 156 156 169 163 167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并计算出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152158 159154 154 156 156 156 156 157 157 158 158 159 159 159 159 160 160 160 162 162 163 163 163 164 167168 168 169最大数=169,最小数=152,全距=169-152=17n=30, 分为 6 组例 2、某企业 50 个职工的月工资资料如下:113 125 78 115 84 135 97 105 110 130105 85 88 102 101 103 107 118 103 87116 67 106 63 115 85 121 97 117 10794 115 105 145 103 97 120 130 125 127122 88 98 131 112 94 96 115 145 143试根据上述资料,将50 个职工的工资编制成等距数列,列出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
解:将原始资料按其数值大小重新排列。
63 97 117 118工人按日产量分组(公斤)152-154155-157158-160161-163164-166 工人数(人)361151比率(频率)(%)10.0020.0036.6016.7067 78 84 85 85 87 88 88 94 94 96 97 97 98 101 102 103 103 103 105 105 105 107 110 112 113 115 115 115 115 116 118 120 121 122 125 125 127 130 130 131 135 143 145 145按工资额分组(元)60-70 70-80 80-90频数216工人数频率( %)4212频数239向上累计频率( %)4618频数504847向下累计频率(%)1009694例 3、有 27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如下:5 4 2 4 3 4 3 4 4 2 4 3 4 3 26 4 4 2 2 3 4 5 3 2 4 3试编制分布数列。
统计学期末复习计算题汇总

3—5
5—7 7—9 合计
30
40 30 100
4
6 8 -
120
0 120 240
3—5
5—7 7—9 合计
40
40 20 100
4
6 8 -
1.024
0.064 1.152 2.24
σ
甲
=
(x - x) f f
2
2
=
240 = 1.55 100
f σ乙 = (x - x) Σf = 2.24 = 1.5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工业总产值(万元)
增长量(万元) 发展速度(%)
(
─ ─
)
(
5000 (
) (
( ) 106
) (
) ( (
)
) )
增长速度(%)
增长1%的绝对值(万元)
─
─
(
800
) (
(
)
) (
4
)
2.某企业历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试填上表中所缺 的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并计算该企业工业总产值平均每 年的发展速度。 年 份 2008 2009 2010 ( 2011
9.某企业两个生产班组,各有100名工人,它们生产某 种产品的日产量资料如下表,计算有关指标,比较哪 个班组平均日产量的代表性强。
甲班组 日产量 工人数 (件) f 3—5 5—7 7—9 合计 30 40 30 100 组中值 xf x 4 6 8 — 120 240 240 600 日产量 (件) 3—5 5—7 7—9 合计 乙班组 x 生产工人 f
比重% Σf
x
f Σf
4 6 8 —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第四章第一部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4.1 : (1)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5%,比上年增长7%,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2)单位产品成本上年为420元,计划规定今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今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字和实际数字,并计算出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3)按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1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4.2 :某市三个企业某年的下半年产值及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要求:[1] 试计算并填写上表空栏,并分别说明(3)、(5)、(6)、(7)是何种相对数;[2] 丙企业若能完成计划,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说明该市三个企业将超额完成计划多少?4.3 :我国2008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根据上述资料,自行设计表格:(1)计算各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2)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上年对比的增长率;(3)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变动情况。
4.4 :某公司下属四个企业的有关销售资料如下:根据上述资料:(1)完成上述表格中空栏数据的计算;(2)若A能完成计划,则公司的实际销售额将达到多少?比计划超额完成多少?(3)若每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都达到B企业的水平,则公司的实际销售额将达到多少? 比计划超额完成多少?第四章-----第二部分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4.5 :已知某地区各工业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计划产值资料如下:要求:(1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各企业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
(2)如果在上表中所给资料不是计划产值而是实际产值,试计算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
、4.6 :已知某厂三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其废品率、产量和工时资料如下:计算:(1)三种产品的平均废品率;(2)假定三个车间生产的是同一产品,但独立完成,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3)假定三个车间是连续加工某一产品,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

统计学练习题(计算题)第四章----第一部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1)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5%,比上年增长7%,试计算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2)单位产品成本上年为420元,计划规定今年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今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字和实际数字,并计算出降低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3)按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12%,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某市三个企业某年的下半年产值及计划执行情况如下:要求:[1]试计算并填写上表空栏,并分别说明(3)、(5)、(6)、(7)是何种相对数;[2]丙企业若能完成计划,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说明该市三个企业将超额完成计划多少:我国2008年-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如下:单位:亿元根据上述资料,自行设计表格:(1)计算各年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2)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上年对比的增长率;(3)简要说明我国经济变动情况。
:某公司下属四个企业的有关销售资料如下:根据上述资料:(1)完成上述表格中空栏数据的计算;(2)若A能完成计划,则公司的实际销售额将达到多少比计划超额完成多少(3)若每个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都达到B企业的水平,则公司的实际销售额将达到多少比计划超额完成多少第四章-----第二部分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已知某地区各工业企业产值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计划产值资料如下: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各企业产值计划的平均完成程度。
(2)如果在上表中所给资料不是计划产值而是实际产值,试计算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
、:已知某厂三个车间生产不同的产品,其废品率、产量和工时资料如下:计算:(1)三种产品的平均废品率;(2)假定三个车间生产的是同一产品,但独立完成,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3)假定三个车间是连续加工某一产品,产品的平均废品率是多少。
:对某车间甲、乙两工人当日产品中各抽取10件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得资料如下:试比较甲乙两工人谁生产的零件质量较稳定。
统计学计算题

统计学计算题1. 某企业生产的A、B两种产品的产量及产值资料如下:产品总产值(万元)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基期报告期A B 400600580760110100★标准答案:产品名称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甲1000 1200 10 8乙5000 5000 4 4.5丙1500 2000 8 7要求:计算三种产品的成本总指数以及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标准答案:产品成本指数=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变动使总成本使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461000-48000=-1900(万元)3. 某企业本月分三批购进某种原材料,已知每批购进的价格及总金额如下:购进批次价格(元/吨)总金额(元)一二三200190205160001900028700★标准答案:4. 某厂三个车间一季度生产情况如下:第一车间实际产量为200件,完成计划95%;第二车间实际产量280件,完成计划100%;第三车间实际产量650件,完成计划105%,请★标准答案:平均计划完成程度☆考生答案:解:三个车间总的计划产量=200/95%+280/100%+650/105%=1110(件)三个车间总的实际产量=200+280+650=1130(件)三个车间产品产量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1130/1110*100%=101.8%商品销售额(万元)报告期价格比基期增(+)或减(-)的%基期报告期甲乙丙5070809010060+10+8-4合计200 250 —试计算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量总指数。
★标准答案:企业计划产量(件)计划完成(%)实际一级品率(%)甲乙丙50034025010310198969895根据资料计算:(1)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标准答案:☆考生答案:解:(1)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500*1.03+340*1.01+250*0.98)/(500+340+250)*100%=101.2%(2)平均一级品率=(500*1.03*0.96+340*1.01*0.98+250*0.98*0.95)/(500*1.03+340*1.01+250*0.98)*100%=96.4%7. 某商店主要商品价格和销售额资料如下:商品计量单位价格本月销售额(万元)上月本月甲乙丙件台套100506011048631102437.8★标准答案:8. 某市场上某种蔬菜早市每斤0.25元,中午每斤0.2元,晚市每斤0.1元,现在早、中、★标准答案:.平均价格H==0.158(元)☆考生答案:解:购买的总斤数=1/0.25+1/0.2+1/0.1=19(斤)平均价格=(1+1+1)/19=0.16(元/斤)9. 某商店出售某种商品第一季度价格为6.5元,第二季度价格为6.25元,第三季度为6元,第四季度为6.2元,已知第一季度销售额3150元,第二季度销售额3000元,第三季度销★标准答案:☆考生答案:解:平均价格=(3150+3000+5400+4650)/(3150/6.5+3000/6.25+5400/6+4650/6.2)=6.20(元)10. 某厂生产某种机床配件,要经过三道工序,各加工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5.74%,★标准答案:=0.9474=94.74%企业名称2006年职工人数2005年工业总产值(万元)2006年工业总产值2006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2006年工业总产值为2005年的(%)各企业和全公司劳动生产率为乙企业的倍数人数(人)比重(%)计划(万元)实际(万元)完成计划(%)(甲)(1)(2) (3)(4)(5)(6)(7)(8)(9)甲300 900 1500 1800乙3000 3000 130.0 260.0丙450 12.0 1200 1800 300.0合计3750 100.0试根据上表已知数据计算空格中的数字(保留一位小数并分别说明⑵、⑹、⑻、⑼栏是何★标准答案:季度2000 2001 2002 2003 20041 580 610 660 700 8502 190 200 220 230 3203 230 250 260 290 3104 620 670 710 730 780★标准答案:销售量(万斤)价格(元)2002年2003年2002年2003年甲乙丙30140100361601001.801.901.502.02.201.60试计算:(1)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2)三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和销售量综合指数★标准答案:月份 1 2 3 4 5 6产量(件)单位成本(元) 200073300072400071300073400069500068★标准答案:按农户年收入分组(元)行政村数(个)各组农户占农户总数(%)2000以下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10000以上23669481015302512合计30 100 ★标准答案:☆考生答案:解:平均收入=(8%*1000+10%*3000+15%*5000+30%*7000+25%*9000+12%*11000)/100%=4910(元)16. 甲乙两企业生产同种产品,1月份各批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甲企业乙企业单位产品成本(元)产量比重(%)单位产品成本(元)产量比重(%)第一批第二批1.0 10 1.2 301.1 20 1.1 30第三批 1.2 70 1.0 40★标准答案:☆考生答案:解:甲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1.0*10%+1.1*20%+1.2*70%)/100%=1.16(元)乙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1.2*30%+1.1*30%+1.0*40%)/100%=1.09(元)因为1.16>1.09所以甲企业的单位成本更高日期9月30日10月31日11月30日12月31日在业人口(万人)a 劳动力资源人口(万人)b280680 285685280684270686★标准答案:18. 某自行车车库4月1日有自行车320辆,4月6日调出70辆,4月18日进货120辆,4月26日调出80辆,直至月末再未发生变动,问该库4月份平均库存自行车多少辆?★标准答案:因为数据取得的资料是连续时点数列,但资料间隔不等,故采取加权平均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六、计算题.1.下面是某公司工人月收入水平分组情况和各组工人数情况:月收入(元)工人数(人)400-500 20500-600 30600-700 50700-800 10800-900 10指出这是什么组距数列,并计算各组的组中值和频率分布状况。
答:闭口等距组距数列,属于连续变量数列,组限重叠。
各组组中值及频率分布如下:2.抽样调查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单位:百元)如下:88 77 66 85 74 92 67 84 77 94 58 60 74 64 75 66 78 55 70 66⑴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分组整理并编制频数分布数列⑵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答:⑴⑵某省20户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可支配收入分布表第三章六、计算题.⒈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要求:⑴填满表内空格.⑵对比全厂两年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的好坏。
解:⑴某企业生产情况如下:单位:(万元)⑵该企业2005年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为110.90%,而2006年只有102.22%,所以2005年完成任务程度比2006好。
⒉某工厂2006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1080万吨,实际完成计划的110%,2006年计划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8%,试计算2006年实际总产值为2005年的百分比?解:118.8%3.某种工业产品单位成本,本期计划比上期下降5%,实际下降了9%,问该种产品成本计划执行结果?解:95.79%4.我国“十五”计划中规定,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钢产量规定为7200万吨,假设“八五”期最后两年钢产量情况如下:(万吨)根据上表资料计算:⑴钢产量“十五”计划完成程度;⑵钢产量“十五”计划提前完成的时间是多少?解:⑴102.08%;⑵提前三个月5.某城市2005年末和2006年末人口数和商业网点的有关资料如下:计算:⑴平均每个商业网点服务人数;⑵平均每个商业职工服务人数;⑶指出是什么相对指标。
解: 某城市商业情况⑶上述两个指标是强度相对指标。
6.某市电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的有关资料如下:试根据上表已知数据计算空格中的数字(保留一位小数并分别说明⑵、⑹、⑻、⑼栏是何种相对指标。
)解:表中⑵栏为结构相对数;⑹栏为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⑻栏为动态相对数;⑼栏为比较相对数。
7.某企业2005年计划比上年增产甲产品10%,乙产品8%,丙产品5%;实际产量甲产品为上年1.2倍,乙产品为上年85%,丙产品为上年2.03倍。
试确定三种产品的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解: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表如下:8.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103%,比上年增长55%,试问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多少?又该企业某产品成本应在去年600元水平上降低12元,实际上今年每台672元,试确定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指标。
解:由题意知:本年实际产值/本年计划产值=103%本年实际产值/上年实际产值=155%所以:本年计划产值/上年实际产值=155%÷103%=150.49%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50.49%;成本计划完成程度=672÷(600-12)=114.29%9.甲乙两企业生产同种产品,1月份各批产量和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试比较和分析哪个企业的单位成本高,为什么?解:甲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0×10%+1.1×20%+1.2×70%=1.16(元)乙企业的平均单位产品成本=1.2×30%+1.1×30%+1.0×40%=1.09(元)可见甲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较高,其原因是甲企业生产的3批产品中,单位成本较高(1.2元)的产品数量占70%,而乙企业只占30%。
10.某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后,1月份总成本为10000元,平均成本为10元,2月份总成本为3000元,平均成本为8元,3月份总成本为35000元,平均成本为7.2元,试问,第一季度该厂平均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解:第一季度该厂平均成本为:x =11.6236480002.73500083000101000035000300010000=++++=∑∑xm m =7.70(元)11.有四个地区销售同一种产品,其销售量和销售额资料如下:试计算各地区平均价格和此种商品在四个地区总的平均价格。
解:计算数值如下表:总平均价格=23010600=销售总量销售总额=46.0912.某商店售货员的工资资料如下:根据上表计算该商店售货员工资的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解:⑴2010200==∑∑fXf X =510(元); ⑵全距=690-375=315(元)⑶156020X XfA D f-⋅==∑∑=78(元); ⑷)(202085002==∑∑-ffXX σ=102.1(元)⑸%10051078%100⨯=⨯⋅=⋅XD A V D A =15.29%; ⑹%1005101.102%100⨯=⨯=XV σσ=20.02%13.某厂400名职工工资资料如下: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职工平均工资和标准差。
解: 列表有平均工资:54400400Xf X f==∑∑=1360(元) 标准差:σ=(元)14..某班甲乙两个学习小组某科成绩如下: 甲小组乙小组试比较甲乙两个学习小组该科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大小。
解: 甲小组241770==∑∑fXf X =73.75(分) σ=(分) 11.0673.75PXV σσσ===×100%=15.00% 乙小组241790==∑∑fXf X =74.58(分) σ===(分) 10.674.58XV σσ==×100%=14.21% 计算结果得知乙小组标准差系数小,所以乙小组平均成绩代表性大。
第四章六、计算题.⒈某地区2005年各月总产值资料如下:请计算各季平均每月总产值和全年平均每月总产值。
解: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4400万元第二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4856.7万元第三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5200万元第四季度平均每月总产值=5500万元全年平均每月总产值=4989.2万元⒉某企业2005年各月月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请计算该企业2005年各季平均职工人数和全年平均职工人数。
解:第一季度平均职工人数≈302人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310人第三季度平均职工人数=322人第四季度平均职工人数=344人全年平均职工人数≈320人⒊2000年和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某地区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请计算各种动态指标,并说明如下关系:⑴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⑵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⑶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⑷平均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⑸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解:计算如果如下表:“十五”时期工业总产值平均发展速度=53.3439.783=117.96% 各种指标的相互关系如下:⑴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如2001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为130.21%,同期增长速度=130.21%-100%=30.21%⑵定基发展速度=各年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如2005年工业总产值发展速度228.34%=130.21%×116.2%×105.58%×128.23%×111.41%⑶累计增长量=各年逐期增长量之和,如2005年累计增长量440.6=103.7+72.7+29.0+154.9+80.3⑷平均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再用其项数开方。
如“十五”期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发展速度⑸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如“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17.96%=117.96%-100%⒋某国对外贸易总额2003年较2000年增长7.9%,2004年较2003年增长4.5%,2005年又较2004年增长20%,请计算2000-2005每年平均增长速度。
解:2000-2005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6.2%⒌某厂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要求:⑴计算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比重,并进行比较;⑵计算上半年非生产人员比重。
解:⑴第一季度非生产人员比重:17.4%;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比重:16.4%;∴第二季度指标值比第一季度少1%。
⑵上半年非生产人员比重:16.9%。
⒍某地区2001年至2005年水稻产量资料如下表: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据此方程预测该地区2008年水稻产量。
解:y c=345.6+14.4x;y2008=417.6万吨⒎某企业历年若干指标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表中所缺的数字。
解:各指标计算见下表:单位:万元⒏已知我国1997年自行车产量为2800万辆,若今后以每年递增15%的速度发展,则到2005年将达到什么水平?y=2800,x=115% 或1.15,n=8解:已知:x=,()0nnx y y=y n=2800×8(1.15)=8565.26(万辆)9.某县2001-2004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数据如下(单位:万公斤)⑴用同期平均法计算季节变动⑵用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变动;⑶拟合线性模型测定长期趋势,并预测2005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
解:⑴2001-2004年各季度鲜蛋销售量(同期平均法)⑵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计算表(一)⑶上表(一)中,其趋势拟合为直线方程:8.69250.6399T t ∧=+。
根据上表计算的季节比率,按照公式t t t KL Y T S ∧∧∧-=计算可得: 2004年第一季度预测值:()171718.69250.639917 1.071420.9682Y T S ∧∧∧==+⨯⨯=2004年第二季度预测值:()181828.69250.639918 1.122422.6845Y T S ∧∧∧==+⨯⨯=2004年第三季度预测值:()191938.69250.6399190.8673418.0837Y T S ∧∧∧==+⨯⨯=2004年第四季度预测值:()202048.69250.6399200.938820.1753Y T S ∧∧∧==+⨯⨯=第五章六、计算题.⒈用同一数量人民币、报告期比基期多购买商品5%,问物价是如何变动的?解:物价指数为95.24%;即物价降低了4.76%⒉报告期和基期购买等量的商品,报告期比基期多支付50%的货币,物价变动否?是如何变化的?解:物价上涨了,物价指数为150%,即报告期比基期物价提高了50%⒊依据下列资料计算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解:⑴个体指数:⑵综合指数:产量 118.1%出厂价格 105.8%⒋某厂产品成本资料:计算:⑴成本个体指数和产量个体指数;⑵综合成本指数; ⑶总生产费用指数。
解:⑴成本、产量的个体指数⑵综合成本指数=91.3% ⑶总生产费用指数1920020000011==∑∑Q Z Q Z K ZQ =104.2%⒌某厂所有产品的生产费用2005年为12.9万元,比上年多0.9万元,单位产品成本平均比上年降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