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合集下载

油气集输管道腐蚀监测系统设计

油气集输管道腐蚀监测系统设计

输 管道 腐 蚀 状 况 , 为油 气 集输 管道 腐 蚀评 价提 供 有 力 依 据 。
关键词 : 油 气 集输 管 道 , 腐 蚀监 测 , L a b V l E W S QL S e r v e r 2 0 0 0
Ab s t r a c t On t he bas i s o f s t ud y of t h e oi a l n d n a t u r a l ga s g a t h er i n g pi pe l i n e c or r o s i o n, t hi s p ap er co m pl e t s t h e Oi l a n d g as ga t h e r i n g p i pe l i n e c or r o si o n mon i t o r i n g pa r amet e r s , s en s o r s a nd da t a ac qu i s i t i on h ar dwa r e s el e c t i o n . Ba s ed on L a bVl E W s o f t war e d e v el op—
ga s ga t h er i n g pi p el i n e c or r o s i o n r ea l — — t i me mo ni t or i n g s of t wa r e s ys t e m T he s y s t e m i s c ap abl e o f r e a l - t i me moni t o r i n g o f oi l an d g as ga t h er i n g p i pe l i n e c or r o s i o n c o ndi t i o ns , pr ov i d e a s t r o ng b as i s f o r o i l a n d ga s g a t h er i n g pi p el i n e c or r o s i o n ev a l u a t i o n

科技成果——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系统

科技成果——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系统

科技成果——长输油气管道内检测系统所属领域油气储运成果简介近20年来,管线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长输管道运行安全性成了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管道内检测系统由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俗称智能PIG)和管道变径内检测系统组成,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应用漏磁检测原理对输送管道进行在线无损检测,为管道运行、维护及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以管道输送介质为行进动力,在管道中行走,对管道进行在线直接无损检测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主要的管道检测手段。

该系统完成长输油/气管道缺陷检测,完成管道缺陷、管壁变化、管壁材质变化、缺陷内外分辨、管道特征(管箍、补疤、弯头、焊缝和三通等)识别检测,可提供缺陷面积、程度、方位和位置等全面信息。

管道变径内检测系统完成管道机械变形的检测功能,变径管道检测器在管道中由输送介质推动,在管道内运行,完成管道机械变形检测,变径管道检测器由机械变形传感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定位系统组成。

应用范围φ159-φ1400各规格钢质长输油/气管技术特点管道漏磁内检测系统性能指标获奖情况2001年11月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的鉴定,认为在主要指标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取得了一系列漏磁管道探伤理论成果,添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同时为项目应用企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利情况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生产使用条件适用于国内外已使用的钢质长输油气管道。

市场前景目前我国在役长距离油/气输送管道总长约3万公里,在建和拟建的西部十余条管线长达近万公里。

近年来,国内管道故障时常发生,一般事故将造成上百万乃至几百万的经济损失,且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管道运行检测在国内已引起高度关注。

管道内检测是管道检测的直接有效手段,在国际上属于垄断技术,每套设备标价几百万至几千万美元,且不易购买。

国外公司在我国进行管道检测的服务费用亦十分昂贵,每公里检测费用达上万美元。

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研究

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研究石油管线是石油运输和储存的重要设施。

石油管线的运行受到地质、环境和人为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石油管线的安全监测十分重要。

传统的石油管线安全监测只能检测到其中的一些异常情况,效率较低,且存在盲区和误判情况。

为了提高石油管线的安全监测效率和准确性,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应运而生。

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石油管线进行智能化、自动化监测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石油管线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石油管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目前,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已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也逐渐拓展,下面来详细介绍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

一、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的主要特点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实现了对石油管线的实时监测,与传统的监测方法相比,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1. 可以及时监测管道的各种异常状态,包括泄露、腐蚀、破坏等异常情况,从而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系统实现全面覆盖,能够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 管道监控系统时刻监测,包括管道的稳定性、温度、压力、流量等信息,能够得到详细的运行数据,从而更好的管理管道设施。

4. 管道监控系统具有可扩展性,能够根据管道设施的需求,随时扩充监测点,以更好地支持并保护运输设施。

当然,管道监控系统也会受到网络安全和故障预测等问题的挑战,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物理和技术保护。

二、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的功能与应用领域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主要功能包括石油管道状态监测、泄漏检测、安全预警等功能。

通过对这些功能的综合应用,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石油管线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让人们更好地掌握管道的异常情况和运行状况。

下面是石油管线智能监测系统技术在应用中的实际场景示例:1. 石油管线泄漏监测石油管线的泄漏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为此,针对石油管线泄漏情况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

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1 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原理和概述1.1 在加油机内的油气回收管路上串联气体流量传感器,通过测量回收的油气体积并与该油气体积对应的液体汽油体积比较,以此监测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气液比。

1.2 在联通油气储存空间的油气回收管线上安装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压力值的变化,监测油气回收系统的密闭性。

对于未联通的埋地油罐,应对每个独立油气回收系统进行密闭性监测。

1.3 流量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被送入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当油气回收系统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时,监测系统将发出警告,若在警告期间内仍未采取处理措施,系统将报警。

2 系统配置2.1 系统构成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测系统(以下简称在线监测系统)从底层逐级向上可分为:①现场监测设备(如气体流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油气泄漏监测传感器、高清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等)、②采集和执行控制器(如气液比采集控制器、加油枪关闭控制器等)、③站级监测系统三个层级,整个系统的构成如图1所示。

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及数量要求如表1所示。

图1在线监控系统表1在线监控系统硬件组成和功能 序号设备名称 功能 备注 1 气体流量传感器 检测加油枪回气量 1个/(1)把汽油枪(共用一个面板的加油枪除外)2 压力传感器差压式或表压式,检测油气回收系统管道、油罐气体空间等部位的油气压力见4.43 气液比采集控制器采集加油数据,计算、存储气液比等指标见4.34 加油枪状态控制器关闭气液比报警加油枪选配5 油气泄漏监测传感器监测站内加油区、卸油区、人工量油井、油气处理装置排放口等处的油气排放状况选配6 高清摄像头对卸油区、人工量油井、加油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油气回收系统是否规范操作视频监控选配7 温度传感器采集油气温度选配8 站级监控系统数据的汇总处理、存储、显示、报警和上传等1套/站9 不间断电源站内断电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选配2.2 系统功能主要通过测量、计算、分析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回气量、加油量和油气回收系统油气空间压力,实现各汽油加油枪气液比、油气回收系统压力等指标的监控功能;可具备加油站内加油区、卸油区、人工量油井等处油气排放情况、加油枪加油状况监测、视频监控等的相关功能或可扩充功能;并按要求发出预警、报警信号并控制气液比报警加油枪加油功能。

基于OFDR光纤传感的油气管道腐蚀、泄露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OFDR光纤传感的油气管道腐蚀、泄露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基于OFDR光纤传感的油气管道腐蚀、泄露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磊,郑卓迪,刘汉龙,徐帅
申请号:CN201911117382.5
申请日:20191115
公开号:CN110925602A
公开日:
202003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FDR光纤传感的油气管道腐蚀、泄露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分布式光纤应变传感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管道内压传感器、OFDR光纤数据自动化采集装置、路面基站、路面基站信息显示与传输系统、太阳能供应系统、5G信号传输系统、光纤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和显示预警系统。

环向铺设于管道表面的应变传感器通过环向应变监测管道腐蚀,直线敷设的光纤温度传感器监测管道泄漏。

OFDR数据采集装置将数据发至路面基站信息显示与传输系统后,通过5G传输系统将环向应变数据或管道表面温度传输至光纤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显示预警系统将结果与预设的报警值对比后监测预警。

本发明通过数据比对确定腐蚀的程度与尺寸,监测由于油气管道泄漏引起的管道外壁温度的变化,通过路面基站实现远程与现场的同时监测。

申请人:河海大学
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柏尚春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基于光纤传感油气管道安全监测评价系统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油气管道安全监测评价系统研究

基于光纤传感油气管道安全监测评价系统研究摘要:管道腐蚀缺陷一直是困扰着安全生产重要隐患,因此有必要对管线进行安全监测。

该研究以实现智能化评估管线安全状态为目的,利用分布式光纤光栅,对由于管道内部腐蚀缺陷引起的表面应变进行了监测。

并结合管壁应力场分布特性,建立起了一套实时在线的含缺陷管道光纤光栅监测评估系统,结合开发监测系统软件可有效地评价含缺陷管道的实时的受力状态和安全运行状况。

关键词:管道缺陷光纤光栅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安全评估监测软件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2传统的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对管线进行全线普查并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完整性评估,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

限于技术原因及腐蚀、环境因素,管线失效导致的安全责任事故往往由于不能实时检测或监测引发的。

而目前的沿线日常巡检方式过于粗犷,无法对问题管段的情况精确监测,也不可能以人力长期实时监测。

针对传统方法中的缺点,本研究建立一种保障油气运输管道安全,且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新型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对管道表面微应变的实时监测、数据管理和安全评估,及时对管道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进而降低管道事故发生率,便于有计划的对管道进行维修和更换管理,使其成为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

此方法具有对目的管道实时在线监测,软件界面操作简单,除定期维护外无需人工作业,软件对监测结果直接进行评价,将监测与评价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尤其在一些易产生问题又不方便经常进行人工检测的管线重点部位,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从而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更高经济效益。

1 光纤光栅监测适用性研究本研究中采用光纤光栅作为本安型传感器。

光纤光栅传感器(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属于光纤传感器的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过程是通过外界物理参量对光纤布拉格(bragg)波长的调制来获取传感信息,是一种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石油管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石油管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石油管道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石油管道监控系统是一种用于监测和管理石油管道运行状态的技术方案。

它能够实时监测管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通过数据分析对管道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和预警,以及提供关键决策支持。

石油管道监控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石油管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运行效率,降低事故风险和运营成本。

1.传感器技术:通过在管道中布置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传感器,可以实时采集管道运行数据。

这些传感器通常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数据传送给监控系统,从而实现对管道运行状态的监测。

2.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监控系统。

数据采集单元可以负责将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并将整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监控系统。

3.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

数据处理模块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提供运行状态评估、安全预警等功能。

4.数据可视化技术:将数据可视化呈现给用户,提供实时监控界面和报表。

利用图形界面和图表,将监测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从而方便用户了解管道的运行状态和故障情况。

5.预警与报警系统:基于实时监控数据,建立预警与报警系统,提供对管道异常运行状态的预警和报警功能。

一旦发现管道运行异常或故障,系统可以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信息,以便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处理。

1.安全性:石油管道是一种危险品管道,因此在设计监控系统时,要确保系统具备高度的安全性。

数据传输和存储环节需要进行加密和权限控制,以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2.可靠性:石油管道的运行对供应链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监控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

系统需要具备容错机制,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实时性:石油管道的运行状态变化非常快,监控系统需要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实时展示和预警的功能,以便用户及时了解管道的运行情况。

4.可扩展性:在设计监控系统时,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多样性。

2024年管道防腐蚀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及仪器

2024年管道防腐蚀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及仪器

2024年管道防腐蚀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及仪器____年,管道防腐蚀中常用的检测工具及仪器涉及到许多新技术和先进设备,下面是一些可能在这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工具和仪器:1. 管道腐蚀无损检测仪器:管道腐蚀无损检测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在____年可能会出现更先进、精确和高效的无损检测仪器。

这些仪器可以使用超声波、磁粉检测、涡流检测等技术对管道进行检测,以确定管道是否存在腐蚀、修复需求和剩余强度等。

2. 管道腐蚀监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表面或内部,监测管道的腐蚀程度。

传感器可以使用电阻、电容、电化学和其他技术来测量腐蚀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评估。

3. 管道腐蚀在线监测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腐蚀情况,利用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管道的腐蚀问题,并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以减少管道的损坏和安全风险。

4. 管道腐蚀防护涂料:在____年,可能会出现更高效、耐用和环保的管道腐蚀防护涂料。

这些涂料可以提供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同时也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适用于不同条件下的管道防腐蚀需求。

5. 高分辨率管道摄像仪:这种仪器可以通过在管道内部进行实时监测和检测,快速、准确地确定管道的腐蚀程度和损伤情况。

高分辨率管道摄像仪可以用于检测各种类型的管道,包括水管、油气管道等。

6. 自动化腐蚀控制系统:自动化腐蚀控制系统可以通过监测腐蚀情况并实时调节防腐蚀措施来减少腐蚀速率。

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调整防护涂料的厚度、电流保护系统的输出等,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管道免受腐蚀侵害。

7. 管道腐蚀风险评估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评估管道腐蚀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防腐蚀建议和措施。

这些软件可以使用各种模型和算法,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进行管道腐蚀风险评估和预测。

8. 管道防腐蚀机器人:托管到管道上的机器人可以进行实时检查和监测,包括管道内部的腐蚀情况。

这些机器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图像和数据,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及时的管道信息,帮助他们制定防腐蚀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
摘要:近些年,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不仅损失油气和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带来重大的人身伤亡。

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和将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小,需要研究泄漏检测技术以获得更高的泄漏检测灵敏度和更准确的泄漏点定位精度。

文章对在线腐蚀监测技术方法进行介绍与分析,结合油气管道的特点,提出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为油气管道腐蚀防护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腐蚀在线腐蚀监测技术腐蚀监测系统
油气管道运输中管道损坏导致的泄漏事故不仅浪费了石油和天然气,还造成了由于维修所带来的材料和人力上的浪费、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甚至还可能因腐蚀引起火灾。

特别是天然气管道腐蚀引起的爆炸,威胁人身安全,污染环境,后果极其有严重。

因此,作好管道腐蚀监测工作有很重要。

引起油气管道的内外腐蚀的因素包括:输送介质的水、硫化氢、二氧化碳、无机盐的含量,输送介质的流动和冲刷,输送的压力和介质温度,土壤的含盐量、含水量和温度等等,这些因素造成油气管道存在多种腐蚀现象,如均匀腐蚀、点蚀、应力作用下的局部腐蚀(应力腐蚀开裂、氢损伤、磨损腐蚀)等。

一、油气管道腐蚀机理
油气管道,特别是长输管道所选用的管材常为碳钢或合金钢,一般情况下,管道腐蚀是一种电化学腐蚀过程,在电解质中,作为阳极的金属溶解,同时放出电子,而这些电子又被阴极过程所吸收,这样导致金属不断溶解。

电化学腐蚀过程如下:
阳极反应:Fe–2e→Fe2+(氧化反应)
阴极反应:H++e→H或2H2O+O2+4e→4OH- (还原反应)
电子的定向转移,产生腐蚀电流,加速了金属的溶解,因此对腐蚀的监测主要是根据金属腐蚀情况、电位、电流及电阻的变化等因素推导计算出金属腐蚀的速率等参数,从而直观的显示出金属的保护状态。

二、国内外腐蚀在线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目前主要测量方法有:现场挂片法、电阻法、电化学法及电感法。

1.现场挂片法
将一定材质和规格的试片,暴露在腐蚀环境中某个特定的时间周后对试片的质量变化进行测量和计算,并对试片表面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

腐蚀试片法是腐
蚀监测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虽然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但被认为是腐蚀的最可信证据。

腐蚀试片法采取重量法——增重法和失重法,根据试片腐蚀的前后重量变化来计算腐蚀试片法测试的腐蚀速率是监测周期内的平均腐蚀速率,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测量已知时期内金属试样的失重或增重得到腐蚀信息。

根据试样的质量变化测出平均腐蚀速率。

计算方法:CR=W×1000×365/A×T×D
其中CR表示平均腐蚀速率(mm/a);W表示腐蚀失重(g);A表示试样暴露面积(mm2);T表示暴露天数(d);D表示金属试样的密度(g/cm2)。

现场挂片法可用于任何环境中,当腐蚀速度稳定时最适用;它可以指出腐蚀的类型;使用技术要求不高,且费用中等;缺点是挂片的处理、装取较烦,测试周期长,对腐蚀状态变化的反应速度慢,挂片也不能完全等同于油气管道及设备本身。

2.电阻法
常称为可自动测量的挂片法,测定金属腐蚀速度是根据金属试样由于腐蚀作用使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导致电阻增大的原理。

金属横截面积与电阻的关系如下:
R=e·L/A
式中R表示电阻;e表示金属的电阻系数;A表示金属横截面积。

利用该原理国内外已经研制出较多的电阻探针用于监测设备的腐蚀情况,是研究设备腐蚀的一种有效工具。

它既能在液相(电解质或非电解质)中测定,也能在气相中测定,能准确地反映出设备运行各阶段的腐蚀率及其变化。

3.电化学法
电化学测量方法是实现腐蚀速率实时监测有效方法之一。

但以往所熟悉的线性极化电阻法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误差,最大可以达到200%以上。

中科院曹楚南院士研究了根据极化区的极化曲线测定腐蚀电流的方法,开发出瞬时腐蚀速度测量仪,采用了弱极化理论而使得测量精确度有所提高。

4.电感法
通过测量金属试样腐蚀减薄所引起的磁通量的变化来直接测得金属试样的腐蚀深度,从而计算金属腐蚀速率的方法。

该方法比挂片发、电阻法的响应速度快,而且能适用于各种不同的介质,不受介质导电率的影响,能对金属腐蚀速率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实现腐蚀实时在线监测,首先需要有对腐蚀体系进行在线检测的探针和测试
仪,而合理选择测试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是依据不同环境和腐蚀介质的不同进行选择,工艺介质通常采用挂片法、电阻法、电感法,土壤、水介质等强电解质环境下通常采用电化学方法。

在管道腐蚀监测方面,目前广泛采用的仍是挂片式腐蚀检测方法,虽简单直观,但检测周期较长,不便随时监测工作介质的腐蚀状况。

因此结合其他在线腐蚀监测方法,互补不足,对管线流体的腐蚀状态及流体性能进行全面在线监测和准确的度量,可以及时采取腐蚀控制措施预防腐蚀破坏事故的发生。

三、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的实施
1.站场腐蚀在线实时监测
站场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选择探头安装在油气管线上,由数据采集器采集与腐蚀速度有关的模拟信号,放大后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传送到监控室计算机。

通信接口是连接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的接口。

数据到达计算机后处理、显示、建立数据库(可直接进入DCS网和局域网络)。

通过多点实时在线监测,获得生产过程中管线各点腐蚀状况。

数据汇总到监控计算机后,根据反馈数据调整生产工艺控制腐蚀的进行等。

2.埋地管线腐蚀在线实时监测
结合管线阴极保护系统,辅助具有无线传送功能的阴极保护参量的实时监测系统,将管线的保护电位,整流器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牺牲阳极的输出电位,输出电流及土壤中的杂散电流的频率、幅值和交直流分量等所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上传到中央监控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提供腐蚀极化曲线状态。

四、油气管道腐蚀在线实时监测应用的意义
1.能及时提供站场设备及管线的腐蚀速率,并可对其腐蚀状态进行评价,并对可能发生腐蚀失效的各种环境进行预警。

2.根据监测所得到的腐蚀速率,确定管线、设备的合理检修周期。

3.防止腐蚀所引起的泄露等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有效地与腐蚀控制技术结合,能准确调整生产工艺及时地控制腐蚀的进行,如添加化学缓蚀剂等。

5.当埋地管线周围有电气化高铁轨道等时,可监测轨道交通产生的杂散电流对埋地油气管道阴极保护的影响,为管线的腐蚀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五、结论
随着油气管线向着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后壁化发展,管道腐蚀监测
与腐蚀防治一样,是管道腐蚀控制技术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单一腐蚀参数的监测难以满足腐蚀控制的更高要求,而各种在线腐蚀监测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建立腐蚀在线实时监测网,就能将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预测及反馈命令一体化,从而实现油气管道腐蚀状态的全面实时监测,尤其对于城市输油气管网及偏远复杂环境下的长输管道腐蚀状态相关情况的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化学工业部化工机械研究院.腐蚀与防护手册—腐蚀理论试验及监测[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1):492-500.
[2]周玉波,邵丽艳,李言涛等.腐蚀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洋科学,2005,15(1):47-49.
[3]陆柱,陈中兴.水处理技术[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96-4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