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集合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

、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

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表示自然数集,或表示正整数集,表示整数集,表示有理数集,表示实数集.N N *N +Z Q R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与集合的关系是,或者,两者必居其一.a M a M ∈a M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③描述法:{|具有的性质},其中为集合的代表元素.x x x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子集BA ⊆(或)A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1)A A ⊆(2)A ∅⊆(3)若且,则B A ⊆B C ⊆A C ⊆(4)若且,则B A ⊆B A ⊆A B=A(B)或B A真子集A B ≠⊂(或B A )≠⊃,且B 中B A ⊆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 (1)(A 为非空子集)A ≠∅⊂(2)若且,则A B ≠⊂B C ≠⊂A C ≠⊂B A集合相等A B=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 (1)A B ⊆(2)B A⊆A(B)(7)已知集合有个元素,则它有个子集,它有个真子集,它有个非空子集,它有非A (1)n n ≥2n 21n -21n -22n-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0-1律:,,,A A A U A A U 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 求补律:A∩ A∪=U反演律:(A∩B)=(A)∪(B) (A∪B)=(A)∩(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doc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doc

集合【知识清单】1.性质:确定性、互易性、无序性.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于“”)、真子集(真包含于“”).4.集合子集个数= 2n;真子集个数 = 2n1.5.交集:A B x | x A且 x B并集: A B x | x A或 x B补集: C U A x | x U 且 x A6.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题型一、集合概念解决此类型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时刻不忘运用集合的性质,用的最多的就是互易性;②元素与集合的对应,如数对应数集,点对应点集.【No.1 定义 & 性质】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方程x 2 y 2 0 的解集为2, 2②集合 y | y x2 1, x R 与 y | y x 1, x R 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0,1③集合x | x 1 0 与集合 x | x a, a R 没有公共元素A.0B.1C.2D.3分析:①中的式子是方程但不是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要求的解集不是x 的值所构成的集合,而是 x 和 y 的值的集合,也就是一个点. 答案:A详解:在①中方程x 2 y 2x 2 0 x 20 等价于2,即y。

因此解集应为y 0 22, 2 ,错误;在②中,由于集合y | y x2 1, x R 的元素是 y ,所以当 x R 时, y x2 1 1 .同理, y | y x 1, x R 中 y R ,错误;在③中,集合x | x 1 0 即 x 1,而 x | x a, a R ,画出数轴便可知这两个集合可能有公共的元素,错误.故选 A.2.下列命题中,(1)如果集合A是集合(2)如果集合A是集合(3)如果集合A是集合(4)如果集合A是集合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B的真子集,则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A 的元素少于集合B 的元素;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A 和B 不可能相等.A . 0B. 1C. 2 D . 3分析:首先大家要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M 是集合N的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或等于N中元素的个数;如果集合 M 是集合N的真子集,那么 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N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 C详解:( 1)如果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则集合 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故(1)正确;(2)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 A 的元素少于或等于集合的 B 元素,故(2)不正确;(3)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 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 B 的元素,故(3)正确;(4)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则集合 A 和 B 可能相等,故(4)不正确.故选 C .3.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集,P 中含有 0,2, 5 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 P Q 中的元素是 a b ,其中 aP , b Q ,则 P Q 中元素的个数是()A.9B.8C.7D.6分析:因为 a P , b Q ,所以 P Q 中的元素 a b 是 P 中的元素和 Q 中元素两两相加而得出的,最后得出的集合还要考虑集合的互易性.答案 :B详解 :当 a 0 时, b 依次取 1,2,6,得 a b 的值分别为 1,2,6;当 a 2时, b 依次取 1,2,6,得当 a 5 时, b 依次取 1,2,6,得a b 的值分别 3,4,8;a b 的值分别 6,7,11;由集合的互异性得P Q 中的元素为 1,2,3,4,6,7,8,11,共 8 个,故选 B.4.设数集 M 同时满足条件 ① M 中不含元素1,0,1,②若 aM ,则1aM .1 a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集合 M 中至多有 2 个元素;B .集合 M 中至多有3 个元素; C .集合 M 中有且仅有4 个元素;D .集合 M 中有无穷多个元素.分析:已知 a M 时,1 aM .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条件多求出几个M 集合的元1 a素,找出规律并且判断元素之间是否有可能相等,从而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答案:C1 a11a111a1详解 :由题意,若 a MM ,则 1 aM ,a M , ,则a 1 a a 1 a111a11 a1 a1 2a1a,则 a 2则a 1 a M ,若 a 1,无解,同理可证明这四个元素中,1 a 1 21 aa 1任意两个元素不相等,故集合M 中有且仅有 4 个元素.----------------------------------------------------------------------------------------------------------------------【 No2.表达方式】5.下列集合表示空集的是()A. x R | x 5 5B. x R | x 5 5C. x R | x2 0D. x R | x2 x 1 0分析:本题考查空集的概念,空集是指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答案:D详解: x2 x 1 0 ,1 4 1 130方程无实数解,故选 D.6.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0,2,4,6,8 ;(2)3,9,27,81, ;1 3 5 7;(3) , , , ,2 4 6 8(4)被 5 除余 2 的所有整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分析:描述法就是将文字或数字用式子表示出来. 但是要注意题中给出的元素的范围详解:(1) x N | 0 x 10,且 x是偶数;(2) x | x3n,n N;(3) x | x 2n 1, n N ;2n(4) x | x 5n 2,n Z .======================================================================题型二、不含参数⑴⑴ 中的参数是指方程的非最高次项系数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①区分,,的区别;②会用公式求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③ A B A A BA B A B AA B从A和B两方面讨论.【 No.1 判断元素 /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给出下列各种关系①00 ;② 0 0 ;③;④ a a ;⑤0 ;⑥ 0 ;⑦0 ;⑧0其中正确的是()A. ②③④⑧B. 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 ②③④⑦分析:本题需要大家分清,,三个符号的意义和区别:-- “属于”,用于表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包含于和真包含于”,用于表示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 .答案:A详解:①错误,应为0 0 ;②③④⑧正确;⑤⑥⑦应为0 ;2.若U为全集,下面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1)若A B ,则 C U A C U B U(2)若A B U ,则 C U A C U B(3)若A B ,则 A BA .0个B .1个C.2个D.3个分析:本题应先简化后面的式子,然后再和前面的条件对比.答案:D详解:( 1)C U A C U B C U A B C U U ;( 2)C U A C U B C U A B C U U;( 3)证明:∵A A B ,即 A,而 A ,∴A;同理 B,∴A B;----------------------------------------------------------------------------------------------------------------------【 No.2子集、真子集】3.从集合U a, b, c, d 的子集中选出 4 个不同的子集,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 U 都要选出;②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 A 和 B ,必有 A B 或 B A .那么共有种不同的选法.分析:由①可以知道选出的子集中一定有和U,我们要求得只剩两个集合。

【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常考题型(后附解析)

【高中数学】《集合》高考常考题型(后附解析)

《集合》常考题型题型一.通过集合的关系求参数范围1.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2{|2(1)(5)0}B x x a x a =−++−=,A B 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全集U R =,集合{|25}A x x =−,{|121}B x a x a =+−,且U A B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集合2{|10}A x R x ax =∈++=和{1B =,2},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题型二.子集个数问题4.用d (A )表示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若集合22{|()(1)0}A x x ax x ax =−−+=,{0B =,1},且|d (A )d−(B )|1=.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M ,则()(d M = )A .3B .2C .1D .4 题型三.集合与元素的关系5.设A 是非空数集,0A ∉,1A ∉,且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 a∈−. 证明:(1)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3)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参考答案1.已知集合2{|320}A x x x =−+=,22{|2(1)(5)0}B x x a x a =−++−=,AB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由2320x x −+=解得1x =,2.{1A ∴=,2}.A B A =,B A ∴⊆. 1B ︒=∅,△8240a =+<,解得3a <−.2︒若{1}B =或{2},则△0=,解得3a =−,此时{2}B =−,不符合题意.3︒若{1B =,2},∴2122(1)125a a +=+⎧⎨⨯=−⎩,此方程组无解. 综上:3a <−.∴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2.已知全集U R =,集合{|25}A x x =−,{|121}B x a x a =+−,且U A B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21}B x a x a =+−,且U A B ⊆,B ∴=∅,或211a a −>+,解得2a >, ①{|1U B x x a =<+,或21}x a >−,∴251a a ⎧⎨<+⎩或2212a a ⎧⎨−<−⎩, 解得4a >或a ∈∅.此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a >.②当B =∅,U B R =,满足U A B ⊆,121a a ∴+>−,解得2a <.综上可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4a >或2a <.3.已知集合2{|10}A x R x ax =∈++=和{1B =,2},且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 【解答】解:因为A B ⊆,所以A =∅或{1}A =,{2}A =或{1A =,2}. 若A =∅,则△240a =−<,解得22a −<<.若{1}A =应有△240a =−=且110a ++=,解得2a =−.若{2}A =时,应有△240a =−=且4210a ++=,此时无解. 若{1A =,2},则1,2是方程210x ax ++=的两个根,所以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121⨯=,显然不成立.综上满足条件的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2a −<.故答案为:[2−,2).4.用d (A )表示集合A 中的元素个数,若集合22{|()(1)0}A x x ax x ax =−−+=,{0B =,1},且|d (A )d−(B )|1=.设实数a 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M ,则()(d M = )A .3B .2C .1D .4【解答】解:由题意,d (B )2=,|d (A )d −(B )|1=,d ∴(A )1=或3, 方程22()(1)0x ax x ax −−+=可化为20x ax −=或210x ax −+=, 即0x =或x a =或210x ax −+=,①若d (A )1=,则方程22()(1)0x ax x ax −−+=有且只有一个解,故0a =,此时方程22(1)0x x +=有且只有一个解;②若d (A )3=,则方程22()(1)0x ax x ax −−+=有三个不同的解,则2040a a ≠⎧⎨−=⎩,解得,2a =±, 经检验,2a =±时,方程22()(1)0x ax x ax −−+=有三个不同的解,综上所述,{0M =,2−,2},故()3d M =, 故选:A .5.设A 是非空数集,0A ∉,1A ∉,且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 a ∈−. 证明:(1)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2)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3)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解答】解:(1)若2A ∈,则1112A =−∈−,于是()11112A =∈−−, 故集合A 中还含有1−,12两个元素. (2)若A 为单元素集,则11a a =−,即210a a −+=,此方程无实数解,∴11a a≠−, ∴a 与11a−都为集合A 的元素,则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3)由A 是非空集合知存在1111111a a A A A a a a−∈⇒∈⇒=∈−−−−. 现只需证明a 、11a −、1a a−−三个数互不相等. ①若21101a a a a =⇒−+=−,方程无解,∴11a a≠−; ②若2110a a a a a −=⇒−+=−,方程无解;∴1a a a−≠−; ③若211101a a a a a −=⇒−+=−−,方程无解,∴111a a a −≠−−, 故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完整word版)高考集合专题复习.docx

(完整word版)高考集合专题复习.docx

高中集合专题复习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 HAPPY 的字母成的集合 {H,A,P,Y}(3)元素的无序性 : 如: {a,b,c} 和 {a,c,b} 是表示同一个集合3.集合的表示:{ ⋯ } 如: { 我校的球} , {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 A={ 我校的球 },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法:非整数集(即自然数集)作: N正整数集: N* 或 N+整数集Z有理数集Q 数集 R1)列法: {a,b,c ⋯⋯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 ∈ R|x-3>2} ,{x|x-3>2}3)言描述法:例:{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 Venn:4、集合的分:(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 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A B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 集合 A 不包含于集合 B,或集合 B 不包含集合 A, 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 A=B (5 ≥ 5,且 5≤ 5, 5=5)例: A={x|x2-1=0}B={-1,1} “元素相同两集合相等”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A A②真子集 :如果 A 属于 B,且 A ≠ B 那就集合 A 是集合 B 的真子集,作A B (或 B A )③如果 A B , B C,那么 A C④如果 A B 同 B A ,那么A=B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Φ定 :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中数学集合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题型及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集合题型及解题方法摘要:1.集合概念与基本运算2.集合间的逻辑关系3.集合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4.高考集合题型解析5.解题技巧与策略正文:一、集合概念与基本运算集合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它由一些元素组成。

集合间的运算主要包括并集、交集、补集和全集等。

熟练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运算对于解决集合题型至关重要。

二、集合间的逻辑关系集合间的逻辑关系包括子集、超集、真子集、真超集等。

理解这些逻辑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为解题打下基础。

三、集合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1.集合基本运算题:求解集合间的并集、交集、补集等运算,可以通过列举法、描述法等方法求解。

2.集合逻辑关系题:判断集合间的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等,可以利用真子集、真超集等概念进行判断。

3.集合与函数题:集合与函数的关系,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问题,可以通过对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求解。

4.集合与数列题:集合与数列的关系,如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问题,可以通过集合运算解决。

5.集合与不等式题:集合与不等式的关系,如解集合不等式、求解不等式组等问题,可以通过集合的基本运算解决。

四、高考集合题型解析高考中的集合题型主要涉及集合的基本运算、逻辑关系、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结合等问题。

解题时要注意审题,把握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

五、解题技巧与策略1.审题要细,抓住关键信息。

2.善于利用集合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3.灵活运用逻辑关系判断方法。

4.分类讨论,化简集合运算过程。

5.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点,如函数、数列、不等式等,综合分析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和方法,相信大家对高中数学集合题型及解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总结(经典),推荐文档

高一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解三角形3. 正、余玄定理的解题类型: (1)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② 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 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 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 式或角的形式.5. 解题中利用 ABC 中:ABC,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运算,如:sin(A B) si nC,cos(A B) cosC, tan (A B) tanC,.A B C AB .CAB C sincos —,cos sin ,ta ncot .2 2 2 2 2 26、 三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两角和、差公式:1正弦定理:a b c2Rsin AsinB sin Ca:b:c sin A:sin B:sin C .cos A2a b 2c 2bc cos A2.余弦定理: b22a c 2 2ac cos B 或 cos B2cb 2a 2ba cos Ccos Cb 22c 2a2bc2 22ac b2ac222ba c2ab数列基础知识点和方法归纳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定义:a n 1 and ( d 为常数),通项公式: a n ai n 1 d(2)等差中项: x , A y 成等差数列 2A x y (3) 前n 项和: S na 1 a n nnnn n 1d 122(4)性质: a n 是等差数列① 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式; a n = a m + (n — m )d (m 、n € N ) ② 若 m n p q ,贝U a m a . a p a q ;③ S n , S 2n S n , S 3n S 2n ……仍为等差数列,公差为n 'd ; ④ 若三个成等差数列,可设为a d , a, a d⑤ 若a n , b n 是等差数列,且前n 项和分别为S n , T n ,则空 乩b m T 2m 1⑥a n 为等差数列 S n an 2 bn ( a,b 为常数,是关于n 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S n 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S n an 2 bn 的最值;或者求出a .中的正、负分界项,a o即:当a ,, d 0,解不等式组时o 可得§达到最大值时的n值.a o当a ,0, d 0,由“ 可得S n 达到最小值时的n 值.a n 1 0⑦项数为偶数2n 的等差数列a n 有n(a n a n 1)6, a . 1为中间两项)⑧ 项数为奇数2n 1的等差数列a n 有:S偶S奇nd ,a n 1S2n 1 (2n 1)a n(a n为中间项),a n ,32.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1) 定义:也a nq ( q 为常数,q 0),(2) (3) (4) 通项公式: 等比中项: 前n 项和: 性质: a n a nX 、S nG 、y 成等比数列na(q 1) a 11 q n 1 q(q 1)是等比数列 ①任意两项间的关系: —m - na m = a n . q②若 m n p q ,贝U a . a p- a qG 2 xy ,或 G 、、xy(要注意!)(m 、n € N ).③S n , S 2nS n , S sn S ?n ……仍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l注意:由S n 求a n 时应注意什么?n 1 时,a 1 S i ; n 2 时,a nS n S n 13.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1)求差(商)法 如:数列a n , 1 12a 1 尹2 夬n 2n 5, 求 an解:n 1时, n 2时,為 2 1 / 1尹214 2n①-②得:寺a n2,…a n 14(n 1) 2n1( n 2)5& 1a n 1, 3注意到a n 1 Sn 1 S n ,代入得S n[练习]数列a n 满足S n a 1 n 2 时,a nS n S n 14,求 a n又S 4 , • S n 是等比数列,S n 4(2)叠乘法如:数列a n 中, 3,3a nn求a n n 1解: a2a1 a3a2 a n 1又a1 3, —a n(3)等差型递推公式由a n a n 1 f(n).a o,求a n,用迭加法a2 a i a3 a2 f(2)f⑶两边相加得an a i f (2) f (3) f (n)--a n a0f(2)f(3)……[练习]数列a n中,a11 (4)等比型递推公式a n ca n 1d( c、d为常数,可转化为等比数列 ,设a n x令(c 1)x d , x d5・■ i c 1d d n 1…a n a1cc 1 c 1(5)倒数法如:a11,an 12a n求a n 2由已知得:1a n 21a n 12a n2••• 1为等差数列,11 ,a n a1 a n a n…a n a n a n 1 f (n)f(n)a n 3n1a n 2,求a n a n(3n1),a n丄a n公差为1,a n是首项为a ia n—,c为公比的等比数列c 11a n(附:公式法、利用a n S(nS n S n1)1 (n2)、累加法、累乘法•构造等差或等比3换元法)4.求数列前n 项和的常用方法(1) 公式法 (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da 1a n 1(3)错位相减法由 S n qS n ,求 S n , 其中q 为b n 的公比.(4)分组求和法所谓分组求和法就是对一类既不是等差数列, 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若将这类 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

(完整word版)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必修 + 选修知识点概括必修 1 数学知识点第一章:会合与函数观点1、会合三因素:确立性、互异性、无序性。

2、常有会合:正整数会合:N*或N,整数会合:Z ,有理数会合: Q,实数会合: R.3、并集 . 记作:A B.交集.记作: A B.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且 x A}(C U A)∩( C U B) = C U(A∪B) (C U A)∪( C U B) = C U(A∩B);A B B B A;简略逻辑:或:有真为真,全假为假。

且:有假为假,全真为真。

非:真假相反原命题互逆逆命题若 p则 q互若 q 则 p否为互逆互否为逆否否互否命题逆否命题若┐q则┐p若┐p则┐q互逆原命题:若 P则 q;抗命题:若q 则 p;否命题:若┑ P 则┑q;逆否命题:若┑ q 则┑ p。

常用变换:① f ( x y) f ( x) f ( y) f ( x y) f ( x).f ( y)证f ( x y)f ( y)f( )[()]() ( )f ( x)x f x y y f x y f y② f (x) f ( x) f (y) f (x y) f ( x) f ( y)y证:x xf()f()f() f (y)yy4、设 A、B 是非空的数集,假如依据某种确立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会合A中的随意一个数 x ,在会合B中都有唯一确立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 A B 为会合A到会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 f x , x A .分母不等于零5、定义域被开方大于等于零对数的幂大于零,底大于零不等于1值域:利用函数单一性求出所给区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6、函数单一性:(1)定义法:设x1、x2[ a, b], x1 x2那么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增函数;f (x1 ) f ( x2 )0 f ( x)在[ a, b] 上是减函数.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2)导数法:设函数 y f (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f (x) 0 ,则f ( x)为增函数;若f ( x)0 ,则 f ( x)为减函数 .7、奇偶性f x 为偶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y 轴对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f x f x 图象对于原点对称 .若奇函数y f x 在区间0,上是递加函数,则y f x 在区间,0 上也是递加函数.若偶函数 yf x 在区间 0,上是递加函数,则yf x 在区间 ,0 上是递减函数.函数的几个重要性质:① 如 果 函 数 yf x 对 于 一 切 x R , 都 有f ax f ax 或 f ( 2a-x ) =f ( x ),那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 x a 对称 .②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x 的图象对于直线x 0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 f x 的图象对于直线y 0 对称;函数 yf x 与函数 yf x的图象对于坐标原点对称 .二、函数与导数1、几种常有函数的导数① C '0 ;② ( x n )' nx n 1 ;③ (sin x) ' cos x ; ④ (cos x) ' sin x ; ⑤ ( a x ) 'a xln a ; ⑥ ( e x) 'e x; ⑦ (log a x)'1 ;⑧ (ln x) ' 1x ln ax2、导数的运算法例( 1) (u v)'u ' v '.( 2) (uv)' u 'v uv ' .( 3) ( u)'u 'v uv ' (v 0) .vv 23、复合函数求导法例复合函数 yf (g (x)) 的导数和函数y f (u), u g (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 y x y u u x , 即 y 对 x 的导数等于 y 对 u 的导数与 u 对 x 的导数的乘积 .解题步骤 :分层—层层求导—作积复原导数的应用:1、 yf (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 yf (x) 在点 x 0 处的导数是曲线yf ( x) 在P(x 0 , f (x 0 )) 处的切线的斜率 f (x 0 )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 yy 0 f (x 0 )(xx 0 ) .切线方程 : 过点 P x 0 , y 0 的切线方程,设切点为x 1, y 1 ,则切线方程为 y y 1 f ' x 1 x x 1 ,再将 P 点带入求出 x 1 即可 2、函数的极值 (---- 列表法 )(1) 极值定义: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f ( x) < f (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大值;极值是在 x 0 邻近全部的点,都有 f ( x) > f (x 0 ) ,则 f ( x 0 ) 是函数 f (x) 的极小值 .(2) 鉴别方法:①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大值;②假如在 x 0 邻近的左边 f ' (x) < 0,右边 f ' (x) > 0,那么 f ( x 0 ) 是极小值 .3、求函数的最值(1) 求 y f (x) 在 (a, b) 内的极值(极大或许极小值)(2) 将 y f (x) 的各极值点与 f (a), f (b) 比较,此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极小值。

高一数学集合题型总结

高一数学集合题型总结高一数学集合题型总结一、概念题1. 什么是集合?集合是指具有一定性质的对象的总和。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集合的元素。

2. 什么是空集?不包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符号∅表示。

3. 什么是全集?包含所有可能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

4. 什么是子集?若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A是B 的子集。

5. 什么是真子集?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A和集合B不相等,则称A是B的真子集。

6. 什么是并集?设A和B是两个集合,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并集,记作A∪B。

7. 什么是交集?设A和B是两个集合,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交集,记作A∩B。

8. 什么是差集?设A和B是两个集合,所有属于集合A但不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A和B的差集,记作A-B。

9. 什么是互斥事件?若两个事件A和B的交集为空集,则称事件A和事件B是互斥事件。

10. 什么是逆运算?设A是全集,A的一个子集B,B关于A的逆运算定义为A-B的补集,记作B'。

11. 什么是等价关系?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如果R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则称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

二、判断题1. 判断集合A和集合B是否相等。

两个集合A和B相等,当且仅当A包含的元素和B包含的元素完全相同。

2. 判断两个集合A和B的交集是否为空集。

若A和B的交集为空集,则集合A和集合B没有共同的元素。

3. 判断两个集合A和B的并集是否等于全集。

若A和B的并集等于全集,则A和B合并后包含了全集中的所有元素。

4. 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自己的子集。

一个集合A是自己的子集,因为A中的每个元素都属于A本身。

5. 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自己的真子集。

一个集合A不是自己的真子集,因为真子集定义为集合A的元素不包含A本身的元素。

三、求解题1. 求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

将集合A和集合B中的元素全部合并到一起,去除重复元素,得到并集。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总结(非常全)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第一部分 :直线一、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1.倾斜角 α(1) 定义:直线 l 向上的方向与 x 轴正向所成的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2) 范围: 0 180 2.斜率:直线倾斜角 α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k t an1).倾斜角为 90 的直线没有斜率。

2).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 但并不是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其斜率不存在 ),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直线的有关问题时,应考虑到 这两种情况,否则会产生漏解。

3)设经过 A (x 1,y 1)和 B(x 2,y 2) 两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k ,y 1 y 2o则当 x 1 x 2 时, k tan;当 x 1 x 2 时,90;斜率不存在;x1 x 2二、直线的方程1.点斜式:已知直线上一点 P (x 0,y 0)及直线的斜率 k (倾斜角 α )求直线的方程用点斜式: y-y 0=k(x-x 0)注意: 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 x x 0 ;2.斜截式:若已知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 y 轴焦点的纵坐标)为 b ,斜率为 k ,则直 线方程: y kx b ;特别地,斜率存在且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 kx注意:正确理解“ 截距 ”这一概念,它具有 方向性,有正负之分,与“距离”有区别 。

3.两点式:若已知直线经过 (x 1,y 1) 和 (x 2, y 2) 两点,且( x 1 x 2,y 1 y 2 则直线的方程:y y 1 x x 1 y 2 y 1 x 2 x 1注意:①不能表示与 x 轴和 y 轴垂直的直线;②当两点式方程写成如下形式 (x 2 x 1)(y y 1) (y 2 y 1)(x x 1) 0时, 方程可以适应在 于任何一条直线 。

4 截距式:若已知直线在 x 轴, 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a , b ( a 0,b 0 )则直线方程:a xb y1;注意: 1) .截距式方程表不能表示经过原点的直线,也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高一数学集合经典题型归纳总结(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一数学必修1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总结:元素的互异性是参考点,常常在求出值的时候必须代回集合察看是否满足该集合中元素是否有重复现象,从而决定值的取舍。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常有集合N Z R Q 加星号或者+号表示对应集合的正的集合3.集合的表示:{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1)列举法:{a,b,c……}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

{x R|x-3>2} ,{x| x-3>2}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4)Venn图:通常元素是很具体的值的时候,或者在考察抽象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常常考虑用venn图来表示。

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在集合这个章节中非常重要,特别是在集合之间的关系的题中经常出现,很容易考虑掉空集。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BA⊆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即: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合【知识清单】1.性质:确定性、互易性、无序性.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3.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于“⊆”)、真子集(真包含于“≠⊂”). 4.集合子集个数=n 2;真子集个数=12-n.5.交集:{}B x A x x B A ∈∈=且|I并集:{}B x A x x B A ∈∈=或|Y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6.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题型一、集合概念解决此类型题要注意以下两点:①要时刻不忘运用集合的性质,用的最多的就是互易性;②元素与集合的对应,如数对应数集,点对应点集.【No.1 定义&性质】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方程022=++-y x 的解集为{}2,2-②集合{}R x x y y ∈-=,1|2与{}R x x y y ∈-=,1|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1,0 ③集合{}01|<-x x 与集合{}R a a x x ∈>,|没有公共元素A.0B.1C.2D.3 分析:①中的式子是方程但不是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要求的解集不是x 的值所构成的集合,而是x 和y 的值的集合,也就是一个点.答案:A详解:在①中方程022=++-y x 等价于⎩⎨⎧=+=-0202y x ,即⎩⎨⎧-==22y x 。

因此解集应为(){}2,2-,错误;在②中,由于集合{}R x x y y ∈-=,1|2的元素是y ,所以当R x ∈时,112-≥-=x y .同理,{}R x x y y ∈-=,1|中R y ∈,错误;在③中,集合{}01|<-x x 即1<x ,而{}R a a x x ∈>,|,画出数轴便可知这两个集合可能有公共的元素,错误.故选A.2.下列命题中,(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集合B 的元素;(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不可能相等.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分析:首先大家要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或等于N 中元素的个数;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真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N 中元素的个数.答案:C详解:(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故(1)正确;(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或等于集合的B 元素,故(2)不 正确;(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故(3)正确;(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可能相等,故(4)不正确.故选C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Q P +中的元素是b a +,其中P a ∈,Q b ∈,则Q P +中元素的个数是( )A.9B.8C.7D.6 分析:因为P a ∈,Q b ∈,所以Q P +中的元素b a +是P 中的元素和Q 中元素两两相加而得出的,最后得出的集合还要考虑集合的互易性.答案:B详解:当0=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为1,2,6;当2=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3,4,8;当5=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6,7,11;由集合的互异性得Q P +中的元素为1,2,3,4,6,7,8,11,共8个,故选B.4.设数集M 同时满足条件①M 中不含元素1,0,1-,②若M a ∈,则M aa ∈-+11.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集合M 中至多有2个元素;B .集合M 中至多有3个元素;C .集合M 中有且仅有4个元素;D .集合M 中有无穷多个元素. 分析:已知M a ∈时,M aa ∈-+11.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条件多求出几个M 集合的元素,找出规律并且判断元素之间是否有可能相等,从而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答案:C详解:由题意,若M a ∈,则M a a ∈-+11,则M a a a a a ∈-=-+--++1111111,M a a aa ∈+-=+-111111,则M a a a a a a ∈==+--+-+22111111,若a a a -+=11,则12-=a ,无解,同理可证明这四个元素中,任意两个元素不相等,故集合M 中有且仅有4个元素.----------------------------------------------------------------------------------------------------------------------【No2. 表达方式】5.下列集合表示空集的是( )A.{}55|=+∈x R xB.{}55|>+∈x R xC.{}0|2=∈x R x D.{}01|2=++∈x x R x 分析:本题考查空集的概念,空集是指没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答案:D详解:012=++x x ,031141<-=⨯⨯-=∆Θ∴方程无实数解,故选D.6.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8,6,4,2,0;(2){}Λ,81,27,9,3;(3)⎭⎬⎫⎩⎨⎧Λ,87,65,43,21; (4)被5除余2的所有整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分析:描述法就是将文字或数字用式子表示出来.但是要注意题中给出的元素的范围详解:(1){}是偶数且x x N x ,100|<≤∈;(2){}+∈=N n n x x ,3|;(3)⎭⎬⎫⎩⎨⎧∈-=+N n n n x x ,212|; (4){}Z n n x x ∈+=,25|.====================================================================== 题型二、不含参数⑴⑴中的参数是指方程的非最高次项系数解决此类型题应注意:①区分∈,⊆,≠⊂的区别; ②会用公式求子集、真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③B A A B A ⊆⇒=IA B A B A ⊆⇒=Y两方面讨论和从∅=∅=⇒∅=B A B A I .【No.1 判断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给出下列各种关系①0≠⊂{}0;②0∈{}0;③{}∅∈∅;④{}a a ∈;⑤{}0=∅;⑥{}∅∈0;⑦{}0∈∅;⑧∅≠⊂{}0 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⑧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⑥D.②③④⑦分析:本题需要大家分清∈,⊆,≠⊂三个符号的意义和区别:∈--“属于”,用于表示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包含于和真包含于”,用于表示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答案:A详解:①错误,应为{}00∈;②③④⑧正确;⑤⑥⑦应为∅≠⊂{}0;2.若U 为全集,下面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1)若()()U B C A C B A U U =∅=Y I 则,(2)若()()∅==B C A C U B A U U I Y 则,(3)若∅==∅=B A B A ,则YA .0个B .1个C .2个D .3个 分析:本题应先简化后面的式子,然后再和前面的条件对比.答案:D详解:(1)()()()U C B A C B C A C U U U U =∅==I Y ;(2)()()()∅===U C B A C B C A C U U U U Y I ;(3)证明:∵()B A A Y ⊆,即∅⊆A ,而A ⊆∅,∴∅=A ;同理∅=B , ∴∅==B A ;----------------------------------------------------------------------------------------------------------------------【No.2 子集、真子集】3.从集合{}d c b a U ,,,=的子集中选出4个不同的子集,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U 都要选出;②对选出的任意两个子集A 和B ,必有B A ⊆或A B ⊆.那么共有 种不同的选法.分析:由①可以知道选出的子集中一定有∅和U ,我们要求得只剩两个集合。

根据②(以B A ⊆为例)可以从讨论A 中有1个或2个元素有几种选法来确定B 的选法.注意A 中不可能有3种元素,因为这样B 中会出现U 和A 中的元素,与题意和性质不符.答案:36详解:由题意知,集合必有子集∅和U ,只需考虑另外两个集合如果A 中含有一个元素,有4种选法,相应的,B 集合中有6中选法,共24种; 如果A 中含有两个元素,有6种选法,相应的,B 集合中有2中选法,共12种; 即总共有36种选择。

4.已知集合{}032|2=--=x x x A ,那么满足A B ⊆的集合B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分析:本题求的是A 集合的子集个数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0322=--x x ,则1-=x 或3,则集合{}3,1-=A ,其中有2个元素,则其子集有422=个,满足A B ⊆的集合B 有4个,故选D .5.若集合B A ⊆,C A ⊆,且{}4,2,0=C B I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为( )A .3个B .4个C .7个D .8个 分析:集合B A ⊆,C A ⊆,说明A 同时是两个集合的子集.答案:D详解:根据题意,集合B A ⊆,C A ⊆,且{}4,2,0=C B I .即A 为{}4,2,0的子集, 而{}4,2,0中有3个元素,共有823=个子集; 即满足条件的A 的个数为8;故选D .----------------------------------------------------------------------------------------------------------------------【No.3 集合间的运算】6.设全集(){}R y x y x U ∈=,|,,集合()⎭⎬⎫⎩⎨⎧=-+=122|,x y y x M ,(){}4|,-≠=x y y x N , 那么()()N C M C U U I 等于________________. 分析:首先要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点集,M 集合的含义是不含有()2,2-的直线上的点集,M C U 表示的就是()2,2-;N C U 表示4-=x y .答案:(){}2,2-详解:()24:≠-=x x y M ,M 代表直线4-=x y 上,但是挖掉点()2,2-,M C U 代表直线4-=x y 外,但是包含点()2,2-;N 代表直线4-=x y 外,N C U 代表直线4-=x y 上,∴()()(){}2,2-=N C M C U U I .7.已知{}06|2=+-=px x x M ,{}06|2=-+=q x x x N ,则{}2=N M I ,则=+q p ( )A.21B.8C.6D.7分析:从{}2=N M I 入手得,2既是M 的元素又是N 的元素,那么代入便可以求出p 和q 的值.答案:A详解:由已知得,N M ∈∈2,2所以2是方程062=+-px x 和062=-+q x x 的根,故将2代入得,5=p ;16,0==q q .所以21=+q p .8. 已知方程02=++c b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1x ,2x . 设{}21,x x C =,{}9,7,5,3,1=A , {}10,7,4,1=B ,若C B C C A =∅=I I ,,试求b ,c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