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 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不分版本专题四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
②其那:怎奈。
鉴赏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诗人的写怀之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全诗写得苍凉悲郁,风格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
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慨。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风格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那么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那么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衬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风格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一

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训练精准训练一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练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 精准训练一 Word版含解析

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②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③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①白居易暗淡绯衫②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③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白居易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①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三 -

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唐]韦应物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生。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鉴赏这是一首比较特别的寄友诗。
特别之处在于诗人以对空灵、清幽山水的描述,来寄托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同时,诗人借此劝导友人卢陟能够抛弃俗世的烦恼,过上隐居生活。
这首诗的创作比较有特色,开头两句诗先总体交代自己在西涧生活的感受——淡泊,忘却世俗烦恼。
中间四句则综合运用了视觉、听觉相结合和以声衬静的艺术技巧。
空寂的山林中弥漫着蒙蒙细雨,湖面荡漾着一圈圈的涟漪,山中还不时传来阵阵伐木声。
诗人借此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表达自己闲适恬淡的心境。
诗歌结尾点明创作主旨,劝诫友人摆脱世俗生活的烦恼,过上与自己相似的“永日无余事”的闲适生活。
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对晚生(答“友人”也可)卢陟的关切之情;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答“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亦可)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注][宋]朱敦儒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花竹随宜旋装缀。
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
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
风景争来趁游戏。
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鉴赏起首“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二句语言平易浅白。
“一个”“两三亩”这些小数目,如话家常,十分亲切。
同时,也透出主人公知足寡欲的人生态度。
“花竹随宜旋装缀”一句承上。
开辟了一个两三亩地的小园儿,马上随方位地势之所宜,随品种配搭之所宜,栽花种竹,点缀园子。
“便有山家风味”一句,既总结上文,又漾出词人的怡悦之情。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二

精准训练二翻译的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双重强化练前提示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一关乎语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二关乎文本内容的理解,更是二轮文言文复习最需要精准强化的一块。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所谓理解,就是把握译句的语境,参透句子的意思,透视句子的结构。
翻译中要准确判断出关键词句,保证译准词义、译准句式、译准语气。
同时要避开常见的误区:抛开语境,强行翻译;对象缺位,语意错误;遗漏缺失,文白夹杂。
总之,复习时特别强调的两种意识——语境意识和得分点意识必须予以强化,并把这两种意识转化为良好的习惯。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顾成,字景韶。
祖父操舟江淮间,居江都,为诸大贾纪纲。
诸顾率负气好事,号“拳棒顾”。
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自文其身,欲入水以御龙罔象①。
有盗入其舟,同舟震去,成独持短兵斗盗,盗披靡走。
事张士诚不乐,归,常持伞盖,待上出入。
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奋斗入城,众不继,为其所缚。
成绝缚,身亦投乱流中,得间归。
青军②据扬州,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历从中山、开平战功,升金吾卫副千户。
建文初,为右都督从长兴侯耿炳文北伐,败真定,被执。
燕王解其缚,命辅世子居守北平。
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燕王即位,封镇远侯,镇贵州如故。
(选自查继佐《罪惟录》)注①罔象:传说中的水怪。
②青军:元末,张明鉴在淮西聚众,以青布作为旗号,称为“青军”。
(1)成于诸顾中尤健武,每为人持不平,遇强项必挫辱之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以母在扬州,往说之降,不得,以计将母亡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僧道衍不习兵,成与议多不合,世子卒任成计,却南军。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1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中的“鉴赏评价”能力中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艺术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见,古代诗词鉴赏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形象、语言、艺术技巧和思想内容。
结合考情和二轮复习时间短的实际情况,有所取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高考古代诗歌阅读题,全面提升古诗词鉴赏的能力。
了解命题秘诀,备考有方向[能读懂]“读懂”古诗词是课标的基本要求,而“读没读懂”最直接的就是看考生是否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而高考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就成了命题者命题时的常规思考,成为考查重点。
“读懂”是基本要求,而“理解和体会”则是对考生能力方面的更高要求,因此,鉴赏古诗词创作的艺术技巧成为命题的一大亮点,也成为考查考生鉴赏能力的关键。
[会鉴赏]问题设计,围绕“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三个方面展开,从大处着眼小处切入,不再拐弯抹角,而是具体鲜明,直截了当。
“写什么”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主要内容等,涉及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山水田园等,另外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也是重点。
“怎么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涉及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多个方面。
“为何写”侧重于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主旨等,如“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叹”等。
设题“点面结合”,以面上设题为主。
两道小题由易到难,有一定梯度。
点上设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局部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理解,或针对个别字词句的分析;面上设题则重在对整首诗歌的内容、情感或艺术手法的鉴赏,主要涉及诗歌中情景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虚实关系、思想感情等整体分析的考查。
[精表述]“精表述”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在根据题干区分具体题型的基础上,运用各个题型的答题模板整理答案,语言不多,但都能扣到答案要点上。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专题一精准突破文言翻译中的重难点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能不自惧?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尔所详也。
吾窃见吾兄,自二十年,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其间半是乞丐羁游,以相给足。
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吾此意虽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谏官,不忍小见,妄干朝听,谪弃河南,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馀命不殒,重戴冠缨,常誓效死君前,扬名后代,殁有以谢先人于地下耳。
(选自元稹《诲侄等书》)(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解析“谪窜”“期”“所怀”“贻”,句意对。
(2)吾不能远谕他人,汝独不见吾兄之奉家法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解析“谕”同“喻”,打比方;“独”;句意对。
(3)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译文:答案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况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可还记得?解析“效职”“致命”“志”“尚……乎”,句意对。
参考译文告仑侄等: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始,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你们的志向还没有确立,却将要满二十岁而成年了,你们能不自己警惧吗?我不能远拿其他人作比,你们难道没见我兄长是如何奉行家法的吗?我们家世代贫困节俭,先辈传下遗训,常怕广置家产会使子孙懒惰,所以家里没有薄田可种,这是你们清楚地知道的。
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精准训练四 -
精准训练四赏析古诗的写景艺术练前提示古人云:写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耳。
景物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分量,诗人们在此苦心孤诣,极尽描写之能事。
因此,赏析写景艺术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并发展为很重要的题型。
这种题型在题干中有“写景特点”“写景艺术”等字眼。
在阅读分析时,如果能区分好静景与动景、乐景与哀景、虚景与实景,就为下一步赏析写景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答题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判断。
(1)景物选取:有无典型性(指有无季节或地方特色)。
(2)写景层次: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3)写景角度: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不同的角度可以组合在一起,如视听结合等。
(4)写景方法: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对比衬托等,以及修辞手法甚至如融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林寺别友人许浑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
花满谢城伤共别,蝉鸣萧寺喜同游。
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明日分襟又何处,江南江北路悠悠。
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多角度描写,“月落”“杉松晚”是视觉,“风清”“枕簟秋”是触觉;借景抒情(烘托),用“月落”“深夜”点出深夜未眠,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刘禹锡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②艑③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
②轲峨:孤高状。
③艑:船。
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选取典型景物(暮霞、宾鸿、古戍、旗迥、荒村、犬稀)。
2020版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文言实词(17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10
4.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对举句中位置对称 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例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此为对偶句,由上句“封”为动词“封赏”可知,下句 “礼”也当为动词“礼遇”,而不能译为名词“礼节”。
13
5.通假、活用推测法(本义不通时,推测是否有通假、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当遇到某个实词的常见义都讲不通时,便应该从通假字、词类活用的角
度考虑。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字义;或者根据语法成分,
推知词类活用的类型,进而判断词义。 [例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7
[例 2] (2019·高考江苏卷)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
B.酬.以馆选
酬:应酬
C.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
【解析】 酬:赏赐。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1板块 古代诗文阅读
8
3.联想印证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日常用语中大多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考生要善于联想已知,举一反三,相互比照,准确理解词义。
[例 3] (2017·高考浙江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版大二轮复习练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精准训练四Word版含解析
精确训练四赏析用典艺术练前提示用典 (用事 )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特点之一,分事典与语典两种。
最近几年来,高考考用典有加大的趋向。
答用典题,第一以知道它用典为前提。
如何判断诗句能否用了典故呢?一要依据自己的累积,如“五斗米”“碧血”等;二要依照诗后说明。
剖析用典,要注意它是正用典 (意图与原典一致)仍是反用典 (意图与原典相反) ,掌握用典的双层感情(一关乎典故自己,二关乎作者自己要表达的 ),同时勿忘用典有使诗意表达含意丰富、委婉、回味无穷的表达成效。
1.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晁补之渔家人言傲,城市不曾到。
生理自江湖,那知城市道。
晴天七八船,熙然在清川。
但见笑相属,不省歌何曲。
突然四散归,远处沧洲微。
①或云后车载,藏去无复在。
②③至老不曲躬,羊裘行泽中。
注① 《诗经·小雅·绵蛮》:“ 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 后车,即副车,跟在后边的从车。
②《晋书·陶渊明传》:“ 吾不可以为五斗米折腰。
” 曲躬,即哈腰行礼,引申为屈身事人。
③《后汉书·严光传》:光武即位,(光 )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齐国上言:“ 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本诗最后四句,运用典故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运用“后车”典故,表示诗人无心功名荣华,主动避世;②运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故,表示诗人不肯沉浮宦海、屈身事人;③运用严光“披羊裘钓泽中”典故,表示诗人想要寄情山川,归隐湖泽的理想。
2.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赠边将施肩吾轻生奉国不犯难,战苦身多旧箭瘢。
玉匣锁龙鳞甲冷,金铃衬鹘羽毛寒。
皂貂拥出花当背,白马骑来月在鞍。
犹恐犬戎临虏塞,柳营[ 注 ]时把阵图看。
注汉代将军周亚夫驻军细柳防范胡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训练精准训练一翻译中最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练前提示实词是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得分点。
为了考查考生对重要实词的精准理解,命题者通常会选用那些最容易让考生以今律古的实词翻译。
为此,考生千万不要先入为主,“今为古用”,应该紧紧结合语境确定其义。
该练选择了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以今律古的20个实词译句,以提醒考生不可以今律古,要在语境中准确翻译其义。
请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并在译好后,准确填出其意思。
1.扰故太子少师清献赵公,既薨之三年,其子屼除丧告于朝曰:“先臣既葬,而墓隧之碑无名与文,无以昭示世,敢以请。
”天子曰:“嘻,兹予先正,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以忠言摩士如晋叔向。
”乃以爱直名其碑,而又命臣轼为之文。
(选自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扰”都是“干扰”意,如上文中的“扰”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
(2)安抚参考译文亡故的太子少师赵清献公,去世三年以后,他的儿子赵屼守孝期满向朝廷报告说:“先父已经安葬,然而墓道上的碑还没有名称和碑文,没有什么可以用显示给后人,(现在)冒昧地向朝廷请示。
”皇上说:“啊,这位是我先前的贤臣,像郑国的子产一样用仁爱的办法安抚百姓,像晋国的叔向一样用忠厚的语言勉励士人。
”于是用“爱直”命名他的墓碑,接着又命令我为他写碑文。
2.方《双节堂庸训》者,龙庄居士教其子孙之所作也。
居士扃(关闭)门养疴,日读《颜氏家训》《袁氏世范》,与儿辈讲求持身涉世之方,或揭其理,或证以事。
(选自汪辉祖《〈双节堂庸训〉自序》)(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方”都是“方圆”“方正”意,如上文中的“方”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和儿辈谈论探求坚守自己、经历世事的道理,有时揭示那些道理,有时引用事例规劝(验证)。
(“持”“涉”“方”“证以事”,语句通顺) (2)道理3.知种放与母俱隐终南豹林谷之东明峰。
淳化三年,陕西转运宋惟干言英才行,诏使召之。
其母恚曰:“常劝汝聚徒讲学。
身既隐矣,何用文为?果为人知而不得安处,我将弃汝深入穷山矣。
”放称疾不起。
其母尽取其笔砚焚之,与放转居穷僻,人迹罕至。
太宗嘉其节,诏京兆赐以缗钱使养母,不夺其志,有司岁时存问。
(选自《宋史·种放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知”都是“知道”“了解”“掌管”意,如上文中的“知”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你既然已经隐居了,写文章有什么用?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得安身的地方,我打算离开你深入深山了。
(“何……为”“知”“穷”) (2)知遇(赏知)4.访元载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指传主李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选自《新唐书·李栖筠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访”都是“访问”意,如上文中的“访”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皇帝想任命李栖筠为相,但因为惧怕元载就此作罢。
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李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
(“相”,以……为相;“惮”,害怕;“密访”,暗中咨询;大意对) (2)咨询5.币抱真(指传主李抱真)沉断多智计,常欲招致天下贤俊,闻人之善,必令持货币数千里邀致之。
至与语无可采者,渐退之。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二》)(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币”都是“货币”意,如上文中的“币”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抱真)曾经想招纳天下的贤达俊杰,听到别人的好,一定命人拿着货币、礼物从数千里之外把他邀请。
(“招致”;“货”,货币;“币”,礼物;“邀致”;大意对) (2)礼物6.悲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悲”都是“悲伤”“悲哀”意,如上文中的“悲”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又因此感叹那古书的不存在,后代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却没有人能够弄清原貌。
(“悲”“传”“名”) (2)感慨(慨叹)7.谅彭时,字纯道,安福人。
天顺元年,(帝)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
贤雅重时,退必咨之。
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
(选自《明史·彭时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谅”都是“原谅”“谅解”意,如上文中的“谅”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贤平时很敬重彭时,退朝后一定向他咨询朝政。
彭时引用正确的道理跟李贤争对错,有时会让李贤不高兴。
李贤开始对他有点微微抵触,时间长了也就佩服他的诚实正直。
(“雅”“退”“或”“谅”,句意对) (2)诚实(诚恳)8.物傅祗字子庄,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
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常侍如故,以镇军心。
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
王戎、陈准等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
”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物”都是“事物”“外物”意,如上文中的“物”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王戎、陈准等人一起说:“傅公还在任职,我们就没有忧虑了。
”他为大家所倚重信任到这种地步。
(“相与”“物”“倚信”,大意对) (2)人9.中十年,(李绛)出为华州刺史。
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
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
文宗立,召为太常卿。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有删改)(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中”都是“中间”“内心”意,如上文中的“中”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李绛凭奉行正道进退仕途,一时名望颇大。
然而对待贤者与不肖之人态度判然有别,因此为邪恶之辈所忌恨。
(“以”“望”“太分”“中”,大意对) (2)中伤10.存四年正月,诏崇古(指传主王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
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选自《明史·王崇古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存”都是“存在”意,如上文中的“存”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
(“檄”“劳”“自拔”“存抚”,大意对) (2)慰问(安抚、抚慰)11.构昭俭(指传主杨昭俭)美风仪,善谈名理,事晋有直声。
然利口喜讥訾,执政大臣惧其构谤,多曲徇其意。
(选自《宋史·杨昭俭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构”都是“构建”意,如上文中的“构”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然而言辞锋利喜欢讥讽人,执政大臣害怕他陷害诽谤,大多委屈自己顺从他的意思。
(“利口”,言辞锋利;“构谤”,陷害诽谤;“徇”,顺从) (2)陷害12.诛希亮(指传主陈希亮)为人清劲寡欲,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
见义勇发,不计祸福。
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
然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诛”都是“杀”意,如上文中的“诛”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到的地方,狡猾的人和奸诈的官吏都会改变思想和行为,不改的人一定会受到惩罚。
(“所至”“改行”“诛”) (2)惩罚13.廉(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选自韩愈《原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指传主熊概)用法严,奸民惮之。
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指另一人物叶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
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是所有的“廉”都是“廉洁”意。
如上文(1)中的“廉”就是________意,上文(2)中的“廉”就是________意。
答案(1)他要求别人多,他对待自己要求低。
(“责”“廉”) (2)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从此更加信任熊概。
(“问”“阴”“廉”“益”“任”)(3)少(低) 调查14.贷(陈公弼)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选自苏轼《陈公弼传》)(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是所有的“贷”都是“借贷”“借出”意,如上文中的“贷”就是________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