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合集下载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与此同时,城市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土地需求已经严重制约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也越来越凸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经济发展;农村耕地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

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工商用地,没有土地资源支持,经济的复兴将会很难实现。

我国将建立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框架,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土地资源的定义土地资源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里,可以被人类拿来用于创造社会财富的土地。

土地是陆地的表层部分,它是由岩石风化和土壤构成。

土地不仅是自然产物,而且还包含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

它是对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发或可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的总称。

土地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耕地作为土地的基础,其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动态变化更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耕地资源数量有着不同的特征。

经济发达的国家耕地减少率保持在一个小幅度内;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耕地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经济中等发达的地区耕地数量普遍减少。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

随着人们生产力的提高,更低的数量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等到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时期,大量建设不断占用耕地,耕地会越来越少。

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增加,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效率逐渐提高,建筑所占用的耕地将会缓和。

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论我国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摘要: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整理,才能提高使用效益。

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土地利用状况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也会对土地利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对土地整理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体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众所周知,人类的生存空间、人类的生产活动等无一不与土地发生联系。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一、土地整理运作程序分析第一,选择土地整理区域。

包括收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的潜力,准备土地整理的资金和技术条件,确定土地整理的目标和要求。

经与初选区域有关单位、个人充分协调,取得理解和支持后,选定开展土地整理的区域,并予以公告。

第二,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

根据选定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要求,编制实施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并广泛征求土地整理参与者的意见,修改完善规划和设计后,申请批准。

第三,通过法律程序批准土地整理实施。

依据制定的法律或政策性规定,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审查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经批准并向社会公告后才准许其实施。

第四,组织土地整理实施。

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和设计,在区域范围内动员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土地整理活动。

土地整理实施通过调查和测量确定权属,进行工程建设,经过土地评估并重新配置后,最终以登记发证的法律手段,确认整理成果。

第五,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在完成土地整理预定目标后,开展地籍更新、资料汇总和归档等工作,形成报告,经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查验收。

最后,宣布土地整理结束。

二、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1.土地整理理论缺乏,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不够。

试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试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

试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概要:土地资源作为当今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资源,为人类生存创造着方方面面的物质条件,提供着生活的保障,需要我们共同关注,共同联合,共同维护,共同打造我们美丽的家园。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利用且已发现即将利用的所有土地资源。

在我国,对土地资源进行区分的方法众多,但较为常用的是运用地形地貌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土地资源可分为平原、丘陵、山地、盆地以及高原这五种类型。

主要涉及土地资源的自然方面。

按照土地类型分,主要包括耕种地、草地、居民用地,还有林地。

未来可开发的宜林宜牧荒地、沼泽池地等,另有暂时难以开发利用的沙漠、戈壁,荒滩等。

主要展示土地资源的社会方面,为以后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条件。

我国地域复杂,土地资源类型丰富,主要原因在于其横跨赤道,经过热带、亚热带、温带等,以及地形条件的复杂多样,因此土地资源种类多,有利于我国农业与畜牧业的发展。

1发展现状1.1基数大,人均少虽我国占地面积大,但人口基数大,造成了人均占地量小,存在土地资源贫瘠,无法利用的较多,后备储蓄略显不足,人与土地资源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矛盾。

据调查显示,我国人均仅有0.1公顷的土地,土地资源压力大。

1.2荒漠化问题,利用率减少我国存在着土地荒漠化这一严重的生态环保问题,其威力不可小觑,侵蚀着剩余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阻碍着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荒漠化会影响土地资源的生产力,甚至会彻底消失,农作物产量受其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等问题,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土地荒漠化,除了地质移动这一原因,多数是由于过度的放牧养殖、水资源使用不当,以及过度开垦等不良行为所造成,如果没有尽快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其问题会越趋严重。

1.3存在污染严重与浪费的情况科技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市的发展步伐加快,工业日趋发展,出现了土地污染与土地浪费的问题。

现在众多工厂都在农村建址,工厂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影响农业发展。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为了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对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进行分析。

资源的利用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国坚持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基本国策,加大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力度,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一方面,我国加大了资源勘探和开发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开采效率,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我国加大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建立了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体系,促进了资源的再生利用,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和消耗。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有效地实现了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环境保护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了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积极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治理工作。

一方面,我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了有效治理,减少了环境污染对资源的影响。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了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通过这些举措,我国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我国秉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发展。

一方面,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扩大了对外开放的程度,加大了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力度,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

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作者:晏芬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8期摘要: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有限资源。

作物产量、木材产量、草场生产率都是其生产能力的综合反映。

但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和利用现状却令人担忧,通过对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危机进行简要分析,针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土地利用;资源可持续;对策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是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

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可持续概念及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持续性”一词首先是由生态学家提出来的,即所谓“生态持续性”,意在说明自然资源与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其含义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

综合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它具有以经济增长为前提,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特点。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

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物质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

利用是最终目的,开发是利用的基础,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涵。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

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分析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和利用。

本文将分析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并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再生产和再利用。

在国土资源利用方面,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对国土资源的压力。

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推进可持续城市建设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生态环境是国土资源利用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将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促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推动绿色发展五、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是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主体,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和引导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保障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还可以通过科学规划和管控,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调发展。

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彭里

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_彭里

第13卷第2期水土保持研究Vo l.13 N o.2 2006年4月Resear ch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 ation A pr.,2006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彭 里(西南大学,重庆北碚 400716)摘 要:由于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短缺,土地资源已成为当今资源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人类发展产生制约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了解当今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状况,客观地对现有土地资源问题作出评价,重在说明我国土地资源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当今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09(2006)02-0234-03Sustainable Soil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ChinaPENG Li(Southw est U niv er sity,Chongq ing400716,China)Abstract:Due to popula tio n incr ease,the deterior atio n of enviro nm ent a nd reso ur ces sho rta ge,the study o f so il resour ces has beco me one o f hotspot t oday.But so il reso ur ces lim ited human development.In or der to solve this pr oblem,it is necessar y t o know the st atus of soil resour ces and objectively value the pr oblems in ut ilizatio in o f soil reso ur ces.T he path t o sutainable dev elopment sho uld be taken in soil r esources use.Basing on t he view,cor responding measur es for it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r e put o ut.Key words:soil r eso urces;sust ainable development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自然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保护和农村土地生态保护问题都涉及到土地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持续
试论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

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

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

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二、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
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受人口与生产发展的压力,土地处于严重超负荷利用状态。

2.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质量退化严重
土地质量退化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而导致土地下降的过程。

通常表现为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

数量减少表现为整个土体毁坏或表土丧失,质量降低表现为土壤在物理、化学与生物等方面质量下降。

3.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在现有农业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的质量不高,投入少,重用轻养,生产力水平较低。

主要表现在:(1)中低产田面积较大,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1.3%;中国林地资源中,有林地面积只占农业用地总面积的45.7%,在有林地中,过熟林比率较大,林木枯竭率较高(1%左右),造成林木资源的严重浪费;草地利用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57.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0.5 倍,而生产能力却远比世界平均水平低,每公顷可利用草地平均生产畜产品还不及美国同等草地的1/27。

(2)土地浪费严重。

一是城市用地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二是开发建设中盲目批地,造成土地大量闲置。

三是农村土地使用存在许多问题。

全国农村人均用地已达,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的标准。

4.土地开垦过度、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中国的后备耕地不足0.7 亿公顷。

这些资源有50%以上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和云南三个边缘省、区。

这些地区人口相对稀少,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给土地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后备资源中山地多、平地少,质量好的少、中等和次等地多,大多数后备土地只能开垦作为林果、林木或经济作物用地,且开垦难度较大,所需投入也较大,同时,开垦不当还易导致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5.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一些地区盲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适宜水果种植的区域的大量发展果园,导致许多优质耕地被挤占。

此外,西部的建设用地尤其是交通和城镇用地数量偏少,比率偏低。

目前西部地区交通用地只占本地区总面积的0.25%,远远低于东部地区1.39%:城市数量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7%,城市建成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环境资源的需求将是持久的,新世纪中国能否获得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实现人口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可以说是我国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最基本的措施,因此“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不能有任何松懈。

同时要大力发展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以增强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的能力。

2.科学规划与开发土地,保护耕地,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区域土地规划工作已在不同的区域层次上展开,同一层次上的区域单元要做大量的同类工作。

3.建立土地资源利用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运行机制
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除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其生产力的持续性外,还应调整各业用地矛盾,使其用地结构能保证整个社会健康、平稳地发展,这是同发达国家持续土地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概念不同之处。

这是因为我国人地关系极其紧张,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所以我国的土地持续利用可定义为:“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人们粮食需求和社会协调、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利用措
4.要把提高工地利用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要坚决实施退田还湖、退牧还草、退耕还林等战略性措施;在林业生产中实施将“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注意大江大河源头及中上游地带的植被修复与水工保持;在城市化、工业化及工业结构调整中,要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态城币、绿色城币和生态工业与绿色工业,改善城区与工矿区的国工资源品质。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