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

合集下载

【湘教版】最新初二会考地理考点总纲

【湘教版】最新初二会考地理考点总纲

地理中考总复习提纲一.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形1.中国地形总特征:①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往东呈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

(西部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地形种类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是一个多山国家。

(各类地形中,山地占面积最大,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2.我国主要地形区:(对照下图,掌握下列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①东西走向:天山(a)、阴山(b)昆仑山(c)、秦岭(d)、南岭(e)②东北-西南走向:台湾山脉(f)、长白山(g)、武夷山(h)、大兴安岭(i)、太行山(j)、巫山(k)、雪峰山(l)③南北走向:贺兰山(m)、横断山脉(n)④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o)、祁连山(p)、小兴安岭(q)(3)比较三大平原的范围和特点。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r)(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Ⅰ)、准噶尔盆地(Ⅱ)、四川盆地(Ⅲ)、柴达木盆地(Ⅳ)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①)、华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纬度最高的平原)(5)东南丘陵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丘陵。

3.我国地势三级阶梯:(1)在上图,明确我国三级阶梯的位置。

(2)阶梯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3)位于每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PS:结合课本P19图2.1,明确第一、二、三级阶梯的位置和范围,明确两条阶梯分界线的位置: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强烈推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个自然日为24小时,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年为365天。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造成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2.地理经纬度地理经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位置,通过经纬度可以精确标识一个地点的位置。

经度是指位于东西半球、从地球中心点所画的大圆与本初子午线(0°经线)之间的角度,以东经为正,以西经为负,经度的单位为度(°)。

纬度是指位于南北半球、以地球中心为顶点的圆锥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以北纬为正,南纬为负,纬度的单位为度(°)。

二、地球的内部1.地球的构造从表层到地球内部,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由岩石组成。

地幔是包括地壳在内向地球内部延伸的岩体,质地非常硬。

外核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球内部的构造对于地震的发生和地球表面的地质景观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2.地震和火山的成因地震是指地球表层发生的一种自然震动。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球的构造、板块运动以及岩石的弹性变形等。

火山是地球表面开裂,岩浆由地球内部喷发而成的地质现象。

火山的成因主要是地球内部物质的熔融和释放等。

三、地球的表层1.地形和地貌地形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和陆地或海洋的形状。

地形和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地球的构造、气候和水文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形和地貌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风景。

2.板块运动和地理灾害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各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分离会产生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此外,还有洪涝、干旱、台风等自然灾害。

四、地球的水资源1.海水和淡水海水是指存在于海洋中的水,大部分是咸水,仅有约3%的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

淡水主要分布在冰川、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并且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淡水的供应量正在逐渐减少。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

⑷位置优点发展农业生产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外交往与合作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

其它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

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

⑵领土四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

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

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⑹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

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

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地理复习提纲1.从东西半球来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我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北端在漠河以北,最南端在曾母暗沙。

我国东西跨 4 个时区,南北跨 2 个温度带,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2.我国陆地面积约 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 3 位。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 18000 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的内海是渤海和琼州海峡;我国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是海南岛;我国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

3.我国陆上国界长达 2万千米,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共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与云南接壤的国家分别是越南,老挝和缅甸三个。

4.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县和乡(镇)三级;我国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北京;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新疆;邻省最多的省区是内蒙古;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位置最东的省区是黑龙江,位置最南的省区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省区是河南省,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是江苏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既临海又邻陆的省区是辽宁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辽宁省和山东省。

5.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和台湾省。

6.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12.95 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21%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黑龙江省黑河市至云南省腾冲县划一直线,次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7.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实行计划生育;具体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中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中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全面!)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末中考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6)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水稻)与旱地(小麦)分界线(10)一年两熟到三熟与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分界线(11)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四大地理区域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降水(或夏季风)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

9.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0.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辽宁省辽河油田、河北省华北油田、山东省胜利油田,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辽宁省—鞍山(钢都)、本溪铁矿,陕西省—神府煤矿,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

11.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2.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13: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湘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全四册精编

湘教版初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全四册精编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近地理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易。

系辞》西方: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写出第一本地理专著《地理学》第二节我们怎样学习地理一、学会看地图:1、地图制作过程:鸟瞰图形----平面图-----地图(学习基础)2、最早的地图:距今4700多年苏美尔人(4)室外看地图:面朝北背朝南(5)确定地平面方向:指南针;北极星;太阳;年轮;树叶疏密;山两侧的潮湿程度(6)学校平面图宜用约1/1000的比例尺7、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准备好地图、指南针、笔记本、照相机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探测即天圆地方—张衡的“天之包地,犹地之裹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麦哲伦航行的时间和路线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海边看船;(2)草原看马;(3)麦哲伦环球航行;(4)月食时月球表面的圆弧形阴影;(5)现代探测技术及照片;(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7)登高望远二、地球的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陆分布大势:七分海洋,三分陆地(71 %/ 29% );无论怎样把地球分成出两个半球,都是水半球面积大于陆半球面积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口诀: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及印北2、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第三节世界的地形1、世界两大山系:(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一、海底地形大陆架:坡度缓,水深在200米以内大洋中脊:新海洋诞生的地方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海沟: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第四节海陆变迁一、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二、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和假说内容四、火山和地震: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火山地震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的人口数量与增长1、总数:70亿2、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增长迅速。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第一单元:地球面貌-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近似于椭球体的-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 地球的四季: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所以地球离太阳近的时候季节较热,远离太阳时季节较冷第二单元:大洲与大洋- 大洲的特点:大陆大体上呈东西走向,北部高南部低- 大洲的划分:按极地与非极地划分,共分成两大洲- 大洲的分布: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大部分是洋面第三单元:水资源与水环境- 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 水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水资源供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 水环境的保护: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防止水污染第四单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的地域特点:自然环境根据地表形态、气候、植被等因素的不同,呈现出地域特点-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较大,如开发利用、污染等- 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保护自然环境关乎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应重视环境保护第五单元: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等地- 人口的变动:人口变动受出生率、死亡率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的划分与特点:城市根据人口规模、功能等因素进行划分,具有发达的经济和社会功能第六单元: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农业可分为农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 工业发展的意义: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的分布:工业分布主要受能源、原料、交通等因素的影响第七单元:交通与通信- 交通方式的分类:交通方式可分为水路、陆路、空运等- 交通发展的特点:交通发展具有技术先进、高速度、大运量等特点- 通信的发展:通信方式从传统的书信交流到现代的手机、互联网等第八单元: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的形成:各地域特色的形成受地理条件、气候、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域特色的体现:地域特色体现在地貌、资源、民俗等方面- 地域特色的保护与利用:保护地域特色,发展旅游业等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提纲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提纲

一、地球的动态1.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1)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壳运动: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2.板块构造和地震1)板块构造:板块的运动方式和结果2)地震:地震的发生原因、震中、震源和震级3.火山与火山爆发1)火山的形成原因和类型2)火山爆发的原因和影响4.地球的变动与变迁1)地球的重要变动:地质变迁、气候变迁二、气候与环境1.气候要素和气候类型1)气温:温度带、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2)降水:水气循环、降水类型3)大气压力和风:风的形成和分类,风向和风力的测定2.气候与植被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2)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特点3.气候与人类活动1)气候与农业:农业区位选择、气象灾害的影响2)气候与人类居住区:人类的适应和调节三、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和耕地资源1)土地利用类型和布局2)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2.农田水利与水资源1)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利用2)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3.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1)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影响2)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四、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1.自然灾害的类型与特点1)水灾:洪水和干旱2)气象灾害:台风、龙卷风和冰雹3)地质灾害:地震和火山爆发4)生物灾害:虫灾和病害2.灾害的成因和影响1)气候、地壳、生态等因素的作用2)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影响3.防灾减灾工作1)灾害预警和监测2)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五、人口与城市1.人口增长与分布1)人口增长的因素和类型2)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规律2.人口问题与控制1)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2)人口控制的政策和措施3.城市与城市化1)城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城市化的影响和问题六、经济地理1.农业与工业1)农业的发展形式和现代农业2)工业的分类和工业区位选择2.交通与交通运输1)交通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2)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影响3.商业与商业区1)商业中心和商业区的特点2)商业的类型和发展七、资源与环境保护1.资源的分类和分布1)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2)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2.资源开发与利用1)资源开发的方式和影响2)资源利用的技术和措施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类型2)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八、地理信息技术1.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处理1)地图的制作和使用2)遥感技术和GPS导航技术2.地理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1)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2)旅游和城市规划以上是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知识点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进行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八年级上、下册地理中考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一、伟大的祖国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或东临太平洋),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温带(或中纬度),小部分在热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的南部),没有寒带(北极圈没有穿过我国)。

2.位置的优越性(此部分作为了解,常见为选择题)
(1)纬度位置的优越性:①为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热量。

②纬度南北跨度大,使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位置的优越性:①面临大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经济联系。

②我国西部深入大陆内部,有利于发展陆上交通,加强与中亚、西亚、欧洲等的联系。

③面临大洋,背靠大陆,有利于形成季风气候,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
丰富的降水。

二、辽阔的疆域
3.领土的四端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产生气候差异。

例如: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仍是冰天雪地。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约135°E)。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约73°E)。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约62°),产生时间差异。

例如:当我国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注意:我国的最东端和最北端都在黑龙江省。

4.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5.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注意方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两大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

6.我国岛屿众多,台湾岛为第一大岛。

热点岛屿:钓鱼岛(属于东海)、黄岩岛(属于南海);领海宽度为12海里。

7.我国的三个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
(5、6、7要参照课本P5图1-5识记)
三、众多的邻国
8.陆地国界线:2.2万多千米
9.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
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10.和我国有不连续疆界的是:俄罗斯和印度
11.内陆国有:蒙古、哈萨克斯坦(世界最大内陆国)、塔吉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老挝(东
南亚唯一内陆国)。

12.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日本(纬度最高)、韩国、
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

(9、10、11、12参照上图识记或课本图1-7)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大致可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简称以及行政中心(必须背下来)
(参照课本P8表格完成任务3,并且对于一些省份的简称,易错字,做到边背边写,如:冀、皖、闽、赣、豫、鄂、粤
4.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位置和轮廓(参照空白图,识别每个省份的轮廓以
及位置)
5.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辽宁省和山东省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云南省(云或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广东省(粤)、台湾省(台)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1.201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

2.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广东省,山东省居第二位;最少的:澳门特别行政区。

3.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重庆市
4.我国人口总数还在不断的增加,但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

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改
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6.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此线以东人口多,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
口少,人口稀疏。

7.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基本分布特点:东多西少
自然原因:东部地区大多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

8.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大于过农村人口的比重。

9.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的总量还将持续增长的原因:人口基数大,青少年比重高。

10.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
11.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12.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胎”政策的目的: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数最多,分布也最广;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3.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4.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
5.少数民族数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省
6.云南傣族——泼水节、孔雀舞;传统民居:竹楼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射箭;民居:蒙古包
汉族——端午节、赛龙舟朝鲜族——长鼓舞、跳跳板维吾尔族——手鼓舞
藏族——晒佛节彝族——火把节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织
2.东西走向的山脉:北侧—天山和阴山;中间—昆仑山和秦岭;南侧—南岭
3.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也有些山脉接近南北走向
4.东北—西南走向:西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长白山、武夷山;东侧—台湾山脉(主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