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教案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 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六单元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新课讲解(20分钟)教师先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然后讲解生字和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描绘的意境。

3.朗读练(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背诵练(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让学生逐渐掌握古诗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绝、春、桃、XXX、花”5个生字,会写“春、桃、XXX”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春天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绝、春、桃、XXX、花”5个生字,会写“春、桃、XXX”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2.新课讲解(20分钟)教师先朗读古诗《绝句》,然后讲解生字和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描绘的意境。

3.朗读练(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背诵练(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背诵古诗,让学生逐渐掌握古诗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方式。

5.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二、课堂实施一、新课导入在上节课中,我们一起领略了XXX笔下的西湖美景,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另一位诗人XXX的《登鹳雀楼》中,一起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古诗二首》课堂实录
今天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十五课——《古诗二首》的上课时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节课的实录吧。

首先,老师宣布今天要学习两首古诗,分别是《窗前明月光》和《咏鹅》。

老师让同学们先读一遍两首诗,然后询问大家是否有认读出其中的一些字,有几位同学积极回答并且介绍一些认识的字。

接下来,老师把两首古诗分别写在黑板上,并且仔细解释每一个字的读音和意义,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的内容。

老师还让一些同学上前来念诵整首诗,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朗读能力。

在理解了两首古诗的内容后,老师安排同学们进行歌曲演唱活动。

歌曲正好是根据《咏鹅》这首诗谱曲而成的,大家齐声演唱,欢快的曲调让小朋友们都充满了活力和兴趣,他们和声和气,唱得字正腔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后,老师让同学们进行绘画活动,让他们表达自己对于《窗前明月光》这首诗的理解。

同学们动手拿起彩笔,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勾勒出了一个个好看的画面,展示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最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在课堂上一起朗读两首古诗,并且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感情和情感,让这两首古诗更加有意境和生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掌握了两首古诗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同时也通过歌曲演唱和绘画活动促进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绝句》课堂实录-Word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绝句》课堂实录-Word版

《绝句》课堂实录【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会背吗?(两名学生背诵古诗)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出来?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

(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语言激励,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温故而知新,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顿时被激活了。

学法迁移,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

(师板书,生书空)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生:......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写此诗的背景)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生:解诗题。

师:是的。

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

(生一片茫然)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

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

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

(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

(师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促进了学生有效学习,为下面的“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垫,收一举多得之效。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A生:鹭,白鹭。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案+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案+课时作业+教学反思+备课素材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背诵课文。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想象中感受祖国的自然景观,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晓、慈”等 11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本课“湖、莲”等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故事。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素材课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激趣导入,作者介绍1.师: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你知道杭州西湖这个有名的景点吗?(出示课件 2:西湖美景图片)有人把它比作图画,有人把它比作美女,无论是谁,都会被它的美丽所折服。

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用佳句来赞美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

(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作者介绍(出示课件 4)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

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

在当时称为杨诚斋体。

一生作诗二万多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

亦能文。

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

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

有《诚斋集》。

通过杭州美景的图片以及老师的描述,引发学生对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古诗,解决字词图文结合,适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化难为简,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在朗读中、欣赏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最新资料推荐------------------------------------------------------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多媒体课件。

1 / 18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5.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 1.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诗。

齐读。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2.通过古诗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西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

2.研究新词教师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写出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朗读古诗教师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4.理解古诗教师分段讲解古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来理解古诗。

5.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绝、鸟、啼、枝、绿”5个生字,会写“春、草、闲、径、深”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4.通过朗读,感受春天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词语和意境。

2.通过古诗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研究新词教师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认读、写出词语,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朗读古诗教师朗读古诗《绝句》,让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4.理解古诗教师分段讲解古诗的意思,并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来理解古诗。

5.背诵古诗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背诵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6.课堂小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古诗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新品推荐】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新品推荐】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堂实录一. 揭题、解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净慈寺、林子方,非常好,再读一遍。

从题目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早上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谁走出净慈寺呀生:杨万里检查预习了几遍师:怎么样读出诗的味道呢生:(读诗师:再来读读看生:读诗,(声音很响亮师:老师打手势,跟着老师读。

看出来了吗,手动得快就读得快,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的手势读诗二.初读本诗,理解诗意师: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生:顺口,押韵了,师:学着刚才的提示来读一读生:(打手势读诗师:你们读诗句,朱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学生读诗,老师重复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吗生:押韵,师:你看我把哪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生:中、同、红师:别让你的声音被子我盖住了,配乐读,你们读后面三个字。

师:这么读,好玩吗?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师:我从你们表情中能看出来,被诗陶醉了,时间长了,让你这个人也很有味道。

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诵读,还要做什么?生:理解诗的意思师:对了,把你理解了的读给同位的同学听,不理解的向他请教。

有什么不理解的生:莲叶怎么接天的呢师:是呀,我也有疑问,谁能告诉他生:莲叶很高很多,和天接到一起了。

如果远处全是莲叶,就像接天了师:人们看眼前,只能看到莲叶,远看就看到莲叶,再向远处看,看到要看不到的尽头,就是莲叶和天接在一起了。

谢谢你们,我也理解了。

把这种理解带到诗里去,自己读,跟着自己的节奏,不要受别人的影响生:(自由读诗三.感受诗境,体诗人情感师:学到这儿,反复读了好几遍了,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很壮观师:这么读读诗,就看到了壮观,了不起,还看到了什么生:很美丽师:读读诗,就看到了美丽的景。

还看到了什么呢生:我觉得还可以看到诗人对林子方的不舍师:对了,还写了情,我们到诗中去品一品诗中的情(暂缺)师:一个碧字让这莲叶变得丰富了,前面还加上无穷,仿佛看到了什么生:一片的绿色,很壮观师:把我们都带到绿色的海洋里,谁来读生:接天莲叶无穷碧师:这样的碧,而这荷花却生:别样红师:红得像什么?为什么这么红生:被朝阳映照的,师: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文看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6
《绝句》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
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诗的乐园,一起品味
古诗吧!(课件出示课题“古诗两首”,生读)
师: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你们会背吗?(两名
学生背诵古诗)
师:背得真好!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全班齐背)
师:大家真棒!昨天我们还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谁能把它说
出来?
A生:知诗人。
B生:解诗题。
C生:明诗意。
D生:悟诗情。(师相应板书,生齐读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师:大家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生:绝句。(师板书,生书空)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杜甫。
师:哪为小朋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杜甫呢?
生:杜甫是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
生:杜甫是李白的好朋友,湖北人。
2 / 6

生:......
师:你们了解得真多!现在请跟随老师一起去认识杜甫吧!(师
课件出示有关杜甫资料)
师:你们知道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此诗的吗?(师简介杜甫
写此诗的背景)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诗人,接下来我们应该是......
生:解诗题。
师:是的。谁会来解释一下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生一片茫然)
是啊,我们没办法给这首诗的题目解释。因为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古诗的体裁主要有两种:绝句和律诗。在古代,一首诗中有四句的被
称为绝句,八句的被称为律诗。(师相应板书“绝句”“律诗”)现
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它们是绝句还是律诗。(师课
件出示《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望庐山瀑布》是绝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律诗。
【读通读顺,整体把握】
师:(师课件出示整首古诗古诗内容)这首诗里面藏着许多生字,
哪位小朋友能够请出她们的拼音朋友?(一生带读,师出示拼音)
师:读得真好!谁能来给这些生字宝宝交交朋友?
A生:鹭,白鹭。
B生:岭,山岭。
C生:含,包含。
D生:泊,停泊。
3 / 6

E生:泊,湖泊(bó)
师:你的词汇积累得真多,但应是湖泊(pō)
......
师:大家很会给生字宝宝交朋友。接着,请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古
诗,并给古诗画一画节奏。(生自读古诗,画节奏)
师:(师课件出示画好节奏的古诗)大家看看,你们画的节奏跟
老师一样吗?错得更正过来。
师:谁能把古诗读一读?记住,要读出古诗的节奏来。(两个学
生读,其他生评价,齐读)
师:大家都能把古诗读准确了,要想把它读得更好,就必须明白
古诗的意思。接下来,请自己选择合作方法,读一读古诗,说一说你
读懂了什么。(小组合作,同桌合作)
师:刚才大家说得真热闹,现在也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读懂了
什么吧!
A生:我读懂了“千秋雪”,它指的是积了很多年的雪。
B生:我读懂了“万里船”,它指的是行走了很远路程的船。
C生:我读懂了“泊”,它指的是停泊。
......
师:大家说得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A生:我读懂了“门泊东吴万里船”,它意思是说:门外停靠着
来往东吴的航船。
4 / 6

B生:我读懂了“两个黄鹂鸣翠柳”,它意思是说:两只黄鹂在
翠绿的柳树上快活地鸣叫。
......
(出示插图,让学生找一找诗中的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青
天......并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品读诗句,入境悟情】
师:杜甫的诗被人称为“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你能体会到吗
生:我知道“黄”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青、白、翠”写出了“有色”。
生:我知道“鸣”写出了黄鹂的声音和动作。
......(师相应板书)
师:是啊!所以,这短短的一首诗被人们称为“有声有色,有动
有静”。请大家再读一读古诗,想一想:自己还又不理解的吗?
生:老师,诗人为什么要说“两个黄鹂”,而不说“两只黄鹂”
呢?
师:谁能来帮帮他?(其他同学也师一脸疑问,看来他们的问题
是相同的)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在这里,“两个黄鹂”写出了黄鹂此时的
状态。诗人用“个”来告诉我们,是黄鹂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
了。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两只小鸟。(师适时播放小鸟的
叫声,学生一脸的疑问顿时消失了)
师:还有其他问题吗?(生摇头)
5 / 6

师:现在,让录音机老师为我们朗诵这首古诗吧!请大家闭上眼
睛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再现课文插图)同学们,现在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拿出来
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A生:我仿佛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跳来跳去,还在唱着
歌儿呢!
B生:我仿佛看见一行白鹭飞上了青天。
......
师: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诗人感到欣喜。
生:诗人很快乐。
生:诗人很欣慰,因为他也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乡了。
【朗读提升,拓展学习】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能把这首
古诗有感情地读一读?请注意,要读出诗的味道。(两名学生读)
师: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读一读吧!(全班配
乐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好,老师知道了此时的景色是多么美丽,作者的
心情是多么快乐。作者共写过四首绝句,我们曾经在陈老师的指导下
学过……
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师:我们知道这首诗
6 / 6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杜甫的第三首《绝句》。(师出示古诗内
容,生自读)
师:大家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春天真美”。
生:我读懂了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
……(齐读)
师:嗯,老师知道了大家读懂了这首古诗。真棒!哪位小朋友能
给大家背一背课外积累的古诗。(学生踊跃举手,大胆背诵,表现自
我的愿望被激活了)
【作业自选超市】
a、给古诗《绝句》画一幅插图。
b、读一读、学一学杜甫写的古诗。
c、再给大家背一首自己课外所学的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