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民俗活动收获

合集下载

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

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文化传承实践心得体会篇1时间过的真快啊!又一个充实的寒假过去了。

在xx年的寒假,我有了一个充实的、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历。

我度过了一段被人称为“老师”的难忘的日子。

记得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可是后来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我成为了一名学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生。

可儿时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没有消逝。

老师那高大的形象和伟岸的身躯,“好大一棵树”的优美旋律却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在身边回响。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一石三鸟”的经历。

可以实现我的儿时梦想;能多一种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完成学业。

后来我发现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几种东西。

而使自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自身的能力和学到了许多课堂以外学不到的东西。

在假期前两三周我就找到了家教的工作。

虽然做家教的地方离家很远,薪水给的也很少,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可是为了我的理想和追求,我还是欣然前往了。

第一天是试讲,我给两位高中生补习数学,为了能做的更好,我又把高中时代的课本重新翻阅了几遍,走上了我的人生第一讲。

尽管有些紧张,但是我还是通过了第一关。

当时我心中唯一的感受就是做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呀。

一回生,二回熟,就这样我便做起了我的“老师”了。

可能是第一次给学生做家教吧,我格外认真,每次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都很努力的备课,生怕讲错了那一道题。

可是这样事情还是发生了,有一次我讲错了一道题,当时要是有一个地缝,我恨不得钻进去。

就这样我每天早出晚归,虽然很辛苦,很累,但是却很充实,算是顺利的完成了我的家教任务。

学生家长也对我很认可,那两个学生也对我很尊敬,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春节民俗活动体会与感受心得

春节民俗活动体会与感受心得

标题:春节民俗活动体会与感受心得春节,这个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传统佳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汇聚了无数温馨和喜悦的瞬间,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会以各种形式庆祝这一重大节日,而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些传统民俗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家庭、亲情和生活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春节总是伴随着一系列令人心潮澎湃的民俗活动。

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的小年,家家户户忙着扫尘除旧,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

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家中的老人会带着我们用稻草绑成小扫帚,唱着“扫房歌”,将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清洁过程,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净化。

随着年关的临近,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活动逐渐展开。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用红纸写上吉祥话语,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每次贴上新春联,我都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幸福。

而那一盏盏鲜艳的灯笼,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人们心中的希望。

至于鞭炮声声,则是驱赶一切不祥之气的象征,同时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除夕夜是春节庆祝活动的高潮。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如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则象征着财富与团圆。

我记得有一年,家中长辈特意教我们包饺子,虽然形状各异,但那份家的温暖和幸福感至今难忘。

饭后,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欢笑,直到深夜。

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新衣,走亲访友,拜年祝福。

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收压岁钱,这不仅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祝福,也是对长辈们辛勤工作的一种回馈。

此外,舞龙舞狮、走马灯等民间表演活动也为节日增添了不少色彩。

我曾亲眼目睹过舞狮表演,那雄壮的气势和精湛的技艺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习俗,比如放风筝、猜灯谜、打陀螺等,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范文

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范文

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总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仪式感和欢乐气氛的节日。

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我们举行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增强了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

一、传统文化活动在春节期间,我们组织了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包括拜年、舞狮、放烟花、贴春联等。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恰好赶上了寒假期间,学生们可以放松心情,感受浓厚的年味。

拜年活动中,学生们穿上新衣服,戴上小红帽子,祝福老师和同学新年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喜庆氛围。

舞狮活动让学生们学习了传统民俗文化,并且提高了大家的团队协作精神。

放烟花活动中,同学们手持鞭炮和爆竹,在老师的指导下,畅所欲言。

这些传统文化活动让学生们重新认识了春节的含义,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美食文化活动春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这个时候,家人们通常会在一起吃饭、合家欢聚。

我们在学校里也举行了美食文化活动,让学生们品尝到了丰盛的团年饭。

学校食堂为学生们准备了各种美食,包括饺子、汤圆、年糕、红烧肉等,学生们纷纷表示食物非常好吃。

同时,我们还举行了年货市场,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年货文化。

在年货市场中,学生们可以购买到各种传统年货,如腊肉、鸭蛋、红枣、瓜子等,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

三、文艺活动在春节期间,我们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包括文化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歌咏比赛等。

这些活动在欢庆春节的同时,也是学生们展现自己才艺和演出能力的机会。

文化晚会上,学生们表演了京剧、古筝、民族舞等各种节目,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春节联欢晚会上,学生们唱歌、舞蹈、说相声等,让大家欢笑不断。

歌咏比赛中,同学们运用自己的音乐才华,演唱了各种经典的春节歌曲,让现场观众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四、志愿活动春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如今的社会也更加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

在今年的春节期间,我们安排了志愿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志愿者们分成小组,去到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志愿服务,如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

关于春节的活动总结(7篇)

关于春节的活动总结(7篇)

关于春节的活动总结(7篇)关于春节的活动总结篇1根据邕文明()3号《关于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协助和参与下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主题实践活动和读书活动。

现总结如下:一、精心组织,立足实际我校领导小组根据文件通知,经过认真商讨和策划,制定出包含感受民俗文化、读书活动、爱心帮扶活动、“美丽邕宁”主题实践活动等内容的活动方案,内容包括“节日祝福”、“文化熏陶”、“快乐实践”等大的项目,整合设计成分年级段、内容丰富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主题活动寒假德育活动作业》,发放到所有学生手中,引导学生在假期践行活动。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1.表达祝福与心愿,感受节日氛围。

春节,是中国人喜庆团圆的节日之一,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日子。

我校组织学生在节日春节、元宵期间设计最好的节日祝福语,写于“德育作业”中,并在与家人走亲访友拜年时灵活表达节日的祝福,培养了孩子与家人、朋友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

另外,同学们还通过制作贺卡、画年画等方式表达对亲友的祝福和对节日的喜爱。

中高年级学生根据春节、元宵民俗文化等制作“春节、元宵节”节日小报。

通过多种表达祝福与愿望的形式,同学们学会感人、学会与人交往,感受了浓重的节日氛围。

2.走近民风民俗,感受民俗文化。

为了让学生感受春节传统文化的熏陶,为了让高年级学生更好地绘制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手抄报。

我校“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寒假德育作业要求学生们在假期中至少读一本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或名家名作的书籍。

不少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创作春节的对联;在春节走亲访友时搜集精彩的春联、春的诗篇,通过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等形式将最喜欢的对联摘录下来,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了春节的文化内蕴。

3.投身假期实践,培养道德情操。

在“快乐的寒假”主题活动中,同学们积极投入感受民俗的活动中来:在走亲访友、赏花游园、逛庙会赏花灯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节日喜庆和浓浓亲情;在与亲人长辈一起包饺子、包年粽、团汤圆等活动中,同学们感受到中华的传统民俗文化。

春节习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春节习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春节习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春节习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1)伴随着新年的钟声,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一大早,妈妈正要起来上班,却发现我和妹妹还在呼呼大睡。

便拿起一把梳子静静地走到我身边,叫我起来梳头,这时,满头白发的奶奶走了过来笑眯眯地说:“孙女,压岁钱给你。

”我心里l甜滋滋的,立刻叫了声奶奶。

我10:30起了床,可是刚梳好的头又乱了,这下可怎么办,我拿起梳子,可是我怎么也不会扎,终于扎得让我满意了,我的一双手都快没知觉了。

我的肚子在“咕咕”地唱着歌儿,在厨房里亲自下面。

不知今天怎么了,连鸡蛋也不知不觉的被搅拌好了,平时总要带一点鸡蛋壳进去。

过了一会儿锅子妹妹就在吹泡泡了,我拿了硬巴巴的面下了锅,再用铲子拌了一下子就向牛皮糖。

锅子妹妹变得斯文了一点不再吹泡泡了。

我跟妹妹在一起跳牛皮筋,没想到锅子妹妹那么快就开始吐出了泡泡。

我立刻把火关了,接着牛皮筋。

“咚”11:00到了,我和妹妹准备开饭了,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不到一分钟就全都没了,连一点汤都没剩。

我问妹妹想不想再吃一碗,妹妹舔了舔舌头说:“我还要,这面比我奶奶烧得还好吃。

吃完以后,我兴高采烈地把碗刷了,准备去堆小雪人,我和妹妹两人冒着大雪出去找洁白的雪人,我们把雪人的下半身撮的圆圆的像个小皮球,上半身却有点不平。

我们用彩色软纸做了一顶小红帽,再用一点点小胡萝卜做了一个鼻和一张小巧玲珑的嘴,两粒纽扣当眼睛,简直太可爱了。

我喜爱春天,更喜欢春节。

春节习俗实践活动心得体会(篇2)前不久,自己利用春节的假期,与很久没有进行联系的高中同学进行了聚会,虽然从面容上面没有太大的变化,却能够从同学们的眼中看出他们经历的沧桑,很明显时间的流逝让我们自身的特质在无形间改变了不少,但是当聚会结束的时候,我能够感受到同学间这份真挚的友谊从未发生过任何改变。

当我走在拥挤的街道之上,便能够体会到新春佳节的美好气息,尽管内心有着对同学聚会的期待,却也不知道见到他们以后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来面对,当看到熟悉的校门近在眼前的时候,难免会让眼眶变得湿润许多,阔别多年以后再次踏入这所熟悉的校园,难免会对生活的不易产生些许感慨,实际上因为这么多年没有回到母校探望恩师,导致自己的内心感到有些惭愧,但这种莫名的情绪很快便在同学们讨论的话语声中,变得烟消云散。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人们最热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组织了一系列以春节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既帮助了社会弱势群体,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慰问活动,走访了当地的孤寡老人。

春节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但对于这些孤寡老人来说,却是寂寞和无聊的时刻。

我们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春节礼物,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走访了他们的家庭,陪伴他们度过春节。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孤独和无助,也意识到自己的幸运。

同时,我们还向他们传递了关爱和温暖。

其次,我们还组织了一次公益义卖活动。

我们在春节期间搭建了一个义卖摊位,出售自己手工制作的物品,并将所筹集的善款捐献给贫困地区的学校。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

最后,我们还参与了社区的春节文化庙会活动。

作为志愿者,我们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如引导、照看小孩、清理垃圾等。

为了使活动更加有趣,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娱乐节目,如舞蹈表演、游戏互动等。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动员能力。

同时,我们也逐渐树立了社区形象,受到了居民的赞赏和支持。

通过这些春节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向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这次活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体会春节的深刻内涵。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感恩生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相信这些理念和体验将伴随我们一生。

春节学生活动感想

春节学生活动感想

春节学生活动感想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隆重、最隆重的节日。

每年的春节期间,所有的家庭都会团圆聚首,共同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

在这里,我要分享一下我在春节期间的一些学生活动感想。

春节期间,学校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学校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

这次晚会上,我们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节目,有舞蹈、歌曲、小品等等,展现了我们的才艺和活力。

最让人难忘的是学校老师们为我们表演的京剧和相声,让我们大开眼界。

在晚会上,我们还品尝了各种美味的春节美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整个晚会欢快热闹,让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在春节期间,学校也组织我们参观了传统的庙会。

在庙会上,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传统表演,如舞龙、舞狮、杂耍等等。

而且,我们还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小吃,如糖葫芦、汤圆、糖画等等。

庙会上人山人海,很热闹,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午后。

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了一些新颖有趣的活动来让我们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

比如,我们参加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比赛,学习了剪纸、挂灯笼等手工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传统文化,还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春节期间,学校还开展了一些有关春节传统文化的讲座和展览。

在这些活动上,我们了解了春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习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而参观展览,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心起到了很好的培养作用。

总的来说,春节期间的学生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通过这些活动,我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的优秀文化继续光耀世界。

【这篇文章为虚构作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春节活动总结(集合15篇)

春节活动总结(集合15篇)

春节活动总结(集合15篇)春节活动总结1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组织开展好20__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文化活动通知精神,丰富广大群众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的文化活动,让全村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文明的节日,我村在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现将情况总结如下:一、指导思想 20__年我村春节文化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品位为根本目的,积极展示在乡党委、乡政府正确领导下,我村经济、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面貌,展示全村人民创新务实、团结奋斗、又好又快地推进北早现乡发展,实现北早现乡新跨越的良好精神风貌,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丰富广大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为抓好新一年的工作,烘托气氛,鼓舞士气。

二、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村领导高度重视这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接到通知后我村立即组织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活动,围绕宣传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将筹备工作落实到人,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

制订了图书室在春节期间值班表,节日期间图书室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8.30时至10.30时,下午13.30时至16时,确保村民能及时借阅到图书。

二、广泛宣传,参与积极。

为了使这次春节文化活动深入民心,我村采用张贴宣传画报、黑板报形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同时,在春节期间的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上组织收看网络节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三、形式多样参与面广。

群众积极参与既是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有序进行的坚实基础,又是本项工作的总体目标。

我乡大多数春节文化活动是以村为单位进行的,群众参与面广,形式多种多样,体现了“人人参与文化,人人享受文化”的理念。

我村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共计6项,历经半个多月,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活动一:义务写春联活动腊月二十三至腊月二十八,为了喜迎新春佳节,逢集市我村举办义务写春联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春节民俗活动收获
篇一:“春节民俗”调查体验活动方案
四、你的调查活动总结和体会。

我的家乡春节民俗活动调查总结报告
注意事项:1、开展调查时,一定要多问,多思,认真记录。

2、家里有相机的同学,要学会用相机拍摄春节家乡的美景、春节的活动场面,丰富自己的调查信息。

3、远离危险,不参加不安全的活动。

4、认真完成调查报告。

篇二:有关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感受春节民俗文化作文
1、《北京的春节》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

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农历的
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
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

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

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
三又称“小年”。

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
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

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

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

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

”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
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

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

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

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

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

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

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

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

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

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

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一交丰年子时,迎来了新年,首先要放炮驱邪、焚香祭祖。

燃放鞭炮起源于魏晋南北朝,自宋代中国人开始用纸裹火药制成鞭炮。

京城百姓才开始有了燃放鞭炮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

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

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

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再搞些娱乐活动。

年长的打麻将,妇女们打索胡斗纸
牌。

年轻的推“牌九”,小孩们则点灯笼、放鞭炮,玩“升
官图”。

除夕子时接神后,全家要进行团拜,团拜最早出现在汉代为官方朝拜皇帝之礼。

老北京的团拜从清代盛行。

全家要先在祖宗牌位前磕头拜年,然后晚辈再给长辈磕头拜年,这时长辈要给未成年的小辈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习俗起于清代。

为的是体现长辈对晚辈的慈爱之情,也有驱邪取吉之意,团拜后,全家聚在一起吃素馅的接神饺子,又称五更饺子。

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

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

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

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的春节习俗,实际上是一种抹不去的民俗文化,它蕴含着家人团聚的温馨,辞旧迎新的轻松和期望,这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美好理想的古老传统节日,已扎根于人民心目之中,所以才能延续二千多年至今。

2、《春节习俗》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
喜悦,开心地忙碌着。

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

接下来,便入席了。

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

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

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

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

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

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

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

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

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