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原因分析:(1)老人身体老化,活动能力逐渐减少,脊椎容易
变形,肌肉力量发生变化,导致跌倒的几率增加。
(2)老人的衣服太宽,在活动时易脱落,影响视觉,行走时脚步被绊住,双脚摔倒。
(3)老人
活动能力差,步伐不稳定,习惯性的使用轮椅或助行杖,容易发生滑倒或
者跌倒。
2、整改措施:(1)给老人安装居家或医院安全护理措施,比如
安装扶手或固定扶手,安装护栏,监控系统,减少老人活动的危险。
(2)针对老人睡眠不良、失眠症等,定期进行护理,按时服药,增强老人的认
知能力,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跌倒。
(3)给老人提供有助于改善体
弱身体、缩小活动半径的合理起居安排,督促老人不要疏于卫生保健,尽
量保持健康。
(4)给老人提供舒适、宽松的衣服,活动中不要穿太紧的
衣服,以防脚步被绊住,减少摔倒风险。
(5)为老人安装家居安全辅助
器具,增强老人的稳定性,比如:安装扶手、扶手椅、护栏、助行杖等。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医疗机构内的地面平整度、滑倒物或障碍物的存在,以及照明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2.个人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已有的负伤、手术后的虚弱等个人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常见骨质疏松症,容易出现骨折。
3.护理不当:错误的移动或转移患者的方法、不正确的床固定、不实用的辅助器具等也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4.缺乏培训和意识:医护人员在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的忽视。
5.患者监控不足: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无法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跌倒。
二、整改措施针对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整改措施以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1.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确保地面的平整度,清理滑倒物或障碍物,提供充足的照明和把手等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计划中,以便护理人员参考。
3.护理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正确的移动和转移患者的方法,学习使用辅助器具并正确固定床位。
4.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患者的特定需求和风险。
5.监控和提醒:增加对患者的监控,采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或感应器系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6.管理沟通: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对患者的风险和措施的有效传达,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这些信息。
7.团队合作:医疗机构应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包括护理人员、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安全官员等,共同努力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预防并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改善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不断优化环境和设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跌倒不良事件可以得到明显的减少,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得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就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得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 T检查与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得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得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得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瞧护不足,非24小时得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得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得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得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得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瞧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得知识进行护工得相关培训。
临床术后跌倒Ⅳ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术后跌倒Ⅳ级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方面:宣教力度不够,护士仅在术后首次宣教及晨间查房时告知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之后未进行再次告知,未体现宣教的连续性。
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患者方面:依从性较差,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年轻,走几步路没啥事,只要脚不着地就可以,未遵医嘱严格卧床;3、陪护方面:对疾病风险认识不足,患者既已下床活动,未做到寸步不离有效搀扶;4、巡视方面:巡视病房流于形式,护士只关注患者在不在,未关注到患者床边放置的不知何时购买的拐杖(患者自行购买拐杖放在床旁),对可疑下床活动倾向的辅助器械未引起重视;巡视病房发现患者不在床时,未及时询问患者去向;5、交接班方面:对跌倒中风险患者未做到班班交接;6、宣教方法: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医嘱要求卧床休息,护士宣教次数少、力度弱,只采用单一的口头宣教的方法在术后进行单次简单宣教,患者及陪护在术后还没有完全从手术紧张的情绪中出来,未能第一时间完全掌握宣教内容;7、惯性思维:日常工作及床旁交接班中护士过多关注高龄患者防跌倒的宣教,而忽略对年轻患者的指导;8、法律观念淡薄:“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护士忽略护理这一特殊的职业特性,对宣教、告知等未能及时签字记录。
整改措施1、增加对患者及陪护防跌倒知识宣教频次,告知其术后绝对卧床的必要性并落实宣教后签字;术后首次及术后各班次交接班应重点关注患者及陪护对防跌倒知识知晓率是否达到100%,提高其依从性。
1、采取多样化宣教模式,将以往跌倒相关案例整理后存入床头平板,让患者及陪护能随时查看相关内容,起到警示作用。
2、手把手教会患者及陪护正确使用便器的方法。
3、护士对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正确评分,按要求悬挂标识,重点交接班。
4、打破惯性思维理念,不单单只关注高龄患者,依据我院三级质控标准优化科室交接班内容,对跌倒中高风险患者严格落实床旁交接班并做好记录。
5、有效巡视病房,关注患者周边环境,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提醒并制止;对于暂时不在病房的患者问清楚去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 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前言跌倒不良事件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安全问题,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负担。
为了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水平,医疗机构需要深入分析跌倒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二、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患者可能存在认知障碍、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
2. 环境因素医疗机构的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
例如,地面湿滑、破损、无障碍物、光线不足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此外,病房的布局和设施也可能存在不合理之处,增加了患者跌倒的风险。
3. 管理因素医疗机构的管理因素也是导致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管理不到位、组织管理缺乏有效性、责任分工不清楚、工作计划不明确、管理机制落实不到位、流程不明晰、监督检查不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4. 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是影响跌倒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例如,护理人员可能未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监测,未及时发现和处理跌倒的风险。
此外,护理人员可能未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和指导,未提供适当的安全设施和支持。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如情景模拟、游戏体验、安全常识等,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2. 改善医疗机构环境医疗机构应改善环境因素,降低跌倒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施,安装防护网、防撞垫等安全设施,确保环境安全有序。
3.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医疗机构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跌倒的风险。
此外,护理人员也应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和指导,提供适当的安全设施和支持。
4. 加强管理力度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和管理机制,并确保落实到位。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护理事件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二、跌倒原因分析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宣教不到位;✧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防滑地面考虑不足;✧无防跌倒警示标识;✧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跌倒护理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跌倒护理事件
针对高风险病人的护理,严格执行高风险患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工作流程,加强高风险病人安全管理措施,是呼吸内科全体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2016年3月发生一例高风险病人跌倒事件,病人李世均男性、78岁,无陪护。
在2016年3月7日17时30分发生跌倒事件,病人坐椅上头昏跌倒,责任(值班)护士及时进行了紧急处理,立即通知护士长、科主任及值班医生,询问病员情况并检查生命体征,医生查体后立即安排头部CT检查和足踝X光检查,检查示足踝骨折,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后转骨科继续治疗。
针对此次事件科室召开全科护士会,讨论分析原因,减少类似跌倒事件的发生。
二、处理流程
二、跌倒原因分析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缺乏持续性
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包括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的因素。
1、病人及家属方面:
✧ 患者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
✧ 患者及家属对跌倒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合理;
✧ 家属看护不足,非24小时的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 护士未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 护士宣教不到位;
✧ 护士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不熟悉,缺乏相应预见性,巡视不到位;
✧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缺乏。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 缺乏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入院跌倒评估不足;
✧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培训不足且缺乏持续性;
✧ 护理部、护士长检查督导力度不够。
4、医护环境方面:
✧防滑地面考虑不足;
✧无防跌倒警示标识;
✧配套设施不合理。
三、跌倒整改措施
依据高风险患者跌倒原因,主要从病人及家属、个人(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及医护环境方面研究解决与应对措施。
1、病人及家属方面:
✧针对体质较差、行为能力不完全具备的患者,加强;
✧对患者及家属对跌倒预防的宣教,提高危险性认识;
✧高危病人24小时专人看护。
2、护理工作人员方面:
✧护士正确进行患者跌倒风险评估;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宣教;
✧护士加强对本班次重点病人了解,提前预见风险,加强巡视;
✧对预防跌倒的知识进行护工的相关培训。
3、护理工作管理方面:
✧建立规范的跌倒管理体系,完善入院跌倒评估,设置明显的高危警示标识;
✧护理部、护士长对护士开展持续性培训;
✧护理部、护士长加强检查督导力度。
4、医护环境方面:
✧在房间、卫生间、通道等位置设置扶手,为患者提供环境设施保障;
✧对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加强对易积水地面的检查;
✧易滑倒区域设置防跌倒警示标识;
✧夜间开启地灯,为患者提供夜间行动照明。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
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