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教师用书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三单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掌握下册三单元的相关知识,包括拼音、字形、词语的理解和使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古诗词》、《诗歌欣赏》、《请不要逼我学习》、《读图签名》、《信息采集》、《字形认知》、《猜猜拼音》等。
一、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文具等。
二、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映一幅插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描述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话和想象,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初步的猜想。
2.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播放古诗词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并对全班进行大声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诗词欣赏,运用想象力完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班级合作进行展示。
3.合作探究(3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观察、分析并采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的回答,并展示出来,进行班级讨论。
4.提供反馈(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游戏视频、绘本故事等方式进行反馈,让学生在游戏和故事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梳理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
6.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课文朗读、阅读理解、写出字形等,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导入、学习新课、合作探究、提供反馈、总结归纳、作业布置等一系列教学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改进:1.学生活动安排不够合理。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我的发现:。
2.连一连。
丑羊
酉猴
申鸡
未牛
参考答案:
1.带三点水的字一般都与水有关。
2.丑羊
酉猴
申鸡
未牛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自主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能明白事物各有各的长处。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欣赏小柳树的美
1.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小柳树长得很漂亮的句子。
2.朗读、交流、感悟。(课件出示18)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ABB式的词语,还学习了同音字和形近字的使用,用部首查字典,并根据部首来猜汉字的意思,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练习巩固。
五、作业布置(课件出示9)
将课本上题目用铅笔做出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liū là hū nì pēn mián cuì bānɡ
绵乎腻脆邦溜辣喷
2.同音字组词。
第三组前面三个字都是“立刀”旁,后面三个部分都是“刀”。
师:我们再来看看它们的意义。
第一组我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12)
生:我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
师:第二组和第三组呢?
生:第二组中,我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活动有关。
第三组中,我发现带“刂”和“刀”的字多与刀有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致,都能够找出偏旁部首与汉字意义的关系,很好。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及时总结,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堵睹赌
耳闻目()()塞打()
盯钉叮
()防()咬铁()
学生试着填写。
汇报交流。
总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0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资料-第三单元-识字3 “贝”的故事教案(004)

2020 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题“贝”的故事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知识与能力1.会读“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本课“贝、壳”等9个生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目标3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归纳一批学习过的形声字来学习本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会读“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会写本课“贝、壳”等9个生字,会写“动物、贝壳”等10个词语,积累“珍、币”等生字拓展的12教学个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教学难点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学素 1.搜集汉字的演变故事。
材2.课件。
晨鸟出品2020 春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会读“甲、骨”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教学目标2.朗读课文,能讲述“贝”字的故事,了解“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2.能借助图片,了解“镜、珠”等字的偏旁表示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师:有这么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文字,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讲述仓颉造字的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故事,激发了学生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的学习兴趣,让学文字。
这个神话当然是荒谬的,但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汉生对汉字的发展有导入()分钟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远古人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有些事了初步的了解,为后文的学习奠定了物用语言和手势是难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做记号的方基础。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

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课文:本单元的课文包括《偷懒的小狗》、《小蝌蚪找妈妈》、《小小的船》等。
2.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扩展他们的阅读面。
3. 词语研究:研究本单元中出现的生词和词语搭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问答互动法:在课堂上进行问答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思考。
2. 预:带领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大意和结构,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故事情节。
3. 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进行个别或小组讨论,解答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词语研究:通过词语搭配、词义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5. 表演活动:根据课文情节,进行小组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总结重点,解决疑惑。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词语掌握情况,批改作文,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教学资源1. 课本: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
2. 课外阅读书籍:与课文相关的其他故事书籍。
3.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和图片。
教学辅助手段1. PPT:用于呈现课文内容和活动设计。
2. 视频和图片资源:用于导入和课堂讲解。
3. 小组合作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材料。
以上是二年级部编语文教材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分析,旨在通过简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意在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神州谣》让我们感悟祖国的伟大,《传统节日》向我们介绍了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贝”的故事》这一课通过讲述“贝”让我们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奇妙,《中国美食》则通过讲述我国菜肴来揭示我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课分别以壮丽河山、传统节日、汉字、美食为题来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通过学习本单元课文,学生将收获更多有关我国文化方面的知识,并体会作为华夏子孙深深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传统节日》。
3.积累字词,并掌握字词的基本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78个字,2个多音字“漂、炸”会写40个字。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难点:1..锻炼学生的信息搜索和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学生生活常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课文以我国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为主,而基于学生年纪较小的特点,记忆和理解力较弱,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在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用多姿多彩的图片和视频与课文相融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述我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丰富课文的同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计划用11课时完成教学。
(每篇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三”2课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统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三设计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与识字有关,重点是认识汉字的部首表意属性,与本单元所编排的课文内容相一致,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拓展。
“日积月累”是积累十二生肖的名称。
“我爱阅读”安排了一篇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
学情分析(一)你了解这些部首表示的意义吗?钅贝王灬心刀(刂)(二)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同读识字加油站中的词语你会想到什么食物?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一)教学目标语言目标:1.认识并积累识字加油站中的8个ABB式描述食物的词语。
2.了解汉字部首的表意属性,掌握一些部首表示的意义,并能借助部首区分形近字。
思维目标:1.积累描述食物的词语,训练发散性思维。
2.通过部首的表意属性,逐步建立汉字类的思维模式。
价值目标:1.了解常见部首的表意属性,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认识到二者的不同,动得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不炫耀自己,也不轻视他人。
(二)教学重点1.了解汉字部首的表意属性,掌握一些部首表示的意义,并能借助部首区分形近字。
2.同过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动得要善于发现他人优点,不炫耀自己,也不轻视他人。
(三)教学难点1.积累描述食物的词语,训练发散性思维。
2.了解常见部首的表意属性,感受汉字文化魅力,激发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
教学流程环节一:识字加油站(预设时间:约10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读P38识字加油站的词语,识字。
说说这些词语是你想到了什么食物。
先自己想,再在小组交流。
2.第二课时《中华美食》活动:我是中华美食解说家(1)我们知道了很多中国美食,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家乡的美食呢?将美食名称写下来,并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烹饪方法,思考这道美食主要的制作方法,并能从以下词语中选择恰当的描述这道美食。
(2)开展交流活动。
(3)宣布小组加分规则:写出美食名称,并运用烹饪方法向大家介绍美食的制作方法即可为自己加10分,整组每人都得10分的组荣获“中华美食解说家”称号。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比较详细地介绍自己手工作品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时的想法,并乐于展示。
2.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并围绕主题展开口语交际。
3.会认10个生字,能区分部分字的用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4.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按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出自己喜欢的玩具的特点。
5.指导学生诵读古诗,熟读成诵。
理解诗中童趣、童真,想象诗的意境。
6.在阅读中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1.学会流畅表达自己的手工制作过程。
2.会认10个生字,能区分部分字的用法,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3.能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写出来。
4.积累新词、名言和古诗。
【学前准备】1.手工制作的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完成自己的手工制作。
3.制作小卡片、小奖状。
4.制作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课堂氛围,激趣导入1.课件演示手工制作过程,展示学生手工作品。
2.学生观赏后交流、评议。
二、以手工作品激趣,明确要求1.教师示范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小白兔”。
(1)教师介绍手工“小白兔”的制作过程。
(2)学生们交流、学习,并试着制作。
(3)学生复述制作过程。
2.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
(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2)其余学生进行评议,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也参与其中。
三、激发情感,多向互动1.四人小组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每组推选代表上台来介绍。
2.小组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3.学生跨组交流作品。
(1)学生自由找好伙伴,相互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评议别人的作品。
(2)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表扬激励,拓展延伸1.班级内评选五名“能工巧匠”来进行颁奖。
2.围绕本节课开展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师用书

第三单元儿童生活教师用书(教案)单元说明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针对问题,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比如,《玲玲的画》中抓住关键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有通过比较,谈自己想法的,比如,《曹冲称象》中针对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一封信》中,“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教学中要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课文中,《曹冲称象》的课后题,在画出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办法基础上,要求学生先借助关键词句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玲玲的画》要求学生以人物的情绪变化为脉络,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封信》要求学生把第二封信的内容从课文中圈画出来,再整理成完整的一封信读出来;《妈妈睡了》让学生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课后题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开始正式进行写话练习,共安排了3次,分别是纪实类、应用类、想象类。
本单元是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材用指导语加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并且提示了写话最基本的要求:“写在方格纸上”“标点符号也要占一格”,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要求。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4 曹冲称象教材解析《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
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表达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识字单元说明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4篇课文。
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单元出现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材在课文和语文园地设计了多个维度的训练。
在《“贝”的故事》课后练习中,看图猜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在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猜字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在《中华美食》课后练习中,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发现带“火”和“灬”的字多与“火”有关;在“我的发现”板块,发现带“心”和“忄”的字多与“心理、情感”有关,带“刀”和“刂”的字多与“刀或切割”有关。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和“忄”、“刀’’和“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
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
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神州谣21.认识6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炸”,会写36个字,会写37个词语。
2.能利用韵语、形旁与字义的联系、借助图片识字。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的表达效果;能说出用“炒、烤、烧”等方法制作的美食。
4.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
5.朗读《神州谣》,能背诵《传统节目》,初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文化的悠久。
6.能讲汉字“贝”的故事,初步感受汉字的魅力。
传统节日2“贝”的故事2中华美食2口语交际长大以后做什么11.能把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说清楚,简单说明理由。
2.能听明白同学说的内容,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疑问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41.认识“津、溜”等9个生字。
2.认读“甜津津、酸溜溜”等词语,能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想到的食物,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3.能借助形旁猜测字义、正确选用形声字并查字典验证。
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4.知道“鹿、金”等字可以作为部首,记住这些部首字,能用这些部首查字典。
5.能发现“火”与“灬”、“心”与竖心旁、“刀”与立刀旁等偏旁之间的联系及表示的意思。
6.能按顺序背诵十二生肖,初步了解生肖文化。
7.阅读《小柳树和小枣树》,了解小柳树想法的变化,能明白事物各有长处的道理。
合计131神州谣教材解析这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弘,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表达了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为祖国繁荣昌盛共同奋的愿望。
全文有4个小节。
第一小节,概要地写了神州大地山川壮美,风景如画;第二小节列举了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4个代表性的事物,具体描绘了神州大地之美;第三小节讲了台湾与大陆隔海相望,是不能分割的一家人;第四小节写各族人民情谊深厚,精诚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儿歌句式整齐,每节4句,每句3字,韵脚“ɑ”和“onɡ”有规律交替出现,第一、三节押“ɑ”韵,第二、四节押“onɡ”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中插图有蜿蜒的长城和巍峨的群山,与课文内容互相呼应,既表现了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个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0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字音方面,要关注不同方言区易错读音,分组强化训练。
本课要认的l5个字中,“涌、耸、浓、荣”都含有后鼻韵母onɡ,可以放在一起拼读;“涌”和“荣”声母易混淆,“奋”和“峰”分别是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州”和“耸”分别是翘舌音和平舌音、“浓”和“陆”分别是鼻音和边音,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对比拼读。
要注意“谊”不要读成第二声。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多种方法:(1)偏旁归类识记。
如,“涌、湾、浓’’都有三点水,“隔、陆,,都有左耳刀,“峰、夹”都有山字旁,可以进行归类识记。
(2)利用熟字识记。
“耸、湾、峡、浓、奋”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涌、峰”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如通一涌;锋一峰。
“与”可联系“写”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浓、陆”二字可利用意思相对的词语“浓一淡”“水-陆”来识记。
(3)字理识记。
“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4)生活识字。
“湾、峡、州、峰、齐、奋、隔”7个字可充分调动学生经验识记。
如,结合地名识记,湾——台湾、大亚湾;峡——三峡、刘家峡;州——广州、苏州、兰州;结合山名识记,峰——珠穆朗玛峰、香炉峰、飞来峰。
(5)语境识字。
一些生字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如。
齐一齐心、齐读、齐唱;奋一奋斗、奋发图强、奋战;隔一隔开、隔音、隔壁。
有的生字比较难理解,如“耸、涌”,可结合上下文,补充描绘“危峰耸立”“波涛汹涌情景的图片,在情境中识记。
“繁、荣”二字可组成词语“繁荣”,在具体的语境中加深理解。
2.写字。
本课要写9个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字的与写规律与不同点:左右结构的字“湾、峡、族、谊”,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峡、族”最后一笔为捺;上下结构的字“齐、奋”都要写得上大下小,两个字上部分的主笔横要写得平直,撇、捺要写得长而舒展;“岛”是半包围结构,注意该字和“湾”都有竖折折钩,书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民”是独体字,主体居左半格。
本课9个字书写要占: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岛笔顺是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竖、竖折、竖。
第四笔竖折折钩要写得宽而扁,包围住下方的“山”字。
峡“山”靠左上,“夹”得到两点呈八字形,最后撇、捺舒展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右上部的撇、横不要漏掉,最后一笔为捺。
谊右边“宀”稍扁,覆盖“且”,最后一笔横较长。
齐下部撇、竖两笔从横中线下方起笔,分列竖中线两侧,竖收笔较低。
奋“大”要写得宽,“田”要写得小,稍扁,“大”罩住“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通过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加以巩固,如神州、台湾岛、海峡、民族、奋发;也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海岛、人民、情谊、友谊、齐唱、奋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写一写。
二、课文学习1.朗读指导。
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内涵却极为丰富,宜于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会。
注意读出恰当的停顿。
要注意每一小节内句子间的连接要流畅,小节之间要有适当的停顿。
小节间停顿的时闾长短要依据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来处理。
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概括与具体的关系,联系紧密,朗读时停顿的时间应较短;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在内容上有承接,朗读时候的停顿时间也应较短;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问,意思由“山川美”跳转到㈠隋意浓”,停顿时间应稍长。
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
整首歌谣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气势磅礴、掷地有声,可以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反复朗读。
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第四句“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可读出奋发向上的气势,表现出盼望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2.理解运用。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一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如,从第一小节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二小节中读出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从第三小节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小节中读出各族人民正齐心协力、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注意课文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不要做过细的讲解,教师可适当补充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和反映祖国繁荣昌盛的图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奔、涌”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一泻千里;长江之水惊涛拍岸、汹涌澎湃;“长、耸”写出了长城蜿蜒盘旋,珠峰巍峨峻拔;“繁荣”写出了祖国面貌日新月异、人们生活幸福美满。
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
3.课后练习。
第一题可贯穿于本课教学过程逐层落实,详见“朗读指导”。
第二题可结合第二小节的学习完成,详见“理解运用”。
第三题为学生提供了4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四字词语,每组的两个词语,或意思相近,或承接紧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可引导学生采用轮读、对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设计举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2个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课前准备:1.课件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奔课题1.导人: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2.学生齐读课题,识记“州”字。
(1)指名认读“州”字,注意读准翘舌音。
(2)比较“州,,和“川”:“州”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州’’和“川”有什么关系呢?(3)教师出示古文字“州’’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
州甲骨立金文小篆楷体教师补充“州”字的字源解说:“州”是象形字。
“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识记“州”字。
教师:在生活中,你听过、见过这两个字吗?说一说。
(如州——广州、苏州、杭州、扬州。
)教师相机补充:“州”是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多用于地名。
(5)指导书写“州”。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一峰;州一耸;浓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