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感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5篇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5篇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篇1)今天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获了知识,得到了成长。
12点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车。
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中国国家博物馆。
刚一下车,我就被这宏伟的建筑深深地震撼了。
一踏进大门,我就被它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打动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2年,20--年开始翻新,20--年竣工。
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
我们先到博物馆的剧场,听讲解员的讲座:如何合理地参观博物馆。
然后,我们又去了4层的展厅,参观了瓷器展厅。
瓷器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
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第一部分是颜色釉,颜色釉始于商代,在元代一度失传,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重新发扬光大。
商代时,人们发明了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
到了隋朝,人们发明了不使用着色剂的白瓷。
随后,又发明了以铜红,铁青,钴蓝,铬绿和锰棕等着色剂。
这次博物馆之行令我难忘,因为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还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关于博物馆优秀观后感(篇2)一进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指示牌,上方清楚地说展区的分布。
博物馆总共分为5层,分为东区西区。
首先我来到的是“古代绘画艺术精品展厅”,那里陈列的是明清绘画作品。
对于绘画作品我能够说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但我也能感受到文人画家透过笔墨丹青,挥洒出的那种意境深邃、飘逸、青幽、惟美的精神世界。
顺着二层的螺旋结构我来到了三层的“明清书法艺术精品展”,以收藏或流传于北京的明、清时期的名家墨书精品为主线,展示北京书法艺术的特色。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一)“一个博物馆的资产价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启蒙;一个博物馆的资产价值,不在于它有多宏伟、有多现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它的思想、它的视野、它的价值观、它戏迷带给观众的启迪和它所联结的精神。
”——大花猪中国国家博物馆翻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
今年春节后终于开馆,又适逢德国的启蒙画展艺术展也在那儿开幕,于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进去之后感觉这博物馆被整得很巨大很现代,但半天看下来,瑞士人的启蒙德国人艺术展非常好,我们自己的东西却很令人失望。
启蒙艺术展分为9个部分:启蒙帝国时代的宫廷生活、科学的视野、历史的诞生、他乡与故乡、爱与感伤、回归自然、阴暗面、自我解放与公共重要领域、艺术的革命。
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许多名家名作,是迄今为止国外博物馆国内外在中国展出规模最大的一次。
我个人感受是:与其说这是一次让人则陶醉的艺术展览,不如说是一次给人以说到底启迪的历史重现。
这个展览从以上9个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人对人的初期价值、人的基本权利的发现和回归,对理性的追求,对科技的热衷,对世界探索的狂热,以及由此带来的价值观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宇宙观的改变等等。
内容丰富而不凌乱,条理清晰而极具创造力,让人印象深刻。
期间我偷拍了几张pp与大家共享,因为没用闪光灯,又是偷拍,难免有点虚,将就着看吧。
这是柏林街景的画,明快的色彩,休闲的行人,让人深切地体会到18世纪那种光明、自信社会心态,也反映出当时各阶层相处融洽、各得其所的社会氛围。
这幅画既表现素描出和谐生活的场景,又表达了当时非洲人对大洋远处未知世界的憧憬,对世界探索的激情。
这幅画描绘的是英国人第一次热气球试验成功时情景,观众们欢呼雀跃,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整个生态学欧洲社会对科学、对航天、对创新的探索的无比高涨的和勇气。
启蒙运动让社会恢复了对人的关怀,这幅画中少女的少女神情刻画得非常通俗易懂,画工细腻,竟然可与照片媲美。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_优秀范文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_优秀范文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心得体会感受1到达国家博物馆是九点多,不算晚,不过人已经很多,排了很长的队伍。
我和小伙伴一起按照导览图一个展厅一个展厅全都走了一遍,政治改革、经济飞速发展、神舟系列飞船、交通运输技术的大跨越,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实现绿色发展,重视生态文化的建设。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术的提升,因为我的家在祖国南方,每回假期,放假回家和开学回校都需要坐很久的火车,我个人也经常往返京津,因此对于火车和城际高铁的发展感受比较深。
我国从最开始从苏联引进技术建造铁路,到如今自己研发核心技术,高铁制造已经比较成熟,北京和**之间,之前的和谐号列车一般需要34分钟,现在的复兴号列车只需要30分钟,且每间隔五到十分钟就会发一次车,十分方便了两地人们的出行。
看了这次的展览,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中国在40年的时间里,卧薪尝胆,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次出行让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不仅仅是综合国力的增强,还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小的方面。
观改革开放四十年展,骤然发觉,原来伟大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容词,而是实实在在的历史转型阐释。
四十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社会和人民不懈奋斗,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切以展览的形式具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采用小细节小物什来书写宏大变革,通过视觉冲击而直达心灵。
四十年来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更体现在国家科技国防的探索与发展中,展览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上九天揽月的载人航天飞船以及可下五洋捉鳖的蛟龙一号载人深潜器的模型展览,那曾经是无数中国人的梦想,如今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化为现实,尽显大国气象与浪漫。
从小物件看大变化,在参观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中,最大的感受就是科技成为了改革的最强动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论是航天器的高端,还是人工智能的实用,亦或是VR虚拟现实的梦幻,都体现了在科技的巨大推动下,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通过参观国家博物馆,再一次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平的伟大民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参观国家博物馆,欢迎参考!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一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xx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
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
20xx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
《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
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三篇参观完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后,有何感想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希望您喜欢!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一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
3月11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
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
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
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
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
“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
“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
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
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
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受及收获

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感受及收获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国家博物馆,深感其历史文化深厚,艺术审美高雅,社会发展历程曲折且令人深思。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参观体验和所获得的收获。
1. 历史文化认知国家博物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参观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文物让我们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让我们更加珍视今天的文明与繁荣。
2. 艺术审美提升在博物馆内,我欣赏到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文物,无论是规模还是品质都令人惊叹。
这些展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知,艺术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3. 社会发展历程博物馆里展示了我国从古至今的社会发展历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从古代的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这些展品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让我更加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
4. 科技进步见证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许多科技进步的痕迹,如实验室设备、信息技术和交通工具等。
这些展品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更加珍视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幸福。
5. 民族自豪感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历史功绩和当今成就。
这些展品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伟大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这种自豪感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
6. 多元文化体验在博物馆里,我有幸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珍品。
这些展品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
通过多元文化的体验,我认识到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让我更加包容和理解其他文化。
这对于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7. 爱国情怀激发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国旗、国徽和国家机关等象征国家的元素。
这些元素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伟大祖国的历程和成就。
最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8篇

最新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8篇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1研究历史是我最大的爱好。
每到假期我都会踏上探索历史之旅,这个寒假也不例外,我参观了位于玉皇山脚下的南宋官窑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南宋最重要的窑址之一,许多著名的瓷器作品都出自这里。
一进场馆大门,我的目光就被一堆瓷器残片吸引住了,这些昔日的御用瓷器原本可以成为我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它们终究没有经受住金元的铁蹄,而被毁于一旦。
我们继续参观,看到有些青瓷残片的命运要好得多。
现代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它们重新拼粘在一起,恢复了它们往日的姿态。
随后我们欣赏到了真正的南宋官窑,领略了中国各大名窑的风采。
在参观中我还观察到了一种现象,早期的唐代青瓷颜色偏黄,而南宋时期的官窑颜色掌握的就恰到好处。
后来我才知道,瓷器的颜色与烧制的温度也有关,随着科技的发展烧制的温度就会更精确,瓷器的颜色也不会太过偏差。
走出了青瓷的世界,我们又去欣赏了美丽的康雍时期的外销青花瓷,这些瓷器可谓是中西合璧,但也各有特色。
康熙青花较为饱满,而雍正青花更加生动。
走出了场馆,我们进入了陶艺学习中心,开始自己制作陶器。
制作陶器看似容易,其实却困难重重,我做的满身是泥,最终还无功而返,真是有些遗憾。
这次参观让我对历史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要在下个假期继续探索历史,把整个历史长河灌输到我的脑海中。
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天,我参观了包头的博物馆,心情兴奋极了。
包头博物馆的外观很宏伟,让人感觉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装修也很宽敞并且很明亮。
因为前几天是“七·一”,博物馆展览了“井冈山红色精神”。
展厅里展出了那时红军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还有碎碎的草绳,穿上一定很难受,和我们现在穿的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展出的还有那时的红旗:三角红旗虽破破烂烂,但却无比鲜艳,看过后,让人全身都充满力气。
这当中还有一幅画,画中,穿着一身蓝色军装,站在岩石上为战士们讲话,和蔼极了!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画,每一个的笔迹都很细腻。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_心得体会范文_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国家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仿佛与比邻的毛主席纪念堂共同诉说着中国复兴的辛酸历程。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下面是带来的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篇一这次参观国家博物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
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文章篇二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五周年纪念日,也是天下所有母亲的节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北京科技大学第201期学生业余党校党校四班的47位同学一起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一起回顾我们伟大祖国母亲几千年风雨磨练的艰辛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给新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百年复兴参观国博有感
——参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2015年11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国家博物馆,感受艺术、回味历史。
国家博物馆坚持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使我们在得到高质量的文化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见证中华民族百年的复兴之路。
国家博物馆典藏国家珍贵文物30
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均具
有极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
能够
近距离的仔细观赏这些稀世珍宝,在大
开眼界之余,更深深的为祖国文化的博
大精深所震撼。
我们依次参观了中国古
代瓷器艺术、中国古代书法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等展厅,其中很多
珍贵文物都是一千多年前保留下来的,
我们不仅惊叹于当年智者的精湛艺术,并深深的感慨于祖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绘画艺术展厅中包括《潘天寿艺术展》、《李可染艺术展》、《黄胄艺术展》三个部分:共展出大师们的作品100多组件,其中包括画家的手稿、照片等文献实物,影像资料也穿插其中,让我们全方位的感受艺术大师的风采。
青铜艺术展厅以陈列各种珍贵文物为主,分为“夏商时期的青铜艺术”、“西周时期的青铜艺术”、“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艺术”三部分,着重展示各个时期的青铜器在器型、纹饰、器物组合以及铭文书法上的变化历程,反映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
古代佛造像艺术展厅分为“西域之风”、“中土气质”和“藏传佛教”三个部分展示了我国古代佛造像的艺术风格和雕刻手法。
虽然我们在各种艺术、历史、文化上谈不上什么造诣,但有机会近距离的品味这些珍贵藏品领略祖国灿烂的古代文明,也感到十分的幸运和自豪。
由于我是艺术系的学生,所以更多更
感兴趣的可能是这些艺术系的文化展览,
11月20日,刚巧遇上费尔南多·博特罗
先生的作品开幕式,我们又共同参观了先
生的作品,此次展览是博特罗先生首次在
中国举办大型回顾展,共展出96幅作品,
展现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主题和艺术历
程,他1932年出生于哥伦比亚的麦德林,
是世界著名当代艺术家之一,展览由中国
文化部和哥伦比亚驻华使馆联合主办,中
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承办,将持续至2016年1月2日。
走进《复兴之路》大型展览厅,心瞬间沉静下来。
该展览在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基础上,真实的再现了中国百年来艰苦曲折的复兴之路。
沉重的历史资料依次陈列在眼前,引导我们去回忆那不能忘却的沉重历史。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
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
”
《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
六大主题。
通过各种文物及其资料,包括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织袜机、清王朝时期的皇帝宝座、帝国主义列强侵犯中国时期的租界界碑、新中国成立时刻毛主席用过的扩音器等,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
鸦片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并且通过对外侵略和扩张完成了生产资料的原始积累,而中国逐步走到封建社会的末期,经济上仍以手工作坊为主。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大量的运送鸦片,社会变得更加腐败,中国人民的健康也遭受威胁。
林则徐虽然创造了虎门硝烟的壮举,帝国主义却从未放过中国,于是一个个侵占中国领土的,以中国人民的饥渴甚至生命为代价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我们真正的明白什么是“落后就要被挨打”,明白什么事“弱肉强食”。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
开始探索民族和国家的出路。
无论处于多么
不利的境地,无论希望多么的渺茫,中国人
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
太平天国起义,义
和国运动,还有包括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
内的仁人志士,他们都为中国摆脱任人宰割
的地位竭尽全力,由此,中国人一次次抬起
头来,一次次奋起抗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
焕然一新,崭新的思想将贫困大众与工人阶
级联合子在一起,鲜明的纲领始终使人感到未来充满希望并愿为之奋斗终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妥善处理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实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抵抗日本侵略。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极大地消耗了侵华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后,新中国终于真正站了起来,在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
十年浩劫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之后,中国经济飞速增长,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在迈向小康的路上大踏步前进。
这几十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无可争议的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百余年心酸复兴路。
今天,中华民族已经巍然耸立在世界的东方,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是多么的正确和不可动摇,由此我们必须保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和义无反顾性。
在复兴的道路上,祖国走的漫长而艰难,但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骄傲自豪的同时,也深深的意识到肩上责任之重大。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求自己,力争最优,不断创新。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面前,要坚定不移的承担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延续先辈们强国富民的伟大梦想,努力为中国民族的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
20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