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第10次课——逆向选择

合集下载

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逆向选择知识讲解
同样的情况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劣才驱逐良 才。这正是“分不出好歹”的经济学。
逆向选择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 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 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 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 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 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 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 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的 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于 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柠檬货I:博弈树
接受
提供价格P
好车 B1
S1
0.5
拒绝
N
0.5 柠檬货
B2
接受 提供价格P S2
拒绝
(6000-P,P-6000) (0,0) (2000-P,P-2000) (0,0)
柠檬货II:偏好相同,卖方类型连续
假定质量类型在2000与6000之间均匀分布,平均 质量为 % 4000,该数值等于当所有汽车都在市 场上时买方将支付的价格。
在柠檬货III中,假定买方数目多于卖方,结果是 由卖方获取生产者剩余。此时市场出清。如果 卖方多于买方,那么在3000元时,不是所有 的潜在卖方都能够找到买方,均衡价格将下降。 买方最喜欢的价格质量组合是(2000,2000), 因为如果θ=2000的卖者足够多,买方就可以 对其中高于2000的好车只支付P=2000元,因 而消费者将有剩余。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委托代理关系中
• 在政府作为委托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政
府在选拔公共企业经营者即代理人时,由
于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对代理人的能力高下
做出甄别,只愿意聘请价格较低的代理人,
从而导致逆向选择。
公共管理中的逆向选择 ——政绩工程
• 政绩工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顾现实条件,不尊重客观规 律,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劳民伤财,后患 严重。 • 由于领导干部升迁的机会掌握在上司手中,而不是老百姓手里, 因此执政者眼睛的“理性”角度是“向上”而不是“向下”,加 之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上级政府很难确切的知道下级官员的 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度,因为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无法量化。 于是政绩工程成为领导干部向上级展示其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程 度的信号,而且这信号一直被领导干部所使用说明信号发送是成 功的,因此被上级认为“政绩”显著的官员屡屡得到提升。这样 的“政绩观”显然在某种程度上大行其道,屡试不爽,也就是说, 领导干部通过有效地向上级展示了其能力和努力,也将得到更多 的收益—升迁的机会,所以政绩工程事实上已经成为了升迁的信 号。而上级也认同了这种信号。如此看来,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 原因首先是制度安排事实上已经认同了这种信号传导机制—对准 上级的政策传导。
逆向选择理论
理论起源
• “逆向选择”源自经济学范畴
• 对“逆向选择”的定义及规避研究作出重 大贡献的是三位美国经济学家: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克洛夫教授 *斯坦福大学的斯宾塞教授 *哥伦比亚大学的斯蒂格利茨教授 • 他们因对非对称信息市场的研究,共同获 得2001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何谓逆向选择
规避逆向选择—市场调节
• 市场调节 市场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市场机制不自觉 的扮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角色,常见的形式有: (1)声誉。现实中买卖双方并非只进行一次交易,这种买卖关系可 能会长期维持。卖方力图通过为自己高质量的商品建立某种声誉以 吸引买方,而买方也力图通过最初试探性的交易发现一劳永逸的可 靠货源,节省搜寻成本。从这个角度看,买方与卖方有着一致的利 益取向,如果在他们中间能建立一种“诚信”的社会惯例,那么逆 向选择就不会出现。卖方做大量广告、建立商标、完善服务等就是 基于此。 (2)试错。在大量存在的“没有任何关于商品质量的信息与了解产 品质量的完全信息这两种情况之间,理性消费者通过知识和信息技 术的积累,通过反复试错和筛选,使市场趋向于“质价一致”,导 致“便宜没好货”的局面。 (3)契约。当事人双方签订一份双方认可的契约,在契约中对交易 产品的各种性能和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在契约的约束下,尽管当事 人双方可能拥有不对等的信息量,但出于声誉和法律关系等方面的 考虑,信息优势方一般并不能充分利用信息优势获取过多的好处。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

7.4
道德风险
成功将会获得20万元 工资
成功 平均销售 概率 收入
低质量 工作 表现 高质量 工作 表现 60% 12万元
平均利 润
7万元
5万元
80%
16万元
7万元
9万元
在成功和不成功的情况下支付不同 的报酬,让程序员意识到高质量的工作 表现符合自己的利益。
三、斯宾塞的教育信号
如果求职者表面看起来都一样,雇 主如何区分呢?逆向选择? 雇主可以通过求职者接受教育程度 的高低把他们区分开来,并支付不同的 工资。 既然高学历和高工资相挂钩,那为 什么不是所有的求职者都通过智力投资 来获得更高的工资呢?
四、指鹿为马的信息甄别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 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 世笑曰:“丞相误耶?谓鹿为马。”问 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柠檬市场
所谓“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 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 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 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 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 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 为充斥着“柠檬”的“柠檬市场”(“柠檬”一 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
柠檬货II:相同偏好
P 6000 4000 2000 2000 4000 6000
供给 ( P)
需求P( )

柠檬货III:买方对汽车的评价高于卖方
假定卖方对汽车的评价等于质量θ,但买方 的评价比质量高出20%,并且买方数目多 于卖方。交易发生时的支付为: π买方=1.2θ-P,π卖方=P-θ 由于买方的评价高于汽车本身的质量,因此,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将不再是1而是1.2, 而卖方的评价与柠檬货II中相同,因此,卖 方的供给曲线与柠檬货II相同。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博弈论复习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一、名词解释(每题7分,共28分)1、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源于事前的信息不对称,经典例子就是“柠檬市场”——二手车市场,它使得市场资源逐渐流向低质量的产品或要素,最后形成劣货驱逐良货的局面,这种现象称之为“逆向选择”。

2、策略互动:所谓策略互动,就是参与人之间的策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用策略性思维来分析问题,从中找出合理策略,实现目标最优。

3、纳什均衡:对于博弈方而言,互为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纳什均衡。

4、信号发送:是指信息优势方不断发出信息的行为,就叫信号发送。

5、博弈论: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合理策略)的问题。

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对其他人的可能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的可能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

二、简要回答问题(每题10分,共40分)1、博弈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基本特点是什么?答:博弈的基本要素有:参与人、策略、行动顺序、信息、收益等五个要素。

博弈的基本特点则是需尽可能考虑到博弈对方的决策选择以及对自身的影响,并从中选择出对自身最有利的方案决策,从而达到收益和效用最大化。

2、什么是性别战博弈?请求出其中的纳什均衡?答:性别战博弈是不可调和的博弈,双方只有一方选择满足另外一方的要求才能达成均衡,也就是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故性别战博弈的纳什均衡会有两种情况,分别是:男生陪女生看电影以及女生陪男生看足球的两种选择。

3、猎鹿博弈反映的基本思想是什么?答:反应的基本思想是需要沟通和互相协调,因为只有合作才能猎到所需猎物。

4、什么是道德风险?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道德风险问题?答:道德风险是指委托-代理框架中,由于委托人无法直接观察代理人行动,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出现代理人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行为的一种现象;解决道德风险的方法可以用签订合同、派人监督,以及采用激励等方式来进行解决,约束和激励机制。

博弈论之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ppt 31页)

博弈论之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ppt 31页)
LOGO
博弈论 The Game Theory
宾 宁 bn_gdut@
1
第六章 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道德风险问题存在于非对称信息发生在合同之 后;
❖ 逆向选择问题存在于非对称信息发生在合同之 前。在逆向选择理论中,委托人在签订合同时 不知道代理人的类型,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合 同来获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
道德风险也译为败德行为,是指经济代理人在使其自身效 用最大化的同时,损害委托人或其他代理人效用的行为。
道德风险与人类行为的道德水准的高低没有密切的关系, 它在人的经济行为中是合乎个体理性的,因而对这个词汇的 使用存在不同的看法。在市场经济中,道德风险是一种十分 普遍的现象,它是指市场参与者针对自身的隐蔽信息而采取 的理性反应。
❖ 买者预期的质量为 4000,愿意支付 的价格也是4000,但只有 4000 的卖者才愿意出售,所有 4000
的卖者退出市场。
❖ 平均质量从4000下降到3000。愿意支付的价格也 从4000下降到3000。如此下去,均衡价格只能是
p=2000,所有 2000的车退出市场。进一
步 p200 00 ,整个市场消失了。
当委托人面临信息不对称时,代理人往往可以选择道德风险行动。 逆向选择发生在签定委托—代理合同前,而道德风险则发生在签定委 托—代理合同后。与逆向选择一样,产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在于代理 人拥有私人信息。在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后,代理人利用自身拥有而不被 委托人观察到的私人信息,改变签订合同前的行为模式,从中获取更大 的预期收益。这一过程将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1、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只有两类买主
❖ 高质量
6000
❖ 低质量
2000
❖ 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且对车的评价等于车的质量

博弈论10 逆向选择2

博弈论10 逆向选择2

旧车市场 旧车不一定是差车,保养良好的旧车可能还有很好的性能,价格又不会比新车高。
所以,很多人愿意花不太多的钱买一辆性能还不错的旧车。 但是,卖家最急于出手的往往是车况已经很糟的旧车。 因为旧车的原先使用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不像新车那样是质量均一的,旧车之间的
质量差异可能非常大。 而买方对旧车的实际情况难以完全了解,所以旧车往往含有隐藏信息,买卖双方的
全不能证明车是好车。如果再有
高低双价旧车市场 如果价格是可变的,消费者可以讨价还价而厂商为卖出商品会降价,理性的消费者
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不会高于所购商品的期望价值,则优质品逐渐退出市场,因为市场价 格低于优质品的价值。
优质品的退出,使市场上优质品的比例下降,消费者判断该商品的期望价值进一步 降低,能够接受的价格进一步下降,这又会使质量相对较高的产品退出市场。
旧车市场 例如,如果
旧车市场 例如,如果
旧车市场 所以,好车的车主应选择卖,差车的车主应选择不卖。
单一价格旧车市场 假设好的旧车价值V,差的旧车价值W,V>W。卖方的价格都是P,伪装费为C。
单一价格旧车市场 买方选择买的期望收益为
单一价格旧车市场 如果V>P>W,则策略组合与判断
单一价格旧车市场 如果V>P>W而且C>P,则策略组合与判断
这种恶性循环机制作用的结果,使市场上最后只剩下价值和生产成本最低的劣质品。
可以退货的旧车市场 尽量避免出现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对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促进
社会道德规范、社会风气的改善、保障消费者和诚实经营厂商的根本利益都有重要意义。 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例如消费者要提高识别产品优
加大对假冒伪劣的惩罚力度,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除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还要 加强对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和失职行为的查处来保证。

博弈论例子——精选推荐

博弈论例子——精选推荐

博弈论例子一.信号博弈1. 网购市场逆向选择行为交易发生之前的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当交易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时,通常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的私人信息,买方处于信息劣势。

由于买方无法完全掌握商品的质量信息,或者无法鉴别卖方传递的信息是否有效,从而难以准确辨别商品质量的优劣。

由于劣质商品成本低于优质商品,卖方更倾向于销售劣质商品滥竽充数,若两者具有相同的价格,则劣质商品的卖方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此时,优质商品卖方处于劣势状态,会逐渐被驱逐出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基本过程。

在网购市场,由于交易信息传递的虚拟性、较大的信息搜寻成本、商家的信息垄断和网络监管的不健全,从而导致了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网购市场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市场,但在不完全信息的博弈中,参与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类型,可以通过传递信号给其它参与人以便使对方观察到某种信号而调整自身行动。

因此,高质量的商家为了向消费者显示自己所属类型,会有强烈动机对外传递信号。

在网购中传递信号可以是某种质量认证、消费保障和信誉机制等。

不少网购购物平台会根据消费者好评设置信誉等级,如淘宝根据信誉积分将商家分为20个等级。

这些等级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信誉资产,并为商家赢得大量的订单。

当然,商家为了获得并传递这种声誉信号需要在在付出成本。

高质量商家获取声誉信号的成本相对较低,低质量商家为了冒充高质量商家要付出的信号成本很高。

假定高质量商家认证的成本为α,低质量商家认证的成本为β,显然α<β分离均衡:高质量商家会通过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从而获得(0,-α)的收益;低质量商家则不会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消费者会据此判断其类型,并实现(0,0)的收益。

混同均衡:高质量的商家有积极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的动机,因为如果不传递,消费者便无法分清该商家的商品是高质量还是低质量,会按照低质量的价格支付,此时高质量商家就会退出市场。

高质量商家继续参与市场交易就必须通过传递高质量显示信号,在现实中,高质量商家一般都会进行质量认证。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应用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应用

逆向选择理论及其应用1.逆向选择——从旧车市场说起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阿克洛夫于1970年发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阿克洛夫在文中以次品车市场为例,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并阐明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它如何影响市场的有效运作问题。

模型如下:假定市场中只有4种汽车,即新车和旧车,好车和次品车(柠檬)。

新车有可能是好车,也有可能是次品车;当然,旧车也是如此。

人们在上述市场中购买一辆新车时,并不知道他所购买的汽车是好车还是次品车。

但是,假定在生产出来的汽车中,好车的比例为q ,次品车的比例为1-q ,则买主必定知道买到好车的概率为q ,买到次品车的概率为1-q 。

然而,在对某辆汽车拥有一段时间后,车主就可以了解该车的质量,也就是说,车主会重新估计其汽车是次品车的概率,这一估计要比原来的估计更准确。

这就形成了一种可得信息的不对称:现在卖主比买主更了解汽车的质量。

但是,好车和次品车仍然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因为买主不能区别好车和次品车。

显然,旧车与新车的价值不会一样——如果旧车的价值和新车的一样,那么,在好车的概率更高、次品车的概率更低的情况下,以新车的价格出售一辆次品车,然后买回一辆新车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因此,好车的车主被锁定(locked in )了。

实际上,他不仅得不到其汽车的真实价值,而且也得不到新车的预期价值。

可以假定,如果对旧车的需求严格地取决于两个变量——汽车的价格p 和旧车的平均质量μ,则旧车的需求函数可以表述如下: Q d =D (p,μ)。

旧车的供给和平均质量μ将取决于价格,也即μ=μ(p ),S =S (p )。

在均衡状态中,给定旧车的平均质量,则其供给必定等于需求,即S (p )= D(p,μ(p ))。

如果价格下降,平均质量通常也将下降。

很有可能在任何价格水平下,都不会有物品买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柠檬货III:买方评价高于卖方
P 6000 4000 3000 2000 2000 4000 6000
需求P( )
不同(1)
假定卖者在拥有汽车之后对车的质量评价发 生了变化。对特定的卖方而言,一单位质 量的评价为1+ε,其中随机扰动项ε可正可 负,但期望为零。扰动项的产生或者是由 于卖方的错误-他并不知道开车给他带来 的愉快;或者是由于条件发生了变化-他 的工作场所可能离家更近了。 交易出现时的支付为: π买方=θ-P,π卖方=P-(1+ε)θ
讨论:逆向选择的应用举例(3)
银行贷款 假定两个人来到你面前要求10000元的无担 保贷款,其中一人提出10%的利率,而另 一人肯出200%的利率,你将会接受哪一个 呢? 信贷配给制度与民间金融市场的高利率?
讨论:逆向选择的应用举例(4)
雇主只知道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能力 的总体水平,而不知道具体每个人的能 力水平,所以只能按照平均能力水平支 付工资。 那些能力超过平均水平的劳动者不愿 意接受该工资从而退出市场。这样劳动 力市场上的平均能力水平又会下降。如 此循环,市场最后崩溃。
格的下降而增加,对商品的供给不随其价格的上
升而增加的市场异常现象,就是逆向选择问题, 即,“由参与人错误报告信息引起的问题”称为 “逆向选择”。事前(ex ante)隐藏信息。 同样的情况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劣才驱逐良
才。这正是“分不出好歹”的经济学。
逆向选择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good money out of circulation)是经济学 中的一个古老原理,这种经济现象又称“格 雷欣法则”(Gresham's law),最初由16 世纪的英国铸造局长格雷欣发现的,说的是 铸币流通时代,成色不良的铸币(金币或银 币)与成色优良的铸币在市场上一样流通, 久而久之良币会逐渐退出流通,转为收藏, 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币——劣 币把良币赶出了市场。
教育I(1)
参与人:一个工人和两个雇主 博弈顺序: (0)自然选择工人的能力a∈{2,5.5},分别称 之为“低能力”与“高能力”,并且概率 均为0.5。工人观测到变量a,但雇主未观 察到。 (1)工人选择教育水平s∈{0,1}。(假定教育对 提高能力没有作用) (2)每个雇主提供一个工资合同w(s)
柠檬货III的进一步讨论(3)
风险规避 假定存在大量买方。对卖方而言,由于了解价格 和质量,因此不承担任何风险;但由于买方购 买了不确定质量的汽车,因而确实承担了风险。 如果买方是风险规避的,那么他的需求曲线为 非线性,并且处处低于风险中性的买方,因而 买方或许愿意为预期质量为3000的汽车支付 2900,因此,作为结果 ,均衡具有更低的价 格与平均质量。
逆向选择
假设优秀男生甲和另一男生乙共同追求美丽女生丙。男 生乙自知论帅气程度及经济实力都不如甲,所以追 求攻势就格外猛烈,而甲虽然也很喜欢丙,但碍于 面子,也由于自恃实力雄厚所以追求起来就内敛含 蓄。美丽女生丙实际上喜欢甲要远胜于乙,但由于 信息不对称——她不能肯定甲是不是也那么喜欢她, 再加上女孩子的自尊心理作怪,所以会显得很矜持。 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乙大获全胜娶到了丙。而丙会 带着遗憾,心里想着甲却成为别人的新娘。这就是 “劣币驱逐良币”,这就是“逆向选择”,虽然无 奈而却实在,生活中许多事情的结果大抵都是如此。
柠檬货III的进一步讨论(2)
异质买方:超额供给 假定愿意为一单位质量支付1.2元的买方数目超过了 卖方数目,但买方史密斯是一个对高质量需求极强 的异常者,他愿意为质量超过5000的汽车支付高达 100000元,但对任何更低质量的汽车支付0。 此时,史密斯将愿意接受6000元的价格,所有的汽车 (好车、坏车)都将愿意出售。均衡时存在两个价格 -3000元与6000元,在较高价格上存在超额供给。 由于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在3000元时史密斯不愿意购 买,在6000元价格时,史密斯反而愿意购买。为什 么呢?
讨论: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
通过旧车市场来讨论其中部分方法。 (1)使汽车质量可合同化:明确的质量保证合 同、承诺保修的保证书。 (2)测试:亲自驾驶、请熟手测试、中介机构 提供测试报告 (3)声誉:重复交易、交易动机 (4)社会解决方法:断绝关系、道德教育、共 同的商业伦理
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或信息甄别是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两种重 要机制。 在信号传递模型里,代理人先行动,在合同签订之 前向委托人发送一个可观测的信号,委托人再根 据该信号提供合同。 在信息甄别模型里,委托人先行动,向代理人提供 各种合同,代理人根据自己的类型选择相应合同, 委托人再根据代理人选择推测其真实类型。 下面我们通过教育博弈的各种变型来分析。
逆向选择
假设:在双本位制下: 市场比价:金:银=1:8 法定比价 金:银=1:10 分析: 劣币:金币;良币:银币 100金币 1000银币 1000白银 125黄金 125金币 最终银币退出流通,金币充斥流通界。 格雷欣法则的例子
逆向选择
优秀的总是能够战胜落后的,好的总是能打败坏的 吗?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的答案也许并不那么必 然。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我们 的生活中,有些时候占上风的并不是那些最优秀 的,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规则在那里不起作用。 有一句话叫“天鹅常被第一只癞蛤蟆吃掉”,说的 是美丽女生往往有一个平庸的男朋友,而优秀男 生的女友又常常长相平平。这样的情况频频出现, 决非偶然。怎样解释它呢?那就是“劣币驱逐良 币”。
柠檬货IV:卖方的评价不同
P 6000 4000 2600 2000 2000 4000 6000 2600
供给 ( P)
需求P( )

柠檬货III的进一步讨论(1)
卖方多于买方 在柠檬货III中,假定买方数目多于卖方,结果 是由卖方获取生产者剩余。此时市场出清。 如果卖方多于买方,那么在3000元时,不是 所有的潜在卖方都能够找到买方,均衡价格 将下降。买方最喜欢的价格质量组合是 (2000,2000),因为如果θ=2000的卖者足够多, 买方就可以对其中高于2000的好车只支付 P=2000元,因而消费者将有剩余。
柠檬货I:偏好相同,两种类型的卖方
好车的质量为6000,坏车(柠檬货)的质量为 2000,即θ∈{2000,6000}。同时假定现 有汽车中一半为好车,一半为坏车。
假定参与人双方均为风险中性的,并且他们对 每单位质量的评价均为1元,因此在交易后 的支付为:π买方=θ-P,π卖方=P-θ。
柠檬货I:博弈树
次品市场博弈:柠檬货模型
参与人:一个买方和一个卖方 博弈顺序 (0)自然根据分布F(θ)选择质量类型θ,但买方只知道F而不 知道他所面对的特定卖方的θ,卖方知道θ的取值 。 (1)买方提供价格P。 (2)卖方接受或拒绝。 支付
如果卖方拒绝合同,参与人双方均得到零支付。
否则的话,π买方=V(θ)-P,π卖方=P-U(θ)。对F、V、U将有 不同的设定。
提供价格P 接受 (6000-P,P-6000) S1 拒绝 接受 S2 拒绝 (0,0) (0,0) (2000-P,P-2000)
好车 0.5 N 0.5 柠檬货
B1
B2
提供价格P
柠檬货II:偏好相同,卖方类型连续
假定质量类型在2000与6000之间均匀分布,平均 质量为 4000 ,该数值等于当所有汽车都在市 场上时买方将支付的价格。 在区间[2000,6000]上概率密度为f(θ) = 1/(60002000),在其他区间为零,并且累积密度为 (1) F ( ) f ( x)dx 2000 即 F ( ) 0.5 (2) 4000 支付函数与柠檬货I中相同。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博弈论——逆向选择
郝 海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经济管理
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 市场。当交易中的一方对交易可能出现的 风险状态比另一方知道更多时,便会产生 逆向选择问题。
逆向选择
这种由于私人信息隐藏(亦称隐藏信息)而 导致的市场功能的紊乱,对商品的需求不随其价
柠檬货IV:卖方的评价不同(2)
如果ε=-0.15并且θ=2000,则卖方最低会以1700 元转让汽车。如果出售价格为P,那么,欲出售 汽车的平均质量为:
(P) E( | (1 ) P)
买方的需求曲线斜率为1(与柠檬货II相同),精确 表示供给曲线需要了解扰动项的分布,在下图 中只是给出了它的一个可能形状。 图中的均衡点为(P=2600,平均质量=2600),这说 明一些旧车被出售,但与有效水平相比数量过 低。
柠檬市场
所谓“柠檬市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买方 不知道卖方的产品的真实质量,只愿按该市场产 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出价;产品质量高于市场平均 水平的卖方只得退出市场,使得该市场所有产品 的平均质量下降,买方则相应调低其出价;拥有 较高质量产品的卖方不断地退出,买方的出价不 断地调低,如此循环往复,该市场最终有可能沦 为充斥着“柠檬”的“柠檬市场”(“柠檬”一 词在美国俚语中指称“次品”或“不中用的东 西”)。
讨论:逆向选择的应用举例(1)
价格发散(price dispersion) 对价格发散的一个解释是信息搜寻理论。 逆向选择也可解释价格发散。顾客愿意支付高 价格的原因或许在于他们知道高价格品牌同 时包括高质量产品与低质量产品,而低价格 则必然是低质量的,结果低质量产品可以两 个价格出售:与高质量产品一起的高价格; 在不同商店出售给对质量相对关注不高的消 费者的低价格。
逆向选择
现实中也确实出现了这种现象。比如有些用人单位 不欢迎应届大学毕业生,既因为应届生中一部分 人缺乏诚信频繁跳槽给单位发展造成麻烦,也因 为现在人才市场上新供应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 “质量”参差不齐,使得人才供求市场上的信息 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 德风险使得某些用人单位干脆拒绝整个“应届毕 业生群体”。而部分真正优秀的毕业生人才被不 拘一格发现人才价值的大中型外企“收割”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