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各地的房子

合集下载

一文看懂!中国各地的民居

一文看懂!中国各地的民居

一文看懂!中国各地的民居欢迎投稿留言交流民居建筑是指中国传统的人民居住的房屋建筑。

包含了建筑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变化。

中国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设计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

■水乡民居与桥梁有水之地自然也有桥,桥既是连接交通的重要设施,也是水乡一景。

在水乡的街河水面上,每隔不远就会有一座桥梁沟通两岸,甚至在池边和屋宇之间,也有各式小桥搭连,造型各个不同,生动灵巧,优美异常,显出了江南水乡的动人风韵。

■水乡民居中的枕流建筑“枕流”就是整栋建筑都建在河面上的形式。

窄的河面可直接凌空架梁,宽的河面就要在水里竖立石柱,以支撑上面的建筑物了。

有些人家因为近河两岸都是自家房屋,便用“枕流建筑”把两岸的房屋连接起来,形成通连的一体。

当然,“枕流”只能建在没有水路交通的地方,而且河面也必须是自家的私产。

■水乡民居中的吊脚楼吊脚楼就是指原有民居建筑的一小部分伸出在水面上,此部分大多必须依靠木柱或石柱等来支撑。

伸出的这一部分可以是房屋的二层,也就是楼房的上层,也可以作为阳台来使用。

它的下边还可以设踏步通至水面,以方便家人洗涤和取水。

■水乡民居中的出挑出挑就是利用大型的悬臂将房屋挑出,这种挑出的方法叫作“出挑”,同时挑出的部分也叫作“出挑”。

出挑大的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出挑小的则可以作为檐廊,类似于阳台;最小的可以只挑出一根靠背栏杆到屋外,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等,是个很好的所在。

■四水归堂式的皖南民居四水归堂是一种合院形式的民居。

皖南民居中最为典型的形式就是“四水归堂”。

所谓“四水归堂”就是民居的屋顶都是斜坡形式,并且坡面斜向院内,每当下雨时雨水就会从四面屋顶上流入天井院中。

之所以要建成这种四水归堂式,除了环境与地区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一种寓意,即表示“肥水不流外人田”,聚气敛财,与善于聚财经商的徽商正相合。

■皖南民居的院落组合形式“四水归堂”说的是皖南民居院落中天井与房间的形式和关系,而皖南民居的院落组合则是另一个概念。

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

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

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我国有哪些地方民居我国有哪些独具特色的民居?村寨错落有致哈尼族居住在向阳的山腰,依傍山势建立村寨。

村寨一般为三四十户,多至数百户。

村寨背后是郁郁葱葱的古树丛林,周围绿竹青翠,棕樟挺拨,间以桃树梨树,村前梯田层层延伸到河谷底。

离村寨不远有清澈酣凉的泉水井。

一栋栋哈尼族住房结合地形沿坡布局,高低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朴实多变的景象。

满山遍野长蘑菇传说远古时,哈尼人住的是山洞,山高路陡,出门劳作很不方便。

后来他们迁徙到一个名叫“惹罗”的地方时,看到满山遍野生长著大朵大朵的蘑菇,它们不怕风吹雨打,还能让蚂蚁和小虫在下面做窝栖息,他们就比著样子盖起了蘑菇房。

蘑菇房琳麋美观,独具一格。

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

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蘑菇分层散香气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

屋顶为四个斜坡面。

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蓋,既能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房屋建筑以土石为主要墙体材料。

屋顶有平顶的“土掌房”和双斜面四斜面的茅草房。

因地形陡斜,缺少平地,平顶房较为普遍,既可防火,又便于用屋顶晒粮,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客人来到,热情的主人就会请你围坐在火塘边,让你吸上一阵长长的水烟筒,饮上一杯热腾腾的“糯米香茶”,喝上一碗香喷喷的“闷锅酒”。

趁著酒兴,主人敞开嗓子,向你展示哈尼人像哀牢山的竹子一样有枝有节有根的歌声,并祝愿宾客吉祥如意、情深谊长。

内蒙古的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土家的吊角楼,傣家的竹楼,客家的土楼,藏族的碉房。

还有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北京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窑洞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是世界闻名的黄土高原。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

中华民风民俗中的民居风格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居风格:
1. 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等地区,以砖木结构为主,外观典雅大方,多采用深宅大院的形式,有马头墙、小青瓦等特色元素。

2. 福建土楼: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就地取材、保暖隔热等特点。

3. 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的优点,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民居形式之一。

4. 傣族竹楼:傣族竹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屋顶呈人字形,通风透气,适合热带雨林气候。

5. 藏族碉房:藏族碉房是一种石木结构的建筑形式,具有厚重的墙体、高矮错落的屋顶等特点,是藏族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之一。

6. 苗族吊脚楼:苗族吊脚楼是一种干阑式民居,以木结构为主,悬于山腰或坡地,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7. 客家土楼: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建造时多采用夯土或土坯建造,具有防御功能和聚族而居的特点。

这些民居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也是中华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建筑之中国民居

中国建筑之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
住宅大门
中国民居
住宅内门——垂花门
住宅垂花门内侧
中国民居
住宅垂花门内庭院 四合院住宅游廊
中国民居
四合院住宅正房
四合院住宅内院
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
四、长江下游院落式住宅
• (一)分布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 (二)基本形式:
1、轴线建筑:大门—轿厅—大厅—上房(女厅) 2、轴线两侧:花厅为主,灵活布置。为全院布置重点。 花厅的用处——宴客、会友、听曲、清谈、 花厅的类型——东西、对照、鸳鸯 3、防火:采用封火墙 4、装饰:多雕刻,少彩画、白墙、青瓦(灰瓦),棕黑暗红色木料。
1、正房三间,或单侧厢房或两侧厢房,用高大的墙垣包绕,庭院 狭小。
2、外观多变化,利用屋顶高低错落、窗口位置变化、屋檐的变化、 墙面镶瓦披水等方法是建筑活泼。
• (三)特点:
1、楼上和楼下分间常不一致(上间柱常立于梁上)。 2、木雕精美——木雕的主要部位是面向天井的栏杆靠登,楼板层
向外的挂落,柱梁节点,色彩淡雅。 3、楼层表面铺方砖,利于防火、隔音。
中国民居
(三)特点: 空间特点:内聚性强,紧凑、内聚、阴凉、亲切,对庭院空间境界
侧重,而放松了对于建筑自身体量的展露。天井地面多用石板铺 成, 重内不重外:“一颗印”民居整体外观简朴、紧凑、敦厚,相对于 内向立面中梁头、檩枋、雀替、格扇的刻意装饰及丰富的相互穿 插的层层屋面,表现出重内部空间景象而不重外观形体造型的设 计倾向。 歪门: “门打凹,坟打高”
中国民居
• 五、闽南土楼住宅 • (一)分布地区:闽南、
龙岩、上柱、永定
• (二)基本形式:
方形,圆形 1、建筑高度由外向内逐渐降 低,层数减少。 最外层:上层是住房,中间 是储藏粮食的库房,底层是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独具特色的民居汇总

02
民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家庭组织、习俗信仰和生活方式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民居不同的居住使用功能。二、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构造技术等。三、民居的一些装饰和材料反映了本地区本民族文化、习俗和审美意识。
在区域特点上,辽宁西部地区的民居多以囤顶为主。墙为青砖或青砖与毛石合砌、木架泥顶,多为南炕,屋顶上可以晾晒农作物。多为五间或三间,带东西厢房及门房。也有硬山顶的,分布在西北部山区。辽南地区降雨较多,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多为毛石墙体,也有青砖与毛石合砌。辽东与辽北民居屋顶为硬山顶,干插瓦清水脊,青砖墙体,也有草顶屋,泥墙,多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02
节约、坚固、防御性强
广东开平碉楼
数量多,建筑精美,风格多样
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门窗窄小,钢窗、铁门,墙身厚,顶层四面都有枪眼,楼顶还有瞭望台、探照灯、警报器等,在历史上对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有极大贡献
3、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
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共有大小院落231 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02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
现有文物,藏品2万余件
03
7、安徽省黄山市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牛”形布局 ,整个村落就像一头悠闲的水牛静卧在青山绿水之中

大班科学《祖国各地的房子》

大班科学《祖国各地的房子》

大班科学《祖国各地的房子》
活动目标:
1、观赏祖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房子,了解祖国建筑的多样性,感受祖国建筑的特有风貌。

2、初步了解各种民居与地域、气候及居民生活的关系。

活动预备:
1、请家长关心幼儿搜集有关祖国各地房子的图片、图书、带到幼儿园。

2、幼儿用书第3册第15-16页。

3、挂图《中国古典建筑》《中国特色民居》。

4、音乐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资料展现与沟通。

1、幼儿展现自己带来的关于祖国各地房子的资料,如:图片、图书,相互沟通观赏。

2、请幼儿重点介绍一种自己见过的或最喜爱的房子。

二、观赏与感受祖国的古典建筑。

1、出示中国古典建筑的挂图,在美丽的中国古典民乐(《大江东去》)声中,引导幼儿观看,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2、引导幼儿重点观看、观赏故宫等古典建筑的特有造型(如立柱、屋顶、屋檐、门窗、雕饰等)、颜色、气概等。

也可以通过与现在的房子的比较,引导幼儿发觉这些特色。

三、观赏各地有特色的民居。

1、出示民居挂图,引导幼儿描绘他们的特点,重点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民居及喜爱的缘由。

2、探究、了解不同形式建筑的作用以及与当地地域、气候及居民生活的关系,如:水乡建筑、竹楼、窑洞、蒙古包等。

四、绘画表现。

1、幼儿参照图片,把自己最喜爱的房子画出来,带回家告知自己的爸爸妈妈。

中国各省特色民居建筑的详细解读!

中国各省特色民居建筑的详细解读!

中国各省特色民居建筑的详细解读!中国各省特色民居建筑的详细解读!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民居包含住宅以及由其延伸的居住环境。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建筑材料千差万别,使中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从南方的青砖蓝瓦马头墙,到北方的四合院,直到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的毡包,西藏的碉楼……这些民居无不显示着中国丰富的历史人文,传承着千年的建筑智慧!中国民居,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一起品读)乡土人文地理北京民居—四合院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最为普遍、历史最为久远的住宅形式。

其布局常为“一正两厢”,坐北朝南,开间、进深、高度和装饰等都央全宅之首。

院子是交通、采光、通风的枢纽,配以绿化成为休息和家庭活动的中心。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安徽民居—粉墙黛瓦的三合院、四合院徽派建筑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但宏观世界与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别。

根据当地气候、地形的特点,安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为各种造型的二层楼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参差起伏,有的层楼叠院,精致朴素、堂皇俊秀。

以流畅的飞檐、高翘的马头墙、宁静的街巷、幽深的院落、粗大的冬瓜梁以及精美的雕刻著称。

许多民居的六罩、梁托、门扇及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鸟、兽、花卉、祥云等图案。

砖、木、石雕融为一体,堪称徽派建筑大观园。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西递、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直接来源于“醉卧烟波”博客/最新资讯/教育教学/地理纵横聚落是人类各种聚居地的总称。

它是人类与大自然搏斗、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因此,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无不深深的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它也成为当地传统文化的表现。

所以,我们可以从聚落形式推测出某地区大致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东部、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内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2、长城沿线的民居包括辽宁西部、河北北部、河套地区、宁夏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内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山西、陕北、陇东、宁夏南部和河南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