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定义

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面目的生物。

它们既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也包括酵母菌、酶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真核微生物,还包括非细胞型的病毒和类病毐。

因此,“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特点(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生物的大小用微米来量度,如细菌的:儿微米至几微米;病毐小于0.2um,酵母菌为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原生动物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总之,它们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由于微生物极微小、极轻,易随灰尘飞扬,因此它们分布在江河湖海、高山、寒冷的雪地、空气、人和动植物体内外以及污水、淤泥、废物堆中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类只有10万种左右,其中细菌、放线菌约约1500种。

近些年来,由于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微生物新种类的发现速度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地球、微生物的中水回用分布可以说是无孔不人,无远不达。

微生物只怕“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生物圈、岩石、土壤圈、水圈直至大气圈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足迹。

(二)代谢强度大、代谢类塑多样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加强新陈代谢。

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迅速地降解。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极其多样,其“食谱”之广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相比的。

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分解。

在废水处理中,很容易找到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菌种。

(三)繁殖快在生物界中,微牛物具有最高的繁殖速度。

尤其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菌,其速度更是惊人。

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繁殖一代的时间很短.快的只有20min,慢的也不过几小时(专性厌氧菌繁殖速度慢些》。

据此,人们能很快地理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加以繁殖(培菌〉,使之达到所需的数量。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是一类具有微小体型的生物,它们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

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以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功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将从形态特点、生理特点和生态功能等方面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形态特点:
微生物的体型通常非常微小,一般不能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结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真菌体型大多为菌丝状,菌丝可提供大面积的生物膜;原生动物体型较为复杂,通常为单细胞结构,可以有纤毛或鞭毛等运动结构。

生理特点:
微生物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理特点。

细菌可根据氧需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真菌通常以异养和腐生为主,一部分真菌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原生动物可以利用多种有机物进行异养或光合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它们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存繁殖,包括极端温度、酸碱度、盐度等环境。

生态功能: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也有多样性。

常见的方式有二分裂、芽生、分枝、细胞质分裂等。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有些细菌短时间内就能够形成庞大的菌落。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它们可以帮助人类保持健康,维护身体内的微生物平衡,如人类肠道中的益生菌。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可以造成疾病,如一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总之,微生物作为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在地球上的生态、地质循环、能量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丰富的种类和多样的功能使得微生物成为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也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微生物绪论

微生物绪论
出8摄氏度。 Lovley表示,研究这种食铁的121株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揭示35亿年前第一种
生命形式演化所处的环境。
分布广: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需用火箭采样);
几千米的地下;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微生物 的类群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拟病毒
细胞型微生物
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古细菌 蓝细胞、支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霉菌、酵母菌) 藻类、原生动物等
2023/5/16
二、微生物的五大特点 ★ 体积小、比面大(最基础特征) ★ 吸收多、转化快 ★ 生长旺、繁殖快 ★ 适应强、易变异 ★ 分布广、种类多
了抗生素等学科; ③ 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 ④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一门学科; ⑤ 各相关学科和技术方法相互渗透,相互
促进,加速了微生物学的发展。
Alexander Fleming (1881-1955)
弗莱明没有像其他同事那 样,一发现培养物被污染 就马上把它们当垃圾扔掉 ,从而发现了青霉素。
真菌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单细胞或多细胞。
植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非运动真核生物。
动物界
细胞中具核膜与核仁的分化,有细胞 器,为大型能运动真核生物。
2023/5/16
细 菌 放线菌 蓝细
菌 支原体 衣原体
螺旋体
立克次
氏体
单细胞藻类
原生动物等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黄金时期”; ③ 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
水平; ④ 微生物学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开始形成。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简要说明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1.超小尺寸:微生物通常只有几微米至几百微米的体积大小。

2.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环境中。

3.高繁殖速度: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很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4.掌握重要生物过程: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物质循环、解毒和降解等生物过程。

5.广泛适应性:微生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高盐和低温环境。

6.具有代谢多样性:微生物可以利用多种底物进行代谢,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甚至是光能。

7.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等工业和农业应用。

以上是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它们的独特性使得微生物成为生命科学以及医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的重要意义微生物作为一类独特的生物体存在,并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对微生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生命的起源和进化,还可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和促进人类的发展。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重要特点及其意义:1.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微生物资源。

2.生态功能: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等。

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环境资源。

3.应用价值:微生物在食品、医药、环境、能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利用微生物进行食品发酵和制药加工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和药物疗效。

4.疾病控制: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因此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5.生物工程:基于微生物特点的研究和应用,如基因工程技术和合成生物学,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重大挑战,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的定义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现代定义: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其面目的生物。

它们既包括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等原核微生物,也包括酵母菌、酶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真核微生物,还包括非细胞型的病毒和类病毐。

因此,“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特点(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生物的大小用微米来量度,如细菌的:儿微米至几微米;病毐小于0.2um,酵母菌为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原生动物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

总之,它们都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由于微生物极微小、极轻,易随灰尘飞扬,因此它们分布在江河湖海、高山、寒冷的雪地、空气、人和动植物体内外以及污水、淤泥、废物堆中目前已确定的微生物种类只有10万种左右,其中细菌、放线菌约约1500种。

近些年来,由于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微生物新种类的发现速度正以飞快的速度增长。

地球、微生物的中水回用分布可以说是无孔不人,无远不达。

微生物只怕“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域外,从生物圈、岩石、土壤圈、水圈直至大气圈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足迹。

(二)代谢强度大、代谢类塑多样由于微生物形体微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和加强新陈代谢。

利用这一特性’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质迅速地降解。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极其多样,其“食谱”之广是任何生物都不能相比的。

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机物,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分解。

在废水处理中,很容易找到用于处理各种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菌种。

(三)繁殖快在生物界中,微牛物具有最高的繁殖速度。

尤其是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的细菌,其速度更是惊人。

在适宜的环境中,微生物繁殖一代的时间很短.快的只有20min,慢的也不过几小时(专性厌氧菌繁殖速度慢些》。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和我们的身体内部。

以下是微生物的一些特点:
极小体积:微生物的大小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高繁殖能力: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这使得它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多样性:微生物包括多种不同类型的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等。

它们在形态、生活方式和代谢特点等方面差异巨大。

广泛分布:微生物存在于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物体内等。

它们是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

重要的生态角色: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参与了有机物分解、循环和生物转化等关键过程,对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对人类的影响:微生物对人类有积极的影响,例如某些细菌有利于食品发酵和制药工业;但也有一些微生物是人类疾病的致病因子,例如病毒和细菌可以引发传染病。

抗药性:由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容易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交换,导致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这是当前严峻的医学问题之一。

微生物的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微生物的认识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控制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培训

微生物培训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
免疫学的兴起:
1798年英国Jenner --牛痘预防天花 Pasteur--鸡霍乱、炭疸和狂犬病疫苗 1891年德Behring--血清学,白喉抗毒素血清治愈患儿 免疫机制有两派:体液免疫学派和细胞免疫学派。
前者认为免疫与血液及其他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有关,主要是特异 性抗体的作用;后者认为吞噬细胞是主要因素。Wright在血清中 发现了调理素,证明吞噬细胞的作用在体液因素参与下增强,两 种免疫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从而使人们对免疫机理有较全面的认 识,促进了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

微生物产业呈现全新局面
发现到现在的300年,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实践得到广泛应 用,尤其是微生物代谢物和菌体本身为生产对象的生物产业。 所用的是自然界中筛选或选育的菌种。21世纪,将更广泛的 挖掘新资源,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大量的基因药物。此外,还 将利用微生物生产各种新产品,如:降解性塑料、DNA芯 片、生物能源等。
2.分布广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类生物。在辽阔的 自然界中,无论土壤、水域、空气以及动物、植物、 人体内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 细菌数亿/g土壤,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平方厘米;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 1000亿个
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
我国微生物学发展
*古代酿酒、制酱等卓越贡献; *20年代初系统介绍-30年代对医学微生物学进行实验研究;
*30年代在高校设立酿造科目和农产制造系; *新中国成立,重点大学设置微生物专业;现代发酵工业、 抗生素、生物农药形成一定规模 *改革开放,应用和基础理论取得重要成果,两步法生产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图: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 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 单细胞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 细菌、蛭弧菌; 属于真菌的酵母菌与霉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2、微生物学的任务 理论科学研究、应用科学研究和形成 新的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可分为:普通微生物学、微 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 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细菌学、真菌 学、病毒学等;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 科。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 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 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的一门学科。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 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 理代谢、遗传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 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 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病毒与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细菌与放线菌 蓝细菌 藻类 真菌 原生动物
1,217
42 >1,000 1,227 15,051 37,175 24,068
1,217
42 1,500 1,500 23,100 47,300 24,068
1,217
42 1,500 1,500 23,100 68,939 30,000
酵工业的短周期、高效率生产。例如 生产鲜酵母时,几乎12小时就可以收 获一次,每年可以收获数百次。
4、易培养 任何有其它生物生存的环境中,都能找 到微生物。而在其它生物不可能生存的极 端环境中也有微生物存在。 微生物繁殖快、价值低,没有种族上的 异议,是很好的的实验材料 5、代谢能力强
6、易变异、适应性强 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 突变频率一般为10-5 ~ 10-10,但因繁 殖快,数量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因而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大量变异的后代。 如感冒病毒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
1、微生物学的朦胧阶段
2、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形态学时期 1590年荷兰人詹森兄弟制作了第一台显微镜。 1664年英国人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并 描述了霉菌的子实体结构。 1680年显微镜放大270倍。
1676年荷兰商人列文.虎克观察到“微动体”。
3、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生理生化时期 19世纪出现改良的显微镜:现代光学显微镜 1748年 英国传教士尼达姆 “微生物自生说” 法国巴斯德· 路易斯; 德国科学家罗伯特· 柯赫; 1865年 李斯特外科消毒术。 1909年 Ehrilich用化学制剂控制梅毒。 1929年 弗来明发现青霉素。 1944年 Wakesman土壤放线菌中找到了链霉 素。
(三)微生物在生物界中的分类
1、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 2、三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低等生物界(原生 生物界)。
3、四界系统 植物界、动物界(除原生动物)、原始 生物界(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和菌类(细菌、蓝细菌)。 4、五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原生动 物、单细胞藻类、黏菌等)、真菌和原核 生物界(细菌、蓝细菌等)。
例如,青霉素生产菌 (产黄青霉)的产 量1943年为每毫升发酵液中含20单位青霉 素,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微生物遗传育 种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该菌产量变异逐渐 积累,加上发酵条件的改进,目前世界上 先进国家的发酵水平每毫升已超过5万单位, 甚至10万单位。微生物的数量性状变异和 育种使产量提高的幅度之大,是动植物育 种工作中绝对不可能达到的。正因为如此, 几乎所有微生物发酵工厂都十分重视菌种 选育工作。
(二)微生物的特点
1、种类多 微生物的作用:有利于物质循环;可以 防治公害;生产各种发酵产品;
更重要的是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 代谢产物种类多。
微生物的总类数大约为50万~600万种 之间,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 菌9万种,原生生物和藻类10万种;
微生物的种数,据1972年:
类型 低限 倾向种数 高限
微生物形态学:认识主要微生物类群的个 体形态、群体特征,包括繁殖方式。 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的营养机制、能量 代谢,在自然界元素特别是植物营养元素在 生物循环中的作用。 微生物遗传学:了解微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 程的特殊性以及细菌基因重组的不同方式。 微生物生态学: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 布,与植物、动物的相互关系。
总数
79,780
98,727
127,298
2、分布广 土壤中;水中;空气中; 如: 万米深海、85公里高空、 地层下 128米和427米沉积岩中都发现有微生物 存在。
Hale Waihona Puke 3、繁殖快例如:大肠杆菌在最适的生长条件下, 每12.5~20分钟细胞就能分裂一次。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细胞的浓度一般 为108 ~ 109个/ml。 谷氨酸短杆菌:摇瓶种子→50吨发酵罐, 52小时内细胞数目可增加32亿倍。 利用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就可以:实现发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分类 之微生物概论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特点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 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细 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1、个体微小(细胞以微米、纳米来计 算) ,比表面积大; 2、构造简单(单细胞,简单的多细胞, 有的不具有细胞结构)
5、六界系统 后生动物界、后生植物界、真菌界、原 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和病毒界。 6、三总界五界系统 非细胞总界;原核总界(细菌界、蓝 细菌界)、真核总界(植物界、真菌界、 动物界)
7、三域学说 细菌域、古生菌界和真核生物域。 域是一个比界更高的界级分类单元。 微生物是所有界级中领域最宽的一界, 对微生物的认识水平是生物界级分类的 核心。
微生物学分科: 按基本问题分:普通微生物学、微生物 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遗传学等。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学、真菌学、病毒 学、噬菌体学等。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 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 石油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海洋微生 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发酵微生物学等等。
4、分子微生物学时期 1953年--至今 Watson 和 Crick发 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