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一、地下室建筑设计概述地下室作为人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防空防护的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本文将从地下室的位置选择、结构设计、安全出口设置、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述,确保地下室的建筑设计符合相关规定,并提供最佳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二、地下室位置选择1. 地下室应尽量选址在靠近人口密集区域,并与周边公共设施相连,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疏散人群。

2. 地下室选址时应避免选择易受地下水位影响的地方,以确保地下室的结构稳定性。

三、地下室结构设计1. 地下室的结构材料应选用强度高、抗震性好的材料,如混凝土等。

2. 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符合地震设计要求,并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附近高层建筑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四、地下室安全出口设置1. 地下室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安全出口,以保证人员的迅速疏散。

2.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确保出口通道畅通无阻。

五、地下室通风系统1. 地下室应配置有效的通风系统,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流通。

2. 通风系统应设置在地下室的不同位置,以保证室内空气的均衡分布。

六、地下室照明设施1. 地下室应配置明亮、稳定的照明设施,以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2. 照明设施应设置在地下室的各个区域,并配备备用电源以应对电力中断情况。

七、附件列表1. 设计图纸:包括地下室平面图、立面图、结构图等。

2. 施工合同:详细记录合同的签署时间、合同金额等信息。

八、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该法规定了建筑工程的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 《建筑设计规范》:为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卫生和美观等方面的设计要求,该规范对地下室的建筑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3. 《人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防法,该法规定了人防设施的建设、管理以及抗击空袭战争的组织要求等。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

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思考1.结构安全:人防地下室的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抵御各类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包括地震、火灾、爆炸等。

建筑师需要考虑负载、抗震、抗爆性能,确保结构稳定。

2.空气质量和通风:地下室应具备良好的空气流通和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排除有害气体。

3.光照和照明:人防地下室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设计透光窗户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同时,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足够的照明,必须安装备用电源和应急照明系统。

4.温度和湿度控制:地下室建筑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以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5.防水和排水:地下室建筑往往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位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确保室内干燥,并安装排水系统,避免积水。

6.电力和供应系统:人防地下室应具备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包括备用发电机组,以确保正常的电力供应。

同时,要考虑到数据通信、供水和供气等基础设施需求。

7.隔音:地下室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措施,避免噪音对人员正常活动的干扰。

8.疏散和逃生通道:人防地下室必须设置有效的疏散和逃生通道,以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安全地撤离。

9.设施设备:人防地下室需要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例如洗手间、应急照明、报警系统、灭火器、急救箱等,以满足人员的基本需求和应对紧急情况。

10.监控和安全系统:为了确保人防地下室的安全性,必须安装监控设备和安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门禁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

综上所述,人防地下室建筑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安全、空气质量、光照照明、温度湿度控制、防水排水、电力供应、隔音、疏散逃生、设施设备和监控安全等诸多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以保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浅谈建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

浅谈建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

浅谈建筑人防工程设计要点人防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人防工程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防工程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建筑设计中,人防工程设计应当遵循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

根据我国《建筑法》的规定,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必须建立人防工程。

此外,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等标准,人防工程还要符合防火、防烟、防毒、防辐射等多项要求。

二、人防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人防工程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人员疏散和安全。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通道的宽度和数量、紧急出口的设置、应急照明和标识等方面,使人员可以迅速有效地疏散。

此外,还要考虑人员的安全问题,如安全门、防爆门等。

三、人防工程设计应根据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不同的建筑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不同,人防工程设计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比如,地下室的人防工程要考虑防水、隔音、通风等因素;底层及一些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要考虑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等因素。

四、人防工程设计应科学合理安排建筑空间人防工程设计不仅是安全问题,也是良好建筑空间的问题。

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人防工程对室内空间的影响,如通风、照明等因素。

同时,人防工程的功能应与建筑主体相协调,不应过于突兀,影响建筑美观度。

五、人防工程设计应注重设备质量和维护保养人防工程包括电力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在安装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安装,并应定期维护保养。

此外,还应配备保安人员、技术人员等,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人防工程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涉及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知识。

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考虑人员疏散和安全、根据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安排空间、注重设备质量和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只有科学合理的人防工程设计,才能为建筑工程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人防工程建筑设计注意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人防工程建筑设计注意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注意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分析摘要:本文结合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说明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注意要点,对设计中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 防空地下室建筑防护口部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code for architecturedesign of civil air defence basement, the article lists some common ploblems to analysis,and gives the Appropriate solution. Keywords:civil air defence architecture protection gateway自1999年10月22日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颁布以来,全省人防工程开始了规模化建设,随着近几年房地产产业快速发展,各类新建小区相配套人防工程建设量也进一步加大。

人防工程的设计是保障人防工程战时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搞好平战结合,减少工程投资的重要因素。

笔者长期从事人防工程建筑设计,新建小区的人防工程功能常为二等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这里结合新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实施,对最常见的人员掩蔽工程建筑设计中一些注意要点及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做了一些总结。

1.前期准备1.1工程规模开始人防工程设计前应明确人防工程的规模、设防等级、平时及战时功能。

现在新建的小区建筑规模都较大,配套的人防工程规模也都较大,小区总平规划设计时应对人防工程进行合理规划。

新建单个人防工程面积大于5000㎡,或者分期建设的多个单个单体人防工程面积之和大于5000㎡的人防工程,应布置人防战时区域电站,宜将区域电站布置在战时负荷中心,且战时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

1.2工程类别《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规范中将人防工程分为甲类和乙类。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于住宅小区的人防建筑设计方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尤其是地下室人防建筑,作为重要的城市防护设施,更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规划和建设标准。

本文将分析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方式。

一、地下室人防建筑的功能地下室人防建筑是指地下室部分既具有防空功能,又具有一定的民防功能的建筑。

其主要功能包括:防空防护、疏散通道、人员避难、物资储备等。

地下室人防建筑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小战争和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的延伸空间,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在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功能的实现。

1. 地下室空间规划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首先需要考虑到其空间规划。

在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中,通常会考虑到地下室的位置、布局和面积。

地下室通常分为主体区域和辅助区域,主体区域用于人员避难和物资储备,辅助区域用于疏散通道和应急设施。

对于不同规模的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空间规划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2. 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人防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地下室人防建筑需要具备一定的抗爆、抗震和防水能力,以应对各种灾害的发生。

在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中,通常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同时结合合理的防水措施和抗震加固设计。

地下室人防建筑的逃生出口、通风系统、照明设施等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的正常使用。

3. 地下室设施配置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施配置和物资储备是其重要的部分。

在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中,通常会配置一定数量的食品、饮用水、医疗物资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

还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通风、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配置,以保证地下室能够长期稳定、安全的使用。

1. 增加城市防护能力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的设计能够增加城市的防护能力,提升居民的安全感。

在紧急情况下,地下室可以成为居民的避难场所,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分析

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分析

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的注意要点分析摘要:本文就人防地下室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简要阐述了人防地下室的主要设计要点。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关键要点分析1 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充分利用建筑地下空间的需求,人防地下室作为国家防护工程的必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地方建设者的关注,人防地下室的开工量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

但是由于人防地下室在战时的特殊要求(防核防空袭,密闭防护功能)方便战时隐蔽,其具体的工程要求也与常规工程大相径庭,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排气通风以及电气规划等要求都非常严格,地下工程的建设规范要求也极其严苛复杂。

由于地下工程的建设特点,本文将对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给工程设计人员一些启示和参考。

2 人防工程设计特点人防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战时与平时功能结合的问题,首先要保证战时承受载荷下结构设计的可靠性,然后是平衡在日常使用中空间利用最大化的问题,协调这两种使用情况下的使用要求是进行人防工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战时需要,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要求是能够承受战时遭遇空袭炸弹爆炸所带来的载荷冲击。

另外此类载荷冲击的特点是瞬时冲击大,持续时间短。

因此人防工程结构设计的基本特点是:1)由于现代武器爆动荷载具有偶然性,钢筋砼也允许开裂,地下室构件设计的稳定性可以适当降低。

2)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冲击动力,在结构杆件发生弹塑性应变时的工作可靠性;3)适当提高材料的设计强度。

根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在材料承受瞬时载荷时,材料的力学性能会发生突变,这主要指材料的抗拉压强度,这对材料结构的承载力的提高有好处。

4)在人防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重视构造的要求,不能和传统的建筑设计混为一谈。

因此根据人防工程设计的基本特点,确定其人防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按照设计要求对平时和战时分别进行结构计算,通过条件约束进行最优化设计;2)由于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模态振型与静力分析下的弯曲曲线相近,破坏形式也类似,因此在做动力学分析时可以将结构简化为单自由度体系来进行振型分析。

简析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简析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

简析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设计的原则及设计要点摘要:建筑地下室不仅可以停放车辆,也可以存放物品,还可以用来做人防工程。

为了确保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功能发挥,有关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其功能转换和空间利用率,认识其特殊性,才能更好地保障居民的人身安全。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中的人防工程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人防的作用和经济效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就地下室建筑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功能和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防工程;设计问题;解决对策近年来,我国的地下室建筑越来越多,有关法规中规定,如果地基深度超过3米,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修建人防工程。

地下室的面积很大,可以用来停车、存放物品,还可以为防空指挥、战时人员保障、医疗救护等提供安全保障。

但在具体的设计中,由于地下室的高度较低,对防护功能的重视程度不够,出入口和地下室的集水坑设计不合理,对地下室的人防功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人防工程的实用性,可从出入口、集水坑、防工程的防护作用等方面进行改造,以解决以上问题,提升其应用价值。

1、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设计原则1.1平战结合原则地下室人防工程的功能是在紧急情况下,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避难所,在日常生活中,既能保证安全,又能保证社会和经济效益。

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战时规范,加强地下室墙体的承载能力,以达到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确保在战时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2满足强度原则在建筑地下室人防工程中,既要考虑其承载能力,又要满足战争时期的抗震要求。

所以,在进行地基加固时,必须对地基的强度进行全面的计算,可以采用建立模型进行计算,同时利用该模型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工程中的意外事故。

1.3协调性原则在进行地下室工程设计时,应遵循协调的原则。

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个项目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科学的设计。

在工程实践中,必须对其特性及使用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并根据科学的计算方法准确地确定规范荷载,然后在此基础上,尽量进行不同的载荷组合,提高各构件的配合度。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方式分析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程度的加深,住宅小区的地下室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下室除了作为停车场、储藏室等使用外,还有重要的人防功能,既保护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又提高战时的战斗力。

所以,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迫在眉睫。

首先,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应具备自然通风、采光、排水、供电、通信等功能。

在地下室的设计时应注意增加自然通风的空间,在通风口上设置防风、防雨、防虫、防尘等装置。

在采光上需要多利用侧面采光,降低建筑物的高度和宽度,更好地考虑采光的问题。

排水管道的规划也是关键,它应该满足排水深度、泵站高度、水泵功率等基本参数。

其次,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缺陷也会对安全带来隐患。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防护墙的厚度,它应能够承受各种冲击,同时要完整无缺。

防护门的设置更是重中之重,它具有很强的抗压和防盗功能,材质要坚固耐用。

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地增大通道宽度,增加逃生通道出口的数量和布置也是设计上考虑的问题。

除了这些,最为关键的是逃生通道的设置。

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不仅是在敌情时当作战斗堡垒,还要在平时时为居民提供疏散的通道。

因此,在设计逃生通道时应考虑采用下沉式广场、院子或地下空间,并要设置足够多的火警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便于紧急疏散。

此外,在逃生通道的设置上也要根据居民的使用习惯和布局设计人性化的通道方案,所有通道必须畅通无阻,不然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

总之,在住宅小区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中除了要考虑到自然通风、采光、排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还要注重防护墙、防爆门、逃生通道等设置,确保居民的安全和防卫斗争的需要。

同时,在养护和维修方面也要全方位考虑,确保它能够充分发挥安全和防御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的几个要点分析
摘要: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贯彻节能省地、节约土地资源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平日设计工作经验对在多层地下室的人防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多层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要点问题
Abstract: the reasonabl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is the implementation saving-energy, save the land resources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in design on weekdays for multi-layer basement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civil air defen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multilayer the basement; Civil air defense construction design; Points problem
多层地下室由于埋深大,由地面进入人防工程的出入口路径长,且通常地下室在用地红线范围内铺得较满,故室外出入口设置上困难较大。

多层地下室在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划分上有其特殊性,当防空地下室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时,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人防方案设计存在多种可能性,方案的比选对造价影响很大。

1 人防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人防区域确定
设计方案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先确定人防区域的基本位置。

以某人防工程为例,地下室共三层,每层建筑面积约34000m²,平时功能为车库。

人防建筑面积15000m²,功能为甲类六级二等人员掩蔽部。

方案一: 人防集中设置于最下一层。

人防区域设于地下三层,设8 个防护单元。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人防区域宜设在最下层,若未设在最下层,宜在临战时对防空地下室以下各层采取临战封堵转换措施,确保空气冲击波不进入防空地下室以下各层。

则防空地下室底板及防空地下室以下各层中间墙柱都要考虑核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这样计算不仅复杂,也很不经济。

优点: 人防区域相对独立,自成区域,人防区以上各层仅按平时使用考虑。

可利用的出入口数量较多,基本在利用原有出入口的基础上解决人防的主次出入口及疏散宽度问题。

缺点: 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设置数量较多,人防口部占用的空间较大,防护单元隔墙及抗爆墙量大,且需考虑防护的顶板区域面积大。

方案二: 人防区域分两层设置,成为多层防空地下室。

人防区域分上下两层分设于地下二层与地下三层,地下二层7000m²,设 4 个防护单元,地下三层7000m²,设1个防护单元。

人防区域按上下两层迭加设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上一层人防区域下局部为非人防区。

多层防空地下室划分防护单元可按水平方向上划分为不同单元,也可按垂直方向上划分为不同单元。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多层的乙类防空地下室和多层的核 5 级、核 6 级、核6B 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当其上下相邻楼层划分为不同防护单元时,下层可不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优点: 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设置数量少,单元隔墙和抗爆隔墙数量减少。

缺点: 可利用的出入口数量较少,相应需要增加较多的出入口,来解决最下一层的主次出入口及疏散宽度问题,楼梯出入口位置与地面商业建筑群较难协调。

且最下一层需要封堵的平时出入口数量较多,按规范要求每一防护单元最多可设置两处槽钢临战封堵,其余均需采用防护密闭门式封堵,而宽度6m 左右的防护密闭门造价较高,以一扇GHSFM6025(6)为例,报价约10 万元。

经综合比较后,决定采用方案一,方案一更适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

1.2出入口设计
主要出入口是指战时空袭前、后,人员或车辆进出较有保障,且使用较为方便的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必须利用室外出入口设置,室外出入口指通道的出地面段(无防护顶盖段) 位于防空地下室上部建筑投影范围之外的出入口。

通常选取直通室外的室外阶梯,直通室外的坡道出入口来设置主要出入口。

若人防设在最下一层,而坡道因为在各层地下室中迂回曲折后,已不适合作为人防的主要出入口。

若坡道设为主要出入口后,则其在各层所经区域的顶板及侧墙、柱等均需考虑核爆动荷载,设计变得复杂、不经济。

在室外阶梯出入口数量不足,而坡道虽为室外出入口却在地下室中迂回曲折的情况下,可采取在地下层设置阶梯出入口上至地下一层的坡道出入口处,经阶梯转换至汽车坡道或自行车坡道的方法。

这样通过转换,阶梯出入口可作为主要出入口,仅对阶梯及地下一层至室外坡道段及转换涉及区域考虑核爆动荷载。

当地面环境不允许设多个室外出入口时,两个防护单元可共用一个室外出入口,出入口宽度应按两个主要出入口宽度之和设置。

或可考虑设置室外剪刀梯,供两个防护单元使用。

1.3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的关系
人防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尽量结合设置,避免人防分区跨越防火分区。

GB50038 -2005 与GB50038-94 相比,防护单元的建筑面积做了较大的改动。

原规范中人员掩蔽工程的防护单元按掩蔽面积不大于800m²划分,配套工程按掩蔽面积不大于2400m²划分,新规范中人员掩蔽部工程按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m²划分,配套工程按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m²划
分。

这个改动为人防分区与防火分区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地下车库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超过4000m²,最佳的结合就是一个防火分区内设两个防护单元,或一个防火分区即为一个防护单元,防护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平战转换方便。

1.4口部墙体的上下层对应关系
多层的防空地下室,宜考虑口部混凝土墙体的上、下层对齐。

若仅上层地下室设有人防口部墙体,应考虑在下层是否有剪力墙支点,支点如何设置不影响平时的使用,这方面需要建筑与结构专业之间协调后再确定。

1,5疏散口设计
人员掩蔽工程战时总的疏散宽度应满足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m,且每樘门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

对于人防工程的疏散宽度,除计入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宽度之外,可能还需设若干疏散口。

有条件的可在与非人防区相邻的部位设密闭通道,通过非人防区的出入口( 包括阶梯出入口、汽车坡道出入口)进行疏散。

若无此条件,可考虑设阶梯通至上层的非人防区后,再借用相关的出入口进行疏散。

疏散宽度必须考虑各层人防地下室同时进行人员疏散,疏散宽度需相应迭加,即不同单元合用出入口时,疏散宽度应按掩蔽人数之和进行计算。

1.6通风井的平战结合设计
在不允许设置单独的战时专用风口时,人防进风井、排风井、排烟井可与平时的通风竖井结合设置,并应采取防倒塌、防堵塞、防地表水等措施。

独立式的室外通风口设计较简单,防倒塌处理方便,竖井顶盖为防倒塌棚架顶板,四周立防倒塌柱。

而附壁式室外通风口的防倒塌棚架必须考虑在地面部分与主体建筑脱开。

进风口下缘距室外地坪的高度分两种情况,防倒塌范围内不宜小于1.0m,防倒塌范围外不宜小于0.5m。

2 结束语
多层地下室中的人防设计较复杂,本文只对其中设计人员容易困惑及疏忽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

预想一下将来科技的发展,结合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预测一下未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再结合我们日常所做的实际工作,我们设计出来的建筑才能更符合“实用、经济、美观”的宗旨,才会有更长的生命。

参考文献
[1]05SFJ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2]《人民防空地下室建筑设计》谢金容杨延军编著中国计划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