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港珠澳大桥试题大全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6分)(2)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6分)(3)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6分)(4)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典型例题二:(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 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4分)典型例题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图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
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中考冲刺复习 港珠澳【有答案】

港珠澳1(2019东营)港珠澳大桥于2018 年10 月24 日正式通车。
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 分钟。
读图回答。
图.下列关于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积极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有()A.有利于广东的矿产资源输送到港澳地区B.促进了港珠澳地区旅游业的发展C.使香港作为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更突出D.提高了珠江口水域的通航能力2(2019淄博)阅读材料,用地理视角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材料一胶州湾跨海大桥东起山东省青岛市季沧区,西至该市黄岛区。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
(1)两地跨海大桥均采取高速公路运输方式,高速公路与轮渡(海上航运)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桥采取高遽公路运输与采取铁路运输相比最突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港珠懊大桥采取了一段海底沉管隧道方式避免了大桥影响附近海域的海运,使_______(河流名称)航道上的大型船只进出_______(海域名称)不受影响,该河对我国_______工业基地的发展意义重大。
(3分) (3)对港珠澳大桥运影响最频繁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它是形成于热带_______(大洋名称)洋大气涡旋。
写出会严重影响胶州湾大桥运营的两种天气_______、_______。
(4)说明港珠谀大桥的通车,为什么会加速澳门和祖国内地的发展______________(2分)3(2019泰安)1978年,东莞市主要出口产品为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总额为0.39亿美元,约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95%; 1990年,主要出口产品为轻纺产品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总额为5.68亿美元,其中轻纺产品占全市外贸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2010年,出口产品主要为工业产品,出口总额为696亿美元,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
(2)根据材料,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地理热点专题:港珠澳大桥

专题港珠澳大桥一、选择题。
港珠澳大桥(下图)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桥隧全长55千米,主题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长约6.75公里,桥梁长约29公里,200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
据此完成1~3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A. 保障主航道通航能力B. 保护海洋的生态环境C. 避免海洋灾害的影响D. 增加旅客的风景体验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推测其原因可能是A. 降低桥梁建设的成本B. 提高大桥的稳定程度C.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D. 利于航空的交通安全3. 修建港珠澳大桥的意义主要是A. 缩短通行距离B. 方便沿线居民出行C. 缩短三地距离D.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答案】1. A 2. D 3. C【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对区域影响。
1. 港珠澳大桥中部以海底隧道代替桥梁,主要目的是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不影响珠江航道的正常通航。
A正确。
2. 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中要求限高120米,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屿山机场飞机飞行的安全。
D正确。
3. 港珠澳大桥建在海上,沿线没有居民.B、D错;港珠澳之间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A错;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便利了三地交通.缩短了三地间通行的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
C正确。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门,总长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读图完成4~6题。
4. 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①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②桥、隧结合,海底地质条件复杂③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多台风活动④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要求高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5. 关于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满足区域不断增长的客货运量B.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地位C. 推动珠江两岸经济的协调发展D. 加强深圳经济特区与港澳的联系6. 港珠澳大桥建成对深圳经济特区产业影响最大的是A. 服装产业B. 金融产业C. 物流产业D. 科技产业【答案】4.D 5.D 6.C【解析】4.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原因有海域宽阔,桥梁跨度大,总长约55 公里,①对。
高三文综地理试卷

高三文综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017年7月,港珠澳大桥实现了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该桥的贯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完成下面各题。
1.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有A.寒暖流交汇,水流急B.水深,海水腐蚀严重C.多地形雨,破坏力强D.降水量大,夏季多雨2.港珠澳大桥建成对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要作用有A.缩短珠港澳之间的时间距离B.实现资源整合、人才信息集聚C.拉动消费,扩大内需D.促进粤港澳一体化发展几内亚的铝矾土储量丰富,分布广泛易于开采,被称为“铝矾土王国”。
2015年中国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仅有50万吨。
中资企业积极参与几内亚铝土资源开发,2016年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就达到了1300万吨。
中国已成为几内亚最受欢迎的投资国之一。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3.中国某企业要在甲地建设电解铝工厂,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水能资源丰富B.陆路交通便利C.劳动力廉价丰富D.本地市场广阔4.中国一家集氧化铝、电解铝、铝制品为一体的大型铝业集团,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韦立(航运)国际集团、烟台港集团合作开采乙地区铝矾土矿,该集团选择合资伙伴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国际交流,提高研发能力B.节约运输成本,保障原料供应C.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D.增强集聚效应,提高企业利润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
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
图a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b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A.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B.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C.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D.坡度大于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6.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A.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B.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C.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D.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7.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A.改良土壤结构B.修建坡面引水工程C.增加植被覆盖率D.打坝淤地中国农牧区的地域分异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结果,农牧区的界线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如下图)。
2023年高考地理易错题集锦

(每日一练)2023年高考地理易错题集锦选择题1、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
下图是港珠澳大桥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港珠澳大桥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社会经济B.自然资源C.科学技术D.地形地貌(2)大桥通车后对港珠澳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①促进经济发展②增加运输成本③促进区域联系④缩短运输时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C【提示】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解析:(1)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
(2)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解答】(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因素逐渐取代自然因素,成为交通运输建设的主导因素,影响港珠澳大桥建设的主导因素为社会经济因素。
A正确。
故选A。
(2)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对港珠澳地区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有完善交通运输体系,缩短港珠澳三地间的运输时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联系。
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选C。
2、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
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
完成下列小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问题。
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RSB.GPSC.GISD.VR答案:DBA【提示】地质灾害3S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灾害。
(2)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综合应用。
【解答】(1)滑坡是指在重力与其他外力的作用下构成斜坡的岩土体沿坡体的内部软弱面出现整体性失稳现象。
2021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四部分 专题一 热点问题探究 4-1-4含

2021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四部分专题一热点问题探究 4-1-4含[预测演练]港珠澳大桥全长49.968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与大桥连接转换。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兴建港珠澳大桥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C.技术B.政治 D.经济[解析] 修建交通线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答案] D2.港珠澳大桥并非全程都在海面上,在中部有相当长一段是海底隧道,这主要是为了( )A.方便大型轮船通行 C.避开台风的威胁B.缩短通行距离D.使旅客有多种风景体验[解析] 港珠澳大桥横跨珠江口,中段建隧道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型轮船通行,减少对航运的影响。
[答案] A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千米。
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
2021年7月7日,海底隧道全线贯通。
大桥建成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
读图,回答3~5题。
3.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该地( ) A.基岩埋藏深C.水流速不稳B.水面宽阔 D.全年高温[解析]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其中主体过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千米,港珠澳大桥超大型沉管隧道施工难度大主要是由于该地水流速不稳,所以C正确。
[答案] C4.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 ) A.河水流速 C.防御台风B.节省投资 D.河海联运[解析]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其中主体过程“海中桥隧”长达35.578千米,岛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国内首条于外海建设的超大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主桥实施岛隧工程主要考虑的是河海联运。
[答案] D5.推测港珠澳大桥合理的限速最接近( ) A.60 km/小时 C.100 km/小时B.80 km/小时 D.120 km/小时[解析] 大桥建成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减为半个多小时,因此港珠澳大桥合理的限速最接近100 km/小时,所以C正确。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

高考地理小专题——港珠澳大桥典型例题一:(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全线贯通,预计将在2018年7月1日前正式通车。
大桥通车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下图为粤澳港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下表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基本情况对比表。
nrnr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粤港澳湾区面积(万km2) 3.68 2.15 1.79 5.60人口(万人)438323407606671GDP(万亿美元) 1.80 1.400.76 1.36人均GDP(万美兀) 4.1 6.99.9 2.0第三产业占比(%)82.389.482.862.2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7664652276520机场旅客吞吐量(亿人次) 1.12 1.300.71 1.75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家)60282216(1)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困难。
(6分)(2)与其他世界三大湾区相比,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条件。
(6分)(3)对比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6分)(4)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分)典型例题二:(1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总投资达720多亿元的港珠澳大桥于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口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
大桥全长为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578公里,岛隧工程全长约7440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项目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2023-2024学年广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广东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地理高考真卷1.选择题第1题.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
如图,完成下列(1)~(2)题。
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A: 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B: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C: 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D: 有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向澳门转移【答案】C【解答】第2题.如图示为某区域6月15日~7月15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完成(1)~(2)题。
图中天气现象的成因主要是()A: 冷锋B: 准静止锋C: 高压系统D: 低压系统【答案】B【解答】图示为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该区域受准静止锋控制,出现梅雨天气,降水较多,故B正确,ACD错误。
第3题.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城镇化率为49.95%。
表为2010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表(单位:%),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网站提供的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据表完成下列小题。
2010年我国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2010年城市镇乡村7.68 7.98 10.06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总抚养比24.86 33.07 41.28少儿抚养比15.27 22.45 27.07老年抚养比9.59 10.62 14.21(1)据表中数据推测,可知()A: 与城市相比,乡村少儿抚养支出的费用最大B: 农村老龄化人口约为城市的1.31倍C: 城市和镇的少儿人口总数相当D: 个体养老成本:城市>镇>乡村(2)乡村比城市和镇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是()A: 人口迁移B: 经济水平C: 生育政策D: 户籍政策【答案】DA【解答】(1)A.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乡村少儿抚养比的比重大,但是从个体来说,其投入与城市和镇相比,投入的费用少很多,故A不符合题意;B.城镇包括城市和镇,同时农村老龄化人口与人口总数和城镇化率相关,故B不符合题意;C.镇的少儿人口数量大于城市,故C不符合题意;D.个体养老成本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经济越发达,其养老成本越高,故D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事地理 |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世界最长海底隧道——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港珠澳大桥主体全线贯通。
年底具备2003年立项,再到2009已经变为现实。
1港珠澳大桥简介
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长达120年。
2修建中面临的困难
水文状况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气候地质其它:3大桥为何要用“桥隧'构造
港、澳门,半径60公里内有14为了减少对隧道+岛+桥的方式。
4大桥建成对三地的影响
大桥建成后可以加快港珠澳有利于珠港澳城市等级提升有利于缩短三地间的行程有利于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拓展城市经济腹地;促进旅游发展等。
5地理题中的港珠澳大桥
例1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千米,将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列各题。
1.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公里是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 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 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C .抵御地震台风 ? ? ? ? D .利于桥隧转换 A 错。
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更高,难度更大,C 错B 错。
D 正确; 。
???
2010年12月15日在珠海举行开工仪式。
大桥跨越珠江49.968公里,主体工程“海中桥隧”长35. 578公里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材料二: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案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港珠澳大桥造价昂贵的原因。
(6分)
(2)分析港珠澳大桥中部采用隧道而不采用桥梁的原因。
(4分)
(3)运用城市中心地理论,简述港珠澳大桥通车对香港、珠海、澳门三城市的主要影响。
(4分)
(1)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底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对施工的影响大;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
(回答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2)该处海域海水深度较大,采用隧道比采用桥梁在运行时的安全性要高、维护更方便;该处是重要的海运通道,采用
隧道对船舶运输不会产生影响。
(每点2分,共4分) (3)城市等级提升;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职能种类可能增多,甚至转变城市职能;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规模扩
大。
(回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例4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
世界第四大湾区。
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
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
粤港澳大
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GDP 总量分别占全国的0.6%、
0.5%、l 2 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
2017年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
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
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图
6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
港珠澳大桥总长55公里,是连接香港、
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主体工程由6.7
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22 9公里的
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
个人工岛。
大桥于2009年12月正式动
工,2016年9月27日全线贯通。
(1)简述粤港湾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
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
(8分)
(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8分)
(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
(6分) ?(1)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3分)通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收地(泛珠江流城)的发展;(2分)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丰富(答出2项得2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
(l 分)
(2)提升港口服务水平:(l 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分)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 (
保护,加大开放力度。
(答出1项得1分)
(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2分)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2分),处
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2分)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
(2分)答出3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