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诸王世系表
中国周朝君主世系图

弃不窋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周太王泰伯仲雍王季周文王昌虢仲虢叔伯邑考(1)周武王周公旦唐叔虞(2)周成王唐国(3)周康王(4)周昭王(5)周穆王(6)周共王(8)周孝王(7)周懿王(9)周夷王(10)周厉王(11)周宣王827-782 BC 郑桓公郑国(12)周幽王781-771 BC 周携王长父杨国伯服周平王771-720 BC太子泄父王子狐周桓王720-697 BC周庄王697-682 BC王子克周僖王682-677 BC王子颓周惠王677-652 BC 王叔文公王叔国周襄王651-619 BC 甘昭公甘国周顷王618-613 BC□周匡王周定王刘康公王子捷王孙满612-607 BC 606-586 BC 刘国周简王585-572 BC周灵王571-545 BC 儋季儋氏太子晋周景王544-520 BC王子佞夫太子寿王子朝周悼王520周敬王520-476 BC周元王475-469 BC周贞定王468-441 BC周哀王441 BC 周思王441 BC周考王440-426 BC西周桓公西周国周威烈王425-402 BC西周威公周安王401-376 BC西周惠公东周惠公东周国周烈王375-369 BC周显王368-321 BC西周武公周慎靓王320-315 BC周赧王314-256 BC。
周朝皇帝列表(详细版)

周王朝在这791年间共传30代37个帝王,周朝历代皇帝列表如下:西周:周武王——姬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50年—前1045年周成王——姬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44年—前1008年周康王——姬钊,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007年—前982年周昭王——姬瑕,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81年—前963年周穆王——姬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62年—前908年周共王——姬繄扈,在位时间为公元前907年—前896年周懿王——姬囏,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95年—前871年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70年—前862年周夷王——姬燮,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61年—约前854年周厉王——姬胡,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53年—前841年周宣王——姬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828年—前782年周幽王——姬宫涅,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81年—前771年周携王——姬余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0年—前760年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71年—前720年周桓王——姬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20年—前697年周庄王——姬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7年—前682年周釐王——姬胡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82年—前677年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7年—前675年王子颓——姬颓,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4年—前673年周惠王——姬阆,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73年—前652年周襄王——姬郑,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52年—前619年周顷王——姬壬臣,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9年—前613年周匡王——姬班,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13年—前607年周定王——姬瑜,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07年—前586年周简王——姬夷,在位时间为公元586年—前572年周灵王——姬泄心,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72年—前545年周景王——姬贵,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45年—前520年周悼王——姬猛,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周敬王——姬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20年—前477年周元王——姬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77年—前469年周贞定王——姬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69年—前441年周考王——姬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41年—前426年周威烈王——姬午,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26年—前402年周安王——姬骄,在位时间为公元前402年—前376年周烈王——姬喜,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76年—前369年周显王——姬扁,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69年—前321年周慎靓王——姬定,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21年—前315年周赧王——姬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15年—前256年昭文君——姬杰,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56年—前249年。
周朝历代君王列表

周朝历代君王列表2022-09-09 发表于重庆周朝历代君王列表一、西周时期1、周武王,姬发2、周成王,姬诵3、周康王,姬钊4、周昭王,姬瑕5、周穆王,姬满6、周共王,姬繄扈7、周懿王,姬囏8、周孝王,姬辟方9、周夷王,姬燮10、周厉王,姬胡11、周宣王,姬静13、周携王,姬余臣二、东周时期14、周平王,姬宜臼15、周桓王,姬林16、周庄王,姬佗17、周釐王,姬胡齐18、周惠王,姬阆19、周废王,姬20、周襄王,姬郑21、周顷王,姬壬臣22、周匡王,姬班23、周定王,姬瑜24、周简王,姬夷25、周灵王,姬泄心27、周悼王,姬猛28、周敬王,姬匄29、周元王,姬仁30、周贞定王,姬介31、周哀王,姬去疾32、周思王,姬叔33、周考王,姬嵬34、周威烈王,姬午35、周安王,姬骄36、周烈王,姬喜37、周显王,姬扁38、周慎靓王,姬定39、周赧王,姬延40、周文公,姬41、周靖公(周惠王、周后惠王、周),姬扩展资料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以韩、赵、魏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家族,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
周朝王者、诸侯世系表

嗣君 42 324 子
怀君 30 282 子
元君 23 252 嗣君弟
卫君角 21 229 子
【周】卫国君主世系表
卫国,中国周朝诸侯国,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姬封)。卫武公时一度强盛,为诸侯首领之一,进入东周时期后由于内乱频仍而衰弱,前661年被狄人残破,依赖齐桓公的援助方才得以继续存在,从此沦为小国。前343年,魏废姬姓卫君改立子南氏为卫君。前252年,魏杀怀君改立女婿为卫君,卫国沦为魏国的附庸国。秦国立姬姓后代为卫君,作为附庸国,后灭魏立的卫国。公元前209年,秦(秦二世)废卫君姬角,卫国灭亡。卫国是周诸侯国中最后一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前556年:【卫】伐曹。
前547年:【卫】孙林父与甯喜不和,殇公与甯喜合谋攻孙林父,孙林父奔晋求助,晋诱杀殇公,送献公归国复位。
前546年:【卫】诛甯喜。
前544年:【卫】吴季札使卫。献公卒,子襄公恶继位。
前535年:【卫】襄公卒,子灵公元继位。
前530年:【卫】朝晋。
前506年:【卫】灵公与蔡昭侯会于邵陵,争长位。
戴公申 1 660 宣公孙、昭伯顽子
文公毁 25 659 弟
成公郑 35 634 子
穆公遬 11 599 子
定公臧 12 588 子
献公珩 18 576 子
殇公秋 12 558 穆公子
献公珩 3 546 复为齐立
襄公恶 9 543 子
灵公元 42 534 子
出公辄 12 492 灵公孙、庄公子
卫顷侯 石腊
┃ ┃
卫厘侯 石厚
┏┻━━━┓ ┃
卫武公 共伯 石骀仲
┣━━━━━┳━━━━━━━━━┓
周王世系表

1.武王姬发 2.成王诵 3.康王钊 4.昭王瑕 5.穆王满 6.共王繄扈 8.孝王辟方 7.懿王囏 9.夷王燮 10.厉王胡 11.宣王静 12.幽王宫湦 13.平王宜臼 泄父 14.桓王林 15.庄王佗 16.釐王胡齐 17.惠王阆 18.襄王郑 19.顷王壬臣 21.定王瑜 20.匡王班 22.简王夷 23.灵王泄心 24.景王贵 26.敬王匄 25.悼王猛 27.元王仁 28.贞定王介 31.考王嵬 29.哀王去疾 30.思王叔 32.威烈王午 33.安王骄 34.烈王喜 35.显王扁 36.慎靓王定 37.赧王延
西周
春秋
东周
战国
第1代 第2代 第3代 第4代 第5代 第6代 第7代 第8代 第9代 第10代 第11代 第12代 第13代 第14代 第15代 第16代 第17代 第18代 第19代 第20代 第21代 第22代 第23代 第24代 第25代 第26代 第27代 第28代 第29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0代 第31代 第32代
周朝诸侯表

周朝王者、諸侯世系表《左傳》所提諸國名號:晉侯、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許男、滑伯、莒子、邾婁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婁子、楚子、蔡侯、頓子、沈子、徐人、越人、吳子、唐侯、秦子《史記》所載諸國傳記:周本紀、秦本紀吳太伯世家、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管蔡世家陳杞世家、衛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晉世家、楚世家越王句踐世家、鄭世家趙世家、魏世家、韓世家、田敬仲完世家周國世系表:〔姬姓〕文王〔昌〕武王〔前1134-前1116〕〔發〕成王〔前1115-前1079〕〔誦〕康王〔前1078-前1053〕〔釗〕昭王〔前1052-前1002〕〔瑕〕穆王〔前1001-前947〕〔滿〕恭王〔前946-前935〕〔繄扈〕(伊扈)(共王)懿王〔前934-前910〕〔[難-隹@喜]〕(堅)孝王〔前909-前895〕〔辟方〕夷王〔前894-前879〕〔燮〕厲王〔前878-前842〕〔胡〕周共和〔前841-前828〕宣王〔前827-前782〕〔靜〕幽王〔前781-前771〕〔宮湦〕(宮生)平王〔前770-前720〕〔宜臼〕桓王〔前719-前697〕〔林〕釐王〔前681-前677〕〔胡齊〕(僖王)惠王〔前676-前652〕〔閬〕襄王〔前651-前619〕〔鄭〕頃王〔前618-前613〕〔壬臣〕匡王〔前612-前607〕〔班〕定王〔前606-前586〕〔瑜〕簡王〔前585-前572〕〔夷〕靈王〔前571-前545〕〔泄心〕景王〔前544-前521〕〔貴〕悼王〔前520-前520〕〔猛〕敬王〔前519-前476〕〔丐〕元王〔前475-前469〕〔仁〕(赤)貞王〔前468-前442〕〔介〕哀王〔前441-前441〕〔去疾〕思王〔前441-前441〕〔叔〕考王〔前440-前426〕〔嵬〕威烈王〔前425-前402〕〔午〕安王〔前401-前376〕〔驕〕烈王〔前375-前369〕〔喜〕顯王〔前368-前321〕〔扁〕慎靚王〔前320-前315〕〔定〕赧王〔前314-前256〕〔延〕王赧時,東、西周分治。
春秋各国君主表

(约公元前475-前221)
秦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厉共公 34 公元前476 乙丑年
躁公 14 公元前442 己亥年
怀公 04 公元前428 癸丑年
灵公 10 公元前424 丁巳年
平王/熊居 13 公元前528 癸酉年
昭王/熊珍 27 公元前515 丙戌年
惠王/熊章 13 公元前488 癸丑年
宋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戴公 34 公元前799 壬寅年
武子/启章 16 公元前424 丁巳年
景侯/虔 09 公元前408 癸酉年
烈侯/取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
文侯 10 公元前386 乙未年
哀侯 02 公元前376 乙巳年
魏
帝王 在位年数 元年干支
文侯/斯 50 公元前445 丙申年
武侯/击 26 公元前395 丙戌年
惠王/嵤 51 公元前369 壬子年
襄王/嗣 23 公元前318 癸卯年
武公/子司空 18 公元前765 丙子年
宣公/子力 19 公元前747 甲午年
穆公/子和 09 公元前728 癸丑年
殇公/子与夷 09 公元前719 壬戌年
子冯 19 公元前710 辛未年
孝侯/姬平 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
鄂侯/姬却 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
哀侯/姬光 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
姬小子 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
姬泯 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
武王/熊通 51 公元前740 辛丑年
文王/熊赀 13 公元前689 壬辰年
熊诸敖囏 05 公元前676 乙巳年
成王/熊恽 46 公元前671 庚戌年
04周朝君主世系(资料丰富,内容详尽:已仔细校对,无错误)

周朝君主简介周朝君主世系图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发创建,定都酆镐(宗周);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周王朝存在的时间从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共计存在约为791年。
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又周王室姬姓,故称为姬周,以区别于其他以周作为国号的政权。
另外,1.后稷后稷名弃,是中国传统史籍记载的周族姬姓始祖。
又称稷或周弃。
被周人崇为稷神,以郊礼祭祀。
《诗经·大雅·生民》讲述了周族关于天生后稷的起源神话。
诗中载周族的始祖母有邰氏之女,姜嫄(一作姜原),一说为帝喾高辛氏的正妃,本来无子,于是她祭祀上帝求子,而后她在野外踏到了上帝脚印的大指处,感到喜悦,不久便怀上了后稷。
怀胎满月,顺利分娩,证明上帝安乐地接受了姜嫄的祭祀。
生后不久后稷被放置在狭隘的巷道上,受到了路过的牲畜的保育养护;又被放在森林里,得到了伐木人的照料;最后被置于冻实的河冰面上,又有飞鸟用双翅覆盖掩护他。
这些都说明后稷得到了上帝神灵的保佑。
后人不解后稷为何三次被母弃置于外,造出姜嫄“生子以为不详弃之”的解释,故而后稷得名“弃”。
“弃”之名最早出现于《国语》、《礼记》和《左传》,这个误解当在春秋战国已经形成。
胡承珙、顾颉刚等引用《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关于宋平公夫人的初生女“以异见弃”所以被弃于堤下的记述,认为战国时人可能据此拘牵《生民》的神话故事,给后稷赋名“弃”。
《史记·周本纪》亦有类似记载,姜嫄弃子后又感其神奇,遂养育成人,然因初欲弃之,故而名为“弃”。
后稷长到能够爬行时就会自己寻觅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朝诸王世系表
文王(姬昌)
武王(姬发)(前1046—前1043)
成王诵(前1042—前1021)
康王钊(前1020—前996)
昭王瑕(前995—前977)
穆王满(前976—前922)
恭王繄扈(前922—前900)
懿王囏(前899—前892)
孝王辟方(恭王)(前886—前892 )
夷王燮(懿王子)(前885—前878)
厉王胡(前877—前841)
共和执政(前841—前828)
宣王静(前827—前782)
幽王宫湦(前781—前771)
平王宜臼(前770—前720)
太子泄父
桓王林(前719—前697)
庄王佗(历子克之乱)(前696—前682)釐王胡齐(前681—前677)
惠王阆(历叔颓之乱)(前676—前652)
襄王郑(历叔带之乱)(前651—前619)
顷王壬臣(前618—前613)
匡王班(前612—前607)
定王瑜(匡王弟)(前606—前586)
简王夷(定王子)(前585—前572)
灵王泄心(前571—前545)
景王贵(前544—前520)
悼王猛(为弟子朝弑)(前519—前519)
敬王匄(悼王弟)(前519—前476)
元王仁(前475—前469)
贞定王介(前468—前441)
哀王去疾(为弟叔袭弑)(前440—前440)思王叔袭(为弟嵬弑) (前440—前440)考王嵬(前440—前426)
威烈王午(前425—前402)
安王骄(前401—前376)
烈王喜(前375—前369)
显王扁(烈王弟)(前368—前321)
慎靓王定(前320—前315)
赧王延(前314—前256)
年表细解:
前1046年:周武王伐商纣王。
纣王兵败自尽,商亡。
武王建立周朝。
封周公旦于鲁、封弟召公奭于燕、封武王封弟叔度于蔡、封弟叔鲜于管、封弟叔振于曹。
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于商丘,比于诸侯,使管叔、蔡叔(武王二弟)为其相以制商遗民。
周武王求舜后裔得妫满,封之于陈。
封姜子牙于营丘(今淄博东南),建立齐国。
前1042年:武王崩,子周成王诵继位,成王年少,周公旦(武王弟)摄政。
前****年:成王与弟叔虞戏,削桐叶为珪封以叔虞。
史佚督成王择日封叔虞于唐(后改名晋)。
前****年:管、蔡疑周公不利成王,遂与武庚禄父发兵袭周公。
周公奏成王后起兵平乱,杀武庚禄父、管叔,放蔡叔,封弟康叔封于康(子孙改国号为卫)、封微子开(商纣庶兄)于宋。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
前1035年:成王年长,周公返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位。
前1021年:成王崩,太子钊继位,是为周康王,以召公、毕为相。
康王在位时天下安宁,百姓乐业。
前996年:康王崩,子周昭王瑕继位。
昭王时王道微缺。
前979年:楚国不臣,昭王伐楚,取胜。
前976年:昭王再伐楚,至汉水,全军覆末,昭王死于江中,子周穆王满继位。
穆王在位时,王道衰微。
前922年:穆王崩,子周共王繄扈继位。
前921年:灭密。
前900年:共王崩,子周懿王囏继位。
懿王时王道遂衰。
前899年:天再旦于郑(阳历4月21日)。
前892年:懿王崩,弟周孝王辟方继位。
前886年:孝王崩,懿王之子燮继位,是为周夷王。
前885年:周孝王崩,诸侯立周夷王(懿王之子)。
前878年:夷王崩,子周厉王胡继位。
厉王多行暴政,国人多怨。
前868年:卫贞伯献贡,赐其进爵为侯。
前842年:周厉王暴虐、霸占山林川泽,国人谋生困难,群起攻入王宫(国人暴动),周厉王逃往彘。
国人得知太子静藏于召公家,遂围召公宅,召公以己子假冒太子得救。
周公、召公共同执政,号曰“共和”。
前841年:共和元年。
中国开始有确切记年。
前828年:周历王死于彘,周公、召公共拥太子静(周宣王)继位。
前816年:鲁武公携子朝周,宣王立其少子戏为鲁太子。
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同母弟友(郑桓公)于郑。
前796年:发兵杀鲁君伯御,立懿公之弟称(鲁孝公)。
自此,诸侯多叛王命。
前789年:被姜戎败于千亩。
遂料民于太原。
前782年:周宣王崩,子幽王宫湦继位。
幽王任用奸佞,多施暴政。
前780年:歧山地震。
前779年:幽王娶褒姒为妃,申后被冷落。
后来,幽王为勃褒姒一笑,曾“烽火红诸侯”。
前771年:申侯(申后之父)引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举烽火征诸侯勤王无效被犬戎所杀。
卫、郑、秦攻犬戎,犬戎掳掠而走。
诸侯拥立幽王子宜臼(周平王)继位。
虢公翰另立王子余臣于携,与平王并立(前760年被晋文侯所灭)。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以避戎狄。
以郑伯、虢公辅政。
东周开始。
王权渐衰,齐、楚、秦、晋渐强。
前720年:平王崩,子狐自郑归国奔丧,悲伤过度而死,孙桓王林继位。
(‘周郑交质’的年代待查)
前718年:使虢公伐晋曲沃。
前717年:郑庄朝周,桓王以“夺禾”之故慢之。
前715年:宠虢公,疏郑庄公。
前712年:强索郑四邑。
前707年:桓王率陈、蔡、卫等国伐郑(长葛之战)。
桓王肩部中流矢而溃败,王威一落千丈。
前706年:使虢仲率师伐曲沃武公。
前697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继位。
前693年:周公黑肩欲杀周庄王立而立子克(庄王弟),因辛伯告密而被杀,子克奔燕。
前682年:桓王崩,子釐王胡齐继位。
前679年:封晋曲沃武公为诸侯。
前677年:周釐王崩,子惠王阆继位。
前675年:周惠王夺大臣私园为囿,大夫边伯等约燕、卫、宋攻惠王,惠王奔温,大夫与诸侯其立公子颓(22岁,釐王之弟)为王。
前674年:郑纳周惠王居栎。
前673年:郑、虢诛颓助周惠王复位。
前667年:赐齐桓公为方伯。
前652年:周惠王崩,子襄王郑在诸侯的协助下继位。
前649年:太叔带(24岁,周襄王异母弟)勾结戎、翟攻作乱未遂。
前647年:周惠王欲捕杀太叔带,叔带奔齐。
前644年:戎侵,周襄王告急于齐,齐率诸侯来救。
前638年:叔带自齐返国。
前636年:郑侵滑,周襄王使伯服入郑调解不成,被郑所囚。
周襄王遂联翟伐郑,翟人竟勾结惠后(叔带生母)袭击周襄王,周襄王逃奔郑国。
叔带遂即王位。
前635年:周襄王告难于晋、秦,春,晋发兵助其归国,并杀叔带。
周襄王赐晋河内樊阳(河南济源、武陟一带)之地。
前632年:冬,晋文公会盟诸侯于河阳,周惠王受邀与会,名曰‘狩猎’。
前630年:助卫成公归国复位。
前619年:周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继位。
前613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晋赵盾率八百乘平乱,拥立顷王子匡王班。
前607年:周匡王崩,弟定王瑜继位。
前606年:楚庄王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辞之。
前586年:周定王崩,子简王夷继位。
前572年:周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继位。
前527年:太子圣卒。
前520年:周景王崩,子丐与子朝争位。
国人拥长子猛(悼王),子朝杀之自立,晋六卿另立子丐(敬王)暂居于泽,攻子朝。
前516年:晋智氏、赵氏率诸侯助周敬王归国,废子朝。
前510年:晋率诸侯为周筑城。
前506年:与晋率诸侯伐楚。
*
前504年:子朝之党作乱,周敬王奔晋。
前503年:晋定公助周敬王归国。
前477年:周敬王崩,子元王仁继位。
前469年:周元王崩,子贞定王介继位。
前441年:贞定王崩,子哀王去疾继位。
三个月后,哀王弟叔袭杀哀王自立,是为思王。
五个月后,思王弟嵬攻杀思王自立,是为考王。
考王时封弟揭于河南,以续周公官职,是为桓公。
(桓公卒,子威公嗣位;威公卒,子惠公嗣位。
威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
前426年:周考王崩,子威烈王午继位。
前403年:三晋求封为诸侯,威烈王许之。
前402年:周威烈王崩,子安王骄继位。
前399年:王子定奔晋。
前389年:魏文侯代齐田和求赐爵为诸侯。
前376年:周安王崩,子烈王喜继位。
前367年:韩、赵分周为二,东西周分治。
前369年:周烈王崩,弟显王扁继位。
前364年:贺秦献公称伯。
前360年:致文武胙于秦孝公。
前343年:赐秦为伯。
前321年:周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继位。
前315年:周慎靓崩,子赧王延继位。
赧王时东西周分治,赧王迁都西周。
前256年:郝王卒,周亡。
前249年:秦并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