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

合集下载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一、研究背景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胸腰椎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和术后康复期的不适,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

吴茱萸热熨与腹部穴位按摩是中医药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调理腹部穴位,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改善胃肠功能。

我们选择了这种中医理疗方式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观察其对胸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二、研究目的1.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胸腰椎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2.探讨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和价值。

三、研究方法1.受试者:选择符合条件的胸腰椎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30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

2.治疗方法:对研究对象采用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疗法,每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4周。

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观察患者消化系统相关症状的变化,包括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同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进行胃肠功能相关的检查。

4.统计分析:收集数据后,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1.患者症状观察:经过4周的治疗,观察患者的消化系统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胃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的症状减轻明显,且疗效良好。

2.生理指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在治疗期间保持稳定,未见明显异常情况。

3.胃肠功能检查:治疗后患者的胃肠功能得到改善,如胃肠道反射、胃肠道动力、肠道排空等指标有所增强。

五、研究结论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对胸腰椎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价值。

六、研究展望本次研究虽然得出了一定的结论,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治疗时间较短等。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治疗时间,以及结合其他疗法进行对比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的临床价值。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
的临床观察
胸腰椎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手术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
并发症,例如胃肠功能紊乱。

为此,本文旨在观察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
位按摩对于术后胃肠功能的改善效果。

在该实验中,选取了100名接受胸
腰椎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

观察组采用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接受
常规护理措施,例如康复训练和药物控制等。

观察组的治疗方法如下:首
先将温热的吴茱萸药材敷在患者的胸腰椎部位,然后使用指压手法按摩腹
部的特定穴位。

观察组的治疗周期为4周。

在治疗期间,每周进行2次治疗,每次持
续30分钟。

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分别进行胃肠功能评估,包括胃肠道运动时间、胃肠道蠕动和排便次数等指标。

对照组的治疗
方法与观察组相同,但不进行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与治疗前相比,观
察组的胃肠道运动时间显著缩短,胃肠道蠕动增强,排便次数增加。

而对
照组的胃肠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善。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观察组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保持了持续的胃肠
功能改善效果,而对照组在同一时期内的胃肠功能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总结起来,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可以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
的紊乱症状。

这一疗法通过温热吴茱萸的药物作用和腹部穴位按摩的刺激,调节了胃肠道的蠕动和排便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可以将吴茱萸热熨
联合腹部穴位按摩纳入到术后康复治疗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

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

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

[方法]将42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如翻身、叩背、指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炒热根据子午流注时间,选在胃肠经络最旺盛的时段循经络热熨腹部。

对照组单纯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以顺时针方向热熨后将药袋敷于腹部。

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

[结果]治疗组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

[结论]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2页(P2507-2508)【关键词】腹部手术;吴茱萸;粗盐;循经络;热熨;肛门排气【作者】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作者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510120,广东省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操作而损伤脉络,使气滞血瘀、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气机运行受阻,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不排气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1],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可加快病人快速康复,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

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常用于治疗寒滞肝脉诸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证。

我院普外科已普遍运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治疗,对于改善腹胀、促进排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充分利用中医学循经感传的理论与中医护理的优势,将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根据子午流注时间,循经络热熨腹部,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外科,于2011年10月—2013年3月腹部手术后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的病人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阑尾切除术9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癌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例,肝癌切除术2例,嵌顿疝还纳补片修补术2例,胃穿孔修补手术9例,小肠异物取出术1例;手术时间(1.5±1.3)h,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术后护理相同。

中药热奄包--吴茱萸炒粗盐

中药热奄包--吴茱萸炒粗盐

中药热奄包——吴茱萸炒粗盐1. 治疗颈型颈椎病(1)背景:吴茱萸穴敷大椎穴,可以通络止痛,温经助阳,缓解肌肉紧张,吴茱萸的外用,扩大了吴茱萸的应用范围,吴茱萸加粗盐热敷大椎穴结合针刺疗法,具有很强的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效果。

(2)方法:吴茱萸炒粗盐热敷疗法: 取吴茱萸500 g加粗盐500 g,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后装入双层布袋,袋口用布绳封口,用微波炉550 ℃ ( 或中高火) 加热 4 min,加热后将热敷包放置在大椎穴,同时在大椎穴部位垫一治疗巾隔热,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引起烫伤,护士双手拿热敷包在大椎穴部位来回滚动,至皮肤发热、发红,每次治疗时间约30 min,每天1 次,每5 d 更换1次吴茱萸热敷袋,10 d 为1个疗程。

[1]2.治疗腹痛腹胀、癃闭、便秘、阳脱证、痛风、胃痛、脐腹痛、下腹部冷痛、腰痛等寒证(1)背景:中医认为,吴茱萸味辛、苦而热,归肝、脾、胃、肾经,有疏肝下气、散寒止痛、燥湿降逆之效,用于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

《本草衔义》谓吴茱萸下气最速。

《本草备要》谓其利大肠壅气,李东垣也说: “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茱萸不可治也。

”《别录》及《药性论》谓之“大热”,堪称气味俱厚,不论是皮肤吸收还是对穴位、经络的刺激都很明显。

粗盐有强筋健骨、软坚散结的作用,炒热外敷可透过皮肤直达经络,体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

两者合用有疏通脏腑经脉,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等,充分发挥药效。

[2]《外台秘要方》:病后胁胀:天行病后,两胁胀满,熬盐熨之(《救急方》:脱阳虚证:四肢厥冷,不省人事,或小腹紧痛,冷汗气喘。

炒盐熨脐下气海,取暖。

《圣济总录》:治小便不通,脐下急痛,胀闷欲绝,盐熨方:盐(二升),上一味,铛中炒令极热,布帛裹熨脐下,以小便通快为度。

《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治霍乱吐泻,心腹作痛。

炒盐二碗,纸包纱护,顿其胸前并腹肚上,截以熨斗,火熨,气透则苏,续又以炒盐熨其背,则十分无事。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上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护理效果,我们探讨了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的护理方法,希望通过这种护理手段,有效地改善术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吴茱萸热熨法吴茱萸热熨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热熨患者的腹部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气血运行情况,促进腹部肌肉的放松,增加肠道的蠕动,帮助排便。

这种疗法在中医治疗便秘等肠道疾病中有着较好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腹部穴位推拿针对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我们联合使用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并在临床中观察了一定数量的患者,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便秘症状的具体表现,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首先是吴茱萸热熨法的操作,我们使用适量的吴茱萸药材,炒热后,将其放入热毛巾中,在患者的腹部穴位进行热熨。

热熨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这种疗法可以有效调理腹部的气血运行情况,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其次是腹部穴位推拿的操作,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腹部经络的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

通过温和的按摩手法,促进患者腹部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提高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发现联合使用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的护理方法,对术后便秘的治疗效果还是较为明显的。

患者的排便情况明显改善,便秘的症状有所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不能一刀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确保操作安全。

也需要注意护理操作的卫生和规范,避免引起交叉感染等问题。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对于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是较好的。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

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临床观察摘要:胸腰椎手术后常常伴随着胃肠功能紊乱,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通过对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在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改善中的临床观察,发现该方法对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一、引言胸腰椎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疾病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手术后常常会伴随着胃肠功能的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寻找能够有效改善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吴茱萸热熨是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对祛湿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有一定的疗效;腹部穴位按摩则是利用按摩手法刺激腹部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

本文将结合吴茱萸热熨和腹部穴位按摩,观察其在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改善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胸腰椎手术并术后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

所有患者均为初发胸腰椎疾病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手术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或腹泻等症状。

2.2 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后第2天开始接受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吴茱萸热熨联合腹部穴位按摩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将吴茱萸煎煮后,取出汁涂抹于患者腰骶部穴位,然后使用热熨盖布,每次持续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同时对患者进行腹部穴位按摩,包括中脘穴、关元穴、神阙穴、足三里穴等,每次按摩2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如禁食休息、胃肠功能支持等。

2.3 治疗效果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4天进行胃肠功能的评定,具体采用食欲情况、排便情况、腹胀腹痛等症状的缓解情况来评价治疗效果,以及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

吴茱萸热敷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外科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吴茱萸热敷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外科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药外 敷腹部 , 有利 于促 进 胃肠
功能 , 其机制 主要为 中药外 敷腹部腧 穴可 引起局部药
敷 +快速康复组 、 快速康 复组 、 传 统方 法康 复组 、 吴 茱
萸 +传统方法康复组 4组 , 各组性别构成 比 、 年龄 以及 手术时 间比较 差异 均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 . 0 5 ) , 具 可 比性 , 见表 1 。具体手术方式见表 2 。
术后第 1天 拔 除 尿 管 、 引流管; 鼓 励 患 者 尽 早 下 地
1 . 2 方 法
活动 。
1 . 2 . 1 吴茱萸热敷 方 法 吴茱 萸 2 5 0 g+粗盐 2 5 0 g 炒热 至 6 0~ 7 0 ℃, 用 布包 包好 , 贴 敷 中腹 部 3 0 m i n , 2
者通 过宣教 , 告 知患者注意记录术后首次 肛门排气 、 首
速康 复组与传 统方法 康复组 、 快速康复组 与传统 方法 康复组 、 快速康复组与吴茱萸 + 传统方法康复 组 、 吴 茱 萸 +传统方法康复组与传统方法康复组 比较差异有 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见表 3 。
术 前不给 予 补 液支 持 。术 中处 理 : 常规 留 置 胃管 、 尿 管、 腹腔引流管 。术 后处 理 : 术后 一 般止 痛 的处理 ; 胃 管在 自主肛 门排气后再拔除 ; 导尿管 、 腹 腔引流管 留置 3~ 5 d ; 患者在拔除各 引流管 之前 以床上活 动为 主 , 引 流管拔除完毕后再下床活动 ; 排气后再 予流质饮食 ; 术 后 待肠鸣音恢复后经肠 内营养支持 。 1 . 3 观 察指标及方 法 ( 1 ) 术 后排气 时间记 录 : 观察
表 2 各 组手术方式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改善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

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观察,我们发现吴茱萸热熨法可以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肠道僵硬,腹部穴位推拿则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实验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可以显著改善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的便秘症状。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疗效机制,提高治疗效果。

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有望在便秘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吴茱萸热熨法、腹部穴位推拿、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护理效果、实验研究、临床应用、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自动痔疮套扎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痔疮的方法,通过将痔疮套扎在痔疮上,可以有效减少痔疮的出血和脱垂现象。

一些患者在接受自动痔疮套扎术后会出现便秘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或者术后恢复期内饮食习惯不当所致。

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来改善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是非常重要的。

吴茱萸热熨法和腹部穴位推拿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具有调理肠道功能、促进消化道蠕动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我们将探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希望能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分析其在改善便秘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吴茱萸热熨法的原理与作用,揭示其对便秘的疗效机制;2. 探讨腹部穴位推拿在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方面的作用;3. 分析吴茱萸热熨法联合腹部穴位推拿在对自动痔疮套扎术术后便秘的护理效果方面的实验结果,验证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4. 展望该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cm~1.0cm ,且经过1周左右后肉芽肿大部分会自行吸收消退,但有少部分病人因穿刺处长期受刺激导致肉芽肿继续增大而不消退,甚至发生感染[2]㊂1.2.2.2 PICC 移位 PICC 置管后常规拍摄胸片进行定位,导管尖端位于第6后肋~第8后肋或第3前肋~第5前肋时,提示导管位于理想位置[3]㊂记录此时导管的外露刻度,如果在留置期间导管外露刻度发生改变,即可定义为导管移位㊂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㊂2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穿刺处肉芽肿及PICC 移位率比较例(%)组别例数穿刺处肉芽肿导管移位对照组3710(27.0)12(32.4)观察组371(2.7)1(2.7)χ2值8.64911.291P<0.01<0.013 讨论两组病人穿刺处肉芽肿及PICC 移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病人穿刺处肉芽肿发生率及PICC 移位率低于对照组㊂PICC 导管保留时间长,国内报道如维护得当,留置时间长达23个月[4],但导管穿刺部位大多位于肘关节,在PICC 留置期间,病人需要自理生活,同时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这些日常活动都会增加导管移位的几率㊂郑春辉等[5,6]研究显示,PICC 移位发生率为5%~31%㊂如固定不妥,随着关节的活动,导管在穿刺处反复移动以及3M 敷贴上的粘胶对穿刺点的刺激,还会导致穿刺处肉芽肿形成,形成肉芽肿后有可能诱发穿刺点局部感染㊂这些不仅会增加病人心理压力㊁产生恐惧感,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非预期拔管,从而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甚至引发护患矛盾㊂而思乐扣属于无菌包装且不含乳胶,固定垫上含有一层强力胶合剂,能与皮肤紧密粘合在一起,固定牢固,使导管不易移位,同时活动时导管不会移动,从而减少了穿刺处肉芽肿的发生㊂其装置中的皮肤保护剂采用的是多分子聚合物,在涂抹后形成一层无刺激性的皮肤保护膜,使病人感觉舒适[7]㊂由此可见,思乐扣固定装置用于健康教育路径依从性差的PICC置管病人导管的固定,不但可降低导管移位及肉芽肿的发生率,而且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适,此方法明显优于其他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 邓群波.PICC 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08,22(5):136137.[2] 孙丹君.云南白药在PICC 置管后预防穿刺点异物肉芽肿形成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69.[3] 史苏霞,周立,岳立群.PICC 导管尖端位置对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09,23(2C ):479481.[4] 赵杰.40例白血病患者PICC 非计划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74175.[5] 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701.[6] 姚辉,宋敏,刘玉莹.成人PICC 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2,26(3A ):582584.[7] 张虹,陈静,国仁秀,等.水胶体敷料用于PICC 置管后透明膜过敏患者的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341135.作者简介 钱玉兰,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孟云㊁陆勤美㊁周晓梅单位:226361,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1228;修回日期:20140415)(本文编辑范秋霞)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在腹部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1)A pp l ication of hot i ron with evodia p lus coarse salt fol lowin g meridianin p osto p erative care of p atients under g oin g abdom inal sur g er y周春姣,杨丽明,杨艳婷,冼敏玲Zhou Chun j iao ,Yan g Limin g ,Yan g Yantin g ,et al(Chinese Medicine Hos p ital of Guan g don g Province ,Guan g don g 510120China )摘要:[目的]观察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促进腹部术后病人胃肠动力恢复的效果㊂[方法]将42例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㊂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如翻身㊁叩背㊁指导病人尽早下床活动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炒热根据子午流注时间,选在胃肠经络最旺盛的时段循经络热熨腹部㊂对照组单纯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腹部,以顺时针方向热熨后将药袋敷于腹部㊂观察两组病人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及肛门排气时间㊂[结果]治疗组出现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腹部可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㊂关键词:腹部手术;吴茱萸;粗盐;循经络;热熨;肛门排气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96493.2014.020.033 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7B2507021)为广东省财政厅项目,编号:粤财工[2011]381号㊂㊃7052㊃护理研究2014年7月第28卷第7期中旬版(总第472期)腹部手术后常因麻醉㊁操作而损伤脉络,使气滞血瘀㊁脾失健运㊁胃失和降,不能升清降浊㊁气机运行受阻,出现腹胀㊁腹痛㊁恶心㊁呕吐㊁肛门不排气等胃肠功能紊乱表现[1],影响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㊂促进术后胃肠功能可加快病人快速康复,减少病人痛苦及费用㊂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㊁温中止呕㊁助阳止泻之功,常用于治疗寒滞肝脉诸痛㊁胃寒呕吐㊁虚寒泄泻等证㊂我院普外科已普遍运用吴茱萸加粗盐热敷治疗,对于改善腹胀㊁促进排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充分利用中医学循经感传的理论与中医护理的优势,将吴茱萸加粗盐热熨根据子午流注时间,循经络热熨腹部,以达到温通经络㊁调和气血㊁扶正祛邪㊁治疗疾病的目的㊂现报告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来自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外科,于2011年10月 2013年3月腹部手术后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的病人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80岁;阑尾切除术9例,肠粘连松解术2例,直肠癌根治术2例,结肠癌切除术6例,胆囊切除术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4例,肝癌切除术2例,嵌顿疝还纳补片修补术2例,胃穿孔修补手术9例,小肠异物取出术1例;手术时间(1.5ʃ1.3)h,手术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术后护理相同㊂纳入标准:①芳村外科腹部手术病人;②手术时间4h内,麻醉时间1.5h~4.5h;③年龄16岁~80岁㊂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晚期出现恶病质者;②术后第1天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感染者;③孕妇或哺乳期病人;④合并心血管㊁肾㊁脑㊁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⑤有精神疾病者㊂将42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㊂1.2方法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临床病症疗效判断标准㊂1.2.2材料吴茱萸㊁粗盐各250g,用铁锅炒热后装入自制小布袋内,扎紧袋口(温度为60ħ~70ħ)㊂病人术后24h内即开始应用至胃肠功能恢复㊂1.2.3对照组按腹部术后护理常规护理,将适宜温度的吴茱萸和粗盐热熨袋置于病人腹部神阙穴位区域热敷,每次20min~ 30min,每天1次,连续5d为1个疗程㊂1.2.4 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吴茱萸加粗盐热熨袋循经络热熨治疗㊂①循经取穴:以脾经㊁胃经为主取穴,由上而下循经络走向热熨㊂由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反复热熨3 min㊂胃经自关门至水道穴,脾经自腹哀至府舍㊂②热熨时间为子午流注时间(09:00)㊂每天1次,连续5d为1个疗程㊂1.2.5观察指标以术后出现肠鸣音且肛门排气为消化道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㊂①肠鸣音恢复时间:热熨后每2h由专人听诊病人左上腹㊁左下腹㊁右上腹㊁右下腹4个区,每区每次听诊1min,如在两个区听诊发现肠鸣音,每分钟3次或3次以上则为肠鸣音恢复,并记录其最早时间㊂②排气时间:手术结束至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㊂1.2.6疗效标准治疗72h有肛门排气,无腹胀不适为有效;治疗72h以上无肛门排气者,视为无效或效果不显著㊂1.2.7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㊂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见表1㊁表2)表1两组病人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情况比较(xʃs)h组别例数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对照组2248.88ʃ21.1259.04ʃ23.6270.47ʃ32.61治疗组2036.70ʃ16.7845.30ʃ16.9070.75ʃ23.15P0.0460.0370.276表2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有效无效对照组2215(68.18)7(31.82)治疗组2019(95.00)1(5.00)注: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㊂两组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不适,未发现局部皮肤过敏㊁肿胀㊁疼痛等不良反应㊂3讨论中医认为,腹部手术由于本身以及麻醉可使胃肠受损,出现气滞㊁血瘀㊁热结㊁寒凝等使胃肠气机不利㊁腑气不通㊁气滞于中㊁清气不得上升㊁浊气不得下降,从而发生腹胀㊁腹痛等,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㊁恶心呕吐㊁肛门排气排便异常等㊂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术后病人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㊂吴茱萸味辛㊁苦,性热,有温中散寒㊁疏肝止痛㊁燥湿止泻的功能[24]㊂足太阴脾经相关穴位主治腹胀㊁胃脘痛㊁嗳气㊁胃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足阳明胃经具有温经散寒㊁理气活血㊁健脾和胃㊁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胃肠病㊂人体气血流注于经脉过程中,随时间的进展而有周期性盛衰变化规律,表现在十二经脉的原穴和腧穴及人脉交会穴上,有周期性开阖规律㊂本研究通过在传统吴茱萸热熨治疗的方法上,结合子午流注时间及经络调节原理优化方案,增加了循经络足阳明胃经㊁足太阴脾经,并依据子午流注时间段选取气血盛开的腧穴热熨腹部,更好地结合了人天观㊁整体观的理念㊂胃经最旺盛时间为07:00~09:00(辰时),脾经最旺盛时间为09:00~11:00(巳时),因此治疗时间选在09:00进行,因该时间为辰时与巳时的交汇点㊂操作时要注意温度,以60ħ~ 70ħ病人感觉舒适为宜,避免烫伤,要注意避开腹部伤口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明中医特色疗法护理配合子午流注时间及循经络治疗,对于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较明显的优势㊂综上所述,吴茱萸加粗盐循经络热熨腹部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㊂该法安全㊁简便㊁易行,易为病人所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㊂参考文献:[1]邹嘹南,陈志强,曹立幸.中医外治法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99.[2]张凤玲.吴茱萸的现代研究[J].北方药学,2011,8(8):106.[3]吕萍,杨凌,张超元,等.中药小茴香㊁吴茱萸热敷对子宫切除术后肠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B):684685.[4]杜雪飞,黄琪,戴秋安.吴茱萸热慰法在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2C):489.作者简介周春姣,副主任护师,本科,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杨丽明㊁杨艳婷㊁冼敏玲单位:510120,广东省中医院㊂(收稿日期:20130813;修回日期:20140415)(本文编辑范秋霞)㊃8052㊃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Jul y,2014Vol.28No.7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