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合集下载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

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什么是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反复受到应力载荷作用下,发生疲劳断裂之前的最大应力强度。

疲劳断裂是指材料在反复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突然断裂,它是一种重要的机械零件失效模式。

为什么要研究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在机械设计中,许多工作条件会引起局部应力集中,导致机械零件受到疲劳应力的作用。

如果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不够高,就会发生疲劳断裂,导致机械零件失效。

因此,研究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是为了保证机械零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的因素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1.材料特性: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疲劳寿命等特性会影响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

一些金属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和疲劳韧性,而一些非金属材料则较低。

2.载荷特性:载荷的频率、幅值和载荷类型(拉伸、压缩、扭转等)对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有着重要影响。

高频率和大幅度的载荷容易导致疲劳断裂。

3.制造工艺: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如裂纹和夹杂物)会使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降低,从而增加疲劳断裂的风险。

4.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腐蚀等因素也会影响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

如何评估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与疲劳断裂?评估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需要借助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

1.实验方法:通过设计和进行疲劳试验,可以获取机械零件在不同应力载荷下的疲劳寿命和断裂情况。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不同材料和设计方案的疲劳强度,并提供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数据。

2.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可以预测机械零件在特定工况下的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情况。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帮助工程师在设计阶段优化零件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

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材料选择:选择具有较高疲劳强度和疲劳韧性的材料,例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填空题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填空题

1,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有: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状态。

2,材料的无限寿命是指N≧N0 下的寿命,其有限寿命是指在N<N0 下的寿命。

3,机械零件的应力集中系数仅对应力幅有影响,对平均应力没有影响。

4,一般说,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越低,应力集中越严重;表面硬度越低,疲劳强度越低。

1,普通平键用于静连接,其工作面是两侧面,工作时靠键于键槽的互压传递转矩,主要失效形式是压溃。

2,楔键的工作面是上下两面,主要失效形式是压溃或磨损。

3,平键的剖面尺寸通常是根据轴的尺寸选择,长度尺寸主要是根据毂长选择。

4,导向平键和滑键用于动连接,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

5,同一连接处使用两个平键,应错开180度布置,采用两个楔键或两组切向键时,要错开120度;采用两个半圆键,则应在轴的同一母线上。

1,带传动的失效形式有打滑和疲劳损坏。

2,带传动所能传递的最大有效圆周力决定于摩擦系数,包角,转速和带的型号四个因素。

3,传动带的工作应力包括拉应力,离心应力和弯曲应力。

4,单根V带在载荷平稳,包角为180度,且为特定带长的条件下所能传递的额定功率P0主要与型号,小带轮直径和小带轮转速。

5,在设计V带传动时,V带的型号根据功率和小带轮转速选取。

6,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是为了保证带中弯曲应力不致过大。

7,带传动常见的张紧装置有定期张紧,自动张紧和采用张紧轮张紧的几种。

8,V带两工作面的夹角θ为400,V带轮的槽型角φ应小于θ角。

1,在蜗杆传递中,蜗杆头数越少,则传动的效率越低,自锁性越好。

一般蜗杆头数常取1,2,4,6。

2,对滑动速度vs≧4m/s的重要蜗杆传动,蜗杆的材料可选用45Cr进行淬火处理;涡轮的材料可选用铜。

3,对闭式蜗杆传动进行热平衡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胶合。

4,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vs<5m/s时采用浸油润滑;vs>10m/s时应采用压力喷油润滑。

5,两轴线成交错时,可采用蜗杆传动。

机械设计简答题题集

机械设计简答题题集

1.问:按用途不同,链可分为哪几种?答:传动链、输送链和起重链。

输送链和起重链主要用在运输和起重机械中,而在一般机械传动中,常用的是传动链。

2.问:滚子链的接头型式有哪些?答:当链节数为偶数时,接头处可用开口销或弹簧卡片来固定,一般前者用于大节距,后者用于小节距;当链节数为奇数时,需采用过渡链节。

由于过渡链节的链板要受到附加弯矩的作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用奇数链节。

3.问:齿形链按铰链结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答:可分为圆销式、轴瓦式、滚柱式三种。

4.问:滚子链传动在何种特殊条件下才能保证其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答:只有在Z1=Z2(即R1=R2),且传动的中心距恰为节距p的整数倍时(这时β和γ角的变化才会时时相等),传动比才能在全部啮合过程中保持不变,即恒为1。

5.问:链传动在工作时引起动载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一是因为链速和从动链轮角速度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了附加的动载荷。

二是链沿垂直方向分速度v'也作周期性的变化使链产生横向振动。

三是当链节进入链轮的瞬间,链节和链轮以一定的相对速度相啮合,从而使链和轮齿受到冲击并产生附加的动载荷。

四是若链张紧不好,链条松弛。

6.问:链在传动中的主要作用力有哪些?答:主要有:工作拉力F1,离心拉力Fe,垂度拉力Ff。

7.问:链传动的可能失效形式可能有哪些?答:1)铰链元件由于疲劳强度不足而破坏;2)因铰链销轴磨损使链节距过度伸长,从而破坏正确啮合和造成脱链现象;3)润滑不当或转速过高时,销轴和套筒表面发生胶合破坏;4)经常起动、反转、制动的链传动,由于过载造成冲击破断;5)低速重载的链传动发生静拉断。

8.问: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宜过多或过少?答:小链轮齿数传动的平稳性和使用寿命有较大的影响。

齿数少可减小外廓尺寸,但齿数过少,将会导致:1)传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增大;2)链条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节间的相对转角增大,使铰链的磨损加剧;3)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而加速了链条和链轮的损坏。

机械原理简答题答案(新)

机械原理简答题答案(新)

三、简答题1、什么叫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常用的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有那些?答:机械零件的计算准则就是为了防止机械零件的失效而制定的判定条件,常用的准则有: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规则、可靠性准则。

2、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提高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答: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零件尺寸,表面状态,措施:①降低应力集中的影响;②选用疲劳强度高的材料或规定能够提高材料疲劳强度的热处理方法及强化工艺,③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④尽可能的减小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3、画图表示机械零件的正常磨损过程,并指出正常磨损过程通常经历哪几个磨损阶段?答:经历①磨合磨损阶段②稳定磨损阶段③剧烈磨损阶段磨合稳定剧烈4、根据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答:①粘着磨损:由于干摩擦,在有油,无油的表面,都需要切向力使吸附膜和脏污膜破裂后,由新表面直接接触才能发生粘着,载荷越大,表面温度越高,粘着现象也越严重;②表面疲劳磨损:受交变接触应力的摩擦副,在其表面上将形成疲劳点蚀,有小块金属剥落;③磨粒磨损:硬质颗粒或摩擦表面上的硬质突出物,在摩擦过程中引起材料脱落,与摩擦材料的硬度,磨粒的硬度有关;④腐蚀磨损: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

5、何谓螺纹联接的预紧,预紧的目的是什么?预紧力的最大值如何控制?答:螺纹连接的预紧:螺纹连接的预紧是指在装配时拧紧,是连接在承受工作载荷之前预先受到预紧力的作用。

目的:增强连接的可靠性与紧密性,以防受载后被连接件间出现间隙或者发生相对滑移。

6、螺纹联接有哪些基本类型?适用于什么场合?答:①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且两边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场合。

②螺钉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如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或没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又不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

③双头螺柱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且又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

机械设计知识点

机械设计知识点

机械设计一、疲劳强度•(一)知识点1、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2、材料的安全系数的计算3、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4、零件的安全系数5、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应力集中、绝对尺寸和表面状态。

应力集中越大,零件的疲劳强度越低。

零件的绝对尺寸越大,其疲劳强度越低。

表面状态越粗糙,疲劳强度越低。

6、基本准则及其定义式强度准则定义式刚度准则定义式二、螺纹连接1、单个连接的强度计算PD若是这种布置呢?三、轴毂连接1、键联接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1) 平键联接键的工作面:两侧面。

工作特点:对中性好,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缺点是不能承受轴向力。

①普通平键:用于静联接,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个别情况键被剪断。

②导向键和滑键:用于动联接,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的磨损。

(2) 半圆键联接键的工作面:两侧面。

用于静联接,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

工作特点:对中性好,工艺性好,装配方便。

缺点是键槽较深,对轴的强度削弱较大。

(3) 斜键联接①楔键:用于静联接,工作面为上下面,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

工作特点:可以承受单向的轴向力,缺点是对中性不好。

②切向键:由两个楔键组成,用于静联接,主要失效形式为工作面被压溃。

工作特点:力的作用效果好,可以承受大转矩。

缺点是对中性不好,一组切向键只能传递单向转矩。

2、强度校核计算静联接:主要按失效形式为工作表面被压溃,按挤压强度来校核动联接: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按工作表面的比压进行校核3、花键联接矩形花键联接采用小径定心渐开线花键按齿廓定心(齿形定心)四、带传动1、受力分析2、运动分析1)弹性滑动:固有特性原因:带是弹性体,工作时松紧边有拉力差;后果:摩擦生热,效率降低,传动比不准2)打滑:失效形式原因:F e≥ F f max四、带传动(二)例题五、链传动1.链传动的运动特性——运动不均匀性2.减小链传动动载荷的措施3.链传动的布置张紧与维护4. 链传动的失效形式例1:已知链条节距p =12.7 mm,主动链轮转速n1= 960 r/min,主动链轮分度圆直径d1=77.159 mm,求平均链速v。

机械设计考试习题

机械设计考试习题

机械设计总论一.判断1.凡零件只要承受静载荷,则都产生静应力。

F2.当零件的尺寸由刚度条件决定时,为了提高零件的刚度,可选用高强度合金钢制造。

F3.机械零件在工作中发生失效,即意味着该零件一定产生了破坏。

F4.在变应力中,当r=-1时,σm=0,σa=σmax。

T5.在变应力中,当r=C(常数)时,σa/σm时随时间变化的。

F6.润滑油的粘度及温度有关,且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F7.某截面形状一定的零件,当其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降低。

T8.对于理论上为线接触的两接触面处的接触应力σH及法向外载荷F成线性关心。

F9.机械零件设计计算中最基本的设计准则时强度准则。

T10.工业用润滑油的粘度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T11.钢的强敌极限愈高,对应力集中愈敏感。

T12.变应力时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T二.单项选择题1.零件表面经淬火、渗氮、喷丸、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提高2.某钢制零件材料的对称循环弯曲疲劳极限σ-1=300MPa,若疲劳曲线指数m=9,应力循环基数N0=10^7,当该零件工作的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10^5时,则按有限寿命计算,对应于N的疲劳极限为500.4 MPa。

3.零件的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及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较高。

4.变应力特性可用σmax、σmin、σm、r这五个参数中的任意两个来描述。

5.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所在的ON线及横轴间夹角θ=45°,则该零件受的是脉动循环变应力。

6.下列四种叙述中变应力是由变载荷产生,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是正确的。

7.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当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时,其疲劳极限值将随之降低。

8.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边界摩擦。

9.两摩擦表面被一层液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粘性阻力的摩擦状态称为液体摩擦。

10.某四个结构及性能相同的零件甲、乙、丙、丁,若承受最大应力σmax的值相等,而应力循环特性分别为+1、0、-0.5、-1,则其中丁最易发生失效的零件是丁。

《机械设计》填空题复习

《机械设计》填空题复习

《机械设计基础习题库第一篇1、设计机械零件时,选择材料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问题,即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要求。

2、由于合金钢主要是为了提高强度,而不是为了提高刚度。

而且通常要进行适当的热处理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3、零件刚度是指零件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常用的提高零件刚度的措施有采用抗弯曲或扭转变形强的剖面形状,减小跨距等。

4、脆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静应力下,通常取材料的强度极限为极限应力,失效形式为断裂;塑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简单静应力作用下,通常取材料的屈服极限为极限应力,失效形式为塑性变形;而在变应力作用下,取材料的疲劳极限为极限应力,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

5、静止的面接触零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接触表面将产生挤压应力,对于塑性材料的零件将产生表面塑性变形而破坏;而在点线接触零件,在外载荷作用下,接触处将产生接触应力,从而将引起零件的疲劳点蚀破坏。

6、二个零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呈点、线接触,并具有一定的相对滑动,这种接触面的强度称表面接触强度。

如通用件中齿轮的工作表面。

7、按零件接触状态的不同,三种表面强度的区别是:接触强度的滑动表面为点、线接触;挤压强度的静接触面为面接触;比压强度的滑动表面为面接触。

8、两零件高副接触时,其最大接触应力取决于材料弹性模量;接触点曲率半径及单位接触宽度载荷。

9、随时间变化的应力称为变应力,在变应力作用下,零件的损坏是疲劳断裂。

10、变应力可归纳为对称循环变应力,非对称循环变应力和脉动循环变应力三种基本类型。

在变应力中,循环特性r变化在+1~ -1之间,当r= -1时,此种变应力称为对称循环变应力;r=0时,称为脉动循环变应力;r= +1时,即为静应力。

11、在每次应力变化中,周期、应力幅和平均应力如果都相等则称为稳定变应力,如其中之一不相等,则称为非稳定变应力。

12、变应力的五个基本参数为最大应力σmax、最小应力σmin、应力幅σa、平均应力σm、循环特性r。

第3章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第3章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 影响系数法。根据零件的材料、形状等影响因素,分别计算影响系数,再按 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日本常用该方法):
K f 1 12345
(3 3)
❖ 敏感系数法。世界通用的方法。利用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和疲劳缺口敏感系 数q来计算疲劳缺口系数。(比较重要的公式)
K f 1 q(Kt 1)
(3 4)
❖ 由于有缺口,使局部应力提高的倍数为Kt,使疲劳强度降低的倍数为Kf。
➢ 国外,通常把有效应力集中系数称为疲劳缺口系数,并常用Kf统一表示正应力和切 应力下的疲劳缺口系数。
❖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f)的其他叫法:疲劳缺口系数、疲劳强度降低系数。
确定有效应力集中系数Kf的方法
❖ 疲劳试验法。根据Kf的定义直接进行疲劳试验,得到相关的曲线(只适用于 一定的形状和材料)
q 1 1 a/r
q
1 1 0.6a / r
赵少卞和王忠保公式
赵少卞和王忠保等人用Q235A、16Mn35、45#、40Cr、60Si2Mn等钢材对疲 劳缺口系数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提出的计算疲劳缺口系数的简单的单参数计 算公式:
K
Kt 0.88 AQb
(3 8)
❖ 式中,A,b为与热处理方式有关的常数; Q为相对应力梯度。
➢ 1899年的古德曼直线
(3 17)
a 1(1 m / b )
(3 18)
➢ 1935年的索德贝尔格直线
a 1(1 m / s )
➢ 1950年的谢联先折线
(3 19)
1 R 0 时 a 1 m )
(3 20a)
R 0时
a
( 0
/
2)(1 '
)
'
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

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

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

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

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

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

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

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

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

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

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

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

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

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

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

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

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

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

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

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

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

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

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 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

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

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

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

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

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

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