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弹簧疲劳强度的几个因素

合集下载

压缩弹簧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压缩弹簧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压缩弹簧疲劳强度安全系数计算
压缩弹簧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是指弹簧的疲劳强度与设计荷载之比。

疲劳强度是指弹簧承受循环荷载时,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水平。

设计荷
载则是根据实际工作条件和需求确定的。

计算压缩弹簧的疲劳强度安全系数需要以下步骤:
1.确定工作条件和设计荷载。

包括使用环境的温度、压力、振动等因
素以及弹簧承受的荷载大小和循环次数等。

2.选择合适的弹簧材料。

根据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具有较好耐疲劳
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钢材等。

3.计算弹簧的疲劳强度。

根据弹簧的几何形状和材料特性,使用经验
公式或有限元分析等方法计算出弹簧在工作循环次数下的应力水平。

4.确定疲劳极限。

测试或参考材料数据库,确定所选材料的疲劳极限。

5.计算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将弹簧的疲劳强度除以设计荷载,得到疲
劳强度安全系数。

一般要求安全系数大于1,通常为2-4
6.分析和评估结果。

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需求,对疲劳强度安全系数
进行评估,如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提高强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压缩弹簧的疲劳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弹簧形状、
材料、制造工艺等,而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实际设
计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弹簧的疲劳曲线、应力集中因素、弹
簧预紧量等,以综合评估弹簧的可靠性和寿命。

影响铁路货车摇枕弹簧疲劳寿命的工艺因素及其控制

影响铁路货车摇枕弹簧疲劳寿命的工艺因素及其控制

表面缺陷的检查一般采用电磁探伤的方法。探伤时,电蚀坑的位置应分布在弹簧两端拨尖部位上,而不宜在工作圈上。磁粉粒度80~100目,探伤电流I = 10~15d (A ) , d为材料料径。探伤电流应大于常规的I = 8~10d,其原因是为增大磁粉聚集,以利于缺陷深度的判断。一般来说,在工况条件稳定情况下,可根据磁粉的聚集高度来定量判断裂纹的深度。裂纹深度不超过0. 15mm时,可作合格品使用,超过0. 15mm时,轻者磨修后使用,重者则报废。由于采用水作淬火剂,易产生淬火裂纹等缺陷。所以,在热处理淬火工作中,一般拟采用油作为淬火剂。
5. 2 抛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与控制
在抛(喷)丸过程中,由于金属表面的扩张变形层与未变形的心部材料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致使强化层内形成较高的残余压应力。这种残余压应力在弹簧承受动载荷时,可以抵消一部分拉应力,从而提高其疲劳强度。另外,在弹丸的强烈锤击下,表面强化层内形成密度极高的位错。在随后的工作环境中,位错逐渐排列规则,形成多边形,即强化层内渐形成更加微小的亚晶粒。晶界和亚晶界的存在,对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起阻止作用。此外,抛丸还可消除或减少弹簧表面的一些发纹、凹坑、折皱等缺陷,有效提高弹簧表面质量,对提高其疲劳寿命也有一定意义。对于弹簧抛丸处理应注意弹丸的质量。笔者认为,应采用已预抛15h以上,直径为0. 8~lmm的钢丝丸为好。虽然铸钢丸较为常见,但由于其在撞击时形成的带尖角碎块对弹簧表面易造成划痕等损伤,最好不要使用。采用Q3110抛丸机时,可用弧高试片来检验喷丸强度,抛丸应在20min以上,每次抛丸加簧数量不宜过多。
5. 3 热处理硬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与控制
众所周知,硬度是表现材料的弹性、塑性、加工硬化、强度和韧性等一系列物理量的一种综合性能指标。就转8弹簧而言,回火后硬度最好在HRC45以下, 最低可到HRC38。硬度过高,则弹簧对表面缺陷的敏感性增加,以致微小裂纹易于扩展。硬度如超过HRC50,则组织中有回火马氏体存在。回火马氏体弹性、塑性极差,使弹簧材质发脆,极易产生或诱发裂纹。在生产中要注意,为保证弹簧硬度的一致性及与试样的统一性,在装炉时,要考虑到炉内位置的温度差异对试样及弹簧强度的影响。考虑到试样的特征,生产中还应定期检查弹簧实物硬度。

弹簧疲劳断裂原因

弹簧疲劳断裂原因

弹簧疲劳断裂原因弹簧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它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及设备中。

但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很易发生疲劳断裂。

那么,引起弹簧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1. 弹簧材质问题弹簧材质的选择十分重要。

如果材质选择不当,很可能会造成弹簧疲劳断裂。

弹簧材质应根据弹簧的使用条件来选择,比如加载、温度、湿度等等。

如果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超出了弹簧材料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就会导致弹簧变形,甚至疲劳断裂。

2. 加工工艺问题弹簧的加工工艺也很重要。

如果制作工艺不当,就会导致弹簧出现缺陷,比如表面裂纹、内部金属错层等。

这些缺陷都容易使弹簧出现疲劳断裂的情况。

3. 设计问题弹簧设计的合理性也是影响弹簧寿命的重要因素。

在弹簧设计时,应根据所要承受的载荷和使用环境,合理选择弹簧的强度和形状。

如果弹簧设计不合理,就会出现弹簧受力不均、应力集中等问题,从而导致弹簧极易疲劳断裂。

4. 使用环境问题弹簧的使用环境也会影响弹簧的寿命。

比如,弹簧在高温、低温、潮湿、腐蚀等恶劣环境下使用,都容易加剧弹簧的疲劳断裂。

5. 使用方式问题有些弹簧在使用时需要采用特定方式,如果不按照要求使用,也容易引起弹簧疲劳断裂。

比如,一些弹簧在使用时要求垂直放置或在特定的角度内使用,如果使用角度不对,就会让弹簧因载荷分布不均而出现疲劳断裂。

因此,要防止弹簧出现疲劳断裂,就必须从上述方面入手,选用合适的材料、科学严谨的制作工艺和设计要求、规范的使用方式,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杂质、压痕、氢脆等因素,及时减轻弹簧的负载,在到达使用极限时可以进行更新或更换,这样才能使弹簧在使用中更加稳定、可靠。

弹簧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弹簧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弹簧工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弹簧工作时,哪一种力起主导作用?A. 弹性力B. 引力C. 摩擦力D. 静电力2. 弹簧的弹性系数受以下哪一项影响最大?A. 弹簧的材料B. 弹簧的直径C. 弹簧的长度D. 弹簧的形状3.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变形与下列哪项成正比?A. 弹簧的长度B. 弹簧的直径C. 弹簧的弹性系数D. 弹簧的质量4. 下列哪项属于弹簧工作时的无效力?A. 重力B. 弹簧力C. 阻尼力D. 并联力5. 弹簧的导热性能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 弹簧的长度B. 弹簧的直径C. 弹簧的材料D. 弹簧的颜色二、简答题1. 简述弹簧的分类及应用领域。

弹簧可以分为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扭转弹簧和复合弹簧等几种分类。

压缩弹簧主要用于汽车悬挂系统、机械密封装置等;拉伸弹簧常见于门弹簧、机械传动系统中;扭转弹簧常用于钟表、测力仪器等领域;复合弹簧则结合了两种或多种类型的弹簧功能。

2. 解释弹性系数的含义并计算公式。

弹性系数是衡量弹性材料弹性性能的一个物理量,也被称为弹性模量或弹性恢复系数。

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弹簧恢复力与单位变形量之比。

3. 什么是刚度?如何计算?刚度是指弹簧对外力的抵抗程度,也可以看作是弹簧的硬度。

刚度可以用弹性系数来计算,刚度等于弹簧恢复力除以单位变形量。

4. 什么是疲劳强度?弹簧的疲劳强度受哪些因素影响?疲劳强度是指弹簧在循环应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次数,也是衡量弹簧耐久性能的指标。

弹簧的疲劳强度受到应力幅值、工作温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三、计算题1. 已知一根弹簧的弹性系数为200 N/m,压缩长度为0.2 m,求所受力的大小。

解:F = k * ΔxF = 200 N/m * 0.2 mF = 40 N所受力的大小为40 N。

2. 一辆汽车的弹簧压缩长度为0.3 m,弹性系数为500 N/m。

若该汽车的质量为1200 kg,求其所受的弹簧力。

解:F = k * ΔxF = 500 N/m * 0.3 mF = 150 N所受的弹簧力为150 N。

弹簧疲劳试验标准

弹簧疲劳试验标准

弹簧疲劳试验标准弹簧疲劳试验是用来评估弹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能,以及其在不同应力下的疲劳性能。

弹簧作为机械零件中的重要部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设备的稳定运行。

因此,建立弹簧疲劳试验标准对于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弹簧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试验方法、试验条件、试验设备、试验过程等。

首先,试验方法应当能够模拟弹簧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受力状态,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试验条件需要考虑到弹簧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如温度、湿度、腐蚀介质等因素对弹簧疲劳性能的影响。

试验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保证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以及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弹簧试验的需求。

试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试验参数,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以获取可靠的试验结果。

在制定弹簧疲劳试验标准时,需要参考国际上已有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补充。

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弹簧材料、制造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和适用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弹簧的特殊性,如拉簧、压簧、扭簧等,针对不同类型弹簧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

弹簧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不仅需要依靠专家学者的理论支持,还需要结合实际工程经验进行验证和修正。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才能够确保试验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以便更好地满足实际生产和使用的需求。

总之,弹簧疲劳试验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弹簧疲劳试验标准体系,为机械设备的安全和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弹簧的基本性能

弹簧的基本性能

弹簧的基本性能弹簧是机械部件。

它利用材料的弹性和结构特性在工作过程中变形,将机械能或动能转化为变形能(势能),或将变形能(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或动能。

应用程序:缓冲或减震,如破碎机的支承弹簧和车辆的悬架弹簧;机械储能,如原来的弹簧对钟表、仪表和自动控制机构;控制运动,如阀门上的弹簧、离合器、制动器和各种调节器;测力装置,如弹簧秤和测力计上的弹簧。

弹簧特性线:载荷与变形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弹簧特性线。

弹簧大致有三种特征线:1)线性型2)递增型3)递减型弹簧刚度:载荷增量与变形增量之比,即产生单位变形所需的载荷,称为弹簧刚度。

压紧弹簧的刚度为K = (P2-P1) / (H1-H2)扭转弹簧的刚度为K = (T2-T1) /(扭转角2-扭转角1)特征线是弹簧的一种递增型,其刚度随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弹簧越小,刚度越小;线性弹簧的刚度不随载荷的变化而变化。

它也被称为弹簧常数。

弹簧变形能弹簧的变形能与材料的剪切模量G和弹性模量E成反比。

因此,低模量有利于大变形能量需求;变形能的大小与最大工作应力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应力意味着材料需要高弹性极限,高弹性极限也对应高模量(应力起决定性作用)。

为了获得较大的变形能,弹簧材料的体积或应力可以增大,也可以两者同时增大。

弹簧疲劳强度在机械设备中,组成机器的部件产生的应力大致有两种:静应力和变应力。

零件或材料在静应力作用下的损伤是塑性变形或脆性断裂,其强度由材料的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和迁移极限来衡量。

零件或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的失效是疲劳断裂,因此用疲劳强度来衡量其强度。

疲劳强度低于弹性极限或屈服强度等静应力强度。

变应力类型:稳定循环变应力、不稳定循环变应力、随机变应力。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屈服强度、表面状态、尺寸效应、冶金缺陷、腐蚀介质、温度影响弹簧疲劳试验的因素:内部因素,如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等;外部因素,如表面条件、形状大小、温度和周围介质。

弹簧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弹簧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弹簧疲劳强度的计算方法
弹簧的疲劳强度是指弹簧在经历多次循环加载后,仍能保持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寿命。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弹簧疲劳强度计算方法:
1. 确定循环次数:首先需要确定弹簧在使用条件下预计要经历的循环次数,例如根据预期使用寿命和频率进行估计。

2. 计算应力幅值:根据加载情况和设计参数,计算弹簧在一个循环中的应力幅值(也称为弯曲应力范围)。

3. 查找材料疲劳性能数据:根据弹簧所用材料的材料数据手册或疲劳性能测试数据,查找相应的疲劳强度曲线。

4. 疲劳强度计算:根据材料的疲劳强度曲线和应力幅值,使用相应的疲劳强度计算公式来计算疲劳强度。

常见的疲劳强度计算公式包括Gerber公式、Goodman公式和Soderberg公式。

这些公式将应力幅值与材料参数进行比较,以判断弹簧是否足够耐久。

需要注意的是,弹簧的疲劳强度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涉及到材料性能、几何形状、弹簧设计和实际使用条件等多个因素。

因此,建议在实际设计中,寻求专业工程师的指导和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弹簧设计和疲劳强度计算。

疲劳失效的危害与疲劳强度

疲劳失效的危害与疲劳强度

疲劳失效的危害与疲劳强度一:综述疲劳失效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毫无征兆地断裂的现象。

工程技术人员对疲劳问题的试验和研究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疲劳破坏现象的发现始于19世纪初叶。

产业革命后,随着蒸汽机车和机动运载工具的发展,以及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运动部件的破坏经常发生。

破坏往往发生在零部件的截面突变处,破坏处的名义应力不高,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

破坏事故的原因一度使工程师们摸不着头脑,直至1829年德国人Albert W.A.用矿山卷扬机焊接链条进行疲劳试验,破坏事故才被阐明。

1839年法国人J.V(彭赛列)在他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疲劳”这个名词。

1943年,苏格兰人W.J.M(兰金)讨论了机车车轴的破坏,认为是由于运行过程中金属性能逐渐变坏所致。

第一次对疲劳强度进行系统试验的是德国人Wohler A.(沃勒),他首次提出了S-N曲线及疲劳极限的概念,为常规疲劳强度设计奠定了基础。

1884年J.包辛格发现了“循环软化"现象,是首先研究循环一应变关系的人。

1874年,w格伯做出了疲劳极限图即格伯抛物线。

1930年,英国人J.古德曼对疲劳极限图提出了简化设计,至今在常规疲劳设计中应用。

二:疲劳失效的危害疲劳失效是指材料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经过较长时间工作而毫无征兆地断裂的现象。

疲劳失效是结构失效的一种主要形式,机械结构中多数构件受到的都是或者近似是交变应力,而疲劳失效是无征兆至少说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无法发现地发生的,且一般说来疲劳破坏时的最大应力远低于材料的抗拉强度,甚至远低于材料的屈服点,因此断裂往往是无明显塑性变形的低应力断裂。

因此工业中的疲劳失效若不加以有效预防,会造成人员和财物的巨大损失。

据资料统计,由疲劳裂纹引起的结构失效断裂事故占总断裂事故的70%--80%以上,约有50%--90%的机械结构的破坏属于疲劳破坏。

1954 年,世界上第一款商业客机de Havilland Comet 接连发生了两起坠毁事故;1965年日本为美国建造的Sedeo型半潜式平台在交货途中破损没,造成13人死亡;1980年Alexan-derkeyland号半潜式平台在北海沉没,使一百余人葬身海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弹簧疲劳强度的几个因素阅读:2748人次更新时间:2011-5-23 9:09:191.屈服强度材料的屈服强度和疲劳极限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说,材料的屈服强度越高,疲劳强度也越高,因此,为了提高弹簧的疲劳强度应设法提高弹簧材料的屈服强度,或采用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比值高的材料。

对同一材料来说,细晶粒组织比粗细晶粒组织具有更高的屈服强度。

2.表面状态最大应力多发生在弹簧材料的表层,所以弹簧的表面质量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很大。

弹簧材料在轧制、拉拔和卷制过程中造成的裂纹、疵点和伤痕等缺陷往往是造成弹簧疲劳断裂的原因。

材料表面粗糙度愈小,应力集中愈小,疲劳强度也愈高。

材料表面粗糙度对疲劳极限的影响。

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疲劳极限下降。

在同一粗糙度的情况下,不同的钢种及不同的卷制方法其疲劳极限降低程度也不同,如冷卷弹簧降低程度就比热卷弹簧小。

因为钢制热卷弹簧及其热处理加热时,由于氧化使弹簧材料表面变粗糙和产生脱碳现象,这样就降低了弹簧的疲劳强度。

对材料表面进行磨削、强压、抛丸和滚压等。

都可以提高弹簧的疲劳强度。

3.尺寸效应材料的尺寸愈大,由于各种冷加工和热加工工艺所造成的缺陷可能性愈高,产生表面缺陷的可能性也越大,这些原因都会导致疲劳性能下降。

因此在计算弹簧的疲劳强度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

4.冶金缺陷冶金缺陷是指材料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气泡、元素的偏析,等等。

存在于表面的夹杂物是应力集中源,会导致夹杂物与基体界面之间过早地产生疲劳裂纹。

采用真空冶炼、真空浇注等措施,可以大大提高钢材的质量。

5.腐蚀介质弹簧在腐蚀介质中工作时,由于表面产生点蚀或表面晶界被腐蚀而成为疲劳源,在变应力作用下就会逐步扩展而导致断裂。

例如在淡水中工作的弹簧钢,疲劳极限仅为空气中的10%~25%。

腐蚀对弹簧疲劳强度的影响,不仅与弹簧受变载荷的作用次数有关,而且与工作寿命有关。

所以设计计算受腐蚀影响的弹簧时,应将工作寿命考虑进去。

在腐蚀条件下工作的弹簧,为了保证其疲劳强度,可采用抗腐蚀性能高的材料,如不锈钢、非铁金属,或者表面加保护层,如镀层、氧化、喷塑、涂漆等。

实践表明镀镉可以大大提高弹簧的疲劳极限。

6.温度碳钢的疲劳强度,从室温到120℃时下降,从120℃到350℃又上升,温度高于350℃以后又下降,在高温时没有疲劳极限。

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弹簧,要考虑采用耐热钢。

在低于室温的条件下,钢的疲劳极限有所增加。

有关以上这些影响疲劳强度因素的具体数值,参看有关资料。

弹簧的强化工艺技术阅读:2491人次更新时间:2011-5-23 9:07:26(1)弹簧的热处理强化工艺技术1)保护气氛热处理。

在我国,线材小于 15mm的弹簧、油淬火回火钢丝及韧化处理钢的热处理都采用了保护气氛热处理。

保护气氛热处理能够消除表面脱碳和氧化,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

2)感应加热或保护气氛感应加热热处理。

这项工艺一般在螺旋弹簧成形前的线材上进行,有些弹簧工厂把线材料热处理和弹簧制作放在一起以降低成本。

感应加热处理具有较好的强化效果,感应加热速度快,有助细化晶粒和减少表面脱碳,可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表面氮化热处理工艺技术。

近年来,高应力气门弹簧或其他高应力离合器弹簧为了达到可靠的疲劳寿命,也采用表面氮化工艺技术,现在比较先进的工艺是低温气体氮化技术,一般氮化温度为(450~470)℃,气体氮化时间为(5~20)h。

(2)弹簧的喷丸强化工艺1)组合喷丸工艺技术。

组合喷丸,一般也称多次喷丸工艺。

大多数经济的工艺是采用二次喷丸。

通过采用不同直径的丸粒喷丸来实现。

第一次采用较大丸粒来获得残余压应力和表面光洁度。

2)应力喷丸工艺。

应力喷丸工艺也是一项比较经典的喷丸工艺,只是因为难以应用于大批量生产,但近年来由于应力喷丸设备的快速发展,在高应力汽车悬架弹簧大批量生产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特别是应力强化喷丸与其他喷丸工艺的组合应用具有很好的强化效果。

应力喷丸的预应力一般设定在(700~800)MPa,经应力抛丸后,残余应力的峰值可以达到(1200~1500)MPa,从而得到高的抗疲劳强度。

(3)弹簧的热强压工艺热强压工艺主要应用在要求高的抗永久变形量的螺旋弹簧上,是作为高级的防永久变形的稳定化处理工艺。

热强压工艺除可以显着提高抗永久变形外,还可以提高疲劳寿命。

拉簧、压簧的设计方法阅读:3179人次更新时间:2009-12-23 8:57:54弹簧设计的任务是要确定弹簧丝直径d、工作圈数n以及其它几何尺寸,使得能满足强度约束、刚度约束及稳定性约束条件,进一步地还要求相应的设计指标(如体积、重量、振动稳定性等)达到最好。

具体设计步骤为:先根据工作条件、要求等,试选弹簧材料、弹簧指数C。

由于sb与d有关,所以往往还要事先假定弹簧丝的直径d。

接下来计算d、n的值及相应的其它几何尺寸,如果所得结果与设计条件不符合,以上过程要重复进行。

直到求得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即为本问题的一个可行方案。

实际问题中,可行方案是不唯一的,往往需要从多个可行方案中求得较优解。

例12-1设计一圆柱形螺旋压缩弹簧,簧丝剖面为圆形。

已知最小载荷Fmin=200N,最大载荷Fmax=500N,工作行程h=10mm,弹簧Ⅱ类工作,要求弹簧外径不超过28mm,端部并紧磨平。

解:试算(一):(1)选择弹簧材料和许用应力。

选用C级碳素弹簧钢丝。

根据外径要求,初选C=7,由C=D2/d=(D-d)/d得d=3.5mm,由表1查得sb=1570MPa,由表2知:[t]=0.41sb=644MPa。

(2) 计算弹簧丝直径d由式得K=1.21由式得d≥4.1mm由此可知,d=3.5mm的初算值不满足强度约束条件,应重新计算。

试算(二):(1) 选择弹簧材料同上。

为取得较大的I>d值,选C=5.3。

仍由C=(D-d)/d,得d=4.4mm。

查表1得sb=1520MPa,由表2知[t]=0.41sb=623MPa。

(2) 计算弹簧丝直径d由式得K=1.29由式得d≥3.7mm。

可知:I>d=4.4mm满足强度约束条件。

(3) 计算有效工作圈数n由图1确定变形量λmax:λmax=16.7mm。

查表2,G=79000N/mm2,由式得n=9.75取n=10,考虑两端各并紧一圈,则总圈数n1=n+2=12。

至此,得到了一个满足强度与刚度约束条件的可行方案,但考虑进一步减少弹簧外形尺寸与重量,再次进行试算。

试算(三):(1)仍选以上弹簧材料,取C=6,求得K=1.253,d=4mm,查表1,得sb=1520MPa,[t]=0.41sb=623MPa。

(2) 计算弹簧丝直径。

得d≥3.91mm。

知d=4mm满足强度条件。

(3)计算有效工作圈数n。

由试算(二)知,λmax=16.7mm,G=79000N/mm2由式得n=6.11取n=6.5圈,仍参考两端各并紧一圈,n1=n+2=8.5。

这一计算结果即满足强度与刚度约束条件,从外形尺寸和重量来看,又是一个较优的解,可将这个解初步确定下来,以下再计算其它尺寸并作稳定性校核。

(4) 确定变形量λmax、λmin、λlim和实际最小载荷Fmin弹簧的极限载荷为:因为工作圈数由6.11改为6.5,故弹簧的变形量和最小载荷也相应有所变化。

由式得:λmin=λmax-h=(17.77-10)mm=7.77mm(5) 求弹簧的节距p、自由高度H0、螺旋升角γ和簧丝展开长度L在Fmax作用下相邻两圈的间距δ≥0.1d=0.4mm,取δ=0.5mm,则无载荷作用下弹簧的节距为p=d+λmax/n+δ1 =(4+17.77/6.5+0.5)mm=7.23mmp基本符合在(1/2~1/3)D2的规定范围。

端面并紧磨平的弹簧自由高度为取标准值H0=52mm。

无载荷作用下弹簧的螺旋升角为基本满足γ=5°~9°的范围。

弹簧簧丝的展开长度(6) 稳定性计算b=H0/D2=52/24=2.17采用两端固定支座,b=2.17<5.3,故不会失稳。

(7)绘制弹簧特性线和零件工作图。

弹簧的类型及功用阅读:3078人次更新时间:2011-5-23 9:05:091 弹簧分类弹簧的种类很多,若按照其所承受的载荷性质,弹簧主要分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扭转弹簧和弯曲弹簧等四种。

若按照弹簧形状又可分为螺旋弹簧、碟形弹簧、环形弹簧、板弹簧、盘簧等。

表中列出的是各种弹簧的基本型式。

螺旋扭转弹簧是扭转弹簧中最常用的一种。

盘簧具有较多的圈数、变形较大、储存能量也较大的特点,多用于压紧及仪表、钟表的动力装置。

板弹簧能承受较大的弯曲作用,常用于受载方向尺寸有限制而变形量又较大的场合。

由于板弹簧有较好的消振能力,所以在汽车、拖拉机和铁路车辆的悬挂装置中均普遍使用这种弹簧。

下面给出了各种类型弹簧的实物图。

2 弹簧功用弹簧是通过其自身产生较大弹性变形进行工作的一种弹性元件。

在各类机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主要功用是:1)控制机械的运动,例如内燃机中控制气缸阀门启闭的弹簧、离合器中的控制弹簧(见图a);2)吸收振动和冲击能量,例如各种车辆中的减振弹簧(见图b)及各种缓冲器的弹簧等;3)存储和释放能量,例如钟表弹簧(见图c)、枪栓弹簧等;4)测量力的大小,例如弹簧秤(见图d)和测力器中的弹簧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