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风情作业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中国的民俗文化作文5篇

五年级中国的民俗文化作文5篇

五年级中国的民俗文化作文5篇作文一:中国的春节俗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通常在农历的正月初一庆祝,持续15天。

春节期间,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祝福和快乐的时光。

在春节期间,有许多有趣的俗。

首先,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驱除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

接下来,人们会贴春联和对联,以表达吉祥的祝福。

此外,家人还会一起包饺子和做年糕,这代表了团圆和幸福。

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传统的庆祝活动。

比如,人们会放烟花爆竹,舞狮子和舞龙。

这些活动旨在驱邪除恶,迎接新年的好运和祝福。

总之,春节是中国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它不仅代表了对新年的向往和期望,也是家人团聚和传统文化的体现。

作文二:中国的端午节俗中国的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这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节日。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有一些特殊的俗。

首先,人们会吃粽子,这是一种用糯米包裹而成的美味食物。

粽子的形状象征着赛龙舟的竹叶,也寓意着驱邪和保平安。

此外,人们还喜欢赛龙舟来庆祝端午节。

这是一种传统的竞赛活动,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投江救国的故事。

而且,人们还会挂菖蒲和艾叶,这是为了驱走邪气和保护身体健康。

端午节是一个充满传统和有趣俗的节日,它让人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也增加了人们的欢乐。

作文三:中国的中秋节俗中秋节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会有一些独特的俗。

首先,家人们会一起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美食,有各种不同的馅料和口味。

人们通过分享和送月饼来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赏月。

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圆月。

赏月时,人们还会一起吟诗或讲故事,增进感情。

而且,人们还会玩一种叫做“猜灯谜”的游戏。

人们在灯笼上贴上谜语,别人猜中后可以得到奖品。

这是一种增进智力和娱乐的活动。

中秋节是一个浓厚的家庭节日,它让人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同时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时刻。

中国民俗文化作文(精选10篇)

中国民俗文化作文(精选10篇)

中国民俗文化作文(精选10篇)中国民俗文化作文(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俗文化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国民俗文化作文1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风俗习惯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不过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羡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鸟,虫,鱼,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

这些人们熟悉而又热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示庆贺。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

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

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剑似的舌头贪婪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滑稽的样子真是逗人喜爱!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夸赞。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都来认识中国博大精深的剪纸文化。

太精美了!它体现了民间艺人的心灵手巧,他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结晶。

我也想像民间艺人一样剪出一副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送给外国的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剪纸艺术,让剪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国民俗文化作文2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端午节。

重阳节。

清明节。

七夕节。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又称为“过年”和“新年”。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通用34篇)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通用34篇)

民风民俗作文500字民风民俗作文500字(通用34篇)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篇1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

最近,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

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

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

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

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席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

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

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

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

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

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民风民俗作文500字篇2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

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

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们每个人的家乡就有着独特的风俗。

那么关于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民风民俗作文要怎么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五篇,欢迎参阅。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一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习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

在山西,老百姓都习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平时不能满足的要求。

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

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

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民风民俗二“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

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

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习惯。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10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10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民风民俗优秀作文精选10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

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2春节时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也是在一年中最忙的日子和最热闹的日子了。

俗话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精选1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精选1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1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

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

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

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

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

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

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

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

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2“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从小,我就会唱这首童谣《行花街》。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范文(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1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

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

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

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

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

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

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

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

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

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

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

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

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

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家乡的民风民俗作文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也会有不同的习俗。

你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习俗吗?别急别急,君情听我慢慢道来……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

民俗风情作文(精选11篇)

民俗风情作文(精选11篇)

民俗风情作文民俗风情作文(精选11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风情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俗风情作文1嘿,你们好啊!你们有过民俗风情主题研究的活动吗?我跟你们说啊,我们班这段时间一直在弄呢。

你们想知道我的感想吗?呵呵,我就不告诉你。

算了,我还是跟你说一说吧。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实际活动,我收获了很多的东西。

比如说我知道了陶艺的历史、哪里的陶艺最有名、陶艺该如何做,以及陶艺有哪些名人。

这一些知识,我想我哪怕老了,任然会记忆犹新。

再比如说我更加清楚的了解到了团结是什么,就像课文《手指》告诉我们的一样,一根手指再强大,再厉害,也不如五根手指团结在一起更强大,更厉害,并且无人能敌,无所不能。

但是我也觉得我们处处是漏洞,一点都不完美。

为什么呢?我们总是有着这事那事,压根就没有为集体着想,只想着自己,一直知道了最后,我们才像油锅里的蚂蚁一样,着急起来了。

好不容易凑到了一个人的家中,但老天却故意为难我们,将他家的电脑给弄坏了。

没办法,最后就到了我家。

到了我家之后,我们录了一遍,结果被一个同学给删了,于是我们就又得重新找个时间弄。

我们就都责怪那个同学,其实我们也有错误,要是我们的电脑技术好一点,就可以将刚才录的视频给找出来的。

所以到了最后,我们是在学校弄完的,也就是昨天。

我们给董老师看了一下,董老师说可以,我们悬着的心就落了下来。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各让一步,我相信,我们的PPT会写的更好。

哎呀,不跟你说了,我得要去修改一下PPT了,再见!民俗风情作文2我的家乡在阳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节前几天时,家家户户都要买好月饼、水果等东西,准备中秋节时“拜月亮”。

凡是认识的人都会互相送几盒月饼,说上一句“中秋节快乐”的祝福。

当中秋节晚上到时,家家户户都拿一张桌子放在能看见月亮的地方,把月饼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里,再拿几支香点起来,插在桌子前头,然后,一家人轮流的站在桌子后面,抬头看着皎洁的圆月,就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并拜几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尼族民俗风情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哈尼族共有人口142.49万人,哈尼族主要分布的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

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叶车”、“阿木”等等。

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一、哈尼族民族历史哈尼族有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

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叶车等自称和他称。

哈尼主要居于红河南岸的红河、绿春、元阳、金平等四县;雅尼居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及澜沧县;卡多、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均交错聚居或散居于景东、镇沅、墨江、新平、元江、普洱、江城等县。

对哈尼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学和历史学界大致有四种观点:①东来说;②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③红河两岸土著说;④“氏羌系统”南迁说。

东来说以滇南地区部分哈尼族采用父子连名谱系追根溯源到南京应天府柳树湾,或山西、河南、江西、贵州等地,并以此为依据,认为哈尼族与汉族的渊源同出一辙。

两向族源多种文化融合说认为今天从事山居农耕的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夷越融合而成的新型稻作农耕民族”。

就族源论,“当是双向的、复合的,即南方土著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汇与融合”。

就文化论,是一种“南方夷越海滨文化与北方游牧部落的高原文化的化合体。

”一、哈尼族文化艺术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内部可分哈僾、碧卡、豪白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

哈尼族没有传统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为其创制了一套拼音文字,今仍在试行中。

1、语言文字哈尼族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内部可分哈僾、碧卡、豪白三种方言和若干土语。

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

1957年政府为其创造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已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验推行。

2、文学哈尼族的原始说唱艺术哈巴是远古时代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原始说唱艺术的“活化石”。

哈巴是哈尼历史的产物,生活和劳动的产物,是哈尼族古老的歌。

哈巴的题目称为“奴局”,哈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无伴奏说唱,哈巴的演唱内容,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十二奴局”,包括天体自然、哈尼历史、历法计算、四时节令、农事活动、商业经济、生老病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几乎包含了哈尼人的整个社会活动。

在表现形式上,以吟唱、吟诵为主要表现手段。

莫批是专门演唱哈巴的人,由于哈尼族没有文字,哈巴的内容全凭莫批的口传心记在加之各支系的方言土语有差别,因此在流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莫批都在对它进行着加工,哈巴代代相传,成为哈尼人保存历史的工具。

3、音乐哈尼族的歌曲主要氛围“哈八惹”和“阿其古”两大类。

“哈八惹”是喝酒时唱的歌,多在祭祀,节日、婚丧等比较隆重的场合咏唱,这类歌的歌调庄重严肃,低沉缓慢。

“阿其古”是生产劳动时唱的歌,声调嘹亮高亢,主要是歌唱爱情和生产,以男女问答式对唱为主,也有独唱。

哈尼族男女老少都有自己喜爱的乐器:弦乐类的小三弦、大三弦、四弦和胡琴;管乐类的竖笛、栽秧号和把乌;簧乐类的口弦、小筚哩、大筚哩等。

还有一种老年人喜爱的“小把鸟”。

“把鸟”是哈尼族特有的乐器,以细竹管制成,长六七寸,五个孔,形状似笛,吹的一端需要加一个鸭嘴形的簧片。

4、舞蹈哈尼族在逢年过节,结社集会,出殡送葬,男女青年社交活动和某些祭祀场合,都要跳各种舞蹈。

表演形式有:单人舞、双人舞、多人集体舞等,从表演性质上可分为娱乐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

娱乐性舞蹈的气氛热烈、动作简洁、粗犷,主要在节日庆典时表演,像:“罗作舞”、“腊阿瑟”、“竹筒舞”、“鼓舞”等;祭祀性舞蹈主要反映哈尼人祈求神灵保佑和崇拜神灵的心理,气氛庄严肃穆,动作沉稳缓慢,如“木雀舞”、“棕扇舞”等。

5、美术哈尼族的工艺美术,主要表现在刺绣、编织和日用器皿的浮雕上。

妇女们能绣、挑、扣等几种方式刺绣各种图案和简单的花卉。

多数地区的哈尼族习惯织素色布,但是西双版纳的哈尼妇女能用色线织出有美丽图案的花布和背包。

哈尼男子喜好雕刻,他们喜欢在乐器、烟袋及针筒等小件器皿上雕上各种图形。

三、哈尼族礼仪哈尼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文化的民族,在哈尼族人的生活中有着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

1、哈尼族的婚恋“捶新郎”:新平等地自称卡多的哈尼族,迎亲时有一幕新娘“捶新郎”的喜剧。

迎亲队到了女家,主客寒喧几句就开怀畅饮,双方家长也在那里大吃大喝,说东道西,似乎忘了这天是新娘出嫁的日子。

过了好一阵子,头系红绸、胸前挂满银饰的新娘,才羞涩地缓缓出现在迎亲队前。

当走到新郎面前时,她突然愠怒于色,举起双手向新郎劈头盖脸地捶去。

这时,大家起哄助兴。

只见新娘又哭又捶,新郎则东躲西闪,毫不还手。

当新娘捶够了,突然破涕为笑时,新郎这才说“现在该走了吧”。

在难分难舍之际,母女俩抱着又哭又唱。

此时,新娘的兄弟姐妹强行把她俩分开,背起新娘就往外跑,迎亲队也尾随而去。

据说,“捶新郎”的本意是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诚。

2、哈尼族的丧葬在哈尼族的人生礼仪中,葬礼是最为隆重的,哈尼族认为:“人生在世一辈子,死在阴间得永生”。

因此,死仅仅是跨向另一世界的门槛,人的灵魂永不灭,因而要举行盛大的葬礼。

哈尼族葬礼中一般都有吃临终饭、续气、鸣枪宣告、易床、停尸、净身穿寿服、钉棺等一系列仪式。

其中哭唱挽歌是最重要的部分,它贯穿了丧葬活动的始终。

对挽歌唱词掌握得多寡深浅,无形中也成了衡量哈尼女子是否聪颖能干的尺度之一。

姑娘少妇一遇丧事,便群起聚集丧家,实地摹仿学习。

因而整个场面,真假哭声混杂而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然而一曲丧家哀歌唱下,也足以让每个听者潸然泪下。

出殡前两天,丧家要请有名的摩匹(祭司)给死者念育“指路经”和家谱,眼睛半睁半闭,手拿一把竹筒,每念完一段,竹筒便在地上“咚、咚、咚”敲击几下。

归途中还须知道祖先名字,故摩匹也要不断念诵家谱,这样,死者才会顺利得到祖先承认。

3、哈尼族的节日哈尼族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吃新米饭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

节期六天左右,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

这时正是大春上场,厩中猪肥的时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互相走访;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村里的老年人轮流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礼品。

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经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四、哈尼族生活方式哈尼族大多居住在海拔800至2500米的山区,因而他们的生活方式也非常独特。

1、饮食哈尼族以大米和玉米、荞麦等为主食,逢年过节吃糯米饭和粑粑,喜欢吃生蒸饭,常做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

喜欢吃酸、辣食品,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

富有特色的风味饮食有哈尼豆豉、辣白旺、凉拌柴花、炸竹虫、灰焐干巴、五香芭蕉花、竹筒鸡、竹筒烧肉、芭蕉花炒狗肉等。

辣白旺:白旺是哈尼族节庆、婚丧时杀牲待客中必不可少的饮食品种,用牲畜的生血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色泽绿中带红,味道香甜辛辣。

焖锅酒是哈尼族招待贵客的好酒,一般由自家酿制。

纯正的焖锅酒,色微黄,口感舒适,酒性适中,香醇甜美。

茶在哈尼族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婚聘、祭祀、送礼等许多生活事件都离不开茶叶。

版纳的哈尼族给将离去的客人送一包茶具有祝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含义。

每逢重要的日子,红河岸边的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长街宴”。

“长街宴”哈尼语称为“姿八多”,是轮流敬酒之意。

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每逢重要的节日,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一桌自己的拿手好菜摆到街心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家家户户桌连桌,摆成一条七八百米长的街心宴,这是中国最长的宴席。

人们共同饮宴,共同祝福,共同娱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

在“十月年”、“六月年”(“苦扎扎”)、“昂玛突”、“祭龙节”和其他节庆时都会举办。

“吃新谷”: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

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

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2、服饰哈尼族的服饰,因支系不同而各地有异,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

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

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3、居住哈尼族具有较为统一的建筑群落风格。

哈尼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建立村寨,村寨的规模从一二户到数百户不等,村寨后面的山坡种有灌木丛林,村前是层层梯田,崎岖山路纵横交错,村寨的周围种植棕榈、竹、梨、李、桃、柿等果树。

哈尼族的习俗中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习俗的精髓,发展至今,哈尼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哈尼族族文化习俗真正的价值所在。

哈尼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哈尼族文化习俗。

哈尼族民族的团结,人们的勇敢,都体现生活中。

他们的民俗风情是独特的,也是最具色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