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docx

精品文档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 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绿道功能 (3)3.2绿道组成 (3)4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绿道分级 (5)4.2绿道分类 (5)5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规划设计原则 (6)5.2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基本要求 (9)6.2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 (11)7.1绿道游径系统 (11)7.2绿道绿化 (14)7.3绿道设施 (15)附录 1:引用标准及说明 . (20)附录 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 (21)1总则1.0.1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 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

浙中城市群规划(2008-2020)浙中城市群是我省特色先进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是我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体城市群之一。
浙中城市群规划从2008年1月开始编制,2011年6月13日获省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期限:2008-2020年,近期2008至2015年。
规划范围:为金华行政管辖的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10941平方公里。
同时将周边功能联系密切的缙云、龙游、诸暨南部作为本次规划的协调区,强化其空间、产业、设施等方面与金华市域的统筹协调。
规划定位:是“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竞合的载体之一,特色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基地;以国际商贸城、特色五金基地为依托的浙江中西部门户地区;浙闽赣皖四省九方经济协作区发展龙头;我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增长极和生态屏障,城乡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浙江中部宜居宜游城市群、优质生活圈。
”规划目标:以建设宜居城市群为目标,至2020年,城市群人均GDP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城市群总人口达到78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550万人以上;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社会保障覆盖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小于0.6吨标准煤、综合水耗小于120立方米。
空间发展框架:构建网络型城市群,形成“一个核心区域、两条发展带、三个城镇集群、两个支撑网络”的空间发展框架。
一个核心区域:由金华、义乌城市和金东-义西南战略发展区为主体共同构成,是承载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城市区域。
将为提高金华-义乌都市区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功能,加快要素集聚,培育新型产业提供强大的空间平台和服务基地;为带动浙江中西部地区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两条发展带:一条为金义主轴线,作为网络型城市群核心功能的载体,主要通过培育金东-义西南战略区,促进主轴线产业发展,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主轴线的交通联系等措施实现其核心集聚效应。
另一条为联结兰溪——金华——武义——永康——磐安——东阳——义乌——浦江的发展带,是网络型城市群内部要素集聚的主要空间。
山水为基_人文为魂_特色为本_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

山水为基,人文为魂,特色为本———浙江绿道规划实践与探索顾浩胡智清马敏高黑(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7)【摘要】浙江绿道规划建设是浙江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构筑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之一。
在定位浙江省绿道的功能、研究浙江省地域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筑与城镇格局、资源分布相契合的绿道网络结构,组织体现山水与人文融合的特色绿道线路,提炼彰显地方魅力的精品路段等举措,探索体现浙江山水人文特色的绿道规划思路,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
通过行政推动与技术支撑双管齐下、统一多部门行动计划等方式,保障规划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浙江绿道;功能定位;地域特色;山水人文;组织保障【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浙江省地处东海之滨,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浙江省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之后,正面临从经济大省向文化大省、生态大省转型阶段,社会发展的关注点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以营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目标。
并将全面深入实践新型城市化战略,建立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
绿道网建设作为落实新型城市化战略,布局美丽浙江新篇章的重要行动,得到省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各设区市、县(市区)先后开展了绿道网规划和绿道建设工作之后,2012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适时组织了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导则、省级绿道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以统一全省的绿道规划设计标准,统筹部署贯通全省、并与省外重要省市相衔接的绿道网络。
浙江省各级绿道规划在注重借鉴国内外绿道规划建设经验的同时,十分强调突出浙江的地域特色,突显浙江美丽的山水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尤其是突显浙江作为文化大省的文化特色,并以此作为绿道规划实践的最大亮点和特点。
1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浙江绿道的主要功能是全省生态空间的保护系统、历史文化的展示系统、健康生活的活动系统、旅游网络的支撑系统和城乡统筹的连接系统。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指导推进“十三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金华市委关于走在前列共建金华的决定》《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发展成就与发展背景(一)发展成就。
“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全市旅游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着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化“合力兴旅”措施,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市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金华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发展目标。
1.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全市旅游总收入从2011年的344.3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756.6亿元,全省排名从第6位上升到第5位;旅游接待人次数从2011年的3604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7087.57万人次,两项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21.75%和18.42%,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为237亿元,占GDP比重为7.1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3.7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全市新— 1 —增4A级景区9家,新增3A级景区12家,总数分别达18家和16家。
新增省级旅游度假区2家,总数达5家。
全市旅游项目数量、总投资和实际投资均实现较快增长。
纳入国家旅游项目管理系统的在建项目从2011年的37个增加到2015年的96个,项目总投资从2011年的229.5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69.51亿元,年度实际投资从2011年的7.5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91.55亿元。
2. 市场营销成效明显。
全市旅游系统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组织开展系列旅游营销活动。
先后与阿里巴巴、携程、腾讯微信开展OTO战略合作,设立全国首家地级市旅游淘宝馆——美丽金华旅游馆;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为目标市场,开展高铁沿线营销,推出“乘着高铁去旅行”主题线路产品;摄制金华旅游微电影《囧梦金华》,开展视频宣传;组织“高校媒体记者探访金华古村落”“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到金华过大年”等系列推广活动;推出“明星+体育”旅游营销模式;联动周边城市推出“缤纷金丽温衢”“江南仙境游”“浙中逍遥游”等系列跨区域联动产品。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浙江省绿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一、绿道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1.生态优先:强调保护和恢复绿道的生态功能,保护绿道上的自然生态系统,尽量减少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2.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绿道资源,平衡绿道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功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功能多样:综合考虑绿道的休闲、运动、游憩、交通等多种功能需求,根据具体区域的特点,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并兼顾其他次要功能。
4.景观美化:注重绿道的景观效果,通过园林设计手法提高绿道的美观性和舒适度,增加景观元素,并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5.人性化设计:为绿道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体验环境,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座椅、步道等设施。
二、绿道规划设计的基本步骤1.调查研究:对绿道的地理、气候、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了解绿道的现状和潜力,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规划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绿道的规划目标和功能定位,明确绿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3.制定规划方案:综合考虑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地理条件,制定绿道的布局方案和设计方案,确定绿道的主要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
4.设计细化方案:对绿道的路线、节点和景观元素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绿道的道路结构、景观节点的布置和绿化植被的选择等。
5.编制规划报告:将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整理和归纳,编制绿道的规划报告,包括绿道的总体规划、详细设计和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绿道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1.路线选择: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绿道路线,借助地形和自然景观,以及交通和市政设施的布局,确定绿道的主线和支线。
2.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植被选择、景观节点的设置和景观元素的布置,提高绿道的景观品质,增加绿道的美观性和艺术感。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设置休息站、饮水点、厕所、座椅、自行车停车场等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功能。
4.绿道管理: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则和管理办法,定期对绿道进行巡查、维护和修复,保证绿道的良好运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4.04.20•【字号】湖体〔2024〕37号•【施行日期】2024.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快推进2024年湖州市“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湖体〔2024〕37号各区县文广旅体局、南太湖新区旅发局:根据《浙江省体育局关于高质量推进2024年“环浙步道”建设工作的通知》(浙体经〔2024〕105 号)文件要求,为确保我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年度“环浙步道”建设目标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质量建设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湖州段“环浙步道”根据“七优享”工程建设工作要求,2024年全省新建“环浙步道”2500公里,我市有170公里建设任务,其中长兴县80公里、安吉县90公里(详见附件1)。
各区(县)体育部门要切实负起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环浙步道”建设的责任,严格按时、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做好科学规划。
在确保大环线的基础上,各区(县)体育部门可根据户外运动人群实际需要,对原规划作适当优化调整。
要对规划线路开展实地勘测采集,分析路况条件和配套设施布局,精选一批人流量大、路况较好、受欢迎程度高、交通便利的线路,制订建设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
优化调整后的规划,须及时上报。
二是严把建设质量。
各区(县)体育部门要从建设民生体育和打造浙江体育标志性成果的高度,重视“环浙步道”建设工作,严把项目建设“质量关”“安全关”。
在前期建设中,存在部分路段建设质量不高问题,如步道桩安装不够科学,标注信息错误,二级、三级路面未经维修清理,山地陡坡未作降坡处理,标识标牌设置(特别是警示牌)不足,缺失庇护所等。
在新路段建设中,要严格对照《“环浙步道”技术导则(试行)》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步道。
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质量意识,防止问题重复出现。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
作责任分工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2.20
•【字号】绍政办发〔2024〕5号
•【施行日期】2024.0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
分工的通知
绍政办发〔2024〕5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责任分工》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市政府2024年重点工作由市长总负责,分管副市长分工负责,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深化“五创图强、四进争先”,扎实推进产业提档、项目提效、环境提质、民生提优等重点任务,为谱写新时代胆剑篇提供有力支撑。
各责任单位要通过“政易钉”督查督办系统,每月向市政府报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步举措。
附件: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2月20日附件
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
王琴英常务副市长
王涛党组成员
程炜博副市长
教卫口分管副市长
鲁霞光副市长
陈伟军副市长
汤文全副市长
严钢党组成员
分管市领导
2024年市级政府(国企、平台)投资项目责任分工王琴英常务副市长
王涛党组成员。
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

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技术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的健康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绿道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杭州作为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绿道系统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居民生活幸福感以及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要求1.杭州市绿道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连贯、安全、高品质的绿道网络,形成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适宜居民休闲、锻炼和交流的场所。
2.绿道系统建设应以市区为核心,辐射到市郊和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形成一个覆盖面广、连接紧密的绿道网络。
3.绿道系统建设应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生态保护等其他规划相互协调,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其生态、文化、休闲等多重功能。
4.绿道的设计与建设应考虑到各类人群的需求,尤其是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
二、绿道的功能划分1.休闲功能:绿道应提供适宜居民休闲的场所,如公园、花坛、休息区等。
2.锻炼功能:绿道应提供适宜居民锻炼身体的设施,如体育场、健身步道、杠铃等。
3.文化功能:绿道应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如雕塑、景观石、文化长廊等。
4.环境保护功能:绿道应保护和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保护区、生态种植等。
5.交通功能:绿道应与城市交通系统紧密衔接,提供多种通行方式,如自行车道、步行道、滑板道等。
三、绿道的建设技术导则1.网络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绿道网络的布局和覆盖范围,确保绿道系统的连贯性和覆盖率。
2.环境评估:在绿道建设之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确定绿道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
3.设施建设:根据绿道的功能需求,合理规划和布置设施,包括公园、健身设施、休息区、灯光系统等,并符合城市规划和设计规范。
4.绿化植被:根据绿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绿化设计和植物配置,以打造宜人的绿色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
2011年9月,市规划局(市城群办)同步组织开展了《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金华市区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试验段修建性详细规划》3个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多次征求各县(市、区)建议意见后形成规划成果,2013年1月21日,通过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3月27日,经市政府批复。
浙中城市群绿道是贯穿浙中全域、体现浙中特色的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是连接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农业园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自然和人文资源,集生态保护、文化体验、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科普教育、城乡交流等功能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规划共布置12条区域绿道,线路总长度约1127公里。
主要由“π”形滨水绿道和其他绿道构成。
滨水绿道依托浙中主要河流布置,连接主要城市核心区,并以滨水景观、城市景观与乡村田园景观交错为特色。
其他绿道依托丘陵或沿盆地内平原安排,以丘陵地貌、田园风光、山野景观为特色。
1. 金华市区
规划经过金华市区的区域绿道有4条,总长191.6公里。
其中1号线自西向东沿金华江、义乌江经过,连接兰溪、金华和义乌;2号线自燕尾洲沿武义江往南至武义;3号线自燕尾洲沿梅溪、安地至武义王宅公路至武义;8号线沿北山山脚设置,连接兰溪、金华和义乌。
2. 兰溪市
规划经过兰溪市的区域绿道有5条,总长167.3公里。
其中1号线自北向南沿兰江、金华江经过,连接兰溪和金华,往北与桐庐对接;4号线连接浦江、兰溪和义乌,途经梅江;6号线自西向东沿衢江、兰江、梅溪经过,连接兰溪和浦江,往西与龙游对接;7号线自兰溪中心城区沿330国道至诸葛村,往西与建德对接;8号线自兰溪中心城区经赤山湖度假区至金华市区,连接兰溪和金华。
3. 义乌市
规划经过义乌市的区域绿道有5条,总长148.7公里。
其中1号线沿义乌江经过,连接金华、义乌和东阳;4号线经上溪、义亭、佛堂连接兰溪、义乌和东阳;5号线途经苏溪连接义乌和东阳,往北与诸暨对接;8号线沿北山山脚连接金华和义乌,在上溪与4号线线相接;9号线经佛堂、赤岸连接义乌和永康。
4. 东阳市
规划经过东阳市的区域绿道有3条,总长162.5公里。
其中1号线沿东阳江经过,连接义乌和东阳,往东与嵊州对接;4号线经画水、南马、横店连接义乌、东阳和磐安;5号线经东阳中心城区、横店、南马连接义乌、东阳和永康。
5. 永康市
规划经过永康市的区域绿道有4条,总长116.6公里。
其中2号线沿永康江、南溪经过,连接武义和永康,往东与缙云对接;5号线经龙山、方岩、舟山连接东阳和永康,往南与缙云对接;9号线经枫坑、永康中心城区连接义乌和永康;11号线沿华溪连接古山和永康中心城区。
6. 武义县
规划经过武义县的区域绿道有3条,总长110.8公里。
其中2号线沿武义江、永康江经过,连接金华、武义和永康;3号线经王宅、桃溪、柳城连接金华和武义,往南与松阳对接;10号线连接王宅和武义中心城区。
7. 浦江县
规划经过浦江县的区域绿道有2条,总长80.3公里。
其中4号线经白马、虞宅、浦江中心城区连接浦江和兰溪,往西北经马岭与桐庐对接;6号线经浦江中心城区、郑宅往北与诸暨对接,往南与兰溪对接。
8. 磐安县
规划经过磐安县的区域绿道有2条,总长149.4公里。
其中4号线经磐安中心城区、大盘、方前连接东阳和磐安,往东与天台、仙居分别对接;12号线经尖山、窈川、新渥贯穿磐安县域南北,往北与天台对接、往南与缙云对接。
《浙中城市群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规划》自2013年3月经市政府批复实施后,各县(市)都启动开展了绿道的规划建设工作,“浙中城市群(都市区)生态绿道及旅游一体化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印发的《金义都市区(浙中城市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