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形动物
第一章扁形动物12张(人教版生物)

华枝睾吸虫
显微镜下视察
枝
子宫
卵巢 精巢
血吸虫(代表动物)——日本血吸虫
1、危害:血吸虫病,肝脾肿大、腹水、丧失劳动力,死亡
2、寄生部位: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3、中间宿主:钉螺
4、感染状态:尾蚴
•解放前,我 国长江以南省 份大约有1000 多万人患此病, 受此病威胁1 亿多人。
• 体长2-8m,700 -1000个节片, 头节有4个吸盘, 顶突有小钩(2排, 25-50个)。
两侧对称:身体可分出前后、左右、背腹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 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 捕食和防备
三、涡虫的身体结构
眼点:前端背面,只感光,不成像 口:位于腹部 咽:位于口内,可伸向口外 肠:消化
有口无肛门
三胚层:外胚层、中胚层、 内胚层
2、其他扁形动物:
华枝睾吸虫、 血吸虫、 绦虫
寄生、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无消化器官)、 生殖器官发达
• 人吃了未熟的含 囊尾蚴的猪肉 (米猪肉)后患 病
• 成虫寄生于人 体小肠内,
猪带绦虫-头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猪肉绦虫的生活史
扁形动物的特征:
1.身体呈两侧对称 2.背腹部扁平 3.有口无肛门
比较扁形动物、腔肠动物
项目
名 称 水螅
身体的对称性
辐射对称
身体的胚层数
两胚层
涡虫
两侧对称 三胚层
运动能力
较弱
较强
相同点: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绦虫
吸虫
涡虫
代表动物——涡虫
一、生态习性
• 涡虫生活在淡水溪流 中的石块下,营自由 生活
• 以活的或死的蠕虫、 小甲壳类及昆虫的幼 虫为食物
第三章 扁形动物

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
组成体壁包裹全身,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如图1)
四.消化系统——不完全消化系统(如图)
有口无肛门,包括:口,咽,肠
寄生的种类趋于退化(吸虫纲)或消失(绦虫纲)
五.排泄系统——原肾管(Protonephridinm)
原肾管:在身体两侧由外胚层内陷而成的网状多分枝的管状
▪ (一).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
1.形态特征:体呈扁平带状,全长2—4m ,由头节、颈
▪
节、 节片组成,头节上有小钩(25—
▪
50)和吸盘
▪
▪
▪
(对称着生4个),颈节是生长区,横分裂产生节片;节片
▪
依据生殖器官发育的程度可分为:未成熟节片(宽大于长)
▪
、 成熟节片(长宽相等)、妊娠节片( 长大于宽)(如图 )
扁形动物的体制和皮肌囊
梯 状 神 经 系 统
涡虫的实体
涡虫全体
涡虫消化系统模式图
涡虫的纵二分裂和再生
1.头节 2.颈节 3.囊 4.吸盘 5.小钩
囊 虫 病 患 者
猪带绦虫生活史
涡 虫 的 消 化 系 统 和 排 泄 系 统 示 意 图
▪
6.生殖与发育: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如图)
▪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 (二).涡虫纲分目:无肠目 单肠目 三肠目 多肠目
二.吸虫纲(Trematoda)
(一).代表动物——华枝睾吸虫
▪
其成虫寄生在人、猫、狗等吃鱼的哺乳动物的胆管内,可引发肝
▪
吸虫病。于1875年在印度一华桥尸体的胆管内发现,又称华肝蛭
▪ 2.结构:多数器官退化,唯有排泄和生殖器官存在,另有体表多具
《动物学》课件——扁形动物

• 功能: – 贮存水分和营养物 (抵抗饥饿和干旱) – 保护内脏器官 –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 – 分化和再– 肌肉组织 –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
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 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6.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梯型神经系统:
–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腹神经 索,中间有横神经相连。
• 感觉器官:
– 眼点:一对,只能感光,不能成像。
•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能感 受味觉和嗅觉
– 触觉细胞:表皮中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神经系统
• 涡虫捕食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4. 循环和呼吸 •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 循环:由肠道和实质组织来执行 – 呼吸: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
表面积,可依靠表皮的渗透和扩散进行呼吸 – 实质组织具有运输功能
二、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
• 5. 排泄系统
• 身体两侧各有一条分支的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 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
平角涡虫Planocera sp.
笄蛭涡虫Bipalium kewense
四、分类
1. 涡虫纲
四、分类
• 2. 吸虫纲
–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 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 寄生
– 日本血吸虫
• 3. 绦虫纲
– 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 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 寄主/宿主: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 人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扁形动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整理扁形动物一、扁形动物的基本特征:1.身体扁平,呈带状或片状。
2.无分节,无腔肠,没有呼吸和循环器官。
3.消化道为单口式,进食和排泄通过同一个口进行。
4.兼具原肠腔动物和中肠腔动物的一些特征,既有中胚层、回肠和体腔,也有原肠腔和器官腔囊。
二、扁形动物的分类:1.扁形动物门:包括叶须动物、扁虫和吸虫等。
2.叶须动物门:体呈叶片状,有鞭毛,如蠕虫。
3.扁虫门:呈带状或条状,体表覆盖细长微体或刺状突起,如绦虫。
4.吸虫门:体呈椭圆形或卵形,长约1-30mm,如血吸虫。
三、扁形动物的主要种类和特征:1.叶须动物:(1)多为水生自由生活或寄生生活的动物。
(2)体表有纤毛,用于运动和进食。
(3)消化道为单管式,具有前端口和后肛。
(4)鞭毛细胞为其特征之一,为纤毛细胞的一种细胞特化。
2.扁虫:(1)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
(2)呈细长条状,由头部、颈部、体节和尾部构成。
(3)体表覆盖微体或刺状突起。
(4)头部有吸口和感受器官,用于吸附主人的营养物质。
(5)主要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消化系统中,如猪绦虫、牛绦虫等。
3.吸虫:(1)寄生在人和动物的体内,如肝、肺、肠等器官。
(2)外形呈椭圆形或卵形。
(3)口盖在身体中间或后方,有多个感受器官。
(4)具有复杂的生活史和宿主寄生关系,如血吸虫、肠吸虫等。
四、扁形动物的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1)叶须动物:常通过纵裂、横裂、片裂或内离体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绦虫:通过体节的再生或脱节分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3)吸虫:通过体节的再生或孢子囊裂成许多体节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2.性生殖:(1)叶须动物:雄性和雌性个体交配,通过交配器官进行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2)绦虫:先产生雌雄同体个体,然后交配产卵。
(3)吸虫: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有雌雄同体和两性生殖两种。
五、扁形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1.叶须动物:多数为水生动物,有些寄生于水生动植物或动物体内,如水蛭、水母等。
扁形动物

梯状神经系统
• 扁形动物中神经细胞逐渐向前集中,形成 “脑”及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在纵神 经索之间有横神经相连。因神经相对集中 于脑部,神经索梯状分布而得名。 • 感觉器官:眼点、耳突、平衡囊。 • 意义:出现原始的神经中枢,与两侧对称 体制相适应
生殖发育
生殖:
• 大多雌雄同体,生殖器官复杂,具有固定 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及附属腺,具有交配 行为,体内受精。 发育: • 具有勒氏体幼体阶段,间接发育。
分类
• 与原生动物和腔肠动物相比,扁形动物是 向前大大进化了。现存的扁形动物约有 7000多种,常见的有血吸虫、绦虫、涡虫 等。
涡虫纲(自由生活)
• 肌肉较寄生虫种类发达,具纤毛,运动能 力较之强。扁形动物 •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感官较发达
吸虫纲(寄生生活)
• • • • • 寄生生活,体内或体外寄生。 具附着器官(吸盘)。 消化系统简单,神经系统和感官退化。 生殖系统发达,生活史复杂。 具合胞体层:特殊的保护和吸收结构。
• 自由生活种类:消化道较发达,多呈分支 状 • 寄生生活种类:退化简单分支或完全消失
排泄-原肾排泄
• 功能:调节水分,排泄。
• 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 有排泄孔通体外。扁形动物的原肾管是由 许多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每一小分支的最 末端由焰细胞组成盲管。
呼吸
• 呼吸靠体表借渗透作用 • 寄生型厌氧呼吸
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 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中胚层 皮肤肌肉囊 消化系统 排泄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生殖系统 分类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感染过程
主要特征
1、身体扁平、两侧对称 2、类属无脊椎动物 3、有口无肛门 4、有自由和寄生两种方式生活 5、雌雄同体、雌雄异体
第5章-扁形动物

4、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皮肤肌肉囊:具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扁形动物由外胚层形成的单层表皮和由中胚层 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 形成的多层肌肉相互连接组成体壁,体壁包裹 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全身,故又称皮肤肌肉囊。
5、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 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的消化系统包括口、 扁形动物的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扁形动物的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 扁形动物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 (扁形动物通到体外的开孔既是口又是肛门,属于不 完全消化管;消化系统包括口、 肛门, 完全消化管;消化系统包括口、咽、肠 、肛门,称 为完全消化管) 为完全消化管)
1 、形态结构 虫体柔软、扁平、 透明如柳叶状,前端 较窄,后端略宽;具 口吸盘和腹吸盘,口 吸盘位于体前端,大 于腹吸盘,腹吸盘位于 虫体腹面前约1/5处; 吸盘处肌肉发达,是 附着器官。 在虫体后1/ 处 在虫体后 /3处 有2个前后排列的树枝 个前后排列的树枝 状的睾丸,为该虫主要 状的睾丸 为该虫主要 特征之一。 特征之一。
涡虫横切结构图
2、消化系统
口在腹面,口后为咽 囊,周围为咽鞘,其中 有肌肉质的咽。咽可 从口中伸出,以捕捉 食物。紧接着是肠, 分3支主干,一支向 前,2支向后,分别位 于咽囊的两侧,每支 主干又反复分出小支, 小支末端封闭为盲管, 无肛门。不能消化的 食物仍由口排出。
3、无呼吸和循环器官 排泄系统:为原肾管型 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为原肾管型, 4、排泄系统 为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组成。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 通过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 泄管由体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泄管由体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涡虫感觉器官为 涡虫感觉器官为1 5、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涡虫感觉器官为1对眼点 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所构成, (由色素细胞和视觉细胞所构成,有感受光线强弱的 功能) 对耳突(由感觉细胞和触觉细胞组成,有味觉 功能)和1对耳突(由感觉细胞和触觉细胞组成 有味觉 和嗅觉功能),涡虫为梯型神经系统。 涡虫对食物 和嗅觉功能) 涡虫为梯型神经系统。 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负向反应。 是正向反应,对光线的刺激是负向反应。 生殖方式:涡虫除有性生殖外, 6、生殖方式:涡虫除有性生殖外,也能进行无性生 淡水及陆地的涡虫以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殖;淡水及陆地的涡虫以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生殖 涡虫的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涡虫的生殖系统雌雄同体,异体受精;雌雄生殖系 统相当复杂。 统相当复杂。
第六章扁形动物

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典型的梯形神经系统: 一对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
条粗大的腹神经索,中间有 许多横神经相连。 感觉器官: 眼点:一对,不能成像,只
能感光。 特点:避强光,趋弱光 耳突:一对,富有感觉细胞,
能感受味觉和嗅觉
6、 生殖系统:由中胚层形成固定的生殖腺、生殖导管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动物在演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由固着过渡到了爬行 生活,生活方式改变了,体型也会发生改变。尽管动 物的前后,背腹所处的环境有较大的差异,但外界环 境加之于动物身体两侧的条件基本是一致的。这样就 使得动物的身体由辐射对称进化到了两侧对称,并产 生了前后、背腹的分化。
两侧对称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的意义:
1)凡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都有了明显的前后、背腹、左右之 分。
咽:呈长吻状,取食时从肌肉质的咽鞘中伸出
肠:分三支,每一支又分出许多小支,末端为盲
管,因无肛门,仍属于不完全消化系统咽鞘。
咽
涡虫捕食:
侧肠 肠分支
口
咽鞘
咽
3、 循环和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 循环功能: 由实质组织中的液体运送和扩散代谢产物。 呼吸功能: 由于扁平的体形与身体体积相比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②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未经处理的粪便落入 水中。
③及时治疗病人和管理猫,狗等动物,尤其对 患病的猫,狗进行驱虫治疗或捕杀。
华枝睾吸虫生活史 终寄主:人 寄生部位:肝胆管 笫一中间寄主: 沼螺 笫二中间寄主: 虾、鱼
肝腹水
侏儒症
二、吸虫纲的主要特征
体不分节,体表无纤毛,上皮细胞内无杆状 体;消化系统简单,具吸盘(分口吸盘、腹吸盘 和后吸盘);吸虫营寄生生活,外寄生的生活史 简单,通常只有一个寄主,一个幼虫期;内寄生 的生活史复杂,常有2个或3个寄主,具有多个幼 虫期。
动物第四章.扁形动物PPT

某些扁形动物被人类捕杀或作为药物、食品等资 源利用。
3
实验研究
扁形动物常被用作科学实验对象,以研究生物学 和医学问题。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监管等,保护扁形动物的生存环 境。
可持续利用
合理利用扁形动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科普教育
加强公众对扁形动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THANKS
感谢观看
物种特点
扁形动物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在它们的形态、生活习性、繁殖 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特点有助于它们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 生存和繁பைடு நூலகம்。
进化与系统发育
进化历程
扁形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适应辐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物 种。
系统发育
通过对扁形动物的形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类群的 进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的起源。
寄生或自由生活
01
扁形动物通常为寄生或自由生活,其中寄生生活方式的扁形动
物会对其他动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食性
02
扁形动物的食物来源因种类而异,包括藻类、细菌、原生动物
等。
环境适应性
03
扁形动物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生
存和繁殖。
02
扁形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部分扁形动物可以通过分裂、出芽等 方式进行无性繁殖,如涡虫等。
变态发育
扁形动物的变态发育分为不完全变态 和完全变态两种类型,不完全变态是 指幼虫直接发育为成体,而完全变态 则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发育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1.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2.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3.运动器官退化
4.感觉器官退化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
两侧对称;
有口无肛门
1、扁形动物的生活方式
营 自由 生活:涡虫
营 寄生 生活: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
两侧对称 (左右对称) 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 准确、迅速而有效,有 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 防御。
这样的体形 使运动更加 准确、迅速 而有效,有 利于动物运 动、捕食和 防御。
意义?
营自由生活
营固着生活
猪肉吸虫)
传染途径: 纹沼螺→鱼、虾→人
猪肉绦虫:
猪肉绦虫的成体,扁 平如带,大约有7001000个节组成,可长 达2-4米。头节有小 钩和吸盘,可钩挂和 吸附在人的小肠内壁 上。 浑身都能吸收营养, 没有专门消化器官。 最发达的是生殖器官。
运动能力
较弱
1.下列不属于扁形动物的是( A.涡虫 B.血吸虫 C.珊瑚虫 D.猪肉绦虫
C
)
2、下列动物中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B) A、血吸虫 B、涡虫 C、海葵 D、猪肉绦虫 3、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D ) A、苍蝇 B、蚊子 C、田螺 D、钉螺
4、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 ( B ) A、胃 B、小肠 C、肝脏 D、大脑 5.猪肉绦虫的生活环境是( D ) A.幼虫生活在大米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 B.幼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成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 C.幼虫寄生在人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猪的小肠里 D.幼虫寄生在猪的肌肉里,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
阅读教材第6页
1、生活环境: 清澈溪流的石块下 背面呈褐色 2、体色: 3、体长: 约为1~1.5厘米
4、形态结构: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前端 呈三角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 黑色眼点
两侧对称:又称左右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 切面可以将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1.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 2.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3.运动器官退化
4.感觉器官退化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背腹扁平; 左右对称; 有口无肛门
动物名称 比较项目
水螅 辐射对称 两个胚层
涡虫 两侧对称 三个胚层 较强
身体对称性 身体的胚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