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历次战争年表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220年------魏黄初元年∙正月﹐曹操死﹐子丕袭爵﹐嗣为丞相。

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

建国号魏﹐都洛阳∙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221年------蜀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

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222年------蜀章武二年∙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被火攻击溃﹐是为夷陵之战。

刘备败退白帝城223年------蜀章武三年∙刘备死﹐太子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刘禅﹐诸葛亮辅政。

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224年------魏黄初五年∙魏文帝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225年------蜀建兴三年∙诸葛亮平南中226年------魏黄初七年吴黄武五年∙魏文帝死﹐子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叡∙吴交州刺史吕岱遣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

227年------蜀建兴五年∙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上表请伐魏228年------蜀建兴六年∙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锋马谡于街亭。

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不克∙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孙权﹐国号吴﹐迁都建业230年------吴黄龙二年∙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231年------蜀建兴九年∙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运粮234年------蜀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于军237年------吴嘉禾六年∙山越出山。

吴将诸葛恪经过三年围困﹐使十万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万238年------魏景初二年∙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239年------魏景初三年∙魏明帝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241年------魏正始二年∙魏邓艾兴淮南屯田﹐开渠三百余里﹐溉田两万顷249年------嘉平元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251年------嘉平三年∙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252年------吴太元二年∙孙权死﹐太子亮即位253年------建兴二年∙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魏司马师废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255年------正元二年∙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失败被杀257年------甘露二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次年失败被杀258年------蜀景耀元年∙蜀宦官黄皓开始擅权258年------吴太平三年∙吴丞相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休﹐是为吴景帝孙休﹐景帝杀孙綝260年------魏甘露五年∙曹髦率军讨司马昭失败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曹奂263年------景元四年∙司马昭命邓艾﹑钟会攻蜀﹐后主降﹐蜀亡264年------咸熙元年∙魏罢屯田官﹐诸典农官皆为郡守﹑县令264年------吴永安七年∙吴景帝死﹐孙皓立265年------晋泰始元年∙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

战国时魏国简介

战国时魏国简介
● 公元前445-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在位期间,崇儒重教,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率先称雄七国,奠定了魏国 百年霸业。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 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 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 前364年,魏惠王六年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国号也称梁。
● 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 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战国时魏国简介
魏国
●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 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
● 前636年,毕万之子魏犨因为随公子重耳出亡有功,晋文公重耳继位后,令魏犨承袭魏氏的封邑(魏邑,今 山西芮城),列为大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前453年,晋智伯(荀瑶)率韩魏之师围攻赵氏基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三年不能攻克,赵无恤遂策反 魏桓子和韩康子两家,反攻智伯,杀之并分其地。韩、赵、魏三家分晋局面形成。公元前445年,魏斯继位, 自称诸侯,史称“魏文侯”,为了变法图强,称雄图霸,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魏文侯师卜子夏、 友田子方、轼段干木,故群俊竞至,名过齐桓,秦人不敢窥兵于西河,斯盖积贤人之符也。”

战国时第一个“霸主” 魏国盛衰转折的几次大战

战国时第一个“霸主” 魏国盛衰转折的几次大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战国时第一个“霸主”魏国盛衰转折的几次大战导语: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大规模作战。

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周威烈王七年至十八年(公元前419-前408年),魏军攻取秦国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大规模作战。

魏国位于今山西西南、陕西东部及河南中部北部地区,是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强国,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自魏文侯执政以来,任用李悝、吴起等一批贤臣、名将,致力于国家与军队的改革,使国家日益富强。

吴起在魏国推行征兵制,选练了一支精锐的军队。

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

议兵》)。

魏国欲向西发展,夺取秦国东部河西之地。

秦国是西部诸侯大国,都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因内部权力之争,频繁更换君王,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治,亦未完成社会变革,虽有东进之意,但军事实力弱于魏国。

魏大将军吴起采用了先在河西站稳脚跟,再大举进攻扩大战果,最后巩固占领地区的战略。

七年,魏军首先在河西少梁(今陕西韩城西南)修筑城池,建立巩固的前进基地,以便屯兵积粮进攻秦国。

秦国随即发兵进攻少梁,阻止魏军修城。

两军在少梁交战,魏军击败秦军,继续筑城,进行备战。

秦军沿黄河边修筑防御工事,以阻止魏军向外扩张。

十三年(前413年),魏军准备完毕,开始向河西秦军进攻,深入至秦纵深的郑地(今陕西华县西南)附近,大败秦军。

十四年(前412年),魏文侯又命太子击率军攻克繁庞(今陕西韩城东南),驱其民而占其地。

十七年(前409年)魏军经过三年休整,再度发起进攻以扩大战果,一鼓作气,连续攻克临晋(即王城,今陕西大荔东南)、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两城邑,并在临晋筑城。

十八年(前408年),魏军复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比较复杂,朝代更迭频繁,政权过渡犹如昙花一现,我把这段时期作简要说明,以便理清思路,其中东晋的十六国暂不列出,以防混乱记忆。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经董卓之乱,转入群雄割据,军阀相互吞并之局,历30余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代汉称魏帝;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汉帝;公元222年,孙权称吴帝,至此进入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西晋时期(公元266-316年)司马炎于公元266年篡帝位,国号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与东晋合称二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所灭。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当时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其中前、后二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及夏,成汉为十六国。

南朝宋——魏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称为为南朝宋,传至479年被齐取代。

北朝始于鲜卑拓跋氏的魏,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386年复国,并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完成北方统一,史称北魏。

南朝齐——魏时期公元479年,萧道成篡位,是为南朝齐,传至公元502年被梁取代。

北魏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

南朝梁——东魏、西魏时期公元502年,萧衍篡位,建立南朝梁,传至557年被陈取代。

北魏自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经连年战乱,至534年孝武帝奔长安而依附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48年,侯景之乱,从此南朝一蹶不振。

南朝陈——北齐、北周时期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称南朝陈,传至589年被隋所灭。

公元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史称北齐,传至577年被北周所灭。

公元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史称北周,传至581年被隋取代。

春秋战国--战国7雄之魏国

春秋战国--战国7雄之魏国

春秋战国--战国7雄之魏国魏国世系(周朝) - 年表前403年:【魏】周王赐魏文子为侯爵,是为魏文侯。

前401年:【魏】秦伐魏至阳孤。

前400年:【魏】使西门豹治邺。

李克荐魏成子(文侯之弟)任相。

前399年:【魏】虢山崩,壅河。

前393年:【魏】伐郑。

筑城酸枣。

败秦于注。

前390年:【魏】齐伐魏,取襄陵。

前389年:【魏】秦侵阴晋。

前387年:【魏】伐秦,败于武下,俘其将识。

文侯卒,子武侯击继位。

前386年:【魏】赵公子朔(朝)奔魏借兵袭邯郸,不胜。

前385年:【魏】筑城安邑(今山西夏县)。

前380年:【魏】伐齐至桑丘。

前378年:【魏】翟败魏于浍。

同年,使吴起伐齐至灵丘。

前376年:【魏】与韩、赵分晋,灭其后。

前372年:【魏】败赵于北蔺。

前371年:【魏】伐楚取鲁阳。

武侯卒,子塋惠公继位。

公中缓与惠公争位,赵、韩合兵趁机伐魏。

前370年:【魏】赵、韩围魏。

韩欲同时立公中缓为魏王,以分魏国为二,消弱魏国;而赵则欲立公中缓为王、割魏地。

赵、韩政见不一。

韩退兵。

赵军孤,亦退。

魏惠公因此得以保全。

前369年:【魏】伐韩,败其于马陵。

败赵于怀。

前368年:【魏】齐败魏于观。

前366年:【魏】与韩会于宅阳。

秦败魏于武堵。

前365年:【魏】取宋仪台。

前362年:【魏】败韩、赵于浍。

与秦战于少梁,大将公孙痤被俘。

前361年:【魏】取赵皮牢。

前357年:【魏】与赵会于高阝。

前356年:【魏】鲁、卫、宋、郑朝魏。

前355年:【魏】与秦会于社平。

侵宋黄池,后失。

前354年:【魏】与秦战于元里,失少梁。

使庞涓率军伐赵,围邯郸。

前353年:【魏】攻陷赵都邯郸,赵求救于齐。

齐袭魏,庞涓率军回救,被齐败于桂陵(山东曹县)。

前352年:【魏】诸侯围襄陵。

筑长城。

前351年:【魏】归赵邯郸,盟约于漳水。

前350年:【魏】与秦会于彤。

前344年:【魏】会诸侯于逢泽(开封南),朝天子。

惠公率先称王,是为惠王。

前342年:【魏】中山君相魏。

中国朝代大事记-魏国(东周诸侯)

中国朝代大事记-魏国(东周诸侯)

中国朝代大事记-魏国(东周诸侯)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发动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

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公元前661—?在位:毕万主要事件: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公元前656年:魏犨跟随晋国公子重耳流亡他国公元前636—公元前509年在位:魏武子(魏犨)主要事件: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册封魏武子为晋国大夫公元前632年:魏犨在城濮之战中,堵截楚国败兵,重创楚军在位:魏悼子在位:魏庄子(魏绛)主要事件:公元前573年:魏绛为司马,执掌军法公元前570年:杀晋悼公弟弟杨干公元前569年:提出并实施和戎之策公元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师斩行禀公元前562年:魏昭子始居安邑;迁都中牟在位:魏献子(魏舒)公元前541年:大原之战(魏舒率军在大原(今山西晋阳南)重创狄军的作战由车战向步战的转移)公元前514年:执政的韩宣子告老,让位于魏舒公元前509年:魏舒合诸侯之大夫于狄泉为成周筑修城墙,魏舒逝世公元前508年-公元前446年在位:魏简子(魏取)在位:魏襄子(魏侈)在位:魏桓子(魏驹)主要事件:公元前454年:魏桓子和赵襄子、韩康子一起打败了智伯瑶,瓜分了他的领地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96年在位:魏文侯(魏斯)主要事件:公元前425年:赵襄子赵无恤去世,魏斯继任为晋国正卿;任用上郡守李悝实行变法公元前413年:吴起率领魏军在西河战场战胜秦军,冲破秦军西河防线公元前408年:魏国完全占据了西河地区,魏国的领土扩张;魏国占领了函谷关,控制了秦国与中原沟通的黄金通道;名将乐羊的率领下,魏军越过赵国攻击中山;公元前406年:攻破了中山国公元前405年:齐康公请求周天子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96年:文侯临死前将太子魏击托付给吴起、西门豹、北门可等人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70 年在位:魏武侯(魏击)主要事件:公元前39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公元前391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榆关;楚悼王贿赂秦惠公,秦惠公并派兵攻打三晋之中最弱的韩国,攻取宜阳六座城池公元前390年:魏武侯协助韩军直扑秦军主力,与秦军大战于武城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魏军吴起大败秦军于阴晋城外)公元前387年:吴起率军攻打秦军,大败秦军,并向秦国腹地推进;魏武侯听信公叔痤谗言,怀疑吴起,导致吴起投楚公元前386年:魏武侯阴谋操纵赵国朝政,接纳赵朝,并帮助赵朝攻打邯郸,不克公元前383年:赵敬侯涉足中原,攻打魏国的附属国——卫国;魏武侯出兵大败赵军于兔台公元前382年:魏武侯联合齐侯剡共同抵挡赵军公元前381年:魏武侯攻打赵国,楚悼王派军协助赵军。

魏蜀吴三国大事记

魏蜀吴三国大事记

魏蜀吴三国大事记184年2月黄巾起义。

10月张角病死。

187年曹操任东郡太守。

189年9月董卓废少帝刘辩为弘农王,立九岁的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

12月曹操号召各镇诸侯共起讨伐董卓。

190年1月各路诸侯起兵反董卓。

董卓令李儒毒死弘农王(少帝)卒年15岁。

2月董卓焚洛阳,迁都长安,洛阳古都残破。

公孙度自立为辽东侯191年孙坚破董卓,斩华雄。

袁绍夺州牧韩馥的冀州,自领州牧。

192年4月王允设连环计,吕布杀死董卓。

6月李傕、郭汜围长安,杀王允,败吕布。

曹操击败青州黄巾军,收编为“青州兵”,实力得以壮大。

孙坚攻击刘表,战死。

193年曹操东征徐州,大败陶谦。

194年吕布攻击曹操。

陶谦病亡,刘备领徐州牧。

195年10月曹操领兖州牧。

孙策攻打江东大败刘繇。

李傕、郭汜争夺献帝。

196年7月献帝在杨奉等人护送下,回长安。

吕布占徐州,刘备投曹操。

曹操始兴屯田,将献帝劫持到许。

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

曹操讨伐张绣,失败。

袁绍占领冀、幽、青、并四州。

198年9月吕布攻打刘备,破小沛。

12月曹操擒杀吕布。

周瑜同小乔成亲。

199年11月张绣投降曹操。

董承与王子服等密谋除曹操。

孙策袭取庐江,败刘勋。

刘备讨伐袁术,袁术病死。

200年曹操诛杀董承一伙。

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位。

陈琳撰写讨曹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10月曹操偷袭乌巢。

201年曹操败袁绍于仓亭。

刘备投奔刘表。

202年5月袁绍病死。

203年孙权讨伐黄祖。

204年曹操平定冀州。

辽东公孙度死,子公孙康继位。

205年曹操平定青州。

206年曹操平定并州。

207年8月曹操大破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曹操从南匈奴赎回蔡文姬。

208年6月曹操封为汉丞相。

7月曹操南征刘表。

8月刘表病死。

曹操杀孔融。

9月刘琮投降曹操。

11月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209年10月刘备与孙权之妹成亲。

210年曹操建成铜雀台。

周瑜亡。

211年曹操攻破马超。

刘备入川。

212年10月曹操南下进攻濡须口。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12)

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12)
〔分论点2〕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
北宋王朝 〔借古讽今、切中时弊 〕
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语言生动,气势充分
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比照论证,用秦国与六国比照,六国之间的比照,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
论证方法
讨论:你认为苏洵的论点正确吗?你怎么看待六国的灭亡? 提示:“老苏〞此文表达出思想的进步性和观点的片面性。观点可以多样化,一分为二,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四、结合课后苏辙?六国论?作比较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分析筛选信息感知全文的能力。 提示:苏洵?六国论?借古讽今,切中时弊,抒发自己政治观点,是史论,更是政论。而苏辙的?六国论?就史论史,丝毫没有触及现实政治生活,是纯粹的史论。
有人,有的人,无定代词
也许,或许,连词
事奉,动词
事情,名词
起初,副词
才,副词
终于,副词
用到底,坚持到底,动词
所以,因此,连词
旧,形容词
胜利,名词
战胜,动词
较秦之所得 此言得之 诚不得已 暴秦之欲无厌 那么秦之所大欲 暴霜露 暴秦之欲无厌
得到,获得,动词
适宜,得当,形容词
〔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 。 前275年魏割温予秦 。 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 〔2〕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 〔3 )、六国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将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惠王后元3年
齐、魏攻赵
秦诱使齐、魏攻赵,以破坏合纵。赵决黄河水以灌齐、魏联军,两军退走。
330
周显王39年
魏惠王后元5年
秦、魏雕阴及河东之战
秦派大良造公孙衍率军伐魏,魏将龙贾率军八万迎敌。两军在雕阴大战,魏军大败,丧兵四万五千人。魏被迫献河西地给秦。
329
周显王40年
魏惠王后元6年
秦军渡河攻魏
秦军东渡黄河,进攻魏国,先后占领汾阴、皮氏、焦、曲沃等地。
380
周安王22年
魏武侯16年
三晋攻齐
三晋联军攻齐到达桑丘,败齐军。
379
周安王23年
魏武侯17年
赵攻魏
赵军攻魏,占领黄城。
378
周安王24年
魏武侯18年
狄军攻魏
狄军攻魏,战于浍水,魏军战败。
378
周安王24年
魏武侯18年
三晋攻齐
三晋伐齐,进至灵丘。
375
周烈王元年
魏武侯21年
魏攻楚
魏军攻楚,战于榆关。
魏武侯26年
魏攻赵
魏军攻赵,围赵浊阳,又败赵军于怀。
369
周烈王7年
魏惠王元年
韩、赵与魏浊泽之战
魏武侯死,子莹与公中缓争立,国内大乱,韩、赵两国因公孙颀怂恿,出兵干涉,与魏军战于浊泽,魏军不利,韩、赵联军进围魏都安邑。韩、赵在对魏政策上意见不一,韩军自退,赵军亦退。魏莹杀公仲缓,自立为君,是为魏惠王。
245
秦王政2年
魏安厘王32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繁阳。
244
秦王政3年
魏安厘王33年
秦攻韩、魏
秦蒙骜攻韩,取城邑十三座;攻魏,取畅,有诡。
242
秦王政5年
魏景缗王元年
秦蒙骜攻魏
秦蒙骜继续东进,先后占领酸枣、燕、虚、桃人、雍丘、山阳、长平等二十余城。秦于此置东郡。
241
秦王政6年
魏景缗王2年
秦攻魏朝歌
296
周赧王19年
魏昭王元年
齐、韩、魏攻燕
齐、韩、魏三国攻秦后,又北攻燕,取得胜利。
293
周赧王22年
魏昭王4年
秦与韩、魏伊阙之战
秦昭王十三年,秦军攻韩,占领新城等地。次年,韩军联合魏军进行反击。秦昭王以白起为将,率军与韩、魏联军在伊阙激战。秦军达次战争中毙杀韩、魏军民二十四万多人,俘魏将公孙喜。此后,秦军又接连攻占魏国的垣、轵等地。秦昭王十七年,魏被迫割河东地四百里予秦国。
317
周慎靓王4年
魏襄王2年
齐、宋攻魏
齐、宋联合攻魏,魏军败绩,齐、宋联军占领观泽。
314
周赧王元年
魏襄王5年
秦攻三晋之战
秦将樗里疾攻占魏国曲沃、焦;又败韩军于岸门,迫使韩太子仓入秦为质。次年,秦军攻占赵地蔺,俘赵将赵庄。
303
周赧王12年
魏襄王16年
秦攻魏
秦攻魏,取其曲沃、晋阳、封陵。
303
周赧王12年
魏国历次战争年表
魏国历次战争年表
A.C.
王朝纪年
魏国纪年
战争名称
战争简介
455
周贞定王14年
魏桓子
晋阳之战
晋出公二十年,知伯联合韩、魏两家,进攻赵襄子。赵襄子退保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知伯联军久攻不下,乃于晋出公二十二年,引晋水灌城。赵襄子在危急关头,接受张孟谈建议,利用韩、魏与知伯的矛盾,说服韩、魏共同反对知伯。协议达成后,赵军乘夜袭击知氏守堤军士,掘开知伯所筑晋水大堤,反灌知军;韩、魏两军从侧翼掩杀。知伯兵败被杀,赵、韩、魏三分知地,各自建立政权。
352
周显王17年
魏惠王18年
秦攻魏安邑
秦孝公派兵攻魏,围魏安邑,安邑降秦。
352
周显王17年
魏惠王18年
宋、齐、卫联合攻魏
宋、齐、卫联合攻魏,包围襄陵,韩军援魏,韩、魏联军击败宋、齐、卫军。宋请楚景舍向魏请和,两方休兵。
351
周显王18年
魏惠王19年
秦取魏固阳
秦卫鞅率军攻魏,围固阳,守军降。
341
420
周威烈王6年
魏文侯26年
魏平晋乱
晋幽公夜出被杀,国内动乱,魏文侯出兵平定晋乱,立幽公之子止,是为晋烈侯。
419
周威烈王7年
魏文侯27年
秦魏少梁之战
魏在少梁筑城,秦攻少梁。
413
周威烈王13年
魏文侯33年
齐攻魏
齐田白率军攻魏,毁黄城,围阳狐,大败魏军。
413
周威烈王13年
魏文侯33年
魏攻秦
魏攻秦于郑下,大败秦军。
秦军攻占魏朝歌。
241
秦王政6年
魏景缗王2年
五国合纵攻秦蕞之战
五国合纵攻秦,由赵将庞统帅,进至蕞,秦军反击,联军撤退。
240
秦王政7年
魏景缗王3年
秦攻魏
秦再攻魏之汲。
238
秦王政9年
魏景缗王5年
秦攻魏
秦杨端和攻魏,取垣、蒲、衍氏。
魏昭王15年
赵攻魏
赵军攻魏,占领伯阳。
276
周赧王39年
魏安厘王元年
秦攻魏
秦军伐魏,取魏二城。
276
周赧王39年
魏安厘王元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几。
275
周赧王40年
魏安厘王2年
秦魏冉攻魏之战
秦相国魏冉率军攻魏,魏向韩求救,韩派暴鸢领兵救魏,被秦军击败,韩军死四万余人,暴鸢败退至启封。魏国割八城求和,魏冉仍然继续进攻,败魏将芒卯,兵锋抵达北宅,秦军进围大梁;魏割温地以和,秦军退走。
周显王28年
魏惠王29年
齐、魏马陵之战
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将庞涓率军攻韩,韩向齐求救。齐王采纳孙膑建议,对韩表示求援以坚定韩国抵抗决心,待韩、魏两军俱疲,再行出兵。韩军五战皆北,复求救于齐。齐王乃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伐魏,进攻大梁;庞涓回师。魏惠王又以太子申为将,与庞涓合兵十万迎战。齐军佯败,以“减灶计”诱庞涓孤军深入,于马陵设伏待之,庞涓穷促自杀。魏军大败,太子申为虏,是为马陵之战。
275
周赧王40年
魏安厘王2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房陵、安阳。
274
周赧王41年
魏安厘王3年
秦攻魏
秦昭王派客卿胡伤率军攻魏,占领卷城、蔡阳、长社、中阳等地,歼灭魏军四万人。
273
周赧王42年
魏安厘王4年
秦、魏华阳之战
赵、魏联合攻韩,围华阳,韩向秦求救。秦派白起率军往救,消灭魏军十三万人,魏将芒卯败走;秦军乘胜进攻魏都大梁,魏割南阳以和。
272
周赧王43年
魏安厘王5年
韩、魏联合攻燕
燕惠王死,武成王立,国内政局不稳,韩、魏乘机攻燕,秦、楚出兵相助,联军无功而返。
268
周赧王47年
魏安厘王9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取怀。
266
周赧王49年
魏安厘王11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取邢丘。
257
周赧王58年
魏安厘王20年
秦、魏邯郸之战
秦、赵长平大战后,秦军进攻赵都邯郸不下;魏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又惮于秦威不敢前进。魏公子无忌急平原君之急,盗取魏王兵符,出兵救赵,与秦军战于邯郸城下,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率秦军两万降赵,余军退走。
魏襄王16年
齐、魏、韩联合攻楚
齐、魏、韩联合攻楚,楚以太子横为质于秦,向秦求救。秦昭王派客卿通率军救楚,三国联军退走。
298
周赧王17年
魏襄王21年
齐、韩、魏三国攻秦函谷关之战
齐、楚垂沙大战之后,秦、赵、宋与齐、韩、魏形成对立集团。齐相孟尝君自秦逃归,发动齐、韩、魏三国联军向秦进攻,经过三年战争,终于攻入函谷关,秦军败退,归还原占韩国武遂、魏国封陵等地,与三国讲和。
401
周安王元年
魏文侯45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阳孤。
400
周安王2年
魏文侯46年
韩、赵、魏攻楚
三晋联合攻楚,进至乘丘。
393
周安王9年
魏武侯3年
魏攻郑
魏军攻郑,在酸枣筑城,留兵驻守。
393
周安王9年
魏武侯3年
魏攻秦
魏军败秦军于汪。
391
周安王11年
魏武侯5年
韩、赵、魏联合攻楚
三晋联合攻楚,败楚军于大梁,楚军败退,三晋联军追击至榆关。
秦献公率军攻魏,魏人损伤六万。赵国出兵援魏,秦军退走。
362
周显王7年
魏惠王8年
魏与韩、赵浍水之战
三晋不和。魏公叔痤大破韩、赵联军于浍水北岸,占领赵邑皮牢。
362
周显王7年
魏惠王8年
秦、魏少梁之战
秦国乘三晋内战之机,出兵攻魏。败魏军于少梁,俘魏将公叔痤,占领庞城。
361
周显王8年
魏惠王9年
秦攻魏
秦军东向攻魏,围陕。
390
周安王12年
魏武侯6年
秦、魏武城之战
秦、魏战于武城。
390
周安王12年
魏武侯6年
齐攻魏
齐军攻魏,占领襄陵。
389
周安王13年
魏武侯7年
秦、魏西河之战
魏文侯用吴起为西河守,吴起励士教民有方。秦军反攻西河,魏人主动征战者以万数,秦军退走。
383
周安王19年
魏武侯13年
赵、楚与魏、卫棘蒲之战
赵军进攻卫国,卫国向魏求救,魏军出援,与赵军大战于兔台,赵军败走。次年,魏军助卫攻赵,占领赵地刚平,且攻中牟。赵向楚求救。楚军救赵攻魏,进至黄河。赵军乘机攻占魏地棘蒲、黄城等地。
373
周烈王3年
魏武侯23年
魏攻齐
魏武侯伐齐,至博陵。
372
周烈王4年
魏武侯24年
魏攻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