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系统与行为模式

合集下载

个体的三大模式行为模式

个体的三大模式行为模式

个体的三大模式行为模式
个体的三大行为模式分别是认知行为模式、情感行为模式和行动行为模式。

认知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思考和理解问题时所采用的模式。

这种模式涉及个体对信息的处理方式、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认知行为模式可以影响个体的决策和行动,从而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影响。

情感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和情绪调控方面的模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行为模式,包括对情绪的感受和表达方式、处理压力和挫折的能力等。

情感行为模式能够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从而对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行动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实际行动和行为表现方面的模式。

这种模式涉及个体对目标的设定和计划、行动的执行力和坚持性等。

行动行为模式能够影响个体的成就感和职业发展,从而对个体的自我形象和社会地位产生影响。

这三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个体的行为模式。

理解和认知自己的行为模式有助于个体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适当的调整和发展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个人成就。

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行为模式

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行为模式

思维可视化教学中的行为模式
1. 观察模式: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行为来学习思维可视化技巧,教师可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绘制图表的步骤等。

2. 模仿模式:学生模仿教师的行为,尝试使用思维可视化技巧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思维可视化。

3. 合作模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共同使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来解决问题。

他们可以共享各自的思维图表、讨论解决方案,并相互学习提高。

4. 创造模式:学生被鼓励创造性地运用思维可视化技巧,自由发挥创意。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维可视化方法,发展自己的风格和创新能力。

5. 反思模式:学生在完成思维可视化任务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帮助他们提高思维可视化的效果。

通过这些行为模式的引导和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思维可视化技巧,并在解决问题、理清思路等方面得到提升。

行为系统模式

行为系统模式
14
Four major concepts
• 1.The human being has two major systems: the b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systems. The role of medicine is to focus on the biological system, while nursing's focus is on the behavioral system.
18
理论的应用
• 1.在临床和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 2.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3.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19
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 1.理论既简洁又抽象 • 2.理论具有逻辑性 • 3.理论推动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 4.理论有待发展
20
理论的应用实例
21
4
一、约翰逊简介及其理论发展背景
• 1919年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 • 1938年毕业于阿姆斯特朗专科学校 • 1942年获得护理学士学位,成为一名公共卫生护士 • 1944年担任Vanderbilt大学儿科护理学讲师、助理教
授 • 1948年获得哈佛78年作为荣誉教授退休
7
(二)行为系统模式
• 约翰逊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有一定型态的、 有目的的和重复活动所构成的行为系统。 这个行为系统是一个有组织的、完整的功 能单位,其功能是调解人与环境之间的互 动,并在人与其环境中的客观事物和情景 之间建立联系和处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
1.行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约翰逊将人的行为系统描述为由7个子系统 组成。每个子系统都有其各自的特定目标 和功能,而各子系统之间又是开放的,彼 此之间相互关联的。一个子系统的变化会 影响其他子系统,只有各子系统整体协调 运转,才能维持整个行为系统的完整和系 统的良好运行。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地教学改革运动.简单地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将为老师们介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概念: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l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l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l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l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l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至今为止,接受学习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即有效又经济.通常我们提倡将奥苏贝尔提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量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发现学习的优点,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和注重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定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2.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效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图10-1-3 加涅的学习模式上述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这一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非常关键."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这两个部分也为教学设计者设计教学提供了工作线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典型的学习认知观.按照学习的认知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不断地诊断,从而判断认知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是有情境特征的.学习不会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可能是一个教室,或是一个课桌上).将知识从特定情境中分解出来并迁移到其它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很大的努力.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下面我们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基于这个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注:图式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图式可以被合并,扩展或改变来适应新的信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的这种变化远比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转化更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创设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不容易被测量出来,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也可能不同.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却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它们都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类比;它们都支持图式理论,并都认为将超媒体,多媒体用于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参考书目1.《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一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 第十章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学习理论。

系统动力学及Vensim建模与模拟技术

系统动力学及Vensim建模与模拟技术

R1 实际库存 发货 满足顾客订货时间 结存订单 发货2
顾客订货速率
20
变量与方程建立
Page 21
变量
状态变量
Level或积分量 是单位时间变化量 是单位时间变化量
速率变量
辅助变量
21
应用例举(库存与劳动力模型)
Page 22
确定问题
问题的定义 参考模式 构模目的与使用模型的用户持点(关注两者的变化关系) 系统的界限 (库存、劳动力) 系统的反馈结构 (以库存和劳动力为主的因果反馈回路分析)
Vensim软件的界面
Page 9
标题栏:Titel Bar 菜单栏: Menu 工具栏 :Tools Bar
Main Tools Simulation Tools Analysis Tools Sketch Tools
状态栏 :Status Bar 流图区
9
Vensim软件的界面
订货增加
库存减少
订货 -
减少交 货延迟
库存增加
16
因果回路图分析(分析的基本技巧)
Page 17
因果链极性
因果链A→+ B:连接A与B的因果链取正号,
– (1)若增加A使B也增加,或 – (2)若A的变化使B在同一方向上发生变化。

因果链A→- B:连接A与B的因果链取负号,
– (1)若A的增加使B减少,或 – (2)若A的变化使B在相反方向上发生变化。
水位差 + 决定添水
18
流图构建(模型的实质性)
Page 19
系统动力学认为反馈系统中包含连续的,类似流体流动与积累过程。 速率或称变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状态变量的值增或减。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

小组工作的三大任务模式模式是工作中的理论架构。

帕波尔认为“模式”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概念化设计。

在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较有影响的是三大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1理论基础社会目标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观点,强调社会系统与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个人和群体出现功能失常或问题与社会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而人和群体的行为又影响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因此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2模式的特点社会目标模式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不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

(二)治疗模式(个人治疗)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的社会化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

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意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治疗没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三)互动模式(人际关系)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理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

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能力。

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

行为模型(二)

行为模型(二)

行为模型(二)最近认真读了一本书《福格行为模型》,不得不说,真是本好书,我将书中精华和个人心得分享给大家,这是第二篇,enjoy~三、行为改变系统方案将习惯分为3类:上山型习惯,是需要努力维持但很容易中断的那种习惯,如闹铃一响立刻起床、去健身房健身或每天进行冥想。

下山型习惯,是容易维持但难以停止的那种习惯,如睡懒觉、说脏话。

自由落体型习惯,是像药物滥用之类的习惯,除非求助专家,否则很难停止。

行为改变系统的三个阶段:阶段1:致力于创建新习惯。

阶段2:致力于终止旧习惯,如果做不到,那就进入下个阶段。

阶段3:致力于用新习惯来替代旧习惯。

(一)致力于创建新习惯在此阶段,你应该着重培养那些能让你发挥所长的习惯。

当你做出一系列积极的改变时,就会更加接近你想成为的自己。

如果在这些改变中你感受到了成功,那你自然会重新看待自己,并开始接受自己的新身份。

新身份会带来更多积极习惯,挤走那些你不想要的行为。

它们已经不符合你的新身份和焕然一新的你。

步骤:① 明确愿望,写出具体行为,形成行为集群。

② 按动机和能力,找出黄金行为,添加提示,形成微习惯配方。

③ 演练新习惯,最后都要庆祝。

完整的流程图:(二)致力于终止旧习惯让你不健康和不快乐的下山型习惯才是你真正想要终止的对象。

你可以削弱动机或降低能力,也可以移除提示,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方式并坚持,都能如你所愿。

1、用行为集群明确具体行为① 写下你想要终止的习惯。

② 逐个列出有助于改变这个习惯的具体行为。

③ 选择最容易的那个,选择你最确信自己能做到的那个,选择你觉得最没什么大不了的那个。

2、聚焦于提示① 移除提示。

移除提示是其中最简单的,最佳方式就是重新设计周围环境。

在移除提示时,你既可以使用微习惯策略定期地移除提示,也可以一次性永久地移除提示。

② 规避提示。

如果你无法移除坏习惯的提示,那就尝试规避它。

4种方式:不要前往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地方,不要接近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人,不要任由别人把提示植入你的周遭环境,避免使用那些会带给你提示的社交媒体App。

系统动力学及Vensim建模与模拟技术

系统动力学及Vensim建模与模拟技术

• • • •
Equation Editor Built-in Functions Units Check Causal Tracing® Reality Check® Simulation Graphs Tabular Output (Tables) Run Comparison (between two simulations) On-line Help Multiple Views (pages or sectors of a model) Input and Output Sketch Objects Gaming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Monte Carlo) External Data Import/Export (spreadsheet etc.) Live Data Connections Discrete Event Functions Editable Sketch Toolsets Hide Sketch Elements Simulation Control Dialog Partial Model Simulation User-configurable Tools Histograms Password Protection Model Calibration (optimization) Policy Optimization Kalman Filtering Subscripts (Arrays) - up to 8 dimensions Bar Graphs Gantt Charts Summary Statistics Text Editor User defined Macros ODBC Capabilities Packaged Applications (Venapps, flight simulators) Graphical Venapp Builder Dynamic Data Exchange External Function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阶系统系统

系统动力学对一阶系统的认识
• •
系统动力学认为一阶反馈回路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一个复 杂系统则是由这些相互作用的反馈回路组成的。 一阶系统的基本结构
状态
状态 速率
速率
信息
信息
系统的基本结构之一
系统的基本结构之二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正反馈系统
• •
正反馈的特点是,能产生自身运动的加强过程,在此过程中运 动或动作所引起的后果将回授,使原来的趋势得到加强。 所谓正反馈系统就是正反馈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应用例举(库存与劳动力模型)
库存与劳动力模型图 01
400 Person 800 Widget
300 Person 600 Widget
200 Person 400 Widget
100 Person 200 Widget
0 Person 0 Widget 0 劳动力 : Current 库存 : Current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Time (Month)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00
简单系统与行为模式
一阶系统的行为模式 二阶系统的行为模式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 一阶系统的数学描述 • 正反馈; • 负反馈; • S增长; • 一阶系统与振荡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
• 一阶系统的数学描述
·= f ( X ) X
f ( X ) =a1x+a11x2+…
简单系统与行为
Sigmoid of growth model是社会事物发展中常见的增长和扩散 x3 现象
200 150
r3 <Time> c3
x3
100
50
d3
0 0 x3 : Current 10 20 30 40 50 60 T ime (Mont h) 70 80 90 100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简单系统与行为
• 二阶系统系统及行为

常系数二阶系统的行为模式
简单系统与行为
• 典型的二阶系统 举例

应用例举(库存与劳动力模型)
库存
产品生产率 产品销力
纯雇用率
目标生产量 库存调节时间 目标劳动力
劳动力调整时间
简单系统与行为
• 典型的二阶系统 举例
Graph for r
200
150
100
r
x
50
c
0 0 r : Current 1 2 T ime (Mont h) 3 4 5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负反馈系统
• •
r2
负反馈的特点是,能自动寻求给定的目标,未达到(或者未趋近) 目标时将不断作出响应。 所谓负反馈系统就是负反馈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或称寻的系统) 。

S增长理论应用举例

Hype Cycle for IT Services( Source: Gartner, Hype Cycle for IT Services, 2003 )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一阶系统与振荡
r
x
x2 r2 g2
c <Time>
c2 d2
r1
x1
r3 c3
x3
g1 c1 d1
d3
简单系统与行为

二阶系统系统及行为

二阶系统的数学描述
系统向量形式的状态方程如;
X f ( X ,U , t )
式中:R为欧式空间。 二阶定常自由系统为例 当m=2,r=0时,其向量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A为转移矩阵。
X Rm
U Rr
X AX
a12 a22
a11 A a21
Person Widget
012
200 200
x2
150 150
100 100
g2 c2 d2
50 50
0 0 0 x1 : Current x2 : Current 15 30 45 60 T ime (Mont h) 75 90
简单系统与行为
一阶系统系统行为

S增长


S型增长是典型的一种系统行为,它包含了指数与渐近两种增长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