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行为修正模式
行为修正模式

• •
全面性的治疗包括: 全面性的治疗包括: 矫正非理性的信念、偏差行为、不愉快的感觉、 矫正非理性的信念、偏差行为、不愉快的感觉、 困挠的形象、压力关系、 困挠的形象、压力关系、负面的感官知觉和可 能的生化失衡。 能的生化失衡。长期性的改变被认为是各种策 略与战术并用的结果。 略与战术并用的结果。
3、基本假设 、
• 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 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 。 操作性行为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 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 操作性行为可由个人意识所控制,又称为随 意行为。反应行为又称为不随意行为 又称为不随意行为, 意行为。反应行为又称为不随意行为,它无 法由个人意识来控制, 法由个人意识来控制,而是因刺激引发生理 改变所产生的,。 改变所产生的,。 • ③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引发行为的 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 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二者缺一 不可。 不可。 • ④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 重视与问题有关的当前行为, 的偏差行为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 的偏差行为症状作为治疗的对象。
四、基本方法与技术
1、收集基础资料 、 • 其基本方法有两个;观察与记录。 其基本方法有两个;观察与记录。 • 观察的主要内容是案主行为的次数 与强度。 与强度。 •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的次数 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 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 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行为的 强度等内容。 强度等内容。
(3)综合性技术 综合性技术 • ①自我管理与引导 • ②示范法 • ③果敢训练 • ④多模式治疗法(拉扎勒斯 ) 多模式治疗法 拉扎勒斯 • ⑤松驰训练法
自我管理与引导
• 自我管理与引导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1970年才开始应用。 自我管理与引导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年才开始应用。 年才开始应用 自我管理与引导的基本观念是: 自我管理与引导的基本观念是:教导案主学会面对困境时的 处理技术与方法。 处理技术与方法。 • 自我管理与引导的策略包括:自我订约、自我监控、自我酬 自我管理与引导的策略包括:自我订约、自我监控、 赏等。 赏等。 • 自我定约,指案主自己制定管理计划,选择可行目标。 自我定约,指案主自己制定管理计划,选择可行目标。 • 自我监控,即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行为日 自我监控,即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 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案主自己将与计划相关的行为记 载下来,并对相关的因果关系加以评论。 载下来,并对相关的因果关系加以评论。 • 当案主完成计划中的某一目标后,可以进行自我酬赏,强化 当案主完成计划中的某一目标后,可以进行自我酬赏, 案主的自我管理与引导方式以及改变过的行为。 案主的自我管理与引导方式以及改变过的行为。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个案工作学后测试题(完整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个案工作学后测试题(完整版)第一章个案工作原理(学后测试题一)
第二章个案工作的技巧(学后测验题二)
第三章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学后测试题三)
第四章个案工作的工作程序(学后测试题四)
第五章心理与社会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五)
第六章人本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六)
第七章行为修正模式(学后测试题七)
第八章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八)
第九章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九)
第十章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
第十一章现实治疗模式(学后测试题十一)。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讲解

二、理论渊源
(二)理论形成、发展期
1、20世纪50年代之后,一些心理学家 开始把行为心理学的原理运用到临床治 疗中,如英国的心理学家沃尔普在交互 抑制原理基础上创造出系统脱敏法。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的 后果对该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此 理论认为行为的改变之所以发生, 是因行为后面所伴随某种特别的 结果,因此强调强化的作用。 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斯金纳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1、影响行为的单元 正增强
需要性刺激 负增强
正惩罚 厌恶性刺激
负惩罚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正增强:当有机体做出一个行为后, 给予一个需要性刺激,使有机体的该行 为出现的频率增高。
7.对具有不同教育水平、收入和精力的患者均有效。
基本原理
1、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障碍和负性认知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这种
恶性循环是情绪障碍得以延续的原因,打破恶性循 环是治疗的关键; 3、认知曲解正是引起患者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的核 心所在,识别和改变这些认知曲解,就会使患者情 绪得以改善。
自动思维
这太难了,我 永远不能理解
反应
情感 忧伤 行为 不去上课 生理反应
腹部沉重感
1.核心信念
核心信念是关于人们最核心的观念。也常被称之为
“图式"或"图解"。是整体的、牢固的和全面概括的。
图式是指一个有组织、可重复的行为模式或心理结构,
是一种认知结构的单元。
•
这种核心信念早在童年的时候,就逐渐产生并持续地发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行为修正模式

强化疗法的治疗范围
广泛地应用于儿童的行为问题,有些则是医学问题 ,比如遗尿、多动症等,阳性强化法还被成功地使用 于神经性厌食案主。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假设
它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与中性刺激建立条件 反射。 人具有语言能力,因此可以建立起以语言为 基础的条件反射系统。 经典条件作用的基本概念包括强化、消退、 泛化、分化、抗条件作用。
7
强化法的方法和程序
-明确治疗目标,期望政变的是什么不良行为。目标越具 体越好,如 “酗酒”、“逃学”。
-确定案主不良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这需要经过多次 仔细地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设计取代原来行为的新结果。
-实施强化。
治疗者应准确地记录案主的行为表现,当其出现 正 常行为时立即给予强化-奖励。如拖延过久,案主不一 定意识到这是正常行为的直接结果,奖赏的强化作用便 大大降低。
13
行为修正模式的人性观
人类行为是由行为、认知与环境三者不断作 用而形成的,即是说人不仅仅是社会环境的 产物,也是控制社会环境的主人。 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或有机体;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
行为修正模式的人性观
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习得的不良或不适 行为,也可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适应性行为 。如同适应性行为一样,不适应行为也是习得 的。 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 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满灌疗法
概念: 又称暴露疗法、快速脱敏法就是让案主
直接处于最严重的焦虑之中直到案主的症 状消除。
1
满灌疗法
原理
人是有潜能的。 采取了与系统脱敏法相反的策略 让案主直接处于最严重的焦虑情境中使案主 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恐惧。
应用范围
适应与焦虑相关的障碍。
工作程序
行为修正模式技巧

行为修正模式技巧行为修正模式技巧是一种帮助个人改变不良行为并培养积极习惯的方法。
这些技巧基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原理,通过设定目标、自我监控、奖励和惩罚等方法,帮助人们实现行为的改变和自我提升。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行为修正模式的关键。
我们应该确切地知道自己想要改变的行为是什么,并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减少手机使用时间,我们可以设定每天只使用手机两个小时的目标。
自我监控是实现行为改变的重要步骤。
我们可以使用日记、手机应用或其他工具来记录自己的行为。
通过监控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及时发现不良行为。
然后,奖励和惩罚是激励行为改变的有效手段。
当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目标或取得进展时,我们应该给予自己适当的奖励,以增强积极行为的意愿。
相反,当我们违反了设定的规则或没有达到目标时,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些适当的惩罚,以警示自己并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也是行为修正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寻找朋友、家人或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努力改变不良行为。
他们可以给予我们鼓励、理解和支持,帮助我们坚持下去并实现目标。
持之以恒是实现行为改变的关键。
行为修正模式需要时间和努力,我们不能期望一蹴而就。
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实施设定的计划,克服困难和挑战,并且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改变不良行为。
通过行为修正模式技巧,我们可以改变不良行为并培养积极习惯。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实施这些技巧,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取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成为更好的自己!。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

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行为矫正的基本方法一榜样法1.定义:以某个个体或某个团体的行为为榜样,让儿童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作等途径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儿童形成与榜样相同的动作、思想、态度或是语言表达等特性,这种行为改变技术被称为“榜样法”。
2.理论基础:榜样法是建立在社会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模仿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条件:(1)儿童具备模仿能力(2)榜样为儿童接受(3)及时给予奖励(4)尊重儿童的个性与价值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选择好榜样(3)榜样展示良好行为并受到奖励(4)儿童模仿并展现该良好行为,得到奖励5.应用范围:学习良好行为;表现已获得的良好行为;抑制不良行为;多表现良好行为二塑造法1.定义:塑造法是指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儿童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
2.理论基础:斯金纳训练小白鼠压杠杆试验望着杠杆——望着杠杆并鼻子靠近杠杆——鼻子靠近杠杆且前肢离开地面——前肢离开地面并碰着杠杆——抬起前肢且完全压下杠杆3.条件:(1)有效的划分各个中间行为(2)组织好各个中间行为之间的替代4.实施步骤:(1)确立目标行为(2)合理的划分起点行为与目标行为之间的各个中间行为(3)确定行为塑造的方向(4)儿童表现出中间行为后方可获得强化(5)顺序地强化各个中间行为,直至目标行为(或终点行为)的完全建立5.提示与渐隐提示:是指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者所给予儿童的各种特殊帮助,如身体上的帮助、语言上的指导等。
渐隐:是指在行为塑造的过程中,教育者所给予儿童的各种特殊帮助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减少。
3.应用范围:塑造新行为三合同法1.定义:教师或家长组织或安排一种情境,让儿童按照成人要求完成任务,之后儿童可以从事自己喜欢且是被成人认可的事情。
行为修正模式PPT课件

一、理论背景
行为疗法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之交为分界线,此前为行为疗法 的理论准备时期;此后为行为疗 法的形成和发展期。
一、理论背景
• (一)理论准备期:基于基础心理学 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对理论的 验证上。 这个时期有两大理论—— 前一个方向是经典条件作用,沿 巴浦洛夫、华生和赫尔这个线索 发展;后一个方向是斯金纳及其 弟子所开创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 方向。
析或行为分析,是收集、测量和 记录有关不适应行为的信息,了 解该行为的发生个作用:描 述问题行为、选择治疗策略和评 价治疗效果。
(一)行为评估
• 3、行为功能分析一般按照一 个“A-B-C模式”进行,
• 即分别考察行为的“前导行为” (A,antecedent events)、“结 果行为”(B,resultant behavior )
教学目的
• 了解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 • 学习行为主义治疗的方法
“给我一个健全的婴儿,再给我一些特 定的环境。只要满足这两点.不管婴儿的 才能、个性、本能及其父母的血统、职业 如何,我都能将其中任何一个训练成我所 需要的任何一种人,譬如医生、律师、艺 术家、巨商、乞丐或者小偷。”
——华生(Watson,1878一1958)
操作性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 的后果对该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此理论认为行为的改变之所 以发生,是因行为后面所伴随 某种特别的结果,因此强调强 化的作用。
• 强化的作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 化。
斯金纳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
• 1、影响行为的单元
•
正增强
• 需要性刺激
•
负增强
• • 厌恶性刺激 •
一、理论背景
• (二)理论形成、发展期 • 1、20世纪50年代之后,一些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及其在学校教育中应用

行为修正理论模式及其在学校教育中应用作者:石志军来源:《财讯》2018年第09期行为修正理论主要功能是对人的行为予以导向,并且加以规范、修正、限制和改造,根据结果的好坏进行正强化和负强化。
本文主要探讨行为修正的理论基础、特点及其学校教育中的构建和实施,这对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行为修正正强化负强化构建与实施行为修正理论约翰·华生创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应地产生了行为修正主义模式,他指出,人类的行为模式都足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其中包括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无论什么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这种途径进行加强或者改变,并且这种原理同样适用于动物界。
“学习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而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他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人们在对环境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中,人们会根据行为的反馈结果,也就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足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日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行为修正理论在学校教育领域实施的必要性企业管理面对的对象是员工,学校管理所面对的是学生,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共性的,管理的对象都是人。
企业利用行为修正理论,通过谨慎的正强化、负强化来激励员工,使每个员工的日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正、负强化都是强化的手段,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
但是应用负强化比应用正强化更需要管理者的技能和管理艺术。
当员工犯错误时,不只有惩罚,还可变惩罚为激励,运用惩罚的手段达到激励和奖励的目的,甚至可以达到单纯奖励所不能达到的目的。
同理,在学校管理中也是一样的道理,依据行为主义的激励理论,学校对学生进行奖励教育,其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某种科学的奖励教育形式,肯定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在身心方面产生快乐感和成功感,从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等方面的积极性,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赋予学校的教育任务和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自我管理(self management)
在行为修正过程中,工作者只是帮助 案主制定行为改变的目标和计划,指导 和监督案主行为修正计划的执行情况, 并对案主行为改变的状况作出评估。 优点:提高了当事人改变行为的动机 水平,直接在生活的自然情境中改变行 为对一些不易在治疗室里观察和处理的 行为能够进行矫正。
调整案主的不适应行为。
包括:
1.确定行为修正的目标
2.选择行为修正的治疗技术
3.实施行为修正计划
(四)合理的修正效果评估
行为修正计划完成以后,个案工作者还需要
对案主的行为改变状况进行评估,确定行为
修正计划的完成状况,并对行为修正过程中
的经验进行总结。
第三节 行为修正模式的评论
一、贡献
1.治疗效果明显
3.建立代币管制。包括选择代币类型、确定实施 管制人员、制定代币发放的标准和支付强化物的 程序等。
4.执行计划,修正行为。 5.脱离代币管制:(1)逐渐延长代币法法规的间 隔时间,消除代币的强化作用;(2)逐渐降低代 币的价值,消除代币强化的影响。
8.果敢训练
又称为决断训练或自信训练,目的是帮助
放松疗法的应用
各种焦虑症
用于催眠治疗法 普通的消除疲劳和紧张
缓解压力
2.系统脱敏(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要求案主在放松状态下逐渐接近、接触恐惧对
象,从而抑制或消减焦虑反应,并逐渐克服恐惧 症状。
系统脱敏疗法治疗程序 评定主观焦虑度 松弛训练 设计焦虑等级量表
案主在人际交往中顺利地表达自己难以表达
的各种正面的或负面的感受,改善案主的人
际关系。
A、确认需要进行果敢训练的问题。
B、提高案主进行果敢训练的动机。 C、界定合适行为。 D、进行果敢行为的训练。
二、运用行为修正模式的主要原则
(一)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需要个案工作者倾听、理解、关注和接纳案 主,努力培养与案主之间的相互信任,建立 和谐的专业合作关系。
等级
5 10
焦虑程度
闲聊时,一位同学提到这位老师 早晨起床后,记起今天有这位老师的课
3
4 5
20
25 30
预备铃响了,向教室走去
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教师进教室 开始讲课,不敢看讲台
6
7 8 9 10
40
50 60 70 80
坐到中间一排,强迫自己注视老师
坐到前排,注视老师,碰到老师的目光 老师在教师巡视,在自己旁边停下来看自己做练习 教师课堂提问,点名要自己回答 课间休息,老师在自己座位旁坐下,跟我们闲谈
(二)行为机制 1.经典条件作用
强化 消退 泛化 分化 抗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
2.操作性条件
操作性条件作用又叫工具性条件作用它的 关键之处是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
应,这个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的是行为的后果对该
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此理论认为行为的改
变之所以发生,是因行为后面所伴随某种 特别的结果,因此强调强化的作用。
化,可使用厌恶性的后果改变行为。
步骤5:巩固收获
A、有效的评价—反馈系统
B、维持自然结果,逐步撤销自我记录活动
在自然环境中保持最多的改变
逐步撤销人工强化匹配
谋求社会支持应用自我管理方法于其他方 面
自 我 控 制 的 治 疗 应 用
戒酒,戒毒,减肥 以及一些适应性不良症 恐高症
贪食症
自我管理计划示例—减轻学 内 容
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基础 行为修正模式的方法与技术 行为修正模式的评论
第一节 行为修正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背景
(一)华生
1.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目标 2.环境塑造行为 3.刺激—反应模式
“给我一个健全的婴儿,再给我一些特定的环境。 只要满足这两点,不管婴儿的才能、个性、本能及 其父母的血统、职业如何,我都能将其中任何一个 训练成我所需要的任何一种人,譬如医生、律师、 艺术家、巨商、乞丐或者小偷。”
系统脱敏
评 定 主 观 焦 虑 度
评分通常以五分制为度量单位。0分是安 宁平静,1分、2分、3分、4分、5分,焦 虑依次递增,5分则表示极度焦虑不适。 案主应学会熟练地估价自己的焦虑程度
松
弛
训
练
让案主处于最舒适的位置,按照指导 语,依次练习放松前臂、头面部、颈 肩、背、胸、腹及下肢。
编号
1 2
步骤1:目标选择
我为了健康和有一个满意的自我形象 必须减轻体重。我计划在12个月内减轻
48磅,以达到理想的体重——127磅。
步骤2:监测目标行为
步骤2a:过程目标的选择 1、我将制定一个计划食谱 2、我将制定一个常规锻炼计划
3、我将制定一个常规步行计划
步骤2b:基线评估 1、我现在体重175磅 2、我目前每天摄入热量在4000-5000 大卡之间
第二节 行为修正模式的方法和技术
一、行为修正模式的方法与技术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观察:观察案主行为的次数与强度。 固定时距观察、随即时段观察、联合时段 观察 2.记录,包括行为的次数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
行为的强度等。
(二)评估方案的设计
1.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 2.AB—AB设计(又称逆特设计) 3.多种基础设计 在该设计中,只有一种行为或一个人的行为现行接受治
步骤4:获取有效结果
A、区分行为结果,确定它是具有强化性 还是惩罚性质 B、组织强化匹配以使: 适宜行为及时得到强化; 容易取得强化标准; 其他人会支持达到行为目标;
对通往过程目标的行为制定一个渐进的 强化时间表;强化物有足够的价 值或 力量使之有效;……
C、如强化匹配不能产生希望的行为变
自我管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即使人们知道自己在 做一些不良行为,也同样不能去阻止自己去做 这些,所以,行为的自我控制不单靠所谓的意 志力量,还要靠一系列行为技术的综合.
自我管理方法
1.加强改变不良行为的愿望
2.从理性上分析这种不良行为的有害性; 3.让其他人帮助作监督;
4.还要制定自我控制的计划,它可以长期
有机体行为的单元、有机体行为的 强化程序和强化物的类型。
斯金纳
(1)影响行为的单元 正增强 需要性刺激 负增强
给予
消减
正惩罚
厌恶性刺激
负惩罚
(2)强化的程序
固定比率强化程序 变动比率强化程序 固定时距强化程序 变时距强化程序
(3)强化的类型
物质强化物 社会强化物
活动强化物
3.社会学习理论
——华生(Watson,1878一1958)
华生认为,任何行为都是由环境决定的,都是 在“刺激——反应“的条件反射形成的。
(二)斯金纳
个体的行为可以操作外在的环境,从而产生一定的
结果,这个结果将决定个体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 斯金纳简洁明快地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发生机理,同
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洁明快的行为改变方法。
(二)准确的行为评估
目的是确定案主需要修正的行为的范围,了
解案主不适应行为产生的条件、过程和影响
等。需要明确三个问题:需要修正的行为是
不适应什么,影响不适应行为的外部环境刺
激是什么,不适应行为将导致什么样的环境
变化。
(三)有效的行为修正
此阶段个案工作者需要制定行为修正的具体
方案,并与案主合作实施行为修正的计划,
2.治疗方法和技术易操作
3.治疗标准和效果可测量。
二、局限
1.忽视对案主内心的探讨 2.把人的行为理解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过分注重行为症状的消除
三、发展前景
1.用明确、系统化的方法及科学的手段进行
治疗
2.行为治疗强调案主当前的问题是造成案主
困扰的主要因素,而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
素。
3.案主必须按要求从事某些行动,以解决自 身的问题。 4.注重评估治疗结果的科学性。
疗,其他的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仍然做基础性的观察和记录。 (1)一个人的几种行为
(2)几个人相同的行为
(3)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三)治疗方法与技术
1.放松练习(relaxation training)
放松训练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一种
渐进式紧张—松弛放松法。它是通过循 序渐进地放松一组一组肌肉群组后达 到全身放松的。
4、每次完成步行计划,就可花15分钟照
料花草,没做到,我替丈夫擦皮鞋
5、午餐给督导过目,否则就要受批评 6、我丈夫同意,看到好的,就表扬我。
步骤5:巩固收获
步骤5a:评价 步骤5b:维持
5.厌恶疗法 理论依据是,当出现不适当行为时采取 厌恶性刺激,使案主的不适应行为与厌恶性 反应建立联系。这样,案主就会逐渐回避或 放弃不适应行为。 引起厌恶性反应的刺激通常有三类:想 象、药物和电击。
地维持和强化恢自我控制的愿望。
自我管理行为模型
步骤1:选择目标
A、一次确定一个靶结果目标。 B、目标应该:
重要;可测性;能够达到;积极
C、靶结果目标的陈述应该包括:
所希望的表现(或消失)水平;
预定达到目标的日期
步骤2:监测目标行为
A、选择适当的过程目标 B、在实施行为改变策略前先对目标行为进行基线评 估。当目标行为发生后及时记录,记录时需要明确
(三)班杜拉 1.观察学习 2.替代强化 3.认知的重要性 4.交互决定论
二、理论思想
(一)人性观
1.激进的行为主义者,排除自我决定及自由的可能 性。 人的行为具有很高的可变性,环境改变,则人的行
为也随之改变。
2.当代的一些行为治疗学者则强调人类自主的特性, 他们认为人类有能力控制和改变已有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