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人力资源管理员章节要点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各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各章重点

第一章绪论世界上的资源可分为四大类:人力、自然、资本和信息从内涵上看: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特点:1不可剥夺性 2时代性3时效性4生物性5能动性6再生性7增值性宏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力资源的计划、组织、配置、开发和使用的过程。

微观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和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为组织的战略服务2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面,达成组织目标3、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4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情的需要。

5、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得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6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1获取2整合3保持4开发5控制与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1工作分析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3招募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6薪酬奖金和福利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1产业(工业)模式50年代之前2投资模式60-70年代3参与模式80-90年代4高灵活性模式90年代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1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2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适应4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人力资源战略(human resource strategy)是一种职能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制定、实施和监控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的过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战略的一致。

企业人力资源各章重点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各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划。

①战略规划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

③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

⑤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

4、岗位规范亦称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对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务或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做的统一要求。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岗位劳动规则(时间、组织、岗位、协作、行为);②定员定额标准(时间、产量、双重);③岗位培训规范;④岗位员工规范。

5、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环境和条件,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做的统一规定。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①基本资料(岗位名称、等级、编码、定员标准、直接上下级、分析日期)②岗位职责(职责概述、职责范围)③监督与岗位关系(与其它岗位横纵联系)④工作内容和要求(说明主要工作事项)⑤工作权限⑥劳动条件和环境(时、空)⑦工作时间(时间长度、轮班制设计)⑧资历(工作经验、学历条件)⑨身体条件(体格、体力)⑩心理品质要求(智力、语言能力等)⑾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⑿绩效考评(品质、行为、绩效等)。

6、岗位规范与工作说明书的区别①从内容上来看,工作说明书以事和物为中心,岗位规范所涉及的内容比工作说明书更为广泛②工作说明书与岗位规范所突出的主体不同③从具体的结构形式上工作说明说一般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2、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必背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必背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一)人力资源从广义上讲,人力资源是指一切智力正常的人。

从狭义上讲,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作为生产要素,为社会创造某种价值和财富的劳动人口的总和,是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达成组织目标而对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调整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及技术方法的总和。

二、简答题(一)人力资源管理要达到哪些目标?一般而言,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1.实现组织效益最大化2.满足组织全体员工的利益需求3.促进组织员工全面发展(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1.获取获取是指根据工作和组织的要求,通过招募和录用,选拔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任职者的过程。

2.整合整合又称为一体化,是指借助培训教育等手段实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3.保持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保持这项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体现为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如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

4.开发开发是指通过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及改变员工的态度等,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过程,主要通过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技能和知识培训、员工辅导等活动来实现。

5.控制与调整控制与调整是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进行评价、鉴定、以及反馈改进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如何?1.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生存发展和不断创新的保证。

2.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科学地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

3.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建立新型的组织文化。

4.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人力资源规划2.工作分析与设计3.招聘与甄选4.培训与开发5.绩效管理6.薪酬与福利7.职业生涯管理8.劳动关系管理9.安全与健康第二章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一、名词解释(一)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战略是指组织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组织战略来制订的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逐章要点小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逐章要点小页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助理师)各章要点第一章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一、常见组织结构的选择: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子公司和分公司:(注意:定义、特点、适用对象、优缺点)二、制约组织结构的六个方面:1、信息沟通: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3、经营战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标志;4、管理体制;5、企业规模6、环境变化。

三、部门结构的不同模式: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任务小组)等,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

优点: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个人不了解整体任务缺乏连续性。

企业规模较小时,能有效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2、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

优点:个体了解自己的任务又了解整个企业的任务;既具高度的稳定性,又具较强的适应性。

事业部制一般在大型企业中采用。

缺点:机构设置多,管理费用高。

3、以关系为中心——契约制:特大企业或项目中采用。

实用性差,明确性、稳定性。

四、部门结构选择考虑的因素:1、规模大小:小——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大——以成果为中心;特大——以关系为中心;2、性质:利润为中心——事业部制;成本或责任为中心——直线制或直线职能制。

3、技术状况:4、成员素质:高——以成果为中心;五、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行为或力的系统;非正式组织: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的无意识的体系化了的多种心理因素的系统。

六、系统的反映组织结构的主是资料:1、工作岗位说明书;2、组织体系图;3、管理业务流程图。

七、美国企业管理史学家钱德勒著名的结论: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八、组织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或环境威胁的主是社会力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战略管理。

影响因素:1、政治和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科技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5、自然环境。

九、岗位分析的研究任务:1、岗位技术:对岗位的名称、劳动活动的程序、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等所进行的一般说明;2、岗位要求:通过岗位描述,进一步说明担负某一岗位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如经验阅历、能力、技能、体格、兴趣等方面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师各章节复习重点(最新)

人力资源管理师各章节复习重点(最新)
分享中人网·共建中人网
特 别 巨 大 的 企 业 或 项 目 之 中 ,如 某 些 跨 国 公 司 。从 本 质 上 说 ,它 只 是 将 其 他 组 织 设 计 原 则 加 以 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和稳定性,实用性较差。 第二单元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学习目标 了 解 企 业 战 略 与 组 织 结 构 的 关 系 ,掌 握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变 革 程 序 ,能 够 进 行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整 合。 知识要求 企 业 战 略 与 组 织 结 构 的 关 系 :组 织 结 构 的 功 能 在 于 分 工 和 协 调 ,是 保 证 战 略 实 施 的 必 要 手 段。 能力要求 一、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程序 ( 一 )组 织 结 构 诊 断 :提 出 存 在 的 问 题 ,以 及 组 织 改 革 的 目 标 ,采 集 数 据 资 料 对 组 织 机 构 诊断分析。 1. 组 织 结 构 调 查 : 对组织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调查,掌握资料和情况。系统地反映组织结构的 主要资料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 组 织 结 构 的 分 析 : 通过研究分析,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组织 结 构 分 析 主 要 有 三 方 面 :内 外 环 境 变 化 引 起 的 企 业 经 营 战 略 和 目 标 的 改 变 ;哪 些 决 定 企 业 经 营 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3. 组 织 决 策 分 析 : 在分析决策应当放在哪个层次或部门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 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4. 组 织 关 系 分 析 ( 二 )实 施 结 构 变 革 :提 出 若 干 可 行 的 改 革 方 案 可 供 选 择 ,明 确 方 法 步 骤 具 体 措 施 和 工 作 重点 1.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变 革 的 征 兆 , 变 革 的 征 兆 主 要 有 : 企 业 经 营 业 绩 下 降 , 组 织 结 构 本 身 病 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等, 2. 企 业 组 织 结 构 的 变 革 方 式 : 改 良 式 变 革 , 爆 破 式 变 革 , 计 划 式 变 革 3. 排 除 组 织 结 构 变 革 的 阻 力 二、 企业组织结构的整合:组织结构整合是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 革。 第二节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学习目标 了 解 企 业 资 源 规 划 的 内 容 、作 用 、环 境 和 制 定 原 则 ,掌 握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的 制 定 程 序 和 步骤。 知识要求 一、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内容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有 广 义 与 狭 义 之 分 。广 义 的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泛 指 各 种 类 型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而 狭 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特指企业人员规划。从时限上看,五年以上的计划才可以称之为规划。 (二)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狭 义 的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按 照 年 度 编 制 的 计 划 主 要 有 :人 员 配 备 计 划 ;人 员 补 充 计 划 ;人 员 晋升计划。 (二)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广 义 的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按 照 年 度 编 制 的 计 划 ,除 了 以 上 三 种 人 员 计 划 之 外 ,还 包 括 :人 员 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 二、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满 足 企 业 总 体 战 略 发 展 的 要 求 ;促 进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的 开 展 ;协 调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的 各 项 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三、 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 (一)外部环境:经济形势,人口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 二 )内 部 环 境 :企 业 的 行 业 特 征 ,企 业 的 发 展 战 略 、 企 业 文 化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系 统 。 四、 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 制 定 狭 义 的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规 划 ,即 企 业 各 类 人 员 规 划 时 ,为 了 保 证 规 划 的 正 确 性 、科 学 性 和 有 效 性 ,应 遵 循 的 原 则 :确 保 人 力 资 源 需 求 的 原 则 ,与 内 外 环 境 相 适 应 的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章节

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章节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在企业里管理人,让人发挥最大效能,简单点说,就是把“人”这个资源管好。

想想吧,企业就像一艘船,人是船上的水手,水手们只要齐心协力,船才能顺利航行。

如果水手们各自为政,船就容易翻。

人力资源管理就像是船长的工作,要调配好每一个水手的位置,让大家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听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可不简单哦!1.1 招聘与选拔先说招聘,招聘就像是去超市挑菜,你得挑那些看上去新鲜、能让你做出好菜的。

招聘不仅要看简历上的经历,还要看看这个人是否能融入团队。

你说一个人再厉害,但如果他性格古怪、和大家处不来,那可就麻烦了。

而选拔就更重要了,要通过面试、测评等方式,找出最适合这个岗位的人。

就像找对象,光看外表可不行,得多了解多沟通才能知道合不合适。

1.2 培训与发展培训就像是给水手们上课,教他们如何掌握航海技巧。

企业里的培训,既可以是专业技能的培训,也可以是团队合作的训练。

想要员工进步,光靠一朝一夕的培训可不够,得有长期的发展规划。

发展就像是给员工提供一个跳板,让他们在职场上不断向上攀爬。

这样一来,员工也会觉得公司在关心他们,工作热情自然就上来了。

2. 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就像是给每个水手打分,看看谁的表现好,谁需要加把劲。

企业想要发展,得有一套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让大家都清楚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就好比比赛,只有在比赛中,选手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步。

但要注意,打分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结果,还得关注过程。

毕竟,有时候努力了却没成功,也得给人一些理解和包容。

2.1 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KPI、360度评估等等。

KPI就像是给你设定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奖励你,没达到就得反思。

而360度评估则是让大家都来评价你,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但其实,这是为了让你全面了解自己。

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各章重点内容粗略整理版(By兵兵).

人力资源管理各章重点内容粗略整理版(By兵兵).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精品文档下载【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HR定义概念提出:彼得•德鲁克1954年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引入了“人力资源”这一概念。

他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是经理们必须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

概念含义:广义的人力资源是在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域内的人口所具有的创造能力之和。

狭义的人力资源是指一个特定组织或企业员工总体所具有的生产和经营能力之和。

企业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特定时期、区域、组织、的人员数量、质量、结构特征,还包括员工的技能水平、适应力、工作态度等能动性因素及其组合。

2、人力资源的特征(和物质资源相比表现出来的特征——七点)——可剥夺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1、可剥夺性指:体能和智能是人类独有的,并依附于人身,不能游离于人体而存在2、生物属性与人的自然特征息息相关,具有天然生理构成的自然生理发展过程。

3、社会属性(人力资源实质性的属性)(1)、物质资源完全归属于自然界,而人力资源虽具有生物属性,但是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的范畴。

(2)、人力资源是在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

(3)、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其形成、使用、配置必须通过社会,依赖于社会。

(4)、它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体,从产生伊始,便处于一定的社会形态之中。

4、能动性表现为人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等。

人能够有意识地自我开发、提高,并自觉主动地调度自身的体能、智力、知识和技能。

对其能动性调动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开发的程度和达到的水平。

5、时效性以人为载体,表现为人的体力和脑力,因此与人的生命周期息息相关。

不能储存,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具有时效性;6、增值性价值源于人力资源所具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使得人力资源比其他任何资源具有更高的增值性。

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会因为不断使用而更有价值(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人力资源是不断增值的)。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各章节重点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各章节重点知识

2017.5企业人力二级总复习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组织的职能设计(含步骤和方法)P14-152.常见的部门组合方式有哪3个?(含:具体形式、优缺点、适用);进行具体职能或业务部门设计时应解决哪4个问题?P21-223.现有企业的结构整合(含:不协调现象、措施)及其过程P28-294.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P34-365.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的基本程序P50-526.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P57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58-608.简述进行人员预测时常见的环境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P58-599.简述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含:定性3个和定量11个)P63-7110.企业人力资源供求不平衡(含:供>求、供<求)的解决方法P95-96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也称构建过程)P124-1272.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27-128);员工素质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是哪些?(P132)3.员工素质测评时,如何设计测评标准?P135-139(表2-12、2-14、2-16、2-22)4.笔试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P144-1455.结构完整的面试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52-1546.面试中的常见问题P158-1597.面试实施技巧P159-1618.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P162-1639.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P16410.无领导小组讨论优缺点P178-17911.无领导小组操作流程中的准备阶段应做好哪些工作?P180-182(提示:会设计评分表2-38)12.无领导小组的评价与总结阶段,考官应着重评估被测评者哪些方面的表现?P18313.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设计的一般流程P190-192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企业培训成本具体包括哪些内容?P2142.基本竞争战略对培训需求的影响力分析P216-218表3-13.实施培训计划管理的配套措施P234-2374.员工培训课程计划的内容和编制的关键点分别是什么?P248 P2505.培训教师的来源及选聘标准P257-2606.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方法有哪些?P274-2787.设计员工培训评估方案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P287-289;P291-2928.培训成果的四级评估体系P294表3-159.培训成果评估的五种重要指标P295-29810.培训主管业绩评估P312-313(表3-25)11.培训师能力评估P314-315(表3-26)12.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P316-317第四章绩效管理1.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注意“(一)和表4-2”)P325-3292.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P344-3463.设定KPI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P3464.绩效监控的关键点是什么?P3485.绩效辅导的时机与方式P349-3506.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P357-3587.绩效沟通的技巧P3588.绩效考评方法比较(表4-10)P3609.绩效考评误差的识别P362-36510.避免考评者误差的方法P365-36611 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注意问题P37512.绩效考评后台系统的主要功能P377-37813.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体系设计(含:反馈面谈程序和技巧)P384-38514.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估指标与方法P387-389第五章薪酬管理1.日常薪酬管理工作P3982.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P405-418(图5-2需补充)3.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P412-4164.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P421(表5-8)5.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P422-4236.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实例P424-4267.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P4328.薪酬结构大致分为哪4个类型?(含:特点、具体形式、优缺点、适用)P456-4579.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P459-46110.企业薪酬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P461表5-2011.宽带薪酬体系设计流程P469-47012.设计宽带薪酬的关键决策和实施要点P470-47313.薪酬制度常见问题P476-47914.简述制订薪酬计划的工作程序P490-491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事实劳动关系形成原因及其法律规定P503-5052.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P511-5123.案例分析(二):用工单位应当如何管理被派遣员工P516-5174.案例分析(三):劳务派遣女工“三期”的法定保护P517-5185.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P520-5216.工资集体协商的代表是如何确定的?P5267.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P533-5348.如何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P536-5379.劳动争议仲裁基本制度【注意:终局裁决、管辖制度、区分举证责任制度】P547-55010.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P552-55311.劳动争议应用案例分析(四)和(五)P570-5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人力资源管理员章节要点
第二单元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员工信息的收集。

员工信息资料的收集是由人力资源部门通
过各种渠道,将有关人员历史上形成的和近期形成的人事材料收集而成,尤其是对新招聘员工信息资料的收集。

2.员工信息的。

员工信息的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方法和程序,对收集到的单位员工的信息资料进行鉴别、归类、排列、登记、技术处理,使之系统化、规范化、条理化。

既包括对新招聘员工信息资料的,也包括对原有员工信息资料的,主要表现在鉴别、分类、编排、登记等环节,使其达到“完整、真实、精确、实用”的要求。

3.员工信息的保管。

主要包括:员工信息的编号、存放;员工信息的接收、转移及登记;员工信息的检查和保密工作等。

为了更好地
保管员工信息,员工信息必须集中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任何人不得私自保存本人或他人的信息资料,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保管制度,如材料的归档制度、检查与核对制度、传递制度、保卫保密制度、统计制度等。

对员工信息资料的管理给出严格、科学合理的界定,避免信息丢失造成不良后果。

员工信息管理
新招聘人员信息的收集
对于单位新招聘的员工而言,所有信息都需要收集,尤其是在招聘过程和进入单位初期的内容,一般来说新招聘员工信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新员工的历史材料。

具体包括新员工在进入本单位之前的工作经历与表现。

2.新员工的招聘材料。

即在招聘此新员工时所发生的相关记录,包括:
(1)求职申请表;
(2)新员工求职时递交的简历;
(3)新员工的笔试、面试材料;
(4)在选拔时对新员工进行的评价,录用的理由;
(5)录用通知以及相关材料。

3.新员工进入单位后的材料。

即新员工在进入单位后所发生的相关记录,包括:
(1)试用期的工作表现;
(2)工作业绩考核结果;
(3)所在部门对其表现的反馈信息。

4.新员工个人资料。

具体包括:
(1)新员工的个人简介(姓名、性别、个人特长、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等);
(2)现任岗位名称;
(3)薪酬及相关收入;
(4)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的内容
员工信息包含的内容,单位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按不同的类别与标准进行界定。

一般来说,员工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
1.反映员工历史状况的信息。

主要内容有: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材料;政治历史问题的审查、甄别和复查材料;参加党团组织的材料等。

2.反映员工现状的信息。

包括目前的个人状况信息,以及与工作相关的信息,如职务、职称、教育状况、工作变动、工资变动、任免晋升、考核材料等;奖励和模范先进事迹材料;处分、取消处分和甄别复查材料等。

3.反映员工个性与潜能的信息。

包括兴趣、特长,爱好等信息。

实际上,单位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或单位人员管理的情况,建立有效、实用的人员信息资料。

值得强调的是员工信息内容项目繁多,但应做到规定的内容都收集在员工信息中,并且要统一信息管理的要求和规格规范,做到信息管理制度化、科学化。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的作用
员工信息管理是指记述和保存员工在社会活动中的经历和德才表现等方面信息的管理。

员工信息以员工个人为单元,是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业务能
力等情况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员工的真实情况。

当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对员工信息进行加工,并由各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设专人统一保管时,就构成了员工信息管理。

当然,这些信息应当是单位在了解员工、使用员工的过程当中形成的,并经过有关部门或单位认可的。

否则,员工信息管理也就失去了它的效用。

员工信息管理具有如下的作用:
1.员工信息管理是单位全方位考察员工的必要手段,是人力资
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2.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处理员工的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凭证。

3.员工信息管理为单位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等政策,以及人才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原始资料。

员工信息管理
员工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范围也突破了原来简单的薪资发放和人事档案
管理范畴,开始更多地关注组织机构设计、岗位体系设计、职业生涯管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流动体系设计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战略规划工作。

一旦建立一个如此庞大和复杂的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以一种一致和连续的方式来运行和维护这个体系。

如何准确地掌握各种人力资源信息资料,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恰当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成了企业单位领导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对于大中型企业集团来说,由于机构庞大,地域辽阔,人员众多,情况复杂,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困难重重。

人才如何储备和选拔,人力资源如何培训和开发,员工业绩如何考核,人员工资福利如何确定等,都是集团人力资源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会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来说,一套典型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从功能结构上应当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数据层、业务处理层和决策支持层。

.
1.基础数据层。

基础数据层包含的是变动很小的静态数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员工个人属性数据,又称为员工信息管理。

它是任何人力资源系统必备的功能,包括员工个人基本信息、员工工作分配的信息、家庭和社会关系、合同和档案信息、员工各种证件和证书信息等;另一类是单位数据,如组织结构、岗位设置、工资级别、管理制度等。

基础数据在HR系统初始化的时候要用到,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

2.业务处理层。

业务处理层是指对应于人力资源管理具体业务流程的系统功能,这些功能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产生与积累新数据,如薪资数据、绩效考核数据、培训数据、考勤休假数据等。

这些数据将成为企业掌握人力资源状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以及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

3.决策支持层。

决策支持层建立在基础数据与大量业务数据组成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基础之上,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就能快速
获得所需信息,如工资状况、员工考核情况等。

这不仅能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且便于单位高层从总体上把握人力资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