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特许经营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是稳定快速的,特许体系不断涌现,加盟店铺数成倍增长,也体现出诸多特点,同时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1、数量已成世界第一,质量还有很大差距。

中国特许经营的数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远远超出世界特许经营大国美国,目前每天还在产生大量的新生特许经营企业。

但是,中国特许经营在质量上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要达到欧美、日本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内特许经营企业在经营理念、品牌建设、管理体系建设、管理团队的成熟度、连锁经营标准规范的实施控制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总的来看,中国特许经营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少规则和管理,积累了不少问题,特许经营企业在做大的同时还没有做强,在追求数量的同时缺乏效率和质量,在利用特许经营优势的同时,尚缺乏对特许经营核心价值的探求,在特许经营的基础建设上缺少科学的态度和严谨务实的企业精神,投机心理、浮躁心态比较普遍,更有人钻法律的空子,借特许经营进行蓄意欺诈。

2、中国特许经营的行业几乎覆盖了所有国际常规特许经营行业。

根据“欧洲特许联盟(E F C)”推荐给“世界特许联合会(W F C)”的特许经营行业分类,目前中国的特许经营行业已经覆盖了该分类的所有13大类别,只是在一些专业服务行业,如“办公、商务供应与服务”大类中的人力资源服务、税收、保险、会计、广告等方面目前还是空白。

3、中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国际特许经营市场。

随着发达国家特许经营市场的饱和、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特许经营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国际一线特许经营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安营扎寨,目前还有数量相当可观的国际二、三线特许品牌正在积极进入中国市场。

特许经营在中国的经济地位1、特许经营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实施品牌中国战略的重要手段。

特许经营的核心是知识经营和品牌经营,特许经营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加盟双方构建一个共同的知识经营和品牌经营的平台。

特许经营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实施品牌中国战略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于对停车场、广告牌进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汇报

关于对停车场、广告牌进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汇报

关于对停车场、广告牌进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汇报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难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许多城市开始采取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方式对停车场进行管理和运营,同时也开始将广告牌进行市场化特许经营。

本文旨在对停车场和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背景、现状以及优势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文首先会介绍停车场市场化特许经营的背景和现状。

随着城市发展和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公共停车场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市场化特许经营的出现,通过吸引私人投资并引入市场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停车资源配置的问题。

我们将对停车场市场化特许经营的背景和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其次,本文将探讨停车场市场化特许经营的优势。

市场化特许经营不仅可以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了停车场的利用率,解决了停车资源错配的问题。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总结停车场市场化特许经营的优势所在。

另外,本文还将对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进行分析。

随着城市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加,广告牌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采取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实现广告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经济效益。

我们将对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背景、现状以及优势进行详细阐述。

最后,本文将对停车场和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停车场和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解决城市停车难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

然而,市场化特许经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我们将在结论部分对其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对停车场和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通过对停车场和广告牌市场化特许经营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影响,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特许经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旨在为相关决策者以及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汇报和分析,希望能够对解决停车难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有所帮助。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F-001、企业文化建设研究F-00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F-003、现代公共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F-004、西方管理思想流变研究F-005、企业无形资产研究F-006、企业文化纵横谈F-007、精神劳动与精神产品生产的管理F-008、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F-009、科学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F-010、中外管理思想比较研究F-011、国有企业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F-01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研究F-013、中国股市发展研究F-014、当前宏观政策的变动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F-015、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与对策F-016、民营经济的产业选择F-017、民营经济的制度创新F-018、民营企业与技术创新F-019、资本运营研究F-020、居民投资问题研究F-021、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F-022、企业商标保护战略研究F-023、著作权保护问题研究F-024、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F-025、反不正当竞争难点与对策F-026、广告管理问题研究F-027、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经济F-028、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F-029、科学发展观与绿色科技F-030、企业营销战略F-031、企业产品创新F-032、产品定价策划F-033、营销渠道策划F-034、广告策划F-035、企业战略策划F-036、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F-037、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F-038、企业战略策划F-039、企业市场研究F-040、市场经济研究F-041、农民增收问题研究F-042、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04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F-044、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决策支持F-045、6Sigma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运用F-046、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忠诚度的培养F-047、中国企业品牌管理研究F-048、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F-049、建立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系统研究F-050、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对策F-051、企业人本管理研究F-052、电子商务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的研究F-053、试论电子商务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F-054、试析数字产品的定价策略F-055、关于福建省发展物流业的几点思考F-05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第三方物流探讨F-057、我国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F-058、在线广告模式研究F-059、试析电子商务激活展会经济F-060、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发展现状F-061、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F-062、3PL和4PL的协调发展F-063、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F-064、新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F-065、浅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F-066、民营企业如何吸引、保留优秀人才F-067、对高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题的思考F-068、我国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F-069、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F-070、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进程及新趋势F-071、“入世”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挑战及对策F-072、企业如何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工作F-073、企业变革中的阻力F-074、企业信息化中的组织问题F-075、企业信息化中的文化问题F-076、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F-077、如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F-078、有效克服信息化中的阻力F-079、高新技术企业的营销特点F-080、网络经济中的品牌F-081、企业生产过程中逆向物流管理F-082、电子商务时代网络物流建设F-083、电子商务产权问题F-084、精益生产模式在我国企业中的作用F-085、企业人本管理讨F-086、浅谈企业经营中的信用建设F-087、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技术创新F-088、企业网络促销F-089、WTO下企业电子商务的营销管理创新F-090、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F-091、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F-092、电子商务与网上书店F-093、中国企业实施营销战略的现实意义F-094、中小企业的广告策划分析F-095、便利商店营销优势探析F-096、针对年轻人产品的广告心理分析F-097、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的选择F-098、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研究F-099、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竞争力研究F-100、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F-10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F-102、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F-103、公司治理机制研究F-104、人力资本理论与经营者激励F-105、跨国公司竞争力研究F-106、绿色会计问题研究F-107、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F-108、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F-109、绿色壁垒问题研究F-110、环境税收问题研究F-111、税收制度改革F-112、品牌经营F-113、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研究F-114、企业公民的培育F-115、广告策略F-116、网络诚信问题研究F-117、网络信用建设问题研究F-118、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研究F-119、网络道德建设问题研究F-120、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F-121、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影响F-12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F-123、企业信息化与营销创新F-124、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F-125、WTO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影响F-126、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F-127、企业电子化与商务整合策略研究F-128、决策支持系统在电子化企业中的应用F-129、企业间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构建F-130、物流管理的应用技术研究和实施F-131、谈电子交易之中的CA认证F-132、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投资决策F-133、谈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F-134、论海峡西岸物流建设F-135、试论电子物流的发展F-136、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F-137、加快我省物流发展的思考F-138、高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F-139、入世后我国零售业发展的思考F-140、入世后我国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F-141、我国农村零售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F-142、我国社区零售商业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F-143、我国中小城市商业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分析F-144、商业企业零售战略研究F-145、论我国城市新居民区零售业的发展F-146、特许经营的风险及防范F-147、关于发展我国商业连锁经营的思考F-148、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F-149、我国百货店的经营现状及创新研究F-150、我国会展经济研究F-151、我国专业市场创新研究F-152、我国区域商业规划研究F-153、台湾商圈研究F-154、台湾特许经营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F-155、台湾零售业的发展F-156、台湾百货店的经营现状及创新研究F-157、企业价值链管理研究F-158、产业集群与企业价值链管理F-159、企业社会资本研究F-160、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F-161、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研究F-162、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制度创新F-163、闽台经贸合作研究F-164、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F-165、农产品流通组织创新研究F-166、福建中小企业发展研究F-167、台湾农业发展研究F-168、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F-169、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F-170、福建省供货商与超市的关系研究F-171、福建省民营企业创品牌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F-172、企业的空间结构与空间行为研究F-173、从商业流通形式的发展谈福建发展商品流通的举措F-174、试论能源瓶颈制约下的工业发展思路F-175、发展资本市场推动福建民营企业的国际化F-176、谈国有股减持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F-177、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儒学管理F-178、企业中“跳槽”现象的原因及举措分析补:1、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开发研究2、我国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3、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研究4、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流动问题研究5、经营者薪酬结构问题研究6、县域经济问题研究7、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问题研究8、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9、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问题研究10、西方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1、我国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研究2、我国民营企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3、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研究4、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5、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6、论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转变的途径7、我国经营者年薪制问题研究8、劳动力过剩条件下的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9、企业并构中的政府行为分析10、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析。

2024年特许经营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特许经营市场前景分析

特许经营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特许经营是指品牌商授予个人或企业在一定区域内使用其品牌、知识产权和经营模式的权利,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培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许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特许经营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

2. 特许经营市场的发展现状目前,特许经营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许经营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餐饮、零售、教育等多个领域。

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均使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市场拓展。

特许经营的好处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品牌影响力,降低市场风险,并提供专业的管理支持和培训,使特许经营者在市场中获得成功。

3. 特许经营市场的优势3.1 品牌影响力特许经营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品牌的影响力,吸引消费者。

消费者对于知名品牌的信任度更高,更倾向选择这类特许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因此,特许经营者在市场中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3.2 降低市场风险特许经营者可以通过与品牌商合作,共同分担市场风险。

品牌商通常会提供培训、市场调研、运营支持等方面的帮助,使特许经营者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降低开店失败的概率。

3.3 专业的管理支持和培训品牌商会向特许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管理支持和培训。

特许经营者可以获得品牌商的运营经验、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增加成功的机会。

4. 特许经营市场的挑战虽然特许经营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4.1 高成本要求特许经营者需要支付一定的加盟费和专用产品或设备的采购成本。

这增加了特许经营者的初始投资。

同时,特许经营者还需要按照品牌商制定的标准进行装修和运营,进一步增加了成本。

4.2 管理风险特许经营者在市场运营中可能面临的管理风险包括人事管理、供应链管理、市场调研等方面。

特许经营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4.3 品牌形象受损风险如果特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不当或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品牌形象,甚至导致品牌价值的受损。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一、我国特许经营的现状1、被特许人以个体工商户居多,启动诉讼程序的原告多为被特许人并且意图通过诉讼摆脱合同约束,请求判令解除合同、撤销合同或者合同无效。

2、60%以上的特许人在特许经营活动中存在虚假宣传、不具备'两店一年'、未进行备案、不拥有注册商标等不规范、不诚信的情形。

二、我国特许经营纠纷的成因ﻫ(一)由特许经营这种运营模式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对于被特许人而言,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1.可以获得经过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服务;2.可以获得特许人的技术和管理支持;3.较低的运营成本;4.独家经营,排除竞争。

劣势在于:1.締约信息不对称;2.需要支付特许经营成本;3,对经营自由的限制。

对于特许人而言,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1.利用他人的资金和经营进行扩张;2.批量采购和统一广告降低运营成本。

劣势在于:1被特许人掌握相关技术后寻求独立;2.难于寻找合适的加盟商。

ﻫ(二)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属于比较新的模式,整个社会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的当事人均缺乏对该体系的深刻理解。

2,特许经营门槛过低,特许企业良莠不齐。

3,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具有群体性特征,由于部分特许人不具备特许实力盲目扩张,一旦一个特许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容易造成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的连锁反应。

4,特许经营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被特许人在缔约能力、分析项目商业价值、判断市场风险等方面始终处于相对弱势,容易受到不公正合同条款或者特许人不诚信行为的伤害。

5,在所有诉讼中,特许人没有任何过错的几乎没有,但促使被特许人提起诉讼的真正动机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出于特许人的过错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出于经营亏损试图挽回损失的目的;追随其他被特许人起诉,出于掌握了技术和经营秘密后试图另立门户的目的而提起诉讼。

ﻫ三、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的主要法律问题ﻫ(一)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判断1.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特征ﻫ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特许条例》〉第3条规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
1.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现状:
- 特许经营是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新业态之一,各行业领域均有涉及,包括餐饮、教育、金融、医疗等。

- 特许经营在国内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它具有可靠性高、授权方风险低、品牌营销效果不错、容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等优点。

- 目前,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水平较高,不仅扩大了服务业规模,而且为国内的外商投资和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我国特许经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市场监管不足、经营者素质差、合法权益保护不完善等。

2. 我国特许经营发展对策:
- 政府部门应健全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特许经营市场的监管。

- 加大对特许经营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其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和经营特许经营企业。

- 加强对特许经营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授权方和被授权方的行为,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 鼓励特许经营企业向区域或国际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 加大对特许经营企业的支持,如提供扶持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3. 总结:
- 特许经营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业态,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 对此,政府应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促进特许经营健康发展。

- 同时,特许经营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品牌建设和管理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推动特许经营发展。

中国加油站特许经营发展反思

中国加油站特许经营发展反思
通过制 度 输 出实现 品牌 的延伸 。
关键词
中国 加 油站 特许经营 指导原则 工作程序 为了促进和规范特许经营加油站的发展,国务院办 公厅和国家经贸委先后于20 年2 02 月和 8 月出台了 ( 《 关于 开展加油站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 和 《 关于规范加油站特
在中国成品油市场上 ,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率先引 入特许经营, 通过吸纳社会加油站加盟实现 了零售网络的超常发
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出了 提 开展加油站特许经营的指导原则——做 好战略规划, 循序渐进发展 ;坚 持质量第一,突
出规模 效益 ;通 过 契约和 制度 ,统一 模 式 、整合 文化 ;严格 动态 管理 ,注 意学 习 、借 鉴 、发展 、创新 。 同时 ,阐述
了特许经营的工作程序 , 并指 出 :为保证特 许经营的 良性发展 , 以内部规范的形式确定基本指导原则和工作程序, 应
开 展特 许 经 营 的 时 间短 ,缺 乏 经 验 的积 累和 市 场 的洗

国 内加油站特许经营现状 分析
特许经营作为石油公司扩张零售网络的有效途径已被 国外跨
国石油公司广泛应用, 但在市场经济体制 尚需进一步完善 、 市场
礼,在操作 中偏重以资源输 出吸引社会加油站加盟 , 对 品牌建设和制度规范重视不够 , 加之发展过快 , 相关制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0 年年报 ,中国石油化 工股份有限公司20 年年报 00 00
乏认同感,这些是制约特许经营 良性发展的重要 因素
国I I 油经 济 2 o 3 末石 0 6.
维普资讯
此外, 虽然部分企业尝试开展非油品业务的特许经营 , 如 特许经营所必备的品牌价值、管理规范、资源保障、营销支 便利店、 汽车维修保养、 餐饮等, 由于对特许经营的本质和 持、法律约束等内外部 条件 ,不宜急于实施大规模的特许经 但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现状及分析一、我国特许经营的现状1、被特许人以个体工商户居多,启动诉讼程序的原告多为被特许人并且意图通过诉讼摆脱合同约束,请求判令解除合同、撤销合同或者合同无效。

2、60% 以上的特许人在特许经营活动中存在虚假宣传、不具备'两店一年'、未进行备案、不拥有注册商标等不规范、不诚信的情形。

二、我国特许经营纠纷的成因(一)由特许经营这种运营模式自身的特点所决定。

对于被特许人而言,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1.可以获得经过市场认可的产品和服务;2.可以获得特许人的技术和管理支持;3. 较低的运营成本;4.独家经营,排除竞争。

劣势在于:1.締约信息不对称;2. 需要支付特许经营成本;3,对经营自由的限制。

对于特许人而言,这种运营模式的优势在于: 1.利用他人的资金和经营进行扩张;2. 批量采购和统一广告降低运营成本。

劣势在于: 1 被特许人掌握相关技术后寻求独立;2. 难于寻找合适的加盟商。

(二)发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属于比较新的模式,整个社会包括特许经营合同的当事人均缺乏对该体系的深刻理解。

2 ,特许经营门槛过低,特许企业良莠不齐。

3,特许经营合同纠纷具有群体性特征,由于部分特许人不具备特许实力盲目扩张,一旦一个特许经营环节出现问题,容易造成整个特许经营体系的连锁反应。

4,特许经营合同的订立和履行中,被特许人在缔约能力、分析项目商业价值、判断市场风险等方面始终处于相对弱势, 容易受到不公正合同条款或者特许人不诚信行为的伤害。

在所有诉讼中,特许人没有任何过错的几乎没有,但促使被特许人提起诉讼的真正动机复杂多样,其中包括出于特许人的过错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出于经营亏损试图挽回损失的目的;追随其他被特许人起诉,出于掌握了技术和经营秘密后试图另立门户的目的而提起诉讼。

三、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中的主要法律问题(一)特许经营合同的性质判断1.特许经营合同的基本特征我国《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特许条例》〉第 3 条规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以合同形式将其拥有的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中国特许经营进展现状分析特许经营的历史回忆1.中国的特许经营特许经营真正进入中国是1990年,其标志确实是上海华联超市的出现(当时叫自选商场)。

那时,整个中国对特许经营还不了解,但到目前为止,短短15年内,中国差不多全面进入特许经营的领域。

2.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世界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是从19世纪末的美国开始的,它最先在茶叶市场上开始出现。

当时美国的茶叶大部分从中国进口,因为鉴定茶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消费者买茶叶时有专门多顾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出现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卖茶叶的特许经营体系。

市场营销的差不多理论1.产品(Product)目前,中国市场还处于产品导向的时代,大多数企业仍然注重产品,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

因此在市场营销理论中,产品依旧处于第一位的。

2.价格 ( Price)中国专门多行业在营销中最后的招数确实是打价格战,比如空调、彩电、食品等等,差不多上差不多上靠打价格战进行营销。

3.促销 (Promotion)中国促销的要紧形式是空中战,也确实是广告,在广告上投入的资金特不多。

但是现在差不多进入后广告时代,广告的作用差不多大打折扣了。

4.分销(Place)分销确实是通路的建设,这是近年来市场营销中逐渐受到重视的一项工作。

Æ传统的通路模式由于中国幅员宽阔,因此传统的通路往往是一个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典型的如农资公司,从全国代理商到省级代理商到市级代理商再到县级代理商,最后才到乡、镇、村各个零售商店,通过零售商店到达农民手中。

通过如此的层层加价,零售价格就会比原来高出专门多,如此的通路在今天是没有竞争力的。

【案例】我国的农资系统要进口一种农药,首先要从国外购买并运进来。

然后转给总代理-中国农资公司,然后是各省(区)的农资公司,各省(区)农资公司之下是各县、各乡、各村,最后才能到农民那儿。

农民买到的农药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但也可能是世界上最贵的。

因为层级专门多,而每一个层级都要赚钞票。

Æ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传统经销商的两个差不多角色确实是分和销,分是指把商品从大分到中,从中分到小;销是指销售,但实际上没有销,真正的销是由零售商店来完成的。

因此传统消费品的通路是由一个点到一条线,而且这条线特不长,甚至能够讲是世界上最长的通路。

Æ第三方物流的出现及零售商的崛起随着高速公路的进展,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并不断壮大,使得经销商的功能开始转变,传统经销商、批发商在营销通路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随之结束,代之以“沃尔玛”、“家乐福”为代表的零售商时代的来临,与之相应的是制造商地位的下降。

【案例】进入家乐福的代价前几年,关于制造商来讲,最大的喜讯确实是产品差不多进入某某超市,特不是家乐福如此的大型超市。

然而天下最倒霉的情况也是进入家乐福,因为代价太高,甚至可能赚不到钞票。

产品进入往常,就需要交条码费,一个条码费500元钞票,要有100种产品就要交5万元钞票。

一家店交5万元钞票,十家店确实是50万元,之后还有进店费、上架费、仓储费、治理费、促销费、广告费等等,这些都叫做渠道费用。

渠道费用越来越高,零售商越来越大,经销商就越来越小,制造商的操纵能力也越来越小。

启发:在那个供大于求的时代,消费者最重要。

因此关于厂商来讲,一方面通路的长度要越来越短,通路的宽度要越来越宽;另一方面,谁掌握了消费者谁就掌握了以后,而零售商正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一环。

从产业结构看通路建设1.农林与牧业关于这一产业来讲,随着顾客规模时代的来临,企业没有顾客规模就没有以后,而顾客正掌握在零售商那儿,因此零售商确实是通路的领导者。

2.汽车与建筑业关于汽车行业来讲,它的掌控权现在都在厂商那儿,因为汽车现在是由厂商定价的。

然而,五年以后,随着团购、网售等新型通路的进展,那个掌控权也许就不在厂商那儿了。

中国的建筑行业目前的通路也是掌握在厂商那儿,即建筑商和开发商那儿,消费者处于劣势地位。

3.服装业现在服装的价格差不多上由批发商定,批发商买进服装以后能够随意定价,因为那个通路掌握在他们手里。

4.家电业由于大型零售商对消费者的操纵逐渐加强,因此家电业的价格开始掌握在零售商手上,通路的领导权也掌握在零售商手中。

5.手机业手机业表面上是由厂商、批发商在定价,但实际上差不多快由消费者定价了。

而价格到了消费者来定的时候,厂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商品的寿命就更短了,商品的价格变化也就更快,这被称为通路成员力量的转变。

启发:通过对以上几个行业的分析,能够了解到通路成员力量的转换及其对市场的种种阻碍。

对企业来讲,应当首先了解那个行业的通路掌握者是谁。

在供大于求的时代,通路的领导权最终可能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而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确实是零售商。

因此,企业应当认识到通路建设关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图1-1 不同行业间通路成员的力量转变【图解】粗线框代表通路的领导者。

行业不同,通路的领导者也不同。

企业应该把握这种转换,因为通路的掌控权专门重要。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通路掌控者,而通路掌控者决定企业的以后。

因此关于企业来讲,应当将目光集中在通路的掌控者上。

【自检1-1】有一个台湾人到天津投资2亿元建一个饮料厂,生产在台湾专门畅销的番茄饮料。

他认为既然在台湾销路专门好,那么在大陆也一定专门畅销。

那个台湾商人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请问他的问题出在哪里?见参考答案1-1答案1-1返回他的问题在于他不了解市场最后的操纵权是在顾客手里,而不是在厂商那儿。

因此要先做市场,不是先做工厂。

没做过市场调研。

没有上市往常,免费请人家喝时,大伙儿都讲挺好,但并不代表上市后人们会同样喜爱;消费者假如不喜爱,你的产品就不可能畅销。

第二讲通路的治理(上)通路建设1.通路的选择现在正处于以通路建设为营销战略核心的重要时代,因此通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个地点所讲的通路的选择是指你要选择谁、选择哪个地点去建设你的通路。

Æ治理的差不多职责与通路的选择治理学的差不多职责包括目标、组织、领导、激励、操纵,因此通路选择好以后,要激励、要操纵,操纵好以后,通路还会有专门多冲突,因此需要修正。

通路的选择确实是目标的制定,是通路治理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

图2-1 通路战略示意图Æ企业运作模式与通路的选择从商业行为上来看,传统企业与现代化企业的差不在于,传统企业是通过代理商、批发商来进行通路建设的,而现代化企业则直接通过连锁店的形式进行通路建设。

更重要的区不是职能上的区不、服务上的区不、治理上的区不,这才是关键所在。

现代化企业要保证正常运作,关键是要关注顾客规模(消费者)和通路的建设(通路),即让你的产品通过你的通路到达消费者那儿。

图2-2 营销通路的进展历程图2-3 通路的选择2.通路成员及其职责通路的成员包括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等,通路的各个成员担负的责任是不一样的。

Æ制造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制造商是治理得最好的,因为它的商业行为囊括了制造、服务、销售、物流,整个过程差不多上专门严谨的。

然而治理再好,卖不出去也没有用。

因此制造商的职能开始转变。

Æ经销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经销商确实是简单的倒买倒卖,也可能是仅凭关系,不需要严谨的治理。

而现在的经销商往往属下还有专门多人,包括大量的促销人员和业务人员,这就给经销商提出了提高治理能力的要求,比如对财务、物流、仓储、市场的治理等等。

可见,经销商也不是往常的经销商了。

Æ零售商在传统的思维里,认为零售商专门小,只是路边的小摊贩,或者小便利店等等,而现在的零售商可能确实是晚上灯光最亮的那家,甚至治理最好的确实是零售商,比如沃尔玛、家乐福等。

能够讲,零售商的时代差不多来临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能够看出,作为企业首先要把握好通路成员的角色及其转换,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地建设自己的通路。

表2-1 通路成员的职责【表析】从上表能够看出: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之间职责分明,整个通路才能有效率;此表格依照不同行业的情况也会有所变动。

①行业差异例如汽车行业,销售打算大部分是由厂商制定的,而服装行业的大部分打算差不多上由经销商制定的。

销售打算的制定权反映了关于市场的实际领导能力。

因此从销售打算到物流治理,再到库存、资金流、促销,一直到终端,都能够看出,谁掌握了通路谁就领导通路。

②时刻差异例如三年后,在汽车行业和服装行业中,假如操纵权发生了变化,职能也会随之转变,而且转变会特不快速,那时那个表格就要重填。

3.通路效率的评估Æ目标达成率通路成员的职能目标明确了,然而目标是否能够达成还不一定,这就需要对目标达成率进行评估,否则整个通路建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Æ业务员的治理阻碍目标达成率的要紧是业务员的业务行为效率,因为业务员是职能的最终实现者。

业务员治理的差不多原则确实是要么让他访问客户数量越多越好,要么让他在客户那儿待的时刻越长越好。

业务员治理的难度首先在于观念问题,因此改变观念是最重要的。

应当提高业务员对顾客及企业的忠诚度。

图2-4 业务人员销售效率分析雷达图【图解】图2-4描绘了业务人员销售效率的8个指标,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任何一项指标越靠近同心圆的圆心表明效率越低。

通路冲突1.通路冲突的类型通路冲突是指经销商之间发生的利益竞争。

Æ水平冲突(类型间冲突)水平冲突是指两个企业通路中处于同一地位的成员之间进行的竞争,例如这一品牌制造商与另一品牌制造商,这一品牌经销商与另一品牌经销商,这一品牌零售商与另一品牌零售商之间的冲突。

Æ垂直冲突 (渠道系统内的冲突)垂直冲突是指同一通路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成员之间进行的竞争,例如制造商与经销商,经销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

图2-5 通路冲突的类型图2-6 渠道冲突缘故示意图第三讲通路的治理(下)窜货Æ窜货的危害目前中国市场上最大的通路冲突确实是窜货,它的危害也最大,是通路冲突中最受关注的问题。

窜货的危害一般有以下几点:①丢掉市场、损失利润;②成员丧失信心;③新产品推出困难;④腐蚀营销队伍;⑤损害市场形象;⑥竞争对手受益。

【案例】旭日升为何失败旭日升曾经是一个专门好的企业,从专门小做到专门大。

那个企业更了不起的是它阻碍了消费者的消费适应,它使得中国大陆的消费者开始适应喝冰茶。

然而旭日升在进展中忽略了两件情况:第一,确实是从小做到大的过程中,那个市场如何操纵。

比如讲有三个经销商,发货价差不多上100元,规定经销价差不多上103元,但实际上有一个经销商为了扩充市场,以102元销售商品,如此他的销量就大了,侵占了不人的市场。

这种恶意地把商品销到不人市场、侵占不人市场的行为,被称为窜货。

窜货如不加以操纵,最终的结果确实是价格窜底。

旭日升在1999年的时候,差不多上价格窜底,对企业造成了专门大的阻碍;第二,统一和康师傅这两个特不了解饮料业的强大对手的竞争,使得旭日升更是雪上加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