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计算书4.18

合集下载

荷载计算书

荷载计算书

荷载计算书1.标准层楼面荷载1.1楼面恒载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面层:24X0.05=1.2KN/m2板底涂料:0.7KN/m2总计:1.9KN/m2卫生间恒载:10厚地砖面层:0.010X21=0.21 kN/m215厚水泥砂浆结合层:0.015X20=0.30 kN/m2300水泥炉碴回填层:0.350X14=4.90 kN/m220厚板底粉: 0.020X20=0.40 kN/m2合计:荷载为5.81 kN/m2 取6.0 kN/m21.2楼面活载:根据荷载规范取2.0KN/m2走廊荷载根据规范取2.5 kN/m22.屋面荷载2.1屋面恒载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0.40KN/m225厚水泥砂浆找平层及防水卷材:0.90KN/m2120厚憎水膨胀珍珠岩保温板:0.40KN/m21:6水泥砂浆找坡:1.80KN/m2考虑吊顶和抹灰:0.50KN/m2总计:4.0KN/m22.2屋面活载:根据荷载规范上人屋面活载取2.0KN/m23标准层梁间荷载3.1 普通外墙(填充墙为页岩空心砖,砌体容重按12KN/ m3考虑,外墙面(内侧)抹灰20厚:0.02x20=0.4KN/㎡,外墙面(外侧)(包括抹灰、外墙保温、结合层及外墙砖):0.4+0.1+0.2+0.2=0.9KN/㎡,外墙面内外合计荷载为0.9+0.4=1.3KN/M2)240厚墙 1.3+0.24X12=4.18kN/m2线性荷载 4.18X(3.0-0.5)=10.45kN/m2取值11kN/m23.2 普通内隔墙240厚墙 2X0.02X20 + 0.24X12=3.68kN/m2线性荷载 3.68X(3.0-0.5)=9.2kN/m2取值为10kN/m23.3 卫生间内隔墙:(此填充墙为1.5米高页岩实心砖和1.0米高页岩空心砖砌筑,页岩实心砖干容重不大于19KN/m3,砌体容重按19KN/ m3考虑,页岩空心砖,干容重不大于8.0KN/m3,砌体容重按12KN/ m3考虑,双面抹灰均为20厚)240厚墙 2X0.02X20 + 0.24X19=5.36kN/m22X0.02X20+0.24X12=3.68 kN/m2线性荷载 5.36X1.5+3.68X(3.0-0.5-1.5)=11.72 kN/m2取值为12kN/m24 屋面梁间荷载屋面女儿墙(普通高度按1.5米普通外墙考虑,其它另算)线性荷载 3.7x1.5=5.55kN/m。

抗震计算书4.18(内容清晰)

抗震计算书4.18(内容清晰)

抗震计算书4.18(内容清晰)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桥墩抗震计算书一、项目概况徽县(大石碑)至天水高速公路是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G7011)甘肃境内路段,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第STSJ2合同段的勘察设计工作。

路线起于西和县城南五里铺,终点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路线全长81.625km。

本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区域均为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受灾区。

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30g (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9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

由于本项目地震烈度较高,桥梁抗震计算显得非常重要。

二、计算内容(1)、地震作用本项目大部分桥梁均为20米、30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现选取几种典型结构及墩高组合计算抗震,为本项目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详细选取类型见下表:孔数(孔)墩高组合(米)-跨径(米)5X20 5+8+7+65X20 11+20+25+155X20 15+20+25+155X20 20+25+25+205X20 20+25+25+204X30 5+7+64X30 11+30+254X30 16+30+254X30 20+30+254X30 25+30+25注:墩高组合中“5+7+6”表示1号墩高5米,2号墩高7米,3号墩高6米。

以下类推。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一般情况下,公路桥梁可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直线桥可分别考虑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作用。

在顺桥向地震作用影响下,由于矮墩相对刚度较大,承担的力也相应较大。

因此,高低墩搭配情况下对矮墩更不利;横桥向地震作用下,高低墩搭配情况下对高墩更不利。

据此考虑,选取上述几种跨径和墩高组合进行抗震计算。

(2)桥梁结构概况1、跨径:5-20米、4-30米2、桥梁宽度:12.25米3、桥梁右偏角:90°4、墩台结构:柱式台、双柱式桥墩5、地震烈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30g(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9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

抗震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地震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了解地震动的特性及其对结构的影响。

3.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4.学习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熟悉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

6.能够进行地震波的时程分析。

7.能够运用结构动力学理论进行抗震计算。

8.能够根据抗震设计原则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9.能够正确运用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震安全的关注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地震工程基本概念:地震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结构动力学基本理论:地震波的时程分析、结构的动力响应计算。

3.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计算方法。

4.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国际抗震设计标准。

5.抗震设计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学习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抗震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抗震设计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进行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抗震设计原理。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抗震设计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专业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地震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实验设备:准备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和抗震性能试验所需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引言本文档为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的计算书,旨在通过计算分析多层建筑框架结构在发生地震时的抗震性能。

本文档将从结构设计、地震力计算、结构抗震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供相应的计算结果和分析。

结构设计结构类型选择在进行多层框架抗震计算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和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

结构参数确定确定结构参数是进行抗震计算的重要一步。

通过对结构的需求、荷载情况和材料性能等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参数。

包括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尺寸、连接节点设计等。

结构模型建立在进行抗震计算之前,需要建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根据实际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能,使用相应的有限元软件进行模型建立。

同时,需要合理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方式。

地震力计算地震烈度确定根据地震区划和地震参数,确定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评估地震影响的指标,根据地震烈度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计算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的动力性能,使用地震反应谱法或时程分析法等方法,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计算中需要考虑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等参数。

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响应谱分析通过响应谱分析,可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剪力、最大弯矩等参数。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构件性能评估除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外,还需要对构件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包括截面的抗剪、抗弯能力等。

通过计算和分析,评估构件的抗震能力。

结论根据计算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出多层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确定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深入了解了多层框架抗震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以上是多层框架抗震计算课程设计计算书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确定设计的合理性。

抗震评估计算书

抗震评估计算书

结构计算结果汇总工程名:南海缉私分局大楼设计单位:广东省华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校对:审核:设计依据规范: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 50023-9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01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CECS 25-90 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 116-9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一、抗震鉴定 1、一级鉴定鉴定的楼层最大高度和层数:本工程为粘土砖实心墙,位于7度抗震设防区,墙厚240mm ,规范允许最大层数为7层,高度为22m,层高不宜超过4m实际情况:共5层,层高3.2m ,总高16m ,均满足要求 2、建筑外观鉴定3、高宽比: H/B=16/7=2.28 H=16m<L=26.3m4、抗震横墙间距:3.8m<15m二、二级鉴定1、楼层平均抗震能力指数 首层最危险1110184000001.99 1.028********.00147 1.0b A A βελ===>⨯⨯上式中各参数如下:横墙面积 A 1=5x240x7000=8400000mm 2 楼层总面积 A b1=286500000mm 2 抗震墙基准面积率 ε01=0.0147 烈度影响系数 λ=1.0 2、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计算首层11210.630.8 1.99 1.0c βψψβ==⨯⨯= 上式中各参数如下:体系影响系数ψ1 =0.85x0.75=0.63 局部影响系数ψ2 =0.8 3、墙段综合抗震能力指数方法 首层1515150115121524070002.86 1.0570070000.0147 1.00.630.8 2.86 1.44 1.0b c A A βελβψψβ⨯===>⨯⨯⨯==⨯⨯=>三、按照抗震规范验算横墙承载能力1、用材:砌体 1~3层 100#砖,75#混合砂浆,相当于现在MU10砖,M7.5混合砂浆,f v =0.11Mpa; 4~5层 75#砖,50#混合砂浆,相当MU7.5砖,M5.0混合砂浆, f v =0.11MPa 砼:200#,相当于C20,按C18计算,f c =9.6MPa 钢筋:I 级钢筋,即HPB235,f y =210MPa2、计算有效重度 楼面活荷载按2.0kN/m 2计算一层: 横墙 240mm 厚 18x0.24x7x3.2x6=98.768x6=580.6kN 纵墙 180mm 厚 18x0.18x29.1x3.2x2=301.7x2=603.4kN ----------------- 1184kN梁 统一 180x500 25x0.18x0.5x(29.1x2+7*9)=272.7kN 构造柱 240x250 25x0.24x0.25x3.2x16=24kN 楼板 建筑面积 A=21.6x10+7.5x9.4=286.5m 2 100mm 厚 25x0.1x286.5=716.3kN 活载按一半计算 0.5x2.0x228=228kN ------------------------ 1217kN 二层: 横墙 同首层 580.6kN纵墙 18x0.18x3.2x21.6x2=447.9kN休息室 18x0.24x(1.414x4+2.5x2+4x2)x3.2=257.9kN ----------------------------------------------- 1286.4kN楼层面积 A=21.6x10+2.5x4.0+0.5x1x1x4=228m 2 25x0.1x228=570kN活载按50%计算 0.2x2.0x228=228kN 梁柱同首层---------------------------------------------------------- 1070.7kN三、四层 多一堵纵墙 18x0.18x3.2x21.6=223.9kN 墙重1286.4+223.9=1510.3kN,其他的同二层 五层(屋面) 女儿墙 18x0.18x1.0x3.8=12.3kN 不考虑活荷载G 1=1275.5+24+0.5x(1184+1286.4)=2535kN G 2=1070.7+24+0.5x(1286.4+1510.3)=1469kN G 3=1070.7+24+0.5x(1510.3+1510.3)=2581kN G 4=1070.7+24+0.5x(1510.3+1510.3)=2581kN G 5=1070.7-228+12+0.5x1510.3+12.3=1598kN ------------------- i G ∑11764kN有效重度 G eq =0.85x11764=9999.4kN3、水平地震作用F ek =αmaxG eq =0.08x9999.4=800kN 4、验算首层墙抗震承载V k =F ek =732kN 共5堵同样的横墙 ,每面墙受的水平剪力设计值 V=800x1.3/5=208kN 抗震横墙承载能力 f VE =βN f v =0.8x0.11=0.088MpaF VE =f vE A/γRE =0.088x1200000/0.9=117.3kN<V=208kN 不能满足现在的抗震要求,故需对现墙做加固措施。

抗震支架受力计算书

抗震支架受力计算书

抗震支吊架节点受力计算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点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复核:____________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目录········································一.设计依据3·····································二.节点图及结构图3三.荷载组合4·········································································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4·································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3.自重及水平地震力荷载计算4····································四.结构内力分析计算5··························1 .横梁上水平地震力引起的荷载计算52.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计算5·····························································3.水平地震力标准值计算5···································4.横梁截面参数5······································5.弯矩图5······································6.剪力图6······································7.位移图68.横梁1强度及刚度验算7································································9.横梁2强度及刚度验算7五.槽钢斜撑7·············································································1.受力简图7·····································2.计算过程8····································六.槽钢立柱(刚性)8·······································七.抗震连接件8·····································1.受力简图82.螺栓计算过程9·································································3.斜撑槽钢连接件计算过程9······································八.管夹/限位器9···································九.立柱扩底锚栓(群锚)9·····································1.受力简图9······························2.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计算103.混凝土锥体破坏受拉承载能力计算10······················································4.混凝土劈裂破坏承载能力验算11········································十.槽钢底座11一.设计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 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2016版)《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17-20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程》....................................................................... GB 50018-2002《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 145-2013《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 CJ/T 476-201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43-2016《装配式管道支吊架(含抗震支架)》............................................................. 18R417-2(替代 03SR417-2)《金属、非金属风管支吊架(含抗震支吊架)》............................................... 19K112(替代 08K132)《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 16D707-1《建筑电气设施抗震安装》................................................................................... 16D707-1二.节点图及结构图1.以P型管夹DN150;风管500×200;P型管夹DN150;吊高H=1m,横担采用41x41x2.0D、41x41x2.0D进行计算如下:2.结构计算简图三.荷载组合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S d≤R d/r RE不考虑抗震时,活荷载控制组合:S d=1.2D+1.4L;不考虑抗震时,恒荷载控制组合:S d=1.35D+ 0.98L;考虑抗震时,恒荷载对结构承载力有利的组合:S d=1.0S GE±1.3S Ehk,考虑抗震时,恒荷载对结构承载力不利的组合:S d=1.2S GE±1.3S Ehk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S d≤C,式中:S d=D+L3.自重及水平地震力荷载计算3.1水管控制组合:水管管道为DN150,按照满水钢管计算重量,查现行标准图集《18R417-2》总说明表3可得该管道保温满水重量g1=66.96kg/m,不保温满水重量g2=39.5kg/m,采用吊架安装,按承重支吊架间距L=3000mm,抗震支架间距L1=12000mm计算。

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

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

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引言】在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抗震支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地震力量并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关键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一个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向读者介绍抗震支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1. 抗震支架的设计原理】抗震支架的设计原理基于两个基本概念:刚度和强度。

刚度是指支架在受到地震力作用时的变形能力,而强度是指支架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

为了确保支架的作用,其刚度和强度必须满足建筑规范和设计要求。

【2. 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下面是一个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的简要概述,以便读者对其中的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2.1 支架的几何参数】在计算书中,需要提供支架的几何参数,例如支架的高度、宽度、厚度等。

这些参数将被用于计算支架的刚度和强度。

【2.2 材料的力学特性】支架所使用的材料的力学特性也是计算书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特性包括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它们将用于计算支架的强度。

【2.3 地震力的计算】计算书中还需要对地震力进行计算。

地震力的计算是建立在地震学和结构动力学的基础上的,其中考虑了地震的震级、震中距离等因素。

地震力的计算结果将用于后续的支架设计和计算。

【2.4 支架的刚度计算】支架的刚度是通过对支架进行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来计算的。

静力分析是基于支架受到的静力荷载,如自重和外部荷载,来计算支架的变形和刚度。

动力分析则是基于支架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来计算支架的刚度。

【2.5 支架的强度计算】支架的强度计算是通过将支架受到的最大力量与支架的强度进行比较来完成的。

支架的强度计算涉及到材料的强度、支架的几何形状以及地震力的计算结果。

【3. 结论】抗震支架的设计和计算是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对于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一个抗震支架计算书样本,向读者展示了抗震支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对抗震支架的设计和计算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办公楼计算书

办公楼计算书

摘要本设计是办公楼设计。

除建筑设计之外,结构设计是本专业设计的重点,其主要有设计计算书和结构施工图两部分组成。

结构设计主要是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和水平作用下的地震作用、风作用计算,内力组合,梁柱配筋,楼梯计算,基础计算。

本设计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计算取一榀框架,4层3跨,用弯矩分配法逐层求得;水平抗震计算采用D值法求得。

求出上述内力后,即可进行内力组合,然后根据内力组合的结果进行梁柱的配筋设计。

最后进行基础设计。

关键词: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现浇。

第一部分设计条件一、工程名称。

二、建筑设计资料本建筑主要用途办公楼。

采用钢筋砼全现浇框架结构,四层(局部五层),底层层高3.7m,其余各层为3.5m。

本建筑总长为67.5m,总宽为36m,总高为16.2m。

本建筑中的一些构造作法如下:1.墙身做法:墙身为普通机制砖填充墙,M5混合砂浆砌筑。

外墙240mm,内墙200mm。

2.内墙面做法:刷乳胶漆,5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压实抹光,12mm 厚1:1:6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

外墙面做法:1:1水泥砂浆(细砂)勾缝,5mm厚水磨石墙面,10mm厚1:2水泥砂浆粘结层,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

3、楼面做法:50mm厚面层,板厚100mm4、屋面做法:油毡防水屋面,二毡三油、热铺绿豆砂一层;冷底子油一道;20mm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100~140mm厚水泥防水珍珠岩块或沥青珍珠岩块保温层;热沥青一道隔气层;捣制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三、基本数据(一)、工程地质情况(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0.000,室内外高差300mm。

(2)、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1.0m处。

(3)、土层描述第一层为杂填土,厚度500mm;f k=60 kN/m2;第二层为亚粘土,厚度1000mm,f k=110 kN/m2;q pk=15 kN/m2第三层为粘土层,厚度2000m,f k=160 kN/m2;q pk=25 kN/m2第四层为粘土层,厚度6000mm—13000mm,f k= 80 kN/m2;q pk=20 kN/m2(二)、抗震要求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等级为二级,Ⅱ类场地土,近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堰至天水咼速公路桥墩抗震计算书
一、项目概况
徽县(大石碑)至天水高速公路是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G7011)甘肃
境内路段,我院承担了该项目第STSJ2合同段的勘察设计工作。

路线起于西和县城南五里铺,终点位于天水市秦州区皂郊镇,路线全长81.625km。

本项目直接
或间接影响区域均为四川汶川“5.12 ”大地震的受灾区。

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30g (抗震设防烈度为毗度),抗震设防措施等级为9度。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s。

由于本项目地震烈度较高,桥梁抗震计算显得非常重要。

二、计算内容
(1)、地震作用
本项目大部分桥梁均为20米、30米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现选取几种典型结构及墩高组合计算抗震,为本项目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详细选取类型见下表:
注:墩高组合中“ 5+7+6'表示1号墩高5米,2号墩高7米,3号墩高6米。

以下类推。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一般情况下,公路桥梁可只考虑水平向地震作用,直线桥可分别考虑顺桥向和横桥向的地震作用。

在顺
桥向地震作用影响下,由于矮墩相对刚度较大,承担的力也相应较大。

因此,高低墩搭配情况下对矮墩更不利;横桥向地震作用下,高低墩搭配情况下对高墩更不利。

据此考虑,选取上述几种跨径和墩高组合进行抗震计算。

(2)桥梁结构概况
1、跨径:5-20米、4-30米
2、桥梁宽度:12.25米
3、桥梁右偏角:90°
4、墩台结构:柱式台、双柱式桥墩
5、地震烈度:地震动加速度峰值0.30g (抗震设防烈度为毗度),抗震设防
措施等级为9度。

6、支座类型:本项目支座选型见下表
7、墩柱配筋率
8 桥梁上下部其他构造详见本项目上下部通用图及桥梁设计细则桥梁模型
1、地震作用
计算依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分别计算E1、
E2地震作用下结构内力及位移。

计算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因本项目暂无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现使用武罐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相关曲线。

2、桥梁模型
内力、位移采用MIDAS程序计算,按梁格法建模,4-30米跨径模型如
下:
3、钻孔资料
本次计算采用漾水河中典型地质资料,底层情况如下:
地层编号地质摩阻力承载力
比例系数
1 圆砾70 200 50000
2 卵石110 400 :50000 :
3 强风化粉砂质板岩160 600 70000
本次计算考虑了桩土作用,采用“ m”法确定土弹簧刚度。

4、计算说明
抗震计算中需建立减隔震支座和桥墩塑性铰的模型:
a 、支座模型
本项目采用HRD系列高阻尼抗震支座,MIDAS中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隔震装置”类型进行模拟,支座非线性特性值中内容由支座设计单位提供。

b、桥墩塑性铰
桥墩塑性铰采用集中铰计算,本构关系采用随动硬化模型。

在MIDAS中定义桥墩塑性铰特性值之后,将桥墩顶低1倍柱径处设置为塑性铰区域,然后使用MIDAS进行计算。

本项目桥墩均为双柱式桥墩,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第622条,计算顺桥向地震作用时桥墩底部为塑性铰区域,计算横桥向地震作用时桥墩顶、底部为塑性铰区域。

四、抗震计算结果
1、E1抗震计算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E1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处于弹性状态,计算采用轴力-弯矩-曲率曲线中的首次屈服弯矩进行控制,若E1地震作用下塑性铰区的
顺桥向抗弯验算
E1横桥向抗弯验

2、E2抗震计算
A、墩柱计算结果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E2地震作用下延性构件(墩柱)可发生损伤,产
生弹塑性变形,耗散地震能量,但延性构件(墩柱)的塑性铰区域应具有足够的塑性变形能力。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第734条和第742条分别验算墩柱塑性铰区域斜截面抗剪强度以及塑性铰区域的塑性转动能力。

验算结果如下:
1、塑性铰区域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第6.8条及第734条
6・甘能力保护榆件忡算
6S I在总地軽作用下•如站恂未进人塑性工怖范国*桥鑒嫌柱的削力设if伯,桥轉莹础和畫架的内力设讣僅叩用£1地fit作用的计算结果,
気風工延性議林刑颅桥向和横桥同剪力设计值忌可按下列规定计揮:
1延性變柱招廉桥向静力设计直
1)延性議柱的巌部鋭域为潜在癬性蛟竝皴
JMT
山駢寸(6. 8. 2 1)2)建性墩柱的M,底部区域均为潜住塑性空R城
叮=护甘(6 ». 2 2)2延性墩肢秸横桥向列力址1|值"
L }超性戰柱的底部宦域为潘崔麵性牧区城
% * 譽(6- Sr 2-1}2}延怦堰柱的顶、底薛IXJK均为構在題性蛟仮城
*屛亠肝他乩2⑷式中;咋**C—崛柱上,下热鳌血战实配钢前,采用材料强底标准值和播不利轴力肝算
的沿厳[桥向正厳曲按芳舷力所对应的弯雄恒丄酬• m);
总、”;、,嫩柱上*卜瑞鶴囱按丈配翻册.采用材料强麼折旌值和录不利辅力计算
的带横桥向JE栽面机弯承載力所对应的呼距值(kN* mA
巴 ---- ftt脈为嫌林的播氏丿虬忸是对于单住酸横桥向计算时应般梁怵徵鹵
幣心到墩柱底戡齒的垂皆壓离(m};
护——桥燃正截而摘弯禎戟餐力超壷茶数川“ =1*扎
73塩杆觀杵检IX域沿I购桥向和構桥向的斜裁丽抗剪强顾应按下列公式脍算;
&宅0〔山畑卑兀&十F.)(7. 3.4)
式中:打一剪为设计值f kN).投眾第6. 8节计算;
/:—混凝土财E强庚标a(fi(MP t)卡
匕——雜社提供的抗対能力a
此"J 舟% 斗O ,06?/X
扎--- 橫心混離十府斗(cm2):
儿——屈一載嘶匕翩鶴前总面积(“『):
玄--- 無轴的lalfrtnn);
A——肺紡抗拉强瞎设计價& Mhn ;
b—沿汁弾方向墩柱的宽唯〔迥):
*——就剪退區折國系Sl^=O t KS
计算结果见下表:
顺桥向地震作用抗剪验算
横桥向地震作用抗剪验算
2、塑性铰区域的塑性转动能力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第742及743条
7-4-2在吃地簾作用匚应按下式脸草桥瓯瞬弁朔件續区城沿晰拆向和推桥向的职性转动能力:
(7,4+2)式中油,一在E2地笈作用下,憎在噩性萤区域的幫性转角|
久册性姣饨城的嚴大容许转舟.按第X4. 3杀计算。

7冷川劭炖箧区城的馆大容许转用碰抿無极限破环狀态的册率隹力*按下武计算’
合・=;札-* J"(7*4.3-])
武中;札栽而的爭效屈岷III]率,一股帮况下•可按木帝第7 4皿*计算:但对于転瞒験
面和圆形嚴面桥城’可播本细则附呆B计算;
丸一极限俺坏狀态的HH嘩i 一鮭情呪下.可按粘帝诩94,5条i]篁沖对于矩曙截面和侧恪翻創桥域,町按卒细则附最B it n;
K一延性安全系散.取2.0;
厶——等蚊迅性铉丘匿&氓),可取以下网式计算结.瀑的较小位;
L =aoaw + d O22/r J. ^0. (7.4. V2)
%二寻(工斗Vd〉H——悬臂域的鳥度或架性摊嚴面削反弯点的^^(rmh
b——矩形疇面的短说尺寸或關形霍而亢用(芒曲八
T X——纵向拥筋肚拉逼度械推值(MPa);
比——纵向钢筋的瓦栓【帧几
计算结果见下表:
E2顺桥向塑性铰转角验算
横桥向塑性铰转角验算
B、桩基计算结果
根据公路抗震设计细则,E2地震作用下桩基础按能力保护原则设计,计算采用轴力-弯矩-曲率曲线中的等效屈服弯矩进行控制,若E2地震作用下桩基础的弯矩小于等效屈服弯矩即认为桩基础处于弹性状态,计算结果见下表:
E2顺桥向地震作用抗弯验算(桩基)
横桥向地震作用抗弯验算桩基
五、结论
1、E1地震作用下,墩高越低承受的弯矩相应越大,但均在弹性范围之内, 符合公路
抗震设计细则中的相关规定。

2、E2地震作用下,桥墩均已进入塑性状态。

根据计算结果,E2地震作用下
结构抗剪能力控制设计,箍筋的配箍率的增加对墩柱的抗剪能力提高很快。

根据此计算结果,建议本项目采用如下墩柱配筋原则,并且不需设墩柱顶低受力主筋短钢筋:
注:1、“2①14”、“2①16”表示2根螺旋箍筋并排绕箍。

2 、墩柱加密区段为柱顶、柱底2倍柱径范围,墩高小于7米时通长加密。

3、桩基础每隔一根受力主筋增加一根短筋,短筋长度:地面线(无冲刷时)或最大冲刷线以下3.5m+3倍的桩径。

4 、20米、30米跨径墩高小于15米时应按向高墩靠近的原则归并桩柱径。

桩基螺旋筋加密区配箍率同墩柱加密区配箍率,地面线(无冲刷时)或最大冲刷线以下加密长度:3.5m+3倍的桩径;往下4米范围米用14mmf可距14厘米的配箍率;剩余桩长采用14mnf可距20厘米的配箍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